手机阅读

2023年家乡的马莲散文(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0:39:37 页码:12
2023年家乡的马莲散文(精选9篇)
2023-11-18 10:39:37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自我归纳和总结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总结中的反思和收获是重点,要突出重点加以归纳。这里是一些经典总结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借鉴。

家乡的马莲散文篇一

我的家乡在雪锋山北端的安化,这是一个山清水秀之乡、鸟语花香之地。

我的家乡四季分明,春来百花暗含香,夏来绿树送清凉;秋打霜时有明月,冬飘雪时笑儿郎。

我对家乡爱得深沉,是因为我长久地远离了家乡,以前一年四季呆在家里好像没有家乡的概念,倒是想逃离家乡,想看城市的热闹与繁华,想过都市电视剧里的小资生活。

20xx年我终于逃离了家乡,在东莞虎门进了一个塑胶玩具厂,干了一年多,整天没日没夜的加班,想休息一天都成了奢望,对家乡的思念也就越来越浓了,当我从繁华的东莞回到家乡时,我甚至可以闻到家乡的泥土气息。

东莞是个日新月异的城市,而我的家乡却是个永不褪色的乡村,山还是一样的青山,水还是一样的绿水,路倒是从泥水路慢慢地换上了水泥路。家乡的青壮年男女能出去挣钱的基本都出去挣钱了,只留下老一辈带着孙一辈守着几亩田土继续着春耕秋收的日子。

家乡虽是个山高皇帝远的穷窝窝,但这里的人却人杰地灵,因为这里的人舍得蛮、吃得苦,所以有很多人在外面闯出了一片天地,干出了一翻事业。只可惜大部分的人挣在外面,花在外面,对家乡贡献不大,所以我小时候就立志要东山再起(东山就是我的家乡东山乡,现在合到大福镇了,再指我宁再军,起是希望自己能把东山乡变得富裕起来),那时自己有多大本事自己不思量,如今看来真是幼稚,真不知道我小时候怎么有那么大的理想,我甚至想过要报八国联军的仇,我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小时候的理想完全是个笑话,现在的我还在外漂泊不定,我对异乡东莞其实也是很喜欢的,但这毕竟是别人的城市,我什么都没有,而我的家乡尽管很闭塞,但它却有我的根。

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清这本来是一种心理作用的说法,但用在我身上确是一点不错,因为事实就是如此,我的家乡比不上城市繁华,但比自然风光就远胜一筹了。

记得小时候我和姐姐经常去刘家冲捉鱼虾,那是炎热的夏天,每次踏进清澈见底的溪水,我就感到冰凉透骨,这河水可都是泉水汇集而成,冬暖夏凉。翻螃蟹时,手触摸到那碧绿的石头,石头上面布满青苔,一碰上去就光滑无比,轻轻翻开石头,水也不浑浊,螃蟹能尽收眼底,所以常有收获。

我坐在河中的大石头上歇息时,我喜欢看着小河里的鱼儿悠然地游荡,喜欢冰凉的泉水温柔地在我的脚下流动。

小河曲曲折折,在每一个急转弯的地方都有一个碧澄如镜的水潭,倒映着青山白云,旁边有大块大块的石头阻击着水流,形成一个个深水窝,水流也在此打着漩转。大雨降临后,大水冲洗着水潭里的泥沙,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个更深更大的水池,那时是游泳的最佳时期,水又深,池又大,待到泥沙慢慢沉积,水池就会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浅。

我一想到家乡的山山水水,我的灵魂都变得淡泊宁静了许多,好像涤尽了我的世事烦忧,只有回忆儿时的山水我的心才会变得和那水一样纯净。

每次回家,我还是喜欢背着竹篮,带着几个小外甥上山捡干杉枝,现在农村里煮饭都用电了,我家也不例外,只是炒菜用柴火,但大部分人家炒菜是用煤或液化气,烧柴的越来越少,甚至养猪的都不多了。现在的小孩子都不用干活了,我就喜欢带小外甥做点事,但前提是要给点好处费的,所以我不无缘无故给他们钱,总让他们来赚点买糖的钱,逗他们才好玩。

我们一踏上深山小径,以前光光的小路早已不复存在,已经分不清小路与山土的界限了,来山上的人越来越少了,住在大山里的人家都往交通方便的盆地搬去了,四处不见人烟,两旁只有鸟语花香围绕身旁,小路上是厚厚的枝叶堆积着,下面又顽强地生长了一些矮小的花草树木,最下面偶尔能踩进松软的黄土,它们静卧在我的脚下,显得那么安静无华,踏上去软绵绵的,仿佛踩在地毯上,越到山上,捡柴越容易,小小一块地就够你背两篮了。

农村有农村的风光,但农村也在不断变化着,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养几头猪的粪肥还不够用,爸爸那时候要到处捡狗屎来做粪肥,我要是跑去别人家拉屎尿他还会不高兴,说我浪费了肥料,可如今很多的农民不但不种菜,连田也不想种了,尿素复化肥用多了,屎尿也不用浇菜土了,直接都往河里排,垃圾也往河里倒,河水开始越来越脏了,想去河里游泳都怕了。

最美的乡村只在儿时的记忆中,那时到处有村墟篱笆,家家有田园菜土,户户养家禽家兽,每当夕阳西下时,我只要站到山脚下就能看到父亲扛着锄头,驮着金色的夕阳,踏着大步往回赶,他也知道快到吃饭时节了,他脸上有汗水,但更多的是一天的收获,是笑容。到家后,遇上邻居便打个招呼,絮语依依,你今天在干吧?我今天扯了大坳上的草。你今天在干吧?我今天浇了鸭形坡的肥。明天准备干吧?我明天要挖红薯土。你明天准备干吧?我明天要种辣椒苗。你儿子要考高中了吗?唉呀!考得起也送不起啊!你妈妈身体好些了吗?没办法啊!人老了都等着往土里钻,医院进不起,过一天赚一天,我们只能尽心尽力照顾他剩下的日子。两人谈到难处后,一边谈着还一边滚起了烟草,然后意味深长地吸它几口,这就是真正的农民生活,很平凡、有悠闲、有快乐、有对生活的无奈,更有对未来的迷茫。

我爱我的家乡,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爱这里忠厚朴实的父老乡亲,爱是从心底的祝福,祝福我的家乡环境越来越好,祝福父老乡亲的生活越来越丰富。

现在党和政府给老人发养老金了,也开始施行农村医保了,但愿党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更加关爱这些老年还要自己劳作养自己,有病却看不起病的老农民。

家乡的马莲散文篇二

我的目光不会因为坚硬的山峰突然改变了地平线的轮廓而停留在山的想象中。群山张开双臂把我的目光轻轻托起,捧过那高高的山顶。我的目光宛如沸腾的气泡漂浮在空中,任凭惊奇横扫辽阔的大地,不着惹白云,偶尔也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赞美蓝天的神奇,渴望世界馈赠给我更多的想象力。

眼下正直盛夏时节,天空正在经受高温酷暑的蒸煮,云朵象开水中冒出的气泡在天空沸腾、翻滚。热空气没有风的梳理变成凝滞、粘稠的热浪堆积在地面,火辣辣的阳光尽管都躲藏在烟云里,但还是感觉在微波炉里一样,令人炙热难耐,焦燥不安。

当我转过那片松树林附近的拐角时,我的家,我的父亲,他那苍老但依然精神矍铄的身影以及让我来不及抚慰的牵挂,还有父亲身旁那只蹦蹦跳跳、调皮可爱的小狗和那扇陪伴我进进出出、催我天天长大的大院门都在离我渐渐远去。直到消失那一刻,我感觉我的眼睛有些潮湿,有些碎碎念念的泪光在朝着那不舍的方向闪烁。只是我的手有些茫然,不知该如何安抚我那剔透的哽咽。

我将在成千上万的印象和千头万绪的琐碎中找出那些能让我终身崇拜和信仰的词语,并利用它们表面的意义去揭开感觉的真相,探询意识的起源,追踪印象的痕迹,触摸思想的内涵,体验内在的真实,寻找精神的抚慰,感受心灵的愉悦。

每当我从那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掠过,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忧虑和不安。我感觉我们每个人轻易到来的理由是那么不堪一击,是那么无足轻重。我们以自身的局限还无法应对各种恐惧、迷茫和困惑。我们甚至因为不能对自己作出合理的解释而处在矛盾和自责之中,有时候真的无法在接近自己,原谅自己。似乎我们只有亲自来过,才知道我们为自己的鲁莽和轻率所付出的代价是那么惋惜,是那么不值一提,是那么无可救药。我们会因为孤立无助戳痛我们的心而无法自救感到惶恐不安。每一次绝望的叹息都是无言而又悲壮的挽歌。可悲的是我们仍然装做若无其是,为自己顾作坚强地开脱更另人心酸。

现在已是清晨,太阳尚末升起。一切细小的微弱的琐碎的光线都在为重建和开启新的一天积累着力量。玻璃窗外渗透过来的光在墙壁、家具、矿泉水瓶和门把手上清晰地反射着,显现着。它利用自身独有的明暗关系把房屋空间结构和布局营造出清晨所拥有的独特的视觉效果。

天空是华丽的蓝,是细腻的蓝,是持久的蓝,是不动声色的蓝,是大地不曾想象的蓝,是唯一能够填满空白的蓝。

家乡的马莲散文篇三

老家的东草甸子,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盐碱地,基本不怎么长杂草,惟有马莲连成了片。如同老百姓的日子,无论生存环境优劣,都生生不息。

那些年村子里流行养兔子,父亲也养了几只。打春儿时,母兔子纷纷产下了小兔崽儿。一个月后,几十只小兔断奶了,家里没有太多的饲料喂养,父亲有些发愁。好在那年春风来得早,马莲又迫不及待,才解了燃眉之急。

那时我读小学,到东草甸子刨马莲芽儿,成了放学后必做的“功课”。

小孩子干活,总是劳娱结合。刨累了,就停下来,从柳条筐里挑出相对粗大的马莲芽儿,在衣襟儿上擦去泥土,做成口弦。在品尝马莲清香微苦的同时,鸟鸣般的快乐也相伴左右。

马莲生长迅速,用不了几天,叶子便长到一尺多长,一簌簌优雅的马莲花儿便铺天盖地。凡是这个季节,我都会薅回来一捧马莲花儿,插在灌满清水的罐头瓶儿里,妆点一下沉闷一个冬天的茅舍。顺便再抽一把长长的马莲叶子,编马莲垛,学着拧蝈蝈笼儿。

可父亲割马莲,却与日子息息相关。

每年到了立秋之后,父亲都要割回家几大捆马莲,放到房山头上的背阴处阴干,困去多余的水分后,就抓住叶稍用力往地上摔打,原本成棵的马莲叶子就都散花儿了,稍长一点的留作明年绑豆角架,短的搓成绳儿,用来凉烟叶儿。父亲不吸烟。可每年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几垄蛤蟆烟,卖了烟叶儿,换些零钱贴补家用。每到烟叶长到厚厚的且凸凹不平时,父亲就把干透的马莲绳儿泡在水里,提高其韧性。然后,把马莲绳儿一道一道的绑在事先立好的两根柱子之间,再把收获的烟叶头朝下,柄朝上,夹在烟绳儿上。烟叶都上绳了,生活的希望也就摆在面前了。

有一年秋天,供销社收购马莲根儿,用作制刷材料,父亲绝不能错过机会。他扛着铁锹,我拿把剪刀,到东草甸子挖马莲根儿。父亲把挖出来的马莲墩子,连泥带土的扔到就近的水坑里,待挖得足够多时,再回过头来涮洗马莲根部的泥土,我能做的,就是把那些像抻直了又回弹的弹簧似的马莲根须剪下来,捋顺并困扎起来。

几天后,马莲根子晾干了,父亲就赶紧把墩捆得齐齐紧紧的马莲根儿,拿到八里地以外的供销社卖掉。收购数量有限,去晚了就卖不掉了。

一场秋霜过后,马莲的地上部分便全部枯死,马莲棒纷纷炸开,把种子洒向大地,让生命得以延续。而那些干枯的马莲叶子,也成了牲畜越冬的美食。仿佛被牲畜啃食得越彻底,到了春天,马莲的芽儿就越纯粹,这就是马莲特有的性格。

家乡的马莲散文篇四

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天门市,有许多乡镇大多以“场”“市”名之。蒋场、夏场、朱场、汪场,皂市、灰市、彭市、拖市。前者以姓氏成乡,后者以墟市为镇。我的老家在拖市白土地村,像汉水里的一朵浪花,像水岸边的一根芦苇,它是江汉平原上一个寻常不过的小村庄。

何以以白土地名之,如今已无从稽考。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或者更远,每逢汉江发洪水,大水淹得村子一片泽国。一俟大水慢慢退去,整个村子便被白沙覆盖,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而到了秋天,疯长的野芦苇密如青纱帐,雪白的荻花抽穗杨粉,像云雾一样的芦花弥漫了整个村庄。

全村的人家住成一个“7”字型。1队2队3队4队5队6队摆在7字的“竖”上,7队8队9队10队摆在“7”字的“横”上。我家住在9队,现在不叫队,叫组,叫村民小组。前七个队,住在7字的“竖”上,我很少去过,因为方向不同,小时候上学偶尔撒野去过几回。7字“横”上的四个队呢,我天天上学要经过,所以,哪家挨哪家,哪户邻哪户,哪家的堂前种那棵树,哪家的屋后都有啥物什,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老村长说,现如今全村有300多户人家,依旧都住在原来的老台基上。早先的老屋是芦苇泥巴墙,屋顶盖着剑茅草,稍微殷实的人家盖上千叶瓦。现在,家家户户都建成了小楼房。原来的大队部,也就是村部,一直建在“7”字的拐角上。几间粮食加工坊,一层大队部办公室,一间卫生所,几户老住户。

几十年前,这个叫白土地的村子,就这么一条“7”字路,沿着人家的门前经过。不过那是黄泥土路,每逢下雨,泥浆四溅,坑坑洼洼,举步维艰。今年,村里集资新修了柏油路,把原来的“7”字路,改成了十字路,路面拓宽了,小车可以双向错车了。

昨天,年轻的村长来省城看我,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并不认识他。村长说,我就住在二队第三家。我想了想问他,你父亲右眼边是不是有颗痣,你们家后院是不是有棵皂角树,很高很高。他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您的记忆力真好。我小名叫把子,我哥低你一年级。我马上就想起了他父亲的样子。村长的眼睛很像他父亲,他父亲已经死了十三年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7”字“竖”上摆着的六个队,我从小至今只去过三五回,怎么那边的一百多户人家,哪家挨哪家,哪家主人是啥模样,我居然还记得如此清楚呢?二队魏家的小女孩和我小学同班,她的眼睛又亮又长,是古书上说的那种丹凤眼。她家我从来没去过,可我知道她家屋檐下有一颗歪脖子枣树。

都过去三十九年了。显然,这跟我的记忆无关,应该跟我的出生有关,跟我的身体有关,跟我一次又一次的梦境有关。就像小时候留在身体上的伤疤,几十年后还能清晰地感觉到那时那刻的痛;就像孩童时代做过的一个梦,如今仍然记得。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真真实实梦见过。

本来,故乡是不用你去记忆的。它就是你睡不着了想念的地方,它就是你睡着了梦见鬼的地方。那些游荡在村子里的鬼们,他们就是你曾经逝去的亲人。

家乡的马莲散文篇五

我的家乡在十堰,她位于湖北省的西北部,地处鄂、豫、陕,渝四省交界地带。十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辉映,是中国旅游城市中最闪亮的一颗珍珠!

十堰是一座车城也是一座山城,更是一座森林城市,远方的朋友,如果你来到十堰,一定会爱上这座在森林里的城市,无论是走在繁华的市区还是偏僻的郊区,到处群山环抱,树木郁郁葱葱,犹如人在林中行;无论是春天、夏天或是秋天、冬天来到这里,这里的山在四季变幻着不同的色彩!

每到春天,站在四方山顶向四面望去,植物园里点缀了许多粉红的桃花,红的是那么鲜艳,那么醒目,就如一块素布上绣着的红花。山脚下大片的油菜花金灿灿的,远远望去,就如一块金色的地毯。人们在树下的小径上散步,赏花,看着眼前的美景,人们脸上荡开了花。蜜蜂和蝴蝶也赶来凑热闹,它们在花丛中忙忙碌碌,想把最美好的东西留给人类。春天的四方山吸引了许多游人,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单看山下停车场密密麻麻的车子就不难想象四方山的春天有多美!

夏天的牛头山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走进牛头山森林公园,大道两旁高大的树木将烈日遮挡得严严实实,人在山中行感觉到丝丝的清凉,越往山上走,犹如走进了原始森林,你会感觉山中的绿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伏龙山东与道教圣地武当山翘首相望,这里群峰林立,沟谷纵横,如果你有幸在秋天登上伏龙山,仿佛置身于枫叶的海洋,伏龙山的枫叶红得绚烂、耀眼,一阵微风吹来,枫叶像一个个小铃铛发出清脆的铃声,天女散花似的落到地上。越往山上走,山峰耸立,极目四望,真是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

道教圣地“武当山”是十堰最著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冬雪时节,武当山的降雪将“天下第一仙山”变成了童话的世界,八百里武当披上圣洁的雪衣,银装素裹下的丹墙翠瓦分外迷人,冰雪世界里玉宇琼楼宛如仙境。如果你在这个时节来到这里,会感受到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

十堰的山美水更美,丹江水将甘甜的汉江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首都——北京,为缺水的地方默默奉献着!

“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最近我在新闻上看到“习”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水”,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因为我就生活在这样绿水青山的城市——十堰!远方的朋友,十堰欢迎你!

家乡的马莲散文篇六

老家的东草甸子,是一块严重的盐碱地,基本不怎么长草,可一墩儿墩儿的马莲却连成了片。就像老百姓的日子,无论生存环境是优,还是劣,都生生不息。

那些年村子里流行养兔子,父亲也养了几只。刚开春儿时,母兔子纷纷产下了小兔崽儿。一个月后,小兔断奶了,家里没有合适的饲料喂养,父亲有些发愁。好在那年春风来得早,马莲又迫不及待,可谓解了燃眉之急。

那时我在读小学,每天下午放学后,都得拿着小镐子,提上柳条筐,和小伙伴们一起到东草甸子上刨马莲芽儿。

小孩子干活,总是忘不了劳娱结合,一边刨,一边挑一棵相对粗壮的马莲,用衣襟擦一擦泥土,掰去多余的叶子,只留下两片叶芯,再将其轻轻地向相反方向拉一拉,然后捏住稍大的那片叶子,把白白的叶柄儿放到嘴里,用力吮吸着,在品尝马莲清香微苦的同时,鸟鸣般的哨声也相伴左右。

马莲生长迅速,用不了多少天,便长到一尺多高,一枝枝、一簌簌的马莲花儿纷纷绽放,叶黛花蓝,优雅协调,惹人喜爱。凡是这个季节,我都会薅回来一捧马莲花儿,插在灌满清水的罐头瓶儿里,妆点一下沉闷一个冬天的茅舍。顺便抽一把长长的马莲叶子,跑到伯父家,请伯父为我编织青蛙,教我编马莲垛。

可父亲割马莲,却与日子息息相关。

立秋以后,父亲捡些稍高一点儿的马莲割回家几大捆,放在房山头上的背阴处阴干,待马莲困去多余的水分,就抓住叶稍用力往地上摔打,原本成棵的马莲叶子就都散花儿了,稍长一点的留作明年绑豆角架,短的搓成绳,用来凉烟叶儿。父亲不会吸烟,可每年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几垄蛤蟆烟,卖了烟叶儿,换些零钱贴补家用。每到烟叶长到厚厚的且凸凹不平时,父亲就把干透的马莲绳泡在水里,因为只有用水浸湿的马莲绳才最有韧性,不易断。然后,把马莲绳一道一道的绑在事先立好的两根柱子之间,再把收获的烟叶头朝下,柄朝上,夹在烟绳上。烟叶都上绳了,生活的希望也就摆在面前了。

有一年秋天,供销社收购马莲根子,用作制刷材料,父亲绝不能错过机会,他扛着铁锹,我拿一把剪刀,到东甸子挖马莲根儿,父亲把挖出来的马莲墩子,连泥带土的扔到就近的水坑里,待挖得足够多了,再回过头来涮洗马莲根部的泥土,我能做的,就是把那些像抻直了又回弹的弹簧似的'马莲根须剪下来,捋顺并困扎起来。

几天后,马莲根子晾干了,父亲就赶紧把墩得齐齐、困得紧紧的马莲根儿拿到八里地以外的供销社卖掉。收购数量有限,去晚了就卖不掉了。

一场秋霜过后,马莲的地上部分便全部枯死,马莲棒纷纷炸开,把种子洒向大地,让生命得以延续。而那些干枯的马莲叶子,也成了牲畜越冬的美食。仿佛那些干马莲叶子,被牲畜啃食得越彻底,到了春天,马莲的芽儿就越纯粹,这就是马莲特有的性格。

家乡的马莲散文篇七

朋友们曾问过我,喜欢住在哪个城市或美丽的地方,我毫不犹豫地,骄傲的回答:除了合浦,哪都不去。

只有合浦才适合我,在这里,我不必为一些所谓的理想去拼搏,不用跟随一些怀抱美好理想的人在各个大成市留下血和泪,用不上过着节奏紧张的生活;用不上每天背着一个公文包满头大汗挤公交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只是我遥不可及的梦,等有钱,我们可以去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足迹就够了;那里紧张的生活节奏实在不适合我,那些尔虞我诈的片段也不适合单纯的我,那些城乡歧视也不适合我;我不想流落街头,不想风餐露宿,不想与亲人千里相牵挂,不想他们为我提心吊胆,我只想留在自己从小到大谙熟南方,——合浦郡。

在这里,我们对大街小巷了如指掌,远近的路或人们都熟门熟路;甚至走出门就可以叫上看着我长大的大妈阿婆,她们能叫出我的乳名、然后将我打趣一番,比如,该成家了,你妈可是整天想抱孙子哩。

在这里,我们吃饭的时候不用到处跑,因为我们熟知每家餐馆的店名和位置,五六间超市已耳熟能详,并且知道哪间的东西最好最便宜。

在这里,一切按步就班,毕业后就回来自己的家乡工作,根本就谈不上压力,父母有工作,有房子,不用我去背上房贷过日子;不用天天早上饿着肚子去挤公车,不用因为堵车而上班迟到被上司开骂甚至被炒鱿鱼。

在这里,我们上班后,开始积累点小钱,工作假期可以去远行,骑个小电车,就把我们美丽的珠城游个遍,比如去摘草莓呀,去看油菜花呀,去爱心书屋看书呀,晚上还浪漫一场电影呀,或来一次嗨爆的歌喉。

在这里,你可以说我没有上进心没有用,也可以说我没理想和斗志,但是我的生活无忧,我的亲人一直与我一起,我们上班前下班后可以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香喷喷的饭菜,经常跟爸妈在饭后一家子散步在还珠广场,然后向他们的吐槽朋友间的趣事及工作上的小烦恼。还可以跟三姑六婆二姑娜说些亲戚之间的温暖体己话或调倾些生活上的笑料。我觉得这才叫生活,生活本来就是平凡,我只求平淡安逸。

在合浦,周末,我们相约去溜达溜达,如近的可以去爱心书屋看书,要不摘草莓,抑或去看油菜花,抑或去江边与鸥鹭共处,享受和谐,感受蓝天白云的广袤。远的去星岛湖坐坐游船,呼吸山野的新鲜空气,看水鸭飞跃,白鸟小憩,在徐徐的山风,在碧波白云间小岛中留下你的倩影。最喜欢去的是北海银滩,躺在白亮的细沙上仰望蓝天,懒洋洋地徜徉在和暖的阳光下,感受海阔天空,潮起潮落。也可以选择游金海湾的红树林,冠头岭;如果饿了,想吃海鲜小吃就到侨巷镇吧!如果有小长假的,那么就去北海涠洲岛,钦州八寨沟,三娘湾;防城巷的金滩紫荆花,南宁的青秀山,博白的德天瀑布。或到乡村走走,看看西场的甘蔗木署,常乐的蔬菜蚕丝和花生,公馆的水米乙和香山鸡嘴荔。石湾的豆角红米,乌家的瓜皮和咸菜头,这些足以让你自豪和骄傲。

在合浦,工作上有烦恼,生意上有困难,至少身边有亲人,有文烟酒集团,有帮捏捏玩到大的`玩伴,还有一帮哥们死党。她们会在你经济紧张时,事业上有疑难杂症时给你安慰和伸出援手。想休闲娱乐了,会唱的就去ktv嘣牛,五音不全的则搞笑;要不搓搓麻将谁赢钱谁请客,总之一条微信在圈里一发,整条合浦街的老友,玩伴,死党,哥们一阵间就聚拢队,所以孤独寂寞与你远远靠边站。

所以在合浦,这就叫幸福。

在合浦,说到天气,可以说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它春暖花开,夏日艳阳高照,秋日硕果累累水稻金黄,冬凉草青,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悠久的珠城,说古它拥有古汉文化,文昌塔,古墓,海角亭,东坡亭,东山寺,琉璃玛瑙;说今它有东园家酒,珍珠海马。你说有哪个地方比得上我们合浦!

在合浦,傍晚和风吹拂,在广场你可以看到爱狗的遛狗,爱跳舞的跳跳佳木斯,爱散步的散步,三轮车佬在转悠,逗客。这个时候是人们悠然自得回归本真的时段。你会发现生活平凡而惬意,你会明白平淡简单就是美。在合浦,已经结婚的两个人都在这里,你不用饱受分居两地的煎熬,在你生儿女之后不用你担心接送孩子会迟到,一切有父母照看,你只管好好工作。在合浦你会体验到温暖而恬淡,温馨而怡人,这里才是我们的家。我哪里都不去,一辈子在这里,享受着一年四季的花开花落。

2、模样

屋后背的竹林整齐地排列,屋顶上的瓦片被零落的竹叶压上厚厚的一层。

母亲在早晨的阳光下,搓洗着父亲换下来的衣衫,旁边水龙头的水哗啦啦地响着。

小黄狗坐在院子门口,警惕地四处张望,一丝风吹草动,它便健步如飞。

麻雀偶尔来院子里觅食,又匆忙飞走,唯恐遭受袭击。

秋天的阳光分外刺眼,村庄静悄悄的,秋风从竹林的缝隙从野草堆吹过来,也吹来了黄皮果熟透的气味;熟悉的龙眼味;那株老苦楝树已经老了,在阳光下上气接不到下气。

父亲这个时候已经在村里的润爱家看纸牌,用扑克牌剪开两半,然后抓到同样同色双对便糊了,跟麻将有类似。

院子里的黄皮果树,开始从一棵已经被母亲发展成十来棵,如i母亲的生儿育女,繁衍了我们五兄弟姐妹,这是她引以为荣的话题,我们是她的骄傲,她的成就感。

人的一生中,不求有大富大贵,平安健康便是财富。

日子在缓缓流淌,我们在日积月累中沉淀,积累财富,积累知识。

而我在忙碌的工作中,也充实着生活,文字在我生活中渐渐丰硕,当然,最爱的是写诗。

最喜的是中秋与过年,这两个重要的日子是家人团聚一起的日子。不管兄弟姐妹们距离多远,这样的日子,我们都赶回来相聚一堂,这一天,母亲和父亲是最忙碌的却是最幸福的,我们几兄弟姐妹在一旁侃侃而谈。

望着烟囱里炊烟枭枭,一种温暖,一股温馨在庭院里索绕,经久不息。

当晚霞散尽,黄昏的风大了些,竹子被吹得咯吱咯吱地响,

田野里的稻谷沉甸甸的,五浪江水一片寂静。

田埂上,看牛的牧童骑着水牛,吹着哨子,惊起一群白鹤,我又想起小时候,我釆撷着菜花,屁颠屁颠追逐着满地的蝴蝶,母亲在浇菜,笑起来的嘴角与黑夜里的一弯娥眉相似。

晚上,人们从地里回到村口,长尾茅鸡总是惊慌失措地钻进灌木丛,或密密麻麻的竹林里。

许多年过去,这些犹如昨天的播放的电影,一幕一幕在我脑海里翻过。每逢回到五浪江村,我脑海里依然有幅美丽的图腾,一个年轻妈妈在滔水浇菜,一个小女孩在田间撷着黄色菜花,追逐着蝴蝶。我想朋友们应该想到浇菜的是我母亲,撷菜花的小女孩是我。

3、春天,一切所向自然

春天,这百花争妍的世界,而我不甘心做一棵狗尾草,我只想做楼院里的一棵木棉花,穿着火红的袍子,耀眼在春天的臂膀,点缀春光;却又想成为一株粉红色的三角梅,安静地驻在阳台上绽放;而我依然安份不了,也想成为一株凤凰花,开到灿烂;还想做一棵守候千年的老苦楝,在村庄静观世事沧桑;或者做一朵自由自在的云。

不知道何时起,春天它悄悄地来了,它拎起裙裾,袖口拈满春风,从阳光下走来,从百花丛中走来,从一声声鸟鸣钻出来,从一群群互相追逐的蝴蝶中缠绵。因此,便有了一片花海,穿着春天的衣裳,着上美丽的妆容,红粉一片。哪怕是一棵小草,一小朵野花,都充满了新的生命。这样的河山,这样的自然,你不醉,我可是醉了。面对这样的美,把那些不快,那些无所谓的小忧郁,统统丢在云淡风轻里,从村庄里的一团炊烟袅袅,从一解语花感悟中释然,从一抹阳光走出来,催生所有的春色。

这一切一切,在春天里所向自然。

家乡的马莲散文篇八

我的家乡在那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它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被一条流速在中国排名第二的澜沧江穿城而过。江水虽然流速很急,可是,我们常在江边戏水,和小伙伴们打水仗玩得很开心。每当在沿江风光带小道上散步,如果吹来一阵阵微风,你会感到浑身无比的凉爽,你会闻到花草树木扑鼻的清香。

我最爱和我的好伙伴一起来到澜沧江畔闲游。我们到江边沙滩上去捡一些漂亮的小石头,这些小石头五颜六色,有的石头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怪兽,有的像盘子,有的像糖果……我们还会到石头缝里找到一些小螃蟹,放在地上逗它玩一会后便往江里放生,眼看着螃蟹急促横行游往深水区渐渐消失了。

我还爱家乡的竹林和茶园。在我家小区的后面就是一片竹林,一根根的竹子耸立在那里,像一个个士兵保家卫国。有时人们还会在竹林里乘凉,不论太阳多大,我经常去那里玩耍,和小伙伴们嘻戏作迷藏。我的家乡茶叶很多,有着许许多多的茶山。有梯茶,看去阶梯式的成行成片;有古树茶,看去丛山峻岭茂密成林。每当走到茶山细细观赏,你会感受到茶叶的生命是无限的,每年有许多的采茶人在采茶,他们这一次把那茶树上的嫩芽采走,可过了几个月茶树上又长出新芽了,你怎么也采不完。采集的茶叶经过加工精制包装,就成了闻名遐迩的普洱茶,远销国内国外各地。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我爱家乡的一切。秋天来了,深秋是一位神奇而又伟大的魔术师。

伟大的魔术师来到果园,拿起几瓶装满的圣水,一吹就变成了魔术药水,他把红色的给了树上结出的小苹果,它们一用马上就变得又大又红了。他还把橘色的、黄色的等等一些药水,给了果园里的其它果实,那些果实都高兴极了,个个色彩鲜艳,艳丽无比。人们看到了这些成熟的果实,脸上充满了喜悦的笑容。

伟大的魔术师又来到了树林,他把金黄色的给了银杏树,银杏叶从树上慢慢地飘落下来,飘呀飘,飘呀飘,它就像是一枚枚的邮票,把消息给了动物们,告诉它们冬天将要来到了。冬眠的动物知道后,都急忙着挖洞,为了能在冬天来时舒舒服服地冬眠。他还把紫红色的给了枫树,一到刮风下雨,枫叶就是邮递员,给大地送去了凉爽。

秋天也是一位指挥家,他指挥山野的琴师弹奏自然乐曲,让我们听到了许多美妙的音乐。你听,大树抖动着手臂,发出了“沙沙”的声音;你听,知了震动着翅膀,发出了“吱吱”的声音。两下一配合,可真是独一无二的和鸣同乐曲啊!

秋天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也是一间辽阔的音乐厅。让我们一起走进金秋,来共享家乡的美好吧。

家乡的马莲散文篇九

在我的家乡,田间小路旁,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植物,叫马莲,它一簇簇的,一墩墩的生长,长着长长的绿叶,就像韭菜一样,叶子比韭菜要宽,要长。春天来临,嫩黄的叶片,攻破硬硬的土层,在路边倔强地生长,因为是生长在小路旁边,时常被过往的人或牲畜践踏,看上去被碾踏的不成样子,很委屈的趴在硬硬的地上,仿佛已经失去了生长的活力,但是一夜过后,嫩黄的叶片又倔强的站起来,虽然伤痕累累,依然挺挺的向上生长,旁边的蒲公英却嫩嫩的叶子非常招人喜欢,因为他的嫩叶吃起来很好吃,所以人们都爱护它,等到蒲公英长到开花的时候,叶子就变得苦啦,再也没有人呵护它,人们会采摘他的花毫不吝惜,等它的花开过,像小伞一样的籽,在空中飘飞的时候,却成了孩子的宠物,孩子们争先恐后去寻找,去采它。马莲就像被遗忘的孩子,很委屈的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悄悄的生长,像宽韭菜一样的叶子,直愣愣的向上,向上生长,一簇簇,一墩墩,直挺挺的就像把把利剑冲向天空。

树上的蝉声,把中午的空气吵得燥热,吵得人们在树荫凉里流着汗的时候,马莲叶的缝隙中悄悄的开出了一朵朵马莲花,蓝蓝的,和开在周围的红的,黄的,白的花比,好像很逊色,但是她那蓝蓝的花朵却比它们绽放的时间长,村里的小姑娘们跳着绳在唱:“马莲开花,二十一。......”究竟是说开的花朵多,还是说花期长,谁也没有考证过,我想可能是说花期长。因为马莲的花茎很少开出两朵花,总是一支挺挺的开放,别的花朵一般是五个花瓣,或是很多花瓣;而马莲花只是四朵花瓣(我不知道别的地方的马莲花是几个花瓣,我的家乡的马莲花是四个花瓣),开过花就结出像长豆角一样的籽,颜色绿绿的`,也是直挺挺的向上生长,这时的马莲叶是最结实的,人们割下在荫凉处晾晒,用来捆绑烟叶或留在来年包粽子用,传说我的家乡有座山,山上有一眼天井,山脚下有一个泉水,有个马官儿闲来无事好奇想测量天井有多深,就称放马的空闲,割山上马莲叶接上,在下面拴上石头放进天井里测量,结果马官儿接了一个月马莲叶,也没有测到天井到底有多深,等一个月后,下山饮马的时,发现在山下的泉水里漂浮着拴着石头的马莲,可见马莲叶的结实,从山中暗河随水流出,历时一个月没有被泡坏碰断。

啊,马莲,我故乡的马莲,你是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坚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