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数学公式总结高三(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0:32:42 页码:9
2023年数学公式总结高三(通用8篇)
2023-11-17 20:32:42    小编:ZTFB

总结是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写总结时,我们要关注细节,注意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总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篇一

1、辗转相除法是用于求公约数的一种方法,这种算法由欧几里得在公元前年左右首先提出,因而又叫欧几里得算法。

2、所谓辗转相法,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数,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若余数不为零,则将较小的数和余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这时的除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公约数。

3、更相减损术是一种求两数公约数的方法。其基本过程是:对于给定的两数,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就是所求的公约数。

4、秦九韶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一元二次多项式的值的方法。

5、常用的排序方法是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6、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满进一”,就是k进制,进制的基数是k.

7、将进制的数化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先将进制数写成用各位上的数字与k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再按照十进制数的运算规则计算出结果。

8、将十进制数化为进制数的方法是:除k取余法。即用k连续去除该十进制数或所得的商,直到商为零为止,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倒着排成一个数就是相应的进制数。

1、重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原理,会求两个数的公约数;理解秦九韶算法原理,会求一元多项式的值;会对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理解进位制,能进行各种进位制之间的转化。

2、难点:秦九韶算法求一元多项式的值及各种进位制之间的转化。

3、重难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原理、排序方法、进位制之间的转化方法。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篇二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篇三

预习做得好,上课时可以更加轻松,做到胸有成竹。首先要浏览课本。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本不重要,只要会做题就行。其实不然,课本上展示的定理、概念、公式、推导过程是你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关键,如果脱离这些知识,题目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些概念中的限定词如唯一在同一平面内很重要,一些自诩为优秀生的同学往往因为眼高手低、不重基础而吃大亏。课本上的习题虽然简单,但是常常作为考试题变式原型出现,可能为命题者所用。因此,预习时,课本上的习题也要做一做。另外,要参考学案。这个学案可以是学校提供的,也可以是教辅用书。重视其中的典型例题、典型方法,如有不会的题目及时勾画、做标记,上课时针对自己不会的内容重点听。

课上效率要提高。

首先,老师讲的方法要完全掌握,有不理解的,要记下关键步骤,课下抽时间回味。讲解的不同方法,要挑其中最简便、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理解,如果自己有不同的方法要勇敢地提出来,和老师、同学探讨。

其次,习题讲评课时不要只顾着抄老师板书的过程,那样是低效的。要明白老师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尤其是自己当时的瓶颈、自己错在何处。如果是计算出了问题,就要更加细心;如果是思路出了问题,就要仔细分析总结。

最后,课堂上要始终专心致志。哪怕是学到了最难的函数题和圆锥曲线题,也要自信从容、不畏困难;哪怕是上节课很多题目没听懂,也要勇敢放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节数学课中。

课下整理最关键。

题目无穷多,可方法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整理方法。整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需要整理的内容有很多,首先,老师讲的经典例题要分类整理,每一类型都找一个最精华、最典型的题目,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其次,是易错点的整理,比如线面平行要保证线不在面内,x2+y2+dx+ey+f=0表示圆的方程要求d2+e2―4f0,在做题中要注意细节,回归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可以准备64开的小本,专门记下这些易错点,随身携带。最后,是错题的整理。要准备不同颜色的笔,做到清楚明了。比如我自己的习惯是黑色笔写题干,红色笔写过程,蓝色笔写自己错的地方,紫色笔标注本题的关键方法。这样仔细推敲分解后,自己错的地方也就明白了,再用习题加以巩固,方法也能很好掌握。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方法。

准备一个公式小本,一套试题,最好是高考题,一支铅笔(铅笔是用来划线的)。准备好这些东西以后,先把公式本和试卷放在一旁晾着别理会。抽出答案,拿起铅笔,先看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大题也先让它一边儿凉快凉快,看答案的时候,把答案前面的本题考察什么什么中的什么什么用铅笔给划下来,就算有的答案你根本觉得上辈子跟你有仇你根本就看不懂也没关系,硬着头皮尽管看下去。

另外再说一样要划的东西,就是结论性的东西,也可以称为用来提取隐含条件的东西。比方说因为所给函数是奇函数,所以f(0)=0,f(―x)=―f(x),就是见到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这样的也要划下来。这样等你把一本金考卷上所有的选择填空题的答案看完(我记得好像有二十套左右),回过头再去看你划下来的那些东西,你会有一种幡然大悟的感觉,原来高考也就这么多劳什子东西。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篇四

阶乘(factorial)是基斯顿・卡曼(christiankramp,1760c1826)于18发明的运算符号。阶乘,也是数学里的一种术语。阶乘只有计算方法,没有简便公式的,只能硬算。

例如所要求的数是4,则阶乘式是1×2×3×4,得到的积是24,24就是4的阶乘。例如所要求的数是6,则阶乘式是1×2×3×……×6,得到的积是720,720就是6的阶乘。例如所要求的数是n,则阶乘式是1×2×3×……×n,设得到的积是x,x就是n的阶乘。

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n阶乘表示方法:

n!=1×2×3×……×n。

n!=n×(n-1)!

n的双阶乘:

当n为奇数时表示不大于n的所有奇数的乘积。

如:7!!=1×3×5×7。

当n为偶数时表示不大于n的所有偶数的乘积(除0外)。

如:8!!=2×4×6×8。

小于0的整数-n的阶乘表示:

(-n)!=1/(n+1)!

以下列出0至20的阶乘:

0!=1,注意(0的阶乘是存在的)。

1!=1,

2!=2,

3!=6,

4!=24,

5!=120,

6!=720,

7!=5,040,

8!=40,320。

9!=362,880。

10!=3,628,800。

11!=39,916,800。

12!=479,001,600。

13!=6,227,020,800。

14!=87,178,291,200。

15!=1,307,674,368,000。

16!=20,922,789,888,000。

17!=355,687,428,096,000。

18!=6,402,373,705,728,000。

19!=121,645,100,408,832,000。

20!=2,432,902,008,176,640,000。

另外,数学家定义,0!=1,所以0!=1!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篇五

1.首先,课堂上,老师讲这些公式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听讲这样才可以理解这些公式的内容。

2.接着,对公式进行梳理归纳,我们在背诵这些公式之前,要清楚的,理解他们的意思。

3.理解好这些数学公式的内容之后,我们就需要通过做题来巩固,加深,自己的印象了。

4.在做关于数学公式的题目时,我们必须进行归纳。而不能只是一味的做题,这样是没有效率的。

5.数学公式并不难理解,但在做题时,要很好的运用却也是一个难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总结归纳了。

6.在我们做题和阅读这些题目的时候,要将相同的题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错误以及如何避免相同的错误。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篇六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中心对称性。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5弦心距。

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6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想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7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8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篇七

通项公式:

a(n)=a(n-1)+r=a(n-2)+2r=...=a[n-(n-1)]+(n-1)r=a(1)+(n-1)r=a+(n-1)r.

可用归纳法证明。

n=1时,a(1)=a+(1-1)r=a。成立。

假设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a(k)=a+(k-1)r。

则,n=k+1时,a(k+1)=a(k)+r=a+(k-1)r+r=a+[(k+1)-1]r.

通项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归纳法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a(1)+a(2)+...+a(n)。

=a+(a+r)+...+[a+(n-1)r]。

=na+r[1+2+...+(n-1)]。

=na+n(n-1)r/2。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a(1)=a,a(n)为公比为r(r不等于0)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可用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1)+a(2)+...+a(n)。

=a+ar+...+ar^(n-1)。

=a[1+r+...+r^(n-1)]。

r不等于1时,

=a[1-r^n]/[1-r]。

r=1时,

=na.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做题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有同学说,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因此数学要诀就在每天做题上。做数学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做题。

做题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做得越精越好。怎样才算“精”呢?学会“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题意,注意分析题型,深化对题中每个条件的认识,看看与哪些数学基础知识相联系,做完题,还要针对自己做错的题,分析自己当时想法的产生及错因的由来,要求用口语化的语言真实地叙述自己的做题经过和感想,以便挖掘出一些好的数学思维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

二、做难题。

取得黑龙江省高考文史类第三名好成绩的李宏霞同学,认为坚持做难题,做大题才是制胜的法宝。她说,数学中的基础题因然很重要,但高分的关键则是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最后两三道大题,即所谓“拉分题”。因此,她在复习时坚持有规律地做这类题目。由于题目难度高,所以每次做的题量不要太大,一次做四五道即可,同时,要注意选择的题目要有代表性、要全面,同一题型的题选二三道即可,要注意方法的积累和运用。

三、天天做题。

熟练解题一定要有量的积累。天天做题就是保证做题的数量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每天要求自己做五道题目,或十道题目,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如此坚持下去,做题越做越快,并且培养起相当的自信心。

【总结】“数学要诀:每天做几道数学题”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为高考做准备,大家加油。

数学教学心得。

当前高一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没有摆脱初中阶段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由此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做法。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高一年级的一年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与广大同学的接触交流,了解到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项体会。

第一、高一年级的学习阶段标志着学生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学习的方法上,学习的认识上,学习的深度上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完全不同,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讲,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学生自认为初中数学成绩不错,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松地完成数学课程学习,上课也好,作业也好,时常不认真对待,马虎应付,主动性差。真实的情况是,高中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把初中知识再加热,而是从一个更新的角度的学习,把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的学生的知识,从理解联系的角度更新诠释,进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脱离机械记忆的层面,开始学会在逻辑思考的前提下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

第二、对学生来讲,初中的数学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依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一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停留在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难以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很多学生对我讲,平时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背,记数学知识,可考试成绩还是不见长进,不知道为什么?显得很苦恼,学习的兴致一天天被消磨掉了。

因此,我深刻体会到,高中数学教师除了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更加重要的责任是逐渐诱导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走到高中数学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上来。

通过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

第一、高一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为教学目标,为高二时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外知识加强相关的知识模块教学。

数学公式总结高三篇八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如:我在讲课时的注解。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争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

6、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总结归类。从数学思想分类从解题方法归类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