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梦中人散文随笔 《梦》散文(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08:07:26 页码:13
梦中人散文随笔 《梦》散文(6篇)
2022-12-29 08:07:26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梦中人散文随笔一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时间》。珍惜时间,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

古人就告诫我们:“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们很多同学都能把这首诗背的滚瓜烂熟,可是你能真正懂得它的含义吗?

商人说:时间就是财富;农民说:时间就是粮食;医生说:时间就是生命。同学们,你们说时间是什么呢?其实“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者”,要看你怎样去利用它。我们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但这并不那么容易,它要靠我们的实际行动,要珍惜一分一秒,努力奋斗。在我们学校某班有这样两句名言:赢得时间者,赢得一切;今朝有事今朝做,明朝可能阻碍多。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时间,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吧珍惜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合理地利用时间。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时间不会为谁停留。当你早晨洗脸刷牙的时候,时间从水盆里溜走了;当你吃饭的时候,时间从饭碗里溜走了;当你睡觉时,时间又从你的睡梦中溜走了。你想挽留时间吗那就得靠你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并不是时间会多给你一份。一天有24个小时,这是无法改变的。合理地利用时间,就是珍惜时间,不让时间一分一秒地白白浪费掉。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多给谁一分,也不会少给谁一秒。那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里,人们所得到的结果不同呢比如说:一个班的同学,每天在一起生活,学习,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那为什么有的人学习好而有的人差呢那是因为有的人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甚至把别人玩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所以能够取得好成绩。

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草儿枯了有再绿的时候,同学们请你告诉我时间有再来的时候吗?对、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所以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这样明日复明日,何时才是尽头,况且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既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时间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所以不要害怕时间的无情,也不要感慨时间的短暂,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岁月光阴,随着奋起的节拍乘风破浪,让生命之舟与时间一起扬帆远航。

青少年时期是我们这个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期,希望大家能从现在做起,珍惜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莫等到头发花白时再去悔恨自己当初没能珍惜时间而一事无成。只要我们现在珍惜时间,便会拥有最大的幸福。

谢谢大家!

推荐梦中人散文随笔二

爷爷出生于建国前夕,他的人生经历正好见证祖国六十年的巨大变化,所以我决定采访爷爷,给他写传记。我把采访的收获整理成下面的文字,算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吧。

爷爷的童年

爷爷的童年时期正赶上新中国成立,一穷二白的祖国百废待兴,翻身做主的人们响应党的号召,热情投入到祖国建设中。但遭受百年欺凌的祖国千疮百孔,贫困异常,填饱肚皮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用说其他的享受。因为贫穷,爷爷只读到3年级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干活,可怜的爷爷就在低矮的茅屋中做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梦度过他酸涩的童年时光。

爷爷的青年时期

爷爷在艰辛与贫困中长大成人,和其他农村青年一样,爷爷在破旧的老屋中迎娶我的奶奶。那时,计划经济的枷锁紧紧地套在人们的脖子上,贫困的日子一天天划过,生活看不到一点光亮。尽管爷爷奶奶辛勤劳作,家里依旧入不敷出,日子就像人们的衣服,灰溜溜的。穷则思变,为养育几个孩子,爷爷偷偷地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所以,那咸咸的萝卜条里偶尔会有点油星。

正当人们感到生活极度沉闷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扫过中华大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爷爷勤快,头脑灵活,很快我们家就脱贫致富。爷爷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盖起一座大瓦房,为庆贺乔迁之喜,爷爷还特意雇一场电影呢!

日子虽然越来越好,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仍还是镜中月梦中花。供养几个儿女成长上学虽然很紧巴,但没多少文化的爷爷还是咬牙供几个孩子完成自己的学业,这是爷爷觉得自己这辈子做得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爷爷的老年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爷爷的几个儿女都长大,各自成家立业,爷爷也实现他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现在,沐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春风中,爷爷和他的同龄人一起享受着社区便利的优质服务,经常参加一些诸如象棋、乐器、书法等有益的.社区活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难怪爷爷整天乐得合不拢嘴啊。

我的后记

写完上面的文字,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在我心中升腾。追忆往昔,灿烂辉煌;展望未来,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前程似锦!

推荐梦中人散文随笔三

寻访——不能忘却的记忆

寻访1:纪念碑的悲愤诉说

11月,社会实践季,四年级队员首先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帧帧照片、一个个实物,队员们真切地感受了那段惨痛的历史。邵诗雅是大队部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员,她将自己在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通过广播告诉了全校同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的队员纷纷向辅导员提出,想去纪念馆参观,悼念死难同胞。我校的红领巾小记者团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请副馆长段月萍奶奶讲述了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规模屠杀,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多万。段奶奶告诉队员们,日本战犯太田寿男的供词中清楚地记述:日军在进行凶残的大屠杀的同时,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采用纵火焚尸、抛尸长江等办法,迫不及待地对横陈城郊的遇难者尸体毁尸灭迹,被处理的尸体总数达15万多具,将这两个数字相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5万。

段奶奶带着队员们来到墓地广场,指着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说:“这些碑雕上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是全南京市各处集体屠杀地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的缩影。在公祭日那天,这些南京大屠杀丛葬地,都将举行各界群众悼念活动。”心直口快的宋彦文队员当即表示:“12月13日,我要去丛葬地参加悼念活动。”

这句话得到了其余队员们的响应,大家回到家就开始查找丛葬地的相关史料信息,却发现丛葬地散落在南京各地,有的只有一个模糊的方位,怎样才能找到这些丛葬地呢?五(1)中队的队员们向全校的队员们发出倡议:大手拉小手,迈出脚步,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自11月24日起,全校22个中队组成了二十余支红领巾小记者寻访团,走遍南京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散落在全市各地的大屠杀丛葬地遗址。

寻访2:丛葬地的血泪记录

五(4)中队的队员跟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卫星爷爷,一起寻访五台山丛葬地。王爷爷在纪念碑前详细介绍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告诉队员们,在南京现有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中,五台山纪念碑在碑文上记录了精确到个位的遇难者人数,254名死难者大多是当年居住在南京城闹市区的平民。此处纪念碑碑头的“纪念碑”三个红色大字,由大屠杀幸存者王如贵书写。这也是我市现有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中,唯一一处由大屠杀幸存者题写的碑名。

寻访3 :周奶奶的失声痛哭

五(3)中队的队员潘家宇带着小记者来到他的太太——周湘平老人家里,原来周奶奶是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奶奶告诉队员们,在日本鬼子来之前,他们一家9口住在花神庙,1937年那时她才9岁。日本鬼子还没进城时,很多人听到消息就出城逃难了,但是周奶奶的爷爷奶奶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家人就留了下来。12月13日,鬼子进城了,到处都是炮声、子弹声,吓得他们全家不敢出门。夜里,街上稍微安静些,父亲、叔叔、哥哥就出门看看情况,没想到被日本鬼子抓了。周奶奶一家吓得举足无措,只是不停地向日本鬼子磕头求饶,父亲百般比划请求他们放过年幼的孩子,日本人才同意放过年幼的哥哥和神智不太正常的叔叔。可是父亲没有回来,母亲和哥哥第二天去寻找父亲,只见尸横遍野,可是连找了三天也没有找到父亲的尸体,而父亲也就再没能回来。说到这里,周奶奶的眼眶里早已噙着泪水。没过几天,鬼子又来搜查,躲在草堆里的姐姐被日本兵发现了,二话不说就被拖走侵害了……这时的周奶奶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哭起来。

这样的寻访故事还有很多,队员们用寻访日记记录下了了解的点点滴滴。队员章亚琪写道:日军南京大屠杀对老百姓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没有大屠杀,周湘平奶奶一家的生活该多美好!我要把他的事说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来关注。队员殷梦萱写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团结、强大,才会不受欺辱。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把国家变得更强大……

三、绘图——毋忘国耻

回到学校后,队员们的心情无法平静。他们决定要亲手绘制一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难处(丛葬地)地图》,让自己的心头永远留着寻访中的收获与体会,也让更多的同学和市民百姓了解那不能忘却的历史事实,记住那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教训。

他们说干就干,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画了一稿又一稿。他们先画出南京的地图,然后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起点,在相应地点方位,一一绘制了南京19处丛葬地(遇难处)的纪念碑图案,绘制了前往各纪念碑的乘车路线。地图的背后抄录了各个纪念碑上的碑文,还展示了队员们寻访的图片及心得。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我校少先队员绘制的《红领巾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难处(丛葬地)地图》刊登在《南京日报》上、相关活动和地图被_网“南京发布”正式发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活动还被《中国少年报》发表。

四、公祭——立志圆梦中华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我们的队员来到东郊丛葬地。警报声中我们的队员握紧拳头,高声宣誓:

毋忘国耻,铭记历史,

发愤图强,圆梦中华!

推荐梦中人散文随笔四

人生自古谁无梦?

千秋华夏梦万千,

多少英雄豪杰苦求索,

敢为天下报国忧。

岁岁年年人相似,

安得广厦千万间?!

人们不会忘记:

100年前,一个红色幽灵在欧洲徘徊,

悄悄地敲开了上海石库门,

登上了南湖船头——

从一大走来,

岁月沧桑,风云变幻。

泱泱神州,文明悠久。

岂容三座大山让亿万百姓长夜难眠?!

黄河咆哮,长城流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悲歌,望眼欲穿!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平地一声春雷,《共产党宣言》,石破天惊!

井冈山星星之火,照亮了延河窑洞的灯光,唤起工农千百万!

迎着抗日烽火的连天岁月,在百万雄师过大江壮举中,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满目疮痍的旧中国一去不复返!

扬眉吐气意气风发的中华儿女,

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星光大道上阔步前进!

看!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高高飘扬。

港澳回归,神舟飞天;

破冰台海,航母巡洋;

世博奥运,精彩圆满。

从雪域天山,到南海前哨,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春景秋色。

回望历史,筑梦中国。

西柏坡进京赶考仍在途中------

考验与危险同在,挑战和机遇共存!

孙中山先生百年预言,

毛泽东五十年乾坤展望,

邓小平南巡宏图大略。

从“同志仍需努力”,到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创造人类传奇,铸就历史丰碑。

强国富民,任重道远,责任大啊!

顶天立地的9000万共产党人,

肩负着民族希望,担当着神圣使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吹响了:

向两个伟大目标冲刺的前进号角!

坚持,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大江东去浪淘沙,

赞歌颂党旌旗飘。

天籁传奇大中国,

筑梦中华新篇章!

推荐梦中人散文随笔五

寻访——不能忘却的记忆

寻访1:纪念碑的悲愤诉说

11月,社会实践季,四年级队员首先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帧帧照片、一个个实物,队员们真切地感受了那段惨痛的历史。邵诗雅是大队部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员,她将自己在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通过广播告诉了全校同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的队员纷纷向辅导员提出,想去纪念馆参观,悼念死难同胞。我校的红领巾小记者团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请副馆长段月萍奶奶讲述了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规模屠杀,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多万。段奶奶告诉队员们,日本战犯太田寿男的供词中清楚地记述:日军在进行凶残的大屠杀的同时,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采用纵火焚尸、抛尸长江等办法,迫不及待地对横陈城郊的遇难者尸体毁尸灭迹,被处理的尸体总数达15万多具,将这两个数字相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5万。

段奶奶带着队员们来到墓地广场,指着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说:“这些碑雕上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是全南京市各处集体屠杀地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的缩影。在公祭日那天,这些南京大屠杀丛葬地,都将举行各界群众悼念活动。”心直口快的宋彦文队员当即表示:“12月13日,我要去丛葬地参加悼念活动。”

这句话得到了其余队员们的响应,大家回到家就开始查找丛葬地的相关史料信息,却发现丛葬地散落在南京各地,有的只有一个模糊的方位,怎样才能找到这些丛葬地呢?五(1)中队的队员们向全校的队员们发出倡议:大手拉小手,迈出脚步,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自11月24日起,全校22个中队组成了二十余支红领巾小记者寻访团,走遍南京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散落在全市各地的大屠杀丛葬地遗址。

寻访2:丛葬地的血泪记录

五(4)中队的队员跟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卫星爷爷,一起寻访五台山丛葬地。王爷爷在纪念碑前详细介绍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告诉队员们,在南京现有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中,五台山纪念碑在碑文上记录了精确到个位的遇难者人数,254名死难者大多是当年居住在南京城闹市区的平民。此处纪念碑碑头的“纪念碑”三个红色大字,由大屠杀幸存者王如贵书写。这也是我市现有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中,唯一一处由大屠杀幸存者题写的碑名。

寻访3 :周奶奶的失声痛哭

五(3)中队的队员潘家宇带着小记者来到他的太太——周湘平老人家里,原来周奶奶是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奶奶告诉队员们,在日本鬼子来之前,他们一家9口住在花神庙,1937年那时她才9岁。日本鬼子还没进城时,很多人听到消息就出城逃难了,但是周奶奶的爷爷奶奶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家人就留了下来。12月13日,鬼子进城了,到处都是炮声、子弹声,吓得他们全家不敢出门。夜里,街上稍微安静些,父亲、叔叔、哥哥就出门看看情况,没想到被日本鬼子抓了。周奶奶一家吓得举足无措,只是不停地向日本鬼子磕头求饶,父亲百般比划请求他们放过年幼的孩子,日本人才同意放过年幼的哥哥和神智不太正常的叔叔。可是父亲没有回来,母亲和哥哥第二天去寻找父亲,只见尸横遍野,可是连找了三天也没有找到父亲的尸体,而父亲也就再没能回来。说到这里,周奶奶的眼眶里早已噙着泪水。没过几天,鬼子又来搜查,躲在草堆里的姐姐被日本兵发现了,二话不说就被拖走侵害了……这时的周奶奶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哭起来。

这样的寻访故事还有很多,队员们用寻访日记记录下了了解的点点滴滴。队员章亚琪写道:日军南京大屠杀对老百姓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没有大屠杀,周湘平奶奶一家的生活该多美好!我要把他的事说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来关注。队员殷梦萱写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团结、强大,才会不受欺辱。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把国家变得更强大……

三、绘图——毋忘国耻

回到学校后,队员们的心情无法平静。他们决定要亲手绘制一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难处(丛葬地)地图》,让自己的心头永远留着寻访中的收获与体会,也让更多的同学和市民百姓了解那不能忘却的历史事实,记住那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教训。

他们说干就干,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画了一稿又一稿。他们先画出南京的地图,然后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起点,在相应地点方位,一一绘制了南京19处丛葬地(遇难处)的纪念碑图案,绘制了前往各纪念碑的乘车路线。地图的背后抄录了各个纪念碑上的碑文,还展示了队员们寻访的图片及心得。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我校少先队员绘制的《红领巾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难处(丛葬地)地图》刊登在《南京日报》上、相关活动和地图被_网“南京发布”正式发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活动还被《中国少年报》发表。

四、公祭——立志圆梦中华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我们的队员来到东郊丛葬地。警报声中我们的队员握紧拳头,高声宣誓:

毋忘国耻,铭记历史,

发愤图强,圆梦中华!

推荐梦中人散文随笔六

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上升,谁又能忘记多少年以前,为了打倒可恶的侵略者,中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呢?

为了祖国,为了民族的尊严,战士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不可以忘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拓前进的精神。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的祖国也有过屈辱的历史。

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磨灭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拖着沉重的步伐经过了70年,我们又怎能忘却,70年前的那一天,可恶的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在短短的一周内,成了可怕刺刀下的牺牲品,他们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任由侵略者在他们身上残暴的发泄着。

圆明园,一个当代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就这样被英国联军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烧毁,付之一炬,那其中凝聚着我们中华儿女多少的心血和智慧啊!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不能忘记了国耻。我们只有将国耻铭记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学习更加精益求精,肯下苦功夫,长大成为栋梁之材,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