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9:29:05 页码:9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优质11篇)
2023-11-11 19:29:05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教案的编写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最后,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编写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篇一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6=728=724=。

76=89=18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2.教师反馈,小结.。

3.初步练习:

14826564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20xx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8827=()。

(2)70569=7847849=()。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游戏:鸽子送信.(出示课件鸽子送信)。

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16637=239。

2.462552320173。

684138634119。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篇二

教科书25页例4。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具、学具准备:卡片。

1、出示:《寓言故事》每本5元《科普知识》每本7元。

2、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3、最多买多少本《科普知识》,不能口算没关系,现在请大家列竖式计算一下。

4、有没有和这个结果不一样的.?那怎样检验一下大家算的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1、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怎样验算100÷5=20(本)。

学生讨论、交流20×5=100(元)。

2、这里的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得出:商×除数=被乘数。

4、学生试做再上,展示学生做法。

5、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把商和除法相乘以后,还要再加上余数。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108÷6=18325÷7=46……3。

18×6=10846×7+3=325。

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

375÷5=75156÷8=19……4。

75×5=()19×8+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篇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p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

例4以计算100元钱可以购买多少本练习本为背静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使学生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除法验算除法,并且学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2)使学生进一步利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品质和认真仔细学习习惯。

一、活动激趣。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

师:文具店里有什么呢?各多少钱一本呢?

师:如果你现在有100元,能够买几本红笔记本呢?又能够买几本蓝笔记本呢?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多。这说明,我们在计算时为了提高正确率,要注意验算,千万不能出现错误。

二、教学新知。

1、课件出示小明和小华购物情况。

师:小明和小华都拿着100元钱分别去买红笔记本和蓝笔记本,小明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找回他2元钱,而小华刚好买了20本蓝笔记本。

师:根据上面的购物情景,你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说得真精彩,你们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吗?

师:谁能到黑板上来验算给大家看一下。

师:为什么第一个验算还要加2,而第二个的验算不要加上任何数呢?

3、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觉得在要验算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确的,应该要用什么方法呢?

师:在验算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4后面的做一做。

2、练习六第3题。

师:同桌两个人合作,利用除法,分别找出被2除,被3除,被5除余数为0的数。

师:你们还能想到更简单的方法吗?

3、练习六第4题。

师:租9辆车够吗?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4、练习六第7*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呢?

以上内容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由数学网提供,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同学们的学习,如想了解更多数学知识,请继续关注数学网。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篇四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6=728=724=。

76=89=18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14826564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个5,而是比493个5多4,所以493个5多4就是5493+4,结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20xx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8827=()。

(2)70569=7847849=()。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游戏:鸽子送信.(出示课件鸽子送信)。

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16637=239。

2.462552320173。

684138634119。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角12角=()元()角。

1元3角=()角15角=()元()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0.5元=5角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篇六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书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1.让学生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2.练习验证

出示54÷8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二、练习

1.书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

学生单独练习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

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课堂作业:

85÷4112÷9756÷8124÷3

985÷9423÷4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篇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4页。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两种验算的算理。

挂图、小黑板。

一、新课导入。

出示商品的画片,做游戏:这里有3元一块蛋糕,

请同学们来想一想,做一做;

1、买这样的一块蛋糕要多少钱?买两块呢?

2、如果我有12元钱?能买多少块?27元钱能买多少块?你是怎么想的`?

3、36元可以买多少块?

二、新课学习。

1、一起讨论:怎么样证明36÷3=12是正确的呢?12×3=36。

2、试一试:这些除法算得对吗?9÷3=363÷3=2194÷2=47。

3、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65÷3=21(块)......2(元)。

想一想:你能验算吗?21×3+2=65(元)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与同座位同学合作,互相验算。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3、一边说一边做第一4、5两题。

四、教学后记: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篇八

教科书第46~47页上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二的1~4题,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复习用卡片。

出示下列三组题。

42÷6=72÷8=72÷4=7×6=8×9=18×4=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的问题。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1.出示例6:441÷7=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算算对不对。多媒体出示(或小黑板)。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3、4题。板书设计:

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三组题目,通过计算一是起到复习的目的,另外让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学生知道怎样验算的方法后,其他的知识基本上是已学过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例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在练习的设计上,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篇九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验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笔算和验算。

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验算方法。

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验算方法。

口算卡片,应用题的投影片。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计算。

训练。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练习。

28÷275÷3。

69÷376÷4。

84÷691÷7。

56÷495÷5。

2、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题,小组比赛,看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演算。

84÷772÷4。

57÷396÷6。

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列递等式计算。

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列递等式计算。

1、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回答。

2、小组比赛。

3、学生列竖式解答,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

4、教师板书。

5、学生列递等式计算。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应用。

训练。

课堂。

作业。

1、文字题。

(1)请同学们自己读题。

(2)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2、应用题。

(1)完成练习十七的第5、6题。学生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2)根据条件,列式计算。

请同学们分别根据下面的4个条件,列式解答。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3、聪明题。

请4人小组讨论,如何求被除数?再在书上解答。

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学生列竖式解答,教师批改。

1、学生自己读题。

2、列式解答。

3、根据题意,解答。

4、同桌互说,解答方法。

5、4人小组讨论,在书上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练习十七。

28÷2=1275÷3=25。

69÷3=2376÷4=19。

84÷6=1491÷7=13。

56÷4=1495÷5=19。

八、课后: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篇十

p5.第1--4题。

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1、练习一.1。

独立尝试进行口算,再指名汇报得数。

教师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出示题目:93÷385÷446÷267÷3。

尝试练习,并指名板演。

交流评析,要求口述算法。

3、练习一.3。

出示表格题,引导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汇报交流。

(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能从条件入手正确解答。)。

(读题后引导学生将以上2题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正确解答。)。

3、练习一.4。

独立审题后学生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交流,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p6.思考题。

p5.2、4。

除法的验算教案怎么写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集中巩固加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掌握,促进加减、连加连减之间联系。

2、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中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巩固计算:

2、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请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校对,选择第2竖行的三道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小结这样的题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计算顺序来计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从左往右计算,第一步计算后的得数要记在脑子里,继续计算。

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1、出示练习第5题,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公交车乘客上下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介绍。列式计算,并说出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4、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整理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题。

5、小结:鼓励同学们用明亮的眼睛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综合练习,加强应用。

1、引入:刚才同学们都很好,我们已经这些知识结成了好朋友,知道什么的情况下要用到这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来做游戏。

出示练习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第2个图还可以斜着计算。

2、第7题,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去发现。有困难那的可以小组讨论。

3、挑战聪明题;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集中拿法?比一比,谁想到的方法多。(7种结果)。

四、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又长了什么本领?

一、课后小记:

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联系生活中的运用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联系实际的举例比较牵强,诸如自己创设的情景比较多,如妈妈拿出8只梨,我吃了一只,爸爸吃了2只,盘里只剩下5只梨。

聪明题学生想到的方法较多,但由于没有实际的操作,一开始有很多同学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想到8的组成去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一定要有实际材料操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