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4:14:20 页码:8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汇总16篇)
2023-11-18 14:14:20    小编:ZTFB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写总结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总结样本,希望能够为大家写作总结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一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了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里的百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做像狐狸一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的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寓言故事。

2、了解文言文故事,弄明白故事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语如“长、逆、走、皆”等词的含义。

3、知道寓言故事的寓意,联系生活联想,懂得不能像狐狸那样仗势欺人。

弄清文言文的语句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明白寓意,懂得不能仗势欺人的做人之道。

课件,字典。

1、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读到某些词语、某个句子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忽然浮现出与这些词句相关的形象、情景和细节。比如,读到“白云”,我们会想到蓝天,想到大雁;读到“春节”,会想到新年礼物,想到童年往事。是的,因为联想,因为想象,我们的心灵就会长出一对隐形的翅膀,让我们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想象天地。

2、今天这节课,我想先来测试一下同学们的想象力、联想力,好吗?请认真看老师写一个词语,你能想到些什么?(板书“狐假虎威”)。

3、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4、你看,这,就是联想与想象的力量,也是思维的力量,更是语文的力量。

5、这个词中“假”是什么意思呢?有时,咱们对词语的理解把握不准的时候,可以借助字典这位无声的老师。哪些同学已经养成了随身携带字典学习语文的习惯?老师从读书到教书,字典总伴随着。借助工具书也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手段。

2、很好,我就请一个同学简单地将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3、今天,咱们的确是要再学这个故事,却有更深的要求,要学习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又有什么寓意。请打开书123页。

4、老师先来模仿古人讲一遍,你们认真听,好吗?请拿好书,坐端正,认真倾听。

5、你们也来模仿古人自由讲一讲。

2、指名说。哎呀,老师刚才没听懂呢,哪位小翻译家能超越时空,用今天咱们通用的语言说说。(板书:虎得狐)。

3、狐狸被高大威猛的老虎捉住,它的命可谓是……?(用一个成语形容),它用了一个什么办法逃脱虎口的?(板书:骗)。

4、狐狸是怎样骗过老虎,让老虎相信的?谁来说说狐狸讲的第一句话?

6、这时,老虎仍没有松开爪子,半信半疑着呢。狐狸接着怎样补充说的?

7、请两名学生来演一演这段场景。先在小组内练一练,再推选两个同学上来演一演。

8、终于,在狐狸的花言巧语之后,老虎怎么做的?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板书:中计)。

10、老虎看到这场景,心里怎么想的呢?谁再用古文说一说?

1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人类所有的语言中,汉语是最富有音韵性的。大家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要注意声断气连,有起有伏,有高有低,有开有合。再请听老师示范一下,你们也试一下。

12、咱们再来一起古今对比说故事。一生说一句古文,另一生翻译。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3、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这种行为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一个什么成语形容?(板书:仗势欺人)。

4、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6、你们能想到那些事例?

8、你们知道“狐假虎威”在什么情景中运用比较恰当呢?讽刺社会上的什么人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板书:不能)。

1、这个寓言故事曾经在战国时期楚国作战是运用为一个策略,你们可以从课题的内容得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再查找,读读这个故事。

2、邀几个同学一组,演一演这个故事。

寓言。

得  中计。

狐-——虎——兽走。

(不能仗势欺人)。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认读文中2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指导书写生字。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身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同学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褒扬同学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同学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身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同学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同学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同学迅速查字典)。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同学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同学查字典)。

(4)、同学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同学可以自身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同学上台给大家扮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同学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同学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同学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干把老虎蒙住。(同学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同学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小朋友要将自身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同学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同学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假如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同学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同学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扮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需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同学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同学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扮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同学回答)。

(同学继续扮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同学进行评价。

8、看了扮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同学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同学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同学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人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从容不迫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同学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同学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身没本领,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同学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他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同学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假如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身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同学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假如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身的生命平安。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同学:(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同学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他人的食物。

同学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小朋友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小朋友。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威派爪吓寻抗狐胆借假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派吓抗狐胆借假。

上下结构:寻兽。

半包围结构:威。

独体字:爪。

3、同桌自身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5、同学进行区别、临摹。

二、口头作业。

1、()头摆()东()()望。

()气()现狐()虎()。

2、比比组词。

派()爪()胆()。

旅()瓜()但()。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三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了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里的百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做像狐狸一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的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寓言故事.

2、清楚文言文故事,弄明白故事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语如“长、逆、走、皆”等词的含义.

3、知道寓言故事的寓意,联系生活联想,懂得不能像狐狸那样仗势欺人.

弄清文言文的语句意思,清楚故事内容.

明白寓意,懂得不能仗势欺人的做人之道。

课件,字典。

一、谈话导入,进入新课。

1、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读到某些词语、某个句子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忽然浮现出与这些词句相关的形象、情景和细节,比如,读到“白云”,我们会想到蓝天,想到大雁;读到“春节”,会想到新年礼物,想到童年往事.是的,因为联想,因为想象,我们的心灵就会长出一对隐形的翅膀,让我们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想象天地。

2、今天这节课,我想先来测试一下同学们的想象力、联想力,好吗?请认真看老师写一个词语,你能想到些什么?(板书“狐假虎威”)。

3、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4、你看,这,就是联想与想象的力量,也是思维的力量,更是语文的力量。

5、这个词中“假”是什么意思呢?有时,咱们对词语的理解把握不准的时候,可以借助字典这位无声的老师.哪些同学已经养成了随身携带字典学习语文的习惯?老师从读书到教书,字典总伴随着,借助工具书也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整体感知,清楚故事。

2、很好,我就请一个同学简单地将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3、今天,咱们的确是要再学这个故事,却有更深的要求,要学习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又有什么寓意.请打开书123页.

4、老师先来模仿古人讲一遍,你们认真听,好吗?请拿好书,坐端正,认真倾听。

5、你们也来模仿古人自由讲一讲。

三、学习寓言,把握内容。

2、指名说.哎呀,老师刚才没听懂呢,哪位小翻译家能超越时空,用今天咱们通用的语言说说.(板书:虎得狐)。

3、狐狸被高大威猛的老虎捉住,它的命可谓是……?(用一个成语形容),它用了一个什么办法逃脱虎口的?(板书:骗)。

4、狐狸是怎样骗过老虎,让老虎相信的?谁来说说狐狸讲的第一句话?

6、这时,老虎仍没有松开爪子,半信半疑着呢.狐狸接着怎样补充说的?

7、请两名学生来演一演这段场景.先在小组内练一练,再推选两个同学上来演一演.

8、终于,在狐狸的花言巧语之后,老虎怎么做的?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板书:中计)。

10、老虎看到这场景,心里怎么想的呢?谁再用古文说一说?

1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人类所有的语言中,汉语是最富有音韵性的.大家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要注意声断气连,有起有伏,有高有低,有开有合,再请听老师示范一下,你们也试一下.

12、咱们再来一起古今对比说故事,一生说一句古文,另一生翻译.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四、揭示寓意,拓展运用。

3、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这种行为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一个什么成语形容?(板书:仗势欺人)。

4、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6、你们能想到那些事例?

8、你们知道“狐假虎威”在什么情景中运用比较恰当呢?讽刺社会上的什么人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板书:不能)。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这个寓言故事曾经在战国时期楚国作战是运用为一个策略,你们可以从课题的内容得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再查找,读读这个故事.

2、邀几个同学一组,演一演这个故事.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四

教学意图:

《狐假虎威》是一则久经传承、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故事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虎之威”和“狐之猾”。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教学策略:

1、运用动画,形象刻画“虎之威”和“狐之猾”。

2、设问引思,充分理解“虎之威”和“狐之猾”。

3、置身情境,感受表现“虎之威”和“狐之猾”。

教学目标:

2、熟悉词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角色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头饰。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虎之威”和“狐之猾”。

教学难点:

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狐之猾”,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过程:

1、出示“狐”和“虎”,谈话导入课题。

用一个词说说对狐狸和老虎的感觉吗?

小动物害怕狐狸还是老虎?

2、讲述理解故事内容。

小动物到底害怕谁?老虎认为小动物害怕谁?

3、播放课件,分段讲述,理解感受角色特征。

(1)“狐狸被老虎逮住了感到怎么样?”

(2)“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3)“狐狸和老虎走起路来什么样?”

分角色表演。

狐狸: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

老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

5、配乐讲述,引导幼儿健康的价值取向。

故事中的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为什么?”

6、借助“申公豹”,理解寓意,激发成语故事兴趣。

“申公豹借着谁的威风吓唬谁?”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类似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什么?

活动反思:

活动抓住故事发展的两条线索即角色的心理变化,层层推进。从完整语言、整合教育、活动教育的观念出发,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通过讲述倾听—梳理讨论—角色表演—配乐讲述,引导幼儿感受角色的心理变化,理解寓意。

附:改编故事。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它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噌”,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一把就逮住了狐狸,“哈哈,我可以美餐一顿了!”

狐狸害怕极了,它眼珠骨碌一转,嗯,有办法了!狐狸扯着嗓子喊:“你敢吃我?”“嗯?不敢?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所有的小动物,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难道它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松了口气,摇了摇尾巴,说:“你要是不相信,我就带你到动物们面前走一趟,保证它们见了我,没有一个不赶紧逃命的,到时候让你看看我有多威风!”

狐狸真有那么大的威风?老虎不太相信,可是,看着狐狸的神气劲儿,又有点相信。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狐狸今天怎么这么神气,这么威风啊!”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快逃命啊!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吓跑的。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五

狐假虎威是一个关于谎言的寓言故事,我们看看下面的故事,大家一起学习吧!

文言文原文。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1)畏(2)昭奚恤,果诚(3)何如(4)?”群臣莫(5)对。

江一对曰:“虎求(6)百兽而(7)食之,得狐。狐曰:‘子(8)无敢食我也!天帝使(9)我长(10)百兽,今子食我,是(11)逆(12)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13)不信(14),吾为(15)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16)然(17),故遂(18)与(19)之(20)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21)五千里,带甲(22)百万,而专(23)属(24)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也,犹(25)如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江乙回答说:“大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着大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大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大老虎,都纷纷逃跑,大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部队,这就像群兽害怕大老虎一样啊。”

注释。

之:取独。

畏:害怕。

果诚:果真。

何如:像这样。

莫:没有人。

求:寻找。

而:承接。

子:你。

使:派。

长:做首领。

是:这。

逆:违抗。

以···为:认为···是。

信:诚实。

为:相当于“于”,在。

以为:认为。

然:对。

遂:就。

与:跟随。

之:代词,代指狐狸。

方:方圆。

甲:士兵。

专:单独。

属:交付。

犹:好像。

走:逃跑。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六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尝试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狐狸的言行,体会“狐假虎威”的字面意思及深刻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结合挂图,展开想象,理解故事。

2、抓住重点,读议结合,明理拓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小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狐”指的是什么?“虎”指的是什么?(分别贴上狐狸和虎的图片)。

二民主导学。

(一、)初步感知课文。

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课的动画片吧!看完后,请你简单的说一说,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放动画片)。

(老虎在森林里逮到了一只狐狸,狐狸为了不让老虎吃了它,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骗老虎,最后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师:课题中的“威”字是什么意思?(板书:威风)。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激趣导入,培养学生概括以及说话的能力。)。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从这段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老虎)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扑、逮)。

4、“窜”是什么意思?(出示“窜”的意思:逃跑)。

(二)精读2~6自然段。

1、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狡猾的狐狸——(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文内容: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2、狐狸的眼珠子——(学生:骨碌一转)什么是眼珠子骨碌一转?做做看。

3、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让你想到什么?(狐狸正在想鬼主意)。

4、想好了主意,他就怎么问老虎的?(扯着嗓子问)什么是扯着嗓子?(把声音拉长)请你来扯着嗓子问老虎!(学生读:你敢吃我?)。

5、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给自己壮胆,让老虎不敢吃它。)请你来帮狐狸吓吓老虎,看你能不能吓住它。指名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6、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为什么“一愣”?(老虎觉得很奇怪)(指导读。)。

7、狐狸见老虎一愣,更是计上心头,它接着对老虎说了什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8、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这时老虎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奇怪,一向见到我就怕得不得了的小狐狸,今天胆子怎么这么大?说话这么凶?说不定它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可不能吃它呀!)。

9、老虎原来是紧紧地抓住狐狸的,现在它已经被狐狸蒙住了,这时候狐狸就趁机逃跑,行不行?所以狐狸为了让老虎深信不疑,狡猾的狐狸摇了摇尾巴说——(引读第六自然段)。

10、看看图,狐狸是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11、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现在就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蒙不住的话,我可要吃了你们!分角色读2~6自然段。

(三)精读7~8自然段。

过渡:不会吧!我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老天爷就不让我当大王了吗?我不太相信!我还是跟着狐狸到森林里去看看吧!

1、你们看,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一个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还有一个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能通过你的朗读,分别表现出它们不同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3、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如果他读的很像狐狸和老虎,我们就送给他掌声!

4、它们一出现,(师手指图)森林里的——(引读第八自然段)。

5、野猪、小鹿、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往常很不一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纳闷)。

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今天怎么这么神气活现,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6、现在你们往狐狸的身后看,那是谁?(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出惊讶、害怕的语气)。

7、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会怎么想?

那你想对老虎说什么?(老虎,你被骗了。)。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过渡:其实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呀?(老虎)根本就不怕狐狸。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引读(把百兽吓跑的)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2、你现在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了吗?(借)。

(三、)一起读课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故事,又表演了故事,大家都学得很快乐,让我们一起拿起书,齐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在嘴上,又能把书读在脸上,让我们教室里所有的老师一起来倾听你们的声音,欣赏你们的感情,分享你们的感受!

三、检测导结。

2、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骗了,会怎么样呢?

3、你从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自由发挥,可以随心所欲的说出心里话。)。

四、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七

狐假虎威是一个汉语成语,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苏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教材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描写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一、激情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狐”指的是什么?“虎”指的是什么?(分别贴上狐狸和虎的图片)。

二、民主导学。

(一)初步感知课文。

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课的动画片吧!看完后,请你简单的说一说,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放动画片)。

(老虎在森林里逮到了一只狐狸,狐狸为了不让老虎吃了它,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骗老虎,最后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师:课题中的“威”字是什么意思?(板书:威风)。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激趣导入,培养学生概括以及说话的能力。)。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从这段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老虎)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扑、逮)。

4、“窜”是什么意思?(出示“窜”的意思:逃跑)。

精读2~6自然段。

1、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狡猾的狐狸——(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文内容: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2、狐狸的眼珠子——(学生:骨碌一转)什么是眼珠子骨碌一转?做做看。

3、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让你想到什么?(狐狸正在想鬼主意)。

4、想好了主意,他就怎么问老虎的?(扯着嗓子问)什么是扯着嗓子?(把声音拉长)请你来扯着嗓子问老虎!(学生读:你敢吃我?)。

5、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给自己壮胆,让老虎不敢吃它。)请你来帮狐狸吓吓老虎,看你能不能吓住它。指名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6、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为什么“一愣”?(老虎觉得很奇怪)(指导读。)。

7、狐狸见老虎一愣,更是计上心头,它接着对老虎说了什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8、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这时老虎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奇怪,一向见到我就怕得不得了的小狐狸,今天胆子怎么这么大?说话这么凶?说不定它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可不能吃它呀!)。

9、老虎原来是紧紧地抓住狐狸的,现在它已经被狐狸蒙住了,这时候狐狸就趁机逃跑,行不行?所以狐狸为了让老虎深信不疑,狡猾的狐狸摇了摇尾巴说——(引读第六自然段)。

10、看看图,狐狸是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11、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现在就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蒙不住的话,我可要吃了你们!分角色读2~6自然段。

精读7~8自然段。

过渡:不会吧!我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老天爷就不让我当大王了吗?我不太相信!我还是跟着狐狸到森林里去看看吧!

1、你们看,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一个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还有一个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能通过你的朗读,分别表现出它们不同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3、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如果他读的很像狐狸和老虎,我们就送给他掌声!

4、它们一出现,(师手指图)森林里的——(引读第八自然段)。

5、野猪、小鹿、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往常很不一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纳闷)。

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今天怎么这么神气活现,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6、现在你们往狐狸的身后看,那是谁?(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出惊讶、害怕的语气)。

7、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会怎么想?

那你想对老虎说什么?(老虎,你被骗了。)。

学习第九自然段。

1、过渡:其实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呀?(老虎)根本就不怕狐狸。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引读(把百兽吓跑的)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2、你现在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了吗?(借)。

(三)一起读课文。

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故事,又表演了故事,大家都学得很快乐,让我们一起拿起书,齐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在嘴上,又能把书读在脸上,让我们教室里所有的老师一起来倾听你们的声音,欣赏你们的感情,分享你们的感受!

三、检测导结。

2、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骗了,会怎么样呢?

3、你从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自由发挥,可以随心所欲的说出心里话。)。

四、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

“狐假虎威”的寓意。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旁记:学习生字识字形。

二、教具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

二、教具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

教学过程。

活?”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词。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威派爪吓寻抗狐胆借假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派吓抗狐胆借假上下结构:寻兽。

半包围结构:威。

独体字:爪。

3、同桌自己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5、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二、口头作业。

1、()头摆()东()()望。

()气()现狐()虎()。

2、比比组词。

派()爪()胆()。

旅()瓜()但()。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八

2.同学们,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2200多年前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中的故事。说的是当时的楚国很强大,但是楚宣王担心北方各诸侯国害怕大将昭奚恤,而不怕他。有个大臣给宣王讲了个故事,然后告诉他北方的诸侯国怕昭将军是因为大王把军队都交给他掌管,所以,诸侯国真正怕的是大王啊。大臣讲的就是狐假虎威这个寓言,(出示古文)你们边看边听老师讲。

3.这篇古文和我们学的课文狐假虎威有什么不同啊?简短)。

4.那仲老师以前是怎样教大家学懂古文的呢?(生交流)。

一古今文对照,理解古文的意思。

二参照古文后的注释理解意思。

三多读几遍,猜猜古文的意思。

四查字典,理解意思。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大家说的真好,今天我们也用这些方法来学懂狐假虎威这篇小古文。

首先请你借助拼音把课文试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大家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还把句子读通了。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所以啊,请你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至少读3遍,然后用学习古文的方法自学文章,看看你能读懂多少。(出示学习方法)。

三、精读文章。

(一)第一句话。

1.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啊?你能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吗?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古文中只用了简短的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你能找到吗?

3.所以,求的意思是“寻找,寻求”,得的意思是“逮到,得到”。

4.让我们再次读好它。

(二)狐狸说的话。

1.狡猾的狐狸甘心被老虎抓住吗?(不甘心)。

所以,它开始蒙老虎,对老虎说——(出示狐狸的话)。

2.指名读。

3.子无敢食我也!

(1)狐狸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5)这儿,秦老师要问问大家,子是什么意思啊?(你)。

回忆一下你们学过的古文,还有哪个字也是表示你呢?(汝)。

板书你子。

(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你这样可骗不了老虎啊?要扯着嗓子喊呢!

(3)“也”在古文中是语气助词,读的时候要拖长声调,提高嗓门。谁再来扯着嗓子,拖长声调试试?你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指名2个学生读,可以加上动作)。

(4)全班加上动作读。

4.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1)狐狸继续骗老虎,它又说——(生说)。

出示句子。

(2)是什么意思呢?

(3)你能用以前学的课文中的话解释这个句子,真好。老师再考考你,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使:派。长:掌管。逆:违背。)。

(4)是啊,狐狸还是虚张声势,把掌管天下万物的老天爷抬出来了,谁来骗住老虎?我们要读出它的装腔作势来。

(4)指名读。男女生读。

5.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1)虎闻之,信吗?(半信半疑)我们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来(子以我为不信:你不相信我)狐见虎半信半疑,又曰(出示句子: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谁能说说它的意思。说出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的意思。

(3)谁来读?随机指导反问句的读法,反问句语气更强烈,要求读出情感来。

6.全班读好狐狸的话,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三)虎与百兽的反应。

1.大家读的真投入,以前我们根据现代文演了这个故事,今天,你能否挑战一下,根据古文演一演呢?你们听老师讲古文旁白,狐狸也要用古文说话。(两人分别演狐狸、老虎,其他同学演百兽。)一定要听清楚了。

2.(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狐先行,虎随其后。兽见之皆走。)教师语速要慢。

2.学生表演。

3.哇,百兽都逃跑了,(出示句子:兽见之皆走),这里的走什么意思?(跑)。

(四)揭示原因。

1.百兽们,你们怕狐狸吗?(不拍)你们怕的实际上是——老虎啊。但是老虎不知道啊。(出示: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读。

3.意思是?畏的意思是(害怕)。

4.兽见狐皆走,实畏虎也(板书)。

(五)齐读全文,背诵全文。

1.狐狸就是这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让我们带着对古文的理解,齐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

3.这篇有趣的有趣的古文大家喜欢嘛?能把它背出来吗?

4.指名背,齐背。

四、拓展延伸。

1.大家背得真棒,俨然是古代的小学童。现在,老师也请大家当一回小文人,把百兽一见到狐狸就跑的真实原因用古文告诉老虎。

大家注意了,要用古文呐,比如你,就应该说子或者汝。

(虎,子受欺也,兽见狐皆走,实畏子也。)。

五、布置作业。

把这篇古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九

1.学习音乐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2.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2、师生配合游戏。

1.熟悉《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已学会唱同名歌曲。

2.反映狐狸和老虎对话情景的图片五张,狐狸、老虎图片各一张,狐狸、老虎胸饰各一个。

3.音乐伴奏。

一、复习歌曲《狐假虎威》。

二、回忆并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1.回忆对话内容。

师:你们记住了几句,我来念一遍,请你们仔细听,看你们能记住几句。

2.用图文配对的方法学习对话。

师:(出示五张图片)我指着一张图,你们能说出相应的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吗?

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任意地指图,你们能准确地说出相应的对话吗?

三、选择一个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

1.第一次练习对话。

师:(出示老虎、狐狸的图片)请愿意表演狐狸的小朋友坐在左边,愿意表演老虎的幼儿坐在右边。

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坐在相应的座位上。

师:现在狐狸和老虎进行对话,当狐狸说话的时候老虎要安静地听,当老虎说话的时候狐狸要安静地听。

2.第二次练习对话。

师:狐狸说话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老虎说话时的声音又怎么样?下面我们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狐狸和老虎,让别人一听就知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3.第三次练习对话。

师:我们再来表演一次,注意把声音、表情、动作都表演出来,让别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1.师幼一起玩游戏的前半部分。

师:现在我们来玩狐假虎威的游戏。你们要想好自己扮演谁。记住要把对话说清楚,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师幼完整游戏。

师:狐狸与老虎对话的最后一句是“看他们怕我还是怕你!”这个“他们”指的是谁呀?

幼:吓得不敢动。

师:你要当什么小动物就来表演这个动作吧,我们一起听音乐,仔细听什么时候小动物停下来了。当老虎和狐狸回头时,小动物就要原地不动。如果被发现,就会被老虎抓住吃掉。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

1、根据你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老虎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导入新课)。

2、浏览课文,检查识字,理解词语。

茂密犹豫不决冷笑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半信半疑狡猾东张西望。

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对狐狸的做法是怎么看的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看一看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三、小组展示。

1、学生质疑。

(1)“狐狸眼珠子一转”这是什么样的神态呢?大家共同表演一下。

(2)表演动作猜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教师质疑。

(1)看到老虎犹豫不决,这时狐狸会想什么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课本剧表演。

四、教师总结。

狐狸真是太狡猾了,他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后来人们就把借助、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五、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你想对狐狸说点什么?想对老虎说点什么?你喜欢狐狸吗?为什么?

(2)说一说在你身边有没有“狐假虎威”的事情?

六、作业布置。

日记:续写《狐假虎威》,看一看狐狸和老虎第二次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

七、板书设计。

老虎——————狐狸。

上当骗逃生。

(比喻借助、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十一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在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首要阶段,是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行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本节内容由“问题的”“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两部分组成,在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种在日常生活有广泛运用,且可以形成能力迁移的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发现技术方面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3)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

2、能力目标: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进行分析问题,提出有技术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善于对生活经历的思考,体验生活的乐趣,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问题的和发现问题途径和基本方法。

2、难点:能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进行处理。

教学策略与方法:

1、本节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观察问题的现象到掌握问题本质,使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方法。

2、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第三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问题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首要阶段,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环节。设计必须有确定的目标,目标需要人去寻求和发现。这是设计的起点,也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起点。

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详细地介绍几个主要设计环节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发现问题这一节课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的问题。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是问题:生活中为我们所不知而需要解答的话题,这就是问题。

2、问题的分类:问题有科学问题、社会问题、技术问题等。

电话的发明的案例分析。

我们技术课讨论的主要是技术问题。

3、发现问题的重要性:结合生产生活举例说明、观看孔祥瑞同志的一段视频。

4、问题的。

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的教材上给大家指明了技术问题的三个。

第一种: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举例说明。

第二种: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请同学们讨论举例说明。

第三种: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请同学们讨论举例说明。

5、发现问题的途径和与方法。

教材上给我们介绍了发现问题的三种途径与方法:

一是观察日常生活:鲁班。

学生活动:观察一次性饭盒和塑料杯;举生活中的实例。

二是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法。

学生活动:1、通过高佳佳同学的调查问卷来发现问题。

2、对圆珠笔的使用情况,进行询问并发现问题。

三是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

案例分析:伽利略与体温计。

青霉素的发明。

三、课后总结。

问题于生活,问题处处在,时时有。只要同学们热爱生活,细心、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问题。当然发现了问题,只是初步有了一个设计的方向。但到底能不能够确定为一个设计课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设计任务。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明确问题。

四、板书设计。

1、什么是问题:生活中为我们所不知而需要解答的话题,这就是问题。

2、问题的分类:问题有科学问题、社会问题、技术问题等。

3、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4、问题的:

第一种: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第二种: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第三种: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

5、发现问题的途径和与方法。

一是观察日常生活。

二是收集和分析信息。

三是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

五、作业。

练习:3、4。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讨论的是发现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我是通过对“孔祥瑞同志发现问题”的一段视频的引入来引出本节课的。在引入方式上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具体的改变。

在教学内容上还是需要再进行推敲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喜欢的成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难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进行角色扮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动物朋友,一位是狐狸,一位是老虎(在黑板上画出狐狸和老虎的简笔画)。两位动物朋友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第8课。(板书课题)。

2、你知道这个课题的意思吗?其实答案就藏在课文里。打开书,大声读读课文,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3、指名说课题的意思: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4、课题中的“假”字怎样解释呢?出示“假”的几个意思,选出“假”的意思:借着。

5、过渡:理解了课题,我们再一起读读最后一小节。

6、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精读课文:

狐狸是怎样一步步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一)、学习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

1、自读课文2——6小节。

思考:狐狸和老虎共有几次对话?把狐狸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把老虎说的'话用横线画出。

2指名回答:三次。

3、狐狸第一次是怎样说的?(你敢吃我?)。

4、它是怎样说这句话的?找出关键词: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5、谁来做一做骨碌一转的动作,随机采访:这只狐狸:你在想什么(我在想,怎样逃命)所以你怎样做了(扯着嗓子说:你敢吃我?)6、扯着嗓子什么意思(就是大喊)谁来扯着嗓子喊一喊?评价:你喊的声音很大。为什么你要喊这么大声?(为了吓唬老虎?老虎被吓到了吗?它什么反应?7、老虎一愣。这是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老虎愣住了。谁来做一做愣住的动作。

8、老虎愣住了,说:”为什么不敢?指导读出老虎疑惑的语气。

(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狐狸和老虎的第二、三次对话。

2、指名汇报:第二次狐狸说:“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3、这一次,老虎(蒙住了)(理解蒙住,做一做表情)。

4、因为被蒙住了,所以老虎:松开了爪子。

5、此时的老虎已经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狐狸能不能趁机溜走呢?指名回答(不能,它要是溜走的话,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老虎就知道自己上当了)。

6、所以此时的狐狸继续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7、此时的老虎会怎么想(看来狐狸真是老天爷派来的)。

8、就这样,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出示它们走路时的动画。引导:走在前面的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相机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跟在后面的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相机理解词语。

9、演一演狐狸和老虎走路的样子。

(三)、森林里的百兽什么反应呢。

1、看到大摇大摆走来的狐狸,森立里的小鹿啦、兔子啦觉得很(纳闷)什么叫纳闷?(就是感到很奇怪)。

2、随机采访:你现在就是森林里的百兽,你为什么感到纳闷(以前狐狸走路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是什么样子呢?(小心翼翼,很害怕的样子)。

3、今天为什么不一样呢?,再往狐狸身后一瞧,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相机理解撒腿就跑的意思就是跑的很快)。

4、随机采访:刚刚你为什么跑那么快?(因为我看到老虎了,怕被老虎给吃掉)。

三、点题,加深理解“狐假虎威”

1、百兽被吓跑了,是被狐狸吓跑的吗?(不是,是被老虎吓跑的)。

2、出示最后一小节: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齐读。

3、小结:这就是课题狐假虎威的意思。

4、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狐狸自己没有本事,是借着老虎的本领吓跑百兽的)。

5、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自己没有本领,借着别人的本领耀武扬威,这是我们不能学的,做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

四、拓展积累,课外延伸。

1、这是一篇和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和动物有关的成语(拓展与12生肖有关的成语)。

2、刚刚我们一口气说了那么多的成语,其实,每个成语的背后都包含着有趣的故事,可以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明天在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十三

教材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描写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重点、难点:

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词卡片认读生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们之间的故事。

3、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听明白了什么?1、汇报听后的收获。

(2)理解“窜”字的意思。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图画。

2、学习2—5自然段。

(1)理解“骨碌一转”1、学生上台做动作。

(2)质疑: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

说明了什么?

(3)理解:扯着嗓子。

(4)指导朗读2、尝试读。

(5)师做“一愣”的动作,3、指名读引导学生理解“一愣”的意思。

(6)质疑:老虎为什么一愣?4、联系生活实际,陈述原因。

(7)(课件展示图画)师:第四自然段比较难读,你用什么语气来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呢?

(8)指导朗读5、加上动作朗读,

6、指名上台读。

(9)师松开手: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3、学习6—8自然段。

(1)这时,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1、自由发言、交流,加动作朗读。

(2)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师:走吧!我们到森林里地看看!2、自由读课文马上,老师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3、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

(4)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意思。

(5)问狐狸,你什么要这样做?

4、生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6)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其余学生齐读。

(8)问百兽:你们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你们有什么感想?

(9)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

(10)你们为什么跑?你们怕谁?

(11)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狐狸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它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2)指导朗读6、尝试读。

7、齐读。

4、学习第9自然段齐读第9自然段理解“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十四

2.同学们,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2200多年前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中的故事。说的是当时的楚国很强大,但是楚宣王担心北方各诸侯国害怕大将昭奚恤,而不怕他。有个大臣给宣王讲了个故事,然后告诉他北方的诸侯国怕昭将军是因为大王把军队都交给他掌管,所以,诸侯国真正怕的是大王啊。大臣讲的就是狐假虎威这个寓言,(出示古文)你们边看边听老师讲。

4.那仲老师以前是怎样教大家学懂古文的呢?(生交流)。

一古今文对照,理解古文的意思。

二参照古文后的注释理解意思。

三多读几遍,猜猜古文的意思。

四查字典,理解意思。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大家说的真好,今天我们也用这些方法来学懂狐假虎威这篇小古文。

首先请你借助拼音把课文试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大家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还把句子读通了。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所以啊,请你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至少读3遍,然后用学习古文的方法自学文章,看看你能读懂多少。(出示学习方法)。

三、精读文章。

(一)第一句话。

1.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啊?你能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吗?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古文中只用了简短的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你能找到吗?

3.所以,求的意思是“寻找,寻求”,得的意思是“逮到,得到”。

4.让我们再次读好它。

(二)狐狸说的话。

1.狡猾的狐狸甘心被老虎抓住吗?(不甘心)。

所以,它开始蒙老虎,对老虎说——(出示狐狸的话)。

2.指名读。

3.子无敢食我也!

(1)狐狸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5)这儿,秦老师要问问大家,子是什么意思啊?(你)。

回忆一下你们学过的古文,还有哪个字也是表示你呢?(汝)。

板书你子。

(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你这样可骗不了老虎啊?要扯着嗓子喊呢!

(3)“也”在古文中是语气助词,读的时候要拖长声调,提高嗓门。谁再来扯着嗓子,拖长声调试试?你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指名2个学生读,可以加上动作)。

(4)全班加上动作读。

4.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1)狐狸继续骗老虎,它又说——(生说)。

出示句子。

(2)是什么意思呢?

(3)你能用以前学的课文中的话解释这个句子,真好。老师再考考你,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使:派。长:掌管。逆:违背。)。

(4)是啊,狐狸还是虚张声势,把掌管天下万物的老天爷抬出来了,谁来骗住老虎?我们要读出它的装腔作势来。

(4)指名读。男女生读。

5.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1)虎闻之,信吗?(半信半疑)我们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来(子以我为不信:你不相信我)狐见虎半信半疑,又曰(出示句子: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谁能说说它的意思。说出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的意思。

(3)谁来读?随机指导反问句的读法,反问句语气更强烈,要求读出情感来。

6.全班读好狐狸的话,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三)虎与百兽的反应。

1.大家读的真投入,以前我们根据现代文演了这个故事,今天,你能否挑战一下,根据古文演一演呢?你们听老师讲古文旁白,狐狸也要用古文说话。(两人分别演狐狸、老虎,其他同学演百兽。)一定要听清楚了。

2.(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狐先行,虎随其后。兽见之皆走。)教师语速要慢。

2.学生表演。

3.哇,百兽都逃跑了,(出示句子:兽见之皆走),这里的走什么意思?(跑)。

(四)揭示原因。

1.百兽们,你们怕狐狸吗?(不拍)你们怕的实际上是——老虎啊。但是老虎不知道啊。(出示: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读。

3.意思是?畏的意思是(害怕)。

4.兽见狐皆走,实畏虎也(板书)。

(五)齐读全文,背诵全文。

1.狐狸就是这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让我们带着对古文的理解,齐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

3.这篇有趣的有趣的古文大家喜欢嘛?能把它背出来吗?

4.指名背,齐背。

四、拓展延伸。

1.大家背得真棒,俨然是古代的小学童。现在,老师也请大家当一回小文人,把百兽一见到狐狸就跑的真实原因用古文告诉老虎。

大家注意了,要用古文呐,比如你,就应该说子或者汝。

(虎,子受欺也,兽见狐皆走,实畏子也。)。

五、布置作业。

把这篇古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十五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

2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旁记:

2学习生字识字形。

二、教具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

二、教具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

教学过程。

活?”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词。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威派爪吓寻抗狐胆借假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派吓抗狐胆借假上下结构:寻兽。

半包围结构:威。

独体字:爪。

3、同桌自己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5、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二、口头作业。

1、()头摆()东()()望。

()气()现狐()虎()。

2、比比组词。

派()爪()胆()。

旅()瓜()但()。

人教版狐假虎威课件简短篇十六

2.同学们,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2200多年前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中的故事。说的是当时的楚国很强大,但是楚宣王担心北方各诸侯国害怕大将昭奚恤,而不怕他。有个大臣给宣王讲了个故事,然后告诉他北方的诸侯国怕昭将军是因为大王把军队都交给他掌管,所以,诸侯国真正怕的是大王啊。大臣讲的就是狐假虎威这个寓言,(出示古文)你们边看边听老师讲。

4.那仲老师以前是怎样教大家学懂古文的呢?(生交流)。

一古今文对照,理解古文的意思。

二参照古文后的注释理解意思。

三多读几遍,猜猜古文的意思。

四查字典,理解意思。

1.大家说的真好,今天我们也用这些方法来学懂狐假虎威这篇小古文。

首先请你借助拼音把课文试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大家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还把句子读通了。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所以啊,请你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至少读3遍,然后用学习古文的方法自学文章,看看你能读懂多少。(出示学习方法)。

1.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啊?你能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吗?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古文中只用了简短的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你能找到吗?

3.所以,求的意思是“寻找,寻求”,得的意思是“逮到,得到”。

4.让我们再次读好它。

1.狡猾的狐狸甘心被老虎抓住吗?(不甘心)。

所以,它开始蒙老虎,对老虎说——(出示狐狸的话)。

2.指名读。

3.子无敢食我也!

(1)狐狸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5)这儿,秦老师要问问大家,子是什么意思啊?(你)。

回忆一下你们学过的古文,还有哪个字也是表示你呢?(汝)。

板书  你   子。

(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你这样可骗不了老虎啊?要扯着嗓子喊呢!

(3)“也”在古文中是语气助词,读的时候要拖长声调,提高嗓门。谁再来扯着嗓子,拖长声调试试?你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指名2个学生读,可以加上动作)。

(4)全班加上动作读。

4.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1)狐狸继续骗老虎,它又说——(生说)。

出示句子。

(2)是什么意思呢?

(3)你能用以前学的课文中的话解释这个句子,真好。老师再考考你,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使:派。 长:掌管。  逆:违背。)。

(4)是啊,狐狸还是虚张声势,把掌管天下万物的老天爷抬出来了,谁来骗住老虎?我们要读出它的装腔作势来。

(4)指名读。男女生读。

5.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1)虎闻之,信吗?(半信半疑)我们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来(子以我为不信:你不相信我)狐见虎半信半疑,又曰(出示句子: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谁能说说它的意思。说出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的意思。

(3)谁来读?随机指导反问句的读法,反问句语气更强烈,要求读出情感来。

6.全班读好狐狸的话,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1.大家读的真投入,以前我们根据现代文演了这个故事,今天,你能否挑战一下,根据古文演一演呢?你们听老师讲古文旁白,狐狸也要用古文说话。(两人分别演狐狸、老虎,其他同学演百兽。)一定要听清楚了。

2.(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狐先行,虎随其后。兽见之皆走。)教师语速要慢。

2.学生表演。

3.哇,百兽都逃跑了,(出示句子:兽见之皆走),这里的走什么意思?(跑)。

1.百兽们,你们怕狐狸吗?(不拍)你们怕的实际上是——老虎啊。但是老虎不知道啊。(出示: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读。

3.意思是?畏的意思是(害怕)。

4.兽见狐皆走,实畏虎也(板书)。

1.狐狸就是这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让我们带着对古文的理解,齐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

3.这篇有趣的有趣的古文大家喜欢嘛?能把它背出来吗?

4.指名背,齐背。

1.大家背得真棒,俨然是古代的小学童。现在,老师也请大家当一回小文人,把百兽一见到狐狸就跑的真实原因用古文告诉老虎。

大家注意了,要用古文呐,比如你,就应该说子或者汝。

(虎,子受欺也,兽见狐皆走,实畏子也。)。

把这篇古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