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3:07:10 页码:7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模板13篇)
2023-11-10 23:07:10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写总结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具体事例来进行阐述。虽然这些范文并不完美,但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一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指南针。

材料是:一个被磁化的缝衣针;一个果冻壳;一个圆形纸片,上面标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个盛满水的杯子(杯子不能是铁制品)。

步骤: 先把缝衣针水平穿过果冻壳口沿,再用圆形纸片封上果冻壳口,然后把果冻壳放入水杯里。

这时,果冻壳漂浮在水面上,原先标注的东、南、西、北准确的指向所对应的四个方向。见大功告成,我和爸爸乐的手舞足蹈。爸爸高兴地说:“你做的指南针肯定是你们班最好的。”我调皮地说:“那当然了,我是谁的儿子啊!”说完,我拿着指南针就要走,爸爸连忙对我说:“你知道吗?它还有很多用途呢!我们要是在大森林里迷了路,只要把这个指南针放在水杯里,就可以辨别方向了。”爸爸还说:“你被老师表扬时,可别忘了我哟!”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拿着“果冻壳牌”指南针来到学校,和同学们做的一比较,我的指南针竟是最别致、最精巧的。大家轮流欣赏我的作品,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激动得不得了,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谢谢爸爸,我俩真是最佳黄金搭挡”。

下午放学后,我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特别高兴。回到家我把今天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指着我鼻子说:“小样,没有我的帮助,你都不一定做得出来。”说完我们俩个笑了,妈妈看了也笑了。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47+33=。

36+20=23+69=。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3、估算。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做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74+2851+62。

(小结时,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新课:

1、设计购物情景图。学习小数的加法计算。

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想购买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你最少选择购买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

计算结束之后说给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给出活动时间)。

学生活动后汇报归总。得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板书)。

教师补充讲清,直接用小数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格式)。

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2.30.9+6.214.1+3.62.08+0.49。

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形成文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实践活动:

1、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

2、看够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

面条一包食盐一袋火腿肠味精一袋。

1.86元1.00元5.06元9.47元。

四、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3、摘果游戏。

说明(果树图上有小数的加法算式,谁计算结果正确,摘下的果子归谁。)。

五、全课归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你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4课时。

课题:笔算小数的减法。

内容: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96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加法。

0.37+0.5810.9+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铅笔作文本图画本笔盒彩色笔。

0.80元0.50元1.20元0.60元9.67元12.40元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第5课时。

课题: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p97~~p98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6+5.40.6+0.80.36+0.4。

0.9–0.70.8–0.41–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第4题和p98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5-0.58=0.37;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1.3=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了。

一年级(下册)。

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本单元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所以教学内容还包括面积的意义和常用的计量单位。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认识并能使用常用的面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经过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面积的意义、常用面积单位、面积计算公式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四部分编排,共编写了六道例题、五次“试一试”(“想一想”)、四次“想想做做”、一个练习和一次实践活动。另外还有三道思考题和两篇“你知道吗”。

1.初步建立面积概念。(第74~77页)。

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面积。这里的“大小”不是有的大、有的小“相差”的意思,而是每个面各有确定的大小的意思。

74页例题教学面积的意义。结合教室里的实例,按照“物体有面——每个面都有大小——面的大小是面积”这样的线索引导学生逐步体会面积的意义,分三个层次展开面积意义的教学。

(1)第一层次安排了四个学习活动。“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体会物体有面。“比”——比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想”——想“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再次体会面积的含义。

这个层次的教学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能仅仅比出黑板表面比课本封面大、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各个面都有确定的大小”。可以让学生指一指哪里是黑板的表面、哪里是课本的封面,感知物体的“面”。让学生用手势表示黑板面有多大、课本封面有多大,感知物体的面有确定的大小。第二,在学生知道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后,让他们说一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以及为什么说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3)第三层次是开放的,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一方面让学生反馈对面积的初步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在更大的范围里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第75页例题教学内容有两点:一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二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学生在前面的例题里已经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是面积,通过本例题的学习,继续知道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面积。这样,他们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就更全面了。例题出示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什么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引导他们认知迁移,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类推出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面积。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前面例题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时,使用的方法是观察,因为相比的两个面大小差异很明显,一看就知道。这个例题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差异不明显,凭观察难以作出判断。于是,要采用别的比较方法,如把这两个图形叠起来比一比,或者用同一张纸条量一量,当然,学生还可能想出其他方法。如果两个图形不便重叠的话,用同一张纸条量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它不但易于操作,而且对后面学习面积单位有积极的影响。

还有一点要注意,教材没有对面积下概括的定义,只要求学生结合实例体会面积的意义,在表象的层面上认识面积。

“想想做做”第3题是比较方格纸上的四个图形的面积哪一个大些。用相同的方格量也是比较面积大小的一种方法,用图形有几个方格那么大的方式描述图形的面积,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图形的面积是它的大小,另一方面又为以后用面积单位计量面积作了极好的铺垫。第4题先描出图形的边线,再涂出图形的面积,这是教材第一次引导学生区别周长与面积。通过描和涂,学生能体会到图形的一周边线的总长度是图形的周长,围在边线里的面的大小是图形的面积,从而明白周长与面积是不相同的。第5题让学生观察学校平面图,图上可以看到校园里有哪些建筑、有哪些场地,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还能看出什么占地面积大些、什么占地面积小些,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题。

2.常用的面积单位。(第78~81页)。

例题及“想一想”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例题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吗”,由于学生曾经用自制的纸条量过图形的面积,所以这个问题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自选工具来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各人选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答案不可能一致。为了能有一致的答案,需要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进而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这一小段教材在引发学习动机的同时,又让学生体验了人类创造面积单位的历史过程。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四

优秀作文推荐!大家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数学吗?因为数学有魅力,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今天,我又学会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学了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法,我的计算速度快了许多。举个例子说说吧!比如:458+347+253=?按周以前方法是从左到右计算,现在,我只要运用加法结合律就能很快地算出来:先把后两个数347和253相加,凑成600,然后再和第一个加数相加。又加367+498,我改写成367+500,多加了2,于是我便在和867里减去2,得到865.瞧,多方便啊!

学完了加法的简便运算法,再来学习减法的简便算法就容易多了。如:483-299,嘿嘿,我脑瓜轻轻一动,就有方法了。我先把299看作300来减,因为多减了1,所以只要在结果加上1,就是483-300+1=184,这样就简便多了。不过呢,我可提醒你一句:计算减法最好别动被减数的主意,要不可就麻烦了!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数学真的是让我回味无穷!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五

十月一日,也是国庆节。

一早,爸爸我的妈妈就带我去衢州城玩。

我们首先来到衢州孔氏南宗家庙。进了孔庙,看到的正是庆祝孔子诞辰2556年的精彩回放。

出了孔庙,我们又来到对面的府山公园,府山公园里的树木真多啊!一株株又高又大,像来到了森林。公园里有许多小朋友正在画画,我花了十元钱画了一副艺术珍珠画。

后来,我们又来到儿童公园。一下出租车,我立刻奔向儿童公园的大门。儿童公园里人真多啊,原来是“恐龙复活节”。听,是恐龙的声音,一只只恐龙摇头摆尾,可惜不是真的!接着,我和我的妈妈玩了坐飞机浏览公园。最剌激、最好玩的就是跳蹦床了。一个阿姨抱我上了一个大跳台,她帮我穿上一条短裤一样的东西。我的脚用力往跳床上一蹲,就飞快地被冲到了空中,然后又从半空中坠落下来,我的心咚咚地跳。这样不停地跳跃,一会儿我飞向天空,一会儿冲回大地。过了一会儿,我的妈妈说:“该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儿童公园。

这真是一个令我难忘的国庆节呀!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六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哥哥一家人到五星公园散步。

五星公园里绿树成荫,美丽极了!我们走在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周围都是一棵棵松树,看起来青翠欲滴。再往里边儿走一点儿,会看见一个篮球场,很多大哥哥在打篮球,他们个个身手矫健,应该是运动健将。绕过篮球场,是一个休闲区,人们坐在椅子上欣赏着绿树红花,谈笑风生。远处传来一阵阵歌声,有时是从五星公园门口前面的叔叔阿姨们做健身操的广播音响里播出的歌;有时是哥哥姐姐手上的手机里发出的歌曲声;有时是做生意的小贩在用话筒唱歌。虽然歌声是从四面八方传递过来了,有点杂乱,但是依然很好听。

我们一家子人继续往前走。突然,一股清香送入了我的口鼻中,我用尽吃奶的劲儿嗅,因为实在是太香了。我向四处寻找着这香味是从哪儿里飘过来的?终于,被我找到了,是一种小白花,哦!不!是一种小粉花。原来是两种颜色不同,但形态却一模一样的小花。我正准备伸手去采摘,去无意间看见草地上的两条警示语:“给我一方净土,还你一片绿色”“一流的环境呼唤一流的素质”。我愣了一愣,马上自觉地退回草坪,摘花的念想也消失了。

五星公园,真美。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七

我叫章越,今年九岁,在新桥小学读书,我是一个文静,秀气,不出众的小女孩。

小小的我,胆子极小。当老师叫我回答问题的时候,紧张的我,脸红得像个红苹果,心“咚咚”的跳,生怕自己答错了。

小小的我,在家里是个劳动小帮手,会烧饭,会拖地,还会叠衣服。

其实,在我的内心世界里,我是一个活泼开朗,有着远大理想的小女孩,我喜欢读书,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让我向我的梦想更近一步。

我喜欢画画,画画可以丰富我的想象力,我还想成为一名画家,像齐白石,毕加索一样,闻名天下。

这就是小小的我,我相信总有一天,小小的我,会变成大大的我。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八

夏季是漂流的季节。当酷暑难消,空调的凉气也难以冰镇心中的闷热时,到水中去,到大江大河中去,去亲身体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诗意,那满目的青山,那悠悠的绿水,那来自大地深处的凉凉的清新的气息,是多么令人感动!

下了水,我才知道这次漂流可没那么简单了,想不带伤回去,没门!

水道时而狭窄,时而开阔,水流很急,并且河道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时时会卡在石头缝,这不,刚说完,我和爸爸就在第一个险滩“落难”了,我俩正正卡在水流中间,大水直往我们的气筏里灌,害得我喘不过气来。时我已经浑身像蹦紧的钢丝一样的紧张,六神无主,心惊肉跳的了。爸爸见到我这么紧张就一直安慰我,调解我的情绪。最后我们挣扎了几分钟才脱离了险境。

漂了没几分钟,无数的白浪向小船涌来,我们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波折,才发现自己已经泡在冰冷的水里了。小气筏里进水了,是穿越急流时浪打进来的。山里的水很凉,泡得时间久了,会带走大量的体热,也会抽筋。此刻,我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怎么调整方向、怎么避开障碍物、怎么让船里少进点水、怎么保持船的平衡上……已经顾不得自己的冷了。

小气筏随着波浪的起伏而起伏,时而上扬,时而跌落,四周到处都是翻卷的浪花,似乎随时都可能将船上的人掀到波涛骇浪里去。我们的小气筏被水中的一块巨石挡住,爸爸用手中的竹棍撑住石头,想将船推回到急流中,可一个不小心竹棍烂掉了。此时我根本就不感觉到害怕和紧张,心理只想向下漂去。一浪高过一浪,终于我们的小气筏被冲离了那块巨石!

河边有村民在卖从河里抓来的小鱼和热乎乎的姜汤等等,因在水中漂了太久了,肚子有些饿,在加上刺骨的河水泡着,我和爸爸决定上岸补充一些能量。“啊~!真好吃,喝完姜汤后感觉身上暖乎乎的!爸爸你也喝一杯吧!”我说。“还差一点路程就上岸了,我们快点游,去冲个热水澡吧~!”爸爸说。

经过4个小时的漂流,到了终点看看大家身上,伤痕累累,有的擦伤了小腿,有的挂破了衣服,还有的连肚皮都划伤了!惨不忍睹啊!我看他们根本就顾不上看两岸的美丽风景了。有的说:“刺激刺激!真惊险,充分挑战了一次自我。” 有的说:“太恐怖了,命差一点没了,不管有什么漂流,我再也不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个个都在述说自己的漂流经历。事后想想,生命其实真的很脆弱,在那一瞬间,大家都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了死亡,经历了生与死的搏斗,在死亡的边缘上挣扎了几分钟。如果不是河道很窄,如果不是好友的一直鼓励,如果不是救生员帮忙……想着想着,活着,真好!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吧!朋友们!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九

活动背景:

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今年又是_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的_周年。_年来雷锋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熠熠生辉。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经久不衰。我班召开了“雷锋精神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认识、感悟雷锋其人其事其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情。同时帮助学生真正了解雷锋及其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精神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雷锋精神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活动准备:

1、雷锋生平、部分日记文字材料。

活动程序:

一、认识雷锋。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雷锋。

总结:同学们,雷锋精神是民族的瑰宝,是永不磨灭的丰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就连美国的西点军校也把雷锋精神作为学生的训令。

二、雷锋精神放光芒。

第一步:邀请五名学生朗诵雷锋的部分日记。

总结:雷锋在数百篇日记里,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总结自己心目中的雷锋精神。

第三步:与时俱进的雷锋。

第四步:教师总结。

雷锋有五种精神:一是忠诚信仰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报国精神”;二是助人为乐热心奉献的“傻子精神”;三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四是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五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节约箱精神”。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

三、现实版雷锋:雷锋在哪里。

第一步、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熟知的社会上的雷锋式人物。

第二步:我们班里的“雷锋”

让学生寻找我们班里学习上的小雷锋、生活上的小雷锋、劳动上的小雷锋、爱集体的小雷锋、助人小雷锋、好人好事小雷锋等。

第三步:教师总结。

当“最美妈妈”吴菊萍挺身接住坠楼女童,母爱背后的大爱感染着我们;当“最美女孩”刁娜用自己的一条腿换回一条生命,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再次沉思;当“爱心婆婆”陈贤妹救起了被碾压两次的小悦悦,道德的良知向我们呐喊;活跃在不同场所的志愿者,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当代“活雷锋”郭明义诠释了奉献的真正含义。一次次道德模范人物的评选、一年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我们班中一个个小雷锋,无一不掷地有声告诉我们,雷锋从来就没有走,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四、我们永是小“雷锋”

过渡:我们如何做新时代的小“雷锋”呢?

1、全班分为十个小组,进行做新时代小“雷锋”大讨论,并且由小组代表发言,最后形成全班的倡议书:

(1)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一个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培养和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习雷锋同志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里闪闪发光。

(3)学习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勤奋刻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5)向雷锋同志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的天平增加爱的砝码。

2、教师总结: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作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要继承雷锋精神,并用一生的行动,保管、经营、弘扬这笔财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干大事要从小事干起,做好事也须从身边小事做起,并且长久坚持下去。我们学习雷锋,不仅是做好人好事,而且要把这种精神贯穿于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五、结束。

全班跟着音乐共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十

优秀作文推荐!我和陈明经常在一起玩耍,是大家公认的好朋友。

但是有一天,我们班正在进行手工课,老师让我们把小木船拿出来玩,我和陈明正在欢快地玩耍时,陈明一个不小心把我的小木船给摔坏了,“你怎麽能这样!”我愤怒地朝陈明吼道。陈明委屈地对我说:“我不是故意的!”争执中,我越说越气愤,他越说越激动,围拢的人越来越多,慌乱之中,陈明猛地一脚把我心爱的小木船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你还我的小木船!”说完,我便跑出教室。

之后,我和他一句话也没说过,有时甚至连面都碰不到,冷战了几天后,上手工课,老师要我们检查我们的小木船,我顺手拿出了陈明的小木船,而陈明却两手空空地坐在那里。等到老师检查到陈明时,发现他没有,便数落了几句,问他的小木船在哪儿,只见陈明结结巴巴地说:我……我的小木船被我弄坏了。”说完,我惊讶万分,但又想到陈明是为了怕拖累我才撒谎的。想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一下课,我找到了他,和他重归于好了!

是啊,只有陈明才是我一辈子的好朋友、真朋友!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十一

优秀作文推荐!从小到大,妈妈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当我饿了的时候,妈妈就会精心地为我准备好丰盛的食物;当我冷了的时候,妈妈就会贴心地为我添加衣物;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妈妈就会耐心地安慰我;当我遇到难题时,妈妈就会细心地为我讲解;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就会紧张地为我准备药物。

自从我骨折后,妈妈每天下班都要买很多补品,比如猪爪,妈妈听同事说猪爪接骨最好,于是妈妈每天都要给我炖猪爪作为晚餐来接骨,再比如大骨头,妈妈每天都要用它给我熬汤,喝了也可以接骨。最重要的是妈妈怕我落下功课,所以每天都为我补习功课。当然,妈妈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比如:我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时候,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时候,任性或者无理取闹的时候。虽然妈妈总是对我发脾气,但我知道妈妈都是为了我好,希望我长大的时候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的妈妈很爱我,我每天都沐浴在温暖的母爱中。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十二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较抽象的时间计最单位。也是较大的时间计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己经掌握了时、分、秒三个时间计量单位,并且己经在生活中有了年、月、日的感性经验。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联系实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教材还向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的方法。

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确一年中各月的天数和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关键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人月天数的记忆规律和闰年的判定方法及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且是在学生掌握了它们的单位换算以后来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年、月、日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人月天数和闰年判定的规律。要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年历知识的有关信息。拓展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会自主探求规律,记忆每个月的天数。粗略知道置闰的根据。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结合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在课前准备5张年历卡(哪一年的都可以)。1980年至2月份的天数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请同学们猜个谜语: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份年历)问:这是什么?年历有什么用途?

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学生说时教师板书年月日)?

对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呢?

二、拟订目标,确定方法。

同学们各扦己见后确立研究方案: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分类记录。

【设计意图】:在研究之前。让孩子先掌握研究的方法。便于梳理孩子的思维。使他们有条理地进行研究。

三、自主探索,展开过程。

1.认识大月、小月。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年历。仔细观察,并且要在组内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并记录下来。

小组展示汇报研究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并根据每月的天数分类、命名。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材料,便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小组的优势。对小组的结论。教师进行总结并予以积极评价,情感上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结论上让学生获得成功感。12.分析2月的天数引出平年、闰年的概念。

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可能说平、平、平、闰,平、平、平、闰也可能说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也可能说4年里有一个闰年。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初步发现。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好像与4有关系。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初步发现。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好像与4有关系。

小组讨论:闰年、平年年份除以4结果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得出闰年的初步判断方法。

【设计意图】:平闰年的规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发现的。它是充满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数感。

判断下面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电脑出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通过计算,同学们可能说1900年是闰年,这时教师打开万年历(课件)看一看(学生会说:为什么会是平年呢?)。

自学解疑: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3页。看一看“你知道吗?”并一边用课件演示“地球绕日”的动画。一边讲述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整百数年份的特殊性,得出“四年一闰。百一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质疑释疑等教学活动,一让学生亲身探索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再用科学事实解释平一年、闰年现象。充分体现尊重科学事实、渗透科学意识的教学指一导思想。】一3.引导学生探索记忆每个月天数的规律,计算每一年的l天数。一请大家想个办法,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一(观察、讨论、探究后汇报)?一学生可能会发现总结出以下方法:一拳头记忆法。

(2)7月前单、8月后双的是大月。除2月外。其余的是小一月(分组法)。

(3)一、三、五、七、八、十、”传。三十一天永不差(歌诀法)教师鼓励同学们用自己认为好记的方法来记忆。

让学生很快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有多少天。看哪组想的方法巧妙?

计算完后请同学讲一讲为什么平年、闰年相差一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不但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个性化的进行学习。

四、总结运用,拓展创新。

1.如果连续两个月是62天,这是几月和几月?60天呢?61天呢?

2.小亮的爷爷60岁时。只过了15个生日。你能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3.实践活动:课后每人制作一张的年历卡(201月1日是星期三)。完成后组织班内展评。

【设计意图】:富有情趣的开放性题目,改变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完全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中获得的。

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点拨者。整节课的氛围宽松、和谐、民主。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学习模式。

本节课是用谜语和生活实际导入的,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方式既重视了学生间的互助,又给了学生自评、互评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推进了学生学习的社会化进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年历、观察年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活动、自由表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在让学生记大小月的时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使学生真正成了探索学习的主人。设计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综合性和灵活多变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三年级锦集怎么写篇十三

亲爱的妈妈:

您好!

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您才是谁最要感谢人,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把自己的青春给了我,是您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我感谢您—–我身边最懂得照顾我的—妈妈。

我记得有一次,我不会走路,是妈妈耐心的教着我走路,当我不注意时,我就不小心绊了一个石头,那时,我痛的哭了,妈妈您在安慰我说:“好孩子不哭了,我们从哪里到下就要从哪里爬起。”我听懂了妈妈的意思,我就慢慢地爬了起来。

我要保证坐下以下几点:

1.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

2.长大后,帮你分担一些事情。

3.不让你以后那么劳累,长大后,帮你干活。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妈妈我永远都会爱着你。

xxx

xxxx年xx月xx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