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4:39:51 页码:7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精选13篇)
2023-11-18 14:39:51    小编:ZTFB

阅读是一种享受,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魅力。怎样鉴赏一幅艺术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勤奋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但同时我们也要懂得适度的休息和放松。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一

财政专项资金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民生改善、支持城市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当前财税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相关部署要求,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履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和事业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为保障各职能主管部门履行工作职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地方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和政府治理要求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管理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一些专项资金专项不专,应属于职能运转的经费也从专项支出列支,挤占了专项资金;专项资金设置“碎片化”,重点不突出;部分专项资金结构固化,“专项资金部门化、部门资金处室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专项资金支出进度滞后,绩效不明显;专项资金分配方式和使用方式大多经久未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财税制度改革要求;部分专项资金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未能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优势和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等等。鉴于上述弊端,为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在专项事业发展和特定工作任务中的重要功能作用,履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亟需按照国家关于深化财政改革的要求对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整合优化并改革创新其管理机制。

遵循“统一领导、科学设立、分类管理、规范使用、绩效优先、公开透明、跟踪监督”的原则,全面清理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整合优化财政专项资金、创新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和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一)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

1.全面清理专项。建议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清查领导小组,由地方主要领导挂帅,财政部门牵头,各职能主管部门配合,制定专项清理方案,对专项资金的`规模、分布、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清理去除应属部门运转经费而设置的专项部分,使专项资金复归本质属性。

2.优化专项设置。统筹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对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的分类设置与预算安排进行调整完善,对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归并,优化完善专项资金的功能定位、支出范围、支持重点,实现财政专项资金设置的科学化。

3.突出保障重点。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优先保障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资金需求,支持部分亟需资金投入的重点领域,补齐缺位、拉长短板,支持一批地方性的重大优质项目加快发展、形成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4.完善预算管理。健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制度,地方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要加强对财政项目库的滚动管理。推行零基预算,避免“资金等项目”现象。

5.创新分配方式。积极探索财政专项资金因素法分配、竞争性分配、ppp等分配和使用方式,推动上级财政专项资金由专项转移支付向一般性转移支付转变,由上级政府“直接资助项目”为主向“激励引导下级”为主转变,推动竞争性领域资金由“行政性分配”为主向“市场化运作”为主转变,明确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基层和市场积极性,发挥基层和市场优势。

6.强化绩效管理。强化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将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重点向项目绩效深化、向政策绩效延伸,量化绩效目标考核内容,落实绩效管理责任,实施项目合同制管理,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绩效。

(二)清理优化整合,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

1.推进财政专项资金清理优化整合。对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的专项资金,原则上予以保留;对设立依据不充分、执行背景已发生重大变化的,予以撤销;对符合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和现实发展需要,但支持方向、扶持对象和用途相同或相近的,予以归并。按照财政资金支持方向进行分类整合、分类管理。根据政府工作重点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按用途和性质整合为“产业发展类、民生保障类、基本建设类”等三大类。今后按规定增设的专项资金,须归入相应类别进行管理。其中,产业发展类用于支持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中重点产业发展和特色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以及科技、人才等领域的投入;民生保障类用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住房、社保、卫生医疗等方面的保障性支出;基本建设类用于社会事业、城建、水利、园林文物、信息化等方面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

2.实行财政专项资金清单式管理。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目录清单管理的要求,定期公布专项资金目录清单、转移支付目录清单及其管理办法、预算安排情况,定期根据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调整专项目录清单和预算安排规模。专项资金主管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快完善工作机制,及时修订管理办法,细化明确绩效目标,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及时向政府报送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预算执行情况。

3.规范财政专项资金设立和调整。专项资金清单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新增,新增事项在现有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今后确需新设专项资金的,或专项资金政策执行过程中因经济社会形势变化确需调整和完善的,应由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新设或调整的必要性、可行性、资金规模和管理办法进行论证,报政府批准后执行。

(三)实行零基预算,改革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办法。

1.实行零基预算和项目储备管理。需列入下年度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项目,各主管部门应提前一年将其纳入项目储备库进行收集储备、分类筛选、评审论证、排序择优,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原则上应于当年9月底前完成。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不能作为专项资金分配对象。一个项目只能申报一项专项资金。下级政府应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并结合自身财力状况,推进本级项目库的滚动管理,在分配使用上级专项资金时,要从项目库中择优选取项目。

2.严格项目前期审核。对重点项目、专业性较强以及产业发展类项目,原则上应组织专家成立评审论证小组或者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开展第三方评审论证。产业发展类专项资金的补助额、奖励额与项目投资额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应委托符合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对于特别重大或情况较为复杂的项目,必要时由主管部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3.据实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对跨年度实施的项目,主管部门应按当年度实际需要的资金数编制预算建议。已纳入财政项目库的备选项目,需经财政部门结合预算年度财力状况、专项资金预算编制要求和政府工作重点等因素审核后方可纳入预算。

(四)创新分配方式,改革专项资金使用办法。

1.深化产业发展类专项资金资本化运作方式。产业发展类专项资金的分配方式,逐步转为间接资助为主,间接扶持资金比例应占到50%以上。对保留的具有一定外部性的竞争性领域专项,应控制资金规模,突出保障重点,逐步改变行政性分配方式,主要采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金融创新发展,逐步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带动引导社会资源支持产业发展。少数不适合实行基金管理模式的专项,应在事前明确补助机制的前提下,事中或事后采取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保险保费补贴、担保补贴等补助方式。

2.突出民生事业类专项资金均等化分配理念。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社会公平,确保当前可承受、未来可持续。加快建立教育一般性转移支付机制,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支持卫生医疗资源优化整合,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非公立医院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进一步构筑完善覆盖面广、公平合理、机制完善的民生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加大专项资金转移支付方式改革力度,赋予下级政府统筹安排权限,强化下级政府落实政策要求的主体责任。

3.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稳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探索基本建设类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参与合作项目的有效方式,设立ppp引导基金,根据ppp项目实施进展情况,通过以奖代补和基金化方式,对ppp项目提供前期费用补贴和引导支持,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实施。严格执行国务院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制度文件,加快筛选、储备、推出一批适合ppp模式的项目,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合理选择运作方式,认真做好评估论证,加强项目实施监管,不断提高政府资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五)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财政资源分配效率。

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管理性服务项目,原则上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优选承接的社会力量,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公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在部分符合条件的产业发展类、民生保障类项目中开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分配时把需要支持的产业、企业或下级政府项目的综合性绩效作为主要依据,按规定程序评审、公示、公开后择优分配,由下级政府按规定范围和方向统筹安排。

(六)明晰财政事权,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合力协作机制。

为激励下级政府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事业发展和特定工作任务提供保障,避免出现下级政府不作为或因追求局部利益而损害其他地区利益或整体利益的行为。按照“增强上下级合力、强化激励约束、提升分配绩效”的原则,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专项资金合力协作机制。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特点,对扶持项目按规模和性质进行适当划分,上级主要扶持重大项目,下级主要承担一般项目,赋予下级选择项目、安排资金等自主权,调动上下级共同推进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确需上级扶持的一般项目,由上级将专项资金通过因素法分配转移支付到下级,由下级按照上级有关办法规定,结合下级资金安排情况,确定扶持项目、统筹安排预算、实施后续管理,并按要求及时向上级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年终由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和考评。

(七)强化绩效管理,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相关要求,针对专项资金用途和性质,实行分级分类绩效管理。各职能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因素法分配、竞争性分配、ppp等方式,及时修订完善专项资金具体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的申报、分配、审批、拨付、监督等内容进行规范,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每年年初,各主管部门要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预期绩效目标;年度预算经地方人代会审批通过后,要及时组织预算执行,并加强项目绩效跟踪管理;年度终了后,要及时形成绩效评价意见,并主动接受人大、财政、审计和社会公众监督。政府督查、审计等部门要及时对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及时推进专项资金改革、专项资金使用达不到主要绩效目标以及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的,要及时报请政府进行调整或取消该专项资金。

(八)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改革顺利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建议设立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地方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组长,各专项资金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财政部门、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整合规范专项资金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重大事项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整合规范专项资金工作的实施部署、协调督办。

2.强化协作配合。各主管部门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专项资金整合规范要求,会同财政部门开展调研、深入研究、整体推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开展整合规范专项资金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办法。要根据各专项资金的使用主体和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二

3.关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

4.关于我国积极性财政政策思考。

5.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

6.浅议新形势下中国财政支农政策选择。

7.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选择。

8.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探讨。

9.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

10.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财政政策建议。

11.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12.试论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4.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选择。

1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对策研究。

16.我国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探讨。

18.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对策研究。

19.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制度选择。

20.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研究。

22.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管理的对策研究。

23.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的对策研究。

24.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5.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26.浅谈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三

我国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基于空间相关的城市公共设施价值估计方法研究。

可持续消费视角下的居民消费方式变革研究。

公共财政下我国妇幼卫生投入状况及其影响研究。

内蒙古牧区教育公共投入研究。

概论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论企业所得税对fdi流入的影响。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绩效研究。

我国银行税制的分析及改革研究。

论我国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图们江区域开放开发研究。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研究。

论行政成本的扩张及其控制。

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研究。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工资充足性研究。

规范和完善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研究。

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我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财政转移支付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难点和对策。

地方政府技术采购政策研究。

中国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研究。

税收优先权理论与实务研究。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法规制。

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财政支持研究。

民办高校筹资问题研究。

问题与对策:济南市政府采购监督制度探析。

东部地区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筹资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问题的研究。

政府转型的实证分析。

地(市)级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研究。

湖南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与创新途径。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公共财政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研究。

促进我国廉租房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论我国政府收费改革:制度分析、规模估计和政策建议。

我国财政法体系构建研究。

完善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财政思路。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现状与改革对策。

关于湖南株洲市财源建设的调查报告。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绩效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四

引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财政学课程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现阶段,财政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转变这种局面,《财政学》课程建设中应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基本立足点,使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成实践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为了成功实现这一转型,必须在《财政学》课程建设以及改革实践的全过程中都贯穿这种实践能力培养理念,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1教学目标定位。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课程改革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相当于行动的导向和指南针。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需要掌握的能力不同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分为非财政学专业以及财政学专业,而且应该从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也就是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不同能力编制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有效确保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

1.2教材整合。应该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整合、重构财政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内容,使财政学教学不仅能够满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可以满足非财政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其次也便于教师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设计的前沿性、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充分体现出来。

1.3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财政学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财政学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以及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方法,避免传统教学手段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4教学过程优化。学校应积极建立实验实训平台,同时应构建课外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明确定位合理的教学目标,进一步优化、改革教学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高财政学教学效果。

财政学课程教学的授课对象不仅有财政专业学生,同时也包括非财政专业学生,但是对于不同授课对象,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也具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而言,对于财政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财政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观察、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对于非专业财政学专业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能力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相对而言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只需要掌握最为基本的财政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的财政制度,了解相关的财政业务操作方法及流程。为此,财政学教材章节结构应区分一般知识介绍以及具体实践介绍、理论介绍以及制度介绍,在教学体系上不仅要便于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就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合理调和专业教学需求以及非专业教学需求。其次,应克服财政宏观理论以及微观理论“两张皮”的弊端,将财政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有机结合。尤其是需求突出财政学实践课程方面的内容。

在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拓宽、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财政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对于专业学生来说,对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一些现实的经济典型案例使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自己学习的财政理论知识解释这种经济现象。而且应该以案例的方式提出一些现实存在的财政发展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总结、探讨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财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国家的财政法律法规及政策、大体的财政运行状况,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实际财政工作的感性认识。如果是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案例,可以通过搜集网络、图书以及报刊中的相关信息资料,并且将其应用于课堂实际教学指导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

课堂讨论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不仅可以提高财政学课堂教学氛围,加强教学互动,也有利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而且,通过课堂讨论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抽出2-3个课时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其次,教师应定期让学生们撰写小论文,让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科学研究及理论分析能力。通常情况下,财政学专业学生要求应写2-3篇2000-3000字左右篇幅的小论文,在学生写完后教师应及时评阅,并且给出客观的评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出一些财政发展的热点问题和学生们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们踊跃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们申报本校的科研项目,并且组织学生们多参加一些社会调查类科研项目,当然教师也需要全程指导学生们的调研,可以是小组辅导方式,也可以是讲座方式。如果发现学生在科研调查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应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多提供一些阅读书目让学生平时多阅读、多学习,还可以利用周末、长假、暑假等比较空闲的时间进行专题调研,如果有比较好的文章可以发表。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开始慢慢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实验实训平台加强学生实践,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财政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财政综合信息系统、财税综合模拟实验室、税收实验室、税控防伪信息系统等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仿真模拟情景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在实验室中引入不同公共管理部门在财政管理方面的实际操作流程设计政府会计、政府采购实务操作、政府预算模拟流程实验、税务稽查模拟实验等仿真模拟操作。其中,关于政府预算模拟的相关流程实验还可以具体划分为财政支出管理系统、财政收入管理系统、部门预算编制等三个部分。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生动性以及具体性,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其次,财政学课程教学应积极建立知识拓展平台。因为财政学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知识容量较大,课堂上的授课内容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将课堂学习向课堂外延伸。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建立一个专门的财政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也即是财政学课程网络,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站在线观看关于财政学的授课视频,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充电”,针对性的补充自己的弱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彻底弄懂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站论坛相互讨论,当然也可以和老师们随时交流,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咨询老师。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调查。比如,针对“高等教育的个人回报率”、“农民负担”、“农村费税改革”、“我国政府用于高等教育投资的利益归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公交线路调价问题研究”、“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城市公园资金筹措机制证”等问题都是比较好的社会调查专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财政改革过程中的难点、热点,将财政知识和社会服务联系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财政学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偏差,并没有发挥财政学教学的作用。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能力培养型财政学教学模式,不仅符合经济学科的特点,也正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现代财政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教学导向,不断优化教学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财政专业人才。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五

简历要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归纳和汇总,用词应简单明确,最重要的是要强调你在相关行业中所获得的特殊专业才能,表明你在专业领域内是块难得的好料。有吸引力的简历能博得人的“第一印象”,才能顺利的征服未来的雇主。

在简历中尽量展示你工作的稳定性。很少有企业喜欢跳来跳去的跳槽一族,一般情况在一家公司工作一年以上会被认为工作稳定性合格。如果一年内换了很多家单位,则被认定为工作稳定性很差,同时也会认为你工作能力达不到要求。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财政学专业个人简历范文,更多内容请关注个人简历网。

个人信息。

目前所在:顺德区年龄:26。

户口所在:韶关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已婚民族:汉族。

诚信徽章:未申请身高:165cm。

人才测评:未测评体重:58kg。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财务/审计/税务,财务/审计/税务,财务/审计/税务。

工作年限:3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一个月

月薪要求:5000--8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佛山,。

工作经历。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

担任职位:会计主管。

工作描述:1、负责费用报销及付款审核,编制内部财务管理规范及核算流程;。

2、指导出纳、费用会计进行资金、账务处理,编制并报送会计报表;。

3、统筹2011年度资产盘点,编写盘点报告;。

4、编制2012年度经营预算;。

5、协助部门领导做好本部门员工的培训工作;。

6、会计凭证、合同及相关财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7、兼任美的小学财务负责人,主管美的小学财务工作。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担任职位:总账会计。

工作描述:1、编制年度费用预算,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报送管理层;。

2、费用报销及付款单据审核,严格管控成本费用支出;。

3、负责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等全盘会计账务处理,编制相关报表;。

4、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5、开展合理有效的税务筹划,主持2010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

6、维护与税务、银行等外部单位关系,配合国税开展的税务稽查;。

7、工资核算。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重庆工商大学。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粤语水平: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懂粤语和客家话!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具备独立处理全盘账务的能力;。

2、取得会计上岗证,并已通过注册会计师税法科目考试;。

3、能够熟练使用金蝶k3、用友u8和nc等财务软件;。

4、熟练使用日常办公软件,特别是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5、良好的职业操守,厚积而薄发,稳重而不失时机。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六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税收筹划成为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税务管理则是税收筹划和税务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在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负的最小化。文章梳理了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涵、内在关系,并就控制税务成本、维护税收权益、增加企业盈利机会、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方面详细论述税收筹划对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务管理;价值创造。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管理条例的前提下,以实现合理节税、降低企业税负为目的,在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统筹策划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该类行为一般具有目的性、专业性、前瞻性。就本质而言,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种企业理财行为。如何在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能够有效降低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扩大企业税后利润。“税务管理”是基于税收筹划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是指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经营情况,在有效控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务成本的最小化。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相对税收筹划,企业税务管理是一个更加系统的管理过程,更加注重纳税的整个环节以及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实现税收成本与风险的平衡。

税收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与价值体现。税收筹划能够有效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成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税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税收筹划,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提供更加灵活、主动的实施空间。企业通过对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进行系统性分析、筹划、检测、实施,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与实施环境。

2.2税务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风险。

虽然税收筹划能够减少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的,然而由于筹划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筹划收益偏离纳税人预期的可能性。税收筹划风险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国家政策风险、成本-收益风险、执法风险。倘若单纯以降低企业税负为目标,由此造成的涉税风险成本可能远超税收筹划带来的收益,因此更加系统性地、注重风险控制的税务管理不可或缺。因此可以看出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3.1有效规避不必要的税务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部门为满足不断扩张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势必将加大税收力度。企业是以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通过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能够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扩大其税后利润。目前企业税收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税收实体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因企业纳税行为不当造成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避免税收处罚成本。税收筹划对企业合理规避税务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通过分析其资本结构对企业预期收益和税负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实现企业税负的有效控制、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如企业通过借款融入资金时存在“税盾效应”,即企业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利息支出可作为费用列支,并允许企业在计算其所得额时予以扣减,然而企业的股利支付却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因此,企业可通过借入资金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借入资金的利息支出与因借入资金实现的税负降低额的大小,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通过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方向、享受税收优惠的投资地点、享受免税或税收抵减的投资方式,实现企业税负的减少。在投资方向选择方面,政府出于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或优惠。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可充分利用该类优惠政策,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在投资地点的选择方面,国家出于调整生产力战略布局的目的,会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如对保税区、经济特区、贫困地区等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通过选择注册地享受该类优惠政策;在投资方式选择方面,企业可选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投资方式。如企业可通过选择购买国债等享受免缴所得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摊、坏账处理等进行会计处理,在不同会计年度实现不同的企业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应缴税款的递延,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如企业在进行存货计价时,在符合当前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使发货成本最大化,从而使得企业账面利润减少;采用加速折旧法,加大当期折旧金额;采用最有利的坏账核算办法,降低企业所得额等。

3.2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具备成熟的财务会计制度,具备全面、扎实的税务知识与实务处理能力。税务筹划要求企业拥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能力,以及一支业务精专、能力突出的税务处理团队。同时,税务筹划必将不断促进财务人员加强对税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从而实现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3.3有效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增加企业盈利机会。

递延纳税是企业税收筹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根据税法的规定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时期后再缴纳。企业可通过递延纳税的方式,有效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递延纳税虽然不能减少企业应纳税额,但通过延迟缴纳税款可以使企业无偿使用该笔款项,相当于政府给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企业可利用该笔资金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或进行再投资。

3.4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进行投资,开展经营活动。这在客观上使得企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逐步使企业走上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的道路,使得企业将生产资源配置到全要素生产效率更高、能源消耗更低的新型产品生产中,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出了合理的规划与配置,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5维护企业税收权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纳税主体,一方面应承担依法纳税的应尽义务;另一方面也应积极维护自身税收权益,合理规避不必要的纳税。由于纳税主体与税务机关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倘若任由税务机关以征代纳,必然导致税务机关滋生惰性,导致税务征收质量的低下,同时也让企业难以实施税收筹划。因此,企业应从依法治税的角度,积极争取自身权益,对权利与权利失衡进行纠正,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外部实施环境。

[1]刘慧.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4):222,224.

[2]严伟林.基于企业视角下的税收筹划研究[j].特区经济,2012(10):267-269.

[3]徐太文.税收筹划的意义和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88.

[4]周开君.税务筹划的价值与风险[j].经济导刊,2010(10):94-96.

[5]郭建生.从税收筹划到税务管理的转型[j].当代经济,2016(6):50-51.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七

3、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4、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5、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长效供给研究。

6、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

7、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8、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研究。

9、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研究。

10、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研究。

11、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1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13、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科学化管理研究。

14、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问题研究。

15、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16、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北京政府投融资研究。

17、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18、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运行机制研究。

19、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

20、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21、我国准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研究。

22、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23、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

24、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25、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

26、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研究。

27、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研究。

28、促进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碳税政策研究。

29、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30、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研究。

31、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32、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

33、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研究。

34、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35、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36、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

37、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研究。

38、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

39、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优化研究。

40、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

4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42、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4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44、中国地区间税收与税源非均衡性问题对策研究。

45、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机理及效应研究。

46、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47、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

48、中国增值税制度深化改革研究。

49、我国不动产课税制度研究。

50、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八

摘要:在当前的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发展的状态,但始终在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而其中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占较大比重,而能够促进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就是这个国家的中小企业。所以本文通过对当前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财税政策。

在当前新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在财政税收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虽然我国的经济整体上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但是实际上内在的经济形势是复杂多变的,比如,当前劳动力素质较低,各行各业的企业内部自身存在的结构问题以及国际上的经济形势不断影响国内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渐降低了他们的竞争力。所以,目前必须要将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

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出现的问题是消费者物价指数与生产者物价指数成方向变动,且变动相当之大,甚至许多中小企业会逐渐发现他们生产成本的价格上涨的速度与物价的上涨速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生产者物价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劳动力整体工资的上涨以及各种生产的原材料成本也处于持续上涨的状态,所以现在,各中小企业低于减免征税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国内的其他经济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远比不上财政税收政策对整个中小企业的影响来的重要。在当前这个汇率波动较大的经济社会中,原材料和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的状态会使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面临极大的阻碍。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财政税收方面的征收额度较高,大部分发达国家会通过较低的征收额度来刺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美国成为经济霸主不只是因为他的经济稳定且高速发展,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国内的中小企业在低税收刺激下的迅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些中小企业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那的吃穿住行用几乎都是通过中小企业才得以实现,所以这些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能够使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石。就目前经济情况来说,因为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落后和传统使各中小企业没有在急需帮助的时刻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影响,甚至于缺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减税、免税以及优惠税率对于他们更是闻所未闻。没有合适规范的财政税收政策是难以使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中进行优化和发展的,而目前,我国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所以我国现在已经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只希望能够尽快出台一部完善的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其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一)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完善。

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使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平稳状态的保证,我国政府陆续出台的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免国家的税收负担,但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不能与其内部生产活动相适应,从而导致整个企业内部生产力的下降。我国自身是希望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但是在税收优惠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通过减少征收企业所得税,使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应的降低,而且如果企业年底出现了亏损,还可以获得国家的递延补偿;但是对于经营企业的个人所得税所实施的优惠政策较少,而且在一些研发和投资方面的费用还存在一些困难,既没有对于进口货物的免征政策,也没有关于转让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甚至对于一些基本的、新兴的,同时也是急需要整体进行优化和创新的资源和产业所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几乎是完全没有,所以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还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扩大。

(二)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不能够完全明确国家的财税政策。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在财务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是比较容易的,但同时因为规模较小,人员数量也是有限的,这样就会造成在企业发展经营的过程中缺乏高级的财务专管人员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而且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财税方面的问题,所以税收筹划是每个中小企业所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这就需要专业的税收专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规划,但是因为人员数量优先,专业素质较低,知识储备不够,就会使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障碍,整体降低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如果要使各相关财务人员能够完全理解国家的'财税政策,需要在企业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税收风险筹划制度,处理好税收收入和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不仅是因为人员数量较少,还因为其工作能力较弱,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不能及时接收和掌握,使企业对自身的税收难以完全掌控,这样不仅不能帮助企业自身减少税款,甚至还会带来不小的税收风险。

(三)国家对于财政税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尽合理。

我国当前资源配置中受益最大的就是科研所,各中小企业因为国家或是本级政府对其投入的科研资金较少,势必会降低在科研方面对于企业的刺激,再加上本身对于开发、创新、优化各项资源和结构缺乏兴趣,很难成为国家科研方面的主体。而且各级政府普遍只重视各项研发的结果和所得荣誉,对于其结果对当前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十分重视,所以就很难发挥国家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对各项研发的影响,也不会鼓励企业去大量研发适合群众使用的新型产品,从而会导致企业研发成本提高,而收益却止步不前的情况。

(一)建立健全的税收优惠政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想要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使各地方的经济能够平稳运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影响较大,这就表明我国现在如果想要整体经济有序发展,势必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前进步伐,同时政府以及国家相关财政部门也需要做出相关的管理措施,出台一些适合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其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如果想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氛围,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做好对各中小企业的宏观调控,才能总体提高财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还应该进一步扩大政府优惠政策的范围,使各中小企业获得的收益最大化,进而刺激他们进行自主创新。总体来看,我国财政部门需要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从而大量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款,同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使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趋于稳定。同时在科研方面,我国也要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力度,为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得他们不仅发展自身的产业,还可以大力创新新型技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形成有效的循环。

(二)政府应适当的实行扶持政策。

由于现在还没有出台一套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现在的中小企业出境可以说是较为窘迫,所以现在只能通过政府的扶持和适当的税收制度,才能提高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政府需要对企业发展的规模、经营模式、存在的优势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制定新的适当的发展规划,才能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但是,政府的财政资金拨款的条件还是需要严格的审核,以免使一些企业钻了空子。在税收的优惠方面,也必须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只有政府推行公平公正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才会实现公平公正的的市场竞争,从而实现企业之间的相互刺激、相互激励,使各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当某个中小企业开始出现盈利时,国家也需要适时的出台相关财税政策,对于快速发展且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或者是适当的降低税收的征收标准,使税收优惠的范围能够兼顾很多企业;对于发展较慢、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政府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从而使企业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三)完善企业内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政策。

国家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扩大范围的同时也要有针对的实行,税收优惠除了可以使整个企业的成本降低,还可以影响企业内部的员工收入。政府可以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实施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资,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还可以使员工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进行相应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员工的知识储备,使整体的工作环境得到相应的改善。同时还可以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对于税收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还需完善。

如果要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不仅需要企业自身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还需要政府通过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监督和协调。首先,政府应该使各企业内部财政部门相关人员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税收权力和义务,明确自己不仅有纳税的义务还有享受税收优惠的权利;其次政府可已通过相关宣传,使企业养成自觉主动纳税的习惯,降低企业出现税收风险的几率;最后还可以使企业在内部实行一些队友偷税、漏税人员的惩罚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情况。

在当前新经济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而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确实差强人意,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缓慢,更多的原因是国家政策扶持的不足,所以现在需要国家抓紧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再配合政府的资金扶持,才能使我国的经济真正做到稳步向前发展。

[1]贾雁岭,娄爱花.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2]叶志东.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完善中小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

[3]庄家林.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11.

[4]孙桂清.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161.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九

现在的财政学本科大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一切还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主动性创新思维,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比较低,不会也不可能尊重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尤其是在财政学专业覆盖范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早期的财政学研究范围较广,从学科专业设置来看,一些大学的财政系除了现在所说的财政学专业之外,甚至还包括货币银行学、信贷、会计等专业。

从研究方向来看,财政学专业还包括现在财政界很少涉及的财务管理和投资。伴随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迅猛发展,财政学因学界的自我放弃,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甚至连财政部门活动都无法全部覆盖,在发展中甚至放弃了财政部门管理的一些领域,专业设置越来越窄,覆盖范围越来越小,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引起财政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受传统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已明显与现有社会需求不相符。在过去,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多输送到以财税部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如今,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与财税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势要求,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明显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符。但各高校财政学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教师依然主要结合教材,根据财政学专业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来更新自己的讲义,把相邻学科的知识点充实进来,一股脑儿地讲授给学生。这种强调“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即教师是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把关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已有观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制,使学生失去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激情。

这种注重学术养成、注重知识传授、注重批量化生产、忽视个体的差异化发展的倾向,严重束缚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就业空间本就不大的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相比竞争能力更加弱化,更加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财政学专业对本科生的教育同样如此,应当实行宽口径的培养,拓宽培养目标,除面向财税等政府部门外,还要面向各类企业、公共部门和非盈利组织。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促使传统的'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改变。而在专业日益细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育层次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要使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向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专业本科教学理念转变。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本科教学理念,是与传统教学理念有着重大区别的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重视人的个性与个性化发展,以对个人的独特性及其家长的尊重最大化原则。近年来许多高校也认识到这点,开始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并对财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修订,尤其是财政人才的培养涉及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综合性大学。

二、基于个性化发展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平台。

培养人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展开。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工作与学习的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以“因校施教”为原则,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而非“因材施教”。传统的财政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拓宽本科生知识面、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知识结构完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熟悉财税基础理论、熟悉财税基本政策法规,具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财税问题的能力。它忽视了与学生的兴趣、个人职业规划等个体差异性因素,这种在不以学生为中心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现在,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的财政学专业正在双轨推进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制度。面对近几年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创业型、创造型人才愈加重要。不过,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于此,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相对于重视知识传承、学术养成、标准化教学、批量制造的传统财政学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种类型的高级人才:学术型、职业型、创业型与创造型等。况且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财政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基础较好,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与潜能,其更易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业型与创造型人才。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性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充分发展为目的(冯建军,)。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应该从尊重和培养个体的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立场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引导学生向不同类型的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足够的条件,培养学生在财政学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财政学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完整途径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广博”培养原则,进一步扩充通识基础模块,增设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素质类、科技类课程为辅助的综合课程体系。

其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及拓展教育阶段。结合不同高校的特色,在突出专业培养的同时,围绕专业课程进行充分的拓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与个人兴趣,合理制定大学选修课程菜单。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建立以财税类课程为必修课,以经济类、管理类相关课程为选修课的综合课程体系,同时,辅之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开放式培养手段。选修课的取舍要体现不同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体现不同高校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个性。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使学生最大可能地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课程,激活他们的多元兴趣与多种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性发展。再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就大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而言,本阶段培养手段与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和今后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弱化理论课程的安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术报告、学生科创、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社团活动、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地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以培养个性化财经类本科大学生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该以“问题—发展”模式为主。正如李亦菲在《个性教育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中所述:要努力超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对话、平等、民主和互惠的关系,而不是先知与后知、控制与被控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没有拘束的开放交流,是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在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教师可以组建多元的小型团队,引导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建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团队。以公共收入与支出的部门为导向的“职业型”研究团队,以“经济与社会”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团队等。并将最近兴起的行为经济学、试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试验法,用于财政专业课程的讲授,将此教学方法运用于各种财政实践中模拟和实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应该以“问题———发现”型的新型模式为主,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辅,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多层次的教师队伍,既要有研究型教师队伍,也要有负责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队伍,还要有针对学生特殊需求的专业辅导员队伍,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大学究竟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地方,还是培养个性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地方,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展到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国库、税务机构等财政活动现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使“讲堂”变为“讨论”、“对话”、“研究”内容“发酵”、“火花四溅”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研究性学堂”,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来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在运用试验教学法时,要与课程的合理定位、内容设计和相关资源建设相结合。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应该受到约束,应该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成长。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十

摘要:公共财政学课程在高校财经类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应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措施上,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关键词:公共财政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模拟。

1引言。

公共财政学课程在财政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属于核心主干课,也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安排的时间一般在大学二年级,是学生较早接触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ppt的内容信息量大,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即使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仍是注入式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系统讲授概念与理论,而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再加上现在手机网络等诱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起不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的目的,也无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更没有办法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2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对策建议。

如何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建立公共邮箱、微博或者微信群等,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教师将日常接触到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时事素材,幽默段子,网络热词,书籍评论等,让学生在非课堂的时间里潜移默化地慢慢接近公共财政学这门课程,消除陌生感并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进一步的了解,慢慢理解消化相对枯燥的理论内容。比如在讲三公经费之前,将关于公车改革第一人叶青和全国监督公车私用第一人广州区伯的事例事先发送到微信群中。湖北省统计局局长叶青从自身做起进行公车改革,并曾连续8年给全国两会上书要求进行公车改革;广州区伯在微博上将涉嫌公车私用的车辆曝光,并向相关部门举报。学生像读故事般去了解这两个人的事迹,于是,很自然地就导入了三公经费中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很接地气,产生了兴趣后,上课就会比较有吸引力了。

2.2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山东财经大学的朱德云教授曾指出,为了更好的发展课堂中的案例教学,应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增加平时成绩占比,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讨论发言等多种方式,实行多次、多方式、多环节考核。这种改革,使案例教学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上能够有所保证。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既要有典型性充分体现和反映财政学相关理论,又要贴近生活、真实生动,同时案例的设计要注重系统性,选取的案例应深入浅出,层层深入。案例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来展现整个案例,多种方式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刺激。案例导入时,可选择在讲授财政理论前导入,也可选择在讲授财政理论时导入,还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章节之后导入。在案例教学中,要重视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将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来,由学生讨论该方案的具体实施,如何解决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可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的方案。最后在案例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对案例结论进行整理点评,归纳总结出案例中所包含的财政学理论,达到由具体财政现象反观财政理论的目的。

2.3组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教授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摒弃“满堂灌”的做法,通过布置题目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文献的查阅,之后课上讨论,最后由教师来点评,进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以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生动的财政现象,鼓励指导学生课下主动地自主学习,而不再是各种现成知识的`存储和提取,并选取财政热点现象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展示学习成果。整个过程是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虽然教学内容偏理论性,但是教师可以辅之以数据经验分析,用数据来说话,让数据经验部分更加生动活泼。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搜索,在目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公共财政学课程中的几乎任一个章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相关信息数据。目前我校的图书馆开通了中国知网、中经网、国研网、维普中文期刊、中国资讯行、万方知识服务、超星电子图书、金图外文图书等常用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资料查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旁观变为主动参与,锻炼了学生在实际中利用财政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4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公共财政学课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践模拟,往往仅限于实验报告的完成。以财政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为切入点,以实务性特征明显的税收制度内容为例,我校目前的经济管理实践中心购买了福斯特税务软件,里面涉及税收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和电子报税等几个模块。通过软件的运用,使学生对我国目前的税制体系有直观的印象,比如一个公司在一个纳税年度都需要缴纳哪些税,哪些行为需要交税,哪些财产需要交税,是交给地税局还是交给国税局,缴纳的时候税率多少等等,这样通过一个公司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将陌生的税制变得身边化,也加深了税制的理解,同时对我国的税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在公共财政学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此类的软件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软件等,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感观化、具体化,能让学生在实践模拟实验当中,自主地去汲取知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制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桥梁,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不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所学习知识的有用性,使学生顺利产生符合教学需要的内在动机,对财政知识的理解效果比单纯教师讲授要好得多。

2.5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目前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细化,由关注宏观制度改革转向有关理论、制度的更加具体问题的研究,比如,在对公共支出理论的研究,传统的财政学大都侧重研究总支出,对支出决策的政治过程不太关注,而现在的公共财政学不仅细化地去研究每类具体的公共支出及其经济效应,而且也将支出决策过程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公共财政学的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指导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引导学生开展和推进科学研究。以一个学期为例,可以给学生布置1-2个3000字的小论文,教师可以对优秀的论文进行奖励,对论文进行指导,鼓励其投稿公开发表。同时,借助目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机,设计和开发具备先进性、挑战性和现实应用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寻找公共财政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和研究学习能力。

3结语。

如何使学生学好公共财政学,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应该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更好的为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5]郑洁.论财政学案例研究与教学方法优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十一

摘要:按照西方经济学对公共财政学专业及课程的研究,作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公共财政学需要站在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理论和经济方法开展研究分析工作,应以政府行为及活动的研究为中心,兼顾对学生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学专业;国内研究。

一、财政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国内研究两派意见。

国内对财政学的课程设置研究的方面,主要有两派意见:即强调财政学的综合性和强调财政学的专业性。有的学者认为,财政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构筑一个主平台(理论课程体系),两个辅助平台(实践教学和实训),形成“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的学者提出,课外辅助教学比课内教学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观点。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地方高等院校应该及时进行相应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进,使之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及竞争能力,成为通晓专业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河北经贸大学的张晋武认为基础理论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力量,但不能直接给学生能力,培养能力必须强化应用类课程建设。湖北经济学院的邓毅教授则认为,地方高校财政学专业应采取“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以保证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有条件的行为,财政学课程设置必须因时、因势、因地、因对象进行。因时就是设置课程的时机,因势是开课要有对未来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因地就是要弄清你培养人才服务的地域性,因对象应是要考虑施教一方的条件和受教一方的基础知识能否吃得消。

二、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张。

1.优化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

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趋势。增加经济学理论课程的门数和教学课时,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增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硕士、博士层次),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二是适当压缩财政专业课程门数或教学课时,或者将某些课程从必修课降格至选修课,为学科基础课的`教学留出课时空间。如取消《税务会计》,将《公债管理学》《税收代理与实务》《比较税收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三是新设部分财政实验课程或从现有课堂教学课时中划出部分课时进行实验教学。

2.整合现有财政学科各专业课之间的内容。

在维持财政主干专业课程基础上,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归并整合,避免单项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扩大知识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如《税务管理》与《税务代理》可以合二为一,称为《税务管理与代理》;《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联系紧密,部分内容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建议合二为一,改造为《国家预算与核算》课程;《财税专题讲座》则改造为《财经专题讲座》以扩大其适用范围和突出课程内容的一般性与实践性,等等。

3.加强相关课程内容讲授的协调与分工。

在理论部分,授课的重点应该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在制度部分,则应该将重点置于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如对于《财政学》中的“国家预算”部分,只着重讲述预算的一般理论与分析方法,而对于预算的具体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可以不加介绍,留待《国家预算管理》中进行讲述,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三、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培养专业型人才的主张。

1.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就业导向。

如果按计划经济体制设计课程,财政学就是为各级财政部门培养人才的专业;如果面再宽一些,再加上为财政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或者相对于企业财务还可将财政拓展理解为为公共部门培养财务人员。这不但面向的岗位有限,而且从业还有如需报考公务员等其他方面的更严格的要求。对于一般院校财政学的大学毕业生,容易出现“上不着天下,下不落地”的困境。因此,应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将财政学专业定位于适合范围更广更有前景的企业税务规划人才方面。财政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各级财政、税务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和研究机构。

2.课程设置应使人才培养更具可朔性。

随着大学教学改革的推进,现在大学培养出来的财政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变得更的广泛,主要是面向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具体包括:一是公务员。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职位大都在财政局和税务局的税收规划、审计、财政管理等方面。二是银行业。财政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其全面的经济知识结构和对国家宏观财政的较好把握,所以在投资银行中财政专业的毕业生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三是财务会计。近些年来掀起的大型企业兼并的浪潮方兴未艾,各大公司纷纷进行合并,大规模的集团公司为了协调内部财务,一般都设有自己的财务公司。这种财务机构对财政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四是考研。本科对财政学不是很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同学在考研学科上可以选择相近专业。

3.课程设置应与全国税务会计相关的资格考试相关联。

时下,财政学专业的一系列专业知识已经成为了企业会计师、经济师、全国注册会计师、全国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多项国家重量级考试的必考内容,而且年年都有新内容,考试难度也不断加码。这对于财政学专业课程建设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四、结语。

财政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税务代理和税收管理知识,还是政府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知识,必须完全改革传统的“空对空”的课堂讲授方式,要应用现代科技改造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2]石丁.财政学课外辅助教学研究[m].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2.

[3]张晋武.一般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质量保证[m].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彬斐.我国高等学校课程结构优化改革研究[m].兰州大学学报,.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十二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税收筹划成为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税务管理则是税收筹划和税务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在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负的最小化。文章梳理了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涵、内在关系,并就控制税务成本、维护税收权益、增加企业盈利机会、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方面详细论述税收筹划对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务管理;价值创造。

1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内涵。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管理条例的前提下,以实现合理节税、降低企业税负为目的,在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统筹策划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该类行为一般具有目的性、专业性、前瞻性。就本质而言,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种企业理财行为。如何在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能够有效降低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扩大企业税后利润。“税务管理”是基于税收筹划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是指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经营情况,在有效控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务成本的最小化。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相对税收筹划,企业税务管理是一个更加系统的管理过程,更加注重纳税的整个环节以及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实现税收成本与风险的平衡。

2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在关系。

税收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与价值体现。税收筹划能够有效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成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税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税收筹划,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提供更加灵活、主动的实施空间。企业通过对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进行系统性分析、筹划、检测、实施,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与实施环境。

2.2税务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风险。

虽然税收筹划能够减少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的,然而由于筹划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筹划收益偏离纳税人预期的可能性。税收筹划风险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国家政策风险、成本-收益风险、执法风险。倘若单纯以降低企业税负为目标,由此造成的涉税风险成本可能远超税收筹划带来的收益,因此更加系统性地、注重风险控制的税务管理不可或缺。因此可以看出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3税收筹划是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3.1有效规避不必要的税务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部门为满足不断扩张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势必将加大税收力度。企业是以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通过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能够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扩大其税后利润。目前企业税收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税收实体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因企业纳税行为不当造成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避免税收处罚成本。税收筹划对企业合理规避税务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通过分析其资本结构对企业预期收益和税负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实现企业税负的有效控制、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如企业通过借款融入资金时存在“税盾效应”,即企业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利息支出可作为费用列支,并允许企业在计算其所得额时予以扣减,然而企业的股利支付却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因此,企业可通过借入资金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借入资金的利息支出与因借入资金实现的税负降低额的大小,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通过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方向、享受税收优惠的投资地点、享受免税或税收抵减的投资方式,实现企业税负的减少。在投资方向选择方面,政府出于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或优惠。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可充分利用该类优惠政策,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在投资地点的`选择方面,国家出于调整生产力战略布局的目的,会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如对保税区、经济特区、贫困地区等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通过选择注册地享受该类优惠政策;在投资方式选择方面,企业可选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投资方式。如企业可通过选择购买国债等享受免缴所得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摊、坏账处理等进行会计处理,在不同会计年度实现不同的企业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应缴税款的递延,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如企业在进行存货计价时,在符合当前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使发货成本最大化,从而使得企业账面利润减少;采用加速折旧法,加大当期折旧金额;采用最有利的坏账核算办法,降低企业所得额等。

3.2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具备成熟的财务会计制度,具备全面、扎实的税务知识与实务处理能力。税务筹划要求企业拥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能力,以及一支业务精专、能力突出的税务处理团队。同时,税务筹划必将不断促进财务人员加强对税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从而实现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3.3有效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增加企业盈利机会。

递延纳税是企业税收筹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根据税法的规定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时期后再缴纳。企业可通过递延纳税的方式,有效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递延纳税虽然不能减少企业应纳税额,但通过延迟缴纳税款可以使企业无偿使用该笔款项,相当于政府给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企业可利用该笔资金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或进行再投资。

3.4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进行投资,开展经营活动。这在客观上使得企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逐步使企业走上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的道路,使得企业将生产资源配置到全要素生产效率更高、能源消耗更低的新型产品生产中,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出了合理的规划与配置,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5维护企业税收权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纳税主体,一方面应承担依法纳税的应尽义务;另一方面也应积极维护自身税收权益,合理规避不必要的纳税。由于纳税主体与税务机关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倘若任由税务机关以征代纳,必然导致税务机关滋生惰性,导致税务征收质量的低下,同时也让企业难以实施税收筹划。因此,企业应从依法治税的角度,积极争取自身权益,对权利与权利失衡进行纠正,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外部实施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慧.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4):222,224.

[2]严伟林.基于企业视角下的税收筹划研究[j].特区经济,(10):267-269.

[3]徐太文.税收筹划的意义和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86-88.

[4]周开君.税务筹划的价值与风险[j].经济导刊,(10):94-96.

[5]郭建生.从税收筹划到税务管理的转型[j].当代经济,(6):50-51.

大学财政学论文简短篇十三

拙文行将付梓,掩卷遐思,感触颇深。和任何一个初涉学林、深沐师恩的学子一样,我在学问上的点滴寸进无不渗透着尊师的心血与汗水。

我几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心中的感动与谢忱。回朔三番应考,屡屡败北之际,先生一如既往,鼓励倍加,是我一生矢志不移之鞭策。先生笔耕学苑之执着,教书育人之严谨,人生际遇之恬淡,名利得失之超然,宛如春风化雨,将我人生中之困惑、焦灼与浮燥一扫无余。在我入室问学的两千余日日夜夜里,恩师罗剑朝教授的倾心扶植与绵密关照是我人生转折的契机与动力。

在论文研究中,王忠贤教授、徐恩波教授、张襄英教授、霍学喜教授、郑少锋教授、贾金荣教授、王礼力教授、陆迁教授、李录堂教授、李世平教授、王征兵教授、姜志德教授、杨立社教授、姚顺波教授、王静副教授、吕德宏副教授、崔永红副教授、杜君楠讲师、张永辉讲师、牛荣讲师、任海云讲师等对我学问的浸润和熏染已成为我学术生命中浑然不可析分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我同窗数载的学兄学姊--张军、阮峰儿、杨峰、秦宏、李嘉晓、刘为军、谭亚荣、史建俊、赵晓鹏、车君、武晓明、吴后宽、于转利、李文刚等,以及冯永忠、杨培志、乔飞、王涛等,也将以其诚恳助人的风格与情同手足的厚谊,在我的心碑中镌刻下他们温馨的名字,并伴我走好以后数十年的风雨人生。

其实,在这座七旬学府的六度春秋,让我感念需要铭记的还有经管学院资料室的诸位--段波老师、刘志莲老师、刘蔼老师、陈金允老师、杨晓霞老师、陈兰英老师,以及更多的师友。

我的爱人张颖慧女士分担了大量的家务,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必要的时间,论文的完成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她的辛劳。

我会默默地在心底珍藏所有帮助过我,给过我鼓励的人的名字,并轻轻祝福一声,好人一生平安!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