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关于爱国诗篇通用(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9:36:36 页码:10
2023年关于爱国诗篇通用(精选8篇)
2023-11-11 09:36:36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并积极总结。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篇幅和形式,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拓宽思维,启发自己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关于爱国诗篇通用篇一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关于爱国诗篇通用篇二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爱国诗词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词是诗词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词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陆游的爱国诗词篇《示儿》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词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词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词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词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词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词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词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词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词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词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词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词更美,更感人。

关于爱国诗篇通用篇三

爱国教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我们国家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抒情诗歌也是文艺创作中最为感性的一种类型,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篇充满情感与力量的作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抒情诗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伟大民族精神的崇敬,并从中汲取深刻的体会与启示。

爱国教育从课本教材到各种宣传活动,都在不断地向广大人民灌输爱国主义的概念。而抒情诗歌则是更加贴近人心的表达方式,可以把人们对祖国的爱、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民英雄的敬仰等情感通过文字、音乐等艺术形式传递出来,激励更多的人们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同时,这种形式也更容易打动人的心灵,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帮助人们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与认识。

二、抒情诗篇中的爱国主题。

在抒情诗歌中,常常可以发现与爱国主题相关的词汇,比如民族、祖国、炎黄、天府泪等等。通过这些关键词的运用,诗人们想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伟大民族精神的崇敬、对英雄先烈的怀念与感恩等情感。比如,《赠百岁爱国老人》一诗中,诗人用“民族英雄”的形象向老人致敬;《乡愁》一诗中,则是通过具体场景的描写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每一首诗歌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魅力,也都通过不同的手法传递给读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三、抒情诗篇的特点与风格。

抒情诗篇的最大特点就是情感真挚,表达深刻。在传递爱国主题时,诗人们往往借由视觉、听觉、感官等多元感官体验,让读者在心灵上得到深刻的震撼。例如,诗人用“渔歌子·潇湘夜雨”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句子,表现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悲壮以及人们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同时,抒情诗歌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在表现情感时,不拘泥于古典诗歌的格律与韵律,更注重表现情感的流动和变化,这样的风格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情感,也更容易打动人们的心灵。

抒情诗篇中的深刻情感和美好语言,不仅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更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通过阅读这些诗歌,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祖国、民族文化、历史,同时也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来。在这个时代,爱国教育抒情诗篇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最亮丽的诗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抒发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行列中来。

五、结语。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爱国教育抒情诗篇能够将这种爱国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们通过艺术这一媒介,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加深对祖国、对人民的认识,并激发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诗篇表达心中的爱国之情,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爱国诗篇通用篇四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杜甫,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杜甫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杜甫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杜甫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杜甫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杜甫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杜甫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杜甫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杜甫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杜甫的喜,杜甫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杜甫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杜甫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杜甫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杜甫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杜甫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杜甫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杜甫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关于爱国诗篇通用篇五

友谊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用多少黄金都买不来的。友谊是一份真实的情感。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精彩。如果没有友谊,我们的世界会毫无光彩。如果没有友谊,就相当于我们人类没有水一样。毫无精力。如果没有友谊......

所以我们要珍惜好我们现在的友谊,不要让它溜走了。

关于爱国诗篇通用篇六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7.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8.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9.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10.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11.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12.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13.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17.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18.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1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0.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21.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22.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23.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日》。

25.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汪遵《息国》。

2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2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28.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马嵬坡》。

p

关于爱国诗篇通用篇七

3.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4.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5.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6.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7.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8.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1.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12.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1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16.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

1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8.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1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20.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21.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苏曼殊。

2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三国志》。

23.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2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26.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27.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丘迟。

28.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29.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30.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

31.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3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3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5.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

3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

37.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3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9.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4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4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2.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4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44.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p

关于爱国诗篇通用篇八

跋涉远程的崎岖。

足够,在颓废时充实。

那些抛在身后的经历。

路边野草的心情。

装饰路人的恻隐。

绿色的风景落满灰尘。

岁月蹉跎的令人惊心。

在决斗的前夕。

写一份情书。

假如刺刀穿过胸膛。

你会收到一朵美丽的红花。

焦渴超过极限。

收敛那些触点。

有些经纬交织。

成网,唯有思绪穿越。

壮行已经登山。

险峰壮丽在眼前。

那些化石中的长骨。

做了行军的拐杖。

那些路标。

指引爱情,手里攥着。

可以随时投入战斗。

按着心情的走法。

去征服自己的眼睛。

假如冲锋响起。

刺刀穿过一段历史。

属于祖国的任何部分。

一切窥觑和野蛮行径。

皆是羞辱子孙。

每张日历跳跃着灵魂。

因为深爱着祖国。

任何一个角落。

都有枪口的诗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