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廉政小故事(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1:46:17 页码:7
2023年廉政小故事(大全17篇)
2023-11-09 21:46:17    小编:ZTFB

人们总是在总结中不断成长,发现自己更多的潜力和可能性。写总结时,我们要注意审题,不要偏离主题,确保总结的内容紧密结合所要总结的对象。以下是专家总结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廉政小故事篇一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之后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之后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所以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政小故事篇二

廉政作为一种社会风气和道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廉政故事是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宣传廉政意识和道德观念,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引起社会对廉洁的重视。在接触了一系列廉政故事后,我深受启发和触动,深刻感受到廉政带给社会的宝贵财富。以下是我对廉政故事的心得体会。

首先,廉政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公正、公平和透明的社会是多么重要。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反面例子,这些人因为违反廉洁原则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相反地,在这些故事中也有很多积极的案例,这些人始终坚守正道,以诚信、公平和公正的态度对待一切。由此,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廉政不仅是对个人的要求,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权利和责任。只有每个人都能遵守廉政原则,才能构建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社会。

其次,廉政故事让我明白了廉洁的力量无限大。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勇于揭露陈规陋习、不畏强权的人,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成功地为社会挽回了巨大的损失。廉政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压力,只要我们坚守廉洁原则,无论多么微小的力量都有可能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廉洁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要相信正义必能战胜邪恶,只要我们敢于站出来,敢于说不,敢于坚守,我们就能为社会的廉洁创造更多的可能。

再次,廉政故事诠释了一个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些故事中,有许多人因为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放弃了权力、金钱和名利,始终保持了自己的良知和正直。即使在最黑暗的环境中,他们也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底线。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要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诱惑,我们都应该向这些廉政故事中的英雄们学习,始终保持正直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最后,廉政故事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公民。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平凡的人因为坚守廉洁原则而成为社会的楷模。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也不是有权有势的富豪,而是普通人中的一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诚信的力量和廉洁的重要性。廉政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廉政建设中来。无论是从小事做起,还是从自身严苛要求开始,我们都可以为廉洁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总之,廉政故事给我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它们让我明白了一个公正、公平和透明的社会是多么重要,让我深刻体会到廉洁的力量无限大,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提醒我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廉洁社会做出贡献。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廉政建设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我们的社会也将因此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廉政小故事篇三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不私一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政小故事篇四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都以清廉著称于世。

在曹操当政时,胡质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日后他之所以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朝廷思其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向。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由于胡质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有他独自一人骑着毛驴上路。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无不惊讶而钦佩。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他对儿子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父亲给你的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后来胡威历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晋武帝司马炎听说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事迹后,很感动,马上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两人的廉洁奉公行为大加赞赏。期间,司马炎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胡威去世。因他政绩突出,为官清廉,朝廷特追赐他为镇东将军。

廉政小故事篇五

廉政故事是人们提高廉政意识、树立廉政道德观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一些关于廉政的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廉政人物的风骨和正气,进而引导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处见真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廉政故事中,廉政人物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诱惑,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责任感。例如《廉洁威县》故事中的李林,他不为金钱所动,岿然不动;《廉洁大明宫》故事中的祘巧娘,她为了守护廉洁而选择了一条坚定的道路。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信念和原则是廉政的基石,只有始终坚持廉洁,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才能让社会风清气正。

廉政故事不仅是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更是一个个发人深省的警示。在《廉洁连云港》故事中,廖某贪污受贿被绳之以法,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贪污是一种可怕的行为,一旦陷入其中,就会损伤自己的道德底线、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我们要在学习正气、弘扬廉政的道路上脚踏实地,时刻警醒自己,远离贪欲的诱惑,遵循法律法规,保持良好的作风和廉洁的品德。

廉政故事中的廉政人物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言行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例如《廉洁新安》故事中的田青宙,他不仅在工作岗位上起到表率作用,还常常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向廉政靠近,为人们树立了一个信仰和目标。他的事迹告诉我们,要将廉洁作为一种信仰,以实际行动去践行,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廉洁的重要性。

廉政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廉政之道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于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让自己更好地履行职责。廉政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告诉我们,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是每个人应该尽到的义务,通过言传身教,让更多的人相信,廉政是社会稳定、繁荣的重要基石。

结尾:

通过阅读廉政故事,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到廉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廉洁从我做起,做一个守廉自重、守纪律、守法律的人。无论是家庭、工作还是社会,都需要我们这些普通人去守护廉政,用我们自己的行动诠释廉政之道。廉政故事给予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动力,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营造廉洁清廉的社会氛围,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廉政小故事篇六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回族。明嘉靖举人,历任淳安、兴国知县,户部主事、吏部右侍郎、应天府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

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要送上厚礼。那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但其实,这“白米”、“黄米”都是隐语,指的是白银多少两、黄金多少两。这样的风气蔓延开来,连一些公子衙内路过,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一天,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队人马来到淳安。驿站官员不知道来者是谁,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当场命令家丁,把驿吏五花大绑,吊在树上,用皮鞭狠狠抽打。淳安知县海瑞听说后,马上赶到驿站,见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无法无天之举,顿时义愤填膺。他大喝一声:“住手!”立即命令给驿吏松绑。胡公子的手下见“半路杀出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团团围了起来。胡公子趾高气扬,挥着马鞭,说:“你知道大爷是谁吗?”

海瑞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指斥道:“不管你是谁,都不准在我管辖的地方胡作非为!”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吓说:“你瞎了眼!这是胡总督胡大人的公子!”海瑞一听,心中早已有谱。他冷冷一笑,说:“哼,以往胡大人来此巡查,命令所有地方一律不得铺张。今天看你们如此行装威盛,如此胡作非为,显然不是什么胡大人的公子,定是假冒的!”说时迟那时快,海瑞挥手喝令将胡公子捉下,驱逐出境,并把他沿途勒索的金银财物统统充公。

事后,海瑞马上给胡宗宪修书一封,一本正经地禀告说:“有人自称胡家公子沿途仗势欺民。海瑞想胡公必无此子,显系假冒。为免其败坏总督清名,我已没收其金银,并将之驱逐出境。”

胡宗宪是一代抗倭名将,他收到信后并不怪罪海瑞。就这样,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子的巧取豪夺。

海瑞一生刚正不阿,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着这样一段称颂他的歌谣:

“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真是铮铮一汉子!”

“不吐刚茹柔”,意思是不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它高度评价了海瑞不吃软怕硬的硬骨头精神。

廉政小故事篇七

陈寿,字本仁,原籍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因其祖父戌卫辽东,遂入籍宁远。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尚书等职。

早在他少年时期,有一次拾到金子,但他分文未拿,坐守一个晚上,终于将金子交还给失主。1472年,他考中进士,授官户科给事中,从此登上官路,他一生做官四十年,直做到尚书,他都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他有三不喜:一是不喜随意弹劾官吏;二是不喜为子弟亲友争功或谋取好处;三是不喜金钱财物。

他初为官时任给事中,给事中是言官,纠劾百官是其分内的事情,可是陈寿却从不弹劾朝廷官吏,他的这种做法让人感到奇怪,他为此解释说:“吾父戒吾勿作刑官,易枉人。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

弘治年间,他到陕西做官,当时的陕西地区经常遭到边地少数民族的骚扰,他到之后,整顿了军务,使地方上安定了下来,有一次,各部族首领率众来战,派出少数骑兵来诱敌,有些明朝将领不知道是计谋,准备出击,陈寿却不准,他独自来到帐外,与数十名骑士坐在凳子上吃东西,敌军见了,怕有埋伏,连忙退却,陈寿乘机下令出击,结果大获全胜。当他向朝廷保捷报时,有人说让他在捷报上写下战士的名字,他说:“吾子弟不事弓马,安得以欺朝廷?”他的公正无私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护和爱戴。

陈寿从小便不爱财,至有守夜还金之举,当官后不改初衷,清正廉洁到底,他当了右副都御史那样的大官,因为得罪了专权的太监刘瑾,被命罚米二千三百石,布一千五百匹,陈寿平时清廉不取,除去俸禄外,一无所有,被命罚米布,贫苦不能偿,只好上书自诉,刘瑾也知道他的清贫,只好免去了处罚。

陈寿自己从不爱财,同时他对贪污的官吏也敢于严厉惩办,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在他调任南京兵部侍郎时,在陕西要离开时,整整一天,车轿也没能前进一步,史书上记载说,“军民数千人,拥集抚台,泣留公(指陈寿)。公曰:君命也。出城之日,号呼之声震地。”

陈寿为官四十年,为官清廉,家无余钱,以至于家贫无家可归,只得流离失所,住所不蔽风雨,甚至在死后也无钱下葬。但他“三不喜”却永远的留在了后人的心中。

廉政小故事篇八

陶侃是东晋浔阳人,曾任荆州、江州等地刺史,是晋代很有作为的官员。

陶侃幼年丧父,家中十分贫穷,他的母亲湛氏靠纺织供养他读书,湛氏还教导他要好好做人。

长大后,陶侃做过管理捕鱼的小官,名谓“鱼梁吏”。一次,很爱母亲的他派人给妈妈送去了一罐鱼干,以表自己的孝心。谁知湛氏见了,并不领情,她让来人原封不动地把东西带回去,同时还捎去了一封信。在信中,湛氏批评儿子道:“你在外当差,把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是不孝顺,你这样做会让我为你担心啊!”

陶侃听了母亲的教诲,十分后悔,此后再也不敢占公家的东西。后来,陶侃成为一名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陶侃的成就,与他母亲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

廉政小故事篇九

第一段:引言(120字)。

廉政故事展现了道德高尚、廉洁奉公的正能量,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通过阅读廉政故事,我深刻认识到廉政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到了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守正出奇(240字)。

在一则廉政故事中,我读到了一位市委书记的事迹。他始终守正出奇,在担任市委书记的同时,秉持着高尚的品质和为民服务的宗旨。在“一把手”的职位上,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民声,解决一些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他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挑战现状,通过创新思维和行动,积极改变着身边的人和事。他的廉洁奉公与为民服务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公仆的责任。

第三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40字)。

在另外一则廉政故事中,我读到了一个贪腐落马官员的身世。这个官员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因为艰苦的生活,他内心对财富的渴望逐渐扩大,最终走上了贪腐的道路。他通过权谋、受贿等手段,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然而,在他落马时,这一切充满豪华的生活化作了泡影。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庭、亲人都无法守护,又怎么能够为国家、为人民做好事情呢?修身齐家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也是做人的根本。

第四段:坚守廉洁工作岗位(240字)。

在一则廉政故事中,我读到了一位掌管财政预算的官员的奋斗史。这位官员深知自己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一直保持着廉洁奉公的品质。在工作中,他严守职责,公平公正行事,始终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他拒绝了一切的贿赂,保持自己的清白和廉洁。他深知只有坚守廉洁的工作岗位,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通过这则故事,我明白了廉洁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职场中拒绝诱惑与困境。

第五段:心怀敬畏,永葆清廉(360字)。

通过阅读廉政故事,我深深体会到了心怀敬畏、永葆清廉的重要性。面对金钱、权力的诱惑,我们必须时刻铭记初心,坚守廉洁。廉洁奉公不仅是一种表现,更是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因任何诱惑而动摇,坚持做一个心怀敬畏、永葆清廉的人。

总结(120字):

通过阅读廉政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廉政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坚守廉洁的工作岗位以及心怀敬畏永葆清廉的必要性。廉政故事的价值远不仅限于一个故事,它蕴含着充满正能量的力量,给予我们启示和希望。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廉洁,用实际行动践行廉政的精神,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廉政小故事篇十

左权,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他把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幸他为后人留下了一沓生动鲜活的家书,才使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情感细腻的威风男儿。七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家书的纸张已变成了枯黄色,字迹也淡化了许多,然而,这字里行间蕴含着的绵绵深情却永远震撼着我们。

司令部里最繁忙的人。

左权,原名左纪权,号叔仁,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1924年到广州,进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送到苏联留学,相继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奉调回国,被分配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红军军官学校一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红15军军长兼政委、中革军委作战局局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多次参与指挥反“围剿”作战,参加了长征。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左权被任命为八路军副参谋长。不久,他随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辟抗日根据地。随后他还兼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在指挥作战和军队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1940年参与领导了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取得保卫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的“黄崖大捷”。1942年5月25日,在指挥八路军总部机关转移时,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牺牲,时年37岁。

往往工作到更深人静的半夜。”抗战期间曾担任左权警卫员的陈利财回忆说:“左副参谋长的工作是非常繁忙而紧张的,每天工作在16个小时以上。有时朱总、彭总去延安开会,总部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着。”

左权读过两所军事院校,又喜欢读书,军事理论水平很高,撰写了许多关于游击战争的论著。周恩来称他“是有理论修养同时又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德评价他“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烽火家书寄深情。

左权年少离家,投身军旅,戎马倥偬十余年,无暇顾及个人问题,直到34岁时在抗战前线遇到了刘志兰。刘志兰1917年生于北平,是北平师范大学的学生,参加过“一二·九”运动,1937年入党,带着弟弟刘志林一起奔赴延安参加抗战,1939年2月来到山西前线,在中央北方局妇委会工作。经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做媒,4月16日,左权与刘志兰在八路军总部驻地潞城县北村结婚。第二年5月,生下了女儿左太北。女儿出生后,一家三口度过了一段其乐融融的生活。

然而,战争越来越残酷,日军疯狂进攻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总部经常转移,家属随同活动有诸多不便。1940年8月30日,左权不得不把妻子和女儿送往延安。分别之前,三个人照了一张合影,当时女儿不满百日。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是刘志兰母女与丈夫和父亲的永别。

得知妻子和女儿平安到达延安,左权于1940年11月12日给妻子写了第一封信,之后直到21个月后牺牲,他总共给妻子写了12封信,其中有一封遗失了,保存下来11封,共1.6万字。在这些家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左权对于妻子和女儿深深的爱恋。他的每封家书都用较大的篇幅来问候妻子和女儿,或表达思念,或表达关切,从学习、工作,到衣食、冷暖,可谓无微不至。

昏黄的油灯下,左权洗去一天的征尘,看着桌旁一家三口的照片,心绪难平,遂铺开信纸,奋笔疾书:

“聪敏活泼的太北小家伙很远的离开,长久的不能看到她,当然更增加我的悬念。我只希望你一方面照顾着太北,同时又能很好安心的学习,有便时多写几封信给我。志兰亲爱的,最近的期间内恐难见面的,相互努力工作与学习吧!”(1940年11月12日第一封)。

“延安的天气,想来一定很冷了。记得太北小家伙似很怕冷的,在砖壁那几天下雨起风天气较冷时,小家伙不就手也冰冷,鼻子不通奶也不能吃吗?现在怎样?半岁了,较前大了一些,总该好些吧!希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1940年12月23日第二封)。

……。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1942年5月22日第十一封)。

在战友和下属的眼中,左权是足智多谋、叱咤风云的指挥员,而在家书中,他是一位体贴入微的丈夫和舐犊情深的父亲。一家三口本该享受的天伦之乐,却被残酷的战争无情地阻隔,只能靠这薄薄的信纸倾诉衷肠。这些家书长期保存在刘志兰手中,1982年5月,左权牺牲整整40年后,刘志兰把这批珍贵的家书交给了女儿左太北。左太北才从这些家书中知道父亲是多么爱她,每一封信中都会问到她的情况。她原来以为父亲就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没想到家书里的父亲是那么感情丰富,那么富有爱心!

见证抗战的珍贵史料。

左权写作这些家书时,正值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也迎来了最为艰苦的岁月。日军抽调重兵疯狂进攻华北抗日根据地,采取“三光”政策、“囚笼”政策、“铁壁合围”、细菌战等,根据地军民遭受极大的损失。左权协助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了百团大战等一系列反击作战。

对于根据地的困难局面,左权在家书中也有具体的描述。第一封家书中说:“敌人的政策是企图变我根据地为一片焦土,见人便杀,见屋便烧,见粮食便毁,见牲畜便打,虽僻野山沟都遭受了损失,整个太北除冀西一角较好外,统均烧毁,其状极惨。”第四封家书中说:“现边区受敌重重封锁,腹地亦密布钉子,敌图化[划]边区西侧为治安区,腹地为无人区,即以最凶恶的手段实行三光政策,并村等等,以遂其澈[彻]底毁灭我边区之目的。边区现已陷入极严重的斗争环境,困难也大为增加了。”第九封家书中说:“敌人的残酷仍然如故,军队损失虽然不大,老百姓却遭殃不小。敌人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在军队指挥机关驻地,在地方,在某些政权机关及某些群众家里,满布糜烂性毒质[物]。在我们去年的原驻地布毒不少,我及廿二号的房子都布满了。”

敌人的凶残并没有吓倒根据地军民,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抗战的决心。“我们不管他怎样,在目前在本身工作上努力根据地之巩固军队的强大,随时准备着对付敌之北进。”“敌图改变我根据地性质的企图,也不会放松的,一切均有待我们准备在极严重极艰苦的环境中去战胜敌人。”“全区党政军民均在纷纷准备粉碎敌人的进攻,我们的工作也就更急迫更紧张些了。”

由于根据地遭到日寇的重重封锁,邮驿系统迭遭破坏,这些家书都是左权托人捎带至延安,交给刘志兰的,有时一两个月,有时四五个月才能送达收信人手中,真正属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啊!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外敌入侵,生灵涂炭,军民奋起,保家卫国。左权家书为我们保留了一份反映敌后抗战历史的珍贵史料,这是战争亲历者的记录,是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档案。左权家书同时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人间最为美好的夫妻爱情、父女亲情和爱国之情,凝聚在一封封家书中,默默地释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左权为代表的前方将士的英勇牺牲和全国各阶层民众、海外华侨的倾力支援,共同汇聚成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廉政小故事篇十一

孔子说:“中人之情,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说苑·杂言》)。

意谓就一般人的性情而言,手里的钱多了,就会奢侈挥霍,不足就节俭。没有禁令就放纵,没有节度就逸乐,放纵欲望就败亡。

接着孔子说:“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聚有数,车器有限,以防乱之源也。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欲不可不听也。”意谓饮食要有定量,衣服要有节制,住宅要有限度,聚敛要有常数,车辆器物要有限额,以此来杜绝祸乱的根源。所以法度不能不明确,教育的话不能不听从。

孔子说的“度量”和“善欲”两条,体现的是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的原则。

这就是说,一方面须设立一定的法律条令给予指导、调节和节制,使人举足有措而适归于治;一方面要通过教育,让人有是非标准和是非之心,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孔子认为,“凡夫之为奸邪、盗窃、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孔子家语·五刑解》)意谓凡是邪恶、偷窃、犯法、恣意妄行的人,是由于不满足,不满足是因为没有限度。没有限度,往小的说是偷盗懒惰,往大的说是奢侈浪费,都是没有节制造成的。

人由好变坏,是一个渐进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变坏的,是由细微的变化慢慢积累起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注意平时的防微杜渐,才能防止由量到质的变化。

俗话说:“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如果鸡蛋没“缝”,苍蝇即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无奈何于鸡蛋的。所以,关键还在自己。

有些人变坏,除了个人的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问题。制度不健全,或者虽有制度但监督不到位,这都有可能让意志不坚定的人走向堕落。因此,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大问题。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甚为看重为政清廉的品德。

宋代清官包拯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乞不用赃吏》)。

做官贪得无厌,必定会给他带来祸害的,这种祸害,有时是致命的。

近些年来,报纸上披露的一些倒台的高级干部,有的甚至走上不归之路,也是渐渐变坏的。这些人不乏宏图大志,但中途或晚年倒台,都是因“无禁、无度、纵欲”由量变引发质变造成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贪心过重,失去控制,完蛋是迟早的事。

廉政小故事篇十二

据**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现在想想,那时的毛**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廉洁。

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长。有一天,德清县有一个想当县长的人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请马寅初开开后门,让他就任某县县长。马寅初勃然大怒,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县长,一定是个贪官。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县长。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教师身边廉洁小故事}.

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的事迹传遍了长城内外,他的思想和行动令人深受感动。尤其是他清正廉洁、不享特权的高尚行为更是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

很多同志在学习牛玉儒先进事迹时深有体会地说,牛玉儒能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与他的清廉家风是分不开的。

牛玉儒的父亲是一位正直的老党员,儿子当了“大官”还不忘提醒儿子。一次,老人看了京剧《铡包勉》,心有感触,忙给牛玉儒写了一封信:“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只有你当了领导,一定要清廉,像包公一样,堂堂正正!”

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牛玉儒为民谋利、清正廉洁的信念更坚定了。多少年来,牛玉儒为与他素不相识的老百姓办过无数实事、好事,可在亲戚中却“六亲不认”。但身为老党员的父亲理解他:听说朱玉儒果断拒绝了亲人们的相求,老人却感到欣慰。他在电话中劝道:“玉儒,亲戚越骂你,老百姓就会越信任你„„。”清廉家风源于做好亲人的思想工作。牛玉儒的5个兄妹,至今全是普通百姓。妹夫几年前下岗,妹妹打来电话求助,牛玉儒说:“这事三哥我不能管,下岗是个普遍问题,你们要自己多想想办法,给别人带个头。”

二哥的孩子想找份工作,有人说:“你叔叔在自治区当领导,让他说句话不就行了?”二嫂千里迢迢找来。牛玉儒把二嫂接到家,热情款待。但一听这事,一口回绝:“这样的事不要找我!”二嫂当时就哭了。事情最终还是没办成。最后,孩子靠自己努力,进了一家企业工作。牛玉儒得知后非常高兴。

不少老家的亲戚朋友听说牛玉儒当大官了,去找他办事,他总是婉言拒绝,然后让妻子好好招待,领他们上街逛逛,带上路费,送他们上车。

 牛玉儒对每一个亲朋都一视同仁,大家也就逐渐理解了,不难为他了。

廉政小故事篇十三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在位时,上至公、卿,下至郎、吏,都订有明价。当时有个叫崔烈的人,特别透过上层的关系,以一半的价钱(5百万钱)买到一个订价千万的司徒官职,消息传开,议论纷至,崔烈的官誉也大受影响。

有一天,他问他的儿子崔钧:我现在位居三公之首,社会上有什么看法?崔钧回答:父亲年轻时名声很好,况且当过太守、九卿等要职,议论的人说你当上三公很合理;但现在你真的当上了,反而让人觉得非议和失望。崔烈急忙问为什么?崔钧则说:大家都说你身上有股『铜臭』味。崔烈一听大怒,拿起手杖就向儿子打去。而铜臭一词即源于此。

买官卖官,自古有之。其方式不外有二种,一种是利用各种名义,如婚丧喜庆、诞辰乔迁,以及藉送往迎来等方式,在平常就打好关系;当然,平日有注意打点者,升官自然会有他的份。

另一种方式,则是公开卖官鬻爵,毫不掩饰,当然买官的帐,最后还是算到老百姓的头上。时至今日,公开卖官鬻爵已不复见,但靠平常之捐输以做好人际关系者,仍有所闻,基本上铜臭味可能没那么重,但酒肉臭味,则到处弥漫。而讲到铜臭和酒肉臭,二者大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廉政小故事篇十四

于谦,字廷益,明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他为官清廉,关心百姓,不畏强暴,刚正不阿。着有《于忠肃集》。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围攻北京,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任兵部尚书,主持军事,成为“救时宰相”。此后一直主持朝政。天顺元年(1457年),“守门之变”后被害。

宣德初年,他受命巡抚按江西,他到任后,平反冤狱,打击富豪,为民请命,安抚流离,政绩卓着,很快便得到明宣宗的重视,亲自手书于谦之名授与吏部,任命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当时他年仅三十三岁。

正统六年,于谦上书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

于谦居官三十五年,一直兢兢业业,不贪私利,将一世清白留在了人间,深为后人称颂。当时,官场腐败,贿赂公行。尤其是英宗即位后太监王振把持朝政,勾结内外贪官污吏,擅作威福,大臣进京,必须馈送重金厚礼,否则后果难堪。然而于谦一身正气,决不随波逐流。他每次进京,只带随身行装。好心人怕他遭殃,劝说:“你不带金银入京,也应带点土特产品送一送啊!”他举起袖子笑笑说:“我带有两袖清风!”于谦身居兵部尚书大任后,“口不言功”,“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所居仅蔽风雨”,常被“错认野人家”。他曾作诗形容他的床“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他遭诬谄被杀,抄家时,竟“家无余资”。抄家者见正屋紧闭,还上了锁,认为必是钱财藏其内,打开一看,原来都是皇帝赏赐的物品。

于谦死后,石享的党羽陈汝言代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贪脏累计巨万,英宗召集大臣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受重用,死时没有剩余财产,陈汝言为什么那么多。”石享低下头不能回答,天顺三年(1459年),石享被关进监狱,第二年死在那里。天顺五年,曹吉祥谋反全族被处死,于谦的冤案才真相大白。

他曾经在16岁那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正表明了他一生为官的原则:不与世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理想,清廉刚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廉政小故事篇十五

廉政故事是最近几年来非常火热的话题,而我也认真阅读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和故事。在这个看似混乱的社会中,廉政故事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每一篇廉政故事都是一条真理的铁索,让我们觉得世界上仍然有一些美好的风景,温暖的人性,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力量。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从廉政故事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有一个故事叫“出尔反尔”,讲的是一个市长做政绩工程,让一家有关系的公司从事环保工程,但却在工程未竣工之前停工。当环保局要求公司交工程质量检验报告时,该公司擅自改写实际检测情况,使其能够获得验收。市长被曝光后,辞职,而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做一般工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很容易让我们偏离本心,丧失公平、正义、诚信等价值观。只有真正的诚信才会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美丽的足迹。当然,还要特别提醒我们,人们常说“展示仪式上的决定”这句话一定要谨慎。我们必须要从一开始就遵循自己的内心,不断保持诚信和担当,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

廉政故事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启迪和鞭策的,但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精神和价值。诚信、责任、担当、正义等廉洁高尚的品质,是每一个好公民都应该具备的素质。正是因为人们通过许多廉政故事感受到了这些价值,因此让我们心存感恩,珍惜每一个机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真正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廉政故事绝不是一次性的鸟语,而是每日都在我们身边,随时都在提醒我们该怎样面对利益的诱惑,该怎样在人生中有所建树。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我们才能不断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格。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每天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传媒的报道,而是在平淡生活中,能将这些观念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中,成为我们的日常习惯。

最后,我想对大家提供几点建议。首先,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日常中多加关注,警惕自己,远离贪污、腐败。其次,在职场和生活中,要更加注重自我修养,从自身做起,发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廉洁文化传统。最后,在面对错误时,要更加勇于担当,勇于承担,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好公民。廉政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勇于顶天立地、诚实守信的人,才能打招呼创造历史、创造美好的未来。

廉政小故事篇十六

据《光明日报》2005年1月29日报道文章介绍,1958年7月,周恩来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朱镕基“罢宴”——不离开宴会厅,单独吃工作餐。

据媒体报道说,一次朱镕基开完会,被主人带到宴会大厅,他穿过摆满了美酒佳肴的不下百桌的酒宴大厅,先是来到他所应坐的首席座位,但他没有就坐,而是又走到宴会大厅的一个角落,要设宴人就在这个大宴会厅的一个角落里另摆一桌,由他和他的秘书,吃工作餐。由于朱不肯就坐大雅之处,而就坐在众人的一边吃工作餐,致使上千宾客都不再吃酒宴了。

温家宝“罢宴”——提前打招呼,谢绝摆宴自个吃。

据2004年7月21日《人民日报》网报道介绍,“十六大”之后,温家宝的第一站到了贵州。在吃饭的问题上,他对自己和随行人员要求特别的严格,谢绝基层同志的宴请。他对个人吃饭有“三条标准”,即: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二,要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的质量提出十二个字:“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

文档为doc格式。

廉政小故事篇十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风气日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严格的廉政建设来保障社会的公平公正。廉政故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通过一系列的案例,为我们阐述了廉政骨干的风范,对于提高广大官员和公民的廉政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廉政故事中的正直、善良、坚持和不屈不挠等品质,都代表了我们要践行的理念和人生哲学。比如,“以德报怨”,“宁可正名而不求利”,“铁面无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严格遵守的品德规范。同时,廉政故事也让我们明白了,在职场和生活中,“维护正义”和“保持清白”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第三段:廉政故事对于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的启示。

廉政故事让我们认识到,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对于廉政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获得有效的廉政效果,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监督执纪,把廉政斗争贯穿到全社会的各个环节中。同时,也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对于不法行为的惩罚,才能有效的打击腐败。

廉政故事不仅仅是对于我们的期望和教育,更是一个对于个人责任的提醒和反思。我们需要深刻反省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只有不断的增强个人的廉政意识,才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陷入腐败的泥沼中。

廉政故事对于社会形态和民生的意义在于,任何腐败和贪污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人民群众是最直接受害的群体,而廉政可以带来公正、和谐和安宁,为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和谐美好的生活。因此,只有深化廉政建设,才能为社会带来更好的效益。

综上所述,廉政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案例,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揭示了廉政骨干的风范,坚持不懈维护社会的公正、公平。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国家和政治制度层面,更包括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认为,只有深化廉政建设,丰富公民的道德素养,才能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