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有关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5:30:22 页码:11
有关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大全10篇)
2023-11-18 05:30:22    小编:ZTFB

总结是一次自我审视的机会,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应该为之努力奋斗,不轻易放弃。总结范文中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需求和要求。

有关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篇一

动作--人物的又一张“名片”

阅读烛光。

同学们,许多作品中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也没有堆积华丽的词汇,可是文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牵动着我们的心。那么让我们想一想,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那些因为作者抓住了这些人物许多方面的特点,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等,在这些方面作者进行了细致地观察,真情实感。

达.芬奇曾说过这样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描写人,是容易的;描写人的心灵则是艰难的,因为心灵应该通过人的肢体的姿态和运用表现。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写人,也是写作训练中比较难的一个门槛。从这句话我们不仅知道了写好人物是习作中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且也从了解了人物的'动作和心灵是密切相关的。人的行为动作是受思想和感情支配的,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的气质和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写好人物的行动,对表现人物十分重要。我们同学要想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把自己心中想写的人物的特征表现出来,除了要抓人物的外貌、语言之外,抓住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也是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

一个人物,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写好人物的动作只是人物描写的一个侧面,而无论是哪个侧面,我们都要与人物的特点紧密在联系起来,千万不要进行“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描写。首先,动作描写要做到准确具体。其次,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内心活动、精神品质。要能真正地为表现人物的个性服务。

下面让我们来体会一下课文的有关内容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了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痛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家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委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刻,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地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有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一部分内容着重写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事情,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注意了动词的选用,如救车夫的过程中,“扶、蹲、半跪、夹、洗、敷、扎”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写出人物的动作。在结尾处,写鲁迅先生“只所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有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安在头上,半天没动,深深叹气,这些动作的描写,深刻地表现出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1][2]。

有关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篇二

接下来跟大管共事的这些年,丝毫没觉着大管像人们口中描述的那样古怪,刁钻,尖刻。大管在我眼里和心里,却是一位为人行事都很低调,很谨慎,很绅士的艺术家的风度。

能做的住这个百八十人的歌剧团掌门人,那些年,也只有大管了。大管大红大紫的时候,那可是举国上下,江南大地的男高音“一哥”,歌坛上民歌领域的“一霸”。他独树一帜的声音和高音,无人比拟,型腔自如,酣畅,圆润,每首歌中的装饰音,都能唱出男高音的花腔来。一致公认大管会唱歌,这个“会唱”已经到了极其高级的地步。能让人觉着,他口中唱出的江苏地方民歌只有韵味,没有土味儿,只有美味儿,没有腥味儿。

可以说,大管引领了那些年,江苏民歌的一个时代,用他的歌声撰写了一本极有艺术价值的声乐指导教科书。大管首唱和唱红过的《梅岭三章》,《五月栽秧》,《赞美我的祖国》至今还在我们这一代歌唱演员耳畔久久回荡。

我来省歌那些年,大管好像已经很少再登舞台演唱了,是他激流勇退还是另有原因,至今仍是个谜团。

90年代末,大管是歌剧团的一把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团长,掌管着百八十人的“吃喝拉撒”,“大情小事”,“鸡毛蒜皮”。属于歌剧团的那间办公室,共三张办公桌,大管坐在最靠里的那张。大管人高马大,更显得办公桌的小巧简陋。一进门,感觉大管是坐在一张茶几跟前。

大管的那张桌子的抽屉像是他的一个“月光宝盒”,隔三差五,一到团里集合排练或是分配演出费的时候,会有不少歌唱演员围拢在大管办公桌前,伸长脖子,向他那两只抽屉张望。他们知道,他们每个阶段的考勤和演出绩效,决定着团里每一位那一刻的喜怒哀乐和艺术价值,或多或少,都在大管抽屉里的那个小本本里记着。每到那些日子,人们都像是去拜见寺庙里的老住持,眼巴巴的看着他翻牌,抽签,然后一一为你破解疑问。

当然,大管每回都会遇见满足的,知足的,也有不满足,不知足的,甚至还会有得了便宜卖乖,明知故问,没事找事儿的主儿。

我觉着,大管对我已经超乎寻常的加倍关照了。我当然属于知足和感恩的一类。每回来上班,大管都会咬着我耳朵,神神秘秘悄声跟我说:用不着每天来上班,外边有事儿尽管去忙你的,有重要的事,我会电话你,我们一块商量着办。

我真的很感动,也很内疚。觉着使不上劲,也帮不上他什么忙。除了团里的演出,外面请我演出的活儿也很多,特别是当时还有了电视台《非常周末》的“外遇”,常常顾不上团里的演出。每回跟大管请假,大管都没有二话,眼睛一眨,下巴一扬,意思说;没事,忙你的去吧!

是凡轮到院里有事找我,大管都会挺身而出,帮我几句话搪塞过去,是在搪不过去了,只能一个电话小声悄悄跟我先透个底,让我提前有个应对。

当然,我也主动向大管请战过一些看上去辛苦的演出,比如,三下乡,比如下徐州煤矿慰问,高雅艺术进校园,比如请缨加入合唱队,去哈尔滨参加合唱节等等。回来之后,大管总是嘘寒问暖的关切我。

每到季度和年终奖金分配时,大管总会召集黄团长和我一道,统筹商议分配方案。大管像一位可亲可敬的家长,他把歌剧团的孩子们当成自己孩子了,任由他们往自己身上撒欢,撒野,撒泼。从没见过人们所说的他怎么怎么地那个什么什么的。

怪了,这么些年下来,我并没觉着大管,黄团他俩有什么各色,难处的,相反,我们彼此之间相处的很好,很融洽,很投缘。

这么大牌过的一位歌唱家,艺术家,每天却为团里一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伤身,操劳,大管不是一点委屈也没有,但他很少跟我嘀咕过。

大管从一开始就从没把我当成谁谁谁的人,谁谁谁一个派系的人。当他发现,我果真也不是谁谁谁的人,而且属于有着独立个性的人,大管跟我好像更为亲近一些了。

只是我直到今天仍然在心里深深内疚,没有当好大管的助手,没有能力为大管分忧解愁。反而获得过他一直以来对我的宽容和大度,关怀和照顾。我却从大管身上,偷学了他身上很多优良品质和艺术内涵。当然,“偷学”到我身上,也仅仅学到一些皮毛。

如今回想起来,其实,大管是把他最黄金的一段歌唱生涯,生生浪费在操持歌剧团的家务琐事之中了。尽管他后来,又投身到声乐教学中,我还是为他过早离开舞台歌唱而深深惋惜,他的提前淡出也许有他难以言传的隐情,有他的苦衷,这也许是留在江苏民族声乐史上一段隐隐的颤音吧。

离开省歌很少再见到大管了,也很少听见他的音讯,心里却一直在挂念着他,丝毫没改变我对大管的敬重和仰慕。

前不久,巧合在新街口遇见迎面而来的大管夫妇,十多年没见,大管夫妇好像一点没变,没老。从他们踌躇而迟疑的短暂目光中,我反倒意识到,他们觉察出我的老态。寒暄过分手时我约过大管夫妇,约他们有空聚聚。

一觉醒来,戴上耳机,一边听着大管唱的那首《五月栽秧》,一边写下了这篇随笔。

“五月里来哎,是秧场。

村村栽秧忙又忙,十八个姑娘来拔秧,

十八双秧篮呀满满装啊!

巧手栽下千株苗哇,

精心育出呀万担粮。

哎呜哎,哎呜哎,哎呜哎”。。。。。。

作者:张波。

公众号:张波纯文学杂志。

有关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篇三

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汉武帝时大臣。《史记·平准书》载,桑弘羊系洛阳商人之子,13岁时“以心计”入赀为侍中,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之久。终武帝一代,桑弘羊忠心耿耿,聚敛资财以增强国力,为武帝屡败匈奴,多次出巡耀武扬威,打通西域,开发西南等奠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理财之功连对之十分不满的司马迁也不得不击节赞扬,称弘羊时代“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财经改革见成效三大支柱强国力。

桑弘羊除推行盐铁官营外,还大力推行均输法和平准法,大大增强了汉武帝时代的财政经济实力。这些做法在历代都有借鉴意义。

元鼎二年(前1)桑弘羊为大农丞时,就开始试行均输法。什么是均输法呢?就是各郡国上交中央的贡品,一律按照当地的市价,折合成当地出产的产品,交纳国家后,由均输官统一调运到缺乏这些产品的地区出售。这样不但各郡国再也不用为了贡物而派人四出采购物品了,而中央政府却借货物的地区差价,从中获得了很大利润。显然,均输法对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利,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打击了商人的暴利。但是在均输法开始实行的时候,由于盐铁这两项重要的货物还把持在孔仅的手中,所以均输法还难以全面地铺开实行。

当桑弘羊代理大农令后,一方面由于均输法试行了五年,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另一方面盐铁等一切财经大权,这时都已掌握在桑弘羊的手中,因而他开始在全国普遍地推行均输法。他在向各郡国派出盐铁官的同时,也派出了均输官,由于盐铁是均输的两大重要物资,所以某些地方均输官可能是由盐铁官兼任的。因为这些均输盐铁官,都是由大农部丞十人统一管理。均输法在全国推行之后,货物的流通渠道比较畅通了,国家在全国各地征的贡赋,通过均输官源源不断地运到首都和边疆地区,因而大大地加强了汉武帝对外斗争的经济实力。

平准法是桑弘羊为了配合均输盐铁政策的推行而实行的另一项经济改革。过去,西汉中央政府各部门所需的物资,都是由各部门自行采购。由于各部门采购的货物多而又比较集中,为了按时完成采购任务,各部门的官员之间互相争购,因而哄抬了首都的物价,这不但对人民生活有影响,也使国家吃了亏,商人得了暴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桑弘羊在盐铁均输政策实行后,由于国家手中已掌握了大量的物资,有经济实力可以控制首都的物价了,所以他又创立了平准法。

平准是桑弘羊在首都设立的一个机构,它通过国家掌握的由大农诸官和各地输进的货物以及工官制造的产品,在首都市场上贵卖贱买,以稳定首都的市场物价。中央各个机关采购物资,也就可以从平准官那里以平价购到所需的东西。所以平准法的创立,不但解决了均输官运到京师的多余货物的出售,也解决了政府一些部门对货物的采购,由于它沟通了政府各部门之间货物的供求,因而就减少于市场物价的波动,打击了投机倒把的商人。从封建政府的利益,还是对人民群众,平准法的实行都是有利的。

盐铁、平准、均输,这是桑弘羊整理和改革财政经济的三个支柱。在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对外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国家的财政开支急剧增加。桑弘羊此时担任封建国家的主要财政负责人,他能在不太多地增加农民赋税负担的情况下,满足汉武帝浩繁的财政需求,这确实是一大功劳。所以他一直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支持,不是没有道理的。

推行币制改革稳定市场汉朝初年,国家对钱币的铸造采取放任的政策。当时不但钱的大小、轻重不一,钱币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差悬殊,因而盗铸钱的风气盛行,影响了经济的正常流通和通货膨胀。到了汉文帝五年(前175年),政府更撤除了禁止私人铸钱的命令,放任大家自由铸钱,因而币制更加混乱。一些豪强和大商人,常常在铜内杂入铅、铁,铸大批的'劣钱来谋取暴利。政府虽然一再禁止和打击,但因为有利可图,而且铸钱者又多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所以并不能制止私铸的大量劣钱混入市场,破坏社会的正常经济生活。

汉武帝为了整顿财政,曾在元狩四年(前1)整顿过一次货币,但效果不好。当时造了三种货币:一是皮币,用禁苑里养的白鹿皮制成,每个一尺见方,上面还绣上五彩花纹,每个值钱四十万,它是作为诸侯王朝觐皇帝时垫璧的礼品,所以只在上层贵族中流通和使用,另一种是白金,这是用少府库存的银、锡作的合金币,分值钱三千、五百和三百三种;第三种是取销半两钱改铸的三铢钱。还规定,盗铸钱者要处死。这次改革因为品类复杂,币值的规定又不合理,所以不但使用不便,而且一些人纷纷去盗铸比值很大的白金币,所以第二年就放弃了三铢钱而改铸五铢钱。当时虽然因盗铸钱政府抓了数十万人,仍不能制止盗铸劣钱,所以市场和货币仍然比较混乱。

元鼎四年(前1),为了彻底整顿货币,汉武帝采纳了桑弘羊的意见。他的意见主要是:取销郡国铸钱的权利,由中央政府指定掌管上林苑的水衡都尉下属钟官、技巧、辨铜三官分别负责鼓铸、刻范和原料;郡国把所铸的旧钱销毁,把铜送到中央;废除过去铸的一切钱币,而以上林三官铸的五铢钱为全国唯一通行的货币。

这次币制改革是成功的,从此以后基本上制止了私铸劣质钱币的流通,从而不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稳定市场和流通,起到了巩固西汉统治的作用。为什么这次整顿货币比较成功呢?因为这次货币改革,首先将全国的铜材集中在中央,由上林三官统一调拨,使私铸者得不到铸钱的原料;其次,价格标准与重量标准一致,这次所铸的三官五铢钱,实际重量也是五铢,因而减少了货币毁销改铸的流弊;第三是铸币技术提高了,铸造的工序比较复杂,盗铸者造起来比较困难,得不偿失。

这次币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政府的一次创举,它最终将汉朝的币制稳定下来,使汉朝的五铢钱成为质量稳定的钱币,一直流通至隋朝七百余年而通行不废。这与桑弘羊的经济思想是分不开的。

赵过发明三脚耧至今还有农人用。

汉武帝时代的搜粟都尉赵过推广代田法,取得了用力少而得谷多的良好效果,其中也与他曾设计、创制和使用了“皆有便巧”的耕、耘、下种等生产工具,并传授了“以人挽犁”等增产操作措施大有关系。

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经验并吸收前代播种工具的长处,发明了三脚耧车。东汉崔《政论》记载说:“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三脚耧,即耧车,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进行条播。由于耧车把开沟、下种、覆盖、镇压等全部播种过程统于一机,一次完工,既灵巧合理,又省工省时,故其效率达到“日种一顷”。三脚耧车系从独脚耧、二脚耧发展而来。独脚耧大约起源于铁制农具比较普遍使用的战国时期。

三脚耧功能多,效率高、沟垄整齐、宽窄划一,深浅均匀,因而为高产低耗创造了条件。我国北方直到建国前,甚至现在,耧在生产上还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农业史上像赵过这样有独特创造和贡献的高级农业官员是不多见的。

有关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篇四

生命里与我关系最为特殊的一个人,不曾生我也不曾养我,我却必须心甘情愿地叫她妈,而且从叫妈那天开始,我的义务也就开始了,对于这样一个人,我一直存有抱怨心理,从来没有想过让她成为我键盘里的主人公。可是半个月前,我却违心地让她走进我的思考,留在我文章里,并且成为了主人公。

还要感谢那次生病经历,还要感谢她无心无肺、让我重新认识一下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多年以来,我从未突破过自己,一直保持自己高骄的灵魂。对她从来都不屑一顾,因为自从进了这个家门,我像是婆婆,她倒像是个孩子似的依赖我。

以前我也写过婆婆,每次我都是极深的抱怨,无处发泄才将她记下来,写进我的日志。回忆都是心酸。对她我从未真正地思考过,也从未给过她应得的客观评价。我一直标榜自己勤劳善良,可是在婆婆面前,我不配用善良二字。

我的婆婆六十出头,一米五多点,七十二斤,走路如风,声如洪钟。只要她一开口,中医就说听声音就是一个身体倍儿棒的人。说实话,很少听到婆婆身体不适的时候,就是一年体检查出血糖值为7,其它的各项指标都非常正常。可是婆婆的智力却是在十岁左右孩子的'水平上。这让我吃尽了苦头,成天把自己当老人,当长辈,从来没有一个老人的样子,没有一点长辈的责任和义务。遇事推给我就算了完了。从这方面讲,是她让我吃尽了苦头。

智力水平不高,却也知道自己是长辈,整天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像太上皇等人侍候,偶尔我也会闹情绪,不管不顾,在这样的情况下,婆婆又能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上。烙出很好吃的烙饼,变着花样地做几样小菜,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欠她的,觉得自己小气,有时候更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让婆婆为我做饭,我等吃现成,心存愧疚。自己也就不好意思地吃了。等我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再次投入正常生活中的时候,婆婆再次将自己放在高处,享受着一位极尊长者的一切权利,在家不存在义务。

数落婆婆的不是,好像不是我的本意,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婆婆,在我人生路上,让我几近崩溃,也是她的不负责任,让我无法割舍生命的延续,不得不坚强地活下来。从这方面来讲,我应该感谢婆婆,是她没有责任心让我必须活下来,照顾我的女儿。

只说这些的确是很偏激,可是婆婆的好,却是正常人无法能及的。我是一个爱交朋友的人,朋友不算多,但是都很真心,所以每次他们来北京,自然而然地会来看我,婆婆在这方面做出的牺牲,让我十分感动,无论是哪里的朋友来我家,婆婆都热心相待,都把我的朋友当成自己的亲人,从不见外,也没有一点嫌弃的意思,偶尔会有长住的朋友,婆婆便把自己的床让给朋友,能让我省心的地方,婆婆绝不让我多操一点心,朋友在我家的日子里,婆婆会帮助我做些她能看到的活。这些对她来说都是很难克服的,可是为了朋友玩得尽兴,为了给我省心,她都一一克服了。

所有的家务和家事,都与她无关,她习惯了这种生活,也不参与任何意见,所以在家庭这方面没有别人的婆媳关系的问题,我所做的决定就是家里所做的决定。我几乎不张口让她干一点活,可是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也会让她做些非常简单的家务事,她从来都不推脱,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哪怕是交给她一项择菜的任务,她都当成事情来做。这点我很知足也很感激。儿媳妇让婆婆干活,婆婆一句怨言都没有。我应该给婆婆一个好评,一个大大的赞!

生了几天病,婆婆没有帮助过我做过任何事情,只是自己解决自己吃饭问题,我很难走出自己的心理说服自己去理解婆婆,可是婆婆却像没事人一样,我生病和她好像真的没有关系,只是没有办法给她做合口的饭菜了。就是这种原因,我才静下心来重新思考人生,活着的意义与价值。女儿等我去抚养,我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怎么去抚养孩子?于是,我放下了所有不合理的情绪与怨言,只朝着一个目标前进,那就是活着,健康地活着!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生命赋予我的任务。感谢我有这么一个不管不问的婆婆,在我生命的低谷的时候,让我坚强,在我需要理解的时候,给我足够的认同感!

再写婆婆,是想客观地说,婆婆虽然不懂人情事故,但也不是论是非,非说人长道人短的。所以像我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有这样一位婆婆也应该知足,感恩!

婆婆的存在,同时让我明白,承担起养老的义务对我来说就是人生重要的修行。“老吾老及人之老”,我愿婆婆在与我相处的日子里永远没心没肺,健康快乐!

有关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篇五

天气骤冷,倒春寒肆虐着,破罐子破摔。

前几天穿着短袖还大汗淋漓,今天穿了件厚衬衫还加了件厚马甲,可出门还是冻得直哆嗦。杭州这个鬼天气,张牙舞爪的。

三月天伢儿脸,说变就变。

从东南亚40°的高温里刚脱身,吃喝玩乐油汗未收,准备写些什么,还在绞尽脑汁酝酿中。星河诗刊社来电话,说是台湾诗人方群(林于弘)要来诗刊做客,要我一起去侃侃。今早便去了编辑部,见执行主编冰冰面色有如电脑蓝屏,说是身体卡机。可朋友来了不得不忍痛重启接待,这是道理。人就是这样,你敬他一分便会还一尺。

虽不图什么,但朋友就是这么交的。

台湾的方群大帅哥一个,高富帅都点沾边,且又是台湾师大教授,有内涵。此次来杭州在邵逸夫4千多人的体育馆讲课,据说票价得450块之贵。因为他除了教授、诗人、评论家外,还是台湾小学教材的编纂者之一,估计讲的就是教育这块,同是大中华可教育理念却不太同,总之对俺们没啥关系。本想讨要一张票子给朋友鱼儿老师,做个顺水人情,可他身边没有。

我们玩笑说他是大陆抢钱来了,他大笑不已。

是不是有些沉重啊?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类的,有足够的诗的语言。

哈哈哈……执行主编冰冰总算坐上了主位,黄董和骆主编不在,猴子称大王了。她笑得很得意,病也好了一大半。同时,恭喜菲菲又出了两本书,好家伙,真牛。

推杯换盏,饕餮美食。

喝着自带的上品红酒。刚才半道上下车10块钱卖了个开瓶器,省了好几百块的开瓶费,哈哈,不是抠门,该省就省。虽然只是第一次和方群相见,但神交已久,就像穿旧的鞋子一样合脚,彼此都会这么认为。其实朋友在一起不必那么拘谨,不必装腔作势,随性就好。毕竟不是官场,无需假面伪善遮身,乐得自在。

不知不觉时间瞌睡了,酒绵长到4点多,面红耳赤的帷幕拉开,晚上方群还得废唾沫吹牛讲大课,故此剪断了话题。没想到他们的车子今天都限行,风口里又打不到车,森华兄只得打电话劳烦他的师兄赶来,载他匆匆而去,一路堵车如便秘,蜗行后好在万幸没有迟到,让4000多人等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晚上,冰冰说我们再继续吧,把下午剪断的话题接上。

太冷了,春天的信封里捎带着北风。

有关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篇六

出生于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的他,在以着优异的成绩走向美国普渡大学之后,又获得博士学位后的他,不忘祖国,不忘国耻。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投身科学事业。而邓稼先由美国回返中国这件事,使我很受感动。因为当时的中国,已经被侵掠者蹂躏的千疮百孔,体无完肤,像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既将要告别这个世界一样。邓稼先能在这个紧急关头回到祖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爱国之心的科学家。

这一伟大的“科星”,使我感受到他为人的忠诚纯正。他去世的消息也使我永远的记住了这一位为祖国为事业而献身的邓稼先,他不在了,但他留下的东西是无价永恒的。

有关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篇七

骑行在车来人往的路上,眼看着一位骑乘电动自行车的中年女人,被停在便道上的一位猛开车门的司机撞飞,被撞的中年女人趴在路上因为疼痛哭起来。行人有的打120,有的赶到妇女身边问情况。司机骂骂咧咧,被几个老年人围着怒斥才声音低下去。自行车道本就狭窄,司机把车停过来占了自行车道,却毫不顾忌安全,不看后面有没有人就开车门,不但给自己造成了麻烦,也给别人带来了伤害。

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彰显文明,文明决定一个社会的幸福指数。生活中,类似司机随意开车们这种行为多多,这些人的潜意识里没有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的行为规范,甚至就算有公益性的提醒,人们也依然故我,不以为意。这座城市的街头,不知道何时在人行横道上安了语音提示:“红灯亮,请不要闯红灯,红灯亮,请注意安全。”警示提醒中,部分人或骑车或步行,在车流中穿行而过。刹车声和着汽车的喇叭声,还有司机把头伸出窗外的咒骂声,一时间路口声音嘈杂,人人惊慌,个个感觉不愉快。通过的行人或许会埋怨司机摁喇叭、骂人,司机或许会埋怨行人闯红灯不文明。换个场景来说这事儿,如果这个骂人的司机就是人行道上哪个猛开车门的人呢?假如闯红灯的行人就是那个被车门撞飞的人呢?文明的指数取决于社会的大多数,而不是个体,幸福的指数也取决于社会文明程度绝对化的提高。不然,就只能开着车在路口与闯红灯的`人“躲猫猫”;走在人行道上,也得时刻防备着别让停着的汽车猛开车门给撞倒。

文明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不然就算富起来也只能叫“土豪”,而不会被叫企业家。这就像某些个企业家在报纸、电视上的形象落到现实生活中,都会被人不屑甚至贬低一样。富而不贵,肯定是缺乏文明这一课造成的。就算花再多的钱买媒体鼓吹形象,也抵不消企业排放污水,污染空气自我抹黑的现实。没有经济和文明的同步发展就只能结出愚昧的苦果。比如,雾霾、地沟油……当人人都“小我”而选择疏离公共文明的活着,把文明行为当成“傻”,那么食有毒、吸有霾、喝“化学周期表”就一定是生活的常态。社会系统性的文明缺乏,人人道德患了软骨症,始终利我的活着,这个社会就会“戾气”越来越浓,最终变成人人无意识的互害。当所有的人不会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所有的人只会抱怨社会不好,那么没有个体何以成众?何以组成社会?没有个体行为的“无拘无束”,何以构成社会整体道德的滑坡?社会如果没有了反思的能力,个人如果失去了自我反省的能力,文明就撂了荒。人人衣冠楚楚的活着,心却感受不到丝毫的高贵。

梁启超说:“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私德修身,公德惠群,私德就算修成了圣人,也只能一室一家好,如果缺少了公德,那么一家的好也只不过在百十平米内安然,走出去一样乱了心,脏了身。文明兼具了私德和公德,缺少任何一项,社会文明就只能在低水平徘徊。想想梁启超先生所见所识,1前已如此,时到今日社会公德还是如此缺乏,不得不承认文明发展的艰难。

前些时候,北京召开国际大会,周边省市的小企业停产、汽车限行,何因?政府预算,京津冀比着赛的增加环境治理投资。钱有了,环境没了,回头用钱买环境,专家一句话让人颇感失望,据说治理好环境需要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有时候钱再多也无济于事。这就是文明与经济脱节的恶果,这就是社会盲目追求财富而忽视文明培育的巨大代价,这个代价不单上一代人要承受,这一代的人也要承受,而且被我们爱护如珍宝的孩子也得承受。

文明是一个人的名片,文明是社会幸福的基础,文明你我,幸福生活。

有关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篇八

她是我的妹妹。只在此时此刻,我猛然意识到。她几乎从来不叫我姐姐,我们彼此之间只是叫彼此的小名。那是从根的底部开始长成参天时的习惯。可是,到了这年岁,在外面,她有的时候会叫我小一姐,会跟别人介绍说我是她的小一姐。初次听到时,我心微微有震撼。

她在向我诉说烦恼。这是我们之间很少有的,我们只是小时候的玩伴。青春期之后,我们是长久的分离。我们不清楚彼此在青春期里的脾性*和发生的事情。对彼此的印象都停留在小时候。我们的母亲是亲姐妹。

当我做习惯了妹妹之后,习惯被照顾被疼爱。家中再无比我小的需要给予关爱和照顾。所以,妹妹在我的意念之中是不存在且空虚的位置。而当她在那年考上和我同一个大学的时候,我大三。开学的那天,我从接到她开始为她跑前跑后交付各种手续费用。排队,取行李校服,安排寝室住宿。并不时叮嘱在这个学校需要做什么不要去做什么。她乖乖的跟在身后,答应着。

她一向多话,我一向沉默。在那些众多的表姐妹中,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最多。我的妈妈是她的妈妈最亲最爱的姐姐。可是,我们的妈妈都没有陪伴我们长大,她们弃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我们都还没有完成成长。那段时日里,我们没有彼此安慰。再相见,也不会提起。彼此内心的伤痛也许都还没有平息。只是,我们依旧在长大。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一样不爱吃菜里的葱花。一次去姨家吃葱炒鸡蛋,我把葱花都挑了扔在桌子上。姨出来后什么都没问就把妹妹打了。我不记得当时妹妹有没有委屈的掉眼泪,只是这件事我一直都没忘。后来发现我们喜欢的东西好多都一样,不喜欢吃饺子,吃饺子不吃馅只吃皮。

唯一一次一起逛街,我们买了一模一样的衣服。我的那件在回来的路上落在了车上,我沮丧不已。她安慰着我,说把她的给我。晚些时候,果然把衣服送到我楼下,匆匆走了。我感觉到,她照顾我的,也许比我做姐姐的要多。

妹妹恋爱了。是啊,我们都到了可以恋爱的年龄。男孩是我认识的,是曾经的`我的同学。她总是和我谈起,因为在后来,我们的交集太少。没有过多的可以谈论的话题。那时,我们只是说,这个男孩怎么样怎么样,男孩有优渥的家境,男孩的黑框眼镜,男孩瘦削的弱不禁风的身一子。还说,男孩有点傻傻的。这一切我都没有在意,只当做,这是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共同熟识的人。

有一天夜晚走在路上,又谈起他时,你说,他可是我的初恋呢,是我唯一喜欢的人。我震惊,夜幕的黑遮挡了她的表情。我知道,那表情应该是认真的。因为那语气无比虔诚。我突然开始不认识身边这个小女孩,她不是小时候和我一起做坏事偷偷商量不要告诉妈妈的那个小女孩,也不是任性*倔强嬉笑不正经的那个小女孩。那是哪一个呢?突然要开始重新审视。

也许,内心是把她当做一个妹妹,还是小时候的玩伴,还是共说共话的知己。只是,之前,我把她抛离的远远的,她无法进入我的内心与我交谈。

越走越发现人际荒芜,我像捡到宝一样发现身边还有一个妹妹。我可以在她的身上释放我的感情。我可以关爱她可以照顾她,我们之间有深厚的感情在维系,不需要重新建立。我想起我的姐姐,那个照顾我无微不至的姐姐,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妹妹,是一个美妙的词汇。

有关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篇九

比如,说你勉强算个二流老师,其实也许是三流、四流或者不入流。

如果有人这样当面说你,你会怎么面对呢?

生气?愤怒?摔门而去?还是静下心来听听他要说些什么。

当着我们的面(还好不是我一个人)说我们差的老师叫邓建中。他的理由很充分:曾今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就是那群中师生,那群成绩最优秀的人,他们在最好的年华,不计报酬的付出,那个时代产生了一批一流的老师,(当然,如果他们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也会变成二流老师)。

没有考上中师的我低下头想了想,深以为是,勉强算个二流,老师说得确实是客气的。

达成这个共识之后,听他讲课就容易多了。邓老师讲小课题研究,他告诉大家,研究就是要为学生、为教学服务的。

小课题的研究有四个特点:

1、“小”:研究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

不过要注意,小课题并不等于小问题。小问题能不能转化为小课题,取决于小问题本身的研究价值,没有研究价值的小问题是不能转化为小课题的。

2、“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

比如“数学应用题问题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

3、“实”: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

比如,小学生心算能力很差,为什么差?怎么练习?这就可以搞一个小课题。几个老师都用自己的方法,看谁培养的孩子心算能力强。这就叫研究。

4、“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写真文章。

比如“如何解决学生抄作业现象的研究”。

这里有一句话跟大家分享,就是季羡林先生说的: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让自己的研究落到实处去。

邓老师说,做做小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去做,为学生而作,为解决问题而作,就很好了。不要生产那么多的垃圾论文,没必要,也不需要。

他真酷!

作者|冯栎钧。

公众号:冯栎钧是老师。

有关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篇十

在一个隐秘的地方,一群人正在走来走去,他们在干什么?“在研制核武器”,中国人充满崇敬地说。而邓稼先,就是研制核武器的一员。

当蘑菇云腾空的那一刻,他笑了;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联合国上空的那一刻,他笑了。他笑中国的日益强大,他笑中国的光辉文化。他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死。他为了祖国,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却又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他是一颗明亮的星星,那么多美丽的夜空想找他来装扮自己,可他摇摇头,拒绝了,他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夜空,在自己的国土上绽放光芒!他不分昼夜,奔跑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为了祖国的强大,他离开他的妻儿、父母,与一群人在研制核武器;为了祖国的强大,他隐名埋姓,在核武器研制的第一线;为了祖国的强大,他不顾核辐射有多大,毅然进入实验室背起那颗发生失败的原子弹。为了祖国,他放弃了一切。

而中国上空腾起的这朵蘑菇云,就是邓稼先千百个不眠之夜换来的。这朵蘑菇云,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他再一次灿烂地笑了,因为中国那一页屈辱的历史已被翻过,重新换上了崭新的篇章。从此,中国“站”了起来,焕发着雄狮的光彩,而这一切,不都是邓稼先与其他科学家用一生所换来的吗?中国因为有了这些人而自豪!

默默无闻是他的性格,坚持不懈是他的品质,正因为有了他,我们的幸福生活才开始!而当原子弹升起的那一瞬,他的美名就流传于世,流芳百年。从那时起,“东亚病夫”这个称号就再也没有了;从那时起,没有人会随意践踏我们的国土。而这一切,也都是因为他。

千百个不眠之夜让中国走向强大,让我们的生活走向幸福,怀念邓爷爷,我感动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