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2:10:11 页码:7
最新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精选16篇)
2023-11-18 12:10:11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目标,为实现梦想铺路。写总结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将经验和教训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进行归纳和表达。5.每篇总结范文都具有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一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xxx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

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合称“老庄”。

20.贾谊:西汉洛阳人,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著作有《新书》、《吊屈原赋》等。

2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2.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现在山东省临沂)人。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因他作过右军将军,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23.《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

24.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代表作品有: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和长篇小说《围城》。

25.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爱弥儿》《忏悔录》等。

26.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少年时期便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作品集为《白洋淀纪事》,其中《荷花淀》等作品是广为流传的名篇。散文《黄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27.史铁生:北京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合欢树》。

28.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著有《王子安集》。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其骈文代表作。

29.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是其散文代表作。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30.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著有《樊川文集》。

31.苏洵:字明允,别号老泉。北宋文学家。著有《嘉佑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32.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世称王文公。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34.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六一诗话》开创“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35.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古文家。著有《震川文集》。

36.张溥:字天如,明代文学家,天启年间组织应社,崇祯初年又创复社,从事文学和政治活动。《五人墓碑记》选自他的《七录斋集》。

37.姚鼐:字姬传,一字梦古,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桐城派古文家。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登泰山记》选自该书。

38.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著有《龚自珍全集》。己亥年在辞官归途中写了315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二

1.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6.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8.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

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11.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12.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29.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

30.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

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

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40.溘然长逝:突然死去。

4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43.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44.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45.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俗。雍:和谐。47.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情趣。48.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体。4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51.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头绪很多。绪:事情的开端。52.不无裨益:不是没有益处。

53.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54.孜孜不倦:勤勉地工作,不知疲倦。

55.无边无垠:宽阔没有边际。垠:界限;边际。56.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坦荡:宽广平坦。57.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出。58.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59.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60.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一点也不存在。61.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名:说出。6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63.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指草木。64.改邪归正:不再做坏事,走向正路。

65.气势恢宏:形容气势极其雄伟。恢宏:广大,宽广。66.心腹之患:比喻致命的祸害。心腹:喻要害。

二、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9、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三、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怎么啦,你?

[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如:你放着罢,祥林嫂!三、冒号的使用。

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

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三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9、令将军与臣有?(“?”通“隙”,隔阂、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

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三、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四、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1、文言文字词以及成语词汇摘录。

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一轮复习中的一些摘录。

对于文言文字词,高考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也就一百多来个,每天摘录并理解几个文言文虚词诗词的含义和用法,久而久之,你会觉得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会变得异常轻松。

对于成语,我的建议是将大纲中的成语详细的分配每一天,例如小编那时候就是固定每天理解记忆五个成语,久而久之,一本看似难以记忆下来词汇大纲也就不在话下了。在这过程中将容易望文生义的词汇摘记下来(考试最喜欢考望文生义的词语了)。

2、收集摘录好的文章段落。

再准备一个笔记本,将从报刊上或者杂志上一些精美的文章段落,或者好的素材摘录裁剪在笔记本上。

3、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量。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顾名思义,边阅读边理解。

要想提高阅读理解势必要增长自己的阅读量。在学校可以订购一些杂志,例如《青年文摘》、《读者》等等,也可以购买一些关于时事点评的杂志,不仅提高阅读量,还给作文素材找了一个来源口。并不赞成一次性就把杂志看完(虽然我知道这很难控制),每天在繁忙的作业之余看上十分钟左右。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四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误用频率较高成语易记口诀。

1,颐指气使态度傲。

2,未雨绸缪先准备。

3,改弦更张制度变。

4,改弦易辙态度变。

5,出奇制胜不带宾。

6,评头品足挑毛病。

7,不绝如缕声细长。

8,文不加点一气成。

9,敬谢不敏婉推辞。

10,屡试不爽都不错。

11,无可厚非本有错。

12,耸人听闻多夸大。

13,知微见著小见大。

14,不刊之论删不得。

15,釜底抽薪才彻底。

16,扬汤止沸不彻底。

17,明日黄花今日凋。

18,汗牛充栋藏书多。

19,罄竹难书罪恶多。

20,无所不至坏事多。

21,始作俑者是首恶。

22,休戚与共同祸福。

23,不负众望不辜负。

24,不孚众望人失望。

25,师心自用太自负。

26,不瘟不火恰到好。

27,不赞一词文章妙。

28,狗尾续貂坏接好。

29,不可理喻太蛮横。

30,闪烁其词话含糊。

31,左右逢源事圆滑。

32,如沐春风受教化。

33,良莠不齐藏好坏。

34,不容置喙没机会。

35,胸无城府无心机。

36,拍案而起愤怒极。

37,不绝如缕情势急。

38,空穴来风有根据。

39,首鼠两端迟不决。

40,风声鹤唳太惊恐。

41,韦编三绝太刻苦。

42,白驹过隙时间快。

43,振振有词强夺理。

44,庆父不死制**。

45,谦谦君子有礼貌。

46,浅尝辄止重表面。

47,倚马可待文思敏。

48,如丧考妣死父母。

49,同舟共济共患难。

50,万人空巷真热闹。

51,穷形尽相文细腻。

52,骇人听闻真正怕。

53,首当其冲遭头炮。

54,相敬如宾是夫妻。

55,鳞次栉比屋多齐。

56,不名一文是贫穷。

57,弹冠相庆是小人。

58,沆瀣一气是小人。

59,以邻为壑嫁祸人。

60,城下之盟受屈辱。

61,粉墨登场坏人上。

62,望其项背可赶上。

63,耳提面命老教少。

64,十室九空人口少。

65,微言大义意义深。

66,如履薄冰心谨慎。

67,噤若寒蝉不敢声。

68,炙手可热有权势。

69,安步当车好闲适。

70,目无全牛技艺熟。

71,甘之如饴苦中甜。

72,不以为然不赞同。

73,天马行空诗书文。

74,登堂入室讲学问。

75,美轮美奂指房屋。

76,执迷不悟不省悟。

77,不翼而飞找东西。

78,不胫而走是消息。

79,殚精竭虑要学习。

80,鸡肠小肚心胸狭。

81,空谷足音难得讯。

82,苦心孤诣勤钻研。

83,饮鸩止渴喝毒药。

84,瓜田李下受怀疑。

85,处心积虑带贬义。

86,石破天惊指文议。

87,不以为意不在意。

88,差强人意还满意。

89,火中取栗被利用。

90,师出有名有理由。

91,安土重迁思故园。

92,不足为训非准则。

93,不知所云指说者。

94,三人成虎谎变真。

95,侃侃而谈理气直。

96,危言危行话事直。

97,罚不当罪处罚重。

98,罪不容诛死有余。

99,讳莫如深包不住。

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

语文提分第一条就是背课文。可能有些同学觉得这个没什么用,要说背,自己也背了,可是你背的火候兴许不够。背课文要把所有课后标注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文言文以及作者简介全部背下来,并且不能出现错别字,为默写奠定基础。

学好语文方法之二是背基础知识。除了要求背诵的课文以外,语文还会涉及到很多基础知识要背,这些也都有无条件地背诵下来,不管考试会不会考到,但作为语文常识也需要会。比如成语、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等。

语文学习第三是多阅读。课内文章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最好都通读一遍,课外卷子和资料短文也尽量多阅读,扩展知识面,增强语感。

第四个方法是背作文素材及语段。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方法,作文提分不光靠平时多写,也要多背,背多了变成自己的才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语文提高分数的第五个办法是多做题多总结。语文题目做多了就会发现,很多类型的题目是有规律可言的,这些规律技巧如果直接拿来看可能理解不深刻,自己总结出来运用会更自如,答题的准确率也更高。

第六个提高成绩的方法是学会理解。语文虽然需要背诵的比较多,但做题时还是需要理解才能更好地做对题目,阅读找答案需要定位,但进一步确定答案就要分析,这时理解才是最主要的,理解出现偏差,题目就做错了,分数也就没了。

怎样有效学习语文。

(一)课堂训练。

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要注重训练,每一节课都应该有和考点相关的训练题目,这样可以将课堂内的复习知识得到巩固,不仅可以有效地检测自己的课堂复习效果,而且也对自己的知识做了很好的检测。

(二)课后训练。

将老师布置的课后训练内容要认真的对待,因为在进行课堂中老师对所学的复习知识点进行讲解,那课后如果不进行有效地训练,那这个知识点可能就得不到有效地复习,所以高中语文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课后训练。

高中的复习工作是需要有条不紊的进行的,不能生搬硬套一些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制定一些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安排得当,科学进行,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五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知识点归纳:

1、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知识点归纳:

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七

依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可以采用“立体交叉法”来复习各类有机物的有关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等相关知识点。

首先,根据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的顺序,依次整理其结构特征、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各种有机物的.制取方法。这些资料各种参考书都有,但学生却不太重视,大多数同学仅仅看看而已,却不知根据“全息记忆法”,只有自已动手在纸上边理解边书写,才能深刻印入脑海,记在心中。

其次,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缩聚),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三,依照官能团的顺序,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这样交叉复习,足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熟练的标准为:一提到某一有机物,立刻能反应出它的各项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立即能反应出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一般性质必定伴有其特殊性。例如烷烃取代反应的连续性、乙烯的平面分子结构、二烯烃的1-4加成与加聚反应形成新的双健、苯的环状共轭大丌键的特征、甲苯的氧化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l-位醇和2-位醇氧化反应的区别、醛基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苯酚与甲醛的缩聚反应、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会断裂发生加氢反应、有机物燃烧的规律、碳原子共线共面问题、官能团相互影响引起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改变等,这些矛盾的特殊性往往是考题的重要源泉,必须足够重视。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八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九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5.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

7.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二、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帮凶)。

2.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

三、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

四、文言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7.輮以为轮(省略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五、重点字词解释。

1.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

3.輮使之然也(然:这样)。

4.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

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十

有机化学知识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例如有机物的分类、结构与组成、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相互转化、有机物的制取和合成以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考生历来把这一单元的考题作为得分项目,不会轻易放弃或疏忽,既使略有小错,也会懊丧不已。然而这些知识大都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能源、交通、医疗、环保、科研等密切相联,融于其中,还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这就增加了这部分考题的广度和难度,学生要熟练掌握,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讲究复习的技巧,方能事半功倍,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笔者认为:用熟练的化学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自已的化学知识,是复习有机化学的好方法。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十一

内容涉及面较广泛。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中考连线]。

1.(2017西宁市)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b.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这首词的题目.作者辛弃疾与苏轼都是我国宋词豪放派奇人的代表。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我们学过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类文体。

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曲、铭这两种文体的知识,考生只要熟悉这两种文体的有关知识,都可以解答。

[提升训练]。

1.(2017江苏连云港市)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考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

答案:a.《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2017荆州市)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c.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d.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c(c项正确答案应该是“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3.(2017黄冈市)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书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b.《水浒》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c.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答案:b。

[原创特训]。

1.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影响创作的。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名歌。

答案: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下列有关文体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b.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c.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性、精炼性、音乐性。

d.散曲是宋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

答案:d。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十二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欢”,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十三

(一)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如:是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5)表肯定的,如:准、必、的确、确实

(6)表否定的,如:不、别、未、莫、无、勿、没有

(7)表示情态、方式的,如: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

(8)表重复的,如:又、再、还、尤

(9)表处所的,如: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注意】:“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象、比较,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从、自、往、朝、向、在、于

(2)介方式、方法,如:以、依、照、凭、按

(3)介时间,如:从、自从、在、于、当

、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

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项:

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

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

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

发生过。

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十四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十五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误用频率较高成语易记口诀。

1,颐指气使态度傲。

2,未雨绸缪先准备。

3,改弦更张制度变。

4,改弦易辙态度变。

5,出奇制胜不带宾。

6,评头品足挑毛病。

7,不绝如缕声细长。

8,文不加点一气成。

9,敬谢不敏婉推辞。

10,屡试不爽都不错。

11,无可厚非本有错。

12,耸人听闻多夸大。

13,知微见著小见大。

14,不刊之论删不得。

15,釜底抽薪才彻底。

16,扬汤止沸不彻底。

17,明日黄花今日凋。

18,汗牛充栋藏书多。

19,罄竹难书罪恶多。

20,无所不至坏事多。

21,始作俑者是首恶。

22,休戚与共同祸福。

23,不负众望不辜负。

24,不孚众望人失望。

25,师心自用太自负。

26,不瘟不火恰到好。

27,不赞一词文章妙。

28,狗尾续貂坏接好。

29,不可理喻太蛮横。

30,闪烁其词话含糊。

31,左右逢源事圆滑。

32,如沐春风受教化。

33,良莠不齐藏好坏。

34,不容置喙没机会。

35,胸无城府无心机。

36,拍案而起愤怒极。

37,不绝如缕情势急。

38,空穴来风有根据。

39,首鼠两端迟不决。

40,风声鹤唳太惊恐。

41,韦编三绝太刻苦。

42,白驹过隙时间快。

43,振振有词强夺理。

44,庆父不死制动乱。

45,谦谦君子有礼貌。

46,浅尝辄止重表面。

47,倚马可待文思敏。

48,如丧考妣死父母。

49,同舟共济共患难。

50,万人空巷真热闹。

51,穷形尽相文细腻。

52,骇人听闻真正怕。

53,首当其冲遭头炮。

54,相敬如宾是夫妻。

55,鳞次栉比屋多齐。

56,不名一文是贫穷。

57,弹冠相庆是小人。

58,沆瀣一气是小人。

59,以邻为壑嫁祸人。

60,城下之盟受屈辱。

61,粉墨登场坏人上。

62,望其项背可赶上。

63,耳提面命老教少。

64,十室九空人口少。

65,微言大义意义深。

66,如履薄冰心谨慎。

67,噤若寒蝉不敢声。

68,炙手可热有权势。

69,安步当车好闲适。

70,目无全牛技艺熟。

71,甘之如饴苦中甜。

72,不以为然不赞同。

73,天马行空诗书文。

74,登堂入室讲学问。

75,美轮美奂指房屋。

76,执迷不悟不省悟。

77,不翼而飞找东西。

78,不胫而走是消息。

79,殚精竭虑要学习。

80,鸡肠小肚心胸狭。

81,空谷足音难得讯。

82,苦心孤诣勤钻研。

83,饮鸩止渴喝毒药。

84,瓜田李下受怀疑。

85,处心积虑带贬义。

86,石破天惊指文议。

87,不以为意不在意。

88,差强人意还满意。

89,火中取栗被利用。

90,师出有名有理由。

91,安土重迁思故园。

92,不足为训非准则。

93,不知所云指说者。

94,三人成虎谎变真。

95,侃侃而谈理气直。

96,危言危行话事直。

97,罚不当罪处罚重。

98,罪不容诛死有余。

99,讳莫如深包不住。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怎么写篇十六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浅濑 耍赖皮 ?痢 万籁俱寂 水獭

b、闶阆 书生琅琅 锒铛 不稂不莠 狼奔豕突

c、咸津津 癫痫 嫌隙 谐谑 涎皮赖脸

d、吊嗓子 调度 苇苕 掉以轻心 钓鱼竿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体例 打官腔 一筹莫展 即来之,则安之

b、惦记 预备役 缘木求鱼 男儿有泪不轻弹

c、稽查 敲竹杠 破斧沉舟 有眼不识泰山

d、学力 炒鱿鱼 立竿见影 一把钥匙开一把琐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七月流火,天气十分炎热,傍晚时分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纳凉。

b、 中国乒乓球队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发奋苦练,终于在雅典奥运会再夺三枚金牌,雄辩 地说明哀兵必胜。

c、 这里物产丰富,山水秀丽,四季如春,真是天造地设的好地方。

d、他为我送来两本小说,我对他很感激,便付之一笑。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生物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安全威胁,不仅是因为生物袭击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还因为世 界各国警方对此都防备不足。

b.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政府并不只热心于通衢大道与高楼大厦,而是首先顾及到偏远贫穷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

c.小王的稿件发表后,杂志社便给他赠送了样刊和稿酬。

d.那天,省出版局大院内人头攒动,三个被捆绑的盗贼被警察押上汽车呼啸而去。

1.内容定位

炼字的目的是将自己内在的情思与感悟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炼字”关键还是要达意。鉴别用字的妙处,不能脱离诗歌内容。从古到今,好的诗词,特别是那些名句,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抒发情感,都出于作者大喜或大悲之情感的极限。所以诗词不仅是文章之精华,也蕴藉着情感之精华。

古人用意境或境界来品鉴诗歌作品,王国维是如此论境界的:“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同样,判定字词用得如何,首先看它是否能写出景物的“真”,感情的“真”。具体说来,一要从诗歌描摹的物象景象中读出人物的思绪情感;二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感受作者所创设的虚境;三要获得言外之意,获得与人生意蕴相关的思考和领悟。

例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炼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泅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再如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的诗句:“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空”字的理解必须和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才可以理解到位:春天本是鸟语花香,但此时花开花落无人赏,鸟儿啼叫无人听,显现出山路的荒寂,更流露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2.修辞定格

概括性、抒情性极强的诗歌又最需要依赖修辞采进行表现。诗歌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一点也反映在“诗眼”上。为了实现某些修辞手法,有些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与平常也有所不同。

例如,王维的《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第三联中的“咽”字、“冷”字是诗眼。“咽”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更新奇绝妙。“咽”、“冷”两字的修辞运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

雍陶的《题君山》诗,“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状写君山之美,作者先以青髻的量词“螺”为喻体,说明美丽的君山如仙子刚刚梳洗罢的螺臀高高蓬起,美丽至极;而洞庭湖仿佛是一面镜子,娟秀挺拔的君山恰似镜中的螺形发臀高耸的样子。这种比拟绝妙奇特,联想完全在“螺”字比喻的基础上形成。

张先的《天仙子》中写道:“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王国维在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为这个“弄”字,包含着拟人的手法,能够引发人的联想,言“花弄影”,含有“嬉戏”、“挑逗”之意,把“花”与 “影”都写活了,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3.表现定法

诗眼除了可能包含修辞因素外,也可能包含其他表现手法,主要有:

以动衬静。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描写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流”字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以动写静。张先《天仙子》中的句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以实显虚。宋祁《木兰花》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句,春意本来只可感知,不可听闻,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的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以乐衬哀。杜甫《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溅”、“惊”二字,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了解表现手法如何通过“炼字”来达成,对于我们理解句意乃至体会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活用定类

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要有意识的加以分辨。

李白在一首表现音乐的诗中写道“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要理解这个“洗”字的妙处,首先就要弄清其用法。在用法上它有被动的意思,亦即“流水洗客心”之意。“洗”字与“客心”搭配就充分表现出了音乐涤荡胸中世俗杂念的巨大感染力量,与“流水”搭配又暗取“高山流水”的典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与蜀僧的深情厚谊。

杜甫有一联诗句是“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苏东坡对此极为欣赏,我想,除了“吐”字下得极妙外,“明”字这一形容词兼摄动词的`作用,赋予诗句以动态感。其他如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的“下马饮君酒”“日色冷青松”、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昌龄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字,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对于炼字鉴赏的阐述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物境真实、艺境规范、意境深刻。物境是根基,艺境是花朵,意境是果实。

1.物境真实

用字的妙处,第一要求是准确、具体地反映具有个性特征的现实,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物境”。杜甫的《旅夜书怀》这样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为何要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星和月亮呢?因为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原野空阔,星光下照,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故用一“涌”字。

2.艺境规范

“艺境”,就是运用艺术手段产生的审美效果。修辞也好,艺术手法也好,都会给对象附加离奇的效果,或生动,或形象,或含蓄,或隽永。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便是如此。“绿”,本来是植物茎叶的颜色,是静态的;但是这里却活用为动词,将“绿”转化成动态的过程,也将诗人眼中那一刻静态的春天的江南大地转化成生机涌动的世界。因而,“绿”字运用了化静为动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过程,也呈现出了江南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

3.意境深刻

“意境”,就是诗人通过某个诗眼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诗云:“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后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一个“低”字,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而一个“近”字则赋予了景物以感情。诗人不说江清“人近月”而说江清“月近人”,是因为“日暮客愁新”,诗人内,心有无限的愁思,月亮仿佛是一个能理解诗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侣,它要主动靠拢来陪伴、安慰漂泊流浪之人。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一切客观外物只有经过诗人感情的内化与浸润,才能获得灵气与生命。对“诗眼”的分析,如同尝一脔而知全鼎,以此人手,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语言的韵味和魅力,继而了解诗歌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归去来兮辞,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高中语文成语故事:柳暗花明

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

“柳暗花明”指僵持不下的事情忽然出现了转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