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5:00:18 页码:13
最新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精选13篇)
2023-11-12 05:00:18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在总结中,我们应当着重强调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突破。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领域和不同主题的总结例子,希望能够给你一些灵感。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一

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力。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获得大量的刺激,从而促进大脑机能的完善,为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在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幼儿健康心理的内容很多,本文主要就健康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两方面阐述教师在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同时,探讨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常见的心理障碍的矫治方法。

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动。自我意识是主观的,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人的适应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3-6岁的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教师应认真分析体育活动的各要素,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实施因人而异的指导。幼儿主要通过动作感知周围的事物,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一些成功或挫折的评价和体会获得自我认识。体育活动中大量基本动作练习可以使幼儿进一步获得对自身动作的感知,有助于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但身体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同时,每个幼儿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任何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和要求对幼儿的发展都不利。超出幼儿实际水平的运动项目不仅会使幼儿运动机能损伤,还使幼儿屡次遭受失败,产生否定的自我;过低的学习内容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活动,并提供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如:平衡练习时,我们可以从平衡木的高度、宽度、距离,以及在平衡木上设置障碍来调节活动的难度,让每一位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目标;还可组织类似过关斩将游戏,鼓励小朋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并与以往成绩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认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活动前,教师要提供幼儿丰富的体育活动器械,刺激幼儿活动的欲望,合理布局场地,方便活动,还要做好安全检查。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做好知识准备。知识准备可以分两种角度进行。一种是面向全班幼儿的。如,体育活动《有趣的圈》,课前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朋友回家去想一想玩一玩“圈有多少种玩法”,然后组织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交流。由于幼儿有了充足的准备,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玩出各种玩法,教师及时发现,并组织幼儿互相学习,使幼儿在教师和同伴的接受和肯定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另一种是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提出的。让这些幼儿事先做好准备,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表演示范,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

(三)客观、正确地评价幼儿。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情绪性,并受认识水平影响。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应做到:

1.客观。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可能都是优点或者都是缺点,有的幼儿速度快,动作灵敏,但缺乏耐力,有的幼儿动作发展一般,但遵守纪律、刻苦练习。教师在评价一个孩子时,应引导他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应避免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孩子,这会使幼儿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影响良好个性的发展。

2.具体。教师评价孩子时,要有论据,论据要清楚、具体、明确,幼儿能理解并达到,如:“×××小朋友锻炼认真,能遵守比赛规则,老师要求的每个练习都认真完成”。在老师的具体示范下,幼儿不仅明确了体育活动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达到目标,而且学会了评价的方法。

3.有意识地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转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是自发的好动性,以及机体运动带来的快感,但体育活动中不乏大活动量带来机体的不适,动作有一定难度,不能轻易完成,摔倒、碰撞等都会影响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产生退缩、畏惧、逃避等心理。所以,在评价幼儿动作完成情况的同时要挖掘其优秀的内心品质,如不怕困难、意志坚强、勇敢等,激发幼儿内在动力,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内心品质进行评价,增强评价能力。

(四)增强幼儿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和监督上。幼儿由于大脑发育尚不够完善、成熟,不能很好地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行为,易受外界刺激和情境特点的直接制约,例如成人的奖励和惩罚,同伴的态度,扮演的角色的特性等。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加强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训练。模仿性游戏较适合小班幼儿,当他意识到自己是一只夜里出来偷东西的老鼠时,会自觉地踮起脚尖轻轻地走路。竞赛性游戏时,教师不能只注意到速度和动作质量,还应要求幼儿遵守纪律。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自己讨论体育活动应该遵守的规则,使他们明白到没有这些规则会影响活动,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从而自觉遵守规则。除了利用纪律和游戏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对能达到刻苦锻炼,不怕困难,努力完成目标等多项要求的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在组织体育活动中,教师还应给予幼儿结伴自由。自由结伴的游戏不仅使幼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还能使幼儿为了能被同伴肯定、欣赏和接受而有意调整自己的一些行为,从而锻炼自我调节能力,并能有效防止幼儿的心理朝极端的自我中心方向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诸多观察和研究都表明,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激发作用,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还是导致心理异常和障碍的一个中介环节。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大大加快大脑髓鞘化过程,使神经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更趋和谐,从而较好地调节情绪。一般来说,体育活动能使人心情愉快,活泼开朗,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但是如果组织不善,也会给幼儿带来不愉快情绪。因此,我们要注意:

(一)避免单调、死板、机械的被动学习。体育活动中有大量的基本动作学习,要掌握这些动作,是需要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有些教师不认真分析动作原理,不找重点难点,练习不讲方法,久而久之,幼儿从不喜欢到厌恶,并不断被强化,产生消极情绪。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重复,教师应多选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还可以编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练习,如:练习前滚翻的儿歌是:一立正,二弯腰,三低头,四蹬腿,翻过身来站站好。有些教师大胆地把音乐引入体育活动,这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另外,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还应注意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玩球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不做示范,让幼儿自己想出玩球的方法,并交流,有些动作还可以拿出来集体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从滚、传到拍、运,从一个人玩到多人合作着玩,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面露喜悦,这是被动学习不能比拟的。

(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幼儿情绪在很多方面受成人态度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对全体幼儿都抱以积极的期待,针对不同特点付之于积极的行动,多用鼓励的方法指导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容易注意到动作发展好、能力强或各方面特别差的幼儿,练习活动设计时也只考虑两头,忽略了中间的幼儿,不太注意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幼儿的指导问题,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消极的情绪情感,是我们应该克服的。另外,成人的情绪对幼儿有感染作用,如果教师自己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幼儿又怎能愉悦得起来?因此教师保持饱满的情绪十分重要。

(三)努力发掘体育活动中的美育因素。美感是人们在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后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提供的体育用具要美观、实用、安全,教师示范动作要准确、熟练,口令流畅,体操动作设计要注意艺术性,考虑体育活动与音乐活动、语言活动有机结合,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身心舒展、愉快乐观。

三、及时矫治幼儿的心理障碍。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主要有畏惧、退缩、抑郁、不合群、不合作、攻击性行为和破坏性行为,一般不被看作心理疾病。但这类问题或障碍会使幼儿在社会生活中遭受挫折,若不及早矫治和干预,不仅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活动,阻碍身心健康发展,还会由此导致他们在成年期的心理缺陷和社会适应不良。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是就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从而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强化物可以是具体的,如糖果、红花等,也可以是非具体的微笑、鼓励、表扬。如教师事前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说:“如果你能在这个游戏中和小朋友一起玩,不打人,你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待幼儿完全按要求做到后,马上奖励红花。强化物还可以由幼儿自己提供,达到自我指导的境地。在行为矫治过程中,可以逐渐减少强化频率,过渡到不需要强化也能坚持。

(二)代币方案。代币方案先规定某些目标行为,然后用代币奖励强化这些行为,幼儿所获得的代币到了一定的时候可以折换成各类强化物。教师可以给幼儿设计一个代币方案,如遵守规则得2分,认真练习得3分,打小朋友扣2分,当得分积满一定分数时,幼儿可以得到奖励。

(三)矫枉过正法。矫枉过正法是对某些不良行为采取惩罚措施,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在施行矫枉过正法时,要对幼儿服从安排,认真执行的表现给予表扬、鼓励。

(四)宣泄法。

让幼儿渲泄,可以减轻幼儿的身心负荷。幼儿由于遭受挫折而焦虑、畏惧、积郁、积愤,或者精力过剩而多动、搞破坏,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其它途径让幼儿宣泄,然后再给予安慰、解释、说理等。这种方法是对造成行为偏异的内在因素进行改变,能取得较好效果。

除了上述矫治的方法之外,还有其它许多方法,教师应灵活处理,综合使用,同时注意在矫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效矫治不良行为和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二

现代心理学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理论:无论是性格的整体结构,还是人格的某方面的性格特征,都是在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逐渐发展而成的。心理学研究还认为,人的性格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一般经历四个阶段:5~12岁是性格形成期,12~17岁是性格定型期,18~55岁是性格成熟期,56~65岁是性格更年期。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而尚未定型的阶段,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期。如何加强引导,使小学生形成稳定、健康的良好心理,避免小学生进入心理歧途,是小学教育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完成。

一、创建新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模式。

建立校园心理健康交流网络平台,开设学校与家庭、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的联络窗口,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环境,全面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建立每月(周)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日,采用家庭走访、电话交流及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专题座谈会、校长妈妈信箱和老师妈妈窗口等形式,使心理健康联络窗口开启并正常运行,这样就能使信息交流更加通畅,学校管理者能及时了解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分析教师及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便于学校心理健康管理机构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纠正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心理问题。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管理机制,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力量既相互分工,又密切配合,从而全面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二、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设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起核心、中介和桥梁的作用,使小学生在学校课堂情境中获得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经验,改变和纠正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学校要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正确引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感知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的学校心理辅导,以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为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加强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

以往的理论及实践已经证明,小学阶段是人成长阶段中模仿力最强、可塑性最大、是非认知能力最弱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往往模仿家长、教师或同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塑造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丝毫不逊于家长。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良好健康的心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和教育环境。具有健康心态的小学生对教师充满了尊重和敬佩,认为教师的言行都是正确的,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够,修养不足,在具体的言行中会表现出语言粗鲁、行为失控或言行不得法。教师如果生活或工作中遇到挫折表现出不良情绪,往往会把不良的情绪传达给学生,这些都对学生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小学生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一个整天在学生面前怨天怨地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教育出不抱怨社会和他人、对自身和社会充满信心的学生;一个不知道或不主动帮助他人的教师,又怎能让学生学会主动帮助别人。对教师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对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性,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进行亲情化。

教育教师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关心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校教育在改变小学生不良心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依赖感比较强,和社会的接触面也比较窄,有什么挫折烦恼无处倾诉或无法解决,时间一久就会造成心理问题。小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家庭中把家长作为依赖的对象,在学校就把教师作为依赖的对象。在家中还有可能和家长倾诉,但是小学生的有些不良情绪往往是在家中产生的,因此就需要和教师倾诉。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后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多和学生接触,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和关爱,使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亲情。教师通过亲情教育了解到学生的心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后,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教育共同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之,学校和教师要时刻理解“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不但要完成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职责,而且要兼顾育人的职责,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观念,时刻把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三

下面是健康心理所具备的几项特征:

1、正视现实,乐观向上。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视现实,能清醒地、客观地认识周围的事物,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时能正确处理。心胸开阔,情绪稳定,乐观向上,遇到烦恼的事能积极解决、开脱自己。

2、了解自己,乐于工作。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等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安排生活。不以学习、工作为累,能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

3、自尊自制,善于待人。

在社会交往中自尊自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独立的人格。能与他人和平相处,在与人交往中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和他人接触,相互交流。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四

生态心理健康由个体生理、个体心理、生态外环境三部分内容构成,它包括个体心理内部的平衡、个体心理内部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及个体生理与心理的平衡。生态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学环境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突出。

1.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院一级的管理层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采取自上而下的办法,在二级院(系)主任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研室在开展教研活动中采用集体备课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动态地揉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中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

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中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首先,应考虑科学设置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参考本科院校宏观型的做法,注重思政的宏观管理,但忽略了系部乃至年级、班的微观层次的管理,忽略了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

其次,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师资比较薄弱,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教师队伍中选拔聘任和培养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让这些专、兼职教师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并考取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二是培训年级政治辅导员,增强辅导员的学生心理辅导意识,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生活的益友,心理的医生;三是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揉和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要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一是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面临着知识更新、社会舆论、竞争等方面的重大压力,在这些压力之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引导学生发展个人的智力和培养个人的健康心理。二是要提高教师“育人”的意识,明确育心理健康之人的重要性。三是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的培训,要求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让每个学生都能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课程如基础文科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公共关系学类课程、礼仪课程等。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具体课程的网络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心理暗示,从而培育出健康的心理。

加强教学场所环境的建设,做到让学生在明亮整洁的教室中学习,在设施先进的实验室中做实验,在雅静宽敞的图书馆中阅读,在优美谧静的校园中漫步这些良好的环境因素,会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场所的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人才,在教学课时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1,而校外的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校外实习实训和谐的环境建设,是学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具体心理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一是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心理动员,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实习过程中的意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挑战;二是实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校内带队教师与指导教师、基地管理人员与师傅的共同引导和指导下完成心理与技能的调整——适应——平衡的过程;三是实习结束后,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这三个阶段的顺利完成,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态调整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心理基础。

营造一个蓬勃向上的学习型校园文化氛围,是高职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美丽校园,营造优雅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2.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佳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3.充分利用学校的校报校刊及网页、校园广播来营造校园的学习型的精神文化氛围。

4.引导与支持学生成立心理社团,发挥社团的群体效应作用。

综上所述,管理严谨、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气氛融洽、实习实训场所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也就是说,要实施高职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抓好教学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4]孙多金.教学环境的基本要素分析.兰州学刊,,(03).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五

一、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

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二、重视人际关系和心理交流。

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三、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心寡欲。

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事不必心绪不安,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四、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既可舒展心灵,又能珍惜时光、学习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

五、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更能保证心理的健康。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莲子、桂圆等。老年人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六

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当今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总是过重地将学习任务强加于他们,使他们一入学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而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智力快速增长和发展时期,如果在怎样对待学习,怎样对待学校生活等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一入学就对学校生活、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将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如何结合小学生学习和校园生活的实际,向他们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尤为重要。

小学生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间的学龄儿童期,并显示出以下一些特点:

1.小学生心理发展很快,特别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很快;

2.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特别是道德品质发展最为协调;

4.小学生可塑性强,其人格特点开始在形成中。儿童到了六七岁时便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文具,想背起书包上学去,而进入学校后,学习便成为他的主导活动,促进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进入学校后,儿童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必须在心理上做好入学的准备,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社会性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反之就会产生对学校的消极态度,出现厌学现象、不善于与同学进行正常交往等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现代都市不再有野草和旷野,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麦当劳”、“肯德基”潮涌而来,使孩子们越来越热衷时髦无营养的速成食品。

当我们静心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禁发出阵阵的颤栗,做为未来主人的孩子们,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那日渐敏感的心在思考着什么。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笔者在分析我校学生后认为,现今小学生存在以下一些心理问题:比如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和报恩心理;心理脆弱,承受力差;缺乏自律能力等等。

做为教育者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处置呢?我们将不得不慎重考虑其解决方法,虽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应是浅层性的,但处理不妥当将会造成心理障碍的发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笔者认为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理防线。

第一,应注意不要让学生过早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也就是不要随便当面指责、或背后数说学生“笨”、“傻”之类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话。因为这些指责往往会无形中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自我感觉的一部分,使学生对自己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

第二,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老师或家长对学生的缺点特别敏感,有时会过多地加以指责和训斥,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既了解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长处,还耍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进取的信心。

第三,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信念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鼓励作用。有的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特别喜欢,成绩特别优秀,这里有学生的自身因素,同时也与老师、家长等对他的鼓励或帮助有关。这些鼓励和帮助甚至会作用于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

第四,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于来自外界的嘲笑往往十分敏感,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嘲笑,对学生的刺激更大、更深。

第五,不要把学生当作温室里的花朵。父母应当允许孩于到生活的风雨中去经受锻炼,即使摔几个跟头也不要紧;老师也要让学生多到社会中去参加活动,即使遇到失败也不用担心。生活本身会把学生塑造成才,会教会学生今后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所教过的有些学生算得上非常聪明,可以说是智力上的佼佼者,但在他们身上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胸狭隘、小肚鸡肠、嫉妒成性等心理上的不良痼疾,以至影响与同学们的正常交往和友谊,时间长了,有些孩子还会变得孤僻不合群,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危险的是这些不良的心理品质被家长、老师们忽视,导致它们慢慢地积蓄下来。

1.教会学生心中有爱。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失去了爱,世界将一片灰色,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爱就是宽容、理解、关心。学会爱人,就不会以自我的好恶来评判这世间的一切。教师可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乃至陌生人。

2.教会学生心存感激。

3.教会学生坦然面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成才的人都经历过许多的苍桑和磨难,只有坦然面对,笑对人生,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从容地去克服困难。教师应教会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合人意之时,相信这是对自己的磨砺。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加远足、军训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坦然面对困难,同时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学会达观大度。

4.教会学生学会幽默。

幽默是人们一种高尚的心理自卫行为。哪里有幽默,哪里就有活跃、欢乐的气氛。列宁曾说:“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教师应教会学生幽默,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幽默如一种活性物质和松驰剂。当学习、生活遇到受到挫折时,当人际关系出现僵局时,幽默能缓解紧张、减轻焦虑、摆脱困境。教师更应多组织各种有趣生动的幽默、笑话比赛,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直面人生。

作为一位小学老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对整个人生都充满信心,具有健康心理,成为德、智、体、美、劳、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越早越好――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你撒下劣质的种子,就会结出扭曲、歪斜的秧苗!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七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八

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与人才的竞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现有的选拔人才的机制,进入高一级学校的选拔,都要经过考试这座独木桥。这样毕业年级的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种种的心理障碍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消除和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在中学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事不宜迟。特别是在普通中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就在普通中学如何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研究分析学生。

古语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自古以来的作战策略,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到心理辅导工作中呢?我认为作为心理辅导工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健康的人格和满腔的热情,极强的责任感和母亲般细腻的爱心。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无私的关怀与帮助。同时认真仔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心理压力产生的缘由。作出详尽的准确的分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究竟是内因还是外因。如是由其自身的原因引起的则比较容易解决。若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解决起来难度就大的多了,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很容易反复,这就需要辅导工作者具有极大的耐心。

二、根据原因寻找对策,对症下药。

若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通过开解、劝慰、发泄、转移其重心使学生从自设的不良氛围中走出来,能够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若是外因则要搞清楚究竟是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还是班级。因为不同的来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解决的方式方法就要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原因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产生的后果也不同。做为心理辅导工作者还必需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具备识别不同角色的能力,极强的洞察力。因为无论是心理障碍还是心理压力的产生的原因都属于学生的隐私。在工作过程中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特别是处于毕业年级的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使其心态总是处于异常的焦虑的状态。这就要求辅导者的语气异常委婉,且一定要渗透着鼓励其积极向上的话语。

不间断的跟踪心理障碍程度较大,或者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引起的性格异常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属于已过最佳的辅导时机,他们受到的伤害已经积累了较长时间,要想在短时间内消除,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没有可能的。要把他们彻底解决出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且要作好时常反复的心理准备,坚持不懈地开解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的心态转变到积极的一方来,打开学生心中的'芊芊结。例如,我校原初三4半班的陈__同学,从入我校以来就表现出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上课经常迟到、睡觉、一个人独来独往。在宿舍里与室友都不能很好的交往,隔阂重重,在他周围没有一个他可以信赖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朋友。当他的班主任第一次把他介绍给我时,他站在我面前浑身发抖,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我想这个学生太可怜了,竟然在一个陌生人面前表现的如此紧张,他的心理状况一定很糟糕。第一次交谈是我问他答,第二次他就主动说了一些家里的情况。通过他的叙述我捕捉到了他的现状是由于家庭的问题而造成的。通过我捕捉到的信息对他进分析,逐一的帮他解释其利害关系,经过近四多月不间断的跟踪辅导,该生的症状得到减轻。在中考中取得到了573分的成绩高出伦中录取分数线的48分被伦教中学录取。

四、辅导工作要采取预防性措施。

大型的心理辅导讲座要抓好,落到实处,针对性要强。要在收集了各方面的信息材料后,认真仔细的针对学生当中存在多的问题进行讲座,一般来说每个年级每学期进行依次,在问题较多的班级可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进行个别问题的辅导。特别是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初一级和高一级两个起始年级,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应新生活的教育,要把在以前学校的种种感觉逐一消失,以使自己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对高三和初三两个毕业年级要注重学生的应试心理和应试技巧的辅导,要想取得考试的成功必须轻装上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在几次大型模拟考之前都要进行适当的辅导,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些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考场上能正常发挥,以取得好成绩。

1、要想把心理辅导工作搞的深入,成效更好,学校必须拿出一笔开支用于心理辅导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2、要有足够大的场所、尽可能的开展一些活动,多方面多角度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心理辅导室要增添必要的设备。

3、辅导工作要有前瞻性、全员性、广泛性、普遍性,更要具有成效性。

4、现在的大多数辅导工作存在着滞后性,这一点绝对给心理辅导工作的成效性打了折扣。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九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会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学习、工作的动力。用辩证的世界观来对待生活中的矛盾,才不会因眼前的挫折而退缩,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其次,在接受现实,认识自我。

如果一个人对自身所处的环境都不了解,就会四处碰壁,甚至不能生存。然而只了解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却不能接受现实,最终的结果就是将自己封闭,逃避现实。只有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身能力之后,才能根据现实的情况确定自身发展之路。现实是根本,只有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才能有所发展。家长要让孩子了解社会,理解父母,更要让孩子知道家庭的状况,明白自己的家庭在社会中的位置,教育孩子不去追求奢华的生活,以自食其力为荣,更不要因家庭的贫困而抬不起头,认真地面对现实,以实际行动来改变现实。

最后,在参与社会,参与生活。

孩子经常会有恐惧心理,害怕与人接触,害怕参加社会活动。这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亲眼看看社会并不是那么可怕和不可亲近。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参加同学组织的晚会、郊游,参加夏令营等,使孩子从团体活动中得到乐趣,得到友谊和信任。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参与些家庭活动,如购物、做饭等,从中也可以体会生活的滋味。“重在参与”,积极的参与会使孩子性格开朗,拉近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改变孩子对生活的态度。

另外,稳定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青少年犯罪的调查中发现,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表现出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不好等特点。更为突出的是,教师甚至可以从孩子第二天上学时的状态中看出父母在前一天是否吵架。这就说明稳定的家庭关系、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是多么的重要。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十

论文摘 要:在数学的学习中,由于数学本身的特征,往往使学生产生惧怕的心理,这种心理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如何消除这些障碍,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

推到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的动机,而兴趣则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人的大脑思维更活跃,从而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想象更丰富,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消除恐惧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数学价值的教育,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再认识,变抽象为具体,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取大量与知识相关的、典型的、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的.语言体现数学概念与结论、思想与方法的学习环境。用生动的语言讲解数学概念与理论,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数学的学习中,在基础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心理过程中,有的学生认知水平总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化,原有认知结构在对新知识的同化或者顺应时往往容易出现障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深化,注意联系,构建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在处理难点问题时,注意做到既要会分解又要会综合,层层深入,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时,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首先要以情感与学生相容,让学生亲近教师,亲近数学。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比如说,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有机的联系等,这些都能给学生以感染,激励学生对数学产生“情感”,消除心理障碍,达到数学水平、品质的提高。

总之,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益的保障,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所关切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学习中产生自信心,在求知中感到成就感,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的接受数学,排除心理障碍。

[1]蔡海波.注重引导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j].琼州学院学报,2007(s1).

[2]许素梅.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4).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十一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将从分析高职院校现有师资队伍的现状入手,进而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对策。

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培养国家建设急需的人才,离不开教育者的高素质,离不开优良的教师队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发展却遭遇了种种困境。

一、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

1、数量不足。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激增,而高职院校的师资却出现了严重的不足。教师普遍课时较多,一周一般12课时至20课时,有的甚至更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时间去培训,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质量不高。部分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低,缺乏教学实践和教学基本功,专业理论需进一步强化,尤其是课程开发能力弱,很难根据企业需要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如“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能力弱,学历层次低,缺乏专门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培训的基地,追求学历,忽视技能提高,教师课时多专业难对口,和企业衔接也很困难,兼职教师工作不稳定等是当前高职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专业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基础学科的教师相对过剩,专业技术的师资缺口较大,特别是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缺少一大批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要求。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师资必须是以专业性强的技能型教师为主,而现在高职院校里,教理论知识的教师过多,而教技能、带实训的专业课的师资严重不足,制约了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激励机制不足。部分民办的高职院校,因其办学带有较强的市场经济的印记,其教师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职业升迁等无法和正规国办院校的教师相比,学校又无法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建立有机的教师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各用人部门要积极做好每年度的教师需求分析与预测,并严格按照教师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根据因岗择人、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等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和出入有序的流动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另外,建立教师人力管理的考核机制,对教师工作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考核,并和教师的使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紧密结合起来,激发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形成教师自我管理的新局面。

2、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企业间的人才交流合作,才能实现产学研―体化。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挥其教师专业优势,安排一部分教师到企业中进行一段时间的挂职锻炼,教师利用自身在理论方面的优势,面向生产一线开展科研活动,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做课题、搞研发,将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教师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素养。同时,学校还可根据自身专业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地自办科技企业和高技术企业,使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使教师在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成长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3、调整教师层次,优化教师结构。根据教师的成长规律和专业教师的配置标准,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应是以青年合格教师为基础,“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中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领军的梯形结构。而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双师型”专业、骨干、专业带头人教师资源缺乏的现状,学校应重点加强这一部分人的引进及聘任工作。比如,拓宽师资来源,可以邀请知名院校的资深教授或企业中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及对本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中来,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师的学习风气,更新教师的思想理念,激发和调动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打造一支学习型的教师团队。支持中青年教师学历的提升,比如,有计划地组织具备一定条件的中青年教师报考在职硕士学位,学校给予时间保证,取得硕士学位后的教师给予一定学费的报销。通过各种渠道培训教师,让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带领青年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考试、实验实训等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到规范到位。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如对“双师型”专业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参考文献:

[3]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z].教高[2008]5号。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十二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1、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心理困扰浅谈论文如何写篇十三

我们老师如果习惯“皱眉头看学生,从不面带笑容”,对学生批评是大声地责骂,而缺少表扬与鼓励,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会造成障碍。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关爱,那效果就不大一样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就像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

不管是谁,只要工作有成绩,就能获得领导或同志们的肯定,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一定会高涨。小学生更是如此,只要获得别人的肯定,感到别人特别是老师对他的关爱或者是表扬,他们的需求就满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那么对学生而言老师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在他们的心目中掀起成功的欲望,将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2.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

2.1在人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活动都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又联合他人的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各自表现。如在《为自己喝彩》的主题队会中,学生表现自我,表演小品、诗歌、舞蹈、歌曲、绘画、写作、演讲等精彩的节目。曲终人散,他们仍意犹未尽,兴趣盎然。因此,近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惯例,让学生说一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自己准备演讲稿演讲,汇报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自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他们会踊跃报名参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这一片展示自我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尽情地展示自我。

2.2老师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富有哲理,但是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却并不适用。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永久性的,灾难性的。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呢?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各个方面的对应点,抓住细节启发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总结体味艺术力量对心灵的震撼,达到教育与成功的双向意境。如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桑娜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之后所展开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就是表现穷人善良,心灵美好的闪光点。另外,就是应抓住竞赛、游戏等时机,对每一项活动中取得成绩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检测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数学竞赛活动教师出了六道题,规定:答对三道题小学毕业;答对四道题高中毕业;答对五道题大学毕业;答对六道题是博士,这个活动,“差生”也答对三道题。这样,各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应,他们会朝更远大的理想努力。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会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明确前进的方向,树立勇于攀登的信心。

2.3作为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倾向的时候,就要及时地纠正和引导。如学生中有的嫉妒心理很强,有的猜疑心很大,甚至有的同学有自卑感。当我们发现学生这些不良心理情况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克服。如:班上王红和李丽两位同学是一对好朋友,正在探讨一道数学题,当得知王红在今天的测试中有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绩不如王红的李丽一反常态,下课后拒绝和李丽一起跳绳。放学后不和王红一起走;班里选班长,王红是两名候选人之一,李丽却故意选了另外的同学,还扬言要和王红“一刀两断”。这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找来了李丽,循循善诱地开导她,告诉她: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克制嫉妒他人的心理。在同别人进行比较时,要承认自己跟别人的差异并努力进取,要正视他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希望他人进步,自己也有收获。一个人若嫉妒别人,自己也失去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还会失去友谊,影响团结。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她听了心服口服,面红耳赤。隔天,我发现王红和李丽牵着手,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师只要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跟学生谈话、引导,学生定会改过自新。

3.作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敏锐的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的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学生的健康心理才会渐渐培养起来。

总之,教师只有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谈得上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