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3:59:36 页码:7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通用16篇)
2023-11-18 13:59:36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炼出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切记总结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要进行思考和分析。8、在看范文时,要注意挑选适合自己的部分进行参考。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一

乔家大院位于国家历史名城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乔家大院原名“在中堂”,是清朝闻名海内外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地。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近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统一,处处是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和彩绘,形成了一座有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建筑艺术宝库,被专家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1986年祁县人民政府利用这所古老的宅院成立了祁县民俗博物馆,并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家大院以其精美的建筑、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但吸引了计以千万的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而且倍受国内众多影视剧组的关注,先后在大院拍摄过40多部电影、电视剧。2006年,随着一部展现中国晋商历史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成功上演,使大院真正形成一股晋商文化旅游热潮,慕名前来的游客在休闲的同时领略着博大精深的晋商文化和“乔家”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如今,乘着《乔》剧热播带来的效应,我们紧抓发展机遇,大力传播中华文化。2007年1月份,在大院举办的青年歌唱家谭晶维也纳演唱会专辑首发式上,谭晶和众多艺术家们一起,为建设和谐文化共同唱响和谐之声,不但传播了优秀的中华文化,更为我馆构建了一个文化平台。为了打造乔家大院旅游品牌,我馆在2007年新春来临之际,特邀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阿邱、朱迅、周德江在乔家大院专场录制了“过年七天乐,游戏也快乐”的特别节目,展示了本地浓郁的风土人情,同时开发了大院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

乔家大院诚邀社会各界朋友来馆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感受传承百年的晋商文化,我们将以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优质高效的服务质量为您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二

女士们、先生们: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末华北民居建筑的典型、华北第一民俗博物馆——乔家大院。乔家大院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近年来,又被辟为民俗博物馆。利用民宅搞民俗陈列,这实在是一明智之举。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和馆藏珍品吸引了无数游人,到目前,已接待中外游客650万余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和胡绳、民俗学家郭子开等都来参观过,正如大家所说:“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乔家大院坐落在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闯荡世界,在内蒙古包头城中苦心经营小商铺,积蓄资财,终于在包头城中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复盛公”,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乔氏家族的第二代乔致庸,除了继续经营商号以外,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开办钱庄、票号、典当生意,不仅在包头市的商界占了垄断地位,而且把商行、银号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置买了大量房产、土地。乔家发家后,就开始在老家修建宅院。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乔氏总结他们的发家经验,认为是恪守中庸之道的结果,将这幢宅院取名为“在中堂”,与乔致庸的名字相一致。“在中堂”兴旺时期,有乔氏三代60余口,佣仆250多人,还有私塾教师、账房职员等。乔氏一家的吃穿用度,极尽豪华奢侈。1938年,日军进入祁县,乔氏一家为躲避战火,举家离去,到京、津一带避难。从此,人去宅空,留下了这座大院。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看上去既安全牢固、又威严气派。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像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吉“喜”字。当年张艺谋先生为《大红灯笼高高挂》寻觅外景地时,跑遍大江南北,当他来到乔家大院,登上房顶之后立刻被美妙的场景所吸引,当即拍板选中了这方宝地。张艺谋实在有眼力。接下来,我们进院参观。

乔家大院的第一大景观就是眼这座绚丽多姿的门楼,大门的周围挂满了大红灯笼,象征着这里红红火火;再看这黑漆大门扇上,是一幅铜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才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再请看上面的石雕门额,“古风”二字笔力雄健,淳朴浑厚,与对联相映成辉。再往上就是高大的顶楼了,上面悬挂着山西巡府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牌匾“福种琅缳”,这是乔家大院内保存最有价值的四块牌匾之一。往里走与大门相对的是一个砖雕影壁,壁上面是一幅“百寿图”,由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构成,所谓“一寿变百寿”,反映了人们祈求长寿的心理。两侧是左宗棠题赠的一幅意味深长的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二者珠联璧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一进门,一条长长的石砌通道将大院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面这三座大院都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就是说,里院,即第三进院落内的房间都是五开问,外院,指第一二进院的东西厢房都是三开间,并且里外院之间有穿心过厅相连。南面的三座大院都是二进四合院,这六个大院各由三五个小院组成,小院总计有十九进,房屋共有313间。整座大院设计精巧,外观巍峨高耸,森严壁垒,内视井然有序,富丽堂皇。更重要的是,反映民俗风情的各种展品陈列在院内的各个房间,更增加了大院的吸引力。

女士们、先生们,请先来第一院参观。设在院内的是“乔在中堂史料馆。”请随我顺左手依次参观。首先看到的是乔家发迹史,主要从乔家世系、经商发迹和建筑掠影等几方面作了探索和展示。右侧的这几个展室详细介绍了乔家的用人制度、经商之道、商业网络和票章号规。再来看大门上的石雕,四个狮子蹲在大门口,威风凛凛。

从一院出来,我们去参观二院。二院的特色是丰富的绘制工艺和雕刻艺术。正门木雕是八骏马和福禄寿三星图,二进门木雕是花博古和财神喜神,这些雕刻在大院内几乎随处可见,并且与传统民俗密切相关,经常是一个画面为一民俗故事,比如天官赐福、招财进宝、麒麟送子等。说起麒麟送子,这里面还有一个生动的传说故事呢!传说在春秋时期,孔子的母亲怀孕时晚上梦见一麒麟嘴衔着大书箱子,背上驮着个孩子上屋里来了,等孔子的母亲醒来时,孔子就降生了,后来孔子成了圣人。从那时起就传下孔子是麒麟送来的,所以一直到现在,结婚时都要在门上或新房里贴“麒麟送子”的字画,巴望着新媳妇能生个有出息的孩子,好光宗耀祖。朋友们,在这个大院里展出的是“乔家珍品”,请随我进各个展室参观。第一个展室主要陈列有民末清初山西著名医学家、书法家傅山先生的八幅木雕挂屏。第二个展室主要陈列各种瓷器,还有稀世珍宝“犀牛望月镜”,它是用纯铁梨木精雕而成,其木系从东南亚进口,造型独特,样式美观,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特别要提出的是,其镜面平展历经220xx年不变形!第三展室陈列的不仅有各种硬木家具,还有乔家珍品“万人球”。这里是当年会客和洽谈生意的地方。第四个展室陈列的是乔家第五代乔映辉(是当年哈佛大学高材生)的全家合影和当年使用的家具,这个德国进口的铁火炉,烟囱可插入墙壁,而使全屋暖和,实际是一原始暖气。第五个展室是乔家的日常用品和部分工艺品,如各种镜子、悬挂的图案画等,从中显示出晋中一带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朋友们,接下来要参观第三院。

第三院又称作书房院,设在其内的是“民俗陈列”和反映“商俗”的展品。第一个展室陈列着傅山、赵铁山、何绍其和杨二酉等著名书法家的艺术佳品,请朋友们仔细欣赏。偏院的门上写着“商俗”二字,请随我进这个展室,这就是有名的“明清一条街”,街上有衙门、杂货店、茶店、珍宝行等店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祁县商城的面貌,非常形象和逼真!紧随其后的另外几个展室分别是“行商、度量衡、货币票证、坐商”。“行商”这个展室展出的是清末民初行商使用的部分“唤头”,朋友们可能想知道“唤头”是什么呢?通俗的讲就是现在的行业标志。在“坐商”展室里有各种不同的商业幌子,字号牌圆是坐商招引顾客行之有效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地方商俗特色,如当铺门口挂一牌子,上面写着“当”字,鞋铺门口挂一双鞋,酒店门口挂一酒瓶,非常醒目。女士们、先生们,从北面三个大院参观完后,大家便看到了乔氏词堂,它与大门遥相对应,是庙宇结构,装点得十分讲究。请看门额上的这块匾,上面写着“仁周义博”,这是李鸿章亲自书写的,也是乔家引以为自豪的第二块牌匾。第四院是花园,院内保存着一块特别有价值的牌匾,那就是傅山亲笔题写的“丹枫阁”匾,挂在戴廷拭修建的“丹枫阁”门上。二人借“丹”象征明王朝,以秋霜的枫叶表示气节,从而抒发亡明之痛。

下面去第五院参观。

第五院门楼马头上也是一幅麒麟送子图,南正房门楼上是菊花百子、回文七巧,又叫“七夕七巧图”,这也是民间神话故事画题。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夜,相传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风俗通》中记载:织女会牛郎时,喜鹊在天河上给他们搭桥,故名鹊桥。朋友们,五院内的陈列内容丰富而有趣,主要反映的是人生礼仪习俗,包括生日满月,婚丧习俗、祝寿礼仪等内容。其中以婚事习俗系列更为详尽,从相亲、定亲、到出嫁、迎亲、拜堂、人洞房的全过程应有尽有。首先看第一展室,主题是生日,生日是一个人诞辰之日,过生日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在晋中一带12岁过生日叫“开锁儿”,意为开心,脱去愚顽,以示成人。这里有各种小花帽、小花鞋、衣服等。这个房间是洞房,炕的四周放着萝卜,还有马鞍等,可以想象当时的热闹景象。接下来的这间是长辈居室,是略显脂粉气的女起居室,陈列高雅大方、整齐干净,反映了女主人洁身自好、静雅贤淑的追求。正中是花堂,两侧停放着花轿,正中是夫妻对拜的场面,顶上挂着红灯笼,喜气洋洋。接下来的这个房间又是一个长辈居室,陈设华贵大方,格调舒适和谐,内有各种家具摆设,表现了男主人的豪华气派。另一个展室的主题是“嫁女”,陈列着女子出嫁时的明杠、穿戴及陪嫁品。下面我们再看礼房。迎娶之日,礼节繁琐,主家专门设了礼房,请总管代表主人接收宾客的礼品,安排迎亲,主持拜堂、入洞房等仪式。院内还有两个展室,反映小孩满月的情况,以及老人过寿阶情景。

最后,我们来到第六院内参观。请看门蹲石狮上的线刻,内容是“出将入相、神荼郁垒、得胜返朝”,相传古代以神荼、郁垒为门神,可以御凶邪避鬼神,这些刻品图像清晰,故事引人,线条流畅,形象逼真。院内展出的内容主题是“农事习俗”和“民间工艺”。请随我进院内依次参观。本室展出的是最有特色的剪纸、刺绣、泥塑、皮影四部分内容,作品精细,有的玲珑剔透、有的粗犷豪放,富有浓郁的乡土风情。这个展室上写着“服饰”二字,陈列着清末民初晋中一带民间四季服饰,充分反映了这一地区服饰审美情趣的变化与革新。请看这些袍、袄、衫、裤,特点是宽松舒适、美观大方,接下来我们去了解一下时节序令,共有三个展室。第一个展室反映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踩高践、舞龙灯、挂红灯、供神社的场面,表达了百姓喜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虔诚心理。第二个展室用泥塑陈列手法,展出了从七月十五祭祖到春节前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七月十五又名盂兰节,这天家家祭扫坟墓,故又叫鬼节;八月十五是大家熟知的中秋节;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吃软米油糕的习俗。这里还有一反映腊月活动的顺口溜:腊月二十三,割上对联写下字;二十五,揩抹打扫寻笤帚;二十六,提上篮篮割下肉;二十七,关上门门洗了足;二十八,胡拾掇;二十九,提上坛坛打下酒;年三十,饺儿捏下三筐箩。再请到第三个展室,这里主要是从“二月二龙抬头”到清明节信仰、饮食及服饰的内容。二月二龙抬头,剥龙皮,吃煎饼,反映了百姓求平安、盼幸福的美好愿望。大院展出的另一大系列是“农事习俗”,共有四个展室。第一室展现农民家庭粮仓场景,第二室用腊像人物再现年轻农民小家庭男耕女织、幸福美满的生活;第三展室是一个年老农民的生活场景,第四展室介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一年四季的春耕、夏管、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四个展室“农事习俗”取材翔实,场景逼真,宛如一幅古朴的农事活动画卷。

女士们、先生们,至此我们的参观就结束了,一共参观了50多个展室的民俗陈列内容,内容可归类为六大内容:乔家史料、乔家珍宝、经商习俗、人生礼仪习俗、民间工艺和农事习俗。愿今天的参观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三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山西乔家大院的。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正中,大院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后有多次扩建。第一次扩建由乔致庸主持,最后一次由乔映霞完成。

大院坐西朝东,院落布局很象一个双“喜”字,象征大吉大利。它的围墙有10米多高,很壮观,它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

站在大院的东大门,可以看到顶楼正中悬挂着慈禧太后送的匾额,上面写着“福种琅环”四个大字。大门上写着一付。

对联。

: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是李鸿章题写的。大门对面有一个掩壁,上面题有左宗棠的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从东大门往西走,有一条80米长的甬道。甬道自东向西走尽头是乔家祠堂。甬道将整个大院分成南北两部分,甬道北边自东向西分别有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和花园,甬道南边自东向西有东南院、西南院和新院。

乔家大院总共占地面积是1087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是3872平方米,共有6个大院,大院内套有20个小院子,共有313个房间。

大院内随处可见精致的木雕。如老院的三门木雕为葡萄白子图,东南院正门有八骏马和福禄寿三星图等,雕刻品个个栩栩如生,有着民族寓意。

砖雕工艺品在乔家大院到处可见,题材也非常广泛。

除此外,乔家大院还有精美的石雕。

乔家大院收藏有许多珍品,其中有三件号称为“乔家三宝”。第一件是犀牛望月镜,第二件是万人球,第三件是二盏九龙灯。

院子里也有各种纪念馆。比如展示乔家主人发迹的纪念馆,也有陈列山西民间风俗习惯的纪念馆。

参观了乔家大院后,我感觉到很有趣,拍了许多照片,而且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晋中,我是你们的导游。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全省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它们大都集中在晋中的祁县、平遥、太谷、介休一带,这些深宅大院不仅是当时富商大贾的宅第,也是显赫一时的晋商的历史见证。那我们今天参观的乔家大院就是它们其中的一个代表。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距太原54公里,乘车大约一小时就可以到达。乔家大院是一所民居建筑,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筑。占地8725㎡,建筑面积3870㎡,共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1985年乔家大院被开辟成为晋中民俗博物馆,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使得乔家大院名扬海外,20xx年拍摄的《乔家大院》更是让许多人了解了乔家大院,了解了晋商。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乔家大院的大门口了,我们现少停留一下。

我们看到乔家大院的门前并没有旗杆和石狮子,但是高大的院墙,足以显示出主人的威严气派。院内房屋设计的十分完美,错落有致,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专家学者赞誉其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因此人们常说“皇家有故宫,民家看乔家”。我们看到大门正对的这个照壁,它叫做“百寿图”是由一百个寿字构成的,在百寿图的两边有一幅对联“损人欲以覆天理,续道德而能文章”这是当时左宗棠写的,他先了主人淡泊心志,,百寿图的上方有“履和”二字,是从“端详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养太和”一句中意化出来的,体现了乔家主人的中庸思想。

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乔家主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兴旺,家庭和睦,只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贵的归宿。进入大门后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院的简单构造图,我们面前的这条常80米的甬道,将乔家大院的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院,北院房屋大都高大,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南面的房屋相对较低是晚辈居住的地方,大门是朝东开的,所谓“紫气东来”这个大门就是吸收祥气的。那我门一个大院一个大院来参观。

【第一院】。

整个乔家大院比国内不是一期工程一起完工的,而是分为了三期工程,那我们要看的第一院就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是一期工程的第一院,称为老院,它是由乔贵发之子,乔致庸之父乔全美所建。

进入大门,我们会看到一个照壁,叫做福德祠,那正是印证了“门迎百寿,院纳福德”。一般民宅中都要有,它的用途就是一、装饰作用,二、镇宅避嫌的作用。

这里的福德祠是用来供奉土地爷的,大家看到下面有一个小龛,正是摆放土地爷的,此外,在整个照壁上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我们来看,上面,两边各有一对狮子,那它的谐音就是“四时平安”,中间有几件法器戟、磬、如意,寓意为“吉庆如意”,下边有寿山石,寓意为“寿比南山”,旁边的芙蓉树,寓意为“福如东海”,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六对鹿,寓意为“六时通顺”。好了我们要进院去参观了,那这个院子是一个里五外三的穿心楼院,我们要连登三级台阶,高约为1丈,寓意为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

好我们来到了第一进院,这里展出的是行和住的民俗。我们来看这个厢房中有两辆马车,车轮十分的高大,这正是富贵人家的马车。对面是居住民俗,展出的是从古人类一直到现在的居住地图片。

穿过穿心,我们来到了第二进院,我们看到,正房是一个二层的小楼,可是二楼是有窗没有门,那这叫做统楼,上方有一块牌匾“为善最乐”,这正是乔家老爷的。

座右铭。

那以前正房是用来会客的东西厢房是书房和卧室我们今天来到乔家就是乔家的客人所以我们先来正房看看我们会发现现在是冬季但进入房间并不会感觉到冷我们会看到墙壁非常的厚厚大约为1.2米那这是仿照过去的窑洞而作的所以是冬暖夏凉。

东厢房展出的是岁时节令,上半年的从二月二龙抬头,四月清明节,扫墓,五月端午,下半年从七月十五上坟,八月十五赏月,腊八喝腊八粥,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二十四买对子,二十五扫房子,二十六打烧酒割肉,二十七杀猪又杀鸡,一直到大年三十。

西厢房展出的是衣饰,那以前是有这种观念“男人看袖头,女人看脚手”袖口越大,说明这个家越有钱,而女人则是越是脚小的越好看,有这么一句话“三寸金莲,四寸银莲,五寸铜莲”脚大了就嫁不出去了,那我们看到这里还有两双很小的鞋,它并不是三寸金莲,是双看鞋,那它是用来送给别人的,就是要看这个女子的手是不是很巧。

偏房是农俗展览,有碾子、石磨,还有一些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

【第二院】。

第二院是二期工程,那在第二院所展出的就是乔家的发迹史。我们来进来看一下,乔家的发家始祖乔贵发,名字是很好的,贵发贵发,既富贵又发达,可是他却是命运不济,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他被寄养在舅父家里,那他却是一个十分勤劳有踏实的人,亲戚邻里有什么事情,他都乐意去帮忙。有一天,他的亲戚结婚,他还是照旧去帮忙,等到新人行礼的时候,新娘新郎要找乔贵发来行礼,后边的人就说“给那样的人行礼,还怕有失身份呢”这时乔贵发刚从厨房赶过来,满身灰尘,听到这句话后,心想,我堂堂一个五尺男儿,只因家里贫穷,就让别人这么看不起,一咬牙,一跺脚,独自走了西口,开始了自己的发家之路。他与清徐的一个姓秦的小伙子,一起在一个杂货铺打工,由于他们的勤快和好学,受到了老板的赏识,教会了他们很多的经商之道。后来,他们有了一些积蓄,就自己开了一个草料铺,有一年,是个丰收年,粮价跌落,黄豆价格尤其低,他们便趁机购存大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紧缺,价钱不断上涨,他们便将黄豆抛售出去,获利颇丰。于是利用这笔资金,开设字号,名为广盛公。后来因为管理的滞后,有些亏损,经过三年的整改,终于有了新的起色,当时把“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他们认为这是复兴基业的新起点。我们看到下一位人物就是乔贵发的儿子乔全美,如果说,乔贵发是乔家的开创者,那他就是一个发展者,他为乔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规家训,一会儿我们去看看。那乔全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乔致广英年早逝,二儿子致庸继承家业,我们看这幅图,这位就是乔致庸,在他的手上,乔家度过了最辉煌的时期。他是乔家最年长的人,活了89岁,一共娶了六个太太,最小的一个可能可以作他的孙女了,大家可能会问,乔家不是有很严格的家训吗,怎么会娶6位太太呢?他活了89岁,老了如果总是让女仆伺候生活起居,那样不是很方便,所以儿女让他娶妻,但从不纳妾。当时乔家的生意遍布整个包头城,那有这么一句话叫“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那后面的这意味是乔致庸的侄孙乔映霞,他当时是出外留学,把先进的技术带回到乔家,当时乔致庸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很好的人选,所以就将乔家交给了他。但是俗话说“富,富不过三代,而乔家已经是五代经商了,19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由盛转衰。票号与商号业务多被官商银行夺走,日军侵华战争及国内连年战乱,也使商号一獗不振,惨淡经营直到1951年终于停业,1952年遣散职员处理善后,1953年春,历时二百多年曾经辉煌一时的“复字号”终于关门了。

那我们来看他们的家谱图,上面的已经介绍过了,乔贵发三个儿子乔全美、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有两个儿子,乔致广、乔致庸,乔致庸有11个儿子,下面的是他的孙子,那大家看下面有一个叫做乔健的人,乔家就是在他这辈分家的,下面的子孙大家会看到很少有在山西的,当年,乔家的后人很少有人再子承父业的,大部分都离家上学。现乔家后人大部分都生活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

两边的厢房展出的就是乔家严格的家规家训了,乔致庸教育后人做事要先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同时戒“骄、贪、懒”,那乔家有名的六不准也在这体现了: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酗酒、不准赌博、不准吸毒、不准嫖妓。第二院与第三院是一个双跨院,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穿过二院进入三院,在进入三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间房里面展出的乔家大院的平面图。乔家大院分为三期工程,大门朝东开,北房为长辈居住,南房为晚辈居住,那整个大院看起来形成一个双喜字。

从北往南看,删去4院和6院不看,拱形的房顶是一横,两面的厢房是两竖,下面的房顶又是一横,院子是两个口,甬道是一大横,南房有是两个口,正是一个双喜字格局。

【第三院】。

第三院为三宝院,我们来一件一件看,从正房看起,正房内的叫做犀牛望月镜,他是用东南亚铁梨木雕刻而成的,平时我们所见的木头都是密度小于水的,所以放在水里会漂浮起来,而东南亚铁梨木的密度则很大,它会沉在水底,两百年来,镜子影像清晰,结构完美。大家看,它分为三部分,上面是镜面,它像天上圆圆的月亮,然后是祥云,最后是一头犀牛,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犀牛是天上的一个神将,玉皇大帝让它来到人间传令,每天人们应三打扮,一吃饭。它却传成了一打扮,三吃饭,玉皇大帝大怒,将它贬到人间,由于留恋天上的生活,所以他的头总是朝向天上望着月亮,所以叫做犀牛望月,此外,犀牛还与喜牛谐音,也取一个吉祥的寓意。据文物专家鉴定,此镜最低价也值300万人民币。

东厢房中展出的事第二件宝物,叫做“万人球”,,这是个圆球形的镜子,无论有多少人在房中,也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可以在镜子里找到自己,而且映像十分清晰,不会变形,所以叫做万人球。那它当时是有一个重要的用途的,对,起监视的作用,当时乔老爷把它挂在正房的窗外,老爷经常会与掌柜的商讨商业事宜,这正是起到一个监视的作用,防止有人在外面偷听。万人球确实是名不虚传,此物是清代的遗物。

第三宝就是悬吊在西厢房的这两盏“九龙灯”。九龙灯是用珍贵的乌木制作的一对八角形宫灯。因为灯上共雕有九条龙,故称“九龙灯”。这9条龙分上下两层排列,上4条,下4条,每4条组成一个万字,灯的顶端有是1条龙头,9条龙头上都有蜡签可点蜡烛。每4条精雕细刻的龙身所组成的万字形,在其转折处都有轴相连,可以灵活转动调整角度。在两层万字形中间的是八棱形灯身,上有4面画、4面水银镜子可反光照射。到了晚上,棱形灯内的烛光交相辉映、流光溢彩。如果还要增加房间的亮度,那就把九龙灯上两个万字形拉直,8条龙便照直地向四方扑去,使得房间大亮。据说,这对九龙灯是当年慈禧太后西逃时赐给乔家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前些年几次有意收走,但乔家大院管理部门不肯割爱,只好作罢。

【第四院】。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第四院,商俗院,也是新院,它是由乔致庸的侄孙乔映霞所见的,那这个院子在建筑风格上处处体现出了他留学所带来的先进技术。首先我们来看正房的窗户,非常有欧式的风格,此外这里还有很精美的砖雕,我们看门楣上方的砖雕,正中是一个香炉,上面还坐了一个小孩,寓意为香火旺盛,两边分别是琴棋书画,乔家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再往两边看,分别是钟和表,教育乔家的后代子孙套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稀时间;我们再看东厢房这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雕刻,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中间的小的玻璃窗户格子上方,有一列火车正在桥上行驶,还冒着烟,正是乔映霞当年把在外国看到的火车凭借自己的印像雕刻到这里。

那我们来这个厢房来看看,里面是一些坐商的招牌,我们主要看一下这个药店的幌子,小圆球代表的是丹药,大圆球代表的是丸药,中间的梭形代表的是膏药,下面还有一条鱼,整个就寓意为“你吃了我的药就可以痊愈了”。对面的厢房展出的是行商的幌子。所谓坐商就是有自己的店面,而行商就是街头叫卖的。

正房的蜡像就是当时掌柜和东家报账的情景,正面坐的是东家,旁边坐的是掌柜的,而后面的就是小伙计了,那乔家乃至晋商当时选用小伙计是非常严格的,首先必须面貌清秀,身高七尺,并且是本村的村民,因为这样知根知底;其次就是他人品和技能的考察,必须通过严格的考察,才能被录用。偏房里都是从当地收购回来的家具,我们来看这个小瓷娃娃,它是一个枕头,我们看到它后面有一个小孔,那这是用来灌水的,冬天灌凉水,夏天灌热水,冬暖夏凉。从偏房出来,我们看到这个门楣上也有些木雕,大家可以看到两颗白菜,谐音为“百财”,出了偏院,我们来看这个砖雕,一面是猫和蝴蝶,谐音“耄耋”,另一面是喜鹊登梅,寓意为“喜上眉梢”,然后我们来看这个院子的照壁,它叫做“省分箴”,它是乔致庸的妹夫赵铁山所写,省是醒悟的意思,分是分寸的意思,教育乔家后代做事要注意分寸,并要懂得知足。两边是暗八仙,也就是八仙的法器,下面有戟、罄、如意,“吉庆如意”,最下面两边是狮子滚绣球,俗话说“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那我们也马上要看到,乔家大院最为漂亮的院子。

【第五院】。

第五院就是乔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乔致庸所建,它也是一个里五外三的穿心楼院,首先我们看到门楣上方,有一块匾,叫做在中堂,取意为“不偏不倚,执用之中”体现了主人的中庸思想,门楣上雕刻有福禄寿三星,两边有八骏的雕刻,希望后代子孙都有所作为,这一院展出的是人生礼仪,我们来看第一进院,里面展出的是小孩过一周岁生日的情景,不仅要全家庆贺,还要举行抓周仪式,全国不少地区均有此俗,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也有描写,贾宝玉抓周,其他东西不抓,偏偏抓了脂粉盒。生日这天,吃的也很讲究,一般都吃长寿面,希望孩子健康长寿,还要吃油糕,取谐音高低的高,希望孩子今后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过生日最大的忌讳是吃包子,怕孩子长大之后像草包一样活的窝窝囊囊。此外,大家可以看到墙上挂一件衣服,称为百家衣,这是小孩母亲从各家要回布料缝制的,穿百家衣,以期望小孩健康成长,无灾无病。

穿过穿心院,我们来到里院,首先我们来看,它是一个明楼院,二楼是有门有窗的,相对于第一院来说,它的建筑结构与风格,就十分的讲究与先进了。里院展出的是婚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晋中结婚一般分为6个程序,我们一个一个地看,请大家跟好我的脚步。迎娶这天,新娘早早起来和父母去祠堂上香,然后坐在炕上等待梳妆打扮,这天的新娘从头到脚都是一派红色,必须穿红棉袄、红棉裤,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民间当时有“十三留头,十四嫁,十五生个毛娃娃”的说法。因为过去女孩出嫁年龄尚小,长得比较瘦,为了衬托像大人一样丰满,所以要穿红棉袄、红棉裤,另外就是娘家人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到婆家以后像红棉袄一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厚厚实实。东房一室即嫁女婚俗展览,床上放一木桶,一把椅子各是什么意思呢?桶是要待嫁女儿在离开娘家之前坐一下木桶,寓意为从此两家相通,椅子是要待嫁女儿坐在上面,还要扇扇子,“坐椅子,扇扇子,荣华富贵一辈子。”新娘上轿时,还要由娘家哥哥背到轿子上,“哥哥背妹妹,好活一辈辈。”

新娘入轿后,鼓乐齐鸣,在鸣锣开道声中,花轿开始启程,仪杖队进行在路上,据说是县太爷在路上遇上也得绕道而行,民间有句俗话“百日为民,一日为官”。正房展出的就是拜堂的情景,大家看到新郎戴着官帽,而新娘头上顶着盖头,那这个盖头是要用秤杆挑起来的,取意为称心如意。拜了天地就要如洞房了,我们来洞房看一看,炕上放着一个马鞍,新娘要用一只脚跨过去,这时全人把马鞍撤走,另一只脚就不跨了,意为“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此外还有“新娘跨马鞍,一世报平安”之说。炕角分放四只萝卜娃娃,萝卜谐音摞辈之意,希望新媳妇过门后,能为主家传宗接代贡献力量。此外还有糖盒,里面有桂圆、莲子、花生、枣,有早生贵子的意思。晋中地区新郎,新娘入洞房后,马桶要由小姑提到洞房,她提着盆在门外喊,“姑姑提盆盆,嫂嫂开门门,侄男侄女一群群”讨其吉利,自然红包不能少。

【第六院】。

第六院原先乔家主人本来是要建一座“书房院”的,当时已经买回了全套的假山,但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这里只留下一部分花园,改成了“花园院”,1958年乔家出逃,留下了未完成的花园。我们看到在北面有一排房间,就是当时建的书房,书房建造在紧挨祠堂的地方,主人也是有一定用意的,祠堂是用来祭祖的,勉励乔氏后代发扬和继承祖先的业绩,以繁盛乔家大业的,而书房则是用于培养乔家子弟,希望他们发奋读书,增长知识,成为优秀人才的,所以书房院与祠堂紧邻在一起,可以起到随时随地地激励乔家子孙后代学业进步的作用。

乔家大院就参观到此,请大家记好集合时间,准时集合。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

乔家大院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乔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从高处俯瞰,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靡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都有通道与堞墙相连。

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6幢大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内有园。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角道院、套院,其门窗、橡檐、阶石、栏杆等,无不造型精巧,匠心独具。院内砖雕,俯仰可观,脊雕、壁雕、屏雕、栏雕……以人物典故、花卉鸟兽、琴棋书画为题材,各具风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三西省的乔家大院,它坐座落在美丽而富饶的三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市有50公里。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间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留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乔家大院占地面积为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大院从高空向下俯视,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靡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6幢大院分割两旁,院中有院,院内有园。更加增添了我游览的兴致。

前两个大院展示了乔家的历史,后三个院介绍了民间工艺、民族风情等等。

特别是第三号院里有乔家三大镇宅之宝;一是九龙灯,九龙灯上面有五条龙;下面有四条龙,传说是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慈禧太后逃出北京来到祁县,乔家便送给了慈禧太后三千两白银把慈禧太后救了,太后为了报答乔家,就送给乔家一对独一无二的一对九龙灯。第二个是万人球,万人球是那时候的监控器,屋里屋外有什么人,一抬头就看见了。三是犀牛望月镜,犀牛望月镜是乔家子孙在抗日战争时为国家捐了许多枪支弹药,因此国家送他了一个犀牛望月镜。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四

位于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东坡书院占地2500平方米。被授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谪臣苏东坡而建于北宋(10),后经重修,明代(1549年)更名现名。东坡书院,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载枉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建筑古色古香。

目录书院简介历史背景主要建筑相关作品收缩展开书院简介。

载酒堂,为苏东坡被贬昌化军(现儋州市)时居住、讲学的场所。《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载酒亭,为重桅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堂中绘了苏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图》。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边,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得幽静肃穆。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功儒家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概述。

-宜兴市东坡书院东坡书院又名蜀山书院,俗呼东坡祠堂,坐落在宜兴市丁蜀镇东北隅的蜀山山麓。现为东坡小学。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850多年历史。北宋元丰七年(1084)九月,苏东坡至宜兴,对阳羡山水怀有眷恋之情,曾有“买一园,种桔300棵,以度晚年”之愿。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东坡讲学处建造东坡书院。东坡书院与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苏东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才华横溢,对中国文学艺术的日臻发展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尤其散文,为世人称道,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东坡书院,屋宇四进。第一进,面阔七间。两侧二间,保留着清吏部员外郎周家楣书“东坡买田处”、清浙江巡抚伍道榕书“讲堂”、清江宁布政使杨能格书“似蜀堂”旧匾三块。第二进是主建筑七间,上悬三块大匾,均为第一进中三块匾的复制品。大厅正面墙上,嵌清代重修书院的碑刻七方。第三进前为“讲堂”,后称“似蜀堂”,可见蜀山。第四进为七间楼房,登楼可见市镇近景和太湖远景。、苏东坡曾在北宋元丰七年,在天远堂手植西府海棠一株。今海棠仍能开出满枝繁花。1982年,宜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天远堂和海棠院,林散之题有“海棠无恙”之额。

景点概况。

历史背景。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他先住在儋州官舍里,后被上司逐出,便在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苏东坡与当地人结下深厚感情。儋州州守张中和黎族读书人家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在黎子云住宅边建一座房屋,既可作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也可作为以文会友的地方,苏东坡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亭”。以后,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朋好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

历史沿革。

清代,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书院旧址虽已经历了900年的风雨侵蚀,但当地人民出于对苏东坡的怀念仰慕之情,几番修建、扩建,东坡书院已完全恢复了当年风貌,成为颇具规模的旅游点。

民间故事。

东坡书院里有一种很特别的'“狗仔花”,它花蕊的形状就如同五条小狗团团围坐,非常形象。关于此花,民间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相传王安石曾就狗仔花写过两句诗,“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苏东坡看见了,认为写得不符合现实,便给改成“明月当空照,五犬卧花阴。”王安石知道了此事,就嘲笑苏东坡见闻不广。后来苏东坡被贬到儋州,亲眼看到了狗仔花和明月鸟,才恍然大悟,自己当年原来是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椰子冠。

苏东坡来到儋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随着对环境的逐步适应,与当地黎汉百姓来往的日趋密切,他那洒脱达观、入乡随俗的情怀便常显露出来。有时,他载着乌角巾,在江边桥旁,送夕阳,迎素月;有时,他用桄榔叶编成帽子,罩在头上,悠然自得。更有趣的是,他还拿椰子壳请别人加工成“椰子冠”呢。一天,苏东坡顶着“椰子冠”出门上市。路人看见苏东坡这副模样,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询问东坡戴的是什么帽?是怎么制作的?苏东坡望着四周围观的人群,心想:不回答是难于解围了,于是抿嘴带笑,摇头晃脑,吟诗道: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在场的人们听了,似懂非懂,频频点头。后来,随苏东坡居儋的小儿苏过模仿制作了一顶“椰子冠”,寄给当时谪居广东雷州的弟弟苏辙。苏辙收到侄儿从海南寄来的这一特别礼物,格外高兴,立即写了一首《过侄寄椰冠》诗,表达自己“垂空旋取海棕子(椰子),束发装成老法师”的心境。后来,一些士大夫也仿效制作“桶高檐短”帽,美其名曰:“东坡帽”。

主要建筑。

东坡书院坐北朝南,院门轩昂宏阔古雅别致。门上横书“东坡书院”4字,为清代举人张绩所题。院内一座池塘清波涟漪,有小桥从池塘上跨过,直通载酒亭。载酒亭绿瓦重檐,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呈欲飞之势。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意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岛,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亭上绘有反映苏东坡当年生活、写作、授徒情景的8幅图画,生动形象。载酒亭东西两侧,有金鱼戏水、红莲盛开的莲池。书院的第二进,是长方形的“载酒堂”。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会友的地方,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堂中两侧,有历代名人的诗文碑刻13座。后墙上的两幅大理石刻,右边一幅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书院的最后一进是大殿,大殿正中有一组玻璃钢制作的塑像,是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殿上题匾为“鸿雪因缘”。大殿里还陈列着苏东坡的许多书稿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在东坡书院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分别叫作东园、西园。西园是座花圃,在花海中蠢立着苏东坡铜像,他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为明万历年间所挖,井水清凉甘冽。书院中还设有展览馆、望京阁等供游人参观、游览。

相关作品。

邮票。

据海南日报报道,第十届海南岛欢乐节即将来临,11月15日上午,作为欢乐节期间推介儋州的系列活动之一,《古代书院(二)――东坡书院》特种邮票在儋州举行全国首发仪式。《古代书院(二)》系列邮票共四枚,分别是《石鼓书院》、《安定书院》、《鹅湖书院》、《东坡书院》,面值为1.2元,全部由当代中国著名国画大师范曾以及著名画家邹玉利设计,以国画形式表现。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国家邮政局每年一般只发行20多套邮票。关于中国古代书院的邮票,此前只有4月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四枚《古代书院》特种邮票,分别为:《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书院》。此次发行海南儋州《东坡书院》邮票非常珍贵。儋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东坡文化深植儋州大地,源远流长,《东坡书院》邮票的发行,是儋州向全国、全世界传递的一张“儋州名片”,有利于提高儋州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海南省邮政公司为了配合此次特种邮票的发行,还特别发行了《东坡书院》系列邮品,包括《东坡先生笠屐图卷轴》、《海外奇踪》――东坡书院纪念邮册、邮折、以及邮票设计者设计的《千秋文脉》――古代书院特种邮票册等邮品。其中,《东坡先生笠屐图卷轴》,画面为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所作的《东坡先生笠屐图》。整套邮票、邮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副省长林方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冯新生参加了当天的首发式。

谪琼诗。

《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宋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澄迈通潮阁》二首宋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海南万里真吾乡苏轼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月未落江苍茫。幽人抚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江边父老能说子,白发红颊如君长。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他年谁作地舆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咏景诗和拟古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芋魁偏可饱,无肉亦溪伤。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五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

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

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

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

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文化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

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

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和华国锋、胡耀帮、彭真、王震等前领导人均视察过岳麓书院并挥毫泼墨,使书院更添迷人的光彩,所以讲堂右侧有一个专门的展厅,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题词,国务院总理李鹏“楚材斯盛”的题词便高度评价了岳麓书院的地位。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六

东坡书院与五公祠一样,是海南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距儋州市区45公里,与洋浦经济开发区近在咫尺。

这里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字子瞻,号东坡)贬谪海南时居住和讲学的地方。苏东坡因朝庭险恶的政治斗争被一贬再贬,绍圣四年(1097)四月又从广东惠州任所贬到海南岛。海南岛古时候是流放罪臣的地方,文化落后,蛮荒闭塞,疾病流行。朝庭任命苏东坡为琼州别驾,是名义上的琼州府官员,但是不允许参与政务,而且不让在府城居住,必须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这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正所谓风烛残年,万里投荒,景况十分凄凉。他身边只带着次子苏过,先是居住在昌化军使安排的官屋,后来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时,遣人渡海把苏东坡从官舍中驱逐出去,使他不得不偃息于桃榔林中。次年,昌化军使张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事成之后,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

从此,载酒堂便成为苏东坡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来自各地的学子常于载酒堂问奇请益,载酒堂因此名闻遐迩。苏东坡居儋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儋州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党政要人,不远万里来此观光榄胜,感慨万千。1984年,原儋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载酒堂和院内其它设施。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联写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屐履;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载酒堂有13块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诗文碑记,又有现代的碑刻作品,集中体现了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景仰和追怀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角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上面还有唐伯虎所题的诗。左边的三块诗碑,分别是现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田汉和邓拓在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的遗墨。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彩雕。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

采烈。大家奔走相告:苏东坡又回中和啦!

化,开馆授徒,敷扬文教,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今载酒堂内匾额),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东坡当年所居住的中和镇一带,大人小孩都熟知东坡故事。这里的人崇尚读书,读书人之间经常诗歌唱和。甚至这里讲的方言称东坡话,尾调颇似四川方言。对苏东坡的情感,体现了海南民众对中原文化的向往。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海南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距儋州市区45公里。它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而修建的,可能有朋友要问怎么在海南这么偏远的一个小镇会和苏东坡扯上关系呢?这就要从苏东坡坎坷的一生说起了。

苏东坡,原名苏轼,四川眉山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曾在朝中为官,但由于政见与王安石的改革主张不一,在朝延中没有容身之地,处处受到迫害,为官时被一贬黄州,再贬惠州,最后被贬为"琼州别驾"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在儋州先是住官屋,后被驱逐,住到了桄榔林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让其在此定居了下来,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苏东坡在此居住了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海南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成为了海南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主要有大门、载酒亭、载酒堂、大殿等主要建筑构成。书院的大门悬挂的"东坡书院"的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绩的手迹。穿过大门,跨过石桥,就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是当地人在苏东坡当年会客的旧址上创建的。在"载酒亭"里有着两株一米多高的"狗仔花",对于这种"狗仔花"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典故:相传王安石曾有一首诗为"明月当空叫,五狗卧花心"。东坡觉得十分不妥,随手改为"明月当空照,五狗卧花荫"。到儋州后东坡却发现了当地一种叫"明月"的鸟和一种叫"狗仔花"的花,于是恍然大悟,后悔不已。载酒亭里的两株狗仔花就常年开花,花心就如五只小狗蹲卧,大家到了载酒亭后可一定要看看。

载酒亭后就是载酒堂了,这是整个东坡书院的正中心,里面保存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有着"天南名胜"之称。"载酒堂"里有三副。

对联。

和13块石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坡先生笠屐图》和"载酒堂诗"石刻。《东坡先生笠屐图》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东坡先生笠屐》而做的。它描绘的是: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到下雨,于是向近处农家借用竹笠和木屐,穿戴起来怪模怪样,惹得妇女儿童相随争笑,农家的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也乐了,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这反映了苏东坡在逆境中旷达乐观,入乡随俗,与民相亲,历来受到当地乡民的敬爱。

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历尽艰辛困苦,就他个人的命运而言,是不幸的。但是他随遇而安,带来了中原文化,开馆授徒,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

东坡书院包含了海南人民对苏东坡的情感,体现了海南民众对中原文化的向往,东坡先生的精神将永驻海南人民心中。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七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联写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屐履;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载酒堂有13块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诗文碑记,又有现代的碑刻作品,集中体现了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景仰和追怀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角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上面还有唐伯虎所题的诗。左边的三块诗碑,分别是现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田汉和邓拓在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的遗墨。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彩雕。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

采烈。大家奔走相告:苏东坡又回中和啦!

化,开馆授徒,敷扬文教,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今载酒堂内匾额),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东坡当年所居住的中和镇一带,大人小孩都熟知东坡故事。这里的人崇尚读书,读书人之间经常诗歌唱和。甚至这里讲的方言称东坡话,尾调颇似四川方言。对苏东坡的情感,体现了海南民众对中原文化的向往。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八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三西省的乔家大院,它坐座落在美丽而富饶的三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市有50公里。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间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留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乔家大院占地面积为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

大院从高空向下俯视,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靡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6幢大院分割两旁,院中有院,院内有园。更加增添了我游览的兴致。

前两个大院展示了乔家的历史,后三个院介绍了民间工艺、民族风情等等。

特别是第三号院里有乔家三大镇宅之宝;。

一是九龙灯,九龙灯上面有五条龙;下面有四条龙,传说是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慈禧太后逃出北京来到祁县,乔家便送给了慈禧太后三千两白银把慈禧太后救了,太后为了报答乔家,就送给乔家一对独一无二的一对九龙灯。

第二个是万人球,万人球是那时候的监控器,屋里屋外有什么人,一抬头就看见了。

三是犀牛望月镜,犀牛望月镜是乔家子孙在抗日战争时为国家捐了许多枪,因此国家送他了一个犀牛望月镜。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九

游客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代表x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各位宾客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我叫xxx,担任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这位是司机x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今天就由我和x师傅一同来为大家服务,如果在游览过程中大家有什么问题,请您告诉我,我将竭尽全力为您服务,在此预祝大家旅途愉快,玩的顺心!

今天我们的行程安排是xxx——xxx——xxx。

现在,小x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天津的概况,以便大家对这座城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华北地区乃至整个三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它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的大学、铁路、航空、邮政等的发祥地之一。天津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2个,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城市。20xx年国务院将天津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它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全市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共辖16个区县(不讲:和平、河西、河东、河北、南开、红桥、西青、津南、东丽、北辰、宝坻、武清、宁河、蓟县、静海、滨海新区)。截至20xx年底,全市总人口约达1228万人,gdp7500.8亿元,人均gdp约合9136美元。

天津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上下。7月气温最高,平均在26℃以上,1月气温最低,平均在—4℃一下,天津春秋季时间较短,有非冬即夏的说法,春、秋两季节气候温和,是游天津的最佳季节。

天津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近些年,天津交通事业的发展很快,现在已基本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为一体的交通网络,天津港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五位,对外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让天津与世界各地都能够快捷通达,津京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北京至天津只有30分钟的路程。

天津得名是明朝的事情,6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出独特的人文风貌和多彩的城市景观。曾经的风云际会和沧桑巨变,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和回味。五大道、意式风情区、解放北路等原九国租界遗留下的千幢小洋楼,异域风情纷呈,使天津被冠以“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称号;鼓楼商业街、古文化街、食品街等古建筑群,溢散着津门古韵;津门、津塔、津湾广场、海河外滩等现代建筑雄伟壮观,仪态万千,代表天津现代的发展速度和风格;最具天津代表性的海河观光线,更是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天津是一座老工业城市,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借此,推出一批工业游、农业游项目。

天津自然风光旖旎,山河湖海给这座伟大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灵秀,燕山山脉雄伟秀丽,沿海资源丰富多样,海河蜿蜒穿城而过,自然风景与文化古迹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

天津还有许多好看、好玩、好吃的,天津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种类繁多,受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及世俗欣赏需求影响,地域特色浓郁。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刻砖、杨柳青年画、面塑、木雕、石雕、根雕、塘沽版画、剪纸、彩灯、地毯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均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绝品,名扬海内外。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声、时调、大鼓、快板等大众化曲艺形式在天津十分兴盛,这些曲艺虽大都起源于他乡,但最终都是在天津逐渐形成正式的艺术流派,并在天津发展并“走红”,因而天津成为了中国主要戏曲艺术发展的摇篮。天津风味小吃数不胜数。且不论被誉为“津门三绝”的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仅民间小吃就不下上千系种,津菜也极具地方特色,如:糕干、茶汤、糖炒栗子、煎饼果子、锅巴菜、四大扒、八大碗、冬令四珍、烹对虾、贴饽饽熬小鱼等,让您吃了这次想下次。有一句俗话叫做:“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讲的就是天津人爱吃、会吃,讲究时令,民间流传着:“京油子,卫嘴子”指的是天津人既会说,又会吃。

近年来,天津紧紧抓住中央对天津城市定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机遇,及时把城市建设新成果转化为旅游新产品,以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生态宜居的国际化城市形象迎接五洲四海的宾朋友!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十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占地面918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42.4平方米,是一座集中体现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独特风格的宏伟建筑群体,外视威严高大,宛如城堡,内视则富丽堂皇,既有跌岩起伏的层次,又有变化意境的统一规范,结构考究,选材精良。院内斗拱飞檐、石刻砖雕、牙版楼、彩绘金装随处可见,工艺精湛,各具特色,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被许多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好多学者参观完毕都赞叹;“乔院三晋绝,民俗一精华”。它与淳朴的民俗陈列浑然一体,可谓是珠联壁合,相映成辉。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中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喜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3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燎望垛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把6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4座,门楼、更楼、跳阁6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l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景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3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2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6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词,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诉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昨繁茂如初。这好像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廓。上得走廓,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梅;西面为鹭鸶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面一体的格局。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廓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面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田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采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固原来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则”,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十一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十二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天津中国旅行社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旅游活动。我叫王x,是本车的导游员,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这位是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李师傅。俗话说:千年修的同船渡。今天应该是千年修的同车行。我们一定会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要求,请尽管提出来,不要客气,我们一定会尽量满足你的要求。祝大家在今天的游览中玩的开心,玩的尽兴。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杨柳青博物馆。

它原系清末八大家之一石元仕的住宅。石家祖籍山东东阿县,明代时起便以漕运粮食为业,盈利渐丰。乾隆五十年,从石衷开始落户杨柳青,其子石万程颇善经营,家资日丰。清嘉庆四年,乾隆宠臣和坤获罪赐死,有一侍女携珠宝出逃,被石万程停泊在通州的粮船收留,由此,石家财富骤增,到石万程之子石献廷时期,石家一改累代单传而人丁兴旺,家大业大。石献廷就把石家财产分给四个儿子,各立堂门,长门福善堂,二门正廉堂,三门天锡堂,四门尊美堂。其中以四门尊美堂治家有方,财丁兴旺,不断扩建为津西第一家,世人俗称石家大院。石元仕于民国八年去世,他的夫人携全家迁居天津市内,从此石家便逐渐衰落,石家大院被严重破坏。自1987年,西青区人民政府相继投资560元逐渐修复,1991年石家大院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天津杨柳青博物馆。

好了,现在我们到石家大院了。请大家下车时随身带好自己的物品,不要放在车上。下午5:00在车上集合,记住我们的游览车为白色客车,车号为津xxxxx。

大家从这边进入,这里以前是石家的内帐房,现在作为名人照片展室。我们进去看一下,整个大院拍摄了将近四十多部电影,电视剧。象《刀剑笑》,刘德华主演的;《日出》,徐帆主演的;《烟雨红颜》,刘德凯导演,周迅,张信哲主演的。许多名人也来过石家大院,像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崔永元。此外,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石挥就是石家的第六代世孙,他自导自演了电影《我这一辈子》。

现在我们去看一下闻名中外的杨柳青年画陈列。先看第一展室,在这边陈列的是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个时期的年画以表现人民生活及历史故事题材为主,人物突出,注重人物神情刻画。看这幅《福善吉庆》是一幅有情节的仕女娃娃寓意画,它的寓意是采用汉字的谐音表示吉祥,用蝙蝠的“蝠”代幸福的“福”,用扇子的“扇”代善良的“善”,用刀枪剑戟的“戟”代吉祥的“吉”,用罄竹难书的“罄”代庆祝的“庆”。大家可以看一下另外几幅画《仕女游春》《金玉满堂》《盗仙草》《十不闲》。在这边陈列的年画是清嘉庆—道光期间的代表作品,画面人物较多,背景比较复杂。《四艺雅剧》在用色上采用兰,黑,灰等少数颜色,收到清雅素淡的效果,这种敷彩方法叫“散兰”。展室中间是用泥人形式表现的制作年画的五大工序:“勾描,刻板,套印,彩绘,装裱”。现在我们去第二展室去看灯箱画,石元仕的哥哥石元俊在光绪四年组织崇文书院,设在文昌阁,文昌阁建成后,决定做一套壁灯二十四盏,每盏从劝善经书中摘一句格言,按该句语意构思绘图,画于灯箱上。现在该馆展出的就是其中八盏。

往前走,我们去看一下婚俗展室。右边就是古代结婚用的花轿,花轿有两层,内层叫做轿芯子。左边是用泥人捏制的结婚场面,周围是一些婚俗用品陈列。凤冠,一般人家是从轿房租来的,“联升斋”就是当时租赁结婚用品的一个字号,相当于现在租赁婚纱的地方。帽筒,熏香炉,梳头匣,镜子,食品罐都是陪嫁之物。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十三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xx年5篇山西乔家大院的。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晋中,我是你们的导游。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全省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它们大都集中在晋中的祁县、平遥、太谷、介休一带,这些深宅大院不仅是当时富商大贾的宅第,也是显赫一时的晋商的历史见证。那我们今天参观的乔家大院就是它们其中的一个代表。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距太原54公里,乘车大约一小时就可以到达。乔家大院是一所民居建筑,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筑。占地8725㎡,建筑面积3870㎡,共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1985年乔家大院被开辟成为晋中民俗博物馆,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使得乔家大院名扬海外,20xx年拍摄的《乔家大院》更是让许多人了解了乔家大院,了解了晋商。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乔家大院的大门口了,我们现少停留一下。

我们看到乔家大院的门前并没有旗杆和石狮子,但是高大的院墙,足以显示出主人的威严气派。院内房屋设计的十分完美,错落有致,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专家学者赞誉其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因此人们常说“皇家有故宫,民家看乔家”。我们看到大门正对的这个照壁,它叫做“百寿图”是由一百个寿字构成的,在百寿图的两边有一幅。

对联。

“损人欲以覆天理,续道德而能文章”这是当时左宗棠写的,他先了主人淡泊心志,,百寿图的上方有“履和”二字,是从“端详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养太和”一句中意化出来的,体现了乔家主人的中庸思想。

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乔家主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兴旺,家庭和睦,只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贵的归宿。进入大门后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院的简单构造图,我们面前的这条常80米的甬道,将乔家大院的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院,北院房屋大都高大,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南面的房屋相对较低是晚辈居住的地方,大门是朝东开的,所谓“紫气东来”这个大门就是吸收祥气的。那我门一个大院一个大院来参观。

【第一院】。

整个乔家大院比国内不是一期工程一起完工的,而是分为了三期工程,那我们要看的第一院就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是一期工程的第一院,称为老院,它是由乔贵发之子,乔致庸之父乔全美所建。

进入大门,我们会看到一个照壁,叫做福德祠,那正是印证了“门迎百寿,院纳福德”。一般民宅中都要有,它的用途就是一、装饰作用,二、镇宅避嫌的作用。

这里的福德祠是用来供奉土地爷的,大家看到下面有一个小龛,正是摆放土地爷的,此外,在整个照壁上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我们来看,上面,两边各有一对狮子,那它的谐音就是“四时平安”,中间有几件法器戟、磬、如意,寓意为“吉庆如意”,下边有寿山石,寓意为“寿比南山”,旁边的芙蓉树,寓意为“福如东海”,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六对鹿,寓意为“六时通顺”。好了我们要进院去参观了,那这个院子是一个里五外三的穿心楼院,我们要连登三级台阶,高约为1丈,寓意为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

好我们来到了第一进院,这里展出的是行和住的民俗。我们来看这个厢房中有两辆马车,车轮十分的高大,这正是富贵人家的马车。对面是居住民俗,展出的是从古人类一直到现在的居住地图片。

穿过穿心,我们来到了第二进院,我们看到,正房是一个二层的小楼,可是二楼是有窗没有门,那这叫做统楼,上方有一块牌匾“为善最乐”,这正是乔家老爷的。

座右铭。

那以前正房是用来会客的东西厢房是书房和卧室我们今天来到乔家就是乔家的客人所以我们先来正房看看我们会发现现在是冬季但进入房间并不会感觉到冷我们会看到墙壁非常的厚厚大约为1.2米那这是仿照过去的窑洞而作的所以是冬暖夏凉。

东厢房展出的是岁时节令,上半年的从二月二龙抬头,四月清明节,扫墓,五月端午,下半年从七月十五上坟,八月十五赏月,腊八喝腊八粥,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二十四买对子,二十五扫房子,二十六打烧酒割肉,二十七杀猪又杀鸡,一直到大年三十。

西厢房展出的是衣饰,那以前是有这种观念“男人看袖头,女人看脚手”袖口越大,说明这个家越有钱,而女人则是越是脚小的越好看,有这么一句话“三寸金莲,四寸银莲,五寸铜莲”脚大了就嫁不出去了,那我们看到这里还有两双很小的鞋,它并不是三寸金莲,是双看鞋,那它是用来送给别人的,就是要看这个女子的手是不是很巧。

偏房是农俗展览,有碾子、石磨,还有一些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

【第二院】。

第二院是二期工程,那在第二院所展出的就是乔家的发迹史。我们来进来看一下,乔家的发家始祖乔贵发,名字是很好的,贵发贵发,既富贵又发达,可是他却是命运不济,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他被寄养在舅父家里,那他却是一个十分勤劳有踏实的人,亲戚邻里有什么事情,他都乐意去帮忙。有一天,他的亲戚结婚,他还是照旧去帮忙,等到新人行礼的时候,新娘新郎要找乔贵发来行礼,后边的人就说“给那样的人行礼,还怕有失身份呢”这时乔贵发刚从厨房赶过来,满身灰尘,听到这句话后,心想,我堂堂一个五尺男儿,只因家里贫穷,就让别人这么看不起,一咬牙,一跺脚,独自走了西口,开始了自己的发家之路。他与清徐的一个姓秦的小伙子,一起在一个杂货铺打工,由于他们的勤快和好学,受到了老板的赏识,教会了他们很多的经商之道。后来,他们有了一些积蓄,就自己开了一个草料铺,有一年,是个丰收年,粮价跌落,黄豆价格尤其低,他们便趁机购存大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紧缺,价钱不断上涨,他们便将黄豆抛售出去,获利颇丰。于是利用这笔资金,开设字号,名为广盛公。后来因为管理的滞后,有些亏损,经过三年的整改,终于有了新的起色,当时把“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他们认为这是复兴基业的新起点。我们看到下一位人物就是乔贵发的儿子乔全美,如果说,乔贵发是乔家的开创者,那他就是一个发展者,他为乔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规家训,一会儿我们去看看。那乔全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乔致广英年早逝,二儿子致庸继承家业,我们看这幅图,这位就是乔致庸,在他的手上,乔家度过了最辉煌的时期。他是乔家最年长的人,活了89岁,一共娶了六个太太,最小的一个可能可以作他的孙女了,大家可能会问,乔家不是有很严格的家训吗,怎么会娶6位太太呢?他活了89岁,老了如果总是让女仆伺候生活起居,那样不是很方便,所以儿女让他娶妻,但从不纳妾。当时乔家的生意遍布整个包头城,那有这么一句话叫“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那后面的这意味是乔致庸的侄孙乔映霞,他当时是出外留学,把先进的技术带回到乔家,当时乔致庸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很好的人选,所以就将乔家交给了他。但是俗话说“富,富不过三代,而乔家已经是五代经商了,19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由盛转衰。票号与商号业务多被官商银行夺走,日军侵华战争及国内连年战乱,也使商号一獗不振,惨淡经营直到1951年终于停业,1952年遣散职员处理善后,1953年春,历时二百多年曾经辉煌一时的“复字号”终于关门了。

那我们来看他们的家谱图,上面的已经介绍过了,乔贵发三个儿子乔全美、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有两个儿子,乔致广、乔致庸,乔致庸有11个儿子,下面的是他的孙子,那大家看下面有一个叫做乔健的人,乔家就是在他这辈分家的,下面的子孙大家会看到很少有在山西的,当年,乔家的后人很少有人再子承父业的,大部分都离家上学。现乔家后人大部分都生活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

两边的厢房展出的就是乔家严格的家规家训了,乔致庸教育后人做事要先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同时戒“骄、贪、懒”,那乔家有名的六不准也在这体现了: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酗酒、不准赌博、不准吸毒、不准嫖妓。第二院与第三院是一个双跨院,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穿过二院进入三院,在进入三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间房里面展出的乔家大院的平面图。乔家大院分为三期工程,大门朝东开,北房为长辈居住,南房为晚辈居住,那整个大院看起来形成一个双喜字。

从北往南看,删去4院和6院不看,拱形的房顶是一横,两面的厢房是两竖,下面的房顶又是一横,院子是两个口,甬道是一大横,南房有是两个口,正是一个双喜字格局。

【第三院】。

第三院为三宝院,我们来一件一件看,从正房看起,正房内的叫做犀牛望月镜,他是用东南亚铁梨木雕刻而成的,平时我们所见的木头都是密度小于水的,所以放在水里会漂浮起来,而东南亚铁梨木的密度则很大,它会沉在水底,两百年来,镜子影像清晰,结构完美。大家看,它分为三部分,上面是镜面,它像天上圆圆的月亮,然后是祥云,最后是一头犀牛,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犀牛是天上的一个神将,玉皇大帝让它来到人间传令,每天人们应三打扮,一吃饭。它却传成了一打扮,三吃饭,玉皇大帝大怒,将它贬到人间,由于留恋天上的生活,所以他的头总是朝向天上望着月亮,所以叫做犀牛望月,此外,犀牛还与喜牛谐音,也取一个吉祥的寓意。据文物专家鉴定,此镜最低价也值300万人民币。

东厢房中展出的事第二件宝物,叫做“万人球”,,这是个圆球形的镜子,无论有多少人在房中,也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可以在镜子里找到自己,而且映像十分清晰,不会变形,所以叫做万人球。那它当时是有一个重要的用途的,对,起监视的作用,当时乔老爷把它挂在正房的窗外,老爷经常会与掌柜的商讨商业事宜,这正是起到一个监视的作用,防止有人在外面偷听。万人球确实是名不虚传,此物是清代的遗物。

第三宝就是悬吊在西厢房的这两盏“九龙灯”。九龙灯是用珍贵的乌木制作的一对八角形宫灯。因为灯上共雕有九条龙,故称“九龙灯”。这9条龙分上下两层排列,上4条,下4条,每4条组成一个万字,灯的顶端有是1条龙头,9条龙头上都有蜡签可点蜡烛。每4条精雕细刻的龙身所组成的万字形,在其转折处都有轴相连,可以灵活转动调整角度。在两层万字形中间的是八棱形灯身,上有4面画、4面水银镜子可反光照射。到了晚上,棱形灯内的烛光交相辉映、流光溢彩。如果还要增加房间的亮度,那就把九龙灯上两个万字形拉直,8条龙便照直地向四方扑去,使得房间大亮。据说,这对九龙灯是当年慈禧太后西逃时赐给乔家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前些年几次有意收走,但乔家大院管理部门不肯割爱,只好作罢。

【第四院】。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第四院,商俗院,也是新院,它是由乔致庸的侄孙乔映霞所见的,那这个院子在建筑风格上处处体现出了他留学所带来的先进技术。首先我们来看正房的窗户,非常有欧式的风格,此外这里还有很精美的砖雕,我们看门楣上方的砖雕,正中是一个香炉,上面还坐了一个小孩,寓意为香火旺盛,两边分别是琴棋书画,乔家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再往两边看,分别是钟和表,教育乔家的后代子孙套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稀时间;我们再看东厢房这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雕刻,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中间的小的玻璃窗户格子上方,有一列火车正在桥上行驶,还冒着烟,正是乔映霞当年把在外国看到的火车凭借自己的印像雕刻到这里。

那我们来这个厢房来看看,里面是一些坐商的招牌,我们主要看一下这个药店的幌子,小圆球代表的是丹药,大圆球代表的是丸药,中间的梭形代表的是膏药,下面还有一条鱼,整个就寓意为“你吃了我的药就可以痊愈了”。对面的厢房展出的是行商的幌子。所谓坐商就是有自己的店面,而行商就是街头叫卖的。

正房的蜡像就是当时掌柜和东家报账的情景,正面坐的是东家,旁边坐的是掌柜的,而后面的就是小伙计了,那乔家乃至晋商当时选用小伙计是非常严格的,首先必须面貌清秀,身高七尺,并且是本村的村民,因为这样知根知底;其次就是他人品和技能的考察,必须通过严格的考察,才能被录用。偏房里都是从当地收购回来的家具,我们来看这个小瓷娃娃,它是一个枕头,我们看到它后面有一个小孔,那这是用来灌水的,冬天灌凉水,夏天灌热水,冬暖夏凉。从偏房出来,我们看到这个门楣上也有些木雕,大家可以看到两颗白菜,谐音为“百财”,出了偏院,我们来看这个砖雕,一面是猫和蝴蝶,谐音“耄耋”,另一面是喜鹊登梅,寓意为“喜上眉梢”,然后我们来看这个院子的照壁,它叫做“省分箴”,它是乔致庸的妹夫赵铁山所写,省是醒悟的意思,分是分寸的意思,教育乔家后代做事要注意分寸,并要懂得知足。两边是暗八仙,也就是八仙的法器,下面有戟、罄、如意,“吉庆如意”,最下面两边是狮子滚绣球,俗话说“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那我们也马上要看到,乔家大院最为漂亮的院子。

【第五院】。

第五院就是乔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乔致庸所建,它也是一个里五外三的穿心楼院,首先我们看到门楣上方,有一块匾,叫做在中堂,取意为“不偏不倚,执用之中”体现了主人的中庸思想,门楣上雕刻有福禄寿三星,两边有八骏的雕刻,希望后代子孙都有所作为,这一院展出的是人生礼仪,我们来看第一进院,里面展出的是小孩过一周岁生日的情景,不仅要全家庆贺,还要举行抓周仪式,全国不少地区均有此俗,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也有描写,贾宝玉抓周,其他东西不抓,偏偏抓了脂粉盒。生日这天,吃的也很讲究,一般都吃长寿面,希望孩子健康长寿,还要吃油糕,取谐音高低的高,希望孩子今后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过生日最大的忌讳是吃包子,怕孩子长大之后像草包一样活的窝窝囊囊。此外,大家可以看到墙上挂一件衣服,称为百家衣,这是小孩母亲从各家要回布料缝制的,穿百家衣,以期望小孩健康成长,无灾无病。

穿过穿心院,我们来到里院,首先我们来看,它是一个明楼院,二楼是有门有窗的,相对于第一院来说,它的建筑结构与风格,就十分的讲究与先进了。里院展出的是婚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晋中结婚一般分为6个程序,我们一个一个地看,请大家跟好我的脚步。迎娶这天,新娘早早起来和父母去祠堂上香,然后坐在炕上等待梳妆打扮,这天的新娘从头到脚都是一派红色,必须穿红棉袄、红棉裤,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民间当时有“十三留头,十四嫁,十五生个毛娃娃”的说法。因为过去女孩出嫁年龄尚小,长得比较瘦,为了衬托像大人一样丰满,所以要穿红棉袄、红棉裤,另外就是娘家人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到婆家以后像红棉袄一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厚厚实实。东房一室即嫁女婚俗展览,床上放一木桶,一把椅子各是什么意思呢?桶是要待嫁女儿在离开娘家之前坐一下木桶,寓意为从此两家相通,椅子是要待嫁女儿坐在上面,还要扇扇子,“坐椅子,扇扇子,荣华富贵一辈子。”新娘上轿时,还要由娘家哥哥背到轿子上,“哥哥背妹妹,好活一辈辈。”

新娘入轿后,鼓乐齐鸣,在鸣锣开道声中,花轿开始启程,仪杖队进行在路上,据说是县太爷在路上遇上也得绕道而行,民间有句俗话“百日为民,一日为官”。正房展出的就是拜堂的情景,大家看到新郎戴着官帽,而新娘头上顶着盖头,那这个盖头是要用秤杆挑起来的,取意为称心如意。拜了天地就要如洞房了,我们来洞房看一看,炕上放着一个马鞍,新娘要用一只脚跨过去,这时全人把马鞍撤走,另一只脚就不跨了,意为“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此外还有“新娘跨马鞍,一世报平安”之说。炕角分放四只萝卜娃娃,萝卜谐音摞辈之意,希望新媳妇过门后,能为主家传宗接代贡献力量。此外还有糖盒,里面有桂圆、莲子、花生、枣,有早生贵子的意思。晋中地区新郎,新娘入洞房后,马桶要由小姑提到洞房,她提着盆在门外喊,“姑姑提盆盆,嫂嫂开门门,侄男侄女一群群”讨其吉利,自然红包不能少。

【第六院】。

第六院原先乔家主人本来是要建一座“书房院”的,当时已经买回了全套的假山,但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这里只留下一部分花园,改成了“花园院”,1958年乔家出逃,留下了未完成的花园。我们看到在北面有一排房间,就是当时建的书房,书房建造在紧挨祠堂的地方,主人也是有一定用意的,祠堂是用来祭祖的,勉励乔氏后代发扬和继承祖先的业绩,以繁盛乔家大业的,而书房则是用于培养乔家子弟,希望他们发奋读书,增长知识,成为优秀人才的,所以书房院与祠堂紧邻在一起,可以起到随时随地地激励乔家子孙后代学业进步的作用。

乔家大院就参观到此,请大家记好集合时间,准时集合。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正中,大院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后有多次扩建。第一次扩建由乔致庸主持,最后一次由乔映霞完成。

大院坐西朝东,院落布局很象一个双“喜”字,象征大吉大利。它的围墙有10米多高,很壮观,它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

站在大院的东大门,可以看到顶楼正中悬挂着慈禧太后送的匾额,上面写着“福种琅环”四个大字。大门上写着一付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是李鸿章题写的。大门对面有一个掩壁,上面题有左宗棠的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从东大门往西走,有一条80米长的甬道。甬道自东向西走尽头是乔家祠堂。甬道将整个大院分成南北两部分,甬道北边自东向西分别有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和花园,甬道南边自东向西有东南院、西南院和新院。

乔家大院总共占地面积是1087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是3872平方米,共有6个大院,大院内套有20个小院子,共有313个房间。

大院内随处可见精致的木雕。如老院的三门木雕为葡萄白子图,东南院正门有八骏马和福禄寿三星图等,雕刻品个个栩栩如生,有着民族寓意。

砖雕工艺品在乔家大院到处可见,题材也非常广泛。

除此外,乔家大院还有精美的石雕。

乔家大院收藏有许多珍品,其中有三件号称为“乔家三宝”。第一件是犀牛望月镜,第二件是万人球,第三件是二盏九龙灯。

院子里也有各种纪念馆。比如展示乔家主人发迹的纪念馆,也有陈列山西民间风俗习惯的纪念馆。

参观了乔家大院后,我感觉到很有趣,拍了许多照片,而且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占地面918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42.4平方米,是一座集中体现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独特风格的宏伟建筑群体,外视威严高大,宛如城堡,内视则富丽堂皇,既有跌岩起伏的层次,又有变化意境的统一规范,结构考究,选材精良。院内斗拱飞檐、石刻砖雕、牙版楼、彩绘金装随处可见,工艺精湛,各具特色,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被许多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好多学者参观完毕都赞叹;“乔院三晋绝,民俗一精华”。它与淳朴的民俗陈列浑然一体,可谓是珠联壁合,相映成辉。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中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喜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3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燎望垛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把6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4座,门楼、更楼、跳阁6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l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景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3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2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6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词,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诉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昨繁茂如初。这好像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廓。上得走廓,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梅;西面为鹭鸶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面一体的格局。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廓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面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田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采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固原来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则”,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十四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20xx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乔家大院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山西乔家大院的。

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晋中,我是你们的导游。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全省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它们大都集中在晋中的祁县、平遥、太谷、介休一带,这些深宅大院不仅是当时富商大贾的宅第,也是显赫一时的晋商的历史见证。那我们今天参观的乔家大院就是它们其中的一个代表。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距太原54公里,乘车大约一小时就可以到达。乔家大院是一所民居建筑,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筑。占地8725㎡,建筑面积3870㎡,共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1985年乔家大院被开辟成为晋中民俗博物馆,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使得乔家大院名扬海外,20xx年拍摄的《乔家大院》更是让许多人了解了乔家大院,了解了晋商。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乔家大院的大门口了,我们现少停留一下。

我们看到乔家大院的门前并没有旗杆和石狮子,但是高大的院墙,足以显示出主人的威严气派。院内房屋设计的十分完美,错落有致,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专家学者赞誉其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因此人们常说“皇家有故宫,民家看乔家”。我们看到大门正对的这个照壁,它叫做“百寿图”是由一百个寿字构成的,在百寿图的两边有一幅。

对联。

“损人欲以覆天理,续道德而能文章”这是当时左宗棠写的,他先了主人淡泊心志,,百寿图的上方有“履和”二字,是从“端详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养太和”一句中意化出来的,体现了乔家主人的中庸思想。

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乔家主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兴旺,家庭和睦,只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贵的归宿。进入大门后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院的简单构造图,我们面前的这条常80米的甬道,将乔家大院的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院,北院房屋大都高大,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南面的房屋相对较低是晚辈居住的地方,大门是朝东开的,所谓“紫气东来”这个大门就是吸收祥气的。那我门一个大院一个大院来参观。

【第一院】。

整个乔家大院比国内不是一期工程一起完工的,而是分为了三期工程,那我们要看的第一院就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是一期工程的第一院,称为老院,它是由乔贵发之子,乔致庸之父乔全美所建。

进入大门,我们会看到一个照壁,叫做福德祠,那正是印证了“门迎百寿,院纳福德”。一般民宅中都要有,它的用途就是一、装饰作用,二、镇宅避嫌的作用。

这里的福德祠是用来供奉土地爷的,大家看到下面有一个小龛,正是摆放土地爷的,此外,在整个照壁上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我们来看,上面,两边各有一对狮子,那它的谐音就是“四时平安”,中间有几件法器戟、磬、如意,寓意为“吉庆如意”,下边有寿山石,寓意为“寿比南山”,旁边的芙蓉树,寓意为“福如东海”,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六对鹿,寓意为“六时通顺”。好了我们要进院去参观了,那这个院子是一个里五外三的穿心楼院,我们要连登三级台阶,高约为1丈,寓意为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

好我们来到了第一进院,这里展出的是行和住的民俗。我们来看这个厢房中有两辆马车,车轮十分的高大,这正是富贵人家的马车。对面是居住民俗,展出的是从古人类一直到现在的居住地图片。

穿过穿心,我们来到了第二进院,我们看到,正房是一个二层的小楼,可是二楼是有窗没有门,那这叫做统楼,上方有一块牌匾“为善最乐”,这正是乔家老爷的。

座右铭。

那以前正房是用来会客的东西厢房是书房和卧室我们今天来到乔家就是乔家的客人所以我们先来正房看看我们会发现现在是冬季但进入房间并不会感觉到冷我们会看到墙壁非常的厚厚大约为1.2米那这是仿照过去的窑洞而作的所以是冬暖夏凉。

东厢房展出的是岁时节令,上半年的从二月二龙抬头,四月清明节,扫墓,五月端午,下半年从七月十五上坟,八月十五赏月,腊八喝腊八粥,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二十四买对子,二十五扫房子,二十六打烧酒割肉,二十七杀猪又杀鸡,一直到大年三十。

西厢房展出的是衣饰,那以前是有这种观念“男人看袖头,女人看脚手”袖口越大,说明这个家越有钱,而女人则是越是脚小的越好看,有这么一句话“三寸金莲,四寸银莲,五寸铜莲”脚大了就嫁不出去了,那我们看到这里还有两双很小的鞋,它并不是三寸金莲,是双看鞋,那它是用来送给别人的,就是要看这个女子的手是不是很巧。

偏房是农俗展览,有碾子、石磨,还有一些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

【第二院】。

第二院是二期工程,那在第二院所展出的就是乔家的发迹史。我们来进来看一下,乔家的发家始祖乔贵发,名字是很好的,贵发贵发,既富贵又发达,可是他却是命运不济,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他被寄养在舅父家里,那他却是一个十分勤劳有踏实的人,亲戚邻里有什么事情,他都乐意去帮忙。有一天,他的亲戚结婚,他还是照旧去帮忙,等到新人行礼的时候,新娘新郎要找乔贵发来行礼,后边的人就说“给那样的人行礼,还怕有失身份呢”这时乔贵发刚从厨房赶过来,满身灰尘,听到这句话后,心想,我堂堂一个五尺男儿,只因家里贫穷,就让别人这么看不起,一咬牙,一跺脚,独自走了西口,开始了自己的发家之路。他与清徐的一个姓秦的小伙子,一起在一个杂货铺打工,由于他们的勤快和好学,受到了老板的赏识,教会了他们很多的经商之道。后来,他们有了一些积蓄,就自己开了一个草料铺,有一年,是个丰收年,粮价跌落,黄豆价格尤其低,他们便趁机购存大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紧缺,价钱不断上涨,他们便将黄豆抛售出去,获利颇丰。于是利用这笔资金,开设字号,名为广盛公。后来因为管理的滞后,有些亏损,经过三年的整改,终于有了新的起色,当时把“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他们认为这是复兴基业的新起点。我们看到下一位人物就是乔贵发的儿子乔全美,如果说,乔贵发是乔家的开创者,那他就是一个发展者,他为乔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规家训,一会儿我们去看看。那乔全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乔致广英年早逝,二儿子致庸继承家业,我们看这幅图,这位就是乔致庸,在他的手上,乔家度过了最辉煌的时期。他是乔家最年长的人,活了89岁,一共娶了六个太太,最小的一个可能可以作他的孙女了,大家可能会问,乔家不是有很严格的家训吗,怎么会娶6位太太呢?他活了89岁,老了如果总是让女仆伺候生活起居,那样不是很方便,所以儿女让他娶妻,但从不纳妾。当时乔家的生意遍布整个包头城,那有这么一句话叫“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那后面的这意味是乔致庸的侄孙乔映霞,他当时是出外留学,把先进的技术带回到乔家,当时乔致庸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很好的人选,所以就将乔家交给了他。但是俗话说“富,富不过三代,而乔家已经是五代经商了,19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由盛转衰。票号与商号业务多被官商银行夺走,日军侵华战争及国内连年战乱,也使商号一獗不振,惨淡经营直到1951年终于停业,1952年遣散职员处理善后,1953年春,历时二百多年曾经辉煌一时的“复字号”终于关门了。

那我们来看他们的家谱图,上面的已经介绍过了,乔贵发三个儿子乔全美、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有两个儿子,乔致广、乔致庸,乔致庸有11个儿子,下面的是他的孙子,那大家看下面有一个叫做乔健的人,乔家就是在他这辈分家的,下面的子孙大家会看到很少有在山西的,当年,乔家的后人很少有人再子承父业的,大部分都离家上学。现乔家后人大部分都生活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

两边的厢房展出的就是乔家严格的家规家训了,乔致庸教育后人做事要先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同时戒“骄、贪、懒”,那乔家有名的六不准也在这体现了: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酗酒、不准赌博、不准吸毒、不准嫖妓。第二院与第三院是一个双跨院,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穿过二院进入三院,在进入三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间房里面展出的乔家大院的平面图。乔家大院分为三期工程,大门朝东开,北房为长辈居住,南房为晚辈居住,那整个大院看起来形成一个双喜字。

从北往南看,删去4院和6院不看,拱形的房顶是一横,两面的厢房是两竖,下面的房顶又是一横,院子是两个口,甬道是一大横,南房有是两个口,正是一个双喜字格局。

【第三院】。

第三院为三宝院,我们来一件一件看,从正房看起,正房内的叫做犀牛望月镜,他是用东南亚铁梨木雕刻而成的,平时我们所见的木头都是密度小于水的,所以放在水里会漂浮起来,而东南亚铁梨木的密度则很大,它会沉在水底,两百年来,镜子影像清晰,结构完美。大家看,它分为三部分,上面是镜面,它像天上圆圆的月亮,然后是祥云,最后是一头犀牛,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犀牛是天上的一个神将,玉皇大帝让它来到人间传令,每天人们应三打扮,一吃饭。它却传成了一打扮,三吃饭,玉皇大帝大怒,将它贬到人间,由于留恋天上的生活,所以他的头总是朝向天上望着月亮,所以叫做犀牛望月,此外,犀牛还与喜牛谐音,也取一个吉祥的寓意。据文物专家鉴定,此镜最低价也值300万人民币。

东厢房中展出的事第二件宝物,叫做“万人球”,,这是个圆球形的镜子,无论有多少人在房中,也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可以在镜子里找到自己,而且映像十分清晰,不会变形,所以叫做万人球。那它当时是有一个重要的用途的,对,起监视的作用,当时乔老爷把它挂在正房的窗外,老爷经常会与掌柜的商讨商业事宜,这正是起到一个监视的作用,防止有人在外面偷听。万人球确实是名不虚传,此物是清代的遗物。

第三宝就是悬吊在西厢房的这两盏“九龙灯”。九龙灯是用珍贵的乌木制作的一对八角形宫灯。因为灯上共雕有九条龙,故称“九龙灯”。这9条龙分上下两层排列,上4条,下4条,每4条组成一个万字,灯的顶端有是1条龙头,9条龙头上都有蜡签可点蜡烛。每4条精雕细刻的龙身所组成的万字形,在其转折处都有轴相连,可以灵活转动调整角度。在两层万字形中间的是八棱形灯身,上有4面画、4面水银镜子可反光照射。到了晚上,棱形灯内的烛光交相辉映、流光溢彩。如果还要增加房间的亮度,那就把九龙灯上两个万字形拉直,8条龙便照直地向四方扑去,使得房间大亮。据说,这对九龙灯是当年慈禧太后西逃时赐给乔家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前些年几次有意收走,但乔家大院管理部门不肯割爱,只好作罢。

【第四院】。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第四院,商俗院,也是新院,它是由乔致庸的侄孙乔映霞所见的,那这个院子在建筑风格上处处体现出了他留学所带来的先进技术。首先我们来看正房的窗户,非常有欧式的风格,此外这里还有很精美的砖雕,我们看门楣上方的砖雕,正中是一个香炉,上面还坐了一个小孩,寓意为香火旺盛,两边分别是琴棋书画,乔家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再往两边看,分别是钟和表,教育乔家的后代子孙套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稀时间;我们再看东厢房这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雕刻,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中间的小的玻璃窗户格子上方,有一列火车正在桥上行驶,还冒着烟,正是乔映霞当年把在外国看到的火车凭借自己的印像雕刻到这里。

那我们来这个厢房来看看,里面是一些坐商的招牌,我们主要看一下这个药店的幌子,小圆球代表的是丹药,大圆球代表的是丸药,中间的梭形代表的是膏药,下面还有一条鱼,整个就寓意为“你吃了我的药就可以痊愈了”。对面的厢房展出的是行商的幌子。所谓坐商就是有自己的店面,而行商就是街头叫卖的。

正房的蜡像就是当时掌柜和东家报账的情景,正面坐的是东家,旁边坐的是掌柜的,而后面的就是小伙计了,那乔家乃至晋商当时选用小伙计是非常严格的,首先必须面貌清秀,身高七尺,并且是本村的村民,因为这样知根知底;其次就是他人品和技能的考察,必须通过严格的考察,才能被录用。偏房里都是从当地收购回来的家具,我们来看这个小瓷娃娃,它是一个枕头,我们看到它后面有一个小孔,那这是用来灌水的,冬天灌凉水,夏天灌热水,冬暖夏凉。从偏房出来,我们看到这个门楣上也有些木雕,大家可以看到两颗白菜,谐音为“百财”,出了偏院,我们来看这个砖雕,一面是猫和蝴蝶,谐音“耄耋”,另一面是喜鹊登梅,寓意为“喜上眉梢”,然后我们来看这个院子的照壁,它叫做“省分箴”,它是乔致庸的妹夫赵铁山所写,省是醒悟的意思,分是分寸的意思,教育乔家后代做事要注意分寸,并要懂得知足。两边是暗八仙,也就是八仙的法器,下面有戟、罄、如意,“吉庆如意”,最下面两边是狮子滚绣球,俗话说“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那我们也马上要看到,乔家大院最为漂亮的院子。

【第五院】。

第五院就是乔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乔致庸所建,它也是一个里五外三的穿心楼院,首先我们看到门楣上方,有一块匾,叫做在中堂,取意为“不偏不倚,执用之中”体现了主人的中庸思想,门楣上雕刻有福禄寿三星,两边有八骏的雕刻,希望后代子孙都有所作为,这一院展出的是人生礼仪,我们来看第一进院,里面展出的是小孩过一周岁生日的情景,不仅要全家庆贺,还要举行抓周仪式,全国不少地区均有此俗,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也有描写,贾宝玉抓周,其他东西不抓,偏偏抓了脂粉盒。生日这天,吃的也很讲究,一般都吃长寿面,希望孩子健康长寿,还要吃油糕,取谐音高低的高,希望孩子今后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过生日最大的忌讳是吃包子,怕孩子长大之后像草包一样活的窝窝囊囊。此外,大家可以看到墙上挂一件衣服,称为百家衣,这是小孩母亲从各家要回布料缝制的,穿百家衣,以期望小孩健康成长,无灾无病。

穿过穿心院,我们来到里院,首先我们来看,它是一个明楼院,二楼是有门有窗的,相对于第一院来说,它的建筑结构与风格,就十分的讲究与先进了。里院展出的是婚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晋中结婚一般分为6个程序,我们一个一个地看,请大家跟好我的脚步。迎娶这天,新娘早早起来和父母去祠堂上香,然后坐在炕上等待梳妆打扮,这天的新娘从头到脚都是一派红色,必须穿红棉袄、红棉裤,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民间当时有“十三留头,十四嫁,十五生个毛娃娃”的说法。因为过去女孩出嫁年龄尚小,长得比较瘦,为了衬托像大人一样丰满,所以要穿红棉袄、红棉裤,另外就是娘家人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到婆家以后像红棉袄一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厚厚实实。东房一室即嫁女婚俗展览,床上放一木桶,一把椅子各是什么意思呢?桶是要待嫁女儿在离开娘家之前坐一下木桶,寓意为从此两家相通,椅子是要待嫁女儿坐在上面,还要扇扇子,“坐椅子,扇扇子,荣华富贵一辈子。”新娘上轿时,还要由娘家哥哥背到轿子上,“哥哥背妹妹,好活一辈辈。”

新娘入轿后,鼓乐齐鸣,在鸣锣开道声中,花轿开始启程,仪杖队进行在路上,据说是县太爷在路上遇上也得绕道而行,民间有句俗话“百日为民,一日为官”。正房展出的就是拜堂的情景,大家看到新郎戴着官帽,而新娘头上顶着盖头,那这个盖头是要用秤杆挑起来的,取意为称心如意。拜了天地就要如洞房了,我们来洞房看一看,炕上放着一个马鞍,新娘要用一只脚跨过去,这时全人把马鞍撤走,另一只脚就不跨了,意为“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此外还有“新娘跨马鞍,一世报平安”之说。炕角分放四只萝卜娃娃,萝卜谐音摞辈之意,希望新媳妇过门后,能为主家传宗接代贡献力量。此外还有糖盒,里面有桂圆、莲子、花生、枣,有早生贵子的意思。晋中地区新郎,新娘入洞房后,马桶要由小姑提到洞房,她提着盆在门外喊,“姑姑提盆盆,嫂嫂开门门,侄男侄女一群群”讨其吉利,自然红包不能少。

【第六院】。

第六院原先乔家主人本来是要建一座“书房院”的,当时已经买回了全套的假山,但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这里只留下一部分花园,改成了“花园院”,1958年乔家出逃,留下了未完成的花园。我们看到在北面有一排房间,就是当时建的书房,书房建造在紧挨祠堂的地方,主人也是有一定用意的,祠堂是用来祭祖的,勉励乔氏后代发扬和继承祖先的业绩,以繁盛乔家大业的,而书房则是用于培养乔家子弟,希望他们发奋读书,增长知识,成为优秀人才的,所以书房院与祠堂紧邻在一起,可以起到随时随地地激励乔家子孙后代学业进步的作用。

乔家大院就参观到此,请大家记好集合时间,准时集合。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

乔家大院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乔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从高处俯瞰,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靡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都有通道与堞墙相连。

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6幢大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内有园。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角道院、套院,其门窗、橡檐、阶石、栏杆等,无不造型精巧,匠心独具。院内砖雕,俯仰可观,脊雕、壁雕、屏雕、栏雕……以人物典故、花卉鸟兽、琴棋书画为题材,各具风采。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十五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乔家大院的。

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晋中,我是你们的导游。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全省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它们大都集中在晋中的祁县、平遥、太谷、介休一带,这些深宅大院不仅是当时富商大贾的宅第,也是显赫一时的晋商的历史见证。那我们今天参观的乔家大院就是它们其中的一个代表。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距太原54公里,乘车大约一小时就可以到达。乔家大院是一所民居建筑,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筑。占地8725㎡,建筑面积3870㎡,共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1985年乔家大院被开辟成为晋中民俗博物馆,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使得乔家大院名扬海外,20xx年拍摄的《乔家大院》更是让许多人了解了乔家大院,了解了晋商。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乔家大院的大门口了,我们现少停留一下。

我们看到乔家大院的门前并没有旗杆和石狮子,但是高大的院墙,足以显示出主人的威严气派。院内房屋设计的十分完美,错落有致,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专家学者赞誉其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因此人们常说“皇家有故宫,民家看乔家”。我们看到大门正对的这个照壁,它叫做“百寿图”是由一百个寿字构成的,在百寿图的两边有一幅。

对联。

“损人欲以覆天理,续道德而能文章”这是当时左宗棠写的,他先了主人淡泊心志,,百寿图的上方有“履和”二字,是从“端详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养太和”一句中意化出来的,体现了乔家主人的中庸思想。

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乔家主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兴旺,家庭和睦,只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贵的归宿。进入大门后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院的简单构造图,我们面前的这条常80米的甬道,将乔家大院的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院,北院房屋大都高大,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南面的房屋相对较低是晚辈居住的地方,大门是朝东开的,所谓“紫气东来”这个大门就是吸收祥气的。那我门一个大院一个大院来参观。

【第一院】。

整个乔家大院比国内不是一期工程一起完工的,而是分为了三期工程,那我们要看的第一院就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是一期工程的第一院,称为老院,它是由乔贵发之子,乔致庸之父乔全美所建。

进入大门,我们会看到一个照壁,叫做福德祠,那正是印证了“门迎百寿,院纳福德”。一般民宅中都要有,它的用途就是一、装饰作用,二、镇宅避嫌的作用。

这里的福德祠是用来供奉土地爷的,大家看到下面有一个小龛,正是摆放土地爷的,此外,在整个照壁上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我们来看,上面,两边各有一对狮子,那它的谐音就是“四时平安”,中间有几件法器戟、磬、如意,寓意为“吉庆如意”,下边有寿山石,寓意为“寿比南山”,旁边的芙蓉树,寓意为“福如东海”,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六对鹿,寓意为“六时通顺”。好了我们要进院去参观了,那这个院子是一个里五外三的穿心楼院,我们要连登三级台阶,高约为1丈,寓意为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

好我们来到了第一进院,这里展出的是行和住的民俗。我们来看这个厢房中有两辆马车,车轮十分的高大,这正是富贵人家的马车。对面是居住民俗,展出的是从古人类一直到现在的居住地图片。

穿过穿心,我们来到了第二进院,我们看到,正房是一个二层的小楼,可是二楼是有窗没有门,那这叫做统楼,上方有一块牌匾“为善最乐”,这正是乔家老爷的。

座右铭。

那以前正房是用来会客的东西厢房是书房和卧室我们今天来到乔家就是乔家的客人所以我们先来正房看看我们会发现现在是冬季但进入房间并不会感觉到冷我们会看到墙壁非常的厚厚大约为1.2米那这是仿照过去的窑洞而作的所以是冬暖夏凉。

东厢房展出的是岁时节令,上半年的从二月二龙抬头,四月清明节,扫墓,五月端午,下半年从七月十五上坟,八月十五赏月,腊八喝腊八粥,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二十四买对子,二十五扫房子,二十六打烧酒割肉,二十七杀猪又杀鸡,一直到大年三十。

西厢房展出的是衣饰,那以前是有这种观念“男人看袖头,女人看脚手”袖口越大,说明这个家越有钱,而女人则是越是脚小的越好看,有这么一句话“三寸金莲,四寸银莲,五寸铜莲”脚大了就嫁不出去了,那我们看到这里还有两双很小的鞋,它并不是三寸金莲,是双看鞋,那它是用来送给别人的,就是要看这个女子的手是不是很巧。

偏房是农俗展览,有碾子、石磨,还有一些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

【第二院】。

第二院是二期工程,那在第二院所展出的就是乔家的发迹史。我们来进来看一下,乔家的发家始祖乔贵发,名字是很好的,贵发贵发,既富贵又发达,可是他却是命运不济,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他被寄养在舅父家里,那他却是一个十分勤劳有踏实的人,亲戚邻里有什么事情,他都乐意去帮忙。有一天,他的亲戚结婚,他还是照旧去帮忙,等到新人行礼的时候,新娘新郎要找乔贵发来行礼,后边的人就说“给那样的人行礼,还怕有失身份呢”这时乔贵发刚从厨房赶过来,满身灰尘,听到这句话后,心想,我堂堂一个五尺男儿,只因家里贫穷,就让别人这么看不起,一咬牙,一跺脚,独自走了西口,开始了自己的发家之路。他与清徐的一个姓秦的小伙子,一起在一个杂货铺打工,由于他们的勤快和好学,受到了老板的赏识,教会了他们很多的经商之道。后来,他们有了一些积蓄,就自己开了一个草料铺,有一年,是个丰收年,粮价跌落,黄豆价格尤其低,他们便趁机购存大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紧缺,价钱不断上涨,他们便将黄豆抛售出去,获利颇丰。于是利用这笔资金,开设字号,名为广盛公。后来因为管理的滞后,有些亏损,经过三年的整改,终于有了新的起色,当时把“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他们认为这是复兴基业的新起点。我们看到下一位人物就是乔贵发的儿子乔全美,如果说,乔贵发是乔家的开创者,那他就是一个发展者,他为乔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规家训,一会儿我们去看看。那乔全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乔致广英年早逝,二儿子致庸继承家业,我们看这幅图,这位就是乔致庸,在他的手上,乔家度过了最辉煌的时期。他是乔家最年长的人,活了89岁,一共娶了六个太太,最小的一个可能可以作他的孙女了,大家可能会问,乔家不是有很严格的家训吗,怎么会娶6位太太呢?他活了89岁,老了如果总是让女仆伺候生活起居,那样不是很方便,所以儿女让他娶妻,但从不纳妾。当时乔家的生意遍布整个包头城,那有这么一句话叫“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那后面的这意味是乔致庸的侄孙乔映霞,他当时是出外留学,把先进的技术带回到乔家,当时乔致庸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很好的人选,所以就将乔家交给了他。但是俗话说“富,富不过三代,而乔家已经是五代经商了,19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由盛转衰。票号与商号业务多被官商银行夺走,日军侵华战争及国内连年战乱,也使商号一獗不振,惨淡经营直到1951年终于停业,1952年遣散职员处理善后,1953年春,历时二百多年曾经辉煌一时的“复字号”终于关门了。

那我们来看他们的家谱图,上面的已经介绍过了,乔贵发三个儿子乔全美、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有两个儿子,乔致广、乔致庸,乔致庸有11个儿子,下面的是他的孙子,那大家看下面有一个叫做乔健的人,乔家就是在他这辈分家的,下面的子孙大家会看到很少有在山西的,当年,乔家的后人很少有人再子承父业的,大部分都离家上学。现乔家后人大部分都生活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

两边的厢房展出的就是乔家严格的家规家训了,乔致庸教育后人做事要先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同时戒“骄、贪、懒”,那乔家有名的六不准也在这体现了: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酗酒、不准赌博、不准吸毒、不准嫖妓。第二院与第三院是一个双跨院,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穿过二院进入三院,在进入三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间房里面展出的乔家大院的平面图。乔家大院分为三期工程,大门朝东开,北房为长辈居住,南房为晚辈居住,那整个大院看起来形成一个双喜字。

从北往南看,删去4院和6院不看,拱形的房顶是一横,两面的厢房是两竖,下面的房顶又是一横,院子是两个口,甬道是一大横,南房有是两个口,正是一个双喜字格局。

【第三院】。

第三院为三宝院,我们来一件一件看,从正房看起,正房内的叫做犀牛望月镜,他是用东南亚铁梨木雕刻而成的,平时我们所见的木头都是密度小于水的,所以放在水里会漂浮起来,而东南亚铁梨木的密度则很大,它会沉在水底,两百年来,镜子影像清晰,结构完美。大家看,它分为三部分,上面是镜面,它像天上圆圆的月亮,然后是祥云,最后是一头犀牛,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犀牛是天上的一个神将,玉皇大帝让它来到人间传令,每天人们应三打扮,一吃饭。它却传成了一打扮,三吃饭,玉皇大帝大怒,将它贬到人间,由于留恋天上的生活,所以他的头总是朝向天上望着月亮,所以叫做犀牛望月,此外,犀牛还与喜牛谐音,也取一个吉祥的寓意。据文物专家鉴定,此镜最低价也值300万人民币。

东厢房中展出的事第二件宝物,叫做“万人球”,,这是个圆球形的镜子,无论有多少人在房中,也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可以在镜子里找到自己,而且映像十分清晰,不会变形,所以叫做万人球。那它当时是有一个重要的用途的,对,起监视的作用,当时乔老爷把它挂在正房的窗外,老爷经常会与掌柜的商讨商业事宜,这正是起到一个监视的作用,防止有人在外面偷听。万人球确实是名不虚传,此物是清代的遗物。

第三宝就是悬吊在西厢房的这两盏“九龙灯”。九龙灯是用珍贵的乌木制作的一对八角形宫灯。因为灯上共雕有九条龙,故称“九龙灯”。这9条龙分上下两层排列,上4条,下4条,每4条组成一个万字,灯的顶端有是1条龙头,9条龙头上都有蜡签可点蜡烛。每4条精雕细刻的龙身所组成的万字形,在其转折处都有轴相连,可以灵活转动调整角度。在两层万字形中间的是八棱形灯身,上有4面画、4面水银镜子可反光照射。到了晚上,棱形灯内的烛光交相辉映、流光溢彩。如果还要增加房间的亮度,那就把九龙灯上两个万字形拉直,8条龙便照直地向四方扑去,使得房间大亮。据说,这对九龙灯是当年慈禧太后西逃时赐给乔家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前些年几次有意收走,但乔家大院管理部门不肯割爱,只好作罢。

【第四院】。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第四院,商俗院,也是新院,它是由乔致庸的侄孙乔映霞所见的,那这个院子在建筑风格上处处体现出了他留学所带来的先进技术。首先我们来看正房的窗户,非常有欧式的风格,此外这里还有很精美的砖雕,我们看门楣上方的砖雕,正中是一个香炉,上面还坐了一个小孩,寓意为香火旺盛,两边分别是琴棋书画,乔家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再往两边看,分别是钟和表,教育乔家的后代子孙套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稀时间;我们再看东厢房这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雕刻,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中间的小的玻璃窗户格子上方,有一列火车正在桥上行驶,还冒着烟,正是乔映霞当年把在外国看到的火车凭借自己的印像雕刻到这里。

那我们来这个厢房来看看,里面是一些坐商的招牌,我们主要看一下这个药店的幌子,小圆球代表的是丹药,大圆球代表的是丸药,中间的梭形代表的是膏药,下面还有一条鱼,整个就寓意为“你吃了我的药就可以痊愈了”。对面的厢房展出的是行商的幌子。所谓坐商就是有自己的店面,而行商就是街头叫卖的。

正房的蜡像就是当时掌柜和东家报账的情景,正面坐的是东家,旁边坐的是掌柜的,而后面的就是小伙计了,那乔家乃至晋商当时选用小伙计是非常严格的,首先必须面貌清秀,身高七尺,并且是本村的村民,因为这样知根知底;其次就是他人品和技能的考察,必须通过严格的考察,才能被录用。偏房里都是从当地收购回来的家具,我们来看这个小瓷娃娃,它是一个枕头,我们看到它后面有一个小孔,那这是用来灌水的,冬天灌凉水,夏天灌热水,冬暖夏凉。从偏房出来,我们看到这个门楣上也有些木雕,大家可以看到两颗白菜,谐音为“百财”,出了偏院,我们来看这个砖雕,一面是猫和蝴蝶,谐音“耄耋”,另一面是喜鹊登梅,寓意为“喜上眉梢”,然后我们来看这个院子的照壁,它叫做“省分箴”,它是乔致庸的妹夫赵铁山所写,省是醒悟的意思,分是分寸的意思,教育乔家后代做事要注意分寸,并要懂得知足。两边是暗八仙,也就是八仙的法器,下面有戟、罄、如意,“吉庆如意”,最下面两边是狮子滚绣球,俗话说“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那我们也马上要看到,乔家大院最为漂亮的院子。

【第五院】。

第五院就是乔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乔致庸所建,它也是一个里五外三的穿心楼院,首先我们看到门楣上方,有一块匾,叫做在中堂,取意为“不偏不倚,执用之中”体现了主人的中庸思想,门楣上雕刻有福禄寿三星,两边有八骏的雕刻,希望后代子孙都有所作为,这一院展出的是人生礼仪,我们来看第一进院,里面展出的是小孩过一周岁生日的情景,不仅要全家庆贺,还要举行抓周仪式,全国不少地区均有此俗,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也有描写,贾宝玉抓周,其他东西不抓,偏偏抓了脂粉盒。生日这天,吃的也很讲究,一般都吃长寿面,希望孩子健康长寿,还要吃油糕,取谐音高低的高,希望孩子今后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过生日最大的忌讳是吃包子,怕孩子长大之后像草包一样活的窝窝囊囊。此外,大家可以看到墙上挂一件衣服,称为百家衣,这是小孩母亲从各家要回布料缝制的,穿百家衣,以期望小孩健康成长,无灾无病。

穿过穿心院,我们来到里院,首先我们来看,它是一个明楼院,二楼是有门有窗的,相对于第一院来说,它的建筑结构与风格,就十分的讲究与先进了。里院展出的是婚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晋中结婚一般分为6个程序,我们一个一个地看,请大家跟好我的脚步。迎娶这天,新娘早早起来和父母去祠堂上香,然后坐在炕上等待梳妆打扮,这天的新娘从头到脚都是一派红色,必须穿红棉袄、红棉裤,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民间当时有“十三留头,十四嫁,十五生个毛娃娃”的说法。因为过去女孩出嫁年龄尚小,长得比较瘦,为了衬托像大人一样丰满,所以要穿红棉袄、红棉裤,另外就是娘家人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到婆家以后像红棉袄一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厚厚实实。东房一室即嫁女婚俗展览,床上放一木桶,一把椅子各是什么意思呢?桶是要待嫁女儿在离开娘家之前坐一下木桶,寓意为从此两家相通,椅子是要待嫁女儿坐在上面,还要扇扇子,“坐椅子,扇扇子,荣华富贵一辈子。”新娘上轿时,还要由娘家哥哥背到轿子上,“哥哥背妹妹,好活一辈辈。”

新娘入轿后,鼓乐齐鸣,在鸣锣开道声中,花轿开始启程,仪杖队进行在路上,据说是县太爷在路上遇上也得绕道而行,民间有句俗话“百日为民,一日为官”。正房展出的就是拜堂的情景,大家看到新郎戴着官帽,而新娘头上顶着盖头,那这个盖头是要用秤杆挑起来的,取意为称心如意。拜了天地就要如洞房了,我们来洞房看一看,炕上放着一个马鞍,新娘要用一只脚跨过去,这时全人把马鞍撤走,另一只脚就不跨了,意为“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此外还有“新娘跨马鞍,一世报平安”之说。炕角分放四只萝卜娃娃,萝卜谐音摞辈之意,希望新媳妇过门后,能为主家传宗接代贡献力量。此外还有糖盒,里面有桂圆、莲子、花生、枣,有早生贵子的意思。晋中地区新郎,新娘入洞房后,马桶要由小姑提到洞房,她提着盆在门外喊,“姑姑提盆盆,嫂嫂开门门,侄男侄女一群群”讨其吉利,自然红包不能少。

【第六院】。

第六院原先乔家主人本来是要建一座“书房院”的,当时已经买回了全套的假山,但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这里只留下一部分花园,改成了“花园院”,1958年乔家出逃,留下了未完成的花园。我们看到在北面有一排房间,就是当时建的书房,书房建造在紧挨祠堂的地方,主人也是有一定用意的,祠堂是用来祭祖的,勉励乔氏后代发扬和继承祖先的业绩,以繁盛乔家大业的,而书房则是用于培养乔家子弟,希望他们发奋读书,增长知识,成为优秀人才的,所以书房院与祠堂紧邻在一起,可以起到随时随地地激励乔家子孙后代学业进步的作用。

乔家大院就参观到此,请大家记好集合时间,准时集合。

女士们、先生们: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末华北民居建筑的典型、华北第一民俗博物馆——乔家大院。乔家大院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近年来,又被辟为民俗博物馆。利用民宅搞民俗陈列,这实在是一明智之举。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和馆藏珍品吸引了无数游人,到目前,已接待中外游客650万余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和胡绳、民俗学家郭子开等都来参观过,正如大家所说:“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乔家大院坐落在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闯荡世界,在内蒙古包头城中苦心经营小商铺,积蓄资财,终于在包头城中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复盛公”,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乔氏家族的第二代乔致庸,除了继续经营商号以外,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开办钱庄、票号、典当生意,不仅在包头市的商界占了垄断地位,而且把商行、银号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置买了大量房产、土地。乔家发家后,就开始在老家修建宅院。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乔氏总结他们的发家经验,认为是恪守中庸之道的结果,将这幢宅院取名为“在中堂”,与乔致庸的名字相一致。“在中堂”兴旺时期,有乔氏三代60余口,佣仆250多人,还有私塾教师、账房职员等。乔氏一家的吃穿用度,极尽豪华奢侈。1938年,日军进入祁县,乔氏一家为躲避战火,举家离去,到京、津一带避难。从此,人去宅空,留下了这座大院。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看上去既安全牢固、又威严气派。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像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吉“喜”字。当年张艺谋先生为《大红灯笼高高挂》寻觅外景地时,跑遍大江南北,当他来到乔家大院,登上房顶之后立刻被美妙的场景所吸引,当即拍板选中了这方宝地。张艺谋实在有眼力。接下来,我们进院参观。

乔家大院的第一大景观就是眼这座绚丽多姿的门楼,大门的周围挂满了大红灯笼,象征着这里红红火火;再看这黑漆大门扇上,是一幅铜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才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再请看上面的石雕门额,“古风”二字笔力雄健,淳朴浑厚,与对联相映成辉。再往上就是高大的顶楼了,上面悬挂着山西巡府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牌匾“福种琅缳”,这是乔家大院内保存最有价值的四块牌匾之一。往里走与大门相对的是一个砖雕影壁,壁上面是一幅“百寿图”,由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构成,所谓“一寿变百寿”,反映了人们祈求长寿的心理。两侧是左宗棠题赠的一幅意味深长的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二者珠联璧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一进门,一条长长的石砌通道将大院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面这三座大院都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就是说,里院,即第三进院落内的房间都是五开问,外院,指第一二进院的东西厢房都是三开间,并且里外院之间有穿心过厅相连。南面的三座大院都是二进四合院,这六个大院各由三五个小院组成,小院总计有十九进,房屋共有313间。整座大院设计精巧,外观巍峨高耸,森严壁垒,内视井然有序,富丽堂皇。更重要的是,反映民俗风情的各种展品陈列在院内的各个房间,更增加了大院的吸引力。

女士们、先生们,请先来第一院参观。设在院内的是“乔在中堂史料馆。”请随我顺左手依次参观。首先看到的是乔家发迹史,主要从乔家世系、经商发迹和建筑掠影等几方面作了探索和展示。右侧的这几个展室详细介绍了乔家的用人制度、经商之道、商业网络和票章号规。再来看大门上的石雕,四个狮子蹲在大门口,威风凛凛。

从一院出来,我们去参观二院。二院的特色是丰富的绘制工艺和雕刻艺术。正门木雕是八骏马和福禄寿三星图,二进门木雕是花博古和财神喜神,这些雕刻在大院内几乎随处可见,并且与传统民俗密切相关,经常是一个画面为一民俗故事,比如天官赐福、招财进宝、麒麟送子等。说起麒麟送子,这里面还有一个生动的传说故事呢!传说在春秋时期,孔子的母亲怀孕时晚上梦见一麒麟嘴衔着大书箱子,背上驮着个孩子上屋里来了,等孔子的母亲醒来时,孔子就降生了,后来孔子成了圣人。从那时起就传下孔子是麒麟送来的,所以一直到现在,结婚时都要在门上或新房里贴“麒麟送子”的字画,巴望着新媳妇能生个有出息的孩子,好光宗耀祖。朋友们,在这个大院里展出的是“乔家珍品”,请随我进各个展室参观。第一个展室主要陈列有民末清初山西著名医学家、书法家傅山先生的八幅木雕挂屏。第二个展室主要陈列各种瓷器,还有稀世珍宝“犀牛望月镜”,它是用纯铁梨木精雕而成,其木系从东南亚进口,造型独特,样式美观,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特别要提出的是,其镜面平展历经220xx年不变形!第三展室陈列的不仅有各种硬木家具,还有乔家珍品“万人球”。这里是当年会客和洽谈生意的地方。第四个展室陈列的是乔家第五代乔映辉(是当年哈佛大学高材生)的全家合影和当年使用的家具,这个德国进口的铁火炉,烟囱可插入墙壁,而使全屋暖和,实际是一原始暖气。第五个展室是乔家的日常用品和部分工艺品,如各种镜子、悬挂的图案画等,从中显示出晋中一带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朋友们,接下来要参观第三院。

第三院又称作书房院,设在其内的是“民俗陈列”和反映“商俗”的展品。第一个展室陈列着傅山、赵铁山、何绍其和杨二酉等著名书法家的艺术佳品,请朋友们仔细欣赏。偏院的门上写着“商俗”二字,请随我进这个展室,这就是有名的“明清一条街”,街上有衙门、杂货店、茶店、珍宝行等店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祁县商城的面貌,非常形象和逼真!紧随其后的另外几个展室分别是“行商、度量衡、货币票证、坐商”。“行商”这个展室展出的是清末民初行商使用的部分“唤头”,朋友们可能想知道“唤头”是什么呢?通俗的讲就是现在的行业标志。在“坐商”展室里有各种不同的商业幌子,字号牌圆是坐商招引顾客行之有效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地方商俗特色,如当铺门口挂一牌子,上面写着“当”字,鞋铺门口挂一双鞋,酒店门口挂一酒瓶,非常醒目。女士们、先生们,从北面三个大院参观完后,大家便看到了乔氏词堂,它与大门遥相对应,是庙宇结构,装点得十分讲究。请看门额上的这块匾,上面写着“仁周义博”,这是李鸿章亲自书写的,也是乔家引以为自豪的第二块牌匾。第四院是花园,院内保存着一块特别有价值的牌匾,那就是傅山亲笔题写的“丹枫阁”匾,挂在戴廷拭修建的“丹枫阁”门上。二人借“丹”象征明王朝,以秋霜的枫叶表示气节,从而抒发亡明之痛。

下面去第五院参观。

第五院门楼马头上也是一幅麒麟送子图,南正房门楼上是菊花百子、回文七巧,又叫“七夕七巧图”,这也是民间神话故事画题。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夜,相传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风俗通》中记载:织女会牛郎时,喜鹊在天河上给他们搭桥,故名鹊桥。朋友们,五院内的陈列内容丰富而有趣,主要反映的是人生礼仪习俗,包括生日满月,婚丧习俗、祝寿礼仪等内容。其中以婚事习俗系列更为详尽,从相亲、定亲、到出嫁、迎亲、拜堂、人洞房的全过程应有尽有。首先看第一展室,主题是生日,生日是一个人诞辰之日,过生日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在晋中一带12岁过生日叫“开锁儿”,意为开心,脱去愚顽,以示成人。这里有各种小花帽、小花鞋、衣服等。这个房间是洞房,炕的四周放着萝卜,还有马鞍等,可以想象当时的热闹景象。接下来的这间是长辈居室,是略显脂粉气的女起居室,陈列高雅大方、整齐干净,反映了女主人洁身自好、静雅贤淑的追求。正中是花堂,两侧停放着花轿,正中是夫妻对拜的场面,顶上挂着红灯笼,喜气洋洋。接下来的这个房间又是一个长辈居室,陈设华贵大方,格调舒适和谐,内有各种家具摆设,表现了男主人的豪华气派。另一个展室的主题是“嫁女”,陈列着女子出嫁时的明杠、穿戴及陪嫁品。下面我们再看礼房。迎娶之日,礼节繁琐,主家专门设了礼房,请总管代表主人接收宾客的礼品,安排迎亲,主持拜堂、入洞房等仪式。院内还有两个展室,反映小孩满月的情况,以及老人过寿阶情景。

最后,我们来到第六院内参观。请看门蹲石狮上的线刻,内容是“出将入相、神荼郁垒、得胜返朝”,相传古代以神荼、郁垒为门神,可以御凶邪避鬼神,这些刻品图像清晰,故事引人,线条流畅,形象逼真。院内展出的内容主题是“农事习俗”和“民间工艺”。请随我进院内依次参观。本室展出的是最有特色的剪纸、刺绣、泥塑、皮影四部分内容,作品精细,有的玲珑剔透、有的粗犷豪放,富有浓郁的乡土风情。这个展室上写着“服饰”二字,陈列着清末民初晋中一带民间四季服饰,充分反映了这一地区服饰审美情趣的变化与革新。请看这些袍、袄、衫、裤,特点是宽松舒适、美观大方,接下来我们去了解一下时节序令,共有三个展室。第一个展室反映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踩高践、舞龙灯、挂红灯、供神社的场面,表达了百姓喜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虔诚心理。第二个展室用泥塑陈列手法,展出了从七月十五祭祖到春节前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七月十五又名盂兰节,这天家家祭扫坟墓,故又叫鬼节;八月十五是大家熟知的中秋节;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吃软米油糕的习俗。这里还有一反映腊月活动的。

顺口溜。

:腊月二十三,割上对联写下字;二十五,揩抹打扫寻笤帚;二十六,提上篮篮割下肉;二十七,关上门门洗了足;二十八,胡拾掇;二十九,提上坛坛打下酒;年三十,饺儿捏下三筐箩。再请到第三个展室,这里主要是从“二月二龙抬头”到清明节信仰、饮食及服饰的内容。二月二龙抬头,剥龙皮,吃煎饼,反映了百姓求平安、盼幸福的美好愿望。大院展出的另一大系列是“农事习俗”,共有四个展室。第一室展现农民家庭粮仓场景,第二室用腊像人物再现年轻农民小家庭男耕女织、幸福美满的生活;第三展室是一个年老农民的生活场景,第四展室介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一年四季的春耕、夏管、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四个展室“农事习俗”取材翔实,场景逼真,宛如一幅古朴的农事活动画卷。

女士们、先生们,至此我们的参观就结束了,一共参观了50多个展室的民俗陈列内容,内容可归类为六大内容:乔家史料、乔家珍宝、经商习俗、人生礼仪习俗、民间工艺和农事习俗。愿今天的参观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大门顶端正中嵌青石—块,上书“古风”。雄健的笔力同这两个字所代表的承接古代质朴生活作风的本意,相得益彰,耐人寻味。大门对面的掩壁上,刻有砖雕“百寿图”,一字一个样,字字有风采。掩壁两旁是清朝大臣左宗棠题赠的一付意味深长的篆体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楹额是“履和”。这同作为巨商大贾的乔家所秉承的和为贵的中庸之道是很相宜的。进入大门,走完那长长的甬道,西尽头处是雕龙画栋的乔氏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祠堂装点得十分讲究,三级台阶,庙宇结构,以狮子头柱,汉白玉石雕,寿字扶栏,通天棂门木雕夹扇。出檐以四条柱子承顶,两明两暗。柱头有玉树交荣、兰馨桂馥、藤罗绕松的镂空木雕,装饰精彩,富丽堂皇。额头有匾,上书“仁周义溥”四字,李鸿章所题。祠堂里原陈列着木刻精雕的三层祖先牌位。

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北面三个大院均为开间暗棂柱走廊出檐大门,便于车、轿出入。大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一、二院为三进五联环套院,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里外有穿心过厅相连。里院北面为主房,二层楼,和外院门道楼相对应,宏伟壮观。从进正院门到上面正房,需连登三次台阶,它不但寓示着“连升三级”和“平步青云”的吉祥之意,也是建筑层次结构的科学安排。

南面三院为二进双通四合斗院,硬山顶阶进式门楼,西跨为正,东跨为偏。中间和其它两院略有不同,正面为主院,主厅风道处有一旁门和侧院相通。整个一排南院,正院为族人所住,偏院为花庭和佣人宿舍。南院每个主院的房顶上盖有更楼,并配置修建有相应的更道,把整个大院连了起来。

乔家大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南北六个大院院内,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从门的结构看,有硬山单檐砖砌门楼,半出檐门,石雕侧跨门,一斗三升十一踩双翘仪门等。窗子的格式有仿明酸枝棂丹窗,通天夹扇菱花窗,栅条窗、雕花窗、双启型和悬启型及大格窗等,各式各样,变化无穷。再从房顶上看,有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卷棚顶、平房顶等,这样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无脊的、有脊的、上翘的,垂弧的……,每地每处都是别有洞天,细细看来,切实让人赏心悦目,品味无穷。

木雕:大院还有更迷人处,那就是随处可见的精致的板绘工艺和巧夺天工的木雕艺术,雕刻品个个都有其民俗寓意。每个院的正门上都雕有各种不同的人物。如一院正门为滚檩门楼,有垂柱麻叶,垂柱上月梁斗子,卡风云子,十三个头的旱斗子,当中有柱斗子,角斗子,混斗子,还有九只乌鸦,可称一等的好工艺。二进门和一门一样,为菊花卡口,窗上有旱纹,中间为草龙旋板。三门的木雕卡口为葡萄百子图。

二院正门木雕有八骏马及福禄寿三星图,又叫三星高照图。二院二进门木雕有:花博古和财神喜神。这花博古是杂画的一种,北宋大观宋徽宗命人编绘宣和殿所藏古物,成定为“博古图”。后人将图画在器物上,形成装饰的工艺品,泛称“博古”。如“博古图”加上花卉、果品作为点缀而完成画幅的叫“花博古”。正房门楼为南极仙骑鹿和百子图。其它木雕还有天官赐福、日升月垣、麒麟送子、招财进宝、福禄寿三星及和合二仙等。和合二仙亦称“和合二圣”,是一种民间神话故事画题。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宋随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穿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万回。”后分为二神,称“和合二仙”。二仙亦蓬头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圆合,取“和谐合好”之意。旧时一般在婚礼时悬挂厅堂,以示吉利。

此外,柱头上的木雕也是多种多样。如八骏、松竹、葡萄,表示蔓长多子、挺拨、健壮;芙蓉、桂花、万年青,表示万年富贵;过厅的木夹扇上刻有大型浮雕“四季花卉”、“八仙献寿”,即传统装饰纹之一。“八仙献寿”,是传说中的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李铁拐、吕洞宾、曹国舅、蓝彩和、何仙姑八仙赴会瑶池,为西王母祝寿,以此组成的画面纹样,造形优美,栩栩如生。全院现存有木雕艺术品三百余件,这里不能一一列举。

砖雕:砖雕工艺更是到处可见,题材非常广泛。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栏雕。如一院大门上雕有四个狮子,即四狮(时)吐云。马头上雕有“和合二仙”,抬着金银财宝。卡圆上雕有兰花。掩壁上为“龟背翰锦”,是传统的装饰纹样,为六边形骨架组成的连续几何图形。因它像龟的背纹而得名。古时以龟甲作为占卜的工具,视能兆吉凶。古书《述异记》云:“龟千年生毛,寿五千年谓之神龟,万年为灵龟。”以龟为长寿的一种灵物,用作图案,以示吉祥延年。进了一院大门对面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松树、桐树和蹬于太湖石山上的九鹿,喻示九路通顺。立柱上有四个狮子滚绣球;一院偏院南房墙上有五个扶栏雕,中间为葡萄百子图,表示蔓长多子和富贵不断头,其余四个格子为“博古图”。一院正院马头上雕有四季花卉。二进院马头上为四果及“暗八仙”。“暗八仙”也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以古代传说中八位神仙所执的器物而组成图案。相传汉钟离轻摇小扇乐陶然,常执小扇;吕洞宾剑显灵光魑魅惊,常背一剑;张果老鱼鼓敲起有梵音,常执鱼鼓;曹国舅玉板和声万籁清,常执玉板;铁拐李葫中岂只存五福,常带葫芦;韩湘子紫箫吹度干满静,常执一箫;蓝彩和花篮内蓄无凡品,常携花篮;何仙姑手执荷花不染尘,常执荷花。因只采用他们所执器物,不画仙人,故称“暗八仙”,含有吉祥之意,明、清时采用较多。

二院大门的马头正面为犀牛贺喜,侧面四季花卉。二院正房前面走廊的扶栏雕,从东往西数,一是喜鹊登梅,二是奎龙腾空,三是葡萄百子,四是鹭丝戏莲,五是麻雀戏菊。东偏院过门雕有四季花卉、四果,加琴棋书画,亦取吉祥之意。

三院大长廊,马头正面麒麟送子,侧面松竹梅兰,又梅兰竹菊。中国画正是以梅兰竹菊四种花卉为题材的总称,花鸟画为其分支。宋、元时期许多画家都喜欢画梅兰加松树,称“松竹梅”,又叫“岁寒三友”。元代吴镇在“三友”外加兰花,名“四友图”。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黄凤他辑《梅兰竹菊四谱》中,又叫“四君子”。后人又加上松树或水仙、奇石,合称“五清”或“五友”。清代王概编《芥子图画传》第三辑,即为《梅兰竹菊四谱》。这类题材,象征高洁的品格和正直、坚强、坚韧、乐观以及不畏强暴的精神。

四院门楼中为香炉,侧为琴棋书画。院内“梯云筛月”亨有四狮(时)如意、梅根龙头、四季花卉、花开富贵。并有掩壁,赵铁山书写题字。右边为暗八仙,狮子滚绣球,表示平安如意。还有凤凰戏牡、鹿鹤同春。左边为双鱼、戟罄,属吉祥如意图,是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指以古代兵器中的戟,乐器中的罄和鱼纹组成的画面,取戟与吉、罄与庆、鱼和余的同音,表示吉庆有余。西跨院正房门楼有葡萄与菊花百子,上面扶栏为琴棋书画及博古图。四个马头正面为四个狮子,侧面为四季花卉。特别是《省分箴》雕和前面提到过的《百寿图》雕一样,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五院门楼马头为麒麟送子,院内四个马头为鹿鹤桐松。南正房门楼为菊花百子,中为文武七星,回文乞巧,又叫“七夕乞巧图”。七夕乞巧图是民间神话故事画题。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夜,相传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这一夜,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牛郎、织女都是星名,演化为神话人物,织女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给了河西的牛郎后,织造中断。天帝大怒,责令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月初七夜相会一次。《风俗通》中记载:织女会牛郎时,喜鹊于天河上为之搭桥,名鹊桥。七夕乞巧图,初始于北宋画家侯翼所作,后逐渐广传。

六院东院进门两侧为喜鹊登梅,背面为青竹和“福禄寿”三字。四个马头为暗八仙。正房扶栏中为葡萄,东为莲花,西为牡丹。前院内有“福德祠”,八宝图上有两个活灵活现的狮子和喻为吉庆有余的图案。

石雕:乔家大院中的石雕工艺虽比较少见,却是十分精细。现有几对石狮,石狮形态各异,憨态可掬。有的石狮为踱步前行状,刀纹如新,锋芒犹在,表现得机警、威武、活跃。其顾盼自豪的头部,提起全身的神气,表现狮子的雄壮、英武而不失真,给人以健康、活跃,富有生命力的感觉。

还有阴纹线刻,如五院门蹲石狮底座为“金狮白象”,中为“马上封猴(侯)”、“燕山教子”、“辈辈封侯”。南房柱石底垫为“渔樵耕读”、“麻姑献寿”等。六院门蹲石狮石础上有“出将入相”、“神荼郁垒”(相传古代以神荼、郁垒为门神,可以御凶邪避鬼魅)“得胜返朝”等线刻,图像清晰,故事引人,线条流畅,形象逼真。

彩绘:整个大院所有房间的屋檐下部都有真金彩绘,内容以人物故事为主,除“燕山教子”、“麻姑献寿”、“满床笏”、“渔樵耕读”外,还有花草虫鸟,以及铁道、火车、车站、钟表等多种多样图案。这些图案,堆金立粉和三兰五彩的绘画各有别致。所用金箔,纯度很高,虽经长期风吹日晒,至今仍是光彩熠熠。立粉工艺十分细致,须一层干后再上一层,这样层层堆制,直到把一件饰物逼真的浮雕制成为止,最后涂金。涂金是用人头上的油污贴上去的,因其太薄,必须挑选晴朗无雨无风的天气,才能进行操作,可见完成一件图案作品是相当费劲、费时的了。其它还有线条勾金、敷底上色,都是天然石色,因此,可保持经久不褪,色泽鲜艳。

牌匾:乔家大院各个门庭所悬的牌匾很多,内有四块最有价值。其中有三块牌匾是乔家的,也是值得乔家自豪和感到荣幸的。那就是光绪四年由李鸿章亲自书写的“仁周义溥”和山西巡抚丁宝铨受慈禧太后面谕送的“福种琅环”及民国十六年祁县昌源河东三十六村送给乔映奎的“身备六行”。前两块表明乔家在某个时期对官府的捐助,又经朝廷大员题词推崇,因此倍加荣耀光彩。后一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乔家的一些善举和对人处事的方法。另外一块价值更高,那就是傅山亲笔题写的“丹枫阁”匾(现存展于乔家第四院的东房内)。“丹枫阁”建成后,傅山为其亲笔题了匾,同时,戴廷式写了“丹枫阁记”,傅山又在后面加了跋。一匾二记三跋,语句令人费解。细分析,戴廷式《丹枫阁记》的大意是:公元1660年9月,他做了一梦,梦见和几个穿古代服饰的人在城外同行。忽然发生了一场大的变动,回头看时,已无平坦之路可行,前面是悬崖峭壁,崖上长满枫树和青松,中间还有一小阁,匾上写得“丹枫”二字……。他醒后就按梦中的式样建筑了“丹枫阁”。其实戴廷式梦见穿古装的人出行,是对故国的怀念。发生了一场大变动,是指政局变化。《丹枫阁记》的真正含义是:国家灭亡,国难当头,放建“丹枫阁”,以寄托亡明之痛。傅山在《丹枫阁记》后写的《跋》中所言:“丹”是指读书的中心,“枫”是戴廷式的字,“阁”是戴廷式读书的地方。故把“阁”命为“枫”,把“丹”字写在前面以示醒目。“丹”表示红色,又表示忠心:“枫”既表示气节,又表示红色,都充盈着对明朝朱家的怀念思想。

此外,还有各院的门匾,例如“彤云绕”、“慎俭德”、“书田历世”、“读书滋味长”、“百年树人”、“惟怀永图”、“为善最乐”、“居之安”、“治福多”、“建乃家”、“静观轩”、“梯云筛月”等都有其一定的具体寓意。

总之,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民俗学的殿堂。步入其间,既会得到美的享受,又会使人增长许多知识。因此,来祁县民俗博物馆一游,从艺术、科学、文化、趣味每个方面,都会使您感到获益非浅,不虚此行。

乔家大院位于国家历史名城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乔家大院原名“在中堂”,是清朝闻名海内外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地。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近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统一,处处是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和彩绘,形成了一座有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建筑艺术宝库,被专家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1986年祁县人民政府利用这所古老的宅院成立了祁县民俗博物馆,并于20xx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家大院以其精美的建筑、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但吸引了计以千万的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而且倍受国内众多影视剧组的关注,先后在大院拍摄过40多部电影、电视剧。20xx年,随着一部展现中国晋商历史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成功上演,使大院真正形成一股晋商文化旅游热潮,慕名前来的游客在休闲的同时领略着博大精深的晋商文化和“乔家”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如今,乘着《乔》剧热播带来的效应,我们紧抓发展机遇,大力传播中华文化。20xx年1月份,在大院举办的青年歌唱家谭晶维也纳演唱会专辑首发式上,谭晶和众多艺术家们一起,为建设和谐文化共同唱响和谐之声,不但传播了优秀的中华文化,更为我馆构建了一个文化平台。为了打造乔家大院旅游品牌,我馆在20xx年新春来临之际,特邀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阿邱、朱迅、周德江在乔家大院专场录制了“过年七天乐,游戏也快乐”的特别节目,展示了本地浓郁的风土人情,同时开发了大院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

乔家大院诚邀社会各界朋友来馆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感受传承百年的晋商文化,我们将以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优质高效的服务质量为您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介绍乔家大院的导游词篇十六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