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1:15:53 页码:14
最新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模板15篇)
2023-11-18 11:15:53    小编:ZTFB

过去的总结是对我们的一个宝贵财富,可以在我们遇到类似问题时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总结不应该简单复述已有的信息,而应该进行思考和概括。以下是一些项目总结的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一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那么,你知道长征精神的具体内容以及内涵吗?下面一起随本站小编来看看。

长征精神的形成绝非偶然。它而是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红军广大官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磨砺而成的。

任何一支军队的精神特质,都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长征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情操、气节、风格、作风等,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和升华。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征途中他们时时处处铭记国家民族的大义,牢记劳苦群众的疾苦和诉求。红军长征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率先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并把这种深厚凝重的民族大义转化为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英勇行动。长征精神所体现的这种为民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长征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在长征途中,尤其是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洞察中国革命实际,立足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着眼解决各种复杂矛盾,就加强党的建设、红军建设、根据地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为长征精神得以形成提供了科学指南。

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这一伟大革命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砺和锤造出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它直接负载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记录了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数字:在中央红军历时1年的长征中,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正是在这种千锤百炼的革命实践中,广大红军指战员的理想境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团结精神、纪律观念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进而凝聚成为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可以有不同的归纳、概括。

第一,理想科学、信念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亲身参与长征的杨成武将军曾说过:“我们的指战员英勇善战,为了保卫党中央肯于牺牲一切。许多红军战士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业。”事实的确如此。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根据地丧失殆尽,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长征开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和领导红军的李德在战略退却中奉行逃跑主义,又造成湘江战役的惨重失败,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党和红军并没有停止步伐,而是“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们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红军迅速从初期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胜利的坦途。

第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那时,“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根本不容许红军有立脚之地和喘息之机。部队在敌占区转移,人生地不熟,物资供应毫无保证,缺少粮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啃的是树皮。转战途中,天当房、地作床,日晒雨淋,风餐露宿,野菜充饥,篝火御寒。几乎每天都有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官兵献出生命。即便如此,红军将士也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成功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浪涛翻滚、暗流涌动的条条江河,穿越沼泽遍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而且强健了体魄,磨砺了意志,锻炼了作风,提高了战斗力。

第三,独立自主、唯实创新。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红军之所以被迫进行长征,最直接的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拒绝并压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亦步亦趋地跟着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转,无视中国革命的现实,无视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创造,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精神,从而也就完全丧失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自主权和能力。红军长征初期接连受挫的惨痛教训警示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但中国革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遵义会议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右、反对“左”、坚持正确路线,基于中国国情和红军战略转移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种战略战术的实施,每一次战役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是我们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硕果,使党和红军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作为一次涉及全国各支红军部队和各个根据地的大范围战略行动,全党能否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几支红军能否完全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和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拥兵自重,反对中央北上方针,提出南下的错误主张,公然与党中央对抗,妄图分裂党和红军。在这种危急关头,红军官兵从革命事业的根本大局出发,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与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展开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最终避免了红军的分裂。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帮互助,把战友当做亲人,把部队当做自己的家,凝结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革命集体。正是这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使红军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第五,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新型的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长征胜利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处处关心和爱护人民,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长征是一次图生存的远征,军事上处于无后方无依托、非常险恶的境地,作战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红军纪律极为严明,不侵占民宅,不违犯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并且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用人民军队的崭新形象,赢得了劳苦大众的爱戴。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严格遵守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据统计,整个长征过程中,红军各部队共筹集上万吨粮食,补充约2万人的兵员,沿途各族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以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作战,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障。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二

我看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中的《飞夺泸定桥》后,对红军战士们有了无比的敬佩。

书中《飞夺泸定桥》里主要讲的是: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在强渡大渡河成功后,敌人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守城川军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16时,连长廖大珠等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

看完之后,红军战士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么美好啊!可却有许多的人不珍惜现在的生活,而是在不停的浪费,读后感《读《红军长征的故事》有感450字》。比如有些同学经常浪费粮食,挑食,可你们想过吗?在红军长征时,他们什么也吃不到,为了填饱肚子他们甚至去吃树皮,草根。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节约粮食,乘了多少饭就要全部吃掉,不能浪费。

红军是我们永远的骄傲,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如此平静和谐的生活啊!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三

辛勤劳动一天下班回家。不知不觉,新的一年又要到了,才恍然发现儿子又长大了一岁,自己又老了一岁!这一年,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儿子已经从一个小儿童逐步成长为一个小大人,在此,特向老师表示真挚的感谢和崇高的祝福......儿子上小学了,孩子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当然,这也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日志:我们能拥有多少年。现在,儿子上小学了,走进校园,看着他笑笑的坚强的背影,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辛酸,离别一整天,接他放学时,看着他高兴得奔跑过来,扑在我的怀里,抱着他就像抱着了整个世界一样。那一刻,所有的事情都完全抛之脑后......

以下是个人赞同观点,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首先是,儿子上小学了,每天的功课是成为我们跟儿子斗争的最大问题。每次都有不同的招数来跟我们较量,我的方法是让他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当然,玩得时候让他玩个够。并且放大他的优点,刺激他,使他全力以赴。偶尔也会正话反说。列一个功课计划表,先让他做擅长的功课,让他自己抽签决定。

其次,让儿子接受学习并爱上学习。这需要在与儿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他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儿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的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找机会借第三者之口赞美儿子,用温和的语调交谈,及时让他知道错在哪里,巧妙转移他的注意力,与他打成一片。一次只交待一件事,常常表达对他的信赖。只提有建设性的意见,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细节,多用赞赏的话肯定他。

在当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模式化的过程,甚至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不管儿子对学习有兴趣还是没兴趣,都得坐在书桌前把课本一遍又遍地看,这也是一个让他产生倦意的起因。多给他讲一些励志故事,让他爱上学习。身为父母必须深明其理,尽量给予他适当的辅导和安慰,让他能去除患得患失的不安心理,并时常以乐观幽默的口吻,解除他暗存心中的畏惧感,使他们有高度的自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接踵而至的大小挑战。我们一定陪伴儿子让他有安全感。

培养儿子自觉性也非常重要,目前有种现象就是儿子常有厌烦心情。虽然强烈的想拥有目的,也能够体会把事情做完的乐趣,但是因为课程繁多在内心产生阻力,无法持续主动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准降低,课业的份量减少,继续培养他在低潮时的活力,那么他们在低潮过后,又会升起责任心,更主动地去做功课。适当降低对儿子的要求,用同一步调增强主动行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母亲的激励最重要。要改变儿子必须先改变我自己的态度,给孩子适当的报酬偶尔也是行之有效的。对于我来说,有些眼中无关紧要的小事,有时往往是孩子心中沉重的负担,所以应时时设身处地为儿子着想,以旁观者的姿态,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可能现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让我分享与见证他成长的每一刻,无论带给我多少困难,烦恼,甚至挫败,无论让我失去多少睡眠,时间,金钱,经历,我都愿意......

自从有儿子,就算再忙,我们都尽力去做,因为这是我们的天职。希望老师也成为我们的监督者。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四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师。红三军团担负中央交予的维护交通、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任务。彭德怀亲自率领十一团来到维古村。

这是个依傍高山、面临大河的村庄。河上的桥已被敌人破坏,隔河而望,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正向这边走来。双方虽是面貌可辨,可使尽力气喊话,对方仍是听不清楚。急中生智,他们互掷石头,在石头上缠上字条,相约在这里架设悬桥。听说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桥,彭德怀又来到以念。这里的绳桥也受到破坏,上下两条绳,只剩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红四方面军,双方仍然沿用维古的方法,向对岸掷石头。

十余分钟以后,接到这样的一个字条:“我是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之一部到达了”,“我们是三军团之一部,在此迎接你们。”虽然取得了联络,但双方依然不能讲话,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着。

就在为难之际,红军战士在河岸的树林中找到了。于是四方面军的一个战士坐在筐子里将筐子拴在绳子上,从河对岸慢慢地荡过来了。接下来便是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个又一个地渡过来。双方终于会师成功。

两天后,维古的悬桥经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共同努力,终于架设成功了。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五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六

刚过大渡河,周恩来就病了。经常高烧不退,有时甚至处于昏迷状态。

红军什么药品都没有,平时普通战士受伤了,也只能用盐水给伤员洗洗伤口,这就是最好的治疗了。

他的医护人员刘江萍很着急,总是和其他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到各个部队去找药。

周恩来知道了这件事,就把刘江萍叫来,对她说:“战士比我更需要药品,决不能到部队去找,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

每到一个宿营地,刘江萍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到处买药,偶尔能买到一点止痛退烧药,就立即让周恩来服用。有一次他们在一个集镇上,买到了二两木耳,刘江萍喜极而泣,这在整个长征途中可以算是最高级的补品了。

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周恩来整天高烧不退,经常处于半昏迷状态,翻雪山前部队专门为周恩来准备了担架,可他坚持自己走路。最后,他实在走不动了,才躺到了担架上。

周恩来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从来没有把自己当领导看待,而是把自己当做普通战士,别人能吃苦,他也能。而且他比别人操的心多,费的神多。

过草地时,医护人员好不容易给周恩来煮了一碗粥,他严厉地问刘江萍:“部队现在吃什么你们不知道吗?”刘江萍说:“怎么不知道,吃草根、吃树皮,可你病得这么重,还协助毛主席工作,分担全军的重担,难道吃一小碗稀饭都不应该吗?”

“小刘呀,我们是革命的队伍,一定要官兵一致,好坏大家都要一样。”周恩来最终也没吃那珍贵的稀饭。

红军进入甘肃时,正是收获的季节,队伍经过一片梨园时,长途行军的红军看到,树上果实累累,黄莹莹的,看见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可是谁也没有上前去拿梨子吃。

房前屋后,梨子成堆。周恩来却坐在梨树下,一手端水喝,一手拿铅笔,聚精会神地看地图。刘江萍看到生病的周恩来没吃老百姓一个梨子,睡在梨堆边的他也一个梨都没拿。

第二天,有战士请求可不可以买点梨子,周恩来答应了。可当地群众受国民政府的欺骗宣传,没人敢说价钱,只是说:“吃吧、你们吃吧!”梨农不接钱,战士们就不吃梨。结果,在盛产梨的地方,红军没吃上一个梨子就离开了。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七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壮举,它不仅仅是一次战略转移,更是一次思想觉悟、意志品质的洗礼。长征路的艰辛与坎坷,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心灵的磨砺。走好长征路,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与敬仰,更是对人生的思考与启示。在这条路上,我们可以吸取前辈的智慧与经验,找到前行的动力与信念。所以,走好长征路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段:坚定的信念是走好长征路的基石。

长征路铸就了前辈们的信念,也需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在长征中,面对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前辈们都以“共产主义事业为了什么而战,这个事业是美好的,值得为之奋斗,要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这个事业”为信念,在艰苦的环境下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并不断激励自己坚持前进。因此,走好长征路,我们也需要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人生目标,思考自己的所为何为,找到一个让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的信念才能在长征路上坚如磐石,出类拔萃。

长征是一个团结合作的过程,没有团结合作就没有长征的胜利。在长征中,前辈们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不离不弃。在长征路上,我们也需要牢记这个精神,并将之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团结合作不仅仅是在困难时互相扶持,更是在大家共同的目标面前,各尽所能,协力前行。这样的团结合作精神不仅能使我们更加团结一致,还可以在长征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长征中,前辈们面对着不断的变革与挑战,他们不仅要不断的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还要不断的审视自己的行动并作出调整。在长征路上,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和认知,适应变化的环境,并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行动。只有不断的适应变革,才能在长征路上不断进步,取得更高的成就。

长征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争,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在长征中,前辈们曾历经艰难困苦,多次面临生死考验,但他们依然坚持走下去,最终实现了伟大的壮举。走好长征路,我们也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坚持不懈是实现梦想的关键,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能在长征路上赢得胜利。

总结:

走好长征路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团结合作,适应变革,并坚持不懈。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和艰辛,我们才能在长征路上取得成功。长征路是一条艰苦而崎岖的道路,但正是在这条路上,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信仰,找到人生的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言:“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所具有的伟大优点”。

长征路的历史价值与思想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仅是历史的一页,更是一次伟大的远征。坚定的信念、团结合作、适应变革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是走好长征路的关键。让我们铭记历史,感悟长征,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开拓前进,为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而努力奋斗。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八

近日,看了唐国强导演的电视剧《长征》,情节扣人心弦感人至深,几级看过来就被剧情带了进去,现在电视作品中正能量的确实不多,能拍出像《长征》这样精彩的片子来更不多见。所以,有时候晚饭放在了桌子上都不愿意离开电视旁边,直到看完才感觉过瘾。

几天过来,我得了一点感悟出来,突然觉得我们应该把历史当成一位逝去的老人,这位老人也可能满头银丝和蔼可亲,也可能是奸佞之徒。可无论怎样,他都曾经坐在我们身边,给我们讲过很多很多真实的故事。所以,我们在回忆他的时候,既可以津津乐道的赞扬他,也可以不留情面的批评他的过失,但有一点,我们不能诋毁他甚至污蔑他,那样就显得不够厚道了。

以中国红军长征为例,当时局势是国民党部队在后面紧追不舍,共产党军队为了摆脱围剿被迫爬雪山过草地,30万人锐减到2万多人,这是事实。既是事实,笔者觉得在现代史上就要如实记录下来,不应该带有任何党派的固有观点,不要说什么战略转移,也不要说什么剿灭残匪,这都是当时国共两党从各自角度来阐述这段历史,皆不客观。

应该怎样做?记下来就够了,留给后人来评判分析。

现在,我们就是后人,当我们坐在电视机旁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已经有资格评判了,也有资格说当时的长征正确与否,应该说当时的长征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现今我们国家的发展状况足可以有力的证明一切。本站。

我们没有了战争而且经济富强,而这些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才得以实现的。如果没有长征,就不会有共产党的火种保存下来,没有了火种也就没有了现在共产党创下的安定生活。

当时共产党做出的正确选择自然会产生正确的结果出来,中国有句俗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就是这个道理。红军长征的故事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当代人学习和借鉴了,历史走到今天,我们就要在红军的长征中学一点什么东西出来,以胜者为师才是智者的选择。

大家都知道张国焘这个历史人物,在长征中张国焘变节而去,成了脱党投敌的历史人物,他在无望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如今看来,张国焘缺了一种精神,对信仰坚持的精神,这样的人物终究不会成就伟业,这是人格的问题。所以,我们现代人在长征这段历史中就要学会“坚持信仰”,这是长征精神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了。

再者,在反围剿中我们知道王明做法是一味激进,正是因为他的极左才使得红军不得不走上长征这条路。回头看来,王明只能算一个头脑不够冷静不会转弯的共产党莽夫而已。可是,带兵打仗要的不是简单狂热的共产主义信徒,而是具有战略思维的共产主义军事家,在这一点上毛泽东伟才也。识时务者为俊杰,通其变者为英豪,我们学什么?审时度势大局观念,学这些东西用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去,才能事半功倍。

行笔至此,毋庸赘言。愿吾辈多读中国革命史,从中学会正确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的方法,进而珍惜我们来之不易、和平安定的生活。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九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故事》这本书写了英勇的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经历了激烈的战斗,战胜了艰难的困苦,最终创造了奇迹。

长征是党带领红军用汗水和智慧谱写的一部雄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在两年时间,红军长征纵横赣、闽、粤、湘、桂、川、滇、青、甘、陕等十四个省,穿越苗、壮、侗、布依、土家、白、藏、羌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总行征大约6.5万余里。长征不仅是时间的考验,而且是生命的考验。在长征的途中经历了六百余场战役,几乎每天都有一场战役。每个战士都面临着被枪打死,被炸弹炸死的生命危险,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没有退缩。他们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战役的胜利。

共产党经历各种困难,他们坚持不懈,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壮烈的牺牲在了战场上。没有共产党,我们的祖国就没有希望。有了共产党,我们如今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想想我自己,平时碰到一点小困难,就想放弃。我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们应该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我们的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十

家长是孩子重要的领路人,家长自身素质和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孩子思想品德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教育好自己的了女,对于现在的家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虽然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没有很好的经验,但是,我个人认为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对孩子宽容,并学会与孩子沟通。

记得我家孩子在上小学时每每会犯一些低级的错,比如:常常会打翻自己喝的水杯、玩玩具总是走到哪里玩到哪里,也就放在哪里,我们永远跟着她后面帮她收拾,有时也会向她发发火,可对她来说没有任何的改变。有次我偶然在某本书上看到有关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回家遇到类似状况时我不再一味地责怪她,而是多和她沟通,并面对面的很有耐心的和她讲道理,并告诉她希望她能和我一起整理或收拾,慢慢几次下来,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了,做事不毛手毛脚了,玩具也不随地乱扔了。

所以作为家长不能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听之任之,不能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用教训或命令式来要求孩子,其实这样收到的效果不是我们想像的好,虽然那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话时刻在我们耳边但是我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会对我们有种不同看法,我们应该对孩子有种宽容心,并学会和孩子沟通,同时也要让孩子有一颗宽容心,学会与他人沟通。

二、学会向孩子道歉。

有一次我在给孩子检查作业时,不小心检查错了,我当时就很生气地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会做错!我让她订正,可孩子不一会儿从房里出来,一脸委屈地说:妈妈,没错呀。我听了很生气,大声说:就你这三年级的题我看不出对与错呀?边说边拿过本子又看了一遍,的确是我错了,这时候我很惭愧的对孩子说:对不起!是妈妈看错了,你是对的,你比我棒!孩子听了我的道歉,脸上露出了高兴的表情。是呀!也许我们家长的一句对不起、妈妈错了等等的话,会对孩子在以后的发展中起到良好的作用,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三、给孩子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有人说要抚养一个孩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抚养孩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作为家长不应该时时刻刻要求孩子做一些事,而是应该给她自由的空间,让她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进行展现,我们只管做好她的领路人,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作为家长给孩子一个自由空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最好的礼物,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始终坚持这点,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样也会为她以后的思维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让孩子学会谦让别人、帮助别人、尊敬老师、孝敬长辈,这些虽然是一些老教育了,但只要我们多一份耐心、少一些烦躁;多一份细心、少一些呵斥,我们收到的效果会不同,做为家长,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同成长,积极配合学校及老师的教育方针,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更广阔的蓝天,相信那就是一名合格的家长。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十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壮举,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和年轻一代来说,如何走好长征路是一项重要课题。长征历经艰险,需要独特的毅力和勇气。在走好长征路中,我们需要培养长征精神,坚持自我奋斗和集体的价值观,同时注重团队合作和个人进步的平衡。接下来,我将从历史的角度、自身经历的角度以及视野的角度,谈一谈我在长征路上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的角度(300字)。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长征是一次漫长而艰难的征程。在这次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一致,坚持正确的方针政策,经过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胜利。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团结是长征的精神支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在长征路上,我们应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摒弃个人主义,学会站在集体的角度思考问题。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实现自我提升和进步,不断锤炼意志品质,才能真正走好长征路。

第三段:自身经历的角度(300字)。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艰苦的徒步长征体验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切身体会到了长征的艰辛和考验。徒步长征需要极大的体力和毅力,我们需要习惯长时间行军和睡在艰苦的环境中。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队员都在长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度过困难。同时,我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接受这个挑战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和突破,培养了更加坚韧的意志和毅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发展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第四段:视野的角度(300字)。

长征路并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行军经历,更是一种精神的指引。长征向我们传达了许多关于坚持、奉献和奋斗的价值观念。在长征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自己的眼界。长征是一次极富启发性的探险,我们可以在其中学会关注他人、关注环境、关注国家的前进。长征路上,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用心感受和思考,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培养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见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五段:结语(200字)。

走好长征路需要坚定的意志、团队协作和积极的进取心。通过历史的角度、自身经历的角度和视野的角度来探究长征,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走好长征路是一项实事求是的任务。希望广大党员和年轻一代能够吸取长征精神的力量,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让我们时刻铭记。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十二

改革开放的时候,喊着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于是乎,那个年代的人们,下海经商,进林建厂,鱼木牲畜,可是慢慢的忽略了一些东西。

二零一二年的时候,环境污染,pm2.5盛行,是霾还是雾,人们开始惶恐起来。各种专家指出下海入林的环境破坏性。这个时候,喊着的口号变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于是乎,环境保护成为了重心,开始汽车限行,开始关闭工厂。可是失业率慢慢的升了起来。

第一,环境的完善,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古人自有游山玩水之趣,今人如是。可是旅游景点的无休止开发,反而丧失了其基本的意义。处处环境皆是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的完善和保护,可以激发人的身心感受,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我们设想一下,你是愿意在鸟语花香中生活还是愿意在烟尘灰雾中生存。结果不言而喻。

第二,环境的保护,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都知道,我们所用的一切,不说全部,起码大部分都是取之于自然。那么,环境的保护对我们来说也就是对自己的保护。何以说环境保护可以对经济发展有益呢?举例说明,循环经济的出现,是在环境的保护的基础上提出的,用过的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的生产费用要比再生产的费用低的多,而且,对于环境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做到取之有尽,用之用尽。

其次,我们要发展。从国家发展来看,如果只注重环境的保护,会过于单一化和片面化。国家的经济体制会严重受限和单一。我们应该在合理的开发环境的基础下发展。举例来开,三峡大坝,便是一个合理运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例子。大坝的修建虽然对当地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利益大于弊端。三峡的修建,对南水北调和三峡当地的水木动植,均有一定好的影响。而且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我们要发展,是在环境的合理运用基础上。

最后,我们既要环境也要发展。当然,我们知道,要做到二者的统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从古自今的人们都在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而作为当今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朝气蓬勃且具有无畏的信心。认真的学习便是为了国家富强而读书,为了实现个人奋斗而学习。

正如最高领导人说的一样——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所以,我们才正(扌鲁)起袖子加油干,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十三

看完《长征的故事》这本书,我默默地坐在椅子上,心情极度激动,久久不能平静。不时出现毛主席带领战士们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原的一些故事。特别是毛主席不肯换新衣服,让我深受教育。

毛主席在延安的时候,只有几件衬衫,几条褪了色的裤子,几双破鞋子。当时衬衫的袖子就要掉下来了,缝起来穿。裤子上有十几个小洞,毛主席不嫌弃。鞋底有一个大洞,最好缝起来。卫兵多次建议毛主席换上新衣服,但毛主席拒绝了。他还说:“衣服破了也没关系。能多穿一天就多穿一天。”直到有一天补不上了,它才愿意换上新衣服。看到这里,我心里很惭愧。作为一个少先队员,我忘记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记得有一次我在买衣服的时候,不小心看中了一件很不错的牛仔连衣裙。我拖着我妈去买的。我妈说家里衣服够了,别再买了。我求我妈买,我妈不答应,我就干脆呆在那了。最后我妈没办法,只能帮我买了。而我奶奶则有老一辈人的节俭精神。我记得有一次妈妈给她买了一件新毛衣,但是奶奶说:“家里还有很多衣服,不用再买了。”衣服已经收好了,还没拿出来。小河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仅要勤俭持家,更要在今天条件更好的情况下勤俭持家。

我决心学习毛主席艰苦朴素的精神,不拿温饱去和别人比,要学得更好,知识面更广,将来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十四

在长征途中,因为毛泽东爱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还曾闹出过笑话。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在敌人的“围剿”和反“围剿”中艰难行进的,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有时候为了摆脱困境,连吃饭的铁锅都要丢掉,更不要说带书了。为了每天有书看,毛泽东只能东借西借。有一天,红军队伍经过一个村庄,毛泽东命令队伍在村外扎好营地,然后派警卫员去村里借书。

毛泽东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小王,你去村里看看有没有读书人,想办法帮我弄‘水浒’和‘三国’来。”警卫员找了几个读书人,其中有一个私塾先生,他知道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好兵,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听说红军首长需要“水壶”和“三锅”用,私塾先生二话不说,拿出家里的水壶就给了警卫员,可是,他家里实在没有“三锅”,只有“一锅”,但他也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一口烧饭铁锅交给了警卫员。

警卫员谢过私塾先生,喜洋洋地把水壶和铁锅带回了驻地。警卫员说:“主席,水壶拿来了,村里人没有一家有‘三锅’,我就借来了‘一锅’。”毛泽东抬头一看,禁不住笑了。他把警卫员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小王呀,你有空要抓紧学习文化知识才行啊。我要你去借的是中国四大名著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而不是烧水的水壶和做饭的铁锅。”警卫员听了满脸愧色,他连忙把水壶和铁锅还给了私塾先生,并说明了原委。私塾先生重新拿出了自己珍藏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并叫警卫员带路,亲自把书送给了毛泽东。

没想到,这位私塾先生也是一个三国迷,当他和毛泽东聊起三国的历史,听到毛泽东对中国未来的预测以及世界形势的发展,分析得头头是道,禁不住无限感慨。他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长征的历史故事如何写篇十五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壮丽史诗,它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勇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走好长征路,不仅意味着完成一段历史使命,更是对我们每个人意志品质的考验。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首先,团结合作是走好长征路的关键。长征是一场艰难险阻的战斗,只有通过紧密的团结合作,才能共渡难关、共克时艰。在行军途中,我们各个部队相互支援,风雨同舟,形成了一股浩然正气。这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要增强团队意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做到相互扶持、真诚帮助,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其次,要坚持信念,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长征路上,革命先烈们固执地坚持信仰和理想,即使风雨飘摇,也从未动摇过内心坚定的信念。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学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曙光。同时,懂得放飞心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过分沮丧,而是要从中汲取教训,寻找改进的方法。

再次,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长征是一次极端艰险的行军,革命者们一次又一次地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他们不畏艰险,顶住一切困难与压力,坚决向前。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敢于面对、勇往直前,不退缩、不懈怠。只有经历挫折,才能更加坚韧不拔,只有经历磨难,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

此外,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我。长征途中,我们革命先烈们在不断尝试和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发展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战略战术,确保了长征的胜利。这启示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也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通过自我反思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赢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长征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的伟大远征,是共产主义战士为了人民利益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这使得长征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这启示我们,在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注重社会责任感,追求真善美,追求个人境界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总之,走好长征路需要坚持团结合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善于总结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亟需掌握和运用的品质。通过学习和借鉴长征精神,我们将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更有力量地奋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