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纸上谈兵的故事中学生(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3:45:33 页码:14
2023年纸上谈兵的故事中学生(优质10篇)
2023-11-18 13:45:33    小编:ZTFB

日常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琐事,我们需要通过总结来梳理并提升生活效率。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和引用相关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纸上谈兵的故事中学生篇一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成功。在被围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失踪(赵兵认为可能是畏罪潜逃)。40余万赵兵只得投降,后被秦将白起全部坑杀。此役为著名的长平之战。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故事中学生篇二

在战国时期的后期,由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步走向强大,后来在张仪的远交而近攻政策的推行,先后打败了魏国、楚国、韩国、削弱了齐国。使得当时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只剩下了赵国。当时赵国有战国名相蔺相如和著名军事将领廉颇辅佐赵王,多次击退秦国军队的进攻。

公元前262年,秦国大军再次进犯赵国,赵过军队在廉颇统帅下,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与秦军对垒。当时廉颇虽已经年老,但是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知秦国军队骁勇善战,以赵国现有兵力与秦军硬拼快攻等于是以卵击石。同时,廉颇分析秦军远道来攻赵国,其粮草军需供应困难,不适合长期作战,便决定采取持久之战法,以求把秦军拖垮。他下令军士坚守营垒,任凭秦军如何挑战、叫骂,一概不理,决不出营垒应战。旷日持久的对峙,使秦军粮草即将耗尽,这样持久下去,一旦粮草耗尽,只有撤回秦国。可一旦撤退定将遭到廉颇的攻击,那时将无法应战。于是秦军派出奸细,混入赵国首都邯郸,四处散布谣言:廉颇老了,因为惧怕秦军,不敢出战;秦国军队只怕赵括,不怕廉颇,一但赵括出任统帅,秦军将不堪一击等等。当时赵王也正在为没有能速战速决而恼火,听了谣言,信以为真,责令赵括前往长平替换廉颇。

这赵括乃赵国另一著名军事将领赵奢之子,少年时代聪明过人,熟读兵书,颇为熟知战略兵法。与人争论起军事问题,很少有人能说得过他,就连其父赵奢也鲜有驳倒他的时候。故此,赵括极为骄傲自大,自认为他是天下无敌的。然而赵奢却并不看好自己的这个儿子,认为他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并没有真才实学,并在临终前嘱咐他的妻子:将来不能让咱这儿子担当大任,否则使赵国军队大败的定然是他。

所谓“纸上谈兵”,就是形容脱离实际的空谈。当时,赵王一意孤行,坚决让赵括代替廉颇,正在病榻之上的蔺相如得知消息后,面见赵王,坚决反对,说道:赵括不过是死读了他父亲的一些兵书,根本不懂得灵活运用兵法,无法承担此大任。赵括的母亲也上书赵王,说他儿子难当此大任。可赵王还是让赵括前往了长平。

赵括到达长平,改变了廉颇壁垒不出的战略,调换大批军官,准备大举进攻秦军。而此时从秦国赶来前线的.秦军著名将领白起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使用骄兵之计,诱使赵括离开坚固的长平城,然后切断了赵括军队的运粮后路,将赵括军队团团围住。历经四十多天的围困,赵军粮决,赵括率军突围,被秦军打败,赵括也中箭身亡。随后白起担心已经投降的四十万赵国士兵哗变,将这些投降的士兵全部活埋,制造了中国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屠杀投降士兵的惨案。而自此,赵国也就失去了抵抗秦国的能力。

这一故事记载于《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纸上谈兵的故事中学生篇三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纸上谈兵的故事中学生篇四

1、这些协议现在是从纸上谈兵的阶段转化成实际应用的时候了。

2、我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不能纸上谈兵,关键在于行动。

3、如果没有思科提供的服务以及通过其产品提供的可能性,业务移植到云端就会更像是纸上谈兵。

4、关于自由基的论题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让大家认识到自由基是高度活跃的分子并可能给细胞造成许多损害。

5、“我们将可能陷入数月和数年纸上谈兵的风险”卢森堡外资大臣简阿瑟伯恩警告。

6、政治不再仅仅是热点问题的讨论和纸上谈兵的竞选,美学也深入其中。

7、日本正面临的灾难超越任何对于灾后创伤和灾后恢复的纸上谈兵。

8、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成了纸上谈兵。

10、安全文化建设的难点就在于能否坚决落实,百分之百地执行,否则只会流于形式、纸上谈兵。

11、所以,无论我们打算做任何事情,不要只是纸上谈兵,要行动,只有行动我们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有所领悟。

12、此方法打破以往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3、那个讲话脱离实际,是纸上谈兵。

14、但是这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我们必须要最终展示出我们可以在球场上取胜。

15、在校学生写香蕉叶,而不是纸上谈兵。

16、一个人若下定决心做某事,那么就不能像纸上谈兵那样轻言,必须得坚持下去做这件事,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17、我不想谈论太多,因为最重要的是球场上的表现而不是纸上谈兵。

18、目前装甲部队新兵教学由于装备操作空间限制只能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效率低进度慢,并且由于设备昂贵训练成本高,传统的“纸上谈兵”已经远远不能让我们的新兵满足。

19、这些并不是学院派的纸上谈兵;遵循书中的建议,你就可以让你自己,你的伙伴,你的经理看到实际的成效。

20、这会让招生官员难以定夺,不知道谁是真正符合资格的,而谁只会纸上谈兵。

21、不要再纸上谈兵了,实验它,而且今天就实验。

纸上谈兵的故事中学生篇五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当时赵括的父亲赵奢已经去世,赵相蔺相如也身患重病,赵孝成王派廉颇带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孝成王急于求胜,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国间谍说:“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赵孝成王因此就让赵括当将军,以代替廉颇。蔺相如说:“大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柱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主将。

其母阻谏。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等到赵括所率领的大军就要起程时,他母亲上书给赵孝成王说:“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赵孝成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饭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认作朋友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军令的当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你看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孝成王答道:“您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日后一旦他不称职,老身能不受株连吗?”赵孝成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战死沙场。

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将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突围,四次突围均告失败,赵括在突围中被射死。主将阵亡,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坑杀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之久,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孝成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就没有治她的罪。

纸上谈兵的故事中学生篇六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故事,想必是家喻户晓的吧!这讲述了赵国有一位通晓兵法的人,名曰赵括。他在谈论兵法上可谓是头头是道,游鱼得水呀,在当时可是无人能及的。可在他领导的长平之战中惨败,这是为什么呢?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他缺乏了经验。虽然他能谈兵法,但是他没有实战的经历也是不行的。从中我们能够吸取教训——任何事情都不是靠嘴上说的,就算你说的再华丽也只是“空城计”罢了。只有将这些都落实到行动上才是真本领。我们要想成就大事,就切勿纸上谈兵。

在中国有一句话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可是兵家之士的座右铭啊。练武的人关键是靠平时多练习拳脚功夫,他们不会夸夸其谈,所以他们成为了武士。而那些大发言论,不将其落到练习上的最终只会“演讲”,没学到一点儿真本事,这就变成了“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的人了。

被世界誉为“发明大王”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他的一生有三千种之多的发明;英国的牛顿发现牛顿定律,创造了微积分,对近代的自然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些世界级的名人,他们享受着最高的赞誉,不仅仅是他们拥有聪明的头脑、完美的语言理论,更多的是他们为创造这些而去进行的试验。如果他们没有这些事实依据,只是凭空去想,然后将他们所想到的告诉人们,并说他们说的绝对是正确的,那么将有多少人会相信呢?会得到多少人的“顶礼膜拜”呢?我猜想,应该不会多吧,不久就会有人站出来推翻它。由此看来,这些结论离不开事实论据,也离不开他们的动手。

现在的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的招聘都打出要有丰富经验的人才。为了我们将来的更美好,为了我们的成就,就要努力学习,但不是只去学习理论基础,而是要我们多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那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就。

山东潍坊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河滩中学初三:宋红岩。

上一篇:忽略后的事情。

下一篇:我和你

纸上谈兵的故事中学生篇七

打开历史的画卷,那一个金戈铁马、狼烟滚滚的时代。赵括的纸上谈兵令我仰天长叹!两军阵中,赵括死于乱箭穿身,悲哀!悲哀!

秦军进攻赵国,赵王派廉颇为将迎战退敌。秦军几攻不下,于是利用反间计,使赵王听信馋言,调回廉颇,用上了赵括。

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谙读兵书,跟父亲学习兵法,谈起用兵之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他从来也没带过兵打过仗。蔺相如劝赵王,他虽然读了许多兵书,可只会纸上谈兵,要误大事的。

尤其是赵括的母亲,苦苦相劝赵王:“我儿赵括把用兵打仗看做儿戏,谈起兵法,眼空四海,目中无人,用他为将,只怕赵军会断送在他手里。”

赵括带领四十万大军到达长平,废除了以往廉颇的军事部署,按自己的道道办。并扬言:“若秦军再犯,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

几仗只后,赵军中了埋伏,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

造成这样的惨败,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赵括虽“饱读兵书”,但只会按图索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赵括断送了四十万大军的性命,自己也死于非命。

我掩卷沉思后,心想,中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十年寒窗,埋头苦读,有的勤奋专研,到头来往往是南辕北辙,所学非用,难道这不是同样的悲哀吗?他们虽然拥有很多知识,但眼光只盯在“白领”和“高管”上,这让我瞠目结舌。

现实一点吧!面对强烈的市场竞争,放下架子,更不要“孤芳”自赏,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迎接更美好的生活才是真谛。

纸上谈兵的故事中学生篇八

长平秦赵两军相持而不战,已近半年。由于秦军远离本土,粮尽草绝,眼看就不击自溃。无奈,秦将王齿只得派人回朝向秦王以实禀报军情,秦王问丞相范瞧怎么办,范瞧说:“廉颇老将,用兵持重。若此人不去,上党,我们怎么也夺不回来。”

秦王:“去廉颇,丞相你有良策吗?”范睢:“我有‘反间之计’……”

不久,秦王派出间谍潜入邯郸,散布出这样一种谣言:赵将唯马服君最良。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为将,诚不可挡。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为秦兵所逼,不日将降秦矣!这谣言,搅得赵国上下,君君臣臣,不得安宁了。

原来,赵孝成王早就怀疑廉颇懦怯,早就想换一个人到长平去把廉颇顶替回来,可苦于朝中已无良将。所以,当“谣言”传到他耳中之后便立刻召赵括上朝。他问赵括道:“寡人听说,你的勇敢超过你的父亲。想让你到长平去迎击秦军,你有取胜的'把握吗?”

赵括神气地回答道:“秦王若派武安君为将,要取胜,尚需要我筹划一番。可眼下是王齿为将,打败他不在话下!”

“你为何这样说呢?”赵孝成王又问。

赵括说:“武安君白起率领秦兵,在伊阙,打败了韩国和魏国的军队,斩魏国兵将24万;接着,他再攻魏,占了魏国大小60座城池;随后,他又南下攻打楚国,并占领了楚国的京都鄢郢;再后,他又攻打魏国,斩魏国兵士13万;攻打韩国,占韩国5座城……可以说,他战必胜,攻必取,威名很大。因此,我若与他对垒,可能胜负难分,所以,要取胜,尚费筹划。而那王齿,因廉颇懦怯,才敢于深入。他如遇到我,则如秋叶遇到强风,他不是我的对手。哈哈哈哈!”

赵括的这一片话,说得流畅,激昂,话里充满了自信。

纸上谈兵的故事中学生篇九

【典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空谈。

【相近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纸上谈兵的故事中学生篇十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著名的大将,姓赵名奢。他的儿子赵括,年轻的时候就把兵书读得烂熟,即使他父亲和他谈论用兵的道理,也不能难倒他。但赵奢总说他不能用兵,他母亲曾经为这件事问赵奢,赵奢说:“用兵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危亡,而他把用兵看得太简单了,赵国不叫他当大将便罢,如果叫他当大将,使赵国灭亡的必然是他。”

后来秦国军队攻击赵国,廉颇奉命去抵抗,为了争取有利的战斗条件,就先筑起营垒来坚守,没有立刻出战。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认为廉颇年老胆小,不能抵挡大敌,改派赵括出战秦国来代替廉颇。赵括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连忙上书阻止,赵孝成王不听,赵括的母亲便说:“大王一定要派遣他去,如果有不称职的话,我可以不同他一起受罪吗?”赵孝成王说:“可以。”

赵括威风凛凛地到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北),完全改变了廉颇原来制定的军令,把军队的大小头目都换了。秦国将领白起带兵来攻,赵括便不顾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以精兵出击。结果,没有多久,就被秦围困住,粮道也断绝了。

围困四十多天,还没解围。赵括看到粮食已经吃尽,兵士忍不住饥饿,只得亲自率领一支精兵突围。可是,秦军围困得十分严密,赵括不但没有突出重围,反而被乱箭射死。于是,赵国军队四十万人降了秦国,却全部被白起活埋了。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长平之战”。

后来人们就用“纸上谈兵”来比喻空说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指完全不符合实际的空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