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习与兴趣的励志日志(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1:14:23 页码:11
学习与兴趣的励志日志(大全9篇)
2023-11-19 01:14:23    小编:ZTFB

对于这次项目的总结来看,我们需要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如何写一篇具有启示性的总结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想要深入研究这个领域,可以查阅以下提供的相关文献。

学习与兴趣的励志日志篇一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才会有成果,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我知道我们的同学是有愚公般的百折不挠的韧劲,蕴含着惊人潜能。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我们雄心,青出于蓝胜于蓝,这就是我们的豪情。

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

1、克服自己的“懒”。

懒”是我们有的同学的缺点,家长们都认为一旦有时间应该不断的去拼命写课外练习,虽然还是有那么些人去很认真地写。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这是好的学习方法,我觉得读书不是读死书,我学习的时候还是蛮轻松的,练习可以去写,但要适量,一旦掉入了题海,会把自己弄得很累,但效果不明显,而我喜欢去看一些专门解析知识点的教科书,事半功倍。

2、上课认真听讲。

如果老师维持纪律要花很长的时间,那么老师也只能把重点的拿出来讲,这时只要我们想学好,就要认真地去听并记下来。特别是考试的前一周,老师讲的基本上都是会考的!平时即使不好学,现在全力以赴地学习一周,最少能考出一个中等的成绩。因此,上课认真听讲是很重要的!

3、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英语每天必练、必读,而且一定要读出声来,多读才能有好的语感。对物理的常规题要做出速度来,不妨经常试试一个小时能做出多少题来。数学的计算是难免出错的,刻意地找一些烦琐的计算来锻炼耐心与能力。

习惯于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切磋,这是提高水平的好方法,但你的问题一定要在三思之后再去问,这样才能解决你真正的问题。另外也可以暂时放一放,一个问题琢磨不透,可学习其它内容,也许过一会儿回过头来就想出来了。这就是“触类旁通”的道理。这样印象才会深刻。

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

学习与兴趣的励志日志篇二

励志。

日志,希望大家喜欢。

不知不觉中,“学习”已伴我走过了17个难忘的春夏秋冬。在无数个春夏秋冬里,我尝到了学习的酸甜苦辣。会有一些甜蜜的,一些愁苦的。

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处在中下游状态。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不认真听讲,这是一个坏毛病。在学习上,说实话我并不是很努力,我总是像个碌碌无为的工作者一样,每天过着同样的生活。对待作业,我也是时好时坏,于是我成了办公室的“常客”。学习态度上,我并不是很认真,有时总觉得时间很多,到头来才意识到那些浪费的时间成了忏悔。在求学的道路上,我的折线图像重峦叠嶂的群山,起伏迭荡,我的分数从来就没稳定过,或许这正是我寻找学习毛病的所在吧。

学习肯定是苦的,特别是在考试前,同学们更是叫苦连天,老师抓紧时间给我们做令人烦琐的复习题,布置了堆起小山的回家作业。虽然学习很忙碌,很辛苦,但我并没有觉得疲倦,我觉得学习很快乐。看到了自己有了优异的成绩,我会想:学习是幸福的,当历尽了千辛而获得。

成功。

时,学习的果实是那么的甜啊!

紧张的学习环境当中,丰富的课外活动也充实了我的视野。

每次玩游戏都玩不停,冲着电脑哈哈大笑,一起身时感到无比的疲惫,一坐在椅子上,面对电脑时,心情那么的放松。

不知为何,总是不能把在游戏上的尽头放在学习上,如果我的学习有那么狠,我肯定我能进班级前列,遗憾的是我没有。

不过我很快会的,快乐也要学习不快乐也要学习,还不如用笑容去迎接学习。因为快乐是学习的源泉。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指引我去把尽头用在学习上。

学习是阳光,可以驱除心中的阴影。学习是雨露,可以滋润干枯的心智。学习是春风,抚慰着我们幼小的心灵。

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吧,为以后的人生路途打下基础,这才能体现出学习生活的意义。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不得不承认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在学习的道路上永远没有尽头。尽情地徜徉在学海中,体味学习带来的无限快乐。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如何生存,学会了享受这一切,但不是人人都享受这种漫长的学习。

孔子。

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的人丝毫不会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因为他们只是终日在吃力的死记知识,却不能领会其中的奥秘,享受不到在学习时因领悟其内涵而带来的快乐,这根本算不上是学习,只能说他们在死记硬背。至于思而不学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只会做白日梦,连死记硬背都做不到。

我可不是从以上那两类人中的一员。

当我在学习语文时,我会先记住一些学习语文的技巧,在通过一篇篇有趣的课文来掌握那些技巧,不断地练习,直到能灵活运用为止。这样一来,我不但掌握了学习方法,还扩大了自己的阅读量,从文章中体会了更多生活感悟,更能学到人生哲理,这可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

不过相比之下,从做。

数学。

题中获得的快乐就更多了。

在明亮的教室里,和要好的同学一起研究复杂的数学题,真的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大家时而因不同的观点不断争执,时而各自埋头苦思,不时地小声交流思路,最后又因终于解出了一道大家眼中的难题而欢呼不已,那种兴奋劲儿不是只用语言就能形容出的。虽然解题的过程很艰辛,但是因为靠大家共同思考出的正确结果,就是对参与解题的每个人的最佳奖励。

因为能在学习中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所以我才会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毕竟学习真的带来了太多美好的事物。所以,请继续学习下去吧!

在学习中,是否有高高的阶梯拦住你的去路?又是否有让你获益匪浅的话语激励着你?你有时可曾想过,这些话在启迪我们迈上台阶的同时,永久保存着他们最芬芳的清香。

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最高理想。

每到成绩单下来时,我总因成绩的不理想而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坚定。那天,同样残酷的一天,我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望着刚刚及格的分数,我随手拿起了书桌上的一本书。

我很喜欢。

读书。

书可以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很大的启示。果然。

我被这样一段文字所吸引:一位失意的年轻人向哲人请教成功的秘密。哲人递给他一粒花生,说:“用力捏碎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捏碎了,剩下了仁,他再一次用力,花生仁红色的皮也捏掉了,只剩下白白的果实。哲人又让他用力捏捏,年轻人照做了。但是怎么也捏不碎。他再次用力,结果还是徒劳无功。

最后,哲人说:“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使美梦成真!”

我仔细体味其中的含意与韵味。

花生之所以没办法捏碎,是因为它有一颗坚硬的果实,所以才会屡经困难才不被击垮。而我们在面对挫折时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坚强的心,才能够去迈上新的台阶,使我们得到更大的提高,走向成功之路。

我恍然大悟,明白心灰意冷是不能使我迈上新台阶,就重新振作,鼓起勇气,继续努力,争取在学习方面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不会忘记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与收获,不会忘记那一刻,我迈上了新的台阶。

学习与兴趣的励志日志篇三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所积累的经验也是不同的。而我,只希望能够把自己在学习中的一点体会和大家作一个交流。

一、要做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兴趣他就变成了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我要学就能发挥自己内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动员自己的潜能,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如果是要我学,家长要你学,老师要你学,为了考试而学,那可能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

二、要有学习的紧迫感。

间的效率,努力使自己的各科学业成绩都有所提高。

三、独立完成各科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是最重要的,有时候一道题不会做,就放下来或者去问老师或同学。这样可能会有收获,但有些题自己想一想,再想一想很多时候会自己独立的做出来。这样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即使想了很久还没想出来,再去问老师或同学,这时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四、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进程中,在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后,同学们应该想一想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将优秀生的学习方法,老师和书本指导的学习方法进行对照,取长补短,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我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明确目标、讲究方法加努力拼搏才能获得成功。

学习与兴趣的励志日志篇四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样学习和做人,干事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学习是提高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途径,做人是干事的基础。

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更新换代发展迅速,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不能停留在一个不动的台阶上,如果不进步则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将会处于被动的局面。所以学习是拓展知识的平台,是提升素质的源泉。我们机关干部要常怀“本领恐慌”和“知识危机”感,要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不能只局限于一般性的看书、读文件、抄笔记、搞蜻蝏点水,走马观花式的学习,要紧密结合实际,切实“钻进去”读懂、学深、悟透,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变成为筹划工作的思路,转变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想干好工作,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是干事创业的基础,是处世为人的根本,是为官执政的根基。作为机关干部在干好正常的业务工作以外,还要做大量的内外协调工作,接触上级领导和基层老百姓的机会比较多,如果人品不好,做事就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难免就会摔跤、栽跟头。因此,学会做一个正直诚信,表里如一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情操,以人品立身,用素质赢人,靠形象服人,才能真正赢得领导信任和群众好评。此外,机关干部还要保持健康正派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作风,面对灯红酒绿,应心静如水;面对荣辱去留职务升迁,则泰然处之;面对各种诱惑,要坚守底线,把精力用在工作上,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说过: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大事就是做老实事、做有益之事,要从小事做起,从本职做起。机关干部必须要正确的对待组织赋予的职责,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份内活,干好份内事,确保每项工作都成为“精品”,每个环节都不“掉链子”,要正确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常怀律己之心,去除非分之想,强化服务意识,埋头苦干,不做表面文章,不求轰动效应。以此态度做事,则事业有成。

学习与兴趣的励志日志篇五

2013年12月下旬,在剑桥学习的企业家王石回到深圳,25日晚约了几位朋友共进晚餐。不录音不录像的餐桌交流,其中一个主题是回顾每个人的2013。王石最后一个发言,讲了自己2013年的三个故事三点体会。

故事之一:华人院士的“中国胃”

剑桥大学有一位颇有成就的华人,在剑桥大学工作十几年,当上了院士,很不容易。但我发现他与学院内其他英国同事缺少交流。我去学习三个月,就与英国老师们很熟了,进入了他们的圈子,见面都会熟悉地打招呼。这位华人院士很奇怪,问我怎么会与大家这么熟悉,说他自己这么多年在剑桥,与这些英国老师没有多少交往。这位院士为什么难以进入英国老师们的圈子?我想,是因为华人院士的中国胃。华人院士不吃西餐,每顿饭都要回家吃中餐。英国老师们多在俱乐部吃饭,吃饭时就是交流聊天的时候,有时一顿晚饭会吃到晚上10点。吃饭就是思想和情感交流最好的时候。我每到一个新国家新地方,都坚持吃当地的食物。想拥抱世界,要有一个拥抱世界的胃。拥抱世界的胃,帮我很快融入了剑桥大学的教师圈子。

坚守一个习惯,就等于向世界关上了一扇门。开放自己,接纳新事物,就是融入新世界。对外部世界保持好奇,乐于交流、分享、连接,力求去理解、接纳对自己来说是新鲜的事物,海纳百川,纳入外部的新知识、新感受、新资源和新力量。华人院士的一个中国胃,就使他错过了诸多与同事朋友交流分享连接的机会。

故事之二:剑桥的等级森严。

在哈佛学习期间,体会到哈佛的自由与奔放。刚到剑桥,感到剑桥太传统,一个有八百多年历史积累的学校,清规戒律多,等级色彩重。担心适应不了。随着深入其中,慢慢体会到,这些清规戒律中表现出来的等级森严,不是行政和人格的等级制,而是一种学术等级,对知识的尊重。例如,只有院士才有停车位,只有院士才有资格在草坪上踏草行走。正式集会场合,从穿着打扮就能看出不同人在知识成就上的等级。这些传统,有些是正式制度,有的是约定俗成的。剑桥的等级制,是学术等级制,是对知识贡献者的尊重。剑桥大学里对知识贡献高度敬重的氛围,有一种特别的文化力量。

“我思故我在”,按笛卡尔对人的定义,理性思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当人不在理性思考之中时,这人就不是人。理性思考的结果,就表现为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知识的发现与创造,使人成其为人,使人类拥有了与动物世界不同的文明的演进。

一个社会之中,什么成就是最受大家尊重的?从寻常人的回答可看出这个社会的文明层次。当“这个孩子有官相,长大要当官”成为赞美之辞时,当学校的最高权威是行政领导而非专家教授时,这就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官员拥有权力和资源,受大众羡慕。官员是财富分配者和秩序维护者,官员并非知识、财富的创造者,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不会是知识持续突破的社会,也不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之社会。带来新知识者,带来新财富者,这两者被尊崇,则人心智的力量就流向了知识创新和经济创新了。未来的制度变革,其实本质就是重新调整社会的价值制度,尊重什么否定什么,以此引导资源的新配置。

故事之三:在剑桥始终如在梦中。

还有,一位老师训练我讲英文。我说,我学的是美国英语,不熟悉英国英语,这老师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语,而且英国英语是错误的。”那训练办法之独特有效,让我想起《国王的演讲》电影中的办法。从来没有人这样训练过我,我也从来没学得这么快过!

走过一个学院,那是“三一学院”,那是那颗苹果树,那颗启发了牛顿的苹果树!那是牛顿走过、停留过的地方!我现在还在梦中,还没有从梦中缓过劲来!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持续积累,是人类文明最宝贵财富。从野蛮生长到专业生长,中国面临大关。对学习新东西好东西,王石有一种强烈的兴奋。他希望更多朋友分享到这种感受,想组织一些朋友去剑桥体会体会。心灵开放,永远年轻,永远有那么点做梦的感觉!

还有以下这些,餐桌上随手记下的,王石说的句子。

你不抛弃自己,没有人能抛弃你。

追求完美,允许残缺。

人生60,才是开始。

去哈佛、剑桥学习,是让自己有氛围去思考“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个问题。

52岁时,我登完珠峰下来,对记者说:“五十岁是一个成功男人辉煌的开始。”现在63岁,我现在感到才是一个开始。人生60,才是开始。

人活着为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命,长寿很重要,但你要活得精彩,长寿不长寿就不重要了。

过去,我的心态是全方位拥抱西方世界。到哈佛学习,我关心的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开始关心中国文化,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我们是从这传统中来的。选了中国传统哲学课,对一切,要自我更新,重新认识。

到哈佛之后,体会到登知识的山峰,比登珠峰难得多。决定放弃原计划的再登珠峰,要集中时间和精力登知识的山峰。

哈佛学习,真辛苦!经常在早上3点才做完作业,还睡不着,还得按时去上课,真怕得抑郁症。考试的时候,20分钟就有人做完走了,到50分钟时,教室只剩我一个人,还没做完,急着要做完。也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逼自己,死记硬背,不放弃。

总有一些心理暗示,老了,不用再辛苦动脑子。成功了,不用再这么辛苦了。经过哈佛和剑桥,强烈感到,脑子回到了20年前。

剑桥有名的中国人,一个是徐志摩,他写了诗,一想到剑桥,中国人就会想到徐志摩。其实,在剑桥这种人类知识殿堂中,几首诗排不上位子。一个是金庸。金庸82岁到剑桥来读书,读完了硕士和博士,都是硬梆梆拿下来的。

打开自己,自我更新。

学习与兴趣的励志日志篇六

我经常收到大学生的来信,说自己的性格和专业不搭。有趣的是,大部分人都说自己喜欢接触新鲜的东西,喜欢旅游,喜欢和不同的人沟通,所以,不想做沉闷无聊的技术工作,想找到更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希望从事的职业是自己感兴趣的,我年轻时也是这样想。等工作后才明白,能够把兴趣当职业的人少之又少,毁掉兴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它变成工作。

我有一个做销售的朋友,总是拉我和他合伙做事情赚大钱。我这兄弟会唱歌、会喝酒、会跳舞、会打麻将。只是现在他把这些特长变成了应酬技巧,把兴趣和赚钱扯在一起,如果赚不到钱他就没兴趣。你看我这朋友就是一个反例,把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结果兴趣就毁了。

其实,不管是学习,还胜作,80%的时间是在做简单重复的事情。重复、单调没有变化的生活会让人抓狂。所以,我们需要找一点别的快乐来平衡这种生活,这种平衡往往来自你有一样可终身坚持的爱好或兴趣。没有这种平衡,每天只是学习工作,你都不会觉得幸福。

工作能带来收入,地位和名声,但不能给你带来幸福感。如果在工作以外能培养一种可以长期坚持的兴趣,那么,在压力大的时候,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排遣方式。通过自己的兴趣认识新的朋友圈,谈不一样的话题,了解不一样的人生,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不需要那么功利,也不需要那么费心,所有的投入都是你自己的心甘情愿,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很多快乐。

发展和职业不一样的兴趣对职业也会有帮助。

爱因斯坦是大物理学家,他的业余爱好是拉小提琴。很多人的兴趣都和艺术、体育、文学相关,这些领域的兴趣往往能激活人的右脑,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使人能在工作中有更好、更有深度的思考。

进入职场后,兴趣也许可以成为你组织活动的特长,也许可以成为结交人脉的最佳名片。兴趣的交往通常少了很多功利心,反而能帮你带来更多的机遇。

有时候把兴趣玩出名堂,兴趣也可以变成职业。

有个男孩很喜欢玩肥皂泡,长大后,他在业余时间就去做肥皂泡魔法师,每天接到很多邀请去各种场合表演玩肥皂泡。他的兴趣给自己带来了机遇,也给别人带来了快乐。

但是,我希望大家培养的兴趣不是想着把它变成功利性的武器,而是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这个世界上的人很多,每个人的个性和特长都不同,有的人喜欢动,有的人喜欢静,有的人喜欢热闹,有的人喜欢宅居。不管是哪种人,都可以培养在某个方向的兴趣。

现在,把你想培养的兴趣写下来,去搜索有无类似的爱好者网站或者社区,加入他们,一起去玩,说不定这些爱好能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呢!

学习与兴趣的励志日志篇七

在和妻子的仔细观察中发现,原来是每天放学后,她必须要做“作业”、学习,而我们却可以看电视、玩耍,由此而产生了“心理失衡” !看着她撅着小嘴,很不情愿做“作业”的状态,我们采取了“陪太子读书”的方法。

每天放学回家,就让她给我们布置“作业”,她做作业的时候,我们也是读读写写。做完以后相互检查、评分!有时候我们故意写错或读错的地方,都会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来二去,不仅孩子的学习兴趣上来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许多。我们做爸爸妈妈的,也因为陪孩子学习喜欢上了读书,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再就是积极创设情景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孩子学习组一个词的时候,我们很少直接提供答案,而是旁敲侧击,利用身边的物品或现象让孩子自己想起。比如“谷”子组词,我们会拿出小米让她想出“谷子、谷物”,我们还会指着远处的山,提示后让她自己想出“山谷”的词语。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提供一个“字谜”,上网、查图书资料找到的,女儿没什么兴趣,记的也十分生硬,转身即忘。“自己创造一个吧?”这个念头一闪而过,我们把“亮”字拆成了“一点一横长,小口在中央,宝盖(部首)去了头,放在茶几上”。(励志一生 )效果好的很,次日放学后女儿一直在喋喋不休的和我谈这个有趣的字谜。后来居然自己还编了一个“人在一旁站,一点一横长,小口在中央,宝盖去了头,钉在丁字上”,答案就是“停”。真是想不到的`收获。

现在的女儿上二年级了,做作业几乎不用我们“陪同”了,但“陪同”女儿做作业的过程,让我们重新拾起了搁置了若干年的学习的欲望,更获得了宝贵的育儿经验;而女儿也养成了爱学习、肯思考的好习惯,学习成绩“居高不下” !

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的感觉,真好!

学习与兴趣的励志日志篇八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是列宁的名言。

什么是劳动?我想砌墙应该是一种劳动吧。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泥瓦匠在砌一堵墙,一位哲人问三个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回答:“砌墙。”第二个人回答:“盖一幢楼。学习心态演讲稿:态度决定选择,态度决定思路,态度决定一切。”第三个人回答:“我们正在建设自己的家园。”哲人听后拍了拍第三个人的肩头说:“今后你将是幸运的。”果然,许多年以后,第一个人依然是泥瓦匠,第二个人成为工程师,第三个人成为前两个人的老板。

快乐学习,是我们所倡导的理念。首先,我想先谈一下,既然学习是人生无法逾越的鸿沟,那么,对待学习的态度,势必影响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的人做什么事情,总是怨天尤人、得过且过,结果只能是碌碌无为;有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以快乐的心情对待,用热情、勤奋去构筑未来,自然能得到丰厚的回报。神奇教练米卢有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他以“快乐足球”的理念,将中国足球队首次带到了世界杯。所以,快乐的态度能够建立起积极的价值观,有助于学习者智力正常,控制自己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心境,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那么如何快乐地学习?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让学习快乐起来,必须树立正确的愿景,明确学习的目标。古人对于学习的目的有个精辟的总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在的概念解释,就是通过学习,使自己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每位学习者只有真正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才能变枯燥辛苦为快乐学习,才会感到苦中作乐、苦中有甜。

态度决定选择,态度决定思路,态度决定一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积极的态度来勇于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丰富我们的人生吧!

学习与兴趣的励志日志篇九

12月下旬,在剑桥学习的企业家王石回到深圳,25日晚约了几位朋友共进晚餐。不录音不录像的餐桌交流,其中一个主题是回顾每个人的。王石最后一个发言,讲了自己20的三个故事三点体会。

故事之一:华人院士的“中国胃”

剑桥大学有一位颇有成就的华人,在剑桥大学工作十几年,当上了院士,很不容易。但我发现他与学院内其他英国同事缺少交流。我去学习三个月,就与英国老师们很熟了,进入了他们的圈子,见面都会熟悉地打招呼。这位华人院士很奇怪,问我怎么会与大家这么熟悉,说他自己这么多年在剑桥,与这些英国老师没有多少交往。这位院士为什么难以进入英国老师们的圈子?我想,是因为华人院士的中国胃。华人院士不吃西餐,每顿饭都要回家吃中餐。英国老师们多在俱乐部吃饭,吃饭时就是交流聊天的时候,有时一顿晚饭会吃到晚上10点。吃饭就是思想和情感交流最好的时候。我每到一个新国家新地方,都坚持吃当地的食物。想拥抱世界,要有一个拥抱世界的胃。拥抱世界的胃,帮我很快融入了剑桥大学的教师圈子。

坚守一个习惯,就等于向世界关上了一扇门。开放自己,接纳新事物,就是融入新世界。对外部世界保持好奇,乐于交流、分享、连接,力求去理解、接纳对自己来说是新鲜的事物,海纳百川,纳入外部的新知识、新感受、新资源和新力量。华人院士的一个中国胃,就使他错过了诸多与同事朋友交流分享连接的机会。

故事之二:剑桥的等级森严。

在哈佛学习期间,体会到哈佛的自由与奔放。刚到剑桥,感到剑桥太传统,一个有八百多年历史积累的学校,清规戒律多,等级色彩重。担心适应不了。随着深入其中,慢慢体会到,这些清规戒律中表现出来的等级森严,不是行政和人格的等级制,而是一种学术等级,对知识的尊重。例如,只有院士才有停车位,只有院士才有资格在草坪上踏草行走。正式集会场合,从穿着打扮就能看出不同人在知识成就上的等级。这些传统,有些是正式制度,有的是约定俗成的。剑桥的等级制,是学术等级制,是对知识贡献者的尊重。剑桥大学里对知识贡献高度敬重的氛围,有一种特别的文化力量。

“我思故我在”,按笛卡尔对人的定义,理性思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当人不在理性思考之中时,这人就不是人。理性思考的结果,就表现为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知识的发现与创造,使人成其为人,使人类拥有了与动物世界不同的文明的演进。

一个社会之中,什么成就是最受大家尊重的?从寻常人的回答可看出这个社会的文明层次。当“这个孩子有官相,长大要当官”成为赞美之辞时,当学校的最高权威是行政领导而非专家教授时,这就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官员拥有权力和资源,受大众羡慕。官员是财富分配者和秩序维护者,官员并非知识、财富的创造者,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不会是知识持续突破的社会,也不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之社会。带来新知识者,带来新财富者,这两者被尊崇,则人心智的力量就流向了知识创新和经济创新了。未来的制度变革,其实本质就是重新调整社会的价值制度,尊重什么否定什么,以此引导资源的新配置。

故事之三:在剑桥始终如在梦中。

还有,一位老师训练我讲英文。我说,我学的是美国英语,不熟悉英国英语,这老师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语,而且英国英语是错误的。”那训练办法之独特有效,让我想起《国王的演讲》电影中的办法。从来没有人这样训练过我,我也从来没学得这么快过!

走过一个学院,那是“三一学院”,那是那颗苹果树,那颗启发了牛顿的苹果树!那是牛顿走过、停留过的地方!我现在还在梦中,还没有从梦中缓过劲来!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持续积累,是人类文明最宝贵财富。从野蛮生长到专业生长,中国面临大关。对学习新东西好东西,王石有一种强烈的兴奋。他希望更多朋友分享到这种感受,想组织一些朋友去剑桥体会体会。心灵开放,永远年轻,永远有那么点做梦的感觉!

还有以下这些,餐桌上随手记下的,王石说的句子。

你不抛弃自己,没有人能抛弃你。

追求完美,允许残缺。

人生60,才是开始。

去哈佛、剑桥学习,是让自己有氛围去思考“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个问题。

52岁时,我登完珠峰下来,对记者说:“五十岁是一个成功男人辉煌的开始。”现在63岁,我现在感到才是一个开始。人生60,才是开始。

人活着为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命,长寿很重要,但你要活得精彩,长寿不长寿就不重要了。

过去,我的心态是全方位拥抱西方世界。到哈佛学习,我关心的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开始关心中国文化,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我们是从这传统中来的。选了中国传统哲学课,对一切,要自我更新,重新认识。

到哈佛之后,体会到登知识的山峰,比登珠峰难得多。决定放弃原计划的再登珠峰,要集中时间和精力登知识的山峰。

哈佛学习,真辛苦!经常在早上3点才做完作业,还睡不着,还得按时去上课,真怕得抑郁症。考试的时候,20分钟就有人做完走了,到50分钟时,教室只剩我一个人,还没做完,急着要做完。也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逼自己,死记硬背,不放弃。

总有一些心理暗示,老了,不用再辛苦动脑子。成功了,不用再这么辛苦了。经过哈佛和剑桥,强烈感到,脑子回到了前。

剑桥有名的中国人,一个是徐志摩,他写了诗,一想到剑桥,中国人就会想到徐志摩。其实,在剑桥这种人类知识殿堂中,几首诗排不上位子。一个是金庸。金庸82岁到剑桥来读书,读完了硕士和博士,都是硬梆梆拿下来的。

打开自己,自我更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