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3:29:13 页码:7
最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实用16篇)
2023-11-18 23:29:13    小编:ZTFB

有效沟通是保持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加有效地沟通。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但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一

我们的复习至少有两轮,第一轮是基础复习,第二轮是前后知识点融会贯通,提升能力。

1、第一轮复习紧抓基础,绝不能脱离课本。

2、每次在校上完生物课后,回家必须要及时复习,先过一遍知识点然后合住课本做一定量的习题,否者知识漏洞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累越多!

3、善于总结知识点,当天在课堂复习的知识点最好自己再总结一遍,找出知识点中的联系,一轮复习下来在脑海里构建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4、做够一定量的题,但是第一轮复习以基础题为主,以课本顺序为主去复习,整本的呼市地区历年会考题综合性太强,放在第二轮复习时做。

总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谁也替代不了,自己要多思考,善于多总结。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二

一、词语解释(加横线的词语)(要背诵)。

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

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今:运输通信总和。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

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

二、翻译(要背诵)。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要背诵)。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翻译(要背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要背诵)。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室外景、室中人、室内事。

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要背诵)。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三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以:认为。去:距离。

2、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4、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5、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认为。汝:你。知:通“智”,聪明。

二、译句。

1、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2、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三、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这件事。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四、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2、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3、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4、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

5、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口技。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京口有善.

口技者擅长2、会.宾客大宴.会:适逢。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设臵:安放4、少顷..少顷:一会儿5、但闻..

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

6、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坐”同“座”8、妇抚.儿乳.抚:抚摸。乳:喂奶9、众妙毕.备毕:全10、宾客意少舒...,稍稍..

正坐意:心情。少:稍微。舒:松弛。稍稍:渐渐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12、虽.

人有百手虽:即使。

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大腿。走:跑15、群响毕绝..

毕:全。绝:尽、消失。

二、翻译下列各句。

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回答以下问题。

1、归纳文章的主旨: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俨然..

-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具.

答之-详尽。

咸.

来问讯-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延.

至其家-邀请。

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9、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止有剩骨止:通“只”2、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3、苫蔽成丘苫蔽:遮盖。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坐:像犬一样坐着5、一狼洞其中。洞:打洞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企图、打算。隧:钻洞。7、乃悟前狼假寐假寐:假装睡觉。8、意暇甚意:神情。

9、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10、止增笑耳止:通“只”。耳:罢了。

二、译句。

1、投以骨。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本文主旨。

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陋室铭。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倒装句)。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莲,花之君子者也。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四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34、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

35、食性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恒温动物哺乳动物。

鸟类。

50、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五

一、复习策略:

1、分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段来复习。由浅入深,化大困难为小困难。

2、精细复习要看几个点:文学常识;特殊的断句;实词;虚词;重点句子;内容和形式。

3、粗略复习要看几个点:词、句、课堂笔记(内容和形式)。

4、呼市中考没有考查过的篇目要精细复习。

5、通过大量做题来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二、八年级涉及篇目。

(一)上册:

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6、《三峡》;。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二)下册:

21、《与朱元思书》24、《送东阳马生序》26、《小石潭记》27、《岳阳楼记》。

28、《醉翁亭记》。

三、重点篇目内容和形式总结。

(一)《桃花源记》。

【内容】《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形式】虚景实写;有详有略。

(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1、《陋室铭》。

【内容】通过写陋室“不陋”,来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形式】对偶(骈文);类比(开头和结尾);托物言志。

2、《爱莲说》。

【内容】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人生追求。

【形式】衬托;托物言志。

(三)《三峡》。

【内容】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

【形式】侧面烘托;动静结合。

(四)《记承天寺夜游》。

【内容】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形式】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比喻(写月光);侧面烘托。

(五)《与朱元思书》。

【内容】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通过写富春江两岸的奇山异水,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的思想情感。

【形式】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对偶(骈文)。

(六)《小石潭记》。

【内容】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忧深冷寂,孤凄悲凉。

【形式】借景抒情。

(七)《岳阳楼记》。

【内容】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形式】对比的手法;叙事、写景、议论相结合。

(八)《醉翁亭记》。

【内容】本文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形式】结构精巧,语言清新。

(九)《送东阳马生序》。

【内容】《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形式】对比的写法。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六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

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七

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以读读背背、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为主。读读背背,首先(也是主要)是课文内容的读读背背。无论是h版、s版语文教材,还是二期课改的新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经典篇目,对于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增加文化积淀,都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在初学时应有一定的记忆量,复习阶段,则要进一步熟悉。要提醒注意的是,课文的记诵,决不应该死记硬背的,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成诵。

初三阶段,机械记忆的能力已大大减弱,而理解性记忆的能力则逐步增强,因此,在复习阶段,就要在读顺畅、读连贯上下工夫,要思考式地读背,并在读背过程中加深对有关词语、句子的感知与理解。除了课文之外,也当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读课外文言材料,一方面是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巩固课文学习所得。所选材料,以短小为宜,最好有一定的形象,如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唐宋散文、明清文人笔记中的有关故事,以及志怪、志异作品中的浅显的短文等,因为有形象,读起来容易理解,且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一般也较浅易。读课外文言文,也应当读读背背,力求读通读顺。

语言材料的积累,应与读读背背相结合,不要光背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句子的意思,而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辨识词义、句义,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读课外文言短文也就顺畅多了。

至若文言文阅读理解,不必求深,一般地说,如果文章(片断)读通了,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只是表述时尽量准确、简洁。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八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一节让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第24章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24.1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九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7、邃:深。

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明灭:或现或隐11、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清。

二、重点语句翻译。

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7、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2、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十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直线定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定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几何平行。

平行定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角形边角关系。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全等三角形判定。

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边角边定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边角定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边边定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斜边、直角边定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角的平分线。

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对称定理。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直角三角形。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十一

在古汉语中,倒装句,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有的学生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2、应译的漏了,不需译的却译了。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正确。再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利于晋。学生硬把“晋侯、秦伯”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这就多余了。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官名、帝名、年号等,都不用翻译。

3、该增添没增添,没有的却要增添。

例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流畅。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原句并没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这一内容。这属于没有却要增添而造成的失误。

4、省略成分没译出。

例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文却没译出。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有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了错误。

6、以今释古。

例如:是女子不好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这就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毛病。例句中的“好”,在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7、不理解互文见义。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译成:秦代时的明月和汉代时的关隘。正确的译文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8、需要意译的硬要直译。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是同义迭句,不能直译,只能意译为:(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十二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7年级上。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植物细胞模式图7上p45动物细胞模式图7上p48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十三

圆虽然是最熟悉的几何图形之一,但它有很多新的知识点,尤其是这里重要的知识点,都与前面的知识紧密联系着,解题时必须用到直线型中的定理、法则。因此,解题时先要由条件对图形有比较好的认识,再联想相关知识,分析隐会条件,将做题过程化解为若干小问题,逐一解决。

圆这章知识重点可以归纳为:

1、对称性:

a:圆的对称性,虽然其它一些图形也是有,但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个特性其它图形所没有的,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及正n边形的计算都应用到了这个特性。

b:旋转不变性,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关系,遇到有关圆习题,要抓住这个特性充分利用,许多问题可以找到解题思路。

2、三个角:圆心角、圆周角,以及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对角)这是在有关圆的问题中,找角相等必不可少的方法。

3、三个垂直:垂径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切线的性质它可以有效的把许多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使问题得以解决。

4、四大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掌握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有关计算是重点。

5、有关计算问题:有关线段的计算,正多边形的计算,有关扇形及阴影面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的计算。

6、圆中添辅助线一般方法:添与垂径定理相关的辅助线,添与切线有关的辅助线(创造直角的辅助线),添与圆内接四边形相关的辅助线;两圆相交时作公共弦,两圆相切时作分切线,总之添辅助线时,要构造和完善基本图形,切忌破坏图形的完整性。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十四

这部分复习因人而异,可根据掌握情况选择专题训练。建议复习字形和字音要结合课本“读一读,写一写”词汇;成语使用的考查语句不少选自课本,要掌握含有生僻成语和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成语的句子;病句识别中出现的也是常见的病因;句序题所选语段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来表达,通读时抓住关键句,排序时要留意上下句和关键词,并可以利用选项来排除,解题思路为“通读句子—确定首句,确定紧密衔接句—连读检验”。

2.古诗文。

古诗词阅读材料多来自课外,复习时要重视对内容理解、表达技巧、情感形象以及语言特点等进行梳理。文言文阅读,除掌握节奏划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词和重点句翻译,还要重视对作品内容、作者思想情感的体悟。古诗文默写重在考查熟练掌握名句,注意书写要规范,复习时重点查易错字。

3.现代文。

现代文阅读最怕的是对一些基本的阅读术语模糊不清,导致在考试中张冠李戴,丢分都不知道为什么。例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相关术语就要区分清楚。再如,修辞比喻,在说明文中就摇身变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议论文中又成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还有,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顺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一些基本的概念要区分清楚,这是我们做好阅读的根基。要真正做好阅读,方法诗中是最关键的。可以把一些相似的阅读试题找出来,并且把它们的答案好好比较研究一下,从而寻找并总结出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例如鉴赏某句话,答题的步骤就应该分两种情况:一类是运用修辞的句子,方法就是修辞(手法)+表达的作用+写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没有运用修辞的,方法就是从文章中选1~2个重点词+解释词语+所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有了这些方法,在做阅读题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

4.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题的话题一般从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来,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读题要仔细,看清楚题意和要求,回答要完整。

5.作文。

中考语文的重头戏在写作,作文这半壁江山,是师生共同努力的阵地。课标要求,作文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因此,关注成长、读懂生活的作文,应该是出题的重点。

作文要在短时间内突破很难,建议复习要有针对性。

首先,要认清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查漏补缺和减少失误最重要。写记叙文要避免常见的硬伤:立意不明,跑题偏题,文体不清,作文随意,详略不当,记流水账,感情不真,胡编乱造,结构不清,忽略过渡,语言不美,缺少亮点,书写不洁,潦草涂鸦。若写议论文,要开篇亮明观点,事例准确简洁还要有分析,论证层次清楚,可将自己的作文对照同题优秀作文,或参考老师的点评意见,找到弥补不足和避免硬伤的办法。多看少写,从历年考场优秀作文或教材中汲取营养,尤其要揣摩选材、结构、过渡、创新等。

其次,针对性片段写作练习,如开篇结尾段、议论点题句、人物描写段、场面描写段、分析事例段、拟写分论点等。此外,还可以背读收集的美文段落、格言警句等,做到有备而战。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十五

3.用原文回答“予独爱莲”的原因。

4.和“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始龀,跳往助之。

d.无丝竹之乱耳。

5.将菊、牡丹、莲—一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婉曲批判。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怎么写篇十六

生物学和物理、化学统称为理综,由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初中生物教学的确偏文科,很少有计算题,但是并不代表不需要理解。首先,四册课本几百个知识点光靠死记硬背是背不会的,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准确记忆。其次,知识点都背会了就能考高分吗?不会,大家纵观近几年会考题就会发现,我们的考试越来越注重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学以致用!生物课本中的黑体字犹如数学课本中的公式,课后习题相当于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掌握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只能勉强及格,想考高分还需要做一定量的题。

2、题海战术。

说到习题,有的孩子和我说,老师我寒假做了好几本练习册,可是开学测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做过的题还会错,这是为什么?练习册我个人认为做两本就足够了,再做第三本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题是重复的。课本以外的习题必须做,但是不要一味的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做题时首先合住课本,每天有计划的在规定时间内做一定量的题,做完后对答案,做错的要及时总结错误原因。

3、迷信各种辅导资料。

现在市面辅导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总结知识点的记忆手册,有历年考试真题集等。有的孩子干脆抛开课本,迷信各种辅导资料。由于辅导资料编写者水平有限或者全国各地的教材不一样,你会发现有的知识点超出课本范围,还有的知识点与课本说法不一,这时候切记一切以课本为准。

4、只做难题。

一些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在学习各科中都容易犯这个错误:只做难点,方能体现自己的水平。近几年由于我们会考范围逐年扩大,你会发现会考的难度一直在下降,所以一定要在先巩固基础题,简单题的基础上再适当的做一些综合题,难题。当然会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肯定会有10%-20%左右的选拔性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