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2:56:57 页码:11
2023年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实用11篇)
2023-11-19 02:56:57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而制定的一种书面计划,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编写教案,因为它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我想我们需要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了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案的写作技巧,下面提供一些教案范文供参考。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篇一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整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座桥成为名桥,让一座寺庙成为旅游胜地。

解题:

师板书:夜泊。

(1)泊是本课的生字,谁来读?这还是一个多音字。(分别组词)。

(2)在这里停泊的是什么?(船)所以“泊”在这里就是停船的意思。

(3)诗人在什么时候停的船?(晚上)评价:你真会思考。这儿写的是夜泊。

(4)诗人将船停在哪里呀?(枫桥边)师完成板书。评价:你们真厉害,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诗题。指名读。

(5)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

3、同学们,是谁在枫桥边停船啊?(唐朝诗人张继)是的这就是诗的作者。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张继,一起来感受这首名垂千古的诗。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借助书后的生字表,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请生读生字。

3、读整首诗。注意断句,读出诗的韵味。

三、精读感悟。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这首诗,来到这枫桥边。大家边听边想,诗人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把听到的用小三角表示出来。

2、师范读。

3、相信大家眼前一定浮现出了许多景物,也听到一些声音。四个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所划的景物和声音吧!

4、先来说说看,张继看到了什么?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想象老人与鸟儿们亲密相处的感人情景,体会老人的诚挚爱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与美好。

教学重难点:

想象老人与鸟儿们亲密相处的感人情景,体会老人的诚挚爱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与美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2、回忆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回顾课文,简述课文内容。

相机板书:老人爱鸟鸟爱老人爱。

1、师:结合我们上节课所学,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文中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汇报交流。

师:孩子们读得都很用心,谁读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生交流,师相机引导。

3、细读第六段,品味老人和鸟的和谐关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六段课件2。

师:谁先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第六段)。

师:这段话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简述)。

(抓住“拜访、您好、馈赠”理解鸟儿信任老人,抓住“招待、笑、客人”进行理解老人喜爱鸟。边理解边指导朗读,读出老人与鸟的亲密、和谐。)。

4、指名朗读第六段。

(引导学生通过读体会老人和鸟之间的亲密,和谐)。

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找一找鸟儿们为什么愿意把老人当成朋友、亲人。把你找到的地方画下来,写下你的感受,然后跟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理解第三段时,抓住“阻拦、争吵”理解老人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山林,保护鸟儿,同时感受老人的善良与勇敢;抓住“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感受老人的高大形象以及老人的正义和勇敢同时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阻拦、争吵”

理解第四段时,抓住“抚摩、安放等词语理解老人对树木、对鸟儿像亲人一样的爱,以及老人的痛苦心情,同时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抚摩、安放”

师:老人为鸟儿们做的,鸟儿们都看在眼里。看着这样的老人,鸟儿们会想。

生根据想象自由理解。

这时候,老人取得了鸟儿的信任,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

(指导理解为什么鸟儿觉得老人像蒲公英、像神灯。)。

回味、品读第六段。

(老人爱鸟,小鸟也喜爱老人,于是,出现了那温馨的一幕,让我们再欣赏一遍。引导学生再读第六段)。

品味第七、八两段。

师:跟每一棵树,每一只鸟儿告别后,老人走了,鸟儿们的心情怎样呢?

指名品读第九段,体会鸟的沉重心情。

那天,老人走了,鸟儿们再也听不到他呵呵的笑声了,对鸟儿们来说,那是多么寂静暗淡的一天哪!

那天,老人走了,最信任的朋友走了,鸟儿们的心情是多么沉重的啊:那是多么寂静暗淡的一天哪!

那天,老人走了,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给予他们关怀、爱护的亲人走了:那是多么寂静暗淡的一天哪!

如果你是林中的一只小鸟,此时此刻,你会对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说点什么呢?生谈心里话。

师:老人走了,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林中的鸟儿们为老人做了什么?

生从第十段中找出相关语句。

师:老人走了,可是鸟儿们却自发为老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引导学生读第十段。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相机板书(盘旋、哀鸣)。

指导朗读。

老人走了,鸟儿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老人举行葬礼,他们想把老人永远的留在山林里,这个葬礼是鸟儿们送给老人的最珍贵的馈赠。在这个壮观而又凄美的画面中,充满着人之爱、鸟之语、树之情、花之意。

这是人与动物创造的最温馨、和谐的美。带着感动,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这个美丽的画面吧!

齐读第十段。

除了美丽,你还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场面?

生自主想象:壮美、哀伤、惋惜、思念。

师:谁来满怀着对老人的哀痛与思念之情,动情地朗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

(指名第10自然段)。

师:还有谁想读,那就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无限依恋,带着对老人的无比崇敬,再一起来读读9、10段,再送老人一程吧!

师:读的真好,你们仿佛都变成了林中的鸟儿,充满了对老人的思念。能试着背诵这两段吗?课件3咱们结合提示,试试吧!

(配乐)。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生说。

其实,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课件4:邓启耀的一段话。

大家觉得这种共通的语言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动物以及世间万物之间,只要有爱,就一定会有和谐。老师希望你们都能成为股市的主人公,用自己的爱心,谱写出一个又一个温馨感人的篇章。

课件5请你制作一份“爱鸟倡议书”,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鸟儿的行列。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五、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

1、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

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篇四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究海底世界的历程,介绍了丰富美丽的海底世界。

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与欲望。

3.认识生字、自选积累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具:课件。

(1)、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海洋世界。

(2)、抓住重点词探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中认识生字。

3.对故事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想象海洋的美。

3.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文中的语词和句子。

4.探究活动。

开展一次探究海底世界的活动。

5.作业:书写认字。

板书:

1.探究历程。

2.海底生物丰富,景色美丽。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篇五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学习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曲是什么意思?

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相机教学§1)。

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相机教学最后一小节)。

4、过渡: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2、出示§9:(指名读课文)。

(1)这段写了什么?(大海和月光的变化)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2)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3)分清事物与联想:

(4)教师小结: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在前面写上:柔和徐缓有力快速高昂激荡)。

(6)是这样的音乐(指板书)引起了这样的联想(指板书)。这是我们的猜想,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听一听?不过我想: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不一定象我们研究的那样简单,可能在一片平静的大海中,也会偶尔跳起几个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有低沉波谷,是不是?这样,就使乐曲的旋律更丰富了。(音乐欣赏)。

(7)想象练习:你听着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追根溯源,了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学到这儿,你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产生?(学生质疑)那么,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带着问题自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研读§2§8。

3、引导学生理解创作的源泉:

四、板书:一分触动。

十分感动。

万分激动。

(2)寄情于月光:他把这份感情寄托给了谁?(出示朗读第8小节)。

4、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练说:

五、课外延伸:

1、教师: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网络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点击网络)介绍:他的乐曲热情激昂,像一团熊熊的烈火,迸发着炽热的激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学习,你结识了谁?对他有哪些了解?

2、背诵《月光曲》的内容(§9)(伴《月光曲》)。

二、写作迁移:

1、分清课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联想到的事物?

2、写作练习:给《荷花》这一段加上适当的联想:

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式各样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荷叶后面,一只蜻蜒在上边飞来飞去。

3、组织交流。

三、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指读。

2、引导学生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词进行分析比较。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篇六

1、掌握本课13个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字的特征及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掌握本课生字的写法并能灵活应用。

多媒体课件。

一.认读本课生字。

(1)读课文圈画生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指名读用字组词选词造句。

二.学写生字。

(1)左右结构的字。

1、出示小黑板:墙凌。

2、齐读,这两个字的字形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写时要注意左小右大。

3在田字格中指导墙字。

4生仿写。

5另几个字小组讨论书写。

6课件出示绕陶偏。

说说这些字和上面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写时要左窄右宽,上下对齐。

(2)上下结构的字。

“菊篱”字形稍长,上窄下宽,两部分均扁。

素上下相等下边要紧凑些。

(3)幽书写时以横中线和竖中线为轴进行书写。

(4)半包围结构的字。

“遥磨”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两部分均写舒展。

三、学生练习写,教师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评。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篇七

1、学习联系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理解“徒劳”、“无济于事”、“暖人肺腑”等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根据课题质疑,并能在阅读课文中根据人物的表现提出心中的疑问。

【教学重点、难点】。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在阅读课文中根据人物的表现提出心中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表扬学生上课精神饱满。

2、出示:眼神。

(1)齐读。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这位老人又读懂了谁的眼神?是怎样的眼神?

二、自学课文。

带着问题轻声读读课文,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找到相关的句子后用直线划出。

三、品读课文。

1、学生交流答案。

2、这也就是课文第5节中老人说的一段话。(媒体出示)。

(1)自己试着读读这段话,不仅要读通,更要读懂。

你读明白了什么?

交流板书:

冷漠、不关心前几位骑手。

老人。

仁慈、同情最后的骑手。

(2)“学贵有疑”,你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

对课文中字、词不理解:无济于事、……之状。

对课文内容不理解:“这样一个机会”指怎样的机会?“老人最需要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3、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小节好好读一读。

(1)媒体出示第1节:指名读。

(2)这是文中的描写,现在请大家用上这些词语再来说说老人当时的处境。

(媒体出示词语):

两鬓苍苍老态龙钟凛冽刺骨焦急万分抖抖索索漫天飞雪。

(3)自由说、指名说。

(4)此时此刻,老人的眼神是--(焦急、期盼……)。

板书:

焦急、期盼。

老人。

4、就在这时,羊肠小道上走来一队骑者,当老人向这队骑者投去求助的目光时,他却看到了不同的眼神。(出示第5节)再读第5节。

5、那么,老人对这两种眼神的分析对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骑者不同的行为吧!再读第2、3节,找到他们不同的表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1)让我们先来看看前几个骑手的行为,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课文第5节来说一说。

(出示填空)。

突然,冰冷的羊肠小道上由远而近传来了有节奏的马蹄声,老人怀着焦急的心情,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可是这些骑手们,个个流露着的眼神,他想:。

自由说、指名说、再自由说。

(2)齐读填空。

(3)指导朗读描写最后的骑者的句子。

就当最后一个骑手将要和他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看到他的眼神里流露着--(齐说)。

于是,便向他提出了帮助的请求,自己试着读度这一节描写骑者的语句,想想该怎么读好它。

指名读(媒体出示红点)。

齐读,读好骑者当时帮助老人的行为。

6、引读第4、5、6节。

虽然骑者帮助了这位当时处于困境中的老人,可是,他还是感到非常奇怪:这位老人怎么会知道自己一定会帮助他呢?于是,他问老人--(齐读第4节)。

老人听了后,如实地告诉了这位骑者:他已在这里等了一段时间了,并且知道谁更有美德。那是因为--(齐读第5节老人说的那段话)。

这段暖人肺腑的评价出动了骑者,他感动地说--(齐读第6节)。

四、深入体会。

1、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大家一定也知道,这最后一位骑者就是--(托马斯.杰弗逊)(出示媒体)。

他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受到人民的爱戴。

2、总结: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杰弗逊的眼神也反映了他的心灵。怪不得他在成为总统后能受到人民的爱戴。

3、写话练习:相信这位总统在经历了这件事情后,一定受到了许多的启示,那么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会有些什么启发呢?请写一、两句话。

在阅读了这篇课文后,让我也感触颇深,所以我也写了这样一句话(媒体出示)。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篇八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学习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5]。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篇九

一、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学习过程: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师生共同质疑问难。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景: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七、课后反思: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能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准备:课件。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板书课题。

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马蜂?它有什么威力?

马蜂窝又是什么意思?

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想法?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

3、教师询问在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4、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

5、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着什么顺序来写的,你能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2)研究,这么长的文章分几部分来学习比较好理解呢?

品析课文。

1、研究第一部分。

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为什么?

2、研究第二部分。

我在打猎途中遇到什么事情?

我看到了什么情景?说明了说明?

马蜂什么样?谁来读一读。

3、研究第三部分。

“我”和这些孩子们是怎么样对话的?

这群孩子对“我”是什么态度?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又是什么态度?“我”的内心有怎么样的.变化?

请你读对话。注意读出对话的语气。

“我“被激怒后,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的表示动作的词。

“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请你结合教材的插图,说说当时的情境。

5、讨论理解。

被马蜂蛰了以后,“我”是怎么想的?

爷爷的话含有什么意思?

你想对主人公说点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能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这节课的学习给了什么启发?把你的收获三言两语写下来好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板书课题。

一、学习生字。

出示学习要求:

1、读读这些字的读音,并练习组一个词。

2、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可以怎样克服?

3、哪个字和你认识的某一个字容易用混?

4、本课还有多音字吗?如果有请指出来。

请学生按顺序汇报。

1、认读生字。(出示课件)。

1、同桌交流自学情况。

2、汇报一类字。

3、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有选择地板书。)。

二、教师指导书写。

写前指导观察:观察字的结构,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写字(配乐)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示范。

三、综合练习。

1、词语替换练。(课后练的习题)。

2、如果被马蜂蜇坏了,我们怎么办?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把你今天学的生字回家写完。

板书设计5捅马蜂窝。

虚荣心闯大祸。

总结经验。

要认的字:捅苫棚橙抄屁。

要写的字:捅逛棚檐橙袖捂猎竿踢既抄刺。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通用篇十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

3.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

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五彩斑斓的童年里,有没有过顽皮,有没有过冒失,出没出过丑,淘没淘过气呢?童年总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齐去回味一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课题“捅了马蜂窝”)。

二、整体知趣。

1、介绍马蜂、马蜂窝(课件出示)。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归纳的,划分段落。

三、研读品趣。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小伙伴和作者的对话部分,体会作者出于什么原因捅了马蜂窝?

2、品读句子,体会我的态度和我的内心变化。

课件出示:

“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我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3、句子训练,感受作者个性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课件出示:

“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能把这些词换一换吗?换完后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

“这个孩子的话()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去。”

一说当时的情景。

5、分角色朗读扮演捅马蜂窝的过程,体会捅马蜂窝时的恐惧和紧张。

四、自学悟趣。

1、冲动是魔鬼,大家默读剩下的部分,看看作者得自些后果?(课件播放动画)。

2、作者被马蜂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一说。

3、通过课文学习,你明白什么道理?让学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写趣。

上发生过类似有趣的事吗?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

最有趣的一段写出来。

六、趣味作业。

板书设计:。

发现马蜂窝(好奇)做事要冷静。

捅了马蜂窝(激怒)不要冲动。

被马蜂蛰了(后悔)逞强好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