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汇总(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5:35:03 页码:13
最新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汇总(大全8篇)
2023-11-12 05:35:03    小编:ZTFB

总结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掌握改进的方向。总结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和逻辑性,使整篇文章更加严谨和有说服力。感谢大家的关注和阅读,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汇总篇一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身(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译文】。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取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

【阅读训练】。

1.解释:

(1)寡(2)弗及(3)虑(4)祸。

2.翻译: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2)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

3.君子之言与小人之言的区别在于什么?

4.列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参考答案】。

1.(1)少(2)不及,比不上(3)考虑(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汇总篇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依僧寺以居无从致书以观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负栋之柱。

c.暮归,亡其牛天之苍苍,其正色耶d.录为弟子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6分,每3分)。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2)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

答案:

【1】a。

【2】a。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a表修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2】试题分析:或牵牛来责蹊田译为: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3】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窃指偷偷地,学舍是指学校,这两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完整1分。(2)这个句子中省略句补充完整一分,痴是入迷的意思,何不译为为什么不,这三个关键词各占1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他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后.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汇总篇三

“天子没有妻子”,是说没有人可以和他的地位相等。天子在四海之内的任何地方都是主人,没有人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这是说没有人可以做他的主人。虽然天子的脚能走路,但一定要依靠左右的扶持才向前走;虽然嘴能说话,但一定要依靠传达天子命令的官吏发布命令。天子不用看就看得见,不用听就能听的见,不用说话,就能见信于民,不用思考,就能知道,不用动手,就有成效,这是说天子的下属极其完备。天子权势极其尊贵,身体极其安逸,心情极其愉快,意志没有什么屈服,身体没有什么劳累,他的尊贵是无以复加的。《诗经》上说:“整个天下,都是天子的土地;从陆地到海滨,没有不是天子的臣民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圣明的帝王在上,名分,道义在民众中推行,那么士大夫就没有放肆过分的行为,各级官吏就不会有懈怠傲慢的事情,广大百姓就不会有邪恶怪僻的习俗,就不会偷盗的罪行,就没有人敢触犯君主禁令的。天下的人都清楚的知道:盗窃是不可能发家致富,抢劫杀人不可能获得长寿,触犯君主的禁令不可能得到安宁;遵循圣王的正道,就能得到他所喜欢的';不遵循圣王的正道,就会遭到他所厌恶的惩罚。这样,刑罚很简略,而君上的威力却像流水一样的通行,无处不在,人们都知道如果为非作歹,即使躲藏逃亡也不能够免受惩罚,所以没有不伏法认罪而请求惩处的。《尚书》说:“所有的罪罚都是自取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罪罚相当就有威力,罪罚不当就会受到轻视;德才相当就会受人尊重,德才不当就会被人轻视。古代刑罚不超过犯人的罪行,官爵不超过德行,所以杀了父亲而任用儿子,杀了哥哥而任用弟弟。刑律的处罚不超过犯人的罪行,官爵的奖赏不超过德行,刑赏区分的很清楚。因此做好事的人受到鼓励,干坏事的人得到指责;刑罚极少用而威力无处不在,政策法令极明确而教化四方。古书上说:“天子有了美好的德行,亿万人民都倚仗他。”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混乱的时代就不是这样。刑罚超过了犯人的罪行,官爵的奖赏超过了德行,按照亲属关系来判罪,根据世系来举用贤人。一人有罪就诛灭父、母、妻三族,即使德行像舜一样,也不免受到同样的刑罚,这是按照宗族来判罪。祖先曾经贤能,子孙就能显贵,即使行为如同夏桀、商纣,也必然列在尊位,这是根据世系来举用贤人。按照宗族亲属关系判罪,根据世系举用贤人,即使想没有祸乱,能做的到吗?《诗经》上说;“江河沸腾了,山峰碎裂了,高高的山崖变成深谷,深深的峡谷变成山陵。可是当今的执政者,为什么还不知道警惕啊?’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议论效法圣王,就知道应该尊重什么人了,用道义来处理政事,就知道什么办法有利。通过议论时知道要尊重的人,就会懂得应当吸取些什么了;通过处理政事知道有利的办法,就懂得应该作些什么。这两个方面,是正确与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成功与失败的根源。周成王对于周公,没有什么方面不听从,这是懂得了所要尊重的人。齐桓公对于管仲,凡是国家大事没有什么方面不听从,这是懂得了有利的办法。吴国有了伍子胥而不能任用,导致国家灭亡,这是因为违背了正道,失掉了贤人啊。所以使圣人尊贵的君主能称王天下,使贤人尊贵的君主能称霸诸侯,尊敬贤人的君主可以存在下去,怠慢贤人的君主就会灭亡,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崇尚贤士,使用能人,使高贵的和卑贱的有等级的区别,区分亲近的和疏远的,按照次序来安排年长的和年幼的;这就是古代圣王的正道。崇尚贤士,使用能人,那么君主就会尊贵而臣民就会安宁;尊贵卑贱的有差别,那么政令法规就能畅行无阻,亲近的和疏远的有了分别,那么施予恩惠就不会违背情理;长幼有了次序,那么事业就能迅速成功而老年人有了休息的时间。有仁德的人,就在于崇尚贤人,使用才能,等别贵贱,区分亲疏四件事情;有道义的人,就是在于区别这四件事;有节操的人,就是为维护这四件事而献身的人,有忠心的人,就是敦厚,顺从这个正道的人;把这些都能做到,德行就完备了,德行完备而不到处夸耀,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圣人。不到处夸耀,所以天下的人都不能和他争,而且做到善于推广自己的功绩;有了功绩而不自以为有功,所以就被天下人尊重了。《诗经》上说:“善人君子,他坚持道义不变更。坚持道义不变更,所以能够安抚四方国家。”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注释。

(1)妻:齐。这句话是说天子尊贵无比,独一无二,没人能够与他齐等,并不是说真的没有妻子。

(2)适:往。天子是天下的主人,因此,天子到任何地方,都没有人敢把天子当作客人。

(3)相者:指左右扶助的人。

(4)官人:主管传达天子命令的人。

(5)愈:通“愉”。

(6)出自《诗经?小雅?北山》。

(7)綦:极。

(8)由:通“犹”,还。

(9)出自《尚书?康诰》。

(10)侮:轻侮,看不起。

(11)踰:通“逾”,超过。

(12)怒:超过,越过。

(13)出自《尚书?甫刑》。

(14)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15)当:是,为。

(16)列从:行列。

(17)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18)所养:取法。

(19)倍:通“背”,违背。

(20)施:恩惠。

(21)此:指尚贤,使贤。

(22)出自《诗经?曹风?尸鸠》。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汇总篇四

原文: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策谁?”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牛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子。”耕柱子悟。

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驱策哪一匹?”耕柱子说:“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鞭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驱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鞭策,所以我对你生气。”耕柱子恍然大悟。

注释:

1.墨子:即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

2.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3.怒:对......感到生气。

4.愈于人:比别人好。愈:超过,胜过。

5.将:准备。

6.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7.骥:好马。

8.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

9.策:驱策。

10.何故:为什么。

11.足:足够。

12.责:鞭责,鞭策。

13.悟:明白。

14.子:你。

15.以:以为;用来。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汇总篇五

原文。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译文。

君子少言寡语,但句句是真实的。小人夸夸其谈,往往言之无物。君子做学问,耳听见了,就记在心里,并时刻以行动去践行;君子治理事情,开始的时候很微小,最后达到极高的程度。君子很少考虑顺利的方面,对于一切的`困难却考虑的周全,君子有所求的时候会有选择的去求人,而无论什么人有求于君子,君子都会帮助。君子富有的时候并不表露,依然和没有什么一样。

注释:

寡:少。

藏:藏在。

弗及:不及,比不上。

虑:考虑。

祸:灾难,祸害。

百:很多。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汇总篇六

(宋)苏辙。

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忆。

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与可曰:唯唯!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物生之自然信:诚然,确实b.庐乎修竹之林庐:搭建茅庐。

c.绝涧谷而蔓延绝:横穿d.蹇将抽而莫达达:达到。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嗟壤同而性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与可以墨为竹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猗猗其长,森乎满谷以吾一日长乎尔。

d.而养生者取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竹赋》是以对话体结构全篇的一篇赋作。赋中借客之口赞美竹子,将竹子的禀赋与道德人格结合起来写,既表现了竹子的特性,又展示了个人的胸襟。

b.与可指出画竹必须心随竹转,情与竹游,发掘竹的深层次的美韵。这段文字既是展示竹的神韵的美,也是表现画家胸襟的'美,同时又是表现艺术构思的过程,情、理、物象结合得天衣无缝。

c.爱竹的与可留心观察竹子的变化,熟悉竹子的各种姿态,将求道之心、好道之心全放置于竹子。

d.文末借助客人之口,用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这两个典故,把题旨升华到了万物一理这个社会生活根本原则上。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问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3分)。

(2)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4分)。

参考答案。

16.d(达:幼苗出土)。

17.b(两个以作介词.意为用拿a中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c中第一个乎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第二个乎是介词,可译为比。d中第一个之代同;第二个之助同,用在时间同后面.没有实在的意义。)。

18.c(全放置于错。应该是不仅仅放置于竹子)。

19.(3分)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共六处断句,每断对两处给1分)。

20.(1)比如在风停雨住的时候.太阳出来,山色空明。(若夫,至于.比如;霁,天晴;句子的通顺;各1分)。

(2)即使上天创造竹子的时候没有痕迹,又与我画墨竹有什么不同呢?

(虽,即使;联.征兆、痕迹:焉,呢;句子的通顺;各1分)。

译文。

文同听过了之后微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间吃饭,在竹阴下睡觉休息。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很多。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

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到了被斧头砍过,比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着,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冻,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的姿态,使自己与松柏同列,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现在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对吗?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汇总篇七

侯方域,字朝宗,商邱人。父恂,崇祯间官户部尚书。方域既世家子,幼从其父宦京师,习知中朝事,而于君子小人门户始终之故尤熟悉。喜结纳名士,与贵池吴应箕、宜兴陈贞慧最善。阮大铖者,故魏阉义儿,屏居金陵,谋复用。诸名士共为檄于大铖罪,应箕、贞慧主之。大铖愧且恚,然无可如何。詷知方域与二人者相善也,私念得交侯生,因侯生以交于二人,事当已。乃属其客阳交欢方域,方域觉之,谢客不与通。时大铖家有伶一部,以声技擅名,能歌所演剧,号燕子笺者。又值诸名士以试事集金陵,朝宗置酒高会,趣征阮伶。大铖心窃喜。立遣伶往,而令他奴詷之。方度曲,四座称善。奴走告,大铖心益喜。已而抗声论天下事,箕踞叫呶,语稍及大铖,遂戟手骂詈不绝口。大铖闻之乃大怒,而恨三人者尤刺骨。后数年,南都拥立,大铖骤柄用,兴大狱,将尽杀党人,捕贞慧入狱。应箕亡命,方域夜出走渡扬子,依俊帅高杰得免。方域倘荡任侠使气,好大言,遇人不肯平面视,然一语辄合,吐出肺肝,誉之不容口;援友之厄,能不吝千金,然亦喜睚眦报复,居乡时文网。

崇祯末剧寇李自成围汴,急诏侯恂出督师援汴,方域曰:“大人受命讨贼,庙堂议论牵制,奏请不应,征调难集,愿彼文法,以赐剑首诛一甲科令守,而晋帅许定国师噪,当斩以徇。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恂叱曰:“是跋扈也,小子多言!”辄遣归。方域既负才名,以明经累举于乡,辄报罢,寻邑邑致疾卒,年三十有七,是岁顺治十一年也。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魏阉义儿故:亡故的。

b.詷知方域与二人者相善也善:交好。

c.朝宗置酒高会,趣征阮伶趣:赶快。

d.好大言大言:大声说话。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于君子小人门户始终之故尤熟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大铖愧且恚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c.又值诸名士以试事集金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而令他奴詷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

b.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赋/乃可图也。

c.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

d.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乃属其客阳交欢方域。(3分)。

(2)然一语辄合,吐出肺肝,誉之不容口;援友之厄,能不吝千金。(5分)。

(3)恂叱曰:“是跋扈也,小子多言!”辄遣归。(4分)。

参考答案。

10.d(大言:说大话。)。

11.d(代词,代指演唱的情况/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介词,对于;b连词,并且;c介词,因为。)。

12.c(原文为:军事办,威立,疾驱渡河,就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公传庭,犄角于秦,贼乃可图也。)。

13.(1)于是嘱托他的门客表面上与侯方域交好。

(2)然而说话一有意气相投的,就会倾吐肺腑之言,对他赞不绝口;帮助身处困顿的朋友,会不吝惜千金。

(3)侯恂叱责他说:“你这是专横暴戾,你是多说了!”立即打发他回去。

【参考译文】。

侯方域,字朝宗,是商邱人。父亲侯恂,崇祯年间官至户部尚书。侯方域是世家子弟,年幼就跟随他的父亲宦游京城,熟习知晓朝廷之事,而对于何谓君子、何谓小人,门派的来龙去脉的事情更加熟悉。喜欢结纳名士,与贵池吴应箕、宜兴陈贞慧最交好。阮大铖是已故的.阉党魏忠贤的义子,隐居在金陵,谋求能够再次任用。各个名士针对阮大铖的罪孽一起起草声讨他的檄文,应箕、贞慧主持这件事。大铖感到惭愧又愤怒,然而又没办法。他探听知道侯方域与吴应箕、陈贞慧最交好,私下想能够与侯方域交好,通过侯方域来与吴应箕、陈贞慧相交,事情应当平息了。于是嘱托他的门客表面上与侯方域交好,方域觉察到这件事,就谢绝门客,不与他交往。当时阮大铖家有一个伶人,因为声音美妙和擅长技艺享有盛有盛名,能够歌唱所演出的戏剧,被称为燕子笺。又适逢各个名士因为考试之事在金陵集会,方域摆设酒宴举行盛大宴会,赶紧征召阮伶唱戏。阮大铖心里窃喜,立即派遣阮伶前去,而让其他的家奴去侦察消息。刚唱完曲子,席上客人都称赞唱得好。家奴跑去告诉大铖,大铖心里更加高兴。不久高声讨论天下大事,诸名士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傲慢地喧哗叫闹,话渐渐说到阮大铖,就用食指指斥阮大铖,辱骂声不绝于口。大铖听到这件事于是很气恼,并且更加刻骨痛恨他们三个人。之后几年,南京拥立了新的国君,大铖很快掌握了大权,大兴冤狱,杀尽复社成员,抓捕贞慧入狱。应箕逃命,方域在晚上出逃渡过扬子江,依赖俊帅高杰才得以免罪。方域坦荡侠义,喜欢说大话,遇到别人不肯正面看人家,然而说话一有意气相投的,就会倾吐肺腑之言,对他赞不绝口。帮助身处困顿的朋友,会不吝惜千金,然而根据乡里的法禁也喜欢睚眦必报。

崇祯末年强贼李自成围攻汴京,紧急下诏给侯恂出兵指挥军队援助汴京,方城说:“父亲受命讨伐强贼,朝廷却议论牵制,上奏请求又得不到回应,征召调集军队又难以集中,希望根据法律赐剑给我杀掉一甲科令守,而晋帅许定国也跟着吵吵嚷嚷,应当斩头示众。军中事务办妥,树立威信,快速渡过黄河,在襄阳靠近左良玉,约定陕西都督孙传庭,与秦地形成掎角之势,强贼才可以打败。”侯恂叱责他说:“你这是专横暴戾,你是多说了!”立即打发他回去.。方域享有才气名声后,因为通晓经义多次被乡里举荐,之后考试落第,不久郁郁不乐生病而死,享年三十七岁,这年是顺治十一年。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汇总篇八

夜晚的露珠轻柔的拂去深绿色柳叶的'尘沙。

柳枝也有他风流的一面呀,

悄悄的倒映着钱塘美女在夜色中点灯梳妆。

这首小诗写得清雅别致,题为“柳”,全篇不带一个“柳”字,却处处有着“柳”的影子。开头“晓带轻烟”四个字为整篇诗作定下了轻淡飘渺的色彩基调。“晚凝深翠”,颜色浓了一些,晨光过后,带了一些暮色。

“长条别有风流处”,这句显得极有动感,同时又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柳条长飘的动作化在“风流”二字中。

最后一句是柳丝的画面,“密映钱塘苏小家”,好一幅江南春色图。

身为政治家的寇准竟也能够写出如此清新别致的诗作,而且毫不做作,感情自然地流露。想来该是政治生涯的疲倦吧!

作者简介: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