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9:22:52 页码:7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大全11篇)
2023-11-12 09:22:52    小编:ZTFB

写总结能够让我们明白自己的不足,并且找到改进的方向。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在内容上的准确和简洁。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和灵感。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一

请听作者为语文学科的辩解正言,也看看他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假如“统一”要如某些专家所言,必须在课堂上予以落实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邀请那些提出这一口号或竭力倡导、鼓吹口号的“大师”,给我们一线干活的老师们“演绎”一节规范的“统一”的课呢?当然,这是过分要求。

2、喊口号的与确立标准的之间不一致,定标准的与编教材的之间的不一致,编教材的与教书的之间的不一致,还有教书的与考试的之间的不一致,他们块块独立,互不买账。这是一个世纪难题,却交给只知埋头拉车的语文教师,既不厚道,也不负责。

4、借用钱理群先生的观点阐述:语文教育改革最终效果应该体现在哪里?我想,是要表现为每一个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从而达到人的精神的实实在在的成长。

5、喊“人文”很时髦,言“工具”也不落伍,问题的关键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摆正两者的位置,理顺他们的关系。至于在具体文章和教学中,怎样落实二者,多少基础,有无人文,则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6、要从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面切入,对语言的准确性进行揣摩,对语义的深刻性进行理解,在表情达意的艺术性欣赏方面着力、探究。要专注投入地朗读,认真凝神的静思,紧紧抓住一些关键的语言点,细细地联系比较,反复地推敲体会。因此,现实的语文课堂,迫切需要用有机的“活动”和科学的“训练”来占领。唯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堂。

7、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要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落实所谓的“人文”思想呢?显然不是。如果语文教学要变“语文”为“人文”,取代思品、历史、社会等课程和教育,既抢夺了别人的地盘,也弄错了方向和方法。

8、三位一体的新概念:——语文教材本身应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要不断修炼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精神;语文课堂要切实开展语言学习训练,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价值。

9、三维目标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各学科课程的目标,而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落实和完成的目标。用三维目标来衡量和评鉴、约束和限制每一节语文课,尤其总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认定某一节语文课的优劣高低的做法,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显然是相违背的。

10、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就语文课堂价值追求和目标定位而言,应该从过分强调情意价值的培育转而追求“知识”“方法”和“能力”的教学;就教学内容而言,应该从片面强调“量”的“拓展”转而追求“质”的精深;就学习方式而言,应该从片面强调小组“合作”转而追求个体“自主”独立的研读。

11、课程标准已经修订,但修订后的标准没有什么伤筋动骨,当然,在中国这样讲求人情的社会,指望圈中人做事时有什么大的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幼稚的期盼。那该怎么办呢?要改变语文教学的面貌,就只能指望我们自己。

12、语文教师尤其需要扎实、务实。扎实的专研、出正经的教学成果,乃至包括分数在内的成绩,远远要比立派别、站队伍、拉大旗、喊口号、炒概念来得重要。

读过这些,我才深深地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确实需要冷静地思索,安静地探究,需要从改变与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开始去努力。我相信,只要你是一个认真、敬业且稍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只要你按照基本的语文教学规律实施教学,你每天的天空和当空高悬的太阳必然都是全新的,终有一天你会慢慢成长为幸福的语文人。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二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哪几件事?想知道答案吗?请读《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作者:窦桂梅2008年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相信小学教师对“窦桂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是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

这本书是窦桂梅老师写给教师们的书。全书共分七章,每一章写一件事。其七件事是:第一件事:认识语文的本质;第二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第四件事: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第五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第六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第七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其中令我体会最深的是第五件事的第二节:“没有相同的相遇”。是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当我们留心它们的时候,已是景物人非,也就是相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有着不同的相遇;即便是相同的课,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相遇,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所以教师对新的相遇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全情投入,才有精彩的教学体验。

另外,值得一提是第二件事的第三节:“讲”与“学”的黄金分割。如今多都喜欢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却不知过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而形成学生绝对自主化倾向,造成学生永远停留在没有阻力的平地上简单滑行。因此,教师要拒绝“看似美”的形式主义,着重考虑怎样实现“讲”与“学”的黄金分割,把握教育的“度”,做真正的人类灵魂的过程师。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为教师群体带来一块新鲜而别样的阅读认识,老师们,让我们通过快乐的阅读过程来达到提升自我素质的目标吧!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三

余老师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印象中,教育各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群体”现状,多有“恨铁不成钢”要求,各类名家或专家论及“教师群体”,往往多为“专业水平不如人意”感慨叹息,社会上普遍的教师关注,多纠结在教育教学方法、技术和效果上,少有关注教师生活、生存现状。你一聊社会地位的落差和待遇,周围就有人用“师德”和“奉献精神”来压你,让人觉得气短,不敢抬头。久之,政府、社会、主管的领导们和广大的教师群体,仿佛都有点“施虐”和“受虐”的病态心理。

勾起牢骚之语,是因为余老师关注教师工作的同时,还记着教师们的生活。“希望每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充满智慧”,一句亲切的叮嘱,让人心头一热。当我们谈论教师这一职业,或谈论教育事业的时候,首先要关注这一个个“人”——生活中的“人”。他的性格、爱好、情趣、志向和平常的心态等等,都需要互相的关注、关心、理解、帮助。教育教学是一份充满“爱”的工作。试想,普通老师生活缺乏稳定,对自对人对社会的心态调整不好,能期待他们平静而清醒地走进教室吗?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首先要“育师”、“育己”,然后才能“育学生”。“一流的教师”才能育出“一流的学生”。由此,无论是从学校、还是社会和国家层面看,教师是第一位的,有全社会敬重的第一位的生活,有充满智慧和激情的第一位的工作。

教师的成长,生活和工作是分不开的,生活中乐观、有情趣、自我认同感强的老师,在学校里肯定自信、积极,有个人魅力。同样,许多工作优秀的教师,他们对生活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追求充满幸福感。所以,许多名家、大家优秀的表现和出色的成绩,除了用专业理念技术去解读外,还可从其生活中的个人性格、品质和精神上去理解。看余老师的《致语文老师》一书,其长者、智者的风范令人敬仰。余老聊的是教学,也是个人迎难而上的成长修炼,这修炼的过程,有坚定的目标,有系统的规划,有艰苦的执著,有挑战的智慧,有说不尽的苦乐滋味,有沉甸甸的收获。其修炼的'智慧之语,既可心引领我们认真地工作,也可以启发我们用心地去生活。

我们无论是自愿,还是巧合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了此生与他人有些不同。除去虚幻神奇的道德评价,因为职业的特点,我们的生命历程真的有些特别。我们需要(应该)掌握更多的文化,我们有机会站在人类思想的前沿,这是我们有时清高的原因;我们肩负着文化传承和思想播种的责任,我们的工作与其说是教育教会学生,不如说是熏陶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往大了说,我们的事业真的能改变命运和世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丰富思想和鲜活情感的学生,我们每天的工作少有重复,我们每个教育教学的细节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和人文个性,我们每天都新奇有趣的挑战;我们此生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需要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很少有职业像我们这样需要终生修炼和成长。

凡职业,都需要为了生活,从事教师职业也需要“养家糊口”,这点标准不一,争议不断;凡职业,都需要有敬业的精神,都可以经营成事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是不论哪行,都能用心做到极致。从古至今,“状元”总是凤毛麟角,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的,为难的是,成功需要面临各种挑战,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地、努力地坚持下去。

所以,余老在序言中对年轻教师(在余老面前,凡站在讲台上的先生们,都是年轻的)谆谆告诫:

“我视成长智慧为第一。”

“我珍视在事业奋斗中对生命的历练。”

“趁着年轻多做事。”

不能失去“追求的勇气”,要“保持追求人生目标的持久性和忍耐性”,“让自己具备走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坚强意志”。

要承受“刻骨铭心咬牙坚持的历练”,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

要能“苦做”,“成功的机会在八小时之外”;还要“巧做”,成功讲究方法,能让我们更早、更多地品味奋斗的快乐滋味。

要“永远相信‘积累’的力量”,“学会摘抄、摘录、摘记”并“分类研究”,“越是有丰富的积累,越是容易看到事物的空白,越是容易触发灵感和把握成功的机会”。注重学习积累的人,会拥有“很高的洞察力”。“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还有无数个空白无人问津或者涉之不深,任何时候进入这种研究都不能称之为‘迟’”。

所谓“专家”,“是哪些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人。”

“心静”,是一种情绪和心态状态,“专心致志,这其实是非常高妙的思想方法”。

做教育教学研究,没想像的那么深奥可怕,其实就是“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做好同一件事”,并“能够在细节上做出深度的”。那些所谓的大家、名家、行家,都是这样起步的。

教育教学需要“创新”,什么是“创新”?“主要在四个字上下工夫:角度,难度。‘角度’好加上‘难度’大,就是高层次技能,就是创新。”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篇四

最近一段时间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对我的启发很大,解决了困扰我的许多问题,如语文教学的性质,语文教材的选文问题,语文教学不是文学的教学,阅读教学的方法,语文课为什么要重视口语交际,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等,在盛夏中读来犹如一泓清流,洗涤着我干旱的心灵。下面就叶老先生关于写作教学谈一些我的学习想法。

“作文教学”在本书中是有专门的一辑来阐述的,说得全面而透彻。对今日作文教学犹有很大作用。他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学生)所积蓄的正确度与深广度跟生活的进展而进展,在生活没有进展到某一阶段的时候,责备他们的积蓄不能更正确更深广,就犯了期望过切的毛病,事实上也没有效果”“(教师)唯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内拟定题目”等。他在此文中强调了作文就在于写出自己平时的“积蓄”,只有写出了自己的积蓄,这样的文章才摆脱了八股习气。这些观点让我思考我们当下的作文教学。

目前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视作文如洪水猛兽,避之不及,每每遇到作文,便大呼头痛。这种厌恶是学生自己的原因还是我们教师的原因?我觉得我们老师的原因是主要的。就像叶老先生说的,作文题目不管是否是学生的积蓄,作文要求不论学生的认知的深广度与正确度,而硬是要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厌恶作文。我久久地思考作文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呢?我觉得第一,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写自己所看、所想,第二要打破作文每两周一篇的固定的格式,给以宽松的时间范围,只要是两周内完成了,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只要是自己心中最为想说的话就是好文章。第三,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是流水帐,是记下一天中最为可记的内容。内容可多可少。

说到写日记,有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好写的,这是因为我们老师指导或坚持的不够。日记题材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样遥不可及。如这一天里,记下我们一时的心里想法,记下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或一个动作,一个场景,我认识了一种花,我学会了一个词,我看了一部电视剧……要求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后,他就会不自觉地坚持下来了,这对于他自己来说是受用一生的。日记不嫌琐碎,一切皆可入记,这也就是叶老的所说的积蓄了。它们会使我们的作文有物可写,有情可抒,不再千篇一律,而是下笔千言。

我再说说作文题目的制定,我们老师布置作文往往是就教材中所要求的在某一个单元之后,写一篇与单元内容近似的文章,目的是借鉴所学过的写法,但学过的文章只有一些特别好的才会被学生自动的模仿,而且模仿大多是就某个句式或某个写法,很少会关注所学文章内容与所作文章内容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作文呢,我以为,只要是学生在作文前有所想,那他完全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写出来,作为本次作文的内容,而不必依赖于单元作文的要求,也不必要求某种写法,长短皆由学生的意愿自己做主。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教师再加上一些合适的要求和一些技巧,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不自觉地接受了作文和写作技巧,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真正地提高,写作才有意义。

最后我再说一说写作辅导,我们老师往往会投机地认为让学生学会开头和结尾就能得高分,因为阅卷老师他们往往关注的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样投机取巧的做法是损害了学生作文的创造力,这些程序化的东西,不是出自于内心,只能是附庸,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有自己特色的开头和结尾,都不是固定模式所能框住的,因此千万不要教给学生所谓的开头和结尾,不要为得高分而做无用功。

叶老是著名的作家也是大语文教育家,他谈的语文教育从自己的教学和创作体会出发,这本《语文教育论集》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关于语文的专著,对于我的语文教学会有巨大的指引作用,这些精粹的思想或许我一辈子都不能完全领会,但我会像蚂蚁搬东西一样,不惜微力,用心用力,做好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五

“三维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感悟、体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面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择。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篇六

其根源在于,孩子正在向上发展、在成长,老人在向下衰退、趋向死亡。可以说,孩子的生命足以使周围的一切活跃起来。所有的改变都是一种活动,即使破坏的成分较多,但这并非出自于邪恶,只是破坏更适合孩子活泼的性格。但是,一旦孩子把周围的人都看做工具,利用他们去追求自己的欲望,并逐渐形成依赖心理,就会感觉到奴役他人的幸福与舒适。一旦这种感觉扎下了根,即使长大之后也不会消亡。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七

假期中,拜读了一本《语文教学策略30讲》,最大的收获是对比列举的教学设计案例和说课案例,在理念、策略、实践的交替思考中,逐渐明白小学语文教学中原来有这么多可以变化的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在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可替代性”。课堂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奋力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参照物,它制约着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方向,制约着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对教学程序的确定,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宰,用怎样的方法教,师生之间的活动怎样开展,怎样组织,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科学合理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证。

通过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这一书,出现了一些对教学目标的片面认识,在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感觉谈三点个人的看法: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的,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合,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融合。

“知识与能力”目标指的是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基石作用,也是另外两个维度目标实现的依托。

“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这个维度所创设的学习氛围下,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应注意得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有其独立性,但却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三维语文教学目标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最终也是要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学想取得成效,一定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确立教学目标必须既立足实际,又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既要考虑认知目标,又要将学生在诸多能力、情感和社会化方面的发展列入教学目标范畴。否则,教学目标定得高,脱离实际,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定得低,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发展。

除了考虑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教材实际。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教学目标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教学目标也会不同,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课文,其需掌握的字词、需体会的具体内容和情感也会因课文的不同而有差异。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力求做到整体性、可行性、层次性。“整体性”是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从语文学科的整体要求出发,必须以科学文化为前提,一切具体目标都不能与总目标相悖,要充分考虑到课程标准要求、年段要求、单元要求、教材要求、学生实际要求等。

“可行性”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适度、恰当、可行,符合小学生实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小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一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落实。

“层次性”是指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异。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是某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也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求。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篇八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通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情怀。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超出“匠”的局限。

读书,能够促进教师的精神生长。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唯有读书。

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读书,才能消除“职业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特别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潇洒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文雅和气度;当我们创造教学生活和生命的时候享受读书而获得的魅力。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书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灵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必须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越自我。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综合性的加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作为课程具有的自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个娴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智者、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和创造者。

因此我深刻体会到,不读书,就不知道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落后到什么地步,自己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只要一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

想想自己毕业快三年了,作为一名师范类的中文系毕业生,自然而然的走上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很庆幸自己还生活在校园中,这样感觉自己还能经常和书本打交道。因为,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爱书,也爱读书!

书,都弥漫着香气。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中的嬉戏,秋日田野里的散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灵魂的依傍。读书,可以慰藉心灵,让寂寞封存在书香中;读书,可以洗涤心灵,让高尚的人格在书中升华;读书,可以播撒希望的种子。让生命结出丰硕的果实;读书,可以插上腾飞的翅膀,让生命自由飞翔!

读小说,在经典里感受豪气与浪漫;读散文,在优美里感受平实与真情;读杂文,在议论中感悟哲理与生活;读杂志,在故事里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喜欢在清晨读诗歌,在脍炙人口中感受音乐美与结构美。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刘兰芝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让我感动于爱情的坚强与力量。徐志摩的“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让我想到曾经离开的母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们感悟到生命与理想的碰撞、在诗歌中沉醉。

风清云淡的日子,独自倚在窗前,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低头一回眸,桌上的书,窗前的树,树叶上跃动的阳光,一起憩息在心灵中。蓦然回首,生活中也有很多无形的书,伴我们成长。母爱是一部书,是世间最美丽的一部书,我们的一生都沉浸在她的润泽呵护中,父亲是一部书,一本厚重的书,我们要用一生去读懂它,读懂那如山的父爱。朋友是一部书,一部精致的书,共同记录下了友谊点滴。家乡是一本纯朴的书,却又是根入心底的书,“落叶归根”是对家乡的眷恋,“家乡魂”又是对家乡的热爱,读懂这部书时,我们也明白了“一方水土一方情,月是故乡明”的真谛。

夜半,回味形形色色有形的书和无形的书,让梦境也丰富多彩,真是“夜半有梦书当枕”啊。有书香的地方就有美丽,心灵也会在书中憩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来诠释生活,但在书里却可以发现生活的真谛。

我认为,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读书,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读书就是一种学习。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习氛围必定是非常浓厚的,教师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可以改变的。

读书的好处当然很多,我个人认为,对教师而言,还是应该有所选择的。除了应该读一些文学方面的名著外,更应该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文学书籍要读名家名著,经典名著经历了岁月的淘洗而流传至今,凝聚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读来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更深的启迪。专业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其次要熟悉当下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如李希贵、张文质、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的教学随想。当然,读书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应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个性有选择地阅读。相信,读名家的书,肯定会受益匪浅。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真的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能喜欢读书,让读书来提升我们的品质,促进我们成长。

跟岗培训期间,宋老师送给我们的书中有一本是《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我如获至宝。

读《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是让人愉快的,其中我最受启发的是钱梦龙老师的导读艺术部分,即全书的第一部分。

在理论与实践上,钱先生都展现出一副“举重若轻,行云流水”的姿态,真让人神往。钱先生是一个在语文教学上有大抱负的人,经过孜孜以求的努力,经过寂寞与痛苦,他终于达到了一种高度——“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正如武林高手,轻轻一措手,实已蕴涵深厚内力,能将理论与实践如此出色地结合,确实让人叹服。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结果,但对学生的影响都是终生的。一件件事例,一遍遍反思自省,也使我对教师的责任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更应该重视对学生心灵上的关怀,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怀,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尊重天性,尊重人格,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让心灵之花充分地绽放。

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是如此之快,我们教师就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多一些探索,让教学方法、教学情景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满足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上有所提高的需求。教学中,少一点权威,多一分民主;少一点统一,多一分个性。少一分歧视,多一分尊重,让学生生命更鲜活。生活中,给孩子创造活动空间,让其拥有奇特的幻想,多一分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主动去迎接挑战。

作为老师平时要经常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要每个同仁都认同你确实也是比较难的,但不管如何,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不能搞花架子,弄形式,为改革而改革,今天弄出个什么法,明天发明个什么模式,这些其实是非常可笑的,而发生在具有较多知识的语文教师身上更是可笑。可是,我们常常在不自觉中就犯了这样的毛病,以后应引以为戒。钱先生也一直强调不要在一些概念上作过多的争执,他本人就很不在乎别人在概念上对他的“导读艺术”的指责,正如他自己说的,能把学生教的聪明了,这样的教学法就是好方法。这实在是举重若轻的一句话,是高手的“四量拨千斤”。所以,像钱先生这样从教学上升为理论高度固然是好,但假如暂时达不到这种境界,也不要硬要弄个什么名目来表明自己的教学改革的立场。扎扎实实地教书,能带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这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钱先生说:“我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者,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此勉励自己。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今天,终于可以休息一天了,休闲时,有时间看看书,学一学语文小妙招!新颖的“师生问好”。

1、“对对子”问好。

当我走上讲台,班长喊“起立”后,我环视全班,朗声吟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孩子们立即对上:“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说:“少壮不努力一”全班马上回答:“老大徒伤悲。”我十分满意:“请坐。”我们师生相视一笑,开始上课。这样的“对对子”问好,有时一两联,有时三四联,内容有课文里的古诗句,也有我们班孩子一直背诵的《日有所诵》里的句子。

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让学生在问好中得到学习!准备在班里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时候,真的是在学习中进步。书跟电脑,还是不一样的。我喜欢读纸质的书,因为,翻阅的手指尖总是会有淡淡的墨香。这是一种与电子版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绵长而悠远。

2、谁来揭皇榜。

为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班里开展了“谁来揭皇榜”的活动,努力培养孩子们做学习上的有心人。所谓的“皇榜”,就是一张写满问题的纸。问题是学生出的,“皇榜”也是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皇榜”上的问题,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出题的学生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发布悬赏分。

“皇榜”昭告天下后,只要你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便可揭下“皇榜”,在帮助贴“皇榜”的同学解决问题后,便可到班级管理员那里领取悬赏分。

只要学习的方法适合自己,那就是好方法!别人的方法现在是借鉴,以后,准备自己多动脑子,多思考,多学习,相信自己也会有很好的方法。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九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法国作家卢梭的《爱弥尔》。《爱弥尔》一书用轻松严谨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词句,娓娓道来,一气呵成!细细品读蕴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触颇多。在我的印象中“爱弥尔”是一个人的名字,而这本书以它作为全书的题目,我想它会是一本通过描述“爱弥尔”的成长历程而写成的一本书。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象。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那样,即使其中涉及到“爱弥尔”的许多事例,自然也是卢梭假想的。

卢梭在书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

其实,我们的孩子是有思想的。我想: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在卢梭的《爱弥尔》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那就是:“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现代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讲究方法,认识思考、工作劳动、体育运动、生活起居等都讲究方法。我们时时要想起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孩子学习的好坏是每个家长都比较关注的,都想方设法去辅导他们,参加一些绘画舞蹈钢琴培训班,但对他们在成长中是如何保护他们自己却教育得不多。

教给孩子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孩子大胆提出新颖、富有创见的观点,为孩子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干中学,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儿童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让孩子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肯定,能看到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要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孩子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这些是我读了这本书后比较肤浅的一点体会,对卢梭“自然教育”的简单理解,其实“自然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止于此,我们应该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吸取有用的教育经验,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完善。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篇十

《水浒传》:。

“光耀飞离土窟间,天罡地煞降人寰。说时豪气侵肌冷,讲处英风透胆寒。”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位头领,人人都是好汉,个个尽是英雄。那歃血为盟的情义,一醉方休的气概,真是让人好生佩服。

《水浒传》是一本小说体裁的书籍,为施耐庵所写。它原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水浒传》具体描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因起义时声势极盛,就在民间产生了许多的奇闻异说,流传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修饰。施耐庵就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写定成书的。因流传广泛,被定为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并驾齐驱。

《水浒》这一本书,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们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执,有的义气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聪明伶俐、足智多谋,有的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就个个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真英雄、真好汉。

如果说《水浒》里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可太多了。机智勇敢、知错能改、忠心耿耿、仗义疏财……然而,水浒有一种精神最可贵——讲义气。在水浒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义气。换句话说,水浒传就是义气的凝结,就是义气的聚集,就是义气的体现。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双枪将董平……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在平日里,我们对朋友也要重情重义。这样,友情才能长久。

其实,水浒传就是义气传、友情传。愿水浒传和它的精神能够长存于世,永不衰败!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培根随笔。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怎么写篇十一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