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贵阳市文昌阁导游词范本(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9:05:09 页码:7
最新贵阳市文昌阁导游词范本(大全9篇)
2023-11-18 19:05:09    小编:ZTFB

思想的解放和自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如何保障人们的思想自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中,我们可以使用例如归纳、分类、分析等方法,来展现我们的思考能力。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总结范文,从中学习作者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技巧。

贵阳市文昌阁导游词范本篇一

文昌阁又名奎星阁、奎光阁。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建,嘉庆七年(1802)重修,增建斋舍并改称“文昌阁”。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曾多次修缮。

该阁为平面六角形,砖木构筑的`三层楼阁式建筑,总高15米。每层均有瓦檐,由下而上逐层缩小,六角攒尖顶,黄釉陶质葫芦形塔刹。底层南面开一门,门上方镶嵌“文昌阁”汉白玉石匾额,墙高4.6米,东南面和西南面各开一长方形的窗。第二层墙高4.03米,南面开一拱窗,东南面和西南面也有一个长方形的窗。第三层,墙高3.74米,南面开一圆窗,窗上端镶嵌“奎光”汉白玉石匾,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均开一长方形窗。整座建筑像竖立的毛笔,故群众俗称为“文笔”。曾保存过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1984年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贵阳市文昌阁导游词范本篇二

贵阳市文昌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也是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作为一位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我有幸参观了文昌阁,并深受其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感染。下面我将从建筑特色、历史传承、文化含义、参观体验以及对于历史的思考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享我在贵阳市文昌阁的参观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贵阳市文昌阁建筑特色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文昌阁位于城市中心的花果园公园,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为典型的四列式楼阁。从底座到屋顶,都采用了檐口飞“斗拱”、“显出檐柱”的形制,造型庄重大气。阁内还有一条长廊,廊壁上挂满了历代名士的书画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走在廊道上,似乎能感受到时光倒流,仿佛与历史名人亲密接触。此外,为了保证建筑的整体协调,文昌阁还有丰富的装饰,如雕刻工艺精美的红木梁柱、玻璃马赛克、铜瓦等等。所有这些特点使得贵阳市文昌阁成为一座独具风格的古建筑,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

其次,文昌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承。文昌阁最早建于明代,周围的花果园则始建于清代,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一座建筑能够保留如此久远的历史,实在难能可贵。在文昌阁的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此处曾是贵阳地方士绅学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被寄予了悠久的文化荣光。文昌阁不仅见证了贵阳的历史变迁,还承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忆,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参观文昌阁,我们如同穿越回到了过去,感受到了岁月沧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此外,文昌阁作为贵阳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文昌阁的名字源自于中国传统的文昌帝君,他是文化的神明,也是学问的守护神,所以文昌阁也成为了学问和文化的象征。文昌阁内供奉了文昌帝君的神像,每逢学生考试前,都有众多学子前来祈福,希望能够考取好成绩。文昌阁所代表的文化含义,使其成为了贵阳市的一张名片,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参观文昌阁的过程中,我深刻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文昌阁作为一个历经风雨的古建筑,没有任何商业化的气息,完全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古风古韵。走在文昌阁的长廊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书画作品,透露着历史的痕迹。此外,文昌阁还有一座古井,传说可以赐予人们智慧,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我亲自降井一探究竟,井水甘甜清澈,象征着睿智与智慧。整个参观体验给人一种超脱尘俗的感觉,使人更加思考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参观贵阳市文昌阁,我深刻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与博大精深。文昌阁不仅是一座具有独特建筑特色的古建筑,也是贵阳市历史的见证者。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品味到历史的痕迹。我相信,只有了解和继承了自己的历史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文昌阁的参观,让我重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坚定了我对于传承和守护文化遗产的决心。我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前来参观文昌阁,感受其中的历史魅力与文化温度。

贵阳市文昌阁导游词范本篇三

贵阳市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的东部,是贵州省的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贵阳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其中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空气不干燥,年平均气温在15.3摄氏度左右。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因此才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的美誉。

贵阳地处山地丘陵之中,群山环抱,素来被称为“山国之都”。同时,它还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苗、布依、侗、回等多民族共居的城市,自古就有着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优美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贵阳多山地丘陵的地理环境。怪石、凌峰、溶洞、幽林,多样的景色风光使人流连忘返;奇特的地形地貌让人心叹神怡。红枫湖、百花湖等等风景名胜区更是欣赏这高原自然景观的绝佳地点。

贵阳市文昌阁导游词范本篇四

贵阳古城有"九门四阁",这文昌阁就是老东门上的一阁。随着社会的发展,古城垣一段段被高楼大厦吞没,惟有这一段城墙,保留着古老的记忆。文昌阁不但是贵阳的,而且是中国的,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顾名思义,文昌阁供奉的是文昌君,也就是天上的魁星。像这样的宫观阁楼,在贵阳,在贵州,在其他各地都很平常,但贵阳文昌阁却是"平中见奇",在建筑结构上独具匠心,颇有"点石成金"的奇妙之处。

文昌阁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虽然几经磨难,几次重修,但基本框架始终未改,不失它的原貌。据史书记载,在清代嘉庆年间,贵阳发生了一次较强烈的地震,不少房屋被毁,就连构筑坚固的城墙也在地震中崩塌。文昌阁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仅仅是"阁顶挫斜",晃动了几下,依然安稳地立在城垣上。人们开始注意文昌阁,探寻它"大难不毁"的奥秘。

文昌阁从外观看以乎看不出什么新奇之处,无非是一座三层三檐的阁楼。再仔细一看,它的底层呈正方形,而第二层和第三层却变成了9个角。把圆周分为9等份倒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可是,这9个角的度数是不等同的,前面3个角的角度仅为30度,其余6个角均为45度。这9角是怎样划分的呢?原来,它是将圆周先作4等分,然后将正面的这一段弧平分3段,又将其余3段弧一分为二,这样便成了不等边九角形。古建筑学专家告诉我们,这种不等边九角攒尖顶阁楼,在国内堪称一绝,不知是鲁班的哪位高足得了莫传才修建成的。

文昌阁高耸在古城墙上,背后是一带远山,栖雷岭巍峨、苍翠。正是:"浓翠万重当槛出,清光一片抱城来。"文昌阁侧的古城墙下,最近新辟了一片绿地,为贵阳城增添了几分春色,是人们休息、乘凉的好地方。

贵阳文昌阁,地处老东门附近,是一座以文昌阁楼为主体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古朴浑厚,典雅端庄。主体建筑文昌阁楼,造型别致,结构奇特,国内仅见。颇具艺术和科研价值,深受建筑专家的注目,受到中外游客的称赞。是贵州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楼,坐东向西,楼体高20余米,通面阔11.47米,进深11.58米,为三层三檐不等边的九角攒尖顶。两侧配有重檐悬山顶的厢房,阁楼对面有月台、水池、倒座、花台,组成封闭式的四合院,布局缜密,颇壮观瞻。阁楼底层为正方形四角,二三层为九边九角,东、南、北三面等边,各方均为二,唯正面(西面)等分为三,组成不等边九角形。除底层外,二、三层均出飞檐,梁架结构独特,第三层的全柱和第二层的重檐金柱,均不穿过各层楼板,第二层九根檐柱,仅有四根是一层的重檐全柱,平面布局为一平方形,其余五根檐柱分别立于底层的顺梁上。顶部雷公柱空悬,由九根角梁共撑,以第三层的金柱和檐柱为支点,承托宝顶。整个用料为榫卯,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如此枋梁承桃,逐渐收缩的回旋处理,既分散承重支点,增强阁楼的稳固性,具有防震效果,又扩大了各层的空间和使用面积。

另外,阁楼柱架用材数都是“九”或是“九”的倍数。尾顶九角,樓楞木二、三层各用九根。梁八十一根,柱五十四根,均是九的倍数。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匠心巧运。因为在封建社会,“九”表示最高权力,最高等级的象征。看来,这幢建筑还含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贵阳市文昌阁导游词范本篇五

贵阳,贵州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贵阳风光旖旎,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以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夏季低耗能等气候优势,荣登“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榜首,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20xx年3月5日,标准排名发布“20xx年中国大陆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贵阳以374.15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名第40位。

民间工艺。

贵阳文昌阁刺绣与挑花,是贵阳传统民族工艺,具有各少数民族的风格特色:布依民族的清秀、苗族的绚丽、水族的素雅、侗民族的明快……以苗族的刺绣最为典型,图案多取材于自然景物,色彩丰富,针法精巧,美观大方,充满民族气息。

挑花是根据底纹布上的经纬线设计图案的装饰艺术,多为几何图案,构图严谨,富于节奏。花溪的苗族挑花以工艺精致著称,且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色彩、构图上更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要求。

原木艺术是以原木为载体,由保留着表皮的自然植物制作而成,因而既纯朴自然又具有现代美感。

地方戏曲。

花灯戏:贵阳主要的地方戏,由花灯歌舞发展而来,俗称灯夹戏、花戏等。最早记载花灯艺术的典籍是清康熙二年(1663年)初刻的《平越直隶州志》,说“城市弱男童崽饰为女子装,群手提花篮灯,假为采茶女,以灯作茶筐,每至一处,辄绕庭而唱,过《十二月采茶》之歌”。

川戏:在清代末期,青岩镇的川戏队就成立并有活动,发起人为罗鼎斋。最初是以完友的形式出现在小场合,或在一家小院,或者一个街坝进行演唱,其演唱内容大多是历史戏及怎样教人为人行善。

地戏:源于古代的“扮傩”。“扮傩”是为逐疫鬼,迎神灵,保平安的祭祀仪式。唱戏的时间均在正月初开场,演出前要燃香点烛,举行祭祀活动和开财门仪式。

美食文化。

贵阳贵阳的美食,着实令人垂涎。肠旺面,花溪牛肉粉,丝娃娃以及恋爱豆腐果等小吃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美食。还有烤脑花,烤大排,酸辣烫,清水烫,豆米火锅,辣子鸡,糕粑稀饭等等都一定会让作为食客的你流连忘返。贵阳美食的精髓在于平价与美味,真正做到了大众美食的需求,让每一位平凡的人享受到食物给予人类最真实的财富。各色的火锅,炒菜,粉面和烧烤都会让来客体会到贵阳人的热情。

各种特色美食都有其令人熟知的老字号,我们不经意间会看见许多朴实的店面门前排着长龙,这就是贵阳美食的魅力,无需豪华的装潢,无需刻意的宣传,让来客的味觉成为这座城市美食最好的代言,疲惫的身躯需要美食的犒赏,来这座城市吧,贵阳的美食文化一定会让来客感到温暖。走在城市的路上,或坐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让这里的美食带来客更深入的了解这里的魅力。合群路,陕西路,青云路,二七路等为贵阳特色小吃的聚集区,到了这里,来客可以品尝丰富多样的贵阳小吃。

贵阳市文昌阁导游词范本篇六

中国古语说:“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贵阳”之名,同时,古代贵阳盛产美丽的竹子,故贵阳简称“筑”。它地处山地丘陵之间,故还有“山国之都”的雅誉,而且市内自然景观,文化古迹,民族风情星罗棋布,因此又有“公园省”的“盆景市”之美称。

贵阳是中国的又一春城,气候温和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宜人,春夏秋三季都是旅游的黄金季节。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热是七月下旬,常年平均气温是24摄氏度。最冷是一月上旬,常年平均气温达4.6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是15.3摄氏度。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人们广为称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最佳数贵阳”。

在这里,喀斯特地貌非常奇特,,地形多样。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群落,别有洞天。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了雄奇秀丽、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其中,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镇红枫湖),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花溪、百花湖、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息烽风景名胜区)。

在贵阳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有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息烽集中营;有全国唯一的一幢木结构三层三檐不等边的九角攒尖顶阁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文昌阁;有作为目前贵阳市标志、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甲秀楼;有贵州佛教第一大丛林、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弘福寺,有为纪念明朝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守仁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阳明祠等。

贵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这块土地上38个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俗,有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饱含深情的歌舞、寻找意中人的“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节会;有称为中国戏剧雏形和“活化石”的傩戏、地戏,追述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记录着中原文化和贵州民族文化的交融。

刺绣与挑花是贵阳民族传统工艺百花园中盛开的.两朵奇葩。蜡染制品则蕴含着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它们与粗犷、古朴的傩面具等民族文化的精品一样,备受国内外友人的青睐。

贵阳的风味小吃,着实令人垂涎。仅地方传统的风味小吃就达100多种。无论白天黑夜,贵阳街头巷尾的小吃摊点星罗棋布,一些饭店酒店将有特色的部分小吃列入筵席中,还有专门的小吃筵可供品尝。贵阳最有名的风味小吃有肠旺面、恋爱豆腐果、雷家豆腐圆子、糕粑稀饭、“丝娃娃”、荷叶糍粑、吴家汤圆、毕节汤圆等。

贵阳市文昌阁导游词范本篇七

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上,属东部平原向西部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多样,海拔高,纬度低,具有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的特点,资源丰富,能源充足,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的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带,地处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7°22′之间。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地区的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的黔西、金沙两县和遵义市的遵义县。土地总面积8046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56%。

贵州省与江南的秀丽玲珑,塞北的豪气冲天,青藏的舒展圣洁等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韵味。

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贵州的水蜿蜒于崇山峻岭,奔腾穿泻于深峡幽谷。

湖泊给这个山区省份增添了几分妩媚。贵州西部的草海,绿如碧玉,风景优美,被誉为“高原上的明珠”。石灰石溶积岩是贵州省地貌的主要特点,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风化的石灰岩和白云岩,挺拔林立,千姿万态。

贵州的’民族风情也是多姿多彩,堪称一绝。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

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6个。这里世居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无论是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无论是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

贵阳市文昌阁导游词范本篇八

贵阳市文昌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也是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作为贵阳市的文化名片,文昌阁见证了贵阳市的变迁和发展。近日,我有幸拜访了文昌阁,并深刻体验了这座历史建筑的魅力。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背景。

文昌阁位于贵阳市花果园,建于明代。它最初是为了纪念明代文学家黄庭坚而建造的。文昌阁是一座典型的汉族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木构造技术,具有浓厚的明代建筑特色。它的建筑风格庄重而典雅,彰显了古代文人士子的气质和精神风貌。文昌阁不仅是纪念黄庭坚的场所,也是古代学庙。

第三段:文化内涵。

文昌阁融汇了儒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文昌阁的内部,展示了许多与黄庭坚有关的文物和书籍,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家的生平和作品。此外,文昌阁还举办了许多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诗歌朗诵等,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美好,也让我们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四段:建筑特色。

文昌阁的建筑风格优雅庄重,外观以红色为主色调,屋顶采用了优雅的黄琉璃瓦。阁内的木雕、石刻以及大量的古书画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登上文昌阁的阁楼,可以俯瞰整个贵阳市的美景,感受现代与古代的交融与碰撞。文昌阁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的美丽,更在于它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五段:体会与感悟。

拜访文昌阁让我深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博大精深。作为一座历史建筑,文昌阁见证了贵阳市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无数历史人物的智慧和情感。通过拜访文昌阁,我不仅能够了解贵阳市的历史,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文昌阁的存在和发展,也让我认识到了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珍惜现有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总结:

贵阳市文昌阁作为一座历史建筑,代表了贵阳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文昌阁的参观和体验,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对贵阳市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感受到文昌阁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我希望这份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感受到这份宝贵的财富。

贵阳市文昌阁导游词范本篇九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贵阳市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古语说: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贵阳之名,同时,古代贵阳盛产美丽的竹子,故贵阳简称筑。它地处山地丘陵之间,故还有山国之都的雅誉,而且市内自然景观,文化古迹,民族风情星罗棋布,因此又有公园省的盆景市之美称。

贵阳是中国的又一春城,气候温和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宜人,春夏秋三季都是旅游的黄金季节。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热是七月下旬,常年平均气温是24摄氏度。最冷是一月上旬,常年平均气温达4.6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是15.3摄氏度。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人们广为称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最佳数贵阳。

在这里,喀斯特地貌非常奇特,,地形多样。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群落,别有洞天。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了雄奇秀丽、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其中,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镇红枫湖),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花溪、百花湖、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息烽风景名胜区)。

在贵阳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有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息烽集中营;有全国唯一的一幢木结构三层三檐不等边的九角攒尖顶阁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文昌阁;有作为目前贵阳市标志、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甲秀楼;有贵州佛教第一大丛林、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弘福寺,有为纪念明朝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守仁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阳明祠等。

贵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这块土地上38个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俗,有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饱含深情的歌舞、寻找意中人的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节会;有称为中国戏剧雏形和活化石的傩戏、地戏,追述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记录着中原文化和贵州民族文化的交融。

刺绣与挑花是贵阳民族传统工艺百花园中盛开的两朵奇葩。蜡染制品则蕴含着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它们与粗犷、古朴的傩面具等民族文化的精品一样,备受国内外友人的青睐。

贵阳的风味小吃,着实令人垂涎。仅地方传统的风味小吃就达100多种。无论白天黑夜,贵阳街头巷尾的小吃摊点星罗棋布,一些饭店酒店将有特色的部分小吃列入筵席中,还有专门的小吃筵可供品尝。贵阳最有名的风味小吃有肠旺面、恋爱豆腐果、雷家豆腐圆子、糕粑稀饭、丝娃娃、荷叶糍粑、吴家汤圆、毕节汤圆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