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2:47:31 页码:14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优秀11篇)
2023-11-19 02:47:31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目标和方向。总结中可以适度运用一些案例和具体事例,以增加可读性。总结范文可以作为我们写总结时的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篇一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过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牵引。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钯,通“耙”。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篇二

作者:纪昀。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篇三

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

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

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

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

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

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

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

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

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

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

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

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

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

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篇四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以下是常见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请考生牢记。

1.行李。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出使的人。

2.夫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那人。

3.爪牙。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古义:兽类的脚爪和牙齿。

4.大夫。

今义:医生。古义:官职名。

5.地方。

今义: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古义:土地方圆。

6.养生。

今义:保养身体。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7.山东。

今义:山东省。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8.婚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义:儿女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9.从事。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古义:官名,泛指一般属官。

10.以为。

今义:认为。古义:把当作。

11.非常。

今义:十分,极。古义:不平凡,意外的变故。

12.逢迎。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古义:迎接。

13.上路。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古义:高高的`道路。

14.学者。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

15.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用来的,的凭借;的原因。

16.从而。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跟从并且。

17.小学。

今义: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古义:小的方面进行学习。

18.不必。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19.经营。

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搜集、保存的金玉珠宝等物。

20.颜色。

今义:颜料或燃料。古义:容貌。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篇五

3.(僧)棹数小舟省略句。

4.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倒装句。

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省略句)“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被动句。

[知识拓展]。

纪昀生平。

纪氏迁献后主要从事农业,由于原来家底厚,很快成为献县富户,但比较开明。某年,遇大灾,流民甚多。纪氏舍粮放粥,招官怨被诬入狱,并令其自己出钱盖牢房,凿水井。水井凿于县城东门外,人称纪家井,解放初尚存。此后纪氏锐意读书仕进,成为书香门第。至明末,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和清兵入关的变乱,家道中落,四散奔逃,纪晓岚的两位伯曾祖避乱河间,城破被杀。但稍一安定,“便勤铅椠,再理丹黄”(纪钰碑文),读书不辍。有据可考,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高祖纪坤,庠生,屡试不第,有诗名,著有诗集《花王阁剩稿》。曾祖父纪钰,17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褒奖。祖父纪天申,监生,做过县丞。父(/wenxue/)亲纪容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书。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而复兴,更加重视读书,遗训尚有“贫莫断书香”一语。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4岁开始启蒙读书,11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24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纪并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二百卷,每书悉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

同时,还奉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基础上,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为涉猎《四库全书》之门径,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四库全书》的修成,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重大贡献。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极尽一时之荣哀。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篇六

《河中石兽》里的故事有点离奇,但却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凡事不要空想,要勤于观察思考,要联系实际,才能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

河中石兽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转转一作:再转)。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篇七

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现出征,征收。

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明白,了解比喻。

穷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穷尽贫穷。

丝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弦乐器蚕丝。

委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放弃委托。

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离开到,往。

趋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快步走、奔。

跑趋向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助不真。

居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经过房子;居住。

见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拜见、进见看到。

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的原因常与因为搭配,表因果关系。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品质低劣。

晓畅晓畅军事(《出师表》)精通,熟练通顺。

布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平民用布做的衣服。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篇八

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并:古义:一起。例句:二石兽并沉焉。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例句:阅十余岁。今义:阅读。

是:代词,此,这。例句:是非木柿。今义:判断词是。

盖:古义:发语词,因为。例句: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但,只。例句:但知其一。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

求:古义:寻找。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

如:古义:像这样。例句:如是再啮。今义:如果。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篇九

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古义;爱百姓。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今义:不躲开)。

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古义:不同意,不认可。

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古义:面向北,投降。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古义:城市里做买卖。今义:略。)。

13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略)。

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下属官职之一。今义:略。)。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略。)。

20.操持: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21.动摇:而齿牙动摇(古义:松动。今义:态度不坚定)。

22.独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古义:与众不同。今义:不依赖他人。)。

23.地方: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略。)。

24.怠慢:怠慢忘身,灾祸乃作(古义:松懈、轻忽。今义:冷淡不热情)。

25.反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恢复。今义:略。)。

26.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27.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言行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8.分布:(陆)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古义:到处布置。今义:散布在一定区域内。)。

29.夫人: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男子的配偶。)。

30.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很,极。)。

31.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32.扶老:策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

33.风流:千古风流人物(古义:杰出的人才。今义:生活放荡)。

34.感激:三顾至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略。)。

35.港口: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古义:河的支流相交汇的地方。今义:供大船停泊的地方)36.告诉: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

37.故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事情。)。

38.更衣: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古义:上厕所。今义:换衣服。)。

39.诡辩: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谎言。今义:略。)。

40.豪杰: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41.何苦: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古义:担心什么。今义:用反司语气表示不信得。)。

42.河南、河北: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以北地区。今义:行政:省份之一。)。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篇十

古:对男子的尊称。

今:一般指儿子。

2.至于顿丘。

古:到达。

今:达到某种程度或提另一件事。

3.以我贿迁。

古:财物。

今:贿赂。

4.躬自悼矣。

古:悲伤。

今:哀悼,追念死者。

5.总角之宴。

古:快乐。

今:多指酒席。

6.三岁食贫。

古:多年。

今:指年龄。

7.静言思之;言既遂矣。

古:助词无义。

今:说的话,言论等等。

8.女也不爽。

古:过错。

今:高兴愉快。

《采薇》。

1..薇亦作止。

古:句尾语气词。

今:停止。

2..靡使归聘。

古:问。

今:雇佣任用。

3.忧心孔疚。

孔—。

古:很。

今:姓氏,洞;。

疚—。

古:痛苦。

今:内疚我行不来。

4..小人所腓。

古:士兵以车为掩护。

今:小腿后肌肉。

《离骚》。

1.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荒唐,没有准则。

今:水波澎湃。

2..长太息以掩涕兮。

古:眼泪。

今:鼻涕。

3..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善于取巧。

今:技艺精湛。

4..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随水流而消逝。

今:为避难而远走他乡、颠沛流离吾独穷。

5..困乎此时也。

古:处境极其艰难。

今:贫穷。

《孔雀东南飞》。

1.便可白公姥。

古:告诉。

今:颜色。

2.共事二三年。

古:夫妇在一起。

今:一起工作。

3.可怜体无比。

古:可爱可爱。

今:同情。

4.汝岂得自由。

古:自作主张。

今:不被束缚。

5.槌床便大怒。

古:坐具。

今:床铺,睡觉所用。

6.再拜还入庭。

古:两次。

今:又。

7.本自无教训。

古:教养。

今:从苦头中有所得。

8.妾不堪驱使。

古:使唤。

今:使、让。

9.却与小姑别。

古:退下来。

今:转折。

10.始适还家门。

古:女子出嫁。

今:适合适应。

11.处分适兄意。

古:处理。

今:惩罚。

12.渠会永无他。

古:他。

今:水沟。

13.便利此月内。

古:吉利。

今:方便。

14.勿复重纷纭。

古:麻烦。

今:多、杂。

15.蹑履相逢迎。

古:迎接。

今:贬义,奉承。

16.汝是大家子。

古:大户人家。

今:众人。

17.奄奄黄昏后。

古:暗沉沉的样子。

今:气息微弱的样子。

18.多谢后世人。

古:多多告诉。

今:非常感谢。

19.叶叶相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交通运输的总称。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

古:表顺序,在……的旁边。

今;不及,下一等。

2.俯察品类之盛。

古:时间万物。

今:种类。

3.夫人之相与。

古:助词,无义。

今:丈夫,男子。

4.未尝不临文嗟悼。

古:曾经。

今:动词,品尝。

5.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篇文章。

今:形容人做事有礼有节。

《赤壁赋》。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星宿名。

今:西班牙民间风俗运动。

2.白露横江。

古:白茫茫的水汽。

今:节气名。

3.凌万顷之茫然。

古:旷远的样子。

今:不知所措。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常指美好的理想高远的志向。

今:好看的。

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范本篇十一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经常。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古:大腿。今:屁股。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出处同上)古:多少。今:语文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处同上)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10.问所从来。(出处同上)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出处同上)(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魏晋。(出处同上)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出处同上)古:沿着,顺着。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出处同上)古:像这样。今:这样。

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古:计划。今:规则,成例。

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古:买。今:集市。

17.木兰不用尚书郎。(出处同上)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

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古:窗户。今:门。

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古:坐具。今:卧具。

20.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今:将来的光景。

22.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古:这样。今:量词。

23.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古:适逢,正赶上。今:会见。

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古:在这时。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魏学《核舟记》)古:特别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彭端淑《为学》)古:雇船。今:买船。

2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出处同上)古:及,到。今:过了。

28.邑人奇这,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古:渐渐。今:稍微。

29.孟尝君特鸡狗盗之雄耳。(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古:只不过。今:特殊,超出一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