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3:24:39 页码:14
最新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大全12篇)
2023-11-19 03:24:39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总结一段时期的工作或学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努力的价值。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篇一

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总给人一种淡淡的的感动,他的文字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

苦瓜变甜。

我很喜欢一则关于苦瓜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

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

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作晚餐。

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弟子听了,好几位立刻开悟了。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情爱是苦的,由情爱产生的生命本质也是苦的,这一点即使是修行者也不可能改变,何况是凡夫俗子!我们尝过情感与生命的大苦的人,并不能告诉别人失恋是该欢喜的事,因为它就是那么苦,这一个层次是永不会变的。可是不吃苦瓜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苦瓜是苦的。一般人只要有苦的准备,煮熟了这苦瓜,吃它的时候第一口苦,第二三口就不会那么苦了!

对待我们的生命与情爱也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态度。

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

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

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

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

“为什么呢?”

“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他绝对不会落到第四十一名呀!”我说。

妇人听了展颜而笑。

我继续说:“这就好像爬山一样,你的孩子现在是山谷底部的人,惟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烦恼,鼓励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会走出来。”

过了不久,妇人打电话给我,向我道谢,她的孩子果然成绩不断往上爬。

我想到,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假乞丐。

市场里,经常看见一个乞丐,他坐在轮椅上,腰部以下覆盖一块脏污的毛巾,上半身歪斜,松软地瘫在椅子上,表情哀伤而茫然。

他那哀伤茫然的表情最令人伤痛,因此有许多人布施给他。

我不敢确定,又走回去,站在屋檐下看他,并搜寻记忆。

呀!原来是坐在轮椅上的那个乞丐!

他原来是可以站着走路,他原来可以吃便当,他原来可以高声谈笑,他原来是假的!

着我又看见他破旧的轮椅和毛巾被弃置在西瓜摊旁,证明了我的所见。

这一惊非同小可,使我整个下午心绪不宁,好像被好朋友欺骗一样。

一直到夜里,我的心才平静下来,因为我想到一个好好的青年,要整天歪斜,伪装瘫痪,是多么辛苦的事,而且他哀伤茫然的表情表演得多么传神,胜过一般的演员。

他不是乞丐,他是街头艺人,他表演瘫痪、哀伤与茫然,我看了感动,自然就赏钱了,还有什么可懊恼的.!

灭绝。

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时,在物种演化的历史部分,看到两增说明:

“灭绝——不死不生,不生不死: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目前已经灭绝的可能达百分之九十九。在演化上,灭绝、生存,几乎同等重要。”

“如果地球上的每一样生物都不会灭绝,那这个世界必定非常混乱。”

真的很难想像地球上曾有的物种,有百分之九十九消失了,再看着说明旁边的插图,蛇缠在雷龙的脖子上,猴子在象牙上睡觉、青蛙栖息在恐龙头上……实在拥挤不堪,幸好物种会灭绝,生存才有了空间。

物种如此,人也是如此,假如人都不死,我们可以想想那可怕的情况,下班回家后可能要和一万年前的祖先一起吃晚饭,吓得不敢回家,逃到街上游逛。但街上游逛也不保险,可能会遇到五千年前或八千年前的祖先呢!

灭绝可能是不幸的,生存也可能艰辛。

灭绝可能是好的,生存也可能不幸。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篇二

最近看林清玄的散文集,感觉他是把生活过成了诗一样的人。每天碰到的一草一木、遇见的人、发生的事,让我们看起来了无生趣的事、人、物,都像是被他赋予了灵气,有了生命般,在那里看着我们微笑。我也是个很自恋的人,看了这样的文字,感觉作者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必是风流倜傥、举止优雅、旁若无人之人。看了他的照片,觉得他的人很普通,普通的就是我们每天在生活中碰到的甲乙丙丁,竟怎么也不能把他的人和作品联系起来了。看来我也只是个很俗很俗的人,因觉得自己普通,便也想如何装扮自己外在形像个仙女,以为这样才能配得上心中的诗和远方。可问题是自己既不能做外形上的仙子,也没有有趣的灵魂。

当我没钱的时候,我以为有了钱就可以让我幸福;但当我有钱了,我才明白,心灵的充盈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

我一直感恩于我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父母让我明白,考试可以改变命运,于是我爱上了考试,它可以让我活得更有尊严,我也因此走出农门,成了大家羡慕的公务员;老公让我领略了爱情的甜蜜和伟大,与他的通信,使我从刚开始只能写只言片语到四年后十几页的一气呵成,他陪我走过了孤寂的青春期,他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最敬爱的兄长,最甜蜜的恋人,是他让我明白,原来我也是这样值得被人爱的人,原来我也是可以愤怒、可以随心所欲的人,发脾气、使小性子,他都在那静静地看着我,做我情绪的容器,让我的心灵得以滋养和成长。我弟是指引我心灵成长的人,让我活得愈来愈有智慧,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而怎么才不会是这个样子。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人,让我的生命不再盲目而机械前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篇三

就是一个瓜,也是明明白白,感恩地来面对世界……,我反复地咀嚼着,体味着:大自然向世人所展现的感恩之心是那么简单,美好而纯粹。花儿因感恩于阳光的热情普照,绽放出绚烂的花朵;云儿因感恩于天空的博大,逝去怨气悄然离去;鸟儿因感恩于大树温暖的巢穴而在枝头放开歌喉……如果我们时时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世间多可爱,多富有!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感恩是金!

生活中的事情,真是数不胜数!你可以去感激,也可以去怨恨。如果缺乏感恩之情,你的心里就会充满怨恨或不满,就永远不会懂得忏悔,生活就会总是阴郁,烦闷,充满危机。如果你的心灵能够感受到那其中的恩泽,就会心中充满感激,充满爱,爱我们的亲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生活。你就会谦恭,礼让,温和,就会愿意付出,愿意责己。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种种失败,无奈。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这才是人生积极的处世态度。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可能无法把握明天的命运,但我们可以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地过好每一个今天。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人性善之反映。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就是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进而关心整个人类。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心田,使其免于干涸;它让生命充满生机,洋溢朝气,遍洒阳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它来自我们的心灵,不假外求,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也不须付出代价,关键只在你我一转念之间。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感恩是金!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篇四

一位想要学习玉石鉴定的青年,不远千里去找一个老玉石家学习玉的鉴定。

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玉石的专家。

老师傅随手拿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开始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随手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一句也不提玉的事。

就这样,每天老师都叫他捏紧一块玉,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个星期。

接着,老师向年轻人讲风土人情、哲学思想,甚至生命情操。

老师几乎什么都讲授了,关于玉的知识却一句也不提。

而且,每天都叫那个青年捏一块玉听课。经过了几个月,青年开始着急了,因为他想学的是玉,却学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

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想向老师表明,请老师开始讲玉的学问,不要再教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他走进老师的房间,老师仍然像往常一样,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正要开始谈天的时候,青年大叫起来:老师,你给我的这一块,不是玉!

老师开心的笑起来:你现在可以开始学玉了。

这是一个收藏玉的朋友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很喜欢。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不懂,而独独懂玉的,因为玉的学问与历史、文化、美学、思想、人格都有深刻的关系。而这个世界的学问也不是有用、无用分得那么明白的。

其实体味人生不也像学着去懂一块玉吗?一个对人生没有深层体验的人,是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的。

没有深陷于生命的痛苦的人,无法了解解脱的重要。

没有深陷于欲望的捆绑的人,不能体会自在的可贵。

没有体会过悲哀的困局的人,不会知道慈悲的必要。

没有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也难以在黎明有最灿然的微笑。

人生就好像手中的一块玉,如果没有握过许多泛泛的石头,就不能了解手中的玉是多么珍贵了。

所以,要学玉的人,应该先认识人生。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篇五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坛,林清玄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台湾最为多产而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

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实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所展现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篇六

到朋友家作客,朋友泡茶出来,满室立刻充满了浓郁的芳香。我也算是喝过许多好茶的人,却从未喝过这么香气慑人的茶。细看茶色,是淡淡的金黄;喝到口中,温润软滑,有淡淡的甜味。

「这是什么茶呢?」我问。

朋友抿嘴微笑,说:「你猜猜看。」。

我说:「喝起来是沉香的味道,但是什么茶叶会有沉香的味道呢?」。

朋友说:「你猜对了,这正是沉香茶。」。

沉香茶里并没有茶,而是把沉香木切成一小片段,投入水中煮沸,就成为沉香茶了。这时候,沉香木的香气释放出来,溶解于水中,使得水中充满香味,冒出来的香气也使人神醉。

我第一次喝到沉香茶,不免对细节感到好奇。

朋友告诉我,这些年来,他都在越南和中国大陆搜集上好的沉香木,看到当地的居民用沉香木煮茶,说是可以去瘴疠之气,还可以提神醒脑。

他喝了以后非常难忘,回台湾就试着挑出最好的沉香木,煮来喝茶并款待朋友,喝过的人都大为惊奇。

告辞的时候,朋友送我一小包沉香木,让我回来煮茶。回家后,我不但喝沉香茶,还用沉香煮出的茶水泡陈年的普洱,香上加香,简直让人吐气如香、香汗淋漓了。

我想到这大地多么神奇,竟然成长了沉香这种木头,在沼泽中浸染,不论千百年,都不会腐蚀,也不改其香;拿到壶中熬煮,不论千百回,香味都不会消失;研成粉末,则可以供养诸佛、供养众生,使法界蒙熏。

无论是浸染、熬煮、碎为微尘、化为灰烬,永远不改其香。

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佛教把沉香当成最尊贵的供养,因为它最能象征我们的心、我们内在的佛性。

我们的佛心,是不会被爱欲的河流腐蚀的,在浸染中也不改其香。

我们的佛心,在红尘滚滚中熬煮,不论千百回,香味也不会散失。

我们的佛心,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供养呀!每当我们一开出智能之花,诸佛都为之欢喜;每当我们一结成慈悲之露,众生都得到润泽。

我们的佛心一旦开启了,不论熬煮、浸染、碎为微尘、化为灰烬,心灵的沉香会永远在法界流动呀!

当我如是思惟,每次喝沉香茶的时候,在香的流动里,总使我保持着自我的觉察,觉察那更细微的心念。在香的飞扬里,也总使我保持着虚空的祝福,祝福凡是香气所飘扬的虚空,都有美、善、提升的愿望。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篇七

我妈妈是典型的农家妇女,从前的农家妇女几乎是从不休息的,她们除了带养孩子,还要耕田种作。为了增加收入,她们要养猪种菜做副业;为了减少开支,她们夜里还要亲自为孩子缝制衣裳。

记忆中,我的妈妈总是忙碌不堪,有几个画面深印在我的脑海。

有一幕是:她叫我和大弟安静地坐在猪舍前面,她背着我最小的弟弟在洗刷猪粪的情景,妈妈的个子矮小,我们坐在猪舍外看进去,只有她的头高过猪圈,于是,她和小弟的头在那里一起一伏,就好像在大海浪里搏斗一样。

有一幕是:农忙时节,田里工作的爸爸和叔伯午前总要吃一顿点心止饿。点心通常是咸粥,是昨夜的剩菜和糙米熬煮的,妈妈挑着咸粥走在仅只一尺宽的田埂,卖力地走向田间,她挑的两个桶子,体积比她的身体大得多,感觉好像桶子抬着她,而不是她挑桶子,然后会听见一声高昂的声音:“来哦!来吃咸粥哦!”几里地外都听得见。

还有一幕是:只要家里有孩子生病,她就会到庙里烧香拜拜,我每看到她长跪在菩萨面前,双目紧闭,口中喃喃祈求,就觉得妈妈的脸真是美,美到不可方物,与神案上的菩萨一样美,不,比菩萨还要美,因为妈妈有着真实的血肉。每个人的妈妈就是菩萨,母心就是佛心呀!

由于我深记着那几幕母亲的影像,使我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都还能奋发向上,有感恩的心。

也使我从幼年到如今,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忤逆母亲的话。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篇八

每一次看一篇散文都会发现林清玄把自己的感想写的很深刻。我很喜欢这样的写法,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想法那还得了?他在他写的海拔五百中说到:我们不必像爬山专家爬到五千或一万的地方,把名字刻在石头上,他们说那是“征服”。但是有了征服,就没有完全自由的.心情。我深深认同这句话,一个人有时并不需爬的太高,五百米既能俯览山下的美景,又不失去自由,不会让人一会的向上爬,失去了乐趣,错过了五百米的美景。

我还喜欢林清玄中的《煮雪》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就是满脑子都是作者脑洞好大。这篇文章好科幻,挺好看。这篇文章我看了好几遍,越看越喜欢。要不我也来一段:我就写要是听别人埋怨的话,就把冰切细绕大火柴火,加一点点盐去烧,这样才能听出对方心里有多生气,心里有多急。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篇九

朋友从印度回来,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外形如陡峭的山,颜色黑得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连绵不绝地从沉水香中渗出,飘流在空气里。

最特别的是,那沉香木非常沉重,远非一般的木石可比。

朋友说:“这是最上等的乌沉香,由于它的心很坚实,丢到水中会沉到水底,所以也叫沉水香。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断从内部散出来,永远也不会消失,这一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是和它从前在森林里时一样的香呀!”

沉香能够供佛、能够静心、能够去除秽气,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沉香作为佛法的象征,需要更深的感受,像有着坚实的心,像永远散放木质的芬芳,像沉定的心情,谦虚如同在水底一样。

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

沉香不只是木头吧!也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动的、浮华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

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

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

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篇十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

“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世间的鬼虽然可怕,内心的紧张却比鬼更可怕。

黄昏的海边,只剩下空荡寂寞的沙滩,还有倾颓破败的城堡。

夜里潮水涨了,海浪把所有的城堡推平,又变成沙滩。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没有人看得出昨天这里曾有许许多多城堡,也没有人记得有许多孩子为了这些城堡曾有过多么激烈的争吵。

在生命的界线中创建的许多城堡,看来真实,却是虚幻,只有平静的海滩才是开阔而永恒的存在。

鸟飞得像鸟,有鸟的尊严;鱼游得像鱼,有鱼的尊严;人活得像人,有人的尊严,这是文明世界最基本的格局了。

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能力选择的。

我们是多么渺小,小得像一株草,人生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那些没有被嘲笑与批评的黑暗所包围过的人,就永远无法在心里点起一盏长明之灯。

有航道的'人,再渺小也不会迷途。

教堂与坟墓都有十字架;而且,许多教堂都盖在坟墓旁边;照耀着教堂的月光,也同样照在坟墓上;这个世界是如实的显露着平等,没有分别的真相,只是人心的向往,使世界也不同了。

一个想要安心生活的人,当然要有一些光明的希望,崇高的探索、境界的追求,只要保有这种态度,即使处在障碍中也能坦然无惧,就好像站在坟墓里,也能看见教堂一样。

我们大部分的人,穷尽一生在奔驰追求,希望寻找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物,却很少人了解,我们的眼睛才是最有价值的。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篇十一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

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

他茫然的望着我。

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

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的,若没有哀伤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会了。

幸好,人生有离别。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

可以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有时候正是生命的期待与盼望。

聚与散、幸福与悲哀、失望与希望,假如我们愿意品尝,样样都有滋味,样样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师,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统合起来,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

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丐尊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

夏丐尊不忍的问他:“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丐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能表达弘一大师的道风,夏丐尊因为和弘一大师是青年时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师在李叔同时代,有过歌舞繁华的日子,故有此问。

弘一大师则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能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爱中的离别是咸的,咸有咸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对年轻人说:“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能力选择的。就像我昨天在一个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虽不能再喝那么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连茶也没有,喝开水也是很好的事呀!”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作品赏析篇十二

在父亲的坟头,看到几丛含羞草正盛开着,有的还开着粉红色的花,有的已结了种子。

含羞草的花非常美,像极了粉红色的粉扑,使杂乱的野草丛也显得温柔了。我想到小时候,最喜欢采含羞草的花和银合欢的花,一整盘放在盘子上,两种花都是粉扑的形状,一红一白,真是美极了。

爸爸看见了,总会感慨地说:“这个囝仔,心这样细腻,亲像查某囡仔同款!”

我想从父亲坟头采一些含羞草的种子回去种,一触动,所有的含羞草都急速地合掌,好像虔诚的祈祷一样。

全身长满棘刺,被认为粗贱的含羞草,对外界的触动有着敏锐细腻的感受,并开出柔软而美丽的花朵,其实是像极了乡下农人的心。我的父亲虽然一生都做着粗重的农事,但他的感情细腻柔软而美丽,正像是含羞草花。

我把含羞草的`种子种在阳台,隔年就长得十分茂盛,也开花了。

每次碰触到含羞草,看它合十祈祷的样子,我也会双手合十,祈愿父亲去到更美丽的世界,也祈愿我们父子有重逢之日。

朋友约我到大饭店的俱乐部去做健身的运动。

健身房里是一架庞大的机器,结构十分复杂,朋友为我解说那机器各有不同的功能,要练手肌或腿肌是很不同的,必须拉动或推动不同的部位。

然后,我们围着那部机器练不同的肌肉,练到全身酸痛、气喘如牛,全身却未流一滴汗,因为健身房的冷气实在太强了。

我感到一种荒诞之感,而停止了健身。

走出饭店,全身的汗水像是隐忍很久,突然从全身各毛孔喷了出来,这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能在运动时汗流浃背,实在是痛快的事。

想到从前农村社会的时代,我们都在田园中劳作,汗水经常流到滴落田间,那在大自然中的劳作,既是最好的运动,也是最好的健身。当时我们吃朴素的食物,所以不会有过剩的脂肪,我们过单纯的生活,所以不会高血压和心脏病,我们流汗打拼,所以不会失眠和神经衰弱。

现在呢?我们吃过度营养的食物,过着复杂奔忙的生活,每天用脑过度、四体不勤,只有用运动——在健身房运动——来防止身心的恶化,这就好像在河水中插一枝竹子想要挡住河水一样呀!

我们社会上的许多人,花很长岁月才走出劳动的生活,并且很快地发现许多珍贵的东西也随着劳动的生活流走了。

现在想想,能劳动是很好的,能流汗是很好的,吃朴素的食物和过简单的生活都是很好的呀!

从前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他从头上的每一根头发到脚上的每一个脚趾头都很吝啬,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给别人东西,连别人叫他讲“布施”这两个字,他都讲不出口,只会“布、布、布……”个半天,好像一讲出这两个字,自己就会有所损失。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后,就想去教化他,于是到了他住的城镇去开示。佛陀就告诉大家布施的功德:一个人这辈子之所以富有,比别人长得高、长得帅,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跟上辈子的布施有关。

这个吝啬的人听了佛陀的教示之后很感动,可是他仍然布施不出去,他为此深感烦恼,便跑去找佛陀,对佛说:“世尊呀!我很想布施,但是做不到。”佛陀从地上抓了一把草,把草放在他的右手,然后要他张开左手,佛陀说:“你把右手想成是自己,把左手想成是别人,然后把这把草交给别人。”这个吝啬的人一想到要把这把草给别人,就呆住了,想得满头大汗,仍然舍不得给出去,最后,他突然开悟:“原来左手也是我自己的手。”就赶紧把草给出去,自己也为此深感欣慰。第二次他只约花了一分钟,就把草给出去。后来,他只要很简单地就可以把草给出去。佛陀又说:“现在你把草放在左手,把右手张开,将草交给别人。”第一次他也是想了半天才给出去,第二次他很容易就交出去。最后,佛陀对他说:“你现在把这把草给别人。”他便把这把草给了别人。

经过不断的练习,这个有钱人便把财物布施给别人,最后把身体也布施给了别人,结果证得了菩提。

这个故事令我非常感动,认识到菩提的追求没有资格的限制,再吝啬、再坏的人,只要发心想追求菩提,就可以透过训练开启菩提心。训练开启菩提心最简单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时时让自己往美好、光明、良善的地方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