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实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38:48 页码:12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实用17篇)
2023-11-12 13:38:48    小编:ZTFB

散文是一种抒发感情和思考的形式,可以自由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情感。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有目标和策略,同时注重实施和评估效果。对于需要写总结的人来说,以下是一些范文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一

1)一粥一饭汗珠换。

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紧紧手,年年有。

5)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6)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7)奢侈乃德义之灭亡。

8)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9)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

11)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12)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1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1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15)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17)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18)成由勤俭败由奢。

19)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20)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二

3)紧紧手,年年有。作者:谚语。

4)嘴是无底洞。大吃胜过小赌。作者:谚语。

5)浪费无底洞,坐吃山要空。作者:谚语。

6)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作者:谚语。

7)春天种下秋天收,如今存下将来用。作者:谚语。

8)毛毛雨湿透衣裳,杯杯洒喝垮家当。作者:谚语。

9)当花的,十个钱要花,不当花的,一个钱要省。作者:谚语。

10)吃千吃万,不如吃饭。作者:谚语。

11)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作者:谚语。

12)粮再多,野菜也要备几锅。作者:谚语。

13)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作者:(锡伯族)谚语。

14)好雨落在荒田里。作者:谚语。

15)粗茶淡饭,细水长流。作者:谚语。

16)穿破才是衣。作者:谚语。

17)布衣暖,菜根香。作者:谚语。

18)吃饭不忘农人苦,穿衣不忘工人忙。作者:谚语。

19)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作者:谚语。

2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者:谚语。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三

3)紧紧手,年年有。——谚语。

4)细水和流,吃穿不愁。——谚语。

5)囊中未空先节约。——(布依族)谚语。

6)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谚语。

7)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谚语。

8)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谚语。

9)爱衣常暖,爱食常饱。——谚语。

10)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谚语。

11)三年烂饭砌高楼,三年稀粥买条牛。——(壮族)谚语。

12)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谚语。

13)三年不喝酒,买头大水牛。——谚语。

14)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谚语。

15)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谚语。

16)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谚语。

17)家有千金,不点双灯——谚语。

18)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锡伯族)谚语。

19)钱是一块一块上万,麦是一颗一颗上石。——谚语。

20)零钱凑零钱,到时不费难。——谚语。

文档为doc格式。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四

3)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作者:卢梭。

4)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作者:谚语。

5)出门走路看风向,穿衣吃饭量家当。作者:谚语。

6)只与人家赛种田,莫与人家比过年。作者:谚语。

7)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作者:马克思。

8)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作者:培根。

10)有勤又有俭,生活甜又甜。作者:谚语。

11)细水长流年年有,大吃大喝不长久。作者:谚语。

12)衣食俭中求。作者:谚语。

13)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作者:谚语。

14)吃饭穿衣看家底。作者:谚语。

15)君子以俭德辟难。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作者:警言。

16)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作者:谚语。

17)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作者:谚语。

18)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作者:(哈萨克族)谚语。

19)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身不过华;遮身则可。作者:谚语。

20)粗茶淡饭就是福。作者:谚语。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五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工长等职。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

1932年10月,他从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阁(佟当时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长),商讨组织抗日同盟军的问题。因为冯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玉祥。佟麟阁说:“还是老样小米面窝窝头,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冯玉祥吃得很香。夸奖佟麟阁说:“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没丢农民的本色。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

格言。

:“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

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

“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李享当政的几年,历经“安史之乱”、宫廷政斗,他内忧外患,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他当政期间,还出了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非常“巧合”的是,郭子仪比起李享更为节俭。

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郭子仪却历经三朝,逢凶化夷。郭子仪每次“逢凶化夷”,节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说郭子仪的府门向来是不关的,谁都可以进入。郭子仪这样做,既迎合皇帝倡导的节约之风,又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贪欲,也没有反心。

郭子仪能保全自己,也多亏了节俭。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30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好的嘛!”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事实上,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只是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时间久了,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小吴扫完地,又走过来问道:“邓书记,我发现您那条花格毛巾都用了整整两年了,还没有破,而我的那条毛巾用了不到半年,现在已经不能用了,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窍门吧。”“有!你以后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邓小平笑着回答。以后几天,小吴惊奇地发现邓小平在洗脸时不是拧毛巾,而是用手挤毛巾。“毛巾是线织成的,拧来拧去很容易拧断。用手挤,水顺着线纹流下去,不是比拧更好吗?”小吴这才明白,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她感到一阵惭愧。于是,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六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

谚语。

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5苏轼之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七

节约是对资源的一种热爱,是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只有节约才能更好的对于资源表现出重视。我们都应该有节约的精神。yuwenmi小编整理了作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八

节俭是致富的秘诀。以下是由本站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勤俭节约的。

欢迎参考阅读。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

集锦》。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谚语。

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谚语。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

对联。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谚语。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

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谚语。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一粥一饭汗珠换。

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赞同。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九

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有关于勤俭节约的感人小故事。小编收集了关于勤俭节约的。

名言。

故事,欢迎阅读。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

谚语。

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十一

4)布袍草履耐风寒。作者:谚语。

5)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作者:培根。

6)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作者:谚语。

7)一星半星,凑两成斤。作者:谚语。

8)紧紧手,年年有。作者:谚语。

9)嘴是无底洞。大吃胜过小赌。作者:谚语。

10)浪费无底洞,坐吃山要空。作者:谚语。

11)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作者:谚语。

12)春天种下秋天收,如今存下将来用。作者:谚语。

13)毛毛雨湿透衣裳,杯杯洒喝垮家当。作者:谚语。

14)当花的,十个钱要花,不当花的,一个钱要省。作者:谚语。

15)吃千吃万,不如吃饭。作者:谚语。

16)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作者:谚语。

17)粮再多,野菜也要备几锅。作者:谚语。

18)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作者:(锡伯族)谚语。

19)好雨落在荒田里。作者:谚语。

20)粗茶淡饭,细水长流。作者:谚语。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十二

1)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2)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3)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5)一两煤,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谚语。

6)丰收当歉年过。——(裕固族)谚语。

7)丰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谚语。

8)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谚语。

9)粮再多,野菜也要备几锅。——谚语。

10)糠菜半年粮。——谚语。

11)大吃大喝顾眼前,省吃俭用度灾荒。——谚语。

12)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1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4)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

15)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16)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17)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18)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19)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20)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十三

1)珍惜水就是珍惜你的生命。

2)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3)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可不是小麻烦,而是大灾难。

4)少开一盏灯,奉献一片情。

5)节约能源有良方,充分利用自然光。

6)电力是个宝,度度要计较。

7)节省能源不是口号,是一种行动力。

8)异想天开的事情是没有的,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

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11)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12)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13)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14)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赞同。

1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16)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9)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__。

20)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十四

1.季文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出名的贤相。遇事总能“三思而后行”。正是因为他的三思而后行,才使他在鲁国执国政33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为稳定鲁国政局,曾驱逐公孙归父出境。他执掌着鲁国朝政和财富,大权在握,一心安社稷。忠贞守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史记·鲁世家》记载: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

《国语·鲁语》说:季文子身居位高权重的鲁国上卿大夫,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有自己的田邑,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很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于是就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之正卿大夫,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你不怕国中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回答:“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我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能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闻知,怒而将儿子仲孙幽禁了7天。受到管教的仲孙,改过前非,亦仿而学之。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

2.曹操征讨江南,当时曹操经历过官渡大战,权倾一时,因此自大起来,觉得其他诸侯不如他,因此三思不成重点,遭遇赤壁之败。

3.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也是未三思后果,直接引清兵入关,导致落后民族掌握了政权,中国历史大倒退。他自己后来也为清政府所杀。

文档为doc格式。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十五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小编收集关于勤俭节约的。

欢迎阅读。

2、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3、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4、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5、节俭下来几何,便是得到几何。

6、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7、自己当老板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

8、节约比赚钱更有意义。

9、成由勤俭败由奢。

10、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11、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12、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13、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14、一个创业者的成功的心态: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1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6、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不完的美筵。

17、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18、浪费是支出,节约是收入。

19、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20、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2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即使你的家庭财产再多,也要记住这句话。

22、节约是幸福之本,浪费是贫困之苗。

23、收入是毛的,节约是实的。

24、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

25、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26、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27、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28、奢侈品消费应量力而行,切莫攀比。

29、奢侈是民族衰落的起点。

30、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31、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32、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33、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34、珍惜水就是珍惜你的生命。

35、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36、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可不是小麻烦,而是大灾难。

37、少开一盏灯,奉献一片情。

38、节约能源有良方,充分利用自然光。

39、电力是个宝,度度要计较。

40、节省能源不是。

口号。

是一种行动力。

41、异想天开的事情是没有的,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

4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43、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44、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45、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46、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赞同。

4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48、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十六

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李享当政的几年,历经“安史之乱”、宫廷政斗,他内忧外患,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他当政期间,还出了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非常“巧合”的是,郭子仪比起李享更为节俭。

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郭子仪却历经三朝,逢凶化夷。郭子仪每次“逢凶化夷”,节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说郭子仪的府门向来是不关的,谁都可以进入。郭子仪这样做,既迎合皇帝倡导的节约之风,又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贪欲,也没有反心。

郭子仪能保全自己,也多亏了节俭。

名人勤俭节约简短篇十七

3)紧紧手,年年有。——谚语。

4)细水和流,吃穿不愁。——谚语。

5)囊中未空先节约。——(布依族)谚语。

6)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谚语。

7)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谚语。

8)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谚语。

9)爱衣常暖,爱食常饱。——谚语。

10)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谚语。

11)三年烂饭砌高楼,三年稀粥买条牛。——(壮族)谚语。

12)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谚语。

13)三年不喝酒,买头大水牛。——谚语。

14)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谚语。

15)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谚语。

16)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谚语。

17)家有千金,不点双灯——谚语。

18)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锡伯族)谚语。

19)钱是一块一块上万,麦是一颗一颗上石。——谚语。

20)零钱凑零钱,到时不费难。——谚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