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6:29:23 页码:7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9篇)
2023-11-23 16:29:23    小编:ZTFB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自我提升。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参考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最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写作技巧和方法。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从最早的机器学习,到如今的智能助手和自动驾驶汽车,AI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与人工智能接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它的潜力与局限。以下是我对人工智能与生活的心得体会。

首先,人工智能在提高生活效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在过去,许多任务都需要人类长时间的思考和劳作才能完成,然而现在,通过AI的应用,这些任务可以被更快速和准确地执行。例如,在寻找特定信息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搜索引擎快速地获得所需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智能助手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许多琐碎而重复的任务,如提醒、排程和购物清单。这些AI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效率,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与精力去追求更有意义的事务。

然而,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带来了一些隐忧和局限。首先,一些专家担心AI可能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导致大量的失业。尽管这种担忧在短期内可能不会被完全实现,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扩大,AI对于许多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岗位的替代性将一步步增强。其次,人工智能的判断和决策能力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AI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算法来模拟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但仍然无法完全具备我们人类的智慧、判断力和情感。在某些重要和复杂的领域,人类的参与和决策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AI无处不在,它的存在和应用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参照点。例如,随着智能语音助手的普及,我们的思维方式已经从“怎么做”转变为“向智能助手问问题”,这推动了我们更加注重提问和沟通的能力。此外,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定制化的服务。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分析,AI可以根据个体的需求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定制化的体验,使我们的消费和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最后,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也应该更加重视伦理和道德问题。AI的应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涉及到对人类的影响和社会的认知。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权衡安全问题和道德困境。如果出现意外事故,应该是救车内的人还是路人?这些道德困境和伦理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对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提高生活效率、改变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也带来了一些局限和挑战。作为个体,我们应该积极适应并利用AI的技术,同时也应该提高伦理和道德意识,进行合理的权衡和决策。只有在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同发展、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初中学习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的重要一环。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不仅需要面对学业的压力,还要适应和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在经历了三年的初中生活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初中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初中学习对于我们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每天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讲解,我们学到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并且积累了大量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初中老师的言传身教也使我们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这些经历和体验将会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其次,初中学习也使我们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初中,我们不仅在学科知识上得到了提升,在各个方面也都取得了进步。例如,在体育方面,我们通过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参与了各类有助于身体健康发展的运动项目。在艺术方面,我们参加了美术、音乐、英语演讲等各种活动,培养了我们的艺术鉴赏和表达能力。此外,初中学习还提供了很多机会去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还是自己主动参与的课外活动,都给予了我们充分的发展空间。

再次,初中学习与生活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机会。进入初中意味着我们要融入新的班级和同学之中,与新的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班级活动的参与以及社交活动的交流,我们学会了与人相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我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初中的班级和团队活动也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培养了我们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最后,初中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也让我们成长为更加坚强和独立的个体。面对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和各种挑战,我们不得不学会管理时间、安排好学习与生活的平衡。每天早晨起床,到晚上休息,时间安排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只有合理地安排时间,将学习与娱乐进行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业成功和身心健康的平衡。

总的来说,初中学习与生活对于我们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习使我们变得更有知识、有能力,使我们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生活使我们更加开阔眼界,得到了更多的经验和人生阅历。通过初中的学习与生活,我们得到了很多,同时也感受到了很多,这些都会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们要珍惜初中的学习与生活时光,好好把握每一天,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近年来,我国民法的不断完善和修订,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民法知识对我的生活的指导和影响。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学习民法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民法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婚姻家庭、物权、债权等。通过学习民法,我了解到不同的法律规定对于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婚姻家庭法规定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约定婚姻关系;物权法规定了人们对于物的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我解决与物相关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学习民法,我逐渐形成了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并能够应用相关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民法的学习还教会了我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时候,我们的权益可能受到侵害,例如合同欺诈、人身伤害等。通过学习民法,我了解到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在签订合同时,我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不明确的部分进行询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对方违约,我可以依据合同法的规定要求对方履行义务或者索赔损失。通过这些实际的案例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我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学习民法也教会了我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和他人进行交往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遵守民法的相关规定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民法规定了公民的人格权利,包括姓名权、肖像权等。作为一个尊重他人的个体,我要尽量避免侵犯他人的人格权利,不随意传播他人的隐私信息,这既是对他人权益的尊重,也是对自身法律责任的遵守。

此外,学习民法还使我对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民法是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体系,通过规定各种合同和权利义务关系,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配。通过学习民法,我了解到在民法的框架下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比如,民法规定了债权债务关系,通过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的方式,保障了债权人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的利益。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们也可以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作出一份贡献。

在生活中,学习民法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法律问题,更是为了提高法律意识和保护合法权益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应用民法知识,我逐渐认识到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培养了尊重他人权益和追求社会公正的价值观。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学习和应用民法知识,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法律智慧。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数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使用数字来计算、测量、记录和交流。作为一种标识和表示数值的符号系统,数字不仅反映了我们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与数字共处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数字符号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起初,我对数字的作用和意义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只是简单地将它们视为一种工具,帮助我进行计数和计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数字远远不止于此。数字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也是一种沟通语言,通过数字,人们可以精确地交流和表达彼此的想法和需求。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车牌号码等都是数字在生活中的体现,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

数字还是一种记录和交流信息的工具。我们常常使用数字来记录时间、日期、温度等等信息。无论是日历、时钟、温度计还是车速表,数字都成为了我们了解和把握世界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时间、安排生活,也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交流,避免了由于沟通不畅而引发的误解和冲突。

数字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用来表示和测量不同事物的数量和大小。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来衡量长度、重量、体积等等物理量。无论是购物、制作食物还是进行科学实验,数字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数字符号的使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准确和精确,避免了因为估算不准确而产生的错误。

然而,数字符号并非完美无缺。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对数字带来的挑战和困扰。例如,在财务管理方面,很多人由于没有正确掌握数字,不懂得如何进行合理的理财规划,导致财政状况困难。此外,数字也被滥用和扭曲,用来误导和欺骗他人。数字的统计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决策,但如果数据有意被篡改或者分析结果被人为扭曲,就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掌握数字的能力非常重要。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数字的基本运算和计算方法,还需要具备辨别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此外,数字背后隐藏的规律和模式也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数字符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更加高效地管理和规划自己的生活。

在数字与生活交织的当下,我深刻认识到数字符号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字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符号,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数字,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更加精确地记录和交流信息,更准确地衡量和测量事物的数量和大小。然而,数字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困扰,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和解决。掌握数字的能力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通过学习和理解数字符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更加有效地管理和规划我们的生活。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参加工作5年,我与我的同事们,都曾经因为工作而付出太多,也曾经因为生活而深深感到疲惫。近日,公司组织了一场有关“工作与生活”的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至关重要,我在此学到了很多,感到收获颇丰,愿意分享给大家。

第一段:如何看待工作和生活?

讲座中,讲师首先让我们认识到,工作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不是对立的。我们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我们的生活则需要工作的支撑。一个人若是生活不好,不但会影响到工作的表现,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态,从而进一步恶化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养成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两者相得益彰。

第二段:如何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盲目追求事业是很多人的职场陷阱,人们在忙碌的事业中容易忽视身边的美好的风景和人际关系,让自己变得孤独。而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也会影响到工作的表现。因此,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为自己制定好时间计划表,清晰地区分时间,让生活和工作有序、平衡地发展。

第三段:如何管理时间?

在工作和生活中,时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讲座中,讲师提醒我们要根据重要性和紧急性来安排时间。把每项任务进行“分类、分区,分先后”的标准,列出清单并按优先级依次完成。同时,我也学到了要有行动力,及时完成任务能够带来成功的成就感,也能提升个人的时间利用效能。

第四段:如何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工作中的挑战往往让人感到压力很大,而人生的挑战也会让我们感到茫然和无助。讲座中,讲师告诉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同时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注重团队合作,不要让自己孤军奋战。作为一个有目标、有梦想的人,将自己视为目标的是非常重要的。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如意,但也要学会前行。

第五段:如何营造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

在讲座的最后,讲师提醒我们要关注健康,要通过适度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不管多忙,也要定期检查身体。另外,工作和生活在换气系统、水电设备方面也要有很好的通风、洁净度,让人们比较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够达到效能提升的功效。

结语:我在这次的讲座中,收获很多,意识到工作与生活的融合,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规范时间管理,拥有好的心态应对重重挑战,做好保持身体健康的措施,这些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积极进取,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我们美好的人生。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初中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生活,我有许多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学习态度、时间管理、团队合作、兴趣发展以及生活规律等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学习中,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成绩。我发现,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上课时,我要专心听讲,做好笔记;课后我要及时复习,弄懂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同时,我还要勤奋刻苦地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时间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活非常忙碌,除了上课外,还有很多作业和活动。如果没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就很容易陷入时间紧张的困境。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我会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我会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也会留出一些时间进行放松和休息,保持身心的健康。通过时间管理,我学会了高效利用时间,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三,团队合作能力是一个人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初中里,我们需要和同学们一起完成各种任务。我发现,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在团队中,我会尊重每个人的意见,积极参与组织活动,与大家共同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人合作的技巧,增强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这对我未来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课程繁重,我们常常感到压力很大。而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充电注活力。我喜欢阅读,因此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通过阅读,我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还培养了良好的品味和文化素养。每当遇到困难时,我会通过阅读找到答案和解决方法。因此,我鼓励每一个同学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它成为你们人生中的一股动力。

最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学习压力大,生活习惯好的同学更容易适应学习。我会养成按时睡觉、起床的习惯,保证每天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我还会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注意饮食均衡。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总而言之,初中学习与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生活,我明白了学习态度、时间管理、团队合作、兴趣发展以及生活规律的重要性。只有在将这些经验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走向更高的成就。无论是在初中还是以后的生活中,我都会牢记这些心得体会,为自己的成长努力奋斗。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更大的梦想。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七

5月18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新华社全文发表了这个讲话,让老百姓得以获知国家对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工作,是怎么看的。我认真阅读了全文后,颇有心得,不敢独乐,愿与大家分享。先引用习总的以下这两段重要讲话: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改变这个状况,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倍努力,不断在解决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明显进展。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很显然,相对于自然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领域,我国哲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在改革开放以来是乏善可陈的。根据以上所引用的习的话来说,可以概括为战略不明确、水平总体不高,原创能力不强,体系不健全,评价不够科学、机制不完善,人才队伍素质极待提高。以上所列举的这么多问题,哪怕是一两条,都足以令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学者们汗颜,何况有七八条之多,难怪习总用了两个“极”字,也就是“极待解决”和“极待提高”。我不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个关心哲学与社会科学的科技工作者,我读到这些讲话,都很脸红,感到没有为大变革时代,做一点力所能及的社会科学理论工作,片面地理解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忽视了哲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在引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要问为什么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极待解决的这些问题?这是学界片面理解一切以经济建设中心和社会急功近利之风也刮到社会科学领域的结果。与之相似的还有历史学等文科领域,戏说历史和歪曲历史者大行其道、发财致富,而埋头故纸堆做学问者,连发表一篇论文都难。更不谈职称评定之类的困惑。可喜的是这些正在开始改变,只要有了顶层设计,这方面的问题改正起来会比较容易。战略确定了,评价体系科学了,潜心和专心于学术的人多了,事情就好办了。但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不是那么容易纠正了,或者说正是需要针对这个方面的原因展开讨论和辩论,才有可能产生出新的思想。这就是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守旧与出偏的问题。这两方面的问题导致思想混乱,莫衷一是。从守旧的角度,往往将学术问题都当做政治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当成思想禁区,不能讨论、也不需要发展。由于这种思想方法脱离实际,因而不得人心,令人们远离马克思主义,甚至更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思潮。从出偏的角度,就是言必称西方,将资本主义价值观当做普世的世界观,从而只能是重复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和思潮,并无新意,却又误导现代青年。这两方面的思潮指向的是同一个结果,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都是过时了的,不适合现代社会的东西。要纠正这种思潮确实需要“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呢?只有创新这条路可走。包括体制创新和理论创新。在旧体制内用旧的思维肯定是不行的。现在的哲学与社会科学体系是学阀制,发表什么和不发表什么都要层层审批,且只能是守旧或出偏(绝不是创新!)的东西,才有可能发表。因此,要改变的第一条,就是广开言路,让非体制的人士,工、农、兵、学、商都能发言,发表见解。不只是那些个“社会主义科学院”的事。理论创新就是要允许不同观点和思想的讨论和交流,不要用保守的“政治”的眼光看待学术问题。有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思维,都应该可以发表,而不应该加以阻止。这方面虽然组织出版了一些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译著,包括所谓“后马克思时代”的著作,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自己从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研究的作品则很少能看到,不是没有,是民间的这类作品没有办法进入“主渠道”。因此,要鼓励民间人士也能申请到社科基金支持,出版有水平的理论著作。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八

5月18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新华社全文发表了这个讲话,让老百姓得以获知国家对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工作,是怎么看的。我认真阅读了全文后,颇有心得,不敢独乐,愿与大家分享。先引用习总的以下这两段重要讲话: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改变这个状况,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倍努力,不断在解决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明显进展。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很显然,相对于自然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领域,我国哲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在改革开放以来是乏善可陈的。根据以上所引用的习的话来说,可以概括为战略不明确、水平总体不高,原创能力不强,体系不健全,评价不够科学、机制不完善,人才队伍素质极待提高。以上所列举的这么多问题,哪怕是一两条,都足以令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学者们汗颜,何况有七八条之多,难怪习总用了两个“极”字,也就是“极待解决”和“极待提高”。我不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个关心哲学与社会科学的科技工作者,我读到这些讲话,都很脸红,感到没有为大变革时代,做一点力所能及的社会科学理论工作,片面地理解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忽视了哲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在引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要问为什么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极待解决的这些问题?这是学界片面理解一切以经济建设中心和社会急功近利之风也刮到社会科学领域的结果。与之相似的还有历史学等文科领域,戏说历史和歪曲历史者大行其道、发财致富,而埋头故纸堆做学问者,连发表一篇论文都难。更不谈职称评定之类的困惑。可喜的是这些正在开始改变,只要有了顶层设计,这方面的问题改正起来会比较容易。战略确定了,评价体系科学了,潜心和专心于学术的人多了,事情就好办了。但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不是那么容易纠正了,或者说正是需要针对这个方面的原因展开讨论和辩论,才有可能产生出新的思想。这就是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守旧与出偏的问题。这两方面的问题导致思想混乱,莫衷一是。从守旧的角度,往往将学术问题都当做政治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当成思想禁区,不能讨论、也不需要发展。由于这种思想方法脱离实际,因而不得人心,令人们远离马克思主义,甚至更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思潮。从出偏的角度,就是言必称西方,将资本主义价值观当做普世的世界观,从而只能是重复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和思潮,并无新意,却又误导现代青年。这两方面的思潮指向的是同一个结果,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都是过时了的,不适合现代社会的东西。要纠正这种思潮确实需要“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呢?只有创新这条路可走。包括体制创新和理论创新。在旧体制内用旧的思维肯定是不行的。现在的哲学与社会科学体系是学阀制,发表什么和不发表什么都要层层审批,且只能是守旧或出偏(绝不是创新!)的东西,才有可能发表。因此,要改变的第一条,就是广开言路,让非体制的人士,工、农、兵、学、商都能发言,发表见解。不只是那些个“社会主义科学院”的事。理论创新就是要允许不同观点和思想的讨论和交流,不要用保守的“政治”的眼光看待学术问题。有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思维,都应该可以发表,而不应该加以阻止。这方面虽然组织出版了一些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译著,包括所谓“后马克思时代”的著作,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自己从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研究的作品则很少能看到,不是没有,是民间的这类作品没有办法进入“主渠道”。因此,要鼓励民间人士也能申请到社科基金支持,出版有水平的理论著作。

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汝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钟君、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樊锦诗、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张维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金一南、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文先后发言。他们分别介绍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政治学、文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军事学等学科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就如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认真听取大家发言,不时就有关话题同学者们深入讨论。大家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表示,发言的同志讲得很好,很多是真知灼见、肺腑之言,听了很受启发。他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强调,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健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

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既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以不断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强调,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要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领导干部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使用,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

指出,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九

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汝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钟君、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樊锦诗、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张维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金一南、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文先后发言。他们分别介绍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政治学、文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军事学等学科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就如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认真听取大家发言,不时就有关话题同学者们深入讨论。大家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表示,发言的同志讲得很好,很多是真知灼见、肺腑之言,听了很受启发。他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强调,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健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

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既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以不断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强调,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要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领导干部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使用,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

指出,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