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港口管理论文汇总(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5:22:21 页码:14
最新港口管理论文汇总(汇总11篇)
2023-11-12 15:22:21    小编:ZTFB

读书笔记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后,通过记录自己的思考、感悟和体会,总结书中内容的产物。保持客观、全面、真实的态度。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写总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

港口管理论文汇总篇一

摘要:近年来,基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炼化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经济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炼化企业的长足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需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运行。本文基于此,以兰州石化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为例,分析探讨炼化企业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炼化企业;质量提升;管理体系;有效性;运行途径。

作为先进、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标准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为生产企业提供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并以此为基础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目前,我国的炼化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以及相关效益的取得,逐步加强了对于这一质量标准的运用。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就如何提升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了论述。

1案例分析。

作为一个集炼油、化工、装备制造、矿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炼化企业,中国石化兰州分公司于开始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此后,该单位加强了对于传统质量管理体系的突破和创新,促进了质量管理体系朝着先进、科学、系统的方向发展,不断规范体系覆盖范围内的各项业务,促进了相关效益的取得。

(1)确立适宜的体系建设指导思想为了促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提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加强对体系建设思路的设计。以兰州石化公司为例,该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初,首先加强了对体系建设指导思想的明确,并对各级体系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确定。在这一过程中,该公司确立起简化流程、规范管理,职责清晰、接口严密,沟通有效、配合有力的指导思想。基于这一思想,一方面需要兰州石化企业确保质量体系的各项流程符合相关规定,并在构建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加强对公司实际发展状况的考虑,通过学习、吸收、转化、融合等措施促进质量体系运行、管理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该企业还加强了对各部门职责的划分,规避了因为职责不明而出现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最后,企业的相关人员以及部门还需要加强沟通,促进质量体系的正常、平稳运行,确保质量体系的持久运行。

(2)不断满足和超越顾客需求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顾客的需求转变而进行生产的改革,促进相关效益的取得。事实上,为了确保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加强对顾客需求的满足以及了解,并由此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效益的取得。基于此,兰州石化公司在日常的`发展以及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将重大决策的输入从“管理层”逐渐转变为“顾客”,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其对市场的了解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满足。

(3)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事实上,为了确保炼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加强领导作用的发挥。一般而言,企业的领导层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能够对企业的方针目标、资源供应、创造环境等方面进行确定,继而由此带动相关作业的有效开展。事实上,兰州石化公司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以及运行的过程中,加强了领导作用的重视以及发挥,并以此为基础强调直线责任,并让各级领导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榜样力量。

(4)引导全员广泛参与作为企业管理以及运行的基础,员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此,企业在促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员工参与度的提高。一般而言,只有确保全员都参与到炼化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才能够确保相关工作的执行力以及运行效果的提升。总体而言,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员工的意识、能力素质以及主动参与精神。

(5)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深入发展以及贯彻落实,使得改进措施朝着持续化、无止境的方向发展。基于此,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更高价值的取得,促进其预期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事实上,兰州石化公司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以及逐渐认识到持续改进对体系运行有效性提升的作用性。基于此,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发展管理模式,逐步树立起零缺陷管理以及绩效管理模式的思路,最终以此为基础促进全企业组织的优化,并带动了流程梳理、技术攻关以及精细化管理等各项改进活动,促进了体系的有效运行,也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的持续改进。

3结语。

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了中国石化兰州分公司的发展状况,并对提升炼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五大途径(确立适宜的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引导全员广泛参与、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以及不断满足和超越顾客需求)进行了具体的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炼化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带动相关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杨国栋,丁晓刚,荆玉杰.浅谈石化企业体系审核策划的增值[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6):8-10.

港口管理论文汇总篇二

港口项目一般都选在海水较深的位置或者水位变化较大的河流上建筑,这样在水上建筑的项目较多,对港口品质要求高。

综合考虑这项建筑的平面分布,要想到建筑中的适宜度,以海拔高程系统,为建筑中的海拔建筑高度辅助标准。在建筑中能够直接使用辅助标准规范建筑中海拔的标准。各个辅助标准点要按时以海拔高程系统为根本开展措施审核。按照图纸标致的坐标点为最根本的标准点,创建坐标体系当做这项项目中平面测量的标准。按照这种平面测量标准,综合码头中心线的位置以及平面走向,作为建筑平面测量的线标准。

按期对沉降进行掌控。

1.2码头施工。

抛石前对抛石基槽抛石设立基床中心导标和顶面的坡肩边导标,横向设分段标,并对基槽进行检查是否回淤,当回淤厚度大于30cm时进行清淤,当回淤厚度小于30cm或没有回淤时,在抛石位置设立定位船。抛石前线进行试抛,掌握块石漂流与水深、流速的关系,根据情况定位抛石船抛石方驳装运二片石,运至抛石位置定位,用反铲挖掘机进行抛石,用水砣测量抛石顶面高程抛石时才用粗抛与细抛相结合,顶面以下20cm-30cm时采用细抛。基床抛石后采取5m一个断面2m一个点对基床抛石顶高高程进行测量,并绘制平面图和断面图。

基床夯实采用纵横向相邻接压半夯,每点一锤,并分初、复夯各一遍,一遍四次夯。可采用两遍或多遍夯实的'方法,以防止机床局部隆起或漏夯。基床夯实范围可按墙身底面各边加宽1m,夯实前对基床顶面适当整平(粗平),局部高差不大于300mm,以防止夯实时倒锤;水下基床抛石经监理验收合格后,与基床夯实形成流水作业码头基床一层夯实完成,在岸上设一对导标进行控制,断面距离需在水中立设导标进行控制。分段夯实的搭接长度大于2米。

在承载土进行找平之前要先查看有没有回淤,如果存在回淤,要先清理回淤。承载土找平使用的二片石利用抛石船只进行运输。承载土找平的大小是沉箱底宽两端各增加半米,就是在沉箱前端以及后端再增加半米的范围内都进行找平。用夯把承载土夯实之前,对准航标线,找准位置,夯实的过程中要经常复核位置是否正确,技术员要记录下夯实过程,防止有漏夯的情况出现。

1.3沉箱预制与安装技术。

在这项项目中使用的沉箱长宽都是一样的,只有厚度不一样,能够使用同一套模板建筑,都每一块沉箱都进行两次浇筑,cx1这种型号的沉箱第一次浇筑三十五米,第二次浇筑三十一米,cx2这种型号的沉箱第一次浇筑三十五米,第二次浇筑二十五米。这项项目建筑中使用的沉箱规模都不是很大,但是因为时间紧迫,所以使用了两套模板,因此对现场建筑人员要合理的安排,模板的布置和机械设施的选择,划分好各项建筑时间仍然是这项建筑的重点。

沉箱的建筑在预制厂开展,使用最常用的水平分层制造技术,技术成熟。使用固定组装好的钢模板,沉箱的表面使用大片的模板拼装,整个的进行吊装运输;内模板平装成一个整体,分批吊装运输。使用绑制技术运输钢筋。使用具有自卸功能的汽车运输现场搅拌砼,利用塔吊设备入模的建筑技术。钢筋运输借助人工的力量使用钢筋片进行捆绑,使用泵车运输混凝土,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捣实。潮位合适时,由浮船坞将沉箱成品运输到沉箱安装现场附近,浮船坞下潜至沉箱自由漂浮,用拖轮将沉箱拖出浮船坞,沉箱压载调平,起重船挂钩,用水泵向沉箱内抽水下沉,在沉箱底部距离基床顶面约50m时,减缓进水速度,调整沉箱位置,趁落潮时安装沉箱,如沉箱位置不合适,应及时抽水起浮重新安装,沉箱安装位置确定后应继续向沉箱内灌水至沉箱不再上浮。

1.4浆砌挡浪墙施工。

从码头的阻波堤坝东北方向处开始向西南方向处依次建筑。使用汽车运送石料以及砂浆到建筑地点,借助人工力量上浆。每砌十五米为一个沉降阶段,每段之间留有两厘米的沉降缝隙,在沉降缝隙的位置使用涂有沥青的板材填充,板材的大小规模要和堆砌出的浆墙大小一样。先在阻浪墙的根基处使用块石堆砌一层,不使用泥浆,之后再开始建筑阻浪墙,选料时,选用的砌石要达到使用标准,强度、硬度以及耐用性。能够出现风化现象以及缝隙的石块不能使用,片石中间位置的厚度要在十五厘米以上,块石厚度不能低于十五到二十厘米,片石以及块石的长度都要比厚度长。在堆砌第一层的时候,要使用形状比较方正的石块放在大角位置,当做角石,堆砌好角石之后,在此处拉线作为水平方向的标准,然后再堆砌石面,最后在墙体里层。第一层的石块都应该把最大面放在最下面,平放在根基上,第一层石块和根基要使用砂浆,铺设好第一层石墙后,在大石中间的缝隙中使用砂浆填满。然后再填充小石块,使用锤子把石块填实,这项建筑顺序不能互换,否则会出现空隙和裂缝。

1.5预制块体安装。

2施工安全控制。

2.1建立危险源的监控制度。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的定量及定性分析对施工安全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危险源的监督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避免或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个体防护、减低风险以及消除风险是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中重要的控制措施。现场信息采集(如应变片、视频图像、传感器、探测器采集)、人工现场巡查、定期排查等都是比较常用采集重大危险源信息的方法。下面重要列出几种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监控指标及要点。

(1)桩基工程的监控指标:对围建筑物变形、护壁裂缝及渗水、周围管线的破损及变位、自然环境、有毒气体、地下水位、地表裂缝及沉降等指标实施监控。

(2)30m及以上高空作业的监控指标:防护设施的完整性;所用配件、工具与材料的质量及规格;连接件与扣件的稳固性;洞口、临边等各种技术措施的装置;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与固定。

(3)大型机械拆装工程的监控指标:设置警戒标志和警戒区悬挂;工作人员的身体情况、证件及作业时需佩戴的保护用具;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单位的资质是否评审合格;搭设完成后的验收及保养工作。

(4)起重吊装工程的监控指标:起重机的吊钩及吊臂在使用时行走范围内严禁人员出入;吊钩、吊环及吊索的质量;起重机的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变幅指示器及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的灵敏可靠性与完备性;支撑点附近位移的监测。

(5)潜水作业的监控要点:确认工作人员的适任证书及资质,作业环境的有效标识,作业设备的完好性;夜间潜水照明的相关设备;作业场地水文等环境。

(6)船舶作业的监控要点: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工作状态及防护工具;通信设备的完好性;锚缆的质量安全性;警戒船;水位、天气以及操作技术的执行情况。

2.2在施工区域设立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主要有警告、禁止、命令等类型,可以规范人们的作业行为,开展安全操作,对人们起到警示的作用。在船舶勘设施工中设立安全标志,能够港口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指导施工人员规范操作;建立健全船舶勘设安全标志的管理机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船岸各方,并将安全责任列入劳动安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安全制度的管理。在船舶施工区域设立安全标志,例如必须戴安全帽”“当心坠落”等,这些醒目的标志可以时刻警醒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开展施工作业,使作业场所的施工人员在面对突发的安全意外或者是潜在的危险隐患能够做出快速、准确的反映,有效保障操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减少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几率。在设立安全标志时,必须突出显示标志的独特性,在色彩、图角、边框等的设计上采用鲜明的颜色,保证有完整的安全色和对比色,以突出体现安全标志所表达的警示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港口工程建设受环境影响,施工过程复杂,施工安全存在很大风险。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港口管理论文汇总篇三

(1)港口电气设备管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检修与维护计划,并编制相应的工作方案,依据设备性能制定出一个时间计划来,既要保持不同阶段管理工作的`关联性,又可在保持较高管理效率的同时,降低对生产的影响。

(2)检修维护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以熟练掌握设备运行原理以及检修目标和要求,对相关资料与报告要进行研究,对所运用到的维修技术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促进检修工作的有利发展。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检修计划存在不合理情况时,需要结合实际条件提出问题原因,并进行重新编辑和建立新的港口电气设备工作计划,既为提高整个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又要避免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

3.2时间预测。

港口电气设备因为需要保持在一个持续作业的工作状态,因此它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而故障与损坏情况的发生概率也会不断增大,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干预的话,最终将会因损坏严重而丧失运行功能。因此在对电气设备进行管理时,需做好功能的预测工作,并根据设备性能状态来制定相应的维护方案,如根据设备运行状态来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故障的发生。对故障状况及频率进行记录,分析并寻找其中规律,以为维护方案编制提供可靠支持,使管理措施更具有针对性。

3.3事件预测。

在港口电气设备不能完全通过预测来确定损害及故障产生时,可将其看作一个不可确定事件,通过对不同时间段预测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以及以往资料等来对事件发生的规律进行推测,可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出电气设备出现异常的概率,为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性能参数的调整等,确保设备维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也可降低故障发生的次数。

港口管理论文汇总篇四

设备是现代化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也是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设备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提高效益和保护环境密切相关。近几年来,随着石油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优化内部管理,特别是在现代化设备管理观念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企业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设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能力。

2一般石油企业设备管理概况。

近年来石油企业基层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生产装置安全长周期运行、影响企业效益的焦点和主要矛盾之一。石油企业现运行的设备管理制度,一般主旨思想是分层管理,即主管副经理全面管理,职能部室管理和基层现场管理,层层管理,层层考核的管理模式。企业设备管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设备历史问题多,基础资料缺,检修规范少,日常检测数据少,人员素质低等。检修计划制定通常以集体讨论、领导批准的方式,这样做出的决策往往造成装置设备修理过修或失修,修理费用高。随着国家和部门法制管理加强,操作者和直接管理者背负巨大压力,不得不采取高投入保守作法,替换一些不放心的设备(往往这些设备可以通过风险检验评价的风险管理,不必要更换)。造成企业修理费居高不下,且非计划停工情况较多,影响正常生产。

3.1设备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设备管理是一种管理、技术和经济等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研究的综合科学,是以设备为管理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通过技术、组织等措施,对设备的运动(如选型、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报废)所进行的管理,是设备使用期间,合理使用设备,在设备没有出现问题时,精心维护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维修与管理逐步从事后维修发展到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到现在多种维修管理方式并存。

设备综合管理就是把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和物质形态合理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设备的维修管理、设备的改造管理、设备的日常管理。

4一般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

4.1一般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组织及职责划分。

石油企业设备工作一般由一名主管副总经理负责,职能部室负责协调解决基层现场无法解决的设备问题,同时也对基层现场的设备运行、保养维修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基层现场的设备管理员负责其现场设备的日常综合管理。辅助单位有修理厂、仪表室和机械加工车间,负责各现场机械设备、电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与检修。职能办公室在主管副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机械、动力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的规定法规;组织现场建立健全设备技术资料、设备档案;组织编制、审查和上报设备更新计划;负责企业所有设备的大、中、小修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及工业管道管理,上报检查、检验、修理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企业所有固定资产等的实物管理;会同其他相关部门落实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环境措施项目,并负责部分项目的施工;审核各基层现场上报的材料、备件计划。

石油企业目前的设备管理状况就具体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4.2.1体制机制方面。

设备管理职能的实施同时受到生产、工艺、物资供应、质量、财务和安全等部门的影响,易与其他部门发生矛盾和冲突。

(1)石油企业现有管理组织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行组织是一种执行型组织,缺乏灵活性,组织机构明确规定了每个员工的职责,以及奖惩制度,只有与职责有关的能力能得到利用,如操作人员只管如何使用设备,维修人员只管怎样修好设备;设备管理人员只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转。生产管理人员只负责生产计划与控制。员工各自只对自己的领导负责,员工与员工之间缺少有效的协作,单一的工作内容,极大地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发挥及全面发展。

(2)设备管理工作中随意性较大。设备管理的成效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层对该项工作的认识,领导层的变动更容易造成设备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变化,设备管理机构的改革和人员的变动,使该项工作的'随意性增加。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有效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设备管理效率和水平。

4.2.2综合管理方面。

(1)对设备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不够、全员设备管理意识差,全员设备管理意识薄弱。多数人认为设备管理是设备人员的事,与己无关,被动参与。对设备管理缺乏正确定位。一般情况下,设备正常运转,大家相安无事,一旦设备出了故障,影响了生产。对工艺人员和操作人员设备技术知识的培训工作不足,对设备结构、设备原理了解不够。设备有异常征兆,不能及时发现;设备发生故障,不能及时分析判断和处理。设备管理的改革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相应的考评体系不完善,无法提高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对设备前期管理认识不足。在多数人的设备管理观念中,注意力集中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阶段,对设备的设计、工艺、制造重视不够。设备选型时,过分注重设备的价格,忽视了日后的配件、维修费用的高低,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只停留在认识上,工作中缺少系统性的经济分析,往往只关注修理费用、购置费用,而不关注运行费用,对全寿命周期的效益重视不够。

(3)维修计划编制与实际脱节。在石油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中,设备大修的年度计划和月度检修计划不准确。设备检修计划的提出主要仍以经验为主,虽然开展了状态监测预测、故障诊断等工作,但受到技术手段和专业人员素质影响,除了重要机组、关键设备外,维修计划达不到科学、准确的程度。易造成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与实际设备状况脱节。这些对设备管理与维修在认识上、工作上的片面性做法,打断了设备系统管理的有机联系。使部分设备的综合效率不高,配件供应、维修保养困难,致使维修工作量、维修费用增加,设备故障率增加,削弱了设备保障生产的能力,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设备特质不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设备管理水平差异比较大。为了更好的发挥现有人力资源,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效率,保证设备工作质量,必须对现有管理组织进行改革调整。按照石油企业现有施工种类划分,细化原来的以部门为单位的设备管理组织为按施工设备为单位的设备管理方式。根据每个人的技术和管理特点,重新定岗定责。把计划管理、重要设备状态监测、润滑管理、统计分析报表等综合管理工作均集中于职能部室。每套设备的设备管理人员相对固定,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范围。在新的设备组织结构中,“团队”是组织的主体,要重视团队管理,团队员工应是复合型的人才,除掌握设备工程领域的知识,还必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观念,能随机应变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合作、敬业精神,在工作中保持自我激励、自律和自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要我管理”向“我要管理”的转变。建立新的考评制度。考评体系的设计必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并保持信息沟通的快捷,使考评体系运行成本最低。设备管理制度、标准是设备管理大厦的基石。制度是否完备、准确、适用将直接关系到设备管理大厦的安危,它是设备管理的最基础工作。管理组织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技术的应用以及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都要求设备管理制度的变化。因此在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下,以现代化设备管理理论为依据,按照全过程、全效率、全员、全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制定新的管理制度。

港口管理论文汇总篇五

从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的目前情势来看,在这方面的工程造价人员取得专业资格的造价员比较少,而且很多从事的时间较短,由于对这个行业没有深入进行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和施工,没有足够建设经验,这导致了造价人员水平的良莠不齐。此外,专业的造价咨询服务企业在进行造价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的操作行为,造成咨询结果质量不行,这也造成了相关部门对工程造价体系难以把握,无法进行整理管理。

1.2缺乏全过程的动态造价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工程的造价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港口与航道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对整个过程的造价进行整体的管理和控制,这就直接导致了各环节造价的确定与工程各个阶段的建设不相适应,从而造成造价管理的失控。

港口管理论文汇总篇六

基于港口生产特点以及电气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等,可在以往的基础上对管理制度等进行补充与完善,使其能为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并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质量控制意识,严格按照专业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维持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由于港口电气设备维护人员的数量较大,管理内容复杂,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程序化的水平。因此应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全面收集并整理各项资料,调查确定实际生产需求,对常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法和编制应对方案,以及应用最佳的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制定全方位多标准的规章制度,为每个阶段、不同步骤的维护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促使管理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果,保证电气设备稳定与可靠的运行。

4.2人员技能培训。

人作为影响港口电气设备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需保证他们的专业能力水平可足以满足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能够利用自身经验与专业知识来灵活处理日常工作遇到的问题,将设备维持在可正常运行的工作状态,避免对生产作业产生影响。为检修、维护及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目的是通过集中学习新型设备运行原理与结构特点,对自身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不断更新,使其能够根据设备运行状态来判断故障部位与异常原因,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等。同时,还要提高他们协同作业的意识,相互之间要加强合作,可根据目标计划对所掌握信息进行共享,掌握设备实时的运行状态,可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需根据连续时间预测、离散时间预测等来制定技术管理措施,通过有效及统筹安排,来提高整个管理团队的综合技术水平。

5结语。

对港口电气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确定现存中的不足以及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策略,综合实际条件编制科学可行的管理与维护方案,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完成各项管理策略,从根本上来确保设备维持在最佳运行状态,以满足港口经济与生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邓光进.提升港口电气设备管理的措施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12):138.

[3]张学伟.港口电气设备管理强化措施探讨[j].科技展望,,26(19):186.

[5]王岩,王家静.港口电气设备管理问题及加强措施[j].中国水运,2016(2):76.

港口管理论文汇总篇七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由管理组织决策、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安全信息分类、生产h标制定、相关考核、方案传输等内容组成。在完成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规划与决策后,我们就需要对其生产管理组织机构与责任制进行相关研究,以此构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功能模块,最终完成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相关建设。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其绩效进行测量与监视,对具体运行效果进行优化,并根据相关优化中得到的信息对管理体系的外部进行评审,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安全、健康、高效运行。

港口管理论文汇总篇八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港口企业在运营上主要采用扩张策略,注重规模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在重视规模的前提下很容易忽视成本管理发挥的应有作用。对于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信息收集工作还存在问题,核算数据在为经营决策提供借鉴作用还无法满足新时期港口企业的需求;会计核算效果较差,局限于对传统的装卸、堆存、运输和港口管理业务进行成本核算,忽略综合物流多式、联运方式等物流技术发展的变化,不能够全面进行分货类或单船成本核算和分析;基础工作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港口成本核算效果;港口企业粗放型生产方式与成本核算要求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不能够准确的测算出货物在港内的精确成本;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准确的成本核算和有效管理的动力,不能够认真履行港口成本核算要求,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数据分解的准确性不高等。成本核算工作在港口企业管理过程中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物资的采购上没有严格落实采购制度,导致采购成本增加、库存不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在作业调度安排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流程指引,只能够凭经验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处理,导致直接装卸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成本预控;单船成本测算分析不精细,使企业忽略了工艺环节的改进,装卸效率的提升;成本基础工作不完善,使得成本预算工作质量不高。这些方面反映了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不能够将成本管理责任纳入到港口企业部门年度经济责任考核中或者考核比重过小。

二、提升成本核算管理水平措施。

(一)树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港口企业应该加强对成本核算管理的认识,树立全过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化危机感的培养。只有建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才能够提升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在成本核算管理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基础核算,将生产单位作为核算管理的重点,强化制度建设和落实,充分提升目标考核效果,将生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作为港口企业发展的重点。

(二)不断强化基础工作,提升操作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能力。

基础核算工作是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重点。班组核算是队部核算的基础。加强队部和班组的核算工作,建立三层甚至多层核算体系,逐级汇集责任成本实际消耗数据及装卸机械运行情况是装卸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并且要做好操作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将港口分货类进行集中成本费用的统一分配。同时,利用这种操作确认每吨单位装卸或运输成本的核算。这将有助于不同货类间单位成本的比较,有助于同一货类不同航次间单位成本的对比,分析差异原因,有针对性加以改进,提升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市场竞争力。港口在工艺流程上要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根据港口企业码头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货物、不同船舶、不同操作机械等进行成本测算,从而制定有效的货物集疏方式,避免低效率、高成本的作业线;通过不同货物的单船成本测算,分析船舶作业中各种成本所占的比例,对所占比例较大成本项目,寻找形成成本高的原因,探索解决的办法。开展港口企业装卸成本核算管理应该与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充分的结合,按照操作过程中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核算。同时根据港口部门交叉作业,装卸设备交替作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合理的分摊方法,这也是港口成本核算的'重点和难点。

(三)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

港口企业要做好成本控制就要完善成本核算管理责任制的建设,包括成本核算制度、成本管理实施制度、考核规章制度等,建立起港口企业各层级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和成本考核的较完整的体系。强化成本意识,全员投入是成本管理的前提,通过增强员工的成本效益意识,提升成本核算和管理效率,最终实现全过程成本核算和管理。

(四)成本核算管理考核。

保证港口企业各部门都能够做好成本核算管理的考核工作,将目标责任成本考核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有效管理方式。

1.确定目标操作成本。

在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效益为先的理念,加强港口企业经济效益成本目标建设。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年度目标计划要求,根据计划要求制定各项目标操作成本,同时要根据管理要求和机械状况变化对目标操作成本项目的适时调整。将目标成本建设融入到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并且使自身形成一定的压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围绕目标成本切实采取控制措施,能源等消耗,控制支出,提高效益。

2.分解目标成本,形成责任成本。

为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必须把目标成本分解成为责任成本,把成本指标的压力、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成本职能部门和有关部室的各个层次上,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众人挑”的成本责任意识,以此来调动全体员工人人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在目标成本的分解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成立由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成本控制领导小组,召开成本责任落实会议,把各项变动逐项分解落实到职能科室。第二,各职能科室将每项变动成本向每个成本消耗单位分解,使成本消耗单位都有一定的指标。指标分解到哪个层次好,主要看指标是否真正落实,有没有人具体负责。具体负责人是否能够控制,坚持谁能控制谁负责。

3.严格考核监督,奖惩分明,确保目标实现。

为明确成本管理责任的界限,根据管理会计中的有关原理将目标责任成本进一步划分为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公司在考核时分别按责任成本的控制特性进行考核。第一,对不可控成本重点考核成本管理的职能科室,实行只罚不奖的政策。若成本没有控制在目标之内,按超支程度同比例扣减责任科室的年终奖励。第二,对可控成本(如:材燃料费、修理费、能耗等)实行双向考核。既考核成本管理的责任科室,也考核成本费用的承担部门。对成本控制的责任科室和成本费用承担部门按各要素费用的月度或季度支出总额进行核算,年度考核对支出总额进行汇总清算。另外还要制定配套政策,奖励那些控制责任成本成绩突出部门和个人,激励广大职工在控制成本中想方设法,献计献策;同样要扣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松懈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对于条件成熟的成本费用承担部门,再进行班组责任成本三级考核,最终达到单机核算、单船核算,使责任成本控制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实质性地挂钩,达到增强职工成本意识,人人关心成本,处处精打细算的管理效果。

三、结束语。

港口生产规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大,吞吐能力越来越强,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港口企业也不得不面对自身的发展情况,及时的调整策略,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在港口市场完善的影响下,对港口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港口企业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需要强化成本核算与管理,采取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针对港口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港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注重成本的控制,树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提升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质量,不断地推动自身建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港口管理论文汇总篇九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和投入运营,如何管好、用好高速公路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于是高速公路管理研究应运而生了,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由于缺乏经验,各地将普通公路的交通管理模式照搬到高速公路的管理上,但高速公路的交通模式大大不同于普通公路,速度高、交通量大等因素,使高速公路管理出现很多新问题。因此,本文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如人、车、路、管理等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意义;内容;建议。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开展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研究也日益重要。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协调好人、车、路及管理部门的关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交通实际的管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的公路交通,是安全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安全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安全就是稳定、就是发展、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安全管理居各项管理工作之首。有关国际资料统计表明,国家或企业组织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是1比80,所以安全生产是最值得投入的高回报项目。布置任务,先布置安全工作;督察生产,先督察安全业绩。

企业制定全年安全生产重大责任性事故的目标,在此总目标下,各基层单位(集体)制定各级各项工作的安全目标,细化量化。

划分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用严格的制度和规章约束行为,从班组到全公司严格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安全员,严格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在具体工作处理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可称之事故预防的重点。安全工作重点,就是找出人和物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安全工作要有抓手,有突破口,通过开展活动把安全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由人、车、路、管理组成的系统问题,这4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任何因素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交通安全。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高速公路上的事故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占95%。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制动性能、转向操纵性能等对交通安全也有很大影响。高速公路本身的构造、安全设施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交通管理,对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将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讨论:。

1、人的因素。

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路况良好,所以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需采用很多措施,这样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一旦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缺乏高速公路交通常识,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以及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薄弱,例如:无证驾驶、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违章超车及违章装载、车辆间距过近等。在雨雾天气及路面结冰或雨后积水时,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此外,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以及擅自在高速公路上穿行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2、车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速高,所以要求车况良好,发动机、轮胎、制动系统都应该在行驶前进行维护和检查。轮胎爆裂是我国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最普遍原因之一,因此而引起方向失控的情况十分严重,占车辆引起交通事故的19%,其他的原因包括发动机故障、发动机过热、电气故障、燃料用尽等。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要注意规定车速,还要注意应与其他车辆保持一定距离,车速过高或过低都是十分危险的,要注意行车道的占用,还需注意载物的规定,不要超载,不要偏载而造成离心力过大而发生交通事故。

3、路的因素。

路的因素主要指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结构。其中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等。此外,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行驶的原因。由于高速公路车速高的特点,路面上的一个小石粒或路面结构小的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故高速公路的保养也非常重要。

4、管理的因素。

高速公路管理,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由于“一路两制”即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职责不清,使得管理出现问题。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高速公路提供有效的管理,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通畅、迅捷的行车环境,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通行安全。

1、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针对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驾驶员在行驶前应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不要疲劳驾驶,不要超速行驶,对车辆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应按要求使用安全带。此外,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使人们了解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的区别,加强高速公路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从而杜绝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及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现象的发生。

2、保持良好的车况,严禁超速行驶,注意保持车距,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进行必要的处罚,并结合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3、我国的高速公路设计是以汽车的计算行驶速度来决定线形标准的,但是在高速公路上,许多汽车都是以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行驶的,所以,笔者认为公路的设计应以一个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为标准来计算各种线形指标,这样做,虽然工程造价提高了,但交通事故却会下降,那么社会效益还是比较好的,而且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这样也适应汽车性能不断提高的要求。此外,在道路设计时,选用合适的线形标准,注意道路的平纵线形配合,道路的路面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在道路投入运营后,注意养护与维修,在线形不好的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4、我国现阶段只是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落后的交通管理系统制约了高速公路的使用效果,应研究智能运输系统,将先进的检测、通信、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于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使车辆和道路的功能智能化,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行车安全、减少行车污染。

在公路管理上,不仅是依靠严格的交通法规,更重要的是依靠科学的交通管理。结合我国高速公路的特点,建立适应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港口管理论文汇总篇十

在对钻井电气设备管理进行创新时,对管理体系的创新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与传统的管理体系相比,传统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主要是以人做为管理核心,对其创新应从以人的管理核心转化为以班组单位的管理核心,并创新出相应的实施安全管理标准,明确管理核心的目标以及单位职责,并进行合理的分配,建立一个以管理工作效率及管理安全为终极目标的管理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对制度的完善,对安全隐患及故障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强化控制手段,并对控制手段以事故及故障发生率做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相应的改进,明确体系奖惩制度,以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积极的对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提升电气设备的管理水平,保证了电气设备管理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2.2创新教育形式,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在对钻井电气设备教育形式的创新时,人员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及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只有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教育,才能有效提高电气设备的管理水平。在进行教育形式创新时,要依据企业当前在进行电气设备管理时所存在的问题及实际情况,创新对处理思路及应对策略的研究,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具备全新的处理思维及应对方法。并且,油田钻井企业应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进修及学习,使这些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并使其能不断适应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在开展全新的教育形式时,要对教育时间进行明确,并且掌握教育的相关内容及教育对象,通过多种教育方法来使这些人员的工作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2.3创新管理内容,使电气设备管理得到充分体现。

油田钻井企业应加强对管理内容的创新,只有加强对管理内容的创新研究,才能切实保证电气设备管理质量,提升电气设备管理水平。因此,油田钻井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下去,以此保证电气设备管理具备有效性,而且企业在建立管理制度时,应对制度管理内容的可行性及针对性进行具体分析,确保其可行有效,保证了管理内容的严谨性,并对管理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对管理部门自身,更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标准,并依据标准进行执行,确保设备故障发生率得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还应创新相应的设备管理规范及档案,在实施与维护阶段进行相应的记录,争取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3结语。

本文通过对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明确了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的创新路径,通过对管理体系、教育形式及管理内容的不断创新与探索,提升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提高油田钻井领域的工作效率,使其摆脱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满足现代化油田钻井企业对电气设备管理的需求,从而适应时代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使现代化油田钻井企业在电气设备管理中更具自动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2]王炳升,杨向莲,吴霞,王海涛,赵焕春.油田钻井井场防爆电气设备应用现状浅析[j].电气防爆,2012,(01):7-10.

港口管理论文汇总篇十一

想要有效地对企业的招投标活动中的风险信息进行评估和管理,必要的就是通过专业的人员对风险评估、反应、识别以及风险事件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为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打好坚实的基础。风险事件就是指对那些对企业可能会造成危害但是目前尚不明确的因素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该做到对内部以及外部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并充分地在企业内部贯彻落实风险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对可能发生的潜在对企业造成危害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削弱企业所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风险事件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来说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风险识别主要是指,在确定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后,覆盖企业所有活动的风险分析识别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对企业内部的风险识别制度以及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细致的分析,从而明确企业的风险识别和分类是具有时效性的。进而通过对风险进行分类以及追寻源头并加以衡量达到对企业风险和企业自身进行评估的目的。风险评估主要指的是在对企业内部的风险进行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分析、辨认、管理企业设立的机制。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在内外环境、资产、经营活动、合法性、信息系统等等方面的风险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确定高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范围。有关风险的辨识、分析以及评价是风险评估工作的三个方面。想要在本质上提高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从长远角度来讲,提高风险意识加大对风险的研究力度是有效的途径之一。风险反应就是指在完成风险的评估工作后,根据评估的结果以及企业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综合考虑来制定或选取合理的解决和应对措施。

3.2完善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企业的招投标活动中,必须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并制定与之相关的严格的制度和相应的措施,同时根据企业实际的情况,还应该为企业对风险开展的管理和预警工作提供制度基础、组织基础以及良好的保障环境。为了更全面地构建质量管理等职能管理体系,并将其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中体现出来,我国企业将风险管理与招投标业务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编写了《内控手册》这一条例;并针对招标活动所涉及的'不同类型的行业和领域,开展了与风险控制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组织管理活动,通过了解各个企业对风险的承受力和自身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了具有较强针对性且操作简单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3重视企业招投标风险的日常管理。

由于企业招投标活动的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动态监测的过程中,因此必须重视企业招投标风险的日常管理,及时纠正招投标活动中的不合理状态,有效控制存在的经济风险。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得到了严格的贯彻执行,企业将风险管理落实到日常的运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来,落实岗位职责划分,严格执行有关的奖惩措施,积极贯彻企业制定的招投标风险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一般来说,影响比较大、时间比较长的风险出现的概率是比较低的,真正的风险都来自于日常的小风险因素的积累,因此做好日常活动中的风险管理防控才能减少大风险出现的机率。

3.4及时制定企业招投标风险的应急措施。

及时制定企业招投标风险的应急措施是风险管理中危机应对的重要方面。由于招投标风险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果通过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预警系统并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合理的估测,然后制定一系列的应急准备措施来降低风险爆发后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那么企业面临的潜在经济损失就会比较小。因此,风险管理中的危机应对措施就显得比较重要。

4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针对企业招投标活动的风险管理工作更是尤为的重要。因此针对企业招投标活动,应该构建一套完整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在企业承受最小风险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顺东.浅谈招投标与合同签订[j].江西建材,(06).

[2]黄润华.中国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初探[j].商场现代化,(17).

[3]李小伟.工程项目招投标风险与防范研究[j].价值工程,(25).

[4]马乾梁.央企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