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于体育锻炼的论文范本(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7:50:15 页码:8
于体育锻炼的论文范本(优秀9篇)
2023-11-11 17:50:15    小编:ZTFB

总结是观察、思考和总结所得的结论和经验,它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宝贵财富。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或案例,借鉴别人的经验。总结范文中展示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总结方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于体育锻炼的论文范本篇一

中国体育悄然回归,国家奥运兴旺逐渐消失。在“后奥运时代”,群众运动将高度重视国家和整个社会。随着群众健身健身需求越来越强,国务院8月8日批准了“全民健身日”。要将健康的大众运动精神向大家传达,促进健康生活的理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了解济南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行为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影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其体育锻炼行为的策略,对于帮助济南大学生解决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对“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被调查的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学生中,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长不足20min的学生仅为21%,而有79%学生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长超过20min。这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其锻炼时间有一个基本的保证,只有少数学生每次锻炼时间过短。而锻炼时间过短的话,体育锻炼是很难到达应有的健身效果,或者说是没有效果的。锻炼的大学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是每次都参加体育锻炼的。在被调查的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长在60min以上。该数据显示,济南市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长情况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在调查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时,参考了国家体育局对中国体育人口的界定,同时考虑到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等客观实际情况,没有对其负荷强度做出任何限定。即便如此,仍然只有大约1/3(33.8%)的学生能够达到每周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有13.2%的中学生一次体育锻炼也不进行,有25.1%的中学生一周只进行一两次的体育锻炼,这个结果是不容乐观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样的体育锻炼是难以满足身心发展需要的。济南市大学生所进行的锻炼项目主要在慢跑、散步等项目上。运动强度小,也最简便,对场地要求不高,易于掌握和分配时间。网球对技术和场地要求较高,所以选中率仅为2%。文献法主要是指收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历史,也能用来研究现状。

本研究文献查阅的类型主要包括各类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专著、研究报告和网站。编写《济南市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调查问卷》并对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通过百度贴吧和微信方式共征集到问卷140份。走访了部分领导及体育教师,了解他们对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的一些看法。在统计的.140名大学生里,只有4名同学不参加体育锻炼,在参加体育锻炼的136名同学中79%的学生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长超过20min,33.8%的学生能够达到每周3次以上的锻炼,同学们的体育锻炼场所集中在校内体育场和广场分别占36.1%和36.9%,另外有36.9%的同学认为体育场地设施是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济南市在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较为纯正,符合当前全民健身体育思想的要求。受调查人群在锻炼场所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校内体育场馆,有7.3%选择健身俱乐部等收费活动场所,选择比例最低。选择到健身房等收费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低,这一方面说明适合学生消费的体育活动场所太少,现有的经营性场馆收费一般都会较高。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态度、身心状况、动机等。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个人兴趣爱好和生理疾病,分别占25%和7.9%;影响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不尽相同,主要有:缺乏运动场地器材、课余时间少分别占26.9%和19.8%。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闲暇时间和兴趣,运用空闲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养成积极运动的习惯;并每周确保在30~60min内的时间,超过3倍数量强度的最佳运动,并观察身体的健康状况;另外,学校要加强宣传工作,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定期举办健身娱乐活动和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健康发展和完善。充分认识到校园体育活动氛围对引导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学校应考虑校园特殊的环境,构建属于自己的校园运动文化特色。建立体育交流活动,促进健康、合理的体育活动开展。倡导让每个学生掌握1~2项终生锻炼体的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学生没有运动习惯,学校要更加重视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同时建立一些学生能充分提升体育界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另一方面对于有身体习惯的学生,可以经常组织各种体育比赛,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以性别为本的运动,像篮球、足球等激烈对抗的运动,有氧运动、运动舞蹈等。为适应体育场馆学生的需要,学校应适当加强体育设施的改善和维护。针对开设的体育课程,应该定期设立统一标准的课程,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课堂表现和考勤等因素。同时应该对不同体育素质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们开设不同的体育课程,促进学生掌握运动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媒体,开展体育推广,形成大学生爱运动、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并根据自己的体育活动经验,找出运动爱好,培养兴趣。充分意识到校园体育气氛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学校应考虑校园特殊环境,建立自己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建立体育交流活动,促进健康合理的体育活动。倡导每个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运动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朱家新.群众体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学视角[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4(4):1-3.

[3]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中年人健康与健身[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7]任建生.中年健康运动处方[m].武汉:武汉出版社,.

[8]卢元镇.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于体育锻炼的论文范本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于教育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部门要求学校为小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促使其能够通过体育课程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但事实上,部分小学还存在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问题,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如今,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在课堂中将会受到非常严格的纪律管理。一些小学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目标,并且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小学的这种教学理念十分落后。国家已经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事实上,体育课程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将会在室外进行。但室外活动非常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天气情况恶劣或者是气候的变化都会对体育课程产生影响。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效率,小学需要在注重学习的同时重视体育课程的设置,并且加强对小学体育课程的管理。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在体育课上做游戏,这种活动不仅能使小学生的身心受到锻炼,也能使小学生的精神要求得到极大的满足。但部分小学为了严抓纪律,将原本比较开放的体育课程转变为比较枯燥的训练,促使小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笔者建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其需要在气氛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学校方面只要注重对其体育课程的纪律培养,督促其服从管理,就能够提升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教学效率,获得小学生的'喜爱。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教导小学生比较简单的训练动作,并且由易到难地缓缓过渡,促使小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从而使其愿意听从教师的指挥。

小学生在上课时被要求听从教师的指导和模仿教师的动作。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也是这样,需要从教师的示范中获得比较规范的体育训练技能。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在上体育课时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体育的训练动作时,部分小学生会小声交流,讨论其他的问题。教师虽然已经将体育锻炼事项讲给了学生,但学生漏掉了重点内容,学生会在实际锻炼时因为动作不规范而疲劳,甚至使自己受伤。笔者建议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方式。教师将体育锻炼中的重点讲解给小学生,并且时不时地抛出问题让小学生解答,小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听课并且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本身的授课语言要生动幽默,虽然体育课程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但理论知识方面也需要幽默风趣。教师的幽默和风趣能够振奋小学生的精神,从而使小学生更加愿意与教师待在一起,并且与教师一起做体育运动。

如今,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中,新科技层出不穷。小学生需要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积极主动的品质。国家强调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小学生的知识能力达标,还要求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过关。小学生需要学会与其他人相处并且了解与其他人合作的模式,从而成为创造事物的人。体育锻炼中也需要创造能力,也需要小学生真诚地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虽然人们更加重视物质生活,但也更加看重精神的融合。小学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但也要削弱学生的竞争心理,从而使其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关心集体的荣誉。因此,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也要从培养其人际关系开始。教师需要为小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使其能够与其他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形成习惯,能够感受到团队的安全感,也能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和谐氛围。体育锻炼需要团队精神,也需要队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师需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其相互之间发挥督促的作用。一个小学生能坚持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短,教师可以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使内部成员之间相互鼓励,从而使其共同完成难度较大的体育锻炼任务。小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成功之时树立在体育方面的自信心,从而增强自身的意志力。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刺激,形成比较强的动力。总而言之,小学低年级的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小学生的习惯培养。只有形成一定的锻炼习惯,才能在日后体育知识的学习中正视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不仅仅是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也锻炼了其心理素质。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了坚强的意志,促使其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形成不放弃的意志。小学应该克服体育锻炼教学中的困难,将锻炼的重要性落实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于体育锻炼的论文范本篇三

初中阶段是对学生来说比较特殊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体与心理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也是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良好的体育行为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比较积极锻炼的生活方式。此外,初中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不仅仅有助于促进他们身体健康成长,具有一个强壮的体魄,也为他们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中学校都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促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一、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激发锻炼热情。

初中生的心理还不是太成熟,心理比较争强好胜,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置一些竞赛活动,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比赛的机会,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还可以让其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坚信,感受到竞赛胜利后获得的喜悦,这样不仅激发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设计一些竞赛,同时也要设计一些奖项,最后获胜的人能够感到喜悦,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像踢毽子体育项目,体育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两种竞赛规则,一种就是看每个组中每个学生单独踢毽子,将小组成员踢的数量相加看看哪个小组踢的总数量最多;另一种是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看哪一个小组配合默契踢的数量最多。针对胜利的小组,教师应该给予一些奖励,给学生买一些学习工具,对于竞赛成绩很不理想的小组,也要给予一些惩罚。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热情,体现出个人才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增强学生们集体荣誉感,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二、知识与趣味相结合,点燃锻炼兴趣。

大部分初中生会把体育课当作放松自己的课程,在上课时容易懒散,无法集中注意力。而在体育教学中穿插着健美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记得有一次七年级第一堂健美操课,老师提前来到体育馆,把录音机和音乐早早的准备好,并放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学生陆陆续续走进体育馆都很好奇走到录音机旁,外向的学生急切的问:老师这节课干什么呀?而内向的学生在猜测这节的内容。上课铃响体育委员开始整队才安静下来,大家都很期待老师公布上课内容。准备活动中我就采用了健美操的简单步伐,让学生找到音乐的节奏,并用口令鼓励学生,这时我发现每个学生都很认真,专心的.听着音乐,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完全达到了准备活动热身的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搭配教学内容,并且教学内容需要适合初中身体发展的特点,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选取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初中生实际水平,能够让大部分学生接受,这样可以能够增加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有助于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如果选取教学难度过大,就会使得学生丧失信心,产生畏惧,甚至对体育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体育教师选择一些知识性与游戏性相结合的教材,将游戏活动贯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游戏中掌握动作技术,达到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例如,教师在体育准备工作时,将传统的体操热身改成游戏活动,如“老鹰抓小鸡”“警察捉小偷”“木头人”等比较传统游戏,这些游戏活动让学生有活动的欲望,使得课程更加生动,增加准备活动效果。教学过程那也要加入游戏部分,像让学生跑800米或者1000米,许多学生会非常反感,但是如果让其“逆风”,“顺风”,“接力”等跑步游戏,就会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在游戏中了解体育动作知识。同时用游戏活动结束体育课程,减轻学生的疲劳,教师可以学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同学们轻松的结束课程,像“太空漫步”舞蹈动作,也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结束,使得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三、体育与音乐相结合,推动习惯形成。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还是比较传统,各个学校主要以升学率为主,在思想上对体育不是非常重视,尤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功课比较忙,造成学生的压力比较大,花在体育上的时间更加不能保证。面对这样的挑战,音乐引入体育课堂是非常好的途径,可以增加学生们热情,减少学生学习压力,同时在体育课上运用音乐陶冶情操,可以将课程变得更加生动与活力,利用音乐明快的旋律,可以增强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情奔放,心情愉快,也可以利用抒情优雅的旋律,营造出相对舒心的情境,使得心情轻松快乐。比如,教师在教投掷或者障碍跑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一次军人,进行角色扮演,同时播放比较豪放的音乐,像《当兵的人》,既符合教学场景,又能激发学生热情。此外,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针对篮球动作要领,教师一遍一遍重复,但是学生还是记不住,长期如此,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体育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舞姿融入进来,像可以设计“篮球华尔兹”,华尔兹是一种舞蹈形式,舞步很简单,即一个拍就是一步,每节三拍就是三步,连贯起来的动作非常优美,很有华丽多姿的独特风韵。因此,在课堂中,就可以利用华尔兹与篮球动作的相似性,将其引入到课堂中,让同学们跟着优美的音乐旋律练习篮球动作,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喜欢上体育,还可以在课堂上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总之,体育锻炼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机制还是运用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教师枯燥的讲解体育知识,使得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不利于初中生体育锻炼习惯。所以,学校必须对体育教育事业进行改革,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习惯,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教学与竞赛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体育与音乐相结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其不断健康快乐成长。

于体育锻炼的论文范本篇四

面对高中生体育锻炼中的若干问题,以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为切入点,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7号{》(以下简称《7号文》)颁布初期(3月)调查的数据开始(以下简称“数据”),至2月调查的数据为止(以下简称“数据”),连续都进行了跟踪比较分析,就体育锻炼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动机和行为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形成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以《7号文》颁布10周年跟踪调查为例,对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分析及形成路径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自编“每天锻炼1小时情况调查”问卷,在《7号文》颁布初期(2007年3月)对学生进行调查,10年后(年2月)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以同一做法对学生进行调查。从3200名高中生中随机抽取级(高三级)、2006级(高二级)、2007级(高一级)和级(高三级)、级(高二级)、2017级(高一级)共6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每个年级抽查学生100人,男女生各50人。

2.2.2数理统计法。采用比较、逻辑归纳等方法,使用excel2007对回收的问卷建立数据项目表,对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3.结果与分析。

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动机和行为的具体表现决定了体育锻炼的质量。要切实解决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问题,有必要对之进一步分析,以求找到一些解决存在问题的路径。

3.1.1问题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由表1可知,2017年有50.5%学生每周体育锻炼4~5次,与《7号文》颁布初期的44.7%变化不大。不过,每周锻炼6~7次的学生就由2007年的18.4%下降到现在的6.5%,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呈减少的情况,分别为高一13%、高二8%、高三1.3%。在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方面,2017年有70%的学生每天锻炼30分钟以内,比2007年的49.7%增加了20.3%,且各个年级段都比2007年相应的年级要多;在每天锻炼60分钟以上的选项中,2017年则较2007年相应的年级少,分别为高一年级由24.5%下降至13.2%,高二年级由18%下降至12%,高三年级由17.4%下降至5.3%,全校由20%下降至9.2%。

3.1.2形成路径――建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从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显然与教育部“中学生每天都进行锻炼”的要求相差很大。为此,如何建全学校的体育工作制度就显得尤其重要,它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其核心内容就是抓落实。(1)落实到“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及安全等问题进行督查,确保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进行;(2)落实到学校教学计划中,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强化课程意识,将大课间、课外活动等均纳入课程体系,把体育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3)落实到师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中,科任教师要支持学生体育运动,确保不挤占体育活动时间;(4)落实到学校的考核奖励机制中,把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对重视体育的教师实行评优奖励政策。

3.2.1问题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运动强度。由表2可知,从2007年至今的10年中,学生在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方面提高不多,只有8.2%,但是高三学生在锻炼的积极性方面比2007年的34.8%提高了20%;在锻炼态度的不积极性方面则由2007年的10.9%下降到现在的0%,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锻炼态度表现与以往差别不大。在锻炼强度方面,高三学生的控制也较为合理,有92.3%的高三学生以中等运动强度进行体育锻炼,比2007年的60.9%提升了31.4%。全校学生在这方面也提高较多,有84.6%的学生能够保持合理的运动强度,较2007年提高了20%。而在无明显出汗方面,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呈减少趋势,依次有8%左右的下降比例。

3.2.2形成路径――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现阶段,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程度还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觉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为此,需要合理设置体育运动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能够达成目标,认识该目标的达成对自身长远发展的意义,这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关键。在学生的个体发展过程中,学生一但认为这种运动是有意义的,从中能够感受到其与自身生命发展的某种联系,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目前,以中等锻炼强度进行运动的学生比2007年增多了20%,说明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对强度的掌控能力还是不错的,体育运动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3.3.1问题分析――学生锻炼的影响因素。由表3可知,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是“空余时间少”,在两个时段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5.5%和82.3%,这比其他方面的因素要高得多。这反映了现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课外作业严重超标,学生根本没有空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现实。至于“缺乏运动兴趣”选项的学生,两个时段3个年级均有非常大幅度的下降,分别为高一年级由42.4%下降至18.5%,高二年级由32%下降至9.5%,高三年级由28.3%下降至8.8%。

3.3.2形成路径――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当学生处在一种秩序井然、合作和谐的良好运动氛围中时,其运动必定是高效的。从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来看,当人处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就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获得幸福感。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营造和维护的。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各学科之间要统一课外作业的协调安排,给学生足够多的空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多年的实践表明,靠拼时间提高升学率的做法,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还危害到学生的健康。其次,必须大力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7号文》颁布至今已10年了,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还是没能得到解决,依然有45.2%的学生感到场地器材不足。再次,要重视学生体育团队的建设,形成人人参与运动的校园体育氛围。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对学生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加强指导,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体育运动模式,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比赛”。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投身到运动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4结论与建议。

(1)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形成思想意识上的统一,他们进行体育运动的目的必须是明确的,就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这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前提。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一定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使体育锻炼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习惯中。此外,还要加强与社区、家庭之间的沟通合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学校体育运动的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学校体育运动、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这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

(3)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组织方面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性的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有计划、有内容、有场地、有器材、有辅导、有检查、有保障、有奖惩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这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邓若锋.从关注生命到生命体验[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4).

作者:庄宏远单位: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

于体育锻炼的论文范本篇五

体育课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能够自行进行娱乐锻炼运动的平台。他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非常的灵活,而且内容十分的丰富,大家可以自由选择,像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跑步等等,丰富多样,能够满足大家的各种需求,比较容易被大家所接受。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容易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参与到其中来,提高他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体魄,使学生的身体更为健康。但是,大部分学校长期以来,体育课处于松懈随意的状态。每当到了体育课,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校的上线率和知名度,都会把体育课,更改成语文,数学,英语等比较重要的课程,从而使得许多学生长期得不到身体的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活动协调能力下降,也失去了对运动的兴趣,所以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偏差。

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学中,有部分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是比较差的,一部分学生由于身体比较僵硬,或者关节比较僵硬,导致体育动作不能够协调,动作不能够完整等等,然而老师没有及时提醒而后调整,导致学生身体受到损伤,这都是学生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我国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比较大,早晚温差也大。冬天进行运动,前提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的身体达到一定的热度再进行体育活动,否则学生很容易受伤,肌肉非常容易拉伤。夏天运动的负荷量相对较小,在夏天运动的时间应该比其他几个季节稍微缩短一些,因为天气比较热,如果运动的强度过大,很容易导致中暑。所以大家应该根据天气的变化,调整运动的方式和程度。在体育课程中,体育老师应该适当的教学生一些能够用体育运动来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以体育运动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教师应该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观察学生的运动状态,如果学生的状态不对,要及时进行调整和督促。在体育课上,老师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大家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的兴趣。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到其中来,而不是在体育课上,聊聊天荒度时光,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才能够更好地达到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在体育课结束的时候,老师应该带领同学,做结束的运动和放松的活动,让大家的紧绷的肌肉能够得到及时的放松,使得第二天不会肌肉酸痛,如果大家在体育课上受了伤,老师也应该及时处理并交给同学一些能够及时紧急处理的方法。

在策划运动课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有针对性,在体育课上我们应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不应该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些体育运动。比如,做一些军体拳的训练,这不仅能够提高大家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而且主要是针对同学们能够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然后再遇到困难,或者是遇到危险的时候能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其次,我们要有拓展性和独立性,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模式,要将培养学生的能力,所涉及的技术知识和方法等等一系列方面,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套统一的设计,使得这套体育运动具有拓展性和独立性。再次,个性化。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活动,不应该是千篇一律,每次都是一样的体育活动,如果每次都是一样的,不能够带起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每次都会有一些比较个性的活动,同学们也会积极参加,从而提高大家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最后是适应性,作为体育运动的活动应该适合,所有人一起活动,适合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而不是三两个参与进来,而是适合大家的一项活动,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不能难度系数太高,如果难度系数太高,全班只有一两个人能够完成,那么会打消大家的积极性,不能够达到全员参加的目的。

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增强自己的体质,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2]孙长新,林松.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效果研究―――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为例[j].价值工程,2017,06:216-220.

[3]董力铭.高校体育运动队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初探[j].中华少年,2017,06:213.

于体育锻炼的论文范本篇六

健康是每个人生存、文明生活、高效率学习与工作的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它对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提高生活质量,调剂学习和生活节奏,增添学习和生活乐趣有重要意义。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东莞市某中学抽样学生323名,其中包括男生167人,女生156人。

2.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对膳食营养及体育锻炼的知识有限,体育教师在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同时,更应该从学生的膳食营养,结合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全面真正意义的上好《体育与健康》。因此体育教师还应该认真掌握好基本的营养学知识,适当的传授学生这方面的知识。

通过不记名方式对抽样的323名初一(男生167人,女生156人)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3份,收回317份。经检验其中有311(男生163,女生154)份为有效问卷。

于体育锻炼的论文范本篇七

1.研究对象。

以河北大学医学部-级部分在校大学生为访谈对象,其中男生14人,女生18人。

2.研究方法。

访谈前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谈,采用方便立意抽样专题小组讨论法把32名调查对象按年级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访谈,访谈小组成员按分工完成相对应的主持、记录、观察与摄影工作,访谈结束后及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二、结果。

从整体调查情况来看,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剩余的同学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锻炼。

大多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增强体质,部分人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减肥健身以及缓解生活学习上的压力。还有个别人的目的是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主观因素方面:一是大部分学生有锻炼的想法,但是毅力不足,易受惰性影响。一部分学生锻炼的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二是,新型娱乐项目如手机、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传统的体育锻炼。客观因素方面:一是本地区严重的空气污染及气温等因素,降低了学生们锻炼的积极性;二是运动设施的缺乏、场地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锻炼的多样性;三是缺乏体育锻炼方面专业指导的老师,加之有的体育老师责任心不够,课程安排不合理,体育活动安排较少,学生缺乏进行体育锻炼时间与机会;四是锻炼氛围不浓厚,如有影响力的集体活动较少并且缺乏号召力以及没有一起锻炼的伙伴,影响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三、讨论。

个人的体育锻炼易受惰性影响,没有足够的毅力是影响学生锻炼的主要因素,提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高,有关部门及学校应多加宣传,加强对学生认知上的引导。学校体育设施缺乏、场地不足、体育方面师资不够、体育课程安排不合理等是影响学生锻炼的重要因素,表明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女生更偏爱慢跑、健美操、羽毛球等相对强度小的锻炼,而男生最常见的体育活动是篮球和足球等比较剧烈的体育锻炼。这可能和女生天性爱美,更注重身体形象有关,而男生则可能是和他们竞争意识强烈,勇于挑战,体能强等身心方面的特点有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更喜欢参加群体性活动或是有伙伴陪同的活动,较少有人愿意单独行动,这与吴泽萍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和活动的氛围有关,多人一起锻炼可以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从而起到促进作用。锻炼人数与年级增长呈负相关,与章玮、程小虎等人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高年级学生体育课取消,专业课密度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减少所致。体育锻炼目的在年级之间差异很大,低年级学生的主要锻炼目的是因为兴趣爱好,高年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其原因可能也是高年级学业压力大,想通过体育锻炼确保健康有关。

四、建议。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并不乐观,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各高校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以下是笔者给高校提出的几条建议:

1.群体带动个人,个人激励群体充分利用学生组织,通过举办讲座、知识竞赛和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等方式来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爱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体育锻炼观。

2.优化本校文体课程的设置劳逸结合,并且结合学生需求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运动课程。同时加大对体育锻炼的指导力度,指派专业教师对不同体育锻炼进行指导,以方便学生安全、顺利的进行体育锻炼。

3.加强学校室内外公共体育场地的建设增添锻炼设施,对存在问题的设施进行改造和修缮,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率,满足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对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

4.完善体育锻炼的奖励制度,做到参与即有奖联合各大高校举办更多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为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于体育锻炼的论文范本篇八

在少年儿童中间,大多数孩子希望参加有智谋、有技术的游戏。在小学阶段,孩子依靠课程和有效的教学设施有尝试各类运动项目的机会。包括在户内或者户外的、冬天或夏天的、有组织或没有组织的、自娱的或竞争的体育活动。他们尽情地享受运动乐趣,学习新的技能,进行集体练习,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要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应在加强学生在校的体育指导以外,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其转变观念,共同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

一、要培养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

小学生最乐意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凡是主观上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就很难做好。所以,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也应当从培养兴趣入手。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一般地说,经常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轶闻,与学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等,都是促进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时,要注意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比如一边跳橡皮筋,一边教小学生们唱儿歌:又比如,让学生一边排队去做早操,一边唱儿歌:这样的锻炼会使孩子感到满身喜悦,身心都得到锻炼。

当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发展和巩固后,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加重体育锻炼的成分,增强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爱好、特点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每个孩子都喜欢令人兴奋的体育运动,他们还希望在自己所参加的集体活动中显示出个人成就。7-12岁的孩子更需要发展一般性运动技能。过早地要求孩子进行大运动量、专业化的练习和严酷的训练,以及参与激烈的竞争等,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要持续地寻找孩子参与活动的方法,使孩子形成参加多种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

体育锻炼把实际活动放在第一位,强调通过具体运动增强体质是无可非议的。但体育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只有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才能提高体育锻炼的成效。为此,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给小学生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学生正确的练习。比如,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应做哪些整理活动,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冲刺等;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

二是要给孩子说明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如田径类的活动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类活动对灵敏和弹跳的要求较高,使孩子能够逐步地了解一些常见运动项目。

三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适于从事哪些运动项目,由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水平较低,心脏承受能力差,因此不宜做长跑、举重、吊环、长时间倒立等运动项目,而应当选择那些负荷较轻、欢畅活泼的运动项目,如游戏、简易体操、小球类等。

四是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如起跑时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撞人,游戏时不能出线,这些是保证体育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要让孩子有所了解。有的孩子在某项体育运动或活动项目上有特殊的才能,父母应当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训练,以发展专业技能,进而参加当地的职业队或国家队等。但是,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和他们一起对参加体育训练进行反复思量和研究讨论,并给予始终如一的关爱和支持。

6点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学后打乒乓球等。当然,这不一定要写成文字,但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讲清楚,使他做到心里有数、遵照执行就可以了。在制订计划时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循序渐进。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使小学生的机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体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所以运动量也应随年龄而逐渐增大。

在制订计划时,在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应坚持各种运动项目的全面锻炼,使小学生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和全面的改善。在计划的落实方面,老师可能因为全班人数太多而难以全部照顾到,所以应让学生家长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学生一起锻炼。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安全,不断提高学生的技巧,也是对学生最好的督促。家长如果不能和孩子天天在一起锻炼,也要经常鼓励孩子坚持锻炼,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如一周、两周、一个月)检查一下孩子锻炼的情况,指出孩子进步的地方,告诉孩子应当改进的地方,这是孩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催化剂”。

只要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一定有提高。

于体育锻炼的论文范本篇九

摘要:信念是成功的第一步,所以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有直接影响。大学生拥有坚定的体育健康信念,会促进他们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保持体质健康。本文以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进行分析,给出正确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体质健康信念;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一、体质健康。

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做任何事情都不会顺利成功的。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所以要培养正确的体质健康信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自己,形成正确的体质健康信念。

1.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低,容易受周围人的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只顾玩游戏,忽视了体育锻炼,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行为习惯。很多大学生现在都是亚健康的状态,体质健康情况日益下降。

2.体质健康信念对体质健康的意义。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就要有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这些都离不开体质健康信念的支持。有了体质健康的信念才会有坚持体育锻炼行为的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动力,才会让大学生克服种种困难问题,成为一名全面发展人才。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黄金时期,不能因为体质健康拖了后腿,所以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要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体育锻炼,还要从日常做起,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合理安排体育锻炼,用体质健康的信念提醒自己,不要轻易放弃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体质。

三、体质健康信念。

很多大学生因为一时兴起产生了体育锻炼行为的意向,进行了几天的体育锻炼因为一些原因就慢慢放弃了,很难长时间坚持下去。所以培养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有了体质健康信念的支持,慢慢对体育锻炼就有了兴趣,有了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意识到体育锻炼的良好影响,就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1.培养体制健康信念。大学生年轻气盛,对体质健康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体质健康,不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没有体育锻炼行为意向,更不要说养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了。所以我们要改变大学生的这种想法,向他们讲解体育锻炼的好处,说明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的直接影响,使其了解其中的利弊,让大学生从心理主动认可接受,从而培养他们成为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

2.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缺乏体育锻炼行为的意向,对体育训练没有兴趣。而一旦大学生有了体质健康信念,就相当于培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样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使自己具备健康的体质。

3.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影响。体育锻炼行为意向是养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前提,而体质健康的信念是从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转变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基础。如果没有体质健康信念的支持,大学生很难长时间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所以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有直接影响,所以要重视培养其正确的体质健康信念。

四、结语。

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大学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并能长时间坚持下去的信念和动力。所以要重视正确的体质健康锻炼信念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体质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