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表示对比的英文短语 表示对比的英文短语句子(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05:22:33 页码:13
表示对比的英文短语 表示对比的英文短语句子(三篇)
2023-01-03 05:22:33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表示对比的英文短语一

1、理解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在不同的问题中,根据具体情况字母限定为一些特殊的数。

2、用字母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3、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规律。

分析理解字母在哪些问题中可以表示任何数,在哪些问题中只能表示限定的数。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如字母a可以代表0或-3或2,只要是学习过的数,都可以表示。

2、字母可表示公式和法则

如:(1)在行程问题中,路程=时间×速度。

如果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这个路程公式就可写成:

(2)如果用a表示长方形的长,b表示长方形的宽,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l表示长方形的周长,那么,它的周长。

(3)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的面积,l表示圆的周长,那么,

(4)如果用s表示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表示为

3、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有理数,那么

加法交换律可以表示成:;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成:;

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成:;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成:;

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成:。

联想发散:用字母还可以简明地表示一些数学规律,如“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等于0”可表示为a+(-a)=0;用字母还可简明地表达未知数以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4、阅读教材:第一节《字母表示数》

二、教材精读

5、理解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如图,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按图中方式,动手做一做,完成下表:

想一想:如果用x来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归纳: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可以表达数字规律和公式。这样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很大方便。

实践练习:

(1)明明步行上学,速度为vm/s;亮亮骑自行车上学,速度是明明的3倍,则亮亮的速度可以表示为( )m/s.

(2)今年李华m岁,去年李华( )岁,5年后李华( )岁。

(3)某商店上月收入为a元,本月的收入比上月的2倍还多10元,本月的收入是( )元。

(4)如果正方体的棱长是a-1,那么正方体的体积是( ),表面积是( )。

注意: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用字母表示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用字母表示数时需注意:(1)在同一问题中,同一字母只能表示同一数量,不同的数量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2)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某一数量时,字母的取值必须使这个问题有意义,并且符合实际;(3)只要是学过的公式、法则,都可以用字母表示;(4)字母“π”一般来说只表示一种量:圆周率;(5)对于用字母表示的数,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就应理解为它可以是任何一个数。

2023年表示对比的英文短语二

本课题我曾教学达8次之多,因为要参加市教研会赛课活动,所以在本校一遍遍地试上、反思、修改,到最后决定。期间,有许多困惑与茫然,对领导、专家、老师的建议难以取舍。但正是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才终于不负众望,获得了一等奖,而且是第一名。我想说感谢团队,感谢大家!一路走来,有太多的辛酸和感慨。现对本课最后一次执教作以下反思:

在备课中,我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由“狄青百钱定军心”故事导入,通过教材例1教学用 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通过往布袋中放球,教学用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通过例2摸扑克牌教学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再通过“幸运大转盘”、“小小设计”活动进行了挖掘、拓展、延伸,使整节课有跌宕起伏,有出彩之处。

由于是赛课(要借班),心想只要按教学预案正常进行即可,所以尽管下面几百人听课,我也无暇顾及,完全进入了状态。借班自然少不了课前沟通,我让学生介绍自己学校,并播放我校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幻灯片,相互了解,并通过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再通过让学生判断某一种现象是“可能”、“一定”还是“不可能”,并用它们说一句话,引入今天要探讨的课题。

上课伊始,播放““狄青百钱定军心”的故事,激起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同时抛100枚铜币有没有可能全部正面朝上?从而引出“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学新知时,通过猜球、摸牌等活动认识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实现由定性描述到定量刻画,然后通过幸运大转盘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体会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接下来的“小小设计”活动(按要求在盘子中放棋子),学生积极思考、操作、交流、汇报,体会到有很多种不同的放法。拓展延伸部分呼应开头,为学生释疑解惑。课堂小结简明扼要,板书完善适时、适当。总体看,教学流程清晰,结构完整。

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幸运大转盘”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明红色区域为什么是一等奖,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体会两种极端可能时,由猜想——发现——逐一逼近,学生感到非常开心,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操作中,人人参与,各有各的放法,逐一汇报,达成一致结论,体会到数学多元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风趣幽默,又要简洁精炼。尽管教学环节中的过渡语都进行了精心预设,过渡连贯、流畅、自然。但总感觉到临时性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不够灵活、多样,态势语言也显得稍有欠缺,语调单一,语速还是有点快。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有凝聚力的教师,必须在语言上千锤百炼,必须关注一些小的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总之,本节课教学效果还不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教学之路长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立志做一名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智慧型教师。只要坚持不懈,梦想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2023年表示对比的英文短语三

每次上过课后,总有或多或少的感慨与反思。针对自己《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在这谈一谈自己教后的体会。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五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我认真思考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字母表示数部分的目标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要求上,怎样“注重、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十分重要。所以我设计了试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的教学环节。

本节课我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青蛙儿歌”、“摆三角形”的两个教学材料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反复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因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和目标的整体把握,教学时我进行了调整和扩充,由“算二十四点”引入新课,生动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放在“摆三角形”与“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两个环节,摆三角形越来越多使学生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在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并初步体会函数思想,从而落实了多重目标。在探讨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中,学习字母的简写。字母简写的过程,知识点较多。很多地方并没有开展探究的价值。在教学时我采用“自学”+“讲授”方式,因为有些数学概念,是约定俗成的,是前人所规定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就如同我们可以用手机来打电话,就不必去深究手机的工作原理。部分知识点以老师讲授还是必要的,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接受来巩固认知,节约了教学的时间资源,优化教学程序。 在编写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玩游戏的同时,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这无疑是我们所期待的一种教学效果。在教学如何用字母表示数的同时,通过摆三角形与正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两个环节的比较探讨,让学生体会到字母有时有一定的取值范围,不同的情况它的取值范围也有所不同。

我们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整节课的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之处。

1、本节课我共安排了三个例题的教学,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知识接受能力,安排的内容显得过多了一些。以至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过于匆促,没有时间进行综合性的练习及小结活动。而数学教学,练习与小结都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梳理与巩固的过程。用一句话来形象地说就是在沙滩上走,刚湿了裤子就离开了。

2、在很多细节方面的处理也不够到位。如正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探讨环节中,对于2a与a2的意义区别,大都学生都不能进行正确的区分。教学中,虽然我有将这两个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但引导的不够仔细,以致效果甚微。再则,在字母取值范围的探讨中,由于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够,教学中造成了遗漏。后面代入准确数值进行计算也是简单了了带过。

3、儿歌环节的设计没有起到真正的教学效果。数青蛙这首儿歌,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可以说是一个巩固与提升。以游戏形式出现,学生兴趣浓厚,对整个课堂气氛也是一个放松。同时,这个游戏又充分的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以至于没有时间进行这个环节游戏,临时作为学生课后的一个思考作业。

诸如这一类的遗憾和不足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在日后的教学中反复思考琢磨,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趣和有意义的情境,以不断满足学生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