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雁塔中英文导游词2如何写 小雁塔导游词介绍(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05:43:37 页码:10
大雁塔中英文导游词2如何写 小雁塔导游词介绍(四篇)
2023-01-03 05:43:37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大雁塔中英文导游词2如何写一

大家好,我叫李子涵,大家能够叫我李导,很荣幸当你们的导游。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小雁塔。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关。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20xx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猪年间(720xx年—720xx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宋徽宗政和六年(1120xx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小雁塔第一层塔身南北开辟门洞,以供出入,南北门框均以青石做成,石质门楣上线刻供养天人和蔓草、祥云、迦陵频伽等具典型佛教寓意的装饰图案,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飞天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后被佛教吸收于天龙八部众神之内,成为佛教中常见的装饰题材。

祥云纹样是仙界、理想和现实结合的浪漫主义产物,是古代纹饰的审美特征;迦陵频伽,佛教又称“妙音鸟”,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在佛教经典中,常以其鸣声譬喻佛菩萨之妙音。

这些与佛教内容密切关联的装饰纹样,刻工精细,线条流畅,以跳动的回转曲线作为纹样的基本构成,把外来的题材嵌入到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使之融合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装饰纹样亦是小雁塔遗产区丝路文化特征的体现之一。

原来在小雁塔底层环绕塔身有砖木结构的大檐棚,被称为“缠腰”。在金、元交战的年代“缠腰”毁没。

明、清两朝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宗宣德元年(1420xx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明英宗的御笔。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区发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来重修时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层包砖,但没有修复塔身的裂缝(至1965年经过一次整修,才修复了地震震裂的裂缝)。小雁塔原有15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遇到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还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

辛亥革命以后,1920xx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军队占驻。小雁塔还曾成为军事指挥部。到国民d军队撤离西安后,小雁塔的地宫已填满了垃圾。

1958年后文物部门接管荐福寺,开始了对荐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复。

有关大雁塔中英文导游词2如何写二

朋友,你到过西安吗?西安是一座美丽的古城。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一定不要忘了到南城去走走。在那绿荫环抱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古塔,它就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长安八景”之一的景点——大雁塔。

大雁塔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了。大雁塔高64米,有7层,底部是正方形的,下大上小。进入大雁塔底层,你会看到墙上有许多壁画,使你目不暇接。沿着塔内木质的楼梯一步步蹬高,你会发现楼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塔内的空间也越小,而你的兴趣却会越来越高。

如果你累了,那么就下到塔底。大雁塔脚下种满了郁金香,红一片,黄一片……五颜六色,非常迷人。浓浓的香味,美丽的花朵衬托着这雄伟的大雁塔,使它格外引人注目,这时,你的疲倦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多么美丽的大雁塔,相信你也会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之中。

今天,天气晴朗,碧空万里,我们游玩了西安著名的大雁塔广场。

大雁塔位于南郊慈恩寺内,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为唐名僧玄奘保存经书而建。新修的大雁塔北广场是全国唯一的唐文化广场,它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46米。广场两旁,绿树成荫,树下有古代诗人的古诗,地上有古代诗人不同字体。游人们都在树下休息,有些小孩在树下玩耍,大家都不亦悦乎。

我们来到了全亚洲最大的喷泉,它随着动听的旋律,喷泉开始了舞蹈,在轻柔缓慢的音乐下,它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向人们展现自己的舞姿;在激情的音乐下,它像活泼的小精灵,在花丛中舞蹈。人们都意犹未尽,我也不例外。

天气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把刺眼的光芒撒向大地,让人们满头大汗,我们来到了大雁塔公园,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颇像一个人间仙境,漫步其中,犹如空中白云上那般惬意,阵阵微风吹过,大家都眉开眼笑呢!

夕阳西下,我要走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雁塔广场,心中不禁发出感叹:“好美啊!”我以后一定会再会来的,再来看看美丽的大雁塔广场!

我的家乡在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西安。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有钟楼,鼓楼兵马俑,华清池等。而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数大雁塔了!

北广场在大雁塔的脚下,有一百多亩,是一个唐朝文化广场。还没进门,我就看到了十根高大笔直的柱子。它们就像十位巨人一样守护着广场。左近一看,有的柱子是方形的有的柱子是圆形的',有的柱子高,有的柱子低,柱子上还雕刻着一些古色的图案,你瞧!柱子上的一条长龙腾空而起,在艺术家的装扮下显得更加威武,巨龙在一片片祥云的点缀下显得栩栩如生。

一进入口,便让我眼前一亮,我踩着青灰的浮雕来到了唐朝伟人的雕塑面前,看着他们一副豪爽的神情,我心想:我应该努力学习成为伟大的人。

广场的中心是音乐喷泉。音乐喷泉由八个大型喷水池组成,有篮球场那么大,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它们按台阶的样子分布,一层比一层高。密密麻麻的出水孔布满了喷水池。喷泉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喷出,在彩光的照耀下,显得光彩夺目。喷泉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是彩色的烟火,一会儿是花朵水滴溅在水池里,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便绽开了笑脸。当音乐柔美轻缓时喷泉就像轻歌曼舞的少女,当音乐节奏快而强劲雄伟如万马奔腾时,有六十米高的水柱瞬间腾空而起,水柱直入云霄,整个场面气势磅礴,振奋人心。

喷泉的最南边便是着名的大雁塔了!大雁塔共七层,高六十四米上面小下面大。虽然它经历了无数风雨,依然巍然屹立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左进塔内,横梁立柱和楼梯都是木头做的。我沿着楼梯往上爬,一层比一层空间小。每一层都有窗口,站在窗口往下望,古城美景尽收眼底。这让我想起那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真有道理这让我更懂得了它的含意。

在广场的东西两侧有许多仿唐建筑,红色的屋顶,红色的柱子,红色的屋檐下挂着红色的灯笼,这些仿唐建筑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我爱大雁塔广场,更爱我的家乡!

有关大雁塔中英文导游词2如何写三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 “ 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 ” 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市中心约 4 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 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 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 “ 慈恩 ” 。 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 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 这座寺院当年由 13 座庭院组成,面积达 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 7 倍。 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 慈恩寺现有面积 32314 平方米,约合 48.5 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 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 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 “ 佛为人中狮子 ” ,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 慈恩寺大门口,有 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 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 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 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 1785 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 19 年(公元1930 年)雕造。 这两对石狮高度在 1.7 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 250 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 15 吨。 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 “ 雁塔晨钟’ 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 但以往人们都以为 “ 雁塔晨钟 ” 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 3 万斤,是在 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 1548 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 100 多年,上面还铸有 “ 雁塔晨钟 ” 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 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 1458 年)至成化二年(公元 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 1887 年)曾予大修。 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 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 565 年,死于公元前 486 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 25 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 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 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 1 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 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有关大雁塔中英文导游词2如何写四

山西的应县木塔,俗称天柱,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城佛宫寺内。

应县木塔浑厚、高大、粗犷,是享有盛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传,寺内木塔是辽代兴宗皇帝为他心爱的把子观赏美景而修建的,也有的说是兴宗皇帝为让他的王公大臣观战而修建的。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多少个暑夏严冬,多少次狂风暴雨,多少次闪电雷鸣,但木塔却安然无恙。据县志记载,辽、金以来,曾先后历经七次大地震,其中最厉害的是元代顺帝时的大地震,地震连续七天,木塔仍巍然不动,足见塔身构件安装合理,制作精细,质地十分坚固。

应县木塔总高67.31米,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层,其中四层是暗层,外观五层六檐。应县木塔,比北京北海的白塔高出31.41米,比西安的大雁塔高出3.21米。整个塔身,从粗犷中见玲珑,从古朴中见端庄。木塔外观,既无雕梁画栋,又无溢彩流光,然而那巍峨粗壮、拔地擎天的身躯,那结构严谨、交错默契的斗拱,都足以令人目炫动容,赞叹不已。无怪古人在塔上用斗大的字,写成牌匾悬在那里,什么“拱辰”、“挂月”,“天下奇观’、“天柱地轴”,即便用浑朴的壮笔,用最富有感情的语言,也难以倾诉人们胸中的感慨与赞美。

应县木塔底层直径为30米,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的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塔的第一层,用蓝色琉璃瓦镶边,犹如锦上添花。塔的内外两道八角形木结构框架,用大粱和斗拱互相拉结。框架之间不用一个铁钉,全靠斗拱梁架把所有木件构成一个完整的、稳固的整体,这在我国建筑史上可谓是个奇迹。

木塔底层有门朝南,内有木制楼梯,可盘旋而上。木塔外侧有回廊扶栏,登高远眺,大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

塔顶,八角攒尖式,立有铁刹。仰莲、复钵、相轮、,火焰、仰月、宝瓶、宝珠组成直射蓝天的刹柱,更衬托出木塔雄伟壮观的气魄。

木塔内,明层原来都有塑像,因年久失修,现仅存几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底层高达11米的释迦牟尼坐像。这尊佛像,形体丰盈饱满,神态端庄慈祥,衣纹洗练流畅,仍然保持着辽塑风格。在底层内槽壁面,6幅如来壁画,比例适度,色泽艳丽。加来头顶有飞天壁画,飞天体形丰满,动感强,活泼浪漫,神采飞扬,是壁画中的精品。

传说应县木塔是鲁班爷建造的。

很久以前的一天,鲁班和妹妹从南方来到北方,走到应州地面,看到这荒凉的战场,白骨累累,不是北方的鞑子(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俗称),从这里杀向关里,就是南方的蛮子(对南方人民的俗称),从这里杀向关外。有时两军就在这金沙滩地面打了起来,经常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劳动人民饱受战祸之苦。于是他决定修一座木塔,压一压这里的杀气。

谁知鲁班把这个想法和妹妹说了以后,妹妹不愿意,她说建一座大塔需要多长时间呀?她不愿意在荒凉的地方多呆。鲁班说,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一夜便可以建成。妹妹不信,说你这不是说大话,吓唬人。便问,你要建一座多大的塔,有几层?用哪儿的材料?鲁班说:“我要建一座十二层玲珑木塔,就用应州西北黄花梁那片松树林的木材”。妹妹抬头一望,嗬,长满了林木的大山冈,离应城足足有三十里呢!于是便和哥哥打赌说,你能一夜之间造一座木塔,我就能一夜绣十二双绣花鞋,咱看谁完工快。鲁班说,好!一言为定。于是兄妹二人便分头忙了起来。

晚上定更后,鲁班一个人忙了起来,他运用神通,将黄花梁的巨木伐来,将恒山石运来,砌石为基;架梁为拱,到三更天的时候,木塔的工程已经完了一半。谁知鲁班妹妹只顾偷看哥哥建塔,把绣花鞋的事忘了。这时眼看鼓打了三更,便慌了起来,躲在一旁,喔喔地装了几声鸡叫,自己马上掐诀念咒,请来天上七仙女,帮她绣鞋,这样十二双鞋绣完,天已快亮了。再说鲁班,三更时听到鸡叫,以为天快亮了,木塔只建了六层,黄花梁的森林也伐完了。到远处运木材吧,时间来不及了,只好请来天上的瓦仙和他一块干,这上六塔就是砖瓦木混合结构了。到五更时,十二层雄伟的宝塔已经建成,只见玲珑宏敞,蔚然壮观,使鲁班妹妹和七仙女惊叹不已!

妹妹赶快找哥哥,哥哥不见了。原来鲁班到天宫借宝去了。借什么宝?为了使宝塔防水、防火,他特向玉皇大帝借逼水珠和逼火珠。安上了这两颗宝珠,就再也不愁火烧水淹了。正当鲁班借了宝珠往回赶的时候,应县的城隍土地爷起来了,原来这十二层宝塔把他们压得出不上气来,他们乘鲁班不在,镇塔之宝还没安上这空儿,弄来一股妖风,将宝塔上三层一直吹到关外大草原。等鲁班回来时,应州就只剩下九层木塔了。鲁班气得一屁股坐在了桑干河畔,谁知用力过猛,将薛家营村北压了个大坑,就是以后的干海凹(现在薛家营水库)。劳累了一夜,暂时歇歇,将鞋里的土倒倒,就倒了两个大土丘,后来这里的村名叫圪塔。一看鞋也烂了,随手一扔,占了大片地方,后来这个村庄就叫鞋(颉)庄。休息了一会儿,他只好把镇塔之宝安到了这剩下的九层塔里,和妹妹一起离开了应州。

那三层砖塔呢?被一阵妖风吹到了大青山下丰州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不信你去看看,和应县木塔一模一样,还有点倾斜,塔尖也吹掉了,这是因为没有宝珠的缘故。

应县木塔呢,自从安上了逼水珠、逼火珠后,再也不怕水、火、风等灾害了。要不,哪能近千年安然无恙呢?

应县木塔为天下第一大木塔,关于它的传说优美动听,下面就讲一个“莲花台下八力士”的故事:

木塔底层大门对面有一尊高大的如来像,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这个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

这八个力士本是驻守八个方向的护法天神,乘如来古佛外出讲经说法之机,汇聚一处,私下凡尘。他们八个下了凡间,排山倒海。本来天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棋子一样,所以有“星罗棋布”一说。八力士下凡以后,随便把山搬来搬去,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天下百姓被他们搅得流离失所,怨声载道。俗话说:“天上一昼夜,人间一百年”,当如来返回西天,这八个力士已经把人间搞得乱七八糟。如来为了降服这八个乱世魔王,摇身变为一个秀才下了凡尘,去寻找那八个力士。

一天,如来终于找到了他们,他们正在一起玩弄几座大山。如来迎面上去施礼道:“八位将军就是天下闻名的大力士,可我不信。我坐在这个莲花台上,看看你们能不能把我抬起来?”八个力士说,哪用八个,两个就行。上去两个力士,莲台丝毫未动;上去四个力士,莲台才过双腿;最后八个力士都上去,才把莲台抬过头顶,抬过头顶可怎么也抬不动了,只听一声“定!”八个力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永远抬着莲台。据说谁也离不开谁,其中走一个,另外七个就要被压死。所以,互相瞅着谁也伯谁走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