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1:49:58 页码:9
2023年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实用11篇)
2023-11-19 01:49:58    小编:ZTFB

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写总结时要注意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加以支撑,提高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总结范文包含了优秀的总结案例,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给出了总结的重点和要点。

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篇一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对儿童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很好的对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进行弘扬和继承,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启蒙教育对儿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在学前教育中,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意义以及在学前阶段实施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希望能够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不仅仅重视物质文明,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学前教育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儿童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本文首先对学前教育中进行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随后又在学前阶段实施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国学启蒙教育进行深入探索。

在《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心”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让人身心得到修养。但是个人认为“正心”应该从学前教育开始,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能够给人们带来比较丰富的知识,能够增加人们的智慧,如果将传统民族文化深入到学前教育中去,那么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养成。

目前,由于人们的生育观念有所转变,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是非常娇惯的,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生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与人和谐相处,根本不会关心他人。在国学启蒙教育中,有很多可以规范人们行为的内容,并且可以使人们增强责任感,学会关爱他人等等。在《三字经》中提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就讲到了两个故事:“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这两个故事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很好的例子,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礼让他人,同时还要学会和他人和谐相处,懂得分享等等。这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修养,让其从一个懵懂无知的人逐渐变成一个有礼貌、有素质的人。

2.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水平的养成。

首先,教师要知道,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才能够逐渐产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对道德具有简单的一些认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三字经》中所说“首孝悌,次见闻”更是将道德教育置于了知识教育之前。所以,对儿童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时,教师要学会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三字经》、《弟子规》等都讲述了一些丰富的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将此充分利用起来,诱导儿童对这些读物进行背诵,这对儿童会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儿童能够对这些读物进行理解和消化,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素质。

1.在诵读游戏中感受到国学经典的内涵。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教师可以将游戏穿插到教育教学中,或者每周安排固定的活动次数,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儿童能够诵读经典,让其能够在教师的领导下感受到国学经典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自身范读或者领读等方式进行教学,以避免出现儿童有不会读的字词。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儿童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加入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创设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学习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他们成长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将环境问题重视起来。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习环境进行创设,同时还要体现出“学国学、知礼仪、智商好、情商高”的理念。比如说,提线木偶和花灯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国学经典,如果将这种国学经典放到启蒙教育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认识到国学的经典不只是存在于课本,同时还体现在民间艺术上。另外,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把一些文明标语或者行为规范张贴在教室的某些角落,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启发。使其逐渐养成良好文明礼仪。

3.学校家长共同合作对儿童进行国学启蒙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仅仅靠学校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所以学校应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共同促进孩子成长。学校应该定期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的介绍一下教学的目的和主要的教学方法等等,同时家长也可以向校方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做好家庭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督促孩子学习等等。家长还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国学经典,给孩子讲解国学经典的一些文明礼仪,道德规范等等内容。另外,学校还可以举行国学经典阅读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其中,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其中,做一些亲子活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展国学启蒙教育。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对儿童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很好的对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进行弘扬和继承,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启蒙教育对儿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还可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让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学习。本文主要围绕在学前教育中,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意义以及在学前阶段实施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希望能够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篇二

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大学生和高中生是不同的,因为传统观念以及社会舆论大家选本科院校,所以这些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一些没有取得优良成绩或者家庭状况良好却不认知学习的学生。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茫然,茫茫黑暗的未来让他们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做才好,于是放纵自己不再积极向上,忘记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誓言付出的汗水,吃喝玩乐破罐子破摔,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光辉形象和美好的未来,越来越沉溺而无法自拔,成为了每个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但其实他们反而更加空虚,烟酒网络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满足他们,空虚的心灵,无法诉说的情感,这让人十分痛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蓬勃发展,我们国家以及社会越来越注重教育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以及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建设社会国家的未来主力,所以他们的德育教育问题是各方关注的重点。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需要具有高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技术人才,所以需要他们有正确的世界观和社会观,能够很好地团结协作提升团队能力。

4结论。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关键在于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和高素质的教师,这样我们才能教育出优秀的符合当代国情的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职业院校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优秀人才的就业,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篇三

摘要:德育教育是21世纪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物理学科的作用:不单单开发学生们的智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赋予学生们强烈的爱国情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学生们可以从物理学家身上学到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本文着重分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德育教育。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并且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他们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们在未来迎接各种挑战的过程中,能客观的看待事物,不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从物理学家身上发掘爱国思想。

1.培养学生们民族自豪感五千年的古代文明,中国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对物理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物理教师在教学物理内容的时候,经常向学生们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以及一些别的伟大物理成就。譬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的时候,告诉学生们:早在北宋的行军打仗的时候,将士们在中途休息时,都枕着牛皮箭筒,防止敌人偷袭。以历史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士是如何获取敌人是否到来的,使学生对于声音的传播介质进行思考。这种对于声音运用事例,在沈恬的《梦溪笔谈》中早有记载。通过这件事例使学生们了解到中国比西方早400多年就已经懂得将声音的特性运用到战争中。运用这样的事例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近年来虽然中国一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物理教师应当经常叮嘱学生们:国家的未来全靠他们,这个艰巨额任务需要他们来完成。给学生们增加压迫感,激励他们为了中国的崛起而不断努力前进。

二、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唯物主义思想。

物理学本身就建立在唯物主义者思想上。对于现象、物质本身的解析是主观、客观观点的相结合。物理教师在教学相关定律、原理的时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剖析、解释其中的原理和规律,能帮助学生们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

1.发掘物理知识中的德育内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在每一个物理知识点上。所以要求物理教师们在日常备课中,认真挖掘素材,巧妙地跟德育内容相结合。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九年级第二十章))《电和磁》内容的时候,学生们对于水、电、火都有兴趣。这时候问一句:“电是磁产生来的呢?”接着把学生们带到物理实验室,让他们站在客观的一面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为了验证猜想,会把唯物主义思想跟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机结合。

2.合理运用神奇的物理实验物理学建立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可以验证学生们的大胆猜想,让学生们明白:他们的主观意识并不能决定物质的客观规律。所以就要要求物理教师巧妙运用实验,为学生们树立唯物辩证注意思想。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十一章(九年级第十三章)《功和机械能》(《内能》)的时候,首先教师运用物理知识不用点火,利用活塞就能把棉花点燃。学生们刚开始肯定疑惑不解,以为“鬼神相助”好奇心相当重。这时候物理教师不要放过这个机会,亲自带领学生们讲解活塞因为把把里面的空气压缩,把动能转变成了内能。内能使得空气升温,棉花到达可燃点,就会自燃。这样做可以帮学生们树立唯物主义思想。

三、物理课外活动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育渗透到物理活动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质。

1.引导学生们多看一些科学杂志。学生们刚刚接触物理,肯定会被物理实验中的各种奇妙现象所吸引。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科学的进行引导、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2.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且应用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家里检修一下电风扇。安全的设计家庭电路、为家庭电路排除故障。鼓励他们多动手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真理,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多带领着学生们自己多做一些社会调查。譬如,在学完八年级上册《声现象》后,让学生们自己调查自己社区的噪音影响现象,调查声源、提出解决方法。从小树立学生们爱护环境的道德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德育教育与物理结合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与物理学的结合。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新改革,也是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们在学到物理各种知识的同时,物理教师把一些正能量的隐性元素传递给学生。全面地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以及道德情操,为适应未来的全新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小用德育教育来给学生们“充充电”,让学生们将正能量合理的释放,用到国家建设当中去,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全面提升,更加是对物理教师的一次理念上的洗涤,让物理教师们清楚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激励自己积极投身到伟大的教育事业当中。德育教育与物理知识的结合是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合理的运用德育教育,从实际出发。是每个学生都能有效的接受,真正的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相辅相成。希望物理教师们明白自己的重任,努力为国家输送适应性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惠芳.物理学史和高中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

[3]石秀芹.高中学科教师德育作用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4]林文斌.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02。

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篇四

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要想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将政治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初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的政治素养,但是其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仍然比较肤浅,且比较片面,因此政治教师应该发挥指导者和引领者的作用,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挖掘理论根源,进而将思想政治理论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与应用;其次,将政治教学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初中的政治教材由于篇幅限制,只能提炼理论精华,因此其案例的部分必然会存在不足,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时政要闻、社会热点也是瞬息万变,因此,教师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及时为学生做出案例补充,以保证其在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中获得多角度的启发;再次,将政治教育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每个人对自己的乡土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先采用在当地具有典型代表的案例,以拉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将政治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长期僵化的教学模式,让许多学生对政治教学产生了沉闷、说教、高高在上等不良印象,基于此,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应该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创新教学方法,让政治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1.从趣味性的生活视角构建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只有对某一新知识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够在积极的情感引导下不断探索。学生缺乏兴趣一直以来是是困扰初中的政治教师的主要问题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依托一定的情境,而熟悉的生活就是思想政治教学情境设计的来源,初中的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有趣的生活场景出发,让学生在情感迁移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探索,例如在“成长在社会”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利用教学视频为学生展示了一些社会不文明现象,如乱丢垃圾、踩踏草坪、乱写乱画等,这些不良行为在大多数学生身上都出现过,而将其搬到课堂上,则可以让学生从案例中反思自身行为,并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2.从政治性的生活视角构建教学模式。

初中的政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未来接班人,因此基本的政治理论是政治教育的核心。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让初中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矛盾、基本政治经济体制、未来发展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然后通过内容的细化,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在“情系祖国”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知识,利用鲜活生动的历史故事,为学生讲述党的发展历史,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历史以及改革开发以来的伟大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从时效性的生活视角构建教学模式。

新媒体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许多社会问题都会经过网络的发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教师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紧跟时代步伐,用最新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现实思考,例如近年来,“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在网上吵的沸沸扬扬,许多人由于扶人被讹,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风气,让爱心成为了社会欺诈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可以利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组织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以保证在基础教育阶段纠正社会的不良风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正确的指引。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实现基本的传道受业解惑的目标,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对一些社会事件形成独立的思考。政治与生活密不可分,从生活视角探索初中的政治教学的新途径,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2]杜凤芹,郭明会,杜先民.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的政治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86.

[3]曾椿树.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的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133.

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篇五

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背景、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路、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所具备的条件、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具体实施方案、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的辐射效应五个方面,对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索。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分析,在内涵发展层面,高职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日益完善,正在从规模拓展向内涵发展转型;在教育功能发挥层面,高职教育的崛起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20x年3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共有60多个亚欧非大陆的国家处于“一带一路”上,高职教育如何应对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教育全球化挑战,更好更快地发展,让高职教育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是一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背景。

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强调借鉴、引进和融合国际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及课程模式,包括德国双元制、mes、加拿大cbe、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btec以及德国的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等。这些教育模式的引进,对于更新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拓展职教发展思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审视我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可以看到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活动虽然类型全面、目的明确,但在国际化进程中,引进国外经验与成果多,输出国内的少,在交流方面具有较强的单向特征。我国更多地认可国际社会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成果,而被别国所知晓或认可的不多,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通用性不强。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新设项目逐年增多,但参与的院校并不广泛,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不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xx-)》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希望能够建立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二、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路。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铁职院”)在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通用五菱”)进行全方位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基础上,与上汽通用五菱海外事业部、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印尼相关职业院校进行合作,校企双方筹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印尼培训中心。由柳铁职院和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销售公司主导,培养通过上汽通用五菱认证专家级培训讲师,开发具有国际化的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标准,构建上汽通用五菱国际化专业课程培训体系,组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订单班。整个项目团队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汽车4s店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同时也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五菱订单班”学生和专业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校企双方共同为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国际化战略目标提供技术服务。

三、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所具备的条件。

(一)上汽通用五菱的产销量世界领先。

自上汽通用五菱成立以来,上汽通用五菱的产销量取得飞速发展,、和20xx年产销量分别突破160万辆、180万辆和200万辆,成为中国和世界mpv汽车行业的标杆。

(二)上汽通用五菱技术走向世界时机成熟。

20xx年7月五菱荣光正式在埃及量产并投放市场。204月上汽通用五菱海外事业部首款紧凑型商务车五菱宏光走出国门,产销印度;同年4月12日,悬挂雪佛兰金领结的enjoy(五菱宏光)柴油版在通用印度halol工厂正式投产,这是继20xx年2月,enjoy(五菱宏光)汽油版在印度投产后,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度传来的又一喜讯。

20xx年2月,上汽通用五菱对外宣布,计划投资7亿美元(约合42亿元人民币),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建立一家工厂——上汽通用五菱印尼,20xx年8月份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年产汽车15万辆,建成投产。新工厂的产品主要是五菱品牌mpv/微面和宝骏mpv;上汽通用五菱通过在印尼建厂,逐步覆盖东南亚市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拥有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以及销售等功能。

(三)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

柳铁职院与上汽通用五菱一直以来有着深入的合作。从开始,柳铁职院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建成“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柳州培训中心”(简称培训中心)并开展“五菱订单班”人才培养,从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学生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技术服务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并开展相关的技术服务,形成了“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培训中心除了正常教学外,负责全国上汽通用五菱汽车经销商(4s店)维修技术人员(维修技师)技术服务的培训工作,整个培训中心共建投资800多万元,将企业先进的技术服务标准引入教学,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截至20xx年9月,“五菱订单班”班级数达12个,“五菱订单班”毕业的学生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经销商(4s店)担任维修技师、技术主管、技术总监和服务经理,得到上汽通用五菱高度认可。同时,校企合作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校企联合申报自治区级课题两项并获得立项。

校企合作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汽车技术学院专业教学团队连续五年(、20xx、、和20xx年)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服务技术大比武提供技术支持,累计参加教师为280人次,受到上汽通用五菱的高度评价。

四、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具体实施方案。

(一)项目机构的建立。

成立由学校领导与合作单位领导组成的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的运行、质量、进度、费用进行监督;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合作单位主管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团队组成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整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印尼培训中心筹建。

柳铁职院、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和印尼相关职业院校四方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以“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柳州培训中心”为平台,以上汽通用五菱印尼项目需求为重点,以高标准、高质量和国际化的视野筹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印尼培训中心,开展基于企业的“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印尼培训中心”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校企联合的企业培训中心建设。

(三)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标准构建与课程培训体系开发。

柳铁职院、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和印尼相关职业院校分工合作、协同推进,以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标准为蓝本,构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技术服务标准并开发专业课程培训体系;构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技术服务标准对接、毕业证书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课程体系。全程导入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标准的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并进行全程的质量跟踪与考评。

(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共建校企合一的专家级培训师教学团队,专家级培训师之路是一套经过精心设计的个性化技术等级培训认证体系,其目的是培养拥有适合技术水平和高度责任心的培训师。这一体系将向五菱服务商提供长期、专业、系统、有效的维修技术培训与认证。通过对技术队伍的培养,为各服务商保持高效优质的服务奠定基础,帮助服务商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如图1所示。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并具有上汽通用五菱认证的、具有国际化技术服务标准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同时提升教师的多语种教学能力(中文、英语和印尼语),通过专业相关语种机构提升教师的外语能力。

(五)多元主体办学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项目作为上汽通用五菱全球国际化战略,需要为上汽通用五菱全球服务标准提供智力支持,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柳铁职院和印尼相关职业院校以筹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印尼培训中心为契机,以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和柳铁职院为主导,印尼相关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培训印尼相关职业院校教师成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的专业培训讲师,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4s店培养汽车销售和技术服务人员,同时三方共同组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五菱订单班”,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培养汽车售后服务人才。

在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中,要尝试开展在政府指导下校企合作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探索。学校在政府的协助下,尝试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参与办学、提供实习经费、实习场地、提供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过程等。

五、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的辐射效应。

(一)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标准对外输出。

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标准输出包括:技术输出、文化输出和标准输出。进一步提升上汽通用五菱在国际的知名度。上汽通用五菱海外技术服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以柳州为中心的海外技术服务培训、技术支持、项目开发汽车售后人才培养基地,可向海内外(印度、埃及和东南亚)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输送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打造国际化的专业教学团队。

上汽通用五菱海外技术服务项目建设,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素质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教学团队,构建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标准的校企合一专业师资队伍和专家级培训讲师,并具有国际化视野,成为行业的汽车技术服务专家。

(三)专业课程体系的形成与推广。

建成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印尼培训中心,组建印尼“五菱订单班”;开发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标准(印尼版)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库,对外输出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标准。

(四)汽车技术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受益面。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售后员工:根据上汽通用五菱不断推出的新车型,获得系统的专业能力提升,提高员工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

印尼“五菱订单班”学生:在开始接受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即开始其职业生涯。毕业后获得上汽通用五菱印尼的培训认证证书;同时获得印尼国家认可的学历文凭。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企业:创造更高的客户满意度,稳定获得符合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售后服务技术标准并训练有素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印尼“五菱订单班”专业教师:获得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专业培训和认证,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

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对于高职教育发展是难得的机遇,而且时机已经成熟。高职院校如何走出去,方式方法也会多样。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和交互的空间巨大,无论是文化或技术的交流,还是教育理念或人才培养方法的对话,走出去或请进来,都是实现高职教育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要学会包容,同时要为国家的战略经济服务。

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篇六

1.充分利用教材融入德育。

2.结合教学过程融入德育。

3.精心创设情境融入德育。

4.利用数学活动融入德育。

1.把握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原则。

2.数学中融入德育要兼顾课内外。

学生德育教育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课后及时拓展,促进学生将数学学习与德育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德育效果.课外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对传统教学组织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渗透,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当然教师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策略性,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既学习了知识又感悟到德育的精髓,从而得到智育、德育双重教育的目的。

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篇七

3.1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确立“四分段渐进式”德育内容。我们在基础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创设“四分段渐进式”教育模式,第一分段实施养成教育,对学生的仪表、语言、行为以及学习习惯等进行导正教育。第二分段实施感恩教育,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第三分段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开设了职业生涯德育活动课,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规划。第四分段实施交往与沟通教育,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助人、学会尊重、学会赞赏、学会合作。

3.2创新德育工作载体,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创设德育活动课。学生处利用国庆节、教师节、环境日、消防日等重大的、有纪念意义的或有宣传教育意义的节日期间在全校师生之中进行宣传、倡导,以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成立了班主任研究小组,请老师到学校来给我们讲解,讲专家给我们指导,指派班主任到兄弟院校去学习,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我们在高一、高二学年开设了德育活动课,一学年下来,收获颇丰,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礼仪习惯。违纪现象少了许多。为了拓展学生的活动,假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参加公益劳动,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社会,接近生活。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劳动、能吃苦的意志品质,提高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高三的学生,利用假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走入职场,让学生体会学校生活同职场的区别,以提高走入职场的心理准备。

3.3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是指技能训练以外的从业能力。主要包括对事物的认知和创造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要给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机会,要把较多的自由思考、自由活动、多方面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学生会组织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基层组织,长期以来,我校积极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自主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学校的升旗仪式、校园广播、校园值周、校园卫生、寝室管理、体育比赛等都由学生会自己组织和管理,我们在学生会中设立了实践岗工作,学生会正常的值周工作外,增设了实践岗,成立“爱校值勤礼仪服务队”和“校园文明礼仪督察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注重发展学生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道德完善。学生干部负责早自习、午休、晚休时间管理整个校园的卫生、纪律、安全等工作,学生会全体成员四人为一个小组,每天有三个小组同时工作,全程对学校的`各个角落进行巡逻和督导,遇到问题及时同学校各部门取得联系,及时处理问题,在工作中,学生会的全体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水平都得到全面的、综合的发展。

3.4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为基础,构建德育教育体系。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我们学校实现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作用的同时,精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学生处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密切关注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要求,保持与其他学校的联系,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每学期组织学生走进社会、服务社会,进行义务劳动,每个寒暑假学校都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深入到幼儿园、汽车修理厂、广告公司等单位进行深入社会活动,以班主任为“桥梁”,加强与学生家庭特别是家长的沟通,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致信、打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携手教育学生。从而形成合力,营造出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德育工作氛围。

4结语。

4.1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道德成长。现在学校到处呈现出学生礼貌待人,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今年董金竹、孙贺楠、赫名娜、钟悦等七名同学被评省级“三好学生”,张欣、崔世强、刘雨、付佳等八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3级计算机2班被评为市级“好习惯示范班”,耿宇鑫、盖宏坤、沈尚奇、谢克洋四名同学被评为市级“好习惯示范生”,姜莹莹、张艳辉、孙浩元、付赵明等二十六名同学被评为校级“好习惯示范生”。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4.2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拓宽。通过德育活动课的开展,使班主任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更清楚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在德育活动课的学习和研究中,班主任提高了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有效地促进了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提升。

4.3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通过“四分段渐进式”德育工作模式,实现了对学生严格规范和亲情指导的统一、“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统一,构建了和谐校园。推行半年来,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育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拓宽了学校德育的渠道,家庭、社会的参与,构筑了多维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德育工作的合力,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5结语。

我们以德育活动课的开设为载体,推进“四分段渐进式”教育模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践行的机会,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更打开了思维的空间,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了人格,从而也更好地实现“学校人”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变。

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篇八

在新世纪的十余年中,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作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和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信息化的强烈冲击。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工作者不仅认识到了信息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更认识到信息化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要,以及信息化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冲击问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普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主要有以下两方而的'内容。

1.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是最常用的信息化手段。由于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课与学科的系统教学有较大不同,心理课更多倾向于活动体验形式,所以除了运用传统的电脑课件进行教学外,还可以利用多功能教室的先进设备,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人际关系交往、情绪辅导、思维力训练等方而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

2.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让学生能够通过远程进行知识的交互式学习。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能够通过网络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甚至电影和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的综合信息,使学生获得的信息全而而生动,具有较高的信息传递效率。它不仅能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大量的信息内涵,而且由于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加工,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网络心理辅导平台的构建。

1心理测评系统的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评测基本上都是采取开展问卷调查或者而对而交谈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结果的统计不具有实时性;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时,巨额的数据录入往往让我们一线心理老师望而比步。而建立在线的心理测评系统则可以有效克服这些不足。在录入充足实用信息的同时也是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心理预警系统发布预警的依据,为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学生心理辅导提供参考意见。

2.在线心理咨询服务的实现。笔者在普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多年,实际工作中遇到大量的学生心理问题,从普通的学习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恋情受挫问题到较严重的抑郁症、强迫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在每日咨询时段总是应接不暇,而一个完整的咨询一般是60分钟左右,至少是45分钟,因而咨询室每天最多只能接待3}4个学生。这使得很多确切需要专业心理咨询、或者急切渴望得到心理老师关注的学生得不到有效帮助。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我认为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是一种非常合适普通高中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途径。首先,在线心理咨询服务不受时空的束缚,具有快捷、高效的特点。其次,在线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且隐秘性强。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巅峰,他们有很强的自我保护心理,往往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心理问题,即使而对心理辅导老师,也无法袒露心声。而网上心理辅导不受时空限制,没有尴尬之说,操作方便、简洁,隐秘性强。像早恋等隐私问题,学生可能不愿或不敢与老师直接交流,而把自己的心声写到网上,不仅可以使他通过虚拟化角色出现在辅导老师而前,避免了尴尬,而且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求助方式。

通过制作独立、美观、实用的心理网页,鼓励学生访问、学习,使之成为学生的心灵之家,让学生在这儿能找到心理知识的食粮、倾诉心声的朋友、安全温馨的环境、照亮心灵的明灯。同时,心理网页要充分提供适合高中生的集趣味性、互动性、自主性、发展性为一体的心理辅导资源库,使发展性心理辅导和治疗性心理辅导并驾齐驱,同步进行,以此来全方位、多功能地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心智、潜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心理网页的制作和维护,不仅需要设计者具有较丰富的心理知识,还需要较高的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和审美、创新能力。我在学校心理社团中专门设置了网络心理部,组织和培训一批对心理学和计算机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维护和使用学校的心理健康网页。我们还计划在明年的心理健康活动月上进行心理网页制作评比大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动机和使用计算机的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水平,培养学生创造力。

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篇九

摘要:对初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日益重要。对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环境主题活动法、问题教学法、比较法、探究法渗透环境教育。

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公众话题,环境保护日渐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中学生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还应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方式进行了探索。

一、通过环境主题活动法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主题活动就是以环境主题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认识环境、爱护环境及保护环境的活动。这种环境主题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既可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实施,也可在课外单独进行,形式灵活;它和课堂内容联系紧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所需的时间可长可短,有利于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良好。当然,一个好的环境主题活动的设计不仅要选好主题,考虑活动的依托形式和部分组成,还要遵循环境教育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主题活动更有成效。

环境主题可以细分为多个方面的内容,如认识环境、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环境主题活动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境意识。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个个有争议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最好与当地环境有关,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收集资料,并就获得的相关材料和初步确定的解决措施进行讨论,以使学生得到环境技能方面的'训练、环境知识的丰富和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争议问题不仅可以由教师提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独立从事他们自己选择的问题的调查。

问题教学法之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一教学法能培养学生若干的必要技能,而这些技能又是实现环境教育目标必须的过程。如识别环境争议问题的技能;分析争议问题和以一定方式调查争议问题的能力;确定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和执行行动计划的能力。

三、通过比较法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与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在环境教育中用比较法较为适用。比较法是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通过比较可以突出某一区域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深化对环境问题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在环境教育中,比较法又具体包括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

1.纵向比较法。

可以比较某一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状况。如讲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早可追溯到古时,那时,由于用火不慎,大片草地、森林发生火灾,生物资源遭到破坏,使它们不得不迁往他地以谋生存。早期的农业生产中,刀耕火种,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横向比较法。

可以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如结合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我国东部和西部环境问题的差异。东部由于生产力水平高、人口稠密、城市化发展迅速,主要的环境问题有资源开发过度、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城市垃圾严重等;而西部气候恶劣、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主要问题有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森林面积锐减、沙漠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这样既可说明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又可以明确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应同时考虑、统一规划。传统的以资源的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通过探究法渗透环境教育。

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地理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多样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当然,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地理环境教育中是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的,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解决或部分解决的问题,才适合于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这部分内容时,通过探究讨论有关环境保护问题,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上课时,笔者让学生就“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不力所引发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进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还有很多,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进行探索,这样就可以发挥初中地理课堂的教育功效,收到好的环保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冬梅.环境教育教学方法及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06.

[2]梁丛城.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3.

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篇十

“健康”一词的概念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有了新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

摘要:随着高校一些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献日益增多,但因心理健康影响学业的同学大有人在。

归其原因,大部分研究都停留在在理论层面,研究大学生心理异常问题较多,深入大学生群体,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应对性措施的较少。

本文通过深入到大学生中去,通过观察、访谈、跟踪结合文献资料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办法。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人格完善协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适应良好。

[1]与之对应的心理不健康即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生活中的压力、挫折、刺激等产生的内心冲突,这种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以上得不到缓解,甚至会因为相似、相关联的初始刺激引起类似的不良或痛苦情绪,但个体能够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希望有所改变。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一种心理正常的现象,都能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冲突与变化。

本课题侧重于研究相对不健康的群体,以期当代大学生有更好的心理状态,达到自我的完善。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大学生适应心理问题。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都多多少少遇到过各种入学后不适应的问题,表现在盲目不知为何而学,生活失去了目标,不知学习的意义何在,不求上进,学习生活缺乏主动性,得过且过;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同学沟通交往;生活不能自理;恋家等。

有的同学可以通过干其他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慢慢适应。

但有个别同学不能调节好情绪,郁郁寡欢,甚至有放弃大学学习的念头。

2、大学生活适应问题绝大部分同学的入学适应问题在一到两个月将会得到改善,在第一学期结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融入大学的集体生活中,生在大学,乐在大学,学习之余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目标,追求进步。

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都会被误认为针对自己,找不到归属感;学习没有追求,碌碌无为,生活没有阳光,没办法自我实现。

(二)人际关系问题。

1、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一个人成功百分之二十来自于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来自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宿舍人际关系是他们人际关系中的重中之重。

宿舍就像一个小家庭,而这个小家庭之间的成员并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靠的是每个成员的爱心、关心以及宿舍这个小集体一个个共同的小目标维系起来的。

有的宿舍中成员如同姐妹、如同兄弟;也有的宿舍成员三两成群,各自又形成小团体。

而也有的宿舍各自为阵,互不关心。

而无论是哪一种宿舍,被孤立的成员,或者是因宿舍人际关系淡漠而感到孤独的人员都更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家庭人际关系问题家庭人际关系紧张在大一同学身上表现的较多,刚入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在十八九岁的年龄,少数还没有度过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身体的变化影响着心理的成熟,这部分同学遇事情容易冲动,不愿与父母沟通,甚至看不惯父母的行为,鄙视父母,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不感恩父母的付出,严重者视父母为仇人。

也有些同学家庭思想观念传统,有着重男轻女的现象,甚至有些家庭还有暴力行为,这些家庭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使得孩子与家庭人际关系紧张。

这种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影响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情感问题。

1、友情情感问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情感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是人能正常生活的必备要素。

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每个人不论他的种族、背景、家庭条件、社会地位如何,他都需要朋友的陪伴。

而当前有很多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是不知如何结交朋友,不知如何与朋友相处,大学生处在成年早期,处在亲密对孤立的两种状态中,情感关系处理的好便获得亲密感,反之则会有孤独感,内心特别渴望有自己的知心好友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却不知如何与她人交流,不愿主动与人沟通。

严重者感到孤独,被隔绝,情感上没有依托,学习上效率低下,生活中感觉不幸福甚至极力摆脱这种感觉。

2、恋爱情感问题恋爱是大部分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恋爱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若没有正确的恋爱观,这种情感将失去它本有的色彩。

有些学生因为排解寂寞而恋爱;有些因为从众而恋爱;还有些学生在恋爱这种美好的事情上面走入死胡同,因为追求不到而进行威胁恐吓;还有些同学无法忍受失去这段美好的情感而郁郁寡欢,甚至轻生。

(四)学业压力问题。

1、考试压力大部分同学都会因考试带来的压力在考试前和考试中表现出紧张、焦虑的状态,适当的紧张焦虑对考试是有所帮助的,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最终取得好的结果,但是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会使得学习工作无法正常进行,长期的焦虑状态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影响生理、心理的健康。

在一些重大的考试前,有部分同学处于长时间的焦虑状态中,担心自己考试时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害怕自己发挥的不好,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认为努力也没有用,过于注重结果,因此会出现夜不能寐、饭不能进的情况,消极低落,甚至抑郁。

过于好强的心理让这些同学挫折承受能力太差,面临失败不能坦然接受,情绪波动大,有时甚至会伤及无辜。

这部分同学容忍不了身边更优秀的人,当现实打破理想时,这部分同学变得敏感脆弱多疑。

在理想抱负与现实的矛盾中无法调节,否定自己。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正常的心理活动必须具备正常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素质。

[2]遗传因素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最主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

一般父母存在先天精神问题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患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

(二)环境因素。

孩子童年所接触的事情对成年乃至一生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儿时身边亲人朋友的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对孩子后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所影响。

单亲家庭、不和谐的家庭往往孩子更容易有心理问题。

另外,大学生处于大学阶段学校的环境、人际关系、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心理也有着重要影响,进入大学后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反差和矛盾造成了大学生对以往生活方式的迷恋,对新生活感到迷茫。

摆脱了高考的指挥棒,学习生活失去了目标。

此时,学校良好的精神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循循善诱的教师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舒畅,从而促进学习。

然而,现在学校学风不浓,教师投入学生的时间相对较少,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心情不愉快,与人交往处于紧张状态,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公民教育探索论文汇总篇十一

在教学前老师需要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和准备,找到知识点和学生学习的方向,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另外,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要盲目的一味的批评学生,更不要一股脑的全部为学生解决,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告诉学生如何去寻找答案和解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难题,从而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深度。最后,老师可以将生活实际有效的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熟悉程度,这样学生就会感觉政治知识和生活非常的贴近,学习起来不但会相对轻松,还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满足当今社会对实用型、运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也到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在初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前将要学习的问题告诉他们,然后让学生自由结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和就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1、注重学生的课堂展示,调动学习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良好的自信心也能够让学生增加对政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就需要老师在对初中的政治教学课堂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注重给予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以此来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学习自信心得到强化。可以在课程开课前,老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与本节课堂知识相关的小短片或音频等,达到课前活跃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前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也就更容易为后续讲课奠定基础。铺垫完成后,老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所观看到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学生在回答完题目后势必会进入深思,对题目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样老师在正式教学时也会轻松很多,很容易就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课中来。此外,在老师上课前也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提前预习,在预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也会逐渐加强,这样老师在进行提问时,学生给出的答案也会带有个人色彩,充分彰显出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以这样提问的方式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热情的提升,从而使学生为自身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找准问题所在,及时总结评价。总结对于任何事情的开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每一个知识点或者每一节课堂教学后,老师一定要找准问题所在,及时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情况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有助于学生自我反省,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在学习中对自身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做到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的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抓住总结的妙处所在,这里的总结不仅仅是对教学的开展进行总结,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能力进行表扬和指正,所以说老师一定要认证地听取每一个或者每一组学生的发言和展示,及时、准确地找到其中的问题点和亮点,对于一些优秀的想法,要及时地鼓励学生,对于出现的问题,更要耐心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让学生了解自身的问题出在哪里,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如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总结评价中不断的完善自我,从而促使自己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另外,总结还有另一层好处,就是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总结就是对课堂过程进行梳理和回放,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知识点从新的学习一边,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杜绝学生下课就忘的事情发生。

三、结语。

综上,教育之本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教改后,我们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导、学、展、练、评为教学主干,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勇于创新和改变,做到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政治教学在课堂中贯穿生活,合理有效的优化教学模式和思想,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