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9:34:25 页码:8
最新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汇总17篇)
2023-11-19 09:34:25    小编:ZTFB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活动。使用恰当的语句结构和修辞手法,使总结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下面是一些写作总结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一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1][2][3][4][5][6]。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二

(一)尝试回忆。回忆又称重现,指以前识记过的事物不在目前,在其刺激的影响下,或在主观意识的引动下,报导旧的映象重新呈现出来。所谓尝试回忆,简单地说,就是独立地把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自己考自己,是逼上梁山着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进行思考的一种方法。其好处有以下三点:

1、能及时检查听课效果,以促使自己积极进取、聚精会神地把课听好。

2、有得于动脑习惯的养成,并能增强、提高个人的记忆效果。

3、能更明确复习的针对性。

(二)阅读教科书。教科书是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按照知识的科学体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而编写的。内容上系统、严谨,深刻,是一般参考书无法代替的。复习时若不认真钻研教科书,则难以达到教科书的基本要求,也难以系统地掌握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因为教科书是教与学的唯一凭据。为达到质量较高的阅读,在方法上需用注意到以下几点:1、圈点勾划。阅读时,把新出现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等重点部分,或容易忽略的要点部分,用红色笔勾划出来。2、提要。在书页的空白处,用少量文字,把书的重要内容简单地概括出来。3、思录。在书页的空白处,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读者通过思维,从书中发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前面讲的“从文字里行间读出的学问”。

(三)整理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详略人各有异,但记好听课的重点、难点是学生所共取的。刘笔记在复习中是尝试回忆、阅读教材的线索和纲目,又要通过阅读教材来整理课堂笔记,使用权其达到知识深化、简化、系统化。整理笔记的任务有:1、补。补上该记而没记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2、正。更正课堂记录不太准确,用词不当,深度不够的地方。3、添。添上个人学习的心得、见解、评价等。

(四)看参考书。适当地扑克点参考书是有必要的,但要摆正教材与参考主从关系。阅读参考书仅是做为学习课本的补充。目的是加宽知识面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只选择个别章节或个别知识点做参考性阅读为好。阅读参考书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要围绕课本的内容和教师讲课的中心去阅读。

2、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好的参考书。

3、要千克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后看参考书。读时,心里要有个目的:要么加深理解;要么解疑;要么加宽知识面;要么了解知识间的联系。

4、读有所得,适当记录。在听课笔记的相应章节或记参考书的书名、页码,或记参考要点,或记个人的有关思路等。

六、从容考试。

考试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之一,它是结学习效果的检查和评价,并从中起反馈作用。

1、考试前不易开夜车。心理学已证实,记忆在醒着的时候,其减少、消失是有相当差异的。用功后立刻睡觉,两小时内有记忆的退减,但以后则末见减少。相反地,一直醒着时,用功后八小时记忆仍有显著的减少。也就是说,用功后可以用睡眠来阻止记忆的减少及消失。那么为代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答案是:只要你醒着,无论维持多安静的状态,人地头脑里都或多或少会有多种干扰情报闯进来。这种情报越来越多,刚刚记忆的事物,便被新涌进的情报所埋没,就显得不鲜明、不醒目。显然考前开夜车当天起得太早,都有不得于考试。

2、进考场莫患得患难失。每年中考、高考,都有有个别平时成绩一般的同学,超常发挥,取得别人意想不到的根子成绩。本来一般学校都难以考取,发榜时却进了重点线。也有的同学,事先大家都觉得他能进重点,成绩一公布,却边一般学校都考不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超常发挥的同学,峭包袱,没有心理压力。反正大家都觉得自己考不上,社会、家长、朋友熟人都有不对自己抱太大的希望,自然也不施加压力。这样走进考场,轻轻松松,从从容容,既没想考上重点如何高人一头,也没想考不上一般学校便怎么矮人一截。不患得患失,进人考场,心无杂念,只有试题,自然心静。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了;自然生长出智慧,答起题来,平是所学,尽现于心,当然容易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发挥不好的同学,重要原因之一是包袱太重。教师同学、家长、亲人都知道自己学习好,能考上重点,考不上怎么办?如何见江东父老?如何面对老师的惋惜,同学的同情,家长的伤心,个别人的白眼。考上了怎么荣耀,怎么请亲友吃饭庆祝,登台领奖……患得患失之情绪,搅得心潮翻滚,波澜起伏,难以静心面对考题,当然难以正常发挥,容易招致失败。

3、答题前纵览全卷。有的同学进和入考场拿到试题后,不看全卷,从第一页,第一题开始答,他们害怕看到后面不会的难题,干扰了前面答题的情绪。这样做的坏处是,前面遇到难题,可能以为后面也全是难题,同样答卷情绪不佳,还完全可能因过多用时答前面的难题,到快交卷时,后面容易的、会答的题却没有看到,没有时间答了。大部分同学领到试卷后,先用几分钟时间浏览一两遍,做到胸中有全局,特别对经常研究考试题,经常自己出题的同学,拿到试卷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绝大部分类型题都做过,绝大部分题自己都会做,浏览全卷起到了稳定情绪,坚定信心的作用。

4、怎样编排解题顺序拿来到试卷,总体浏览之后,就开始答题了。先答哪些,后答哪些,顺序安排得当,才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有利于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实力,不致于答完题后产生过多的遗憾。常见的解题顺序一般有六种:从头到尾法,先易后难法,先高分后低分法,客观性题目入手法,先难后易法。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就产生一定的弊端,自然也就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考生。具体地选择哪种答题顺序,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5、考场运筹时间的方法。考生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按照时间的多安排,步步为营、稳扎稳进。如果因意外,出现时间少、试题多、无法正常解题的情况,不妨采用以下应急的方法:不作详细阐述,也决不留下一些题目空着。这是因为一道题的答案不管你答得如何完善,得分也仅是一道题的分数。而解答了两道题虽然只有一半,然而是答案的主要内容。一般说分数相加比只答其中一道题分数要高。如果是理解分析性的题目,可以采用只列要点、简例,不作具体分析的方法。要点、简例用提纲表述,不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不考虑语言组织。这类题目一般按要点、简例分析几方面评分,答了要点便有要点分,如再加一具简例,则丰富了内容,分数就更高。同时,应养成复查的习惯,复查是大战后打扫战场。解题犹如战斗,讲究紧张,速战速决;复查是打扫战场,要求冷静,所谓冷静就是从原有的思路中解脱出来,从当事者变为旁观者,对试卷做仔细审查、无情挑剔。要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应试者只有头脑清醒时,才能避免种种可以避免的遗憾。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三

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识道路。每位同学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懂得数理化,回家补补就行了,这些想法千万要不得,有了这些念头无意之中就会放松听课,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2,专心听讲。

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有的同学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有时听着听着,自己的思路离开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独自思考起来。我们说,上课向老师学习是有时间性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要尽量强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进。如果自己在老师启发下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思路不可离开“向导”,单独行动,更不能乱发奇想,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马”是学习的大敌。

3,会听门道。

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每一步骤讲话的目的。

另外,在听课时,有的同学从兴趣出发,对自己想听的认真听,对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认真听,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效果。

4,当堂弄懂。

课堂上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四

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识道路。每位同学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懂得数理化,回家补补就行了,这些想法千万要不得,有了这些念头无意之中就会放松听课,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2,专心听讲。

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有的同学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有时听着听着,自己的思路离开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独自思考起来。我们说,上课向老师学习是有时间性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要尽量强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进。如果自己在老师启发下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思路不可离开“向导”,单独行动,更不能乱发奇想,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马”是学习的大敌。

3,会听门道。

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每一步骤讲话的目的。

另外,在听课时,有的同学从兴趣出发,对自己想听的认真听,对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认真听,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效果。

4,当堂弄懂。

课堂上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五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一般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2)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3)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这三种预习,一个比一个线条要粗。

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

1.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通过预习,必然会有部分内容弄不懂。不懂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预习就象“火力侦察”,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利。有的学生之所以听讲效果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准备好听课前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结果上课时间被白白浪费。而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

2.预习可以提高听讲水平。

一般说来,预习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了,总会遗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盼着上课时解决。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比那些老师讲什么听什么、主观上没有思想准备、没有重点、没有具体目标的学生,要主动得多。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或同学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还有哪些理解不够的地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预习可以提高笔记水平。

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的内容及教师板书,书上有没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书上有的,上课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课后记。上课时,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不知教师板书的内容书上有没有,从头抄到底,顾不上听课,更来不及思考,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后来翻翻书,原来许多内容书上都有,根本用不着抄。这种盲目性的听课,大大影响了听课的效果。

那么应该怎样预习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新讲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二是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1)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2)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3)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三是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

第二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例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师与家长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校园小环境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以及智力、能力强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想学(目的态度);二是会学(学习方法)。

可以说,所有学生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想学的。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是那几个老师所教,使用统一课本,入学时基础差不多,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初二年级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证。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开始个个想学好,但是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

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

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叫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通过调查和观察,就会发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上课前,有的学生对老师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上课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是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听课时有的放矢,对预习发现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细听详记、思考理解,当堂掌握,在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是预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看起书来,象是看小说似的,不大容易发现问题,更难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即使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停下来问个为什么,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书时动手又动脑,把新课中的旧概念、旧知识查个水落石出,对新课中的问题能理解的就当时弄通,弄不通的就记下来,等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分析讲解。

课堂上,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听课,有的象架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象个速记员,边听边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也有的边听讲边划书边思考。同样是思考,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比较。

因此,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又在哪儿呢?近几年,研究者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邀请其中成绩拔尖、学习有法的同学多次开座谈会,让他们介绍学法,总结经验,探求规律。大家倾向一致的意见是:每天六节课中的新授课,都要按照:

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一个章节结束,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不仅如此,他们在每个步骤上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和严格要求,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来,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构成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四环,加上最后一个步骤,合称“四环一步”。按照这一过程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按每一环节和步骤上的科学方法去做,就称为“四环一步”学习法。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过程应由每一课时的四大环节加上阶段系统复习总结这一必要步骤组成,“四环节”以上课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节,分单元进行。四环节一步骤节节相连,步步相通,构成了学习过程的有机整体。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符合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又与教师教的过程相配合,相辅相成,浑为一体,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第三专心上课积极思考。

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一个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度过,各科知识的获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上课这一环节完成。从学法调查中可知:凡是学习得法、成绩好的学生都十分重视上课这一环。凡是未学好、成绩差的同学,最主要就差在没有专心上课上。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上好课呢?

1.重视听讲。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识道路。每位同学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懂得数理化,回家补补就行了,这些想法千万要不得,有了这些念头无意之中就会放松听课,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2.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有的同学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有时听着听着,自己的思路离开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独自思考起来。我们说,上课向老师学习是有时间性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要尽量强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进。如果自己在老师启发下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思路不可离开“向导”,单独行动,更不能乱发奇想,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马”是学习的大敌。

3.会听门道。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每一步骤讲话的目的。

另外,在听课时,有的同学从兴趣出发,对自己想听的认真听,对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认真听,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效果。

4.当堂弄懂。指课堂上就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5.理清思路。指自己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理清楚。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么从上节课发展来的,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处在是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等等。这样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与记忆。

6.抓住关键。指抓住本节课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和学科特点上的关键。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因学科及具体内容而异。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式是关键,当老师讲到这些关键地方,你一定要特别注意,紧抓不放。对于学科特点,不少同学往往容易忽视,不管上什么学科的课,总是“听、记、想”,不懂抓住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例如,有的学生,外语课上不愿意跟着老师大声朗读,做分组实验时,自己不动手,光看别人做,自己抄个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时,不注意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观察和思考,只是看热闹,这些都是未抓住学科特点学习的具体表现。长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

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例如,生物课经常使用实物模型、标本和挂图进行教学,物理和化学课,则经常要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来认识物质的理化性质,因此,在上物理、化学、生物课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代数的内容体系是通过运算种类的增加和数域的扩大来展开的,几何的内容是通过由简单的图形到复杂图形的认识逐步深入的,学习时就要抓住知识发展脉络,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课就完全不同了,主要学习字、词、句、章节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第四及时整理理解消化。

下课后,有的同学就忙着做作业,课间十分钟也不休息。自习课上,作业多纪律就好,作业少纪律就差。课上听得很好,甚至还有什么好的想法,但几天就忘了。这些现象,都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忽略或不重视课后整理、理解消化这一环节。按照正常学习程序,下课后,应把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整理、理解消化吸收。具体地说,应做好下面四件事: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和看参考书。

1.尝试回忆。

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重映”上课时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好比牛吃草反刍那样,吃的时候为了抢速度,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其中有“夹生”或“生吞活剥”的地方,休息时,再把食物回到口腔里,细细地加以咀嚼。

尝试回忆的好处:一是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就说明自己预习和上课的效果是好的。如果大部分回忆不出来,或关键的地方回忆出现中断,思路连不起来,就应当及时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上课的方式方法。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

因为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动脑筋思考。使学生的知识在大脑中“重现”。使其显得突出、显眼、深刻,起到巩固强化记忆的作用。经常这样回忆,不仅记忆力大增,而且能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三是能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回忆是学习成果的无声表达,如果表达不出来,自然会很着急地看书翻笔记,自觉地把遗忘部分作为重点来看。从而使看书和整理笔记有了明确的目的,提高积极性。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六

首先,一接触高考语文试卷,先阅作文题,了解命题特点及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切忌基础题答完后才阅作文题,一旦时间紧张,就会出现思路混乱,甚至头脑一片空白。不宜事先猜测作文题,否则,一旦与自己预想的大相径庭,容易乱了方寸。第二,字迹一定要端正、清楚。评卷者每天要阅读大量试卷,假如文章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评卷者不可能细细辨认,常会凭印象打分。第三,所拟题目要新鲜,吸引人。最近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大多是供材料作文,需要考生自拟题目。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因此要精心设计标题,这对提高作文成绩是有利的。第四,先打好腹稿,或拟一个简单的提纲,可以借助草稿纸构思,写下三言两语,拟上几个写作思路稍作判断和筛选,确定最切合题意及最适合自己发挥的思路,拟上几个写作思路稍作判断和筛选,确定最切合题意及最适合自己发挥的思路,这样往往文思贯通,一气呵成。第五,材料作文应简要引用,以确立行文之根本。切忌抛开材料,胡乱发挥,所叙所议与提供的材料毫无关联。应充分重视紧扣材料要点,过渡自然,要言不烦。第六,开门见山,迅速入题。若写议论文,把观点摆在开头,让评卷老师一看就知道你要说什么。在考场特定环境中,把论点放在开头,有利于文章顺利展开,也有利于自己稳定思路,避免东拉西扯,不着要领。第七,态度要真诚踏实。像和评卷老师促膝谈心一样。应试作文要敢于讲真话,实话实说,要敢于以心换心。切忌阿谀奉承之辞,自我表功、贬低他人之言。当然,阅读对象是语文老师,应投其所好,避其所恶,所写内容以受语文老师欢迎为宜,切忌对语文及语文老师大肆批评,伤及自尊。第八,不求花哨,但求平实。应试作文不可能精雕细刻。若写议论文,不妨套用一下常用格式,即开头提出论点,并略加阐述,然后,举几个事例作论据。举例要精当,不宜多而杂,真正典型事例一个就够,在举例中,可一例详说,余则稍作点染。在举例后可联系社会现状和自己的思想,这就是联系实际。最后,要有总结,再次阐明论点来照应开头。去年以来,高考作文出现新的动向,强调发散性思维,因此,要重视作文的创新意识,作文内容要讲究立意新颖,独出心裁,见解独特。第九,精心制作或引用一两个佳句,穿插文中,对提高作文的等次,效果十分明显。第十,宜多用短句,词语没把握应赶紧另选一个同义或近义词替换。标点符号也不可随便,多用句号不易出错,评卷者看起来也省力气。写完后,一定要检查一遍,改正笔误和用错的字词。

我们的老师有一个绝活,她随便把手向黑板上一摆,粉笔对这轻轻的画来画去,不一会儿就有一张中国的地图出现在我们眼前。神了!老师说:“那是要靠不断的练习练习练习,才能这样熟练……”我回家后,跟妈妈说:“妈妈,我们的老师可厉害了,什么都不用就画出了个中国地图。您行吗?”妈妈说:“我老了,眼睛不好,算了,你做完作业去画画吧。”“好啊!”我通常都是这样来“求”出画画的业余时间了。唰唰,唰唰,唰唰,唰唰。作业做完了,我兴致勃勃的拿起铅笔,手往上一摆,就“胸有成竹”的画了起来。我闭上眼睛,陶醉的说:“我比老师厉害,我比老师厉害,我比……”我睡着了。“醒醒,醒醒。小懒。”妈妈叫我那!抬头一看,哎呀,8点了。上学已经迟的不能再迟了。我也一定要像老师那样,把地图画出来,不用任何工具。现在,我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张在白纸上的歪歪扭扭的中国地图在我手下出现了!我别提多高兴了。

关于黄河治理的方法的资料。

我们认为,黄河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现状,污染越治越严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资和速度无法同步跟进。为此建议:1.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通过市场作用,从原来“谁污染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引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方提供商业性环保服务,逐步实现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同时,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多家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设施专业化运行,提高治污设施处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费用,逐步解决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环保设施,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2.树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一是划定黄河水功能区,根据黄河水资源量和水流的纳污能力,提出各省(区)允许排入黄河的污染物总量,实行省(区)际断面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依法治污,在相关法规中明确相应的水污染超标处罚措施,对于污染超标省(区)要停止审批新的水资源利用项目;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利、环保联合治污机制,在排污监测和监管处理水污染突发事件上统一行动、团结治污。3.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绿色gdp,把环保工作纳入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政绩考核。4.环保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实行垂直管理,脱离地方的制约。5.给予环保部门更大的执法权。如处罚力度,关停污染企业等。6.地方新上项目论证必须有科学的决策程序,有环保部门参与,对新上项目,如果发生大的污染事件,实行事后决策追究制度,以加强地方“一把手”对黄河污染监督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7.应该在具备了有效的监测网络基础上,探索建立排污区域赔偿制度,让过度占有资源者付出应有代价。可以通过“排污收费”的办法,由河流段面水质不达标者,向下游提供补偿,迫使沿黄地区政府加大对本地区污染的治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七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写人作文写作方法指导,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外貌描写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着、姿态和神情等方面的描写。写人物的外貌是为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点,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就拿眼睛来说,千百万人就有千百万双不同的眼睛。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眼睛的神情也不同。比如,当你成绩考得好时,眼睛会闪烁出欣喜的光芒;当你受到委屈时,眼睛又会流露出哀怨的神情;当你看到不良行为时,眼睛立刻会投以鄙夷的目光。抓住了这些特征,你写的眼睛就活了。

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写《我的妈妈》。一个同学是这样描写他妈妈的外貌的——“我的妈妈长长的头发,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后来,我又让他写《我的妹妹》,结果他写道:“我的妹妹长长的头发,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我心想,他这么写也有“理由”,他的妹妹长得像妈妈,这没什么不对。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让他写《我的奶奶》。结果,他写道:“我的奶奶长长的头发,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同学们,你们说他这样写对吗?如果按照他写的样子,把人物画下来,那这三个人就是一个样子。这个例子说明,这个同学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没有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的特点呢?其实,我们抓住这个人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来写就可以了。比如,班里来了一个瘦瘦的男孩子,有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他长着细细的胳膊,细细的腿,细细的脖子,连眼睛也是细细的。还有些害羞,像个女孩子。”看了这样的描写,一个瘦弱的、有些腼腆的男孩子的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再比如,有一次我让我班上的学生来写一写我。因为我的头发长长的,一个学生写道:“老师有一头浓密的、乌黑的长发,像瀑布一样,真漂亮。”这样的描写,抓住了我的外貌特点——乌黑的长发,形象地表达出我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

第二,写人物的外貌,要有先后顺序。外貌描写的顺序可以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描写的时候,东一笔,西一笔,就没有条理了。

总之,写人物的外貌时,要细致观察人物的长相、衣着、姿态、表情等,这是整体的观察。然后再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独特之处,进行重点观察。

人的思想品质和性格往往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来,要写好人物,就要写他做了什么和怎样做的。写人物的行动,既要仔细观察动作的全过程,又要观察整个动作是分几个环节进行的,分辨出动作的变化,这样才能将一连串的动作写好。同时还要使用确切的词语,特别是动词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精彩的语言会使读者闻其声而见其人。写人物的语言,要合乎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经历和性格,要有人物的个性特点,不能千人一腔。

语言描写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引语和提示语。引语指引用的人物原话,反映到书面,就是引号之内的内容;提示语则在引号之外,交待说话者及其情态。按提示语和引语位置的不同,语言描写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1、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说”后用冒号。如:

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2、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说”后用句号。如: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

3、提示语在中间,前后都有引语,“说”后用逗号。如: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4、只有引语,没有提示语。如: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应该注意的是,使用最后一种形式时,读者应能根据上下文完全清楚哪句话是哪个人说的,或者语境很清楚没有必要点明说话者。

以上是语言描写的四种基本形式。在写作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是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俗语说“人心隔肚皮”,写自己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别人怎么想的,我们怎么能知道?其实,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直接写出人物对事物的感受,表露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可以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暗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人物的内心活动,往往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反映出来。例如,人害羞的时候往往会脸红,犯错的时候往往会耷拉着脑袋不吭声,兴奋的时候往往眉飞色舞,痛苦的时候往往会满脸愁苦……这些心理活动可以借助外貌、神态的描写反映出来。

1、直接地描写心理活动,展示人物形象。在写作时,可以用“我想”“他心想”“心里嘀咕着”“心里盘算着”等句式表达出来。例如,下面这段文章,就是人物独白式的心理描写:

这时,我想起我们班的好班长田洋。田洋平时乐于助人,别人有困难,他总是非常热心地伸出援手。在班上,他为同学解答疑难问题;在路上,他替行动不便的同学背书包;每天放学,他还护送同学过斑马线……那我怎么能不帮助小弟弟呢?想到这里,我停住了脚步,仿佛眼前站着田洋同学,他正满腔热情地帮助这个小弟弟寻找丢失的小狗。

2、间接地描写心理活动,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的心理描写离不开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因为一个人的想、做、说,总是互相关联的。请看下面这段心理活动描写:

明明最怕放鞭炮。除夕那天,屋外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明明一听,跑到床上,钻进了被子里。过了一会儿,鞭炮声停了,被子里传出咯咯的笑声,明明慢慢地露出头来。看着他那通红的小脸蛋儿,我们都笑了。

第二天,我正在做功课,不知谁在院子里放了一个“二踢脚”,吓了我一跳,明明也吓得捂住了耳朵。可是,他看到了我的神情,马上露出顽皮的笑容,大声说:“原来哥哥也害怕鞭炮!”我回头瞪了他一眼,他立刻不出声了,还朝我吐了吐舌头。

作者抓住了能够反映人物内心状态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放鞭炮时,明明钻进被子里,一阵咯咯的笑声过后,才慢慢地露出头来,这样,就把小朋友既害怕又觉得有趣好玩儿的心态形象地表现出来。见‘我’被鞭炮声吓了一跳,他“捂住耳朵”,大声笑话‘我’,还朝‘我’吐舌头。这些描写,把明明顽皮的性格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确定人物,即写什么人的问题。很多学生一提写人,基本上都把目光投到了父母、兄弟姐妹、同学朋友身上,文章千篇一律。我曾在几个班中作过一个统计,以上几类人物将近占到了百分之六十,非常令人震惊。学生缺少选人的构思,仍然在以前的水平上徘徊,造成了学生今天的写作尴尬与困境。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的目光放远一些,伸到社会、历史以及文学作品中。选取社会、历史、文学中的人物。这样既可以避免写人作文中“全家福”现象,让学生的作文避免踏步不前;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在作文中展现自我个性,百花齐放,姿态各异。

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发掘人物的个性,就是写人物的什么个性问题。人物的个性要真实,鲜明、丰满。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所以写人要个性鲜明。鲜明则要求发掘众多个性中最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很多学生在写人作文中往往发掘不到这一点,写人则千人一面。父母大多是慈祥关爱,同学朋友则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等等,对人物鲜明个性的发掘存在盲区。同样一类人物,抓住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则更容易将人物写的富有表现力,更容易打动读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有些同学同样是写父亲,抓住父亲沉默倔强个性,写父亲对子女关爱却不流于言表等内容,这样在众多写父亲的作文中显得比较另类,一下子就脱颖而出了。

丰满是相对单薄来说的。人物个性是丰富的、多面的,不是单一片面的。所以写人作文应该从很多方面来表现人物形象。写一个人既可以写他顽皮可爱的一面,还可以同时写他圆滑世故的一面,写他忧郁深沉的一面,洒脱豁达的一面等等。这些个性的综合起来,塑造成一个丰满的人物。 写人就应该抓住人物个性。在写作前,应该有意识的去发掘个性。

人物个性确定以后,就要选择素材。选择素材,即选取哪些素材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素材的选择一是要恰当,符合人物个性,能够有力地表现人物的个性。很多学生的作文选择素材过于随意,素材与人物个性之间无甚关联,即不能表现人物个性。

二是选择的素材要新鲜。很多学生作文中素材,虽然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却有些俗套陈旧。表现父母的慈爱,必定是母亲在自己看书时冲杯牛奶给自己;下雨天父母冒着雨给打伞来接自己;天气冷了,又必定有父母冒着寒气给自己送被子。写同学朋友的好心又是公共汽车上为老弱病残者让座位,马路上看到乞讨的人忍不住投给几块钱等等。这样陈旧、俗套的素材基本没有什么表现力,可以说一看就让人审美疲劳。因此,写作之前要提醒学生避开类似素材,选取新鲜的素材,为作文注入新鲜的血液。比如有一个学生的作文是《走盲道的母亲》,表现母爱的作文,文章立意很寻常,但他选取了素材很有表现力,说自己生病可能双目要失明,母亲为了不让自己失明,要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于是开始闭着眼睛,练习走盲道。事后自己的病好了,母亲不用捐献眼角膜了,但每当家人一起说笑起这件事情,看到母亲演示当时走盲道的样子,心下一阵感动。这篇文章正因为选材很恰当、别致、新鲜,给人的印象很深,所以一直记到现在。

最后是组织语言,即采用什么风格语言来表达。文章的语言风格既取决于人物的选择,又取决于个性的发掘和素材的选择。风格有很多种,有优美抒情的,有生动形象的,有幽默活泼的,有深沉厚重的等等,关键是选择适合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的组织包括对句式的揣摩和词语的锤炼。句式的揣摩就是多思考一下,句子用长句还是短句,整句还是散句,主动句还是被动句,省略句或者倒装句等等,这些对语言的表达效果都会有很大影响。

“一切景语皆情语”,特定的环境往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风采。将人物描写置于特意营造的环境之中,越发能凸显人物的个性。如下文的环境营造:

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有意营造了小升初的那种紧张激烈的备考氛围,为下文人物对于考试成绩的种种动作和心态作出了合理支撑,同时也越发地体现人物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喜乐哀愁。在环境营造中可以着重从自然环境描写和具体事件的氛围营造两个方面入手,使得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展现个性风采。

外貌尤其是具体事件和情况中的神态刻画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体现一个人的情感、性格、思想、心理、态度、价值观等。如下文的神态刻画:

试卷终于发下来了。我信心满满地翻开,却顿时傻了眼——满目苍凉,我的牙死死咬住嘴唇,双手的关节因为用力过度而渐渐泛白。我无意间瞥了瞥同桌的试卷,本已受伤的自尊心无疑又再次受了致命一击,我将头深深埋了下去。

作者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内心的预期破灭了,于是这一切都展现在神态上。拿到成绩前的“信心满满”,拿到成绩时的“顿时傻了眼”、“满目苍凉”、“关节泛白”、“深深埋头”,就将事件前后的神态变化在运动中描绘出来,对比鲜明,写出了作者的失望与沮丧。在神态刻画中要贵精不贵多,紧密围绕事件本身来写,不可随意夸张。

动作往往是思想和心理的外在呈现,动作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至关重要,精练传神的动作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如下文的动作设置:

“嘿,考得怎么样?”同桌凑了上去。我迅速合上了试卷,抿了抿嘴说:“还不错吧,跟你比那肯定差远了!”接着一把将同桌轻轻推开。下课铃不知什么时候响了,班上的人陆陆续续结伴出去吃饭。“嘿,怎么不去吃饭?”同桌拍了拍我的肩。我笑了笑:“没味口,你去吧!我呆会就走。”班上静了下来。我倦缩在座位上,看着这丢人的分数,视线渐渐模糊,眼泪“啪”的掉落下来,模糊了分数,我趴在桌上抽泣起来。

当同学问到作者的成绩,出于自尊心,作者“迅速合上试卷”、“抿了抿嘴”、“一把将同桌轻轻推开”几个动作的选用都非常传神,把那种内心十分伤心又怕同学知道难为情的心理通过动作描写逼真地展现出来,考试失利的那种强颜欢笑和强忍掩饰的心理真切动人。

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不一样的,描摹人物心理最能体现个性情感。心理描写可以是内心独白,也可以是自言自语,还可以是间接反映。如下文的心理描摹:

“为什么?为什么?我明明也在努力,我每天都在用心听课,认真学习,我也每天苦读至深夜,这算什么?和我开玩笑吗?”我自己问自己,却无法自言其说。

窗外的天更黑了,乌云更重了。我仿佛看到自己黑色的身影在吞噬着自己,我不想再挣扎,我决定放弃了,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孩子,不是吗?泪和影交重着将我团团包围,我沦陷了。

作者分别采用了自言自语、间接衬托、内心独白等方式来描摹考试失败后的那种郁结、愤懑、不甘、自暴自弃的心理,形象真实生动。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精心设计人物之间的对话往往可以很好地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体现人物不同的思想、情趣,彰显人物的身份、职业等形象特征。如下文的对话设计:

文中作者设计了一个阴影在“吞噬”自己,这很明显是象征着那种失去自信的心理,而同桌借周杰伦的歌来鼓励“我”继续“登高”,最终走出了这个阴影。应该说这个设计是比较成功的,也很有青春色彩。对话设计很活泼,语言也很幽默,展现出作者的写作功力。

教材所安排的“写人作文”训练中,许多文题内容相近,如:第七册的“我的 ”,第九册“我敬佩的一个人”,第十册“我爱的一个人”……这些文题的题眼学生写起来容易套作,以旧充新,所以,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前后比较,抓住文题的题眼“喜欢”“敬佩”“爱”等,分辨异同,看清题目在写法上的要求,如“我的 ”,要求用一件事来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则是用一两件事来写,还要注意修改。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呈螺旋式上升。注意分析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选择好人物的好的特点,不偏离中心,有利于学生在修改前文的基础上,提高习作水平。

儿童的习作,少不了两个积累:一是生活的积累 ――来自观察和体验;二是知识的积累(包括来自课内课外阅读和电视、广播所得及能力的形成、提高)。教学时,通过设计一些启发性的导语、猜谜、设置情境等手段,帮助学生回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再看题目规定要写哪些人。在课堂上罗列一些人物的出色品格,如写亲人、老师、同学、邻居,还可以写其他人,如警察、售货员、清洁工等。这些人主要是生活在自己周围,认识、熟悉并经常接触的人。为了写出喜爱的原因,选择人物的特点,可发结合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启发学生分析喜爱王二小、黄继光,以及爸爸、妈妈等生活在身边的人的事例,以讨论等形式,让学生选定所写之人以及人物的主要品格,使中心明确。当人和特点定好以后,再安排事件,就容易多了。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材是儿童写作的范文,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以范文引路,读写结合,乃是提高小学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指导课上,选择好一篇范文,帮助学生领悟写法,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大江保卫战》,无论从结构,还是表现人物的方法上,该文都能给学生以示范,如文中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等来描写他们的高尚品格。我们还要讲清,作文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不需把人物的所有语言、动作都写出来,只有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

写具体是小学作文训练的重点。“写人作文”,主要通过人物外貌表现人物外貌的特点,通过写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反映人物的品格特点。指导课上,为了让学生把事例说具体,再现情境是其中可行的办法之一,它通常使用的是投影和小品表演。为了表现“妈妈关心别人”的品质,我放影了妈妈喂“我”吃药的镜头。为了便于学生说得有顺序,我把片断分成“送药”“喂药”“吃完药”三部分,先让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使用慢镜头,突出表现“妈妈关心我”的动作、神态等,然后再连起来说一说,力求有条理,达到说具体的要求。

在平时的作文指导课中,给足时间,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是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每堂课要有15-20分钟时间让学生写作。这就牵涉时间分配问题,一堂课只有40分钟,怎么办呢?这就要“压缩前导”。如何压缩?这要针对每次作文实际适当简化环节。如教“我喜爱的一个人”时,审题只要抓住“喜爱”,选材也不是难点,怎样把人物写具体,基础训练2作文,已解决这一难题,这些环节都可能节省时间。需要花时间的是放投影和练习说具体。通过放投影,学生当堂看,当堂说,当堂修改、补充,这样就节省了时间。让学生练笔的时候,先看清要求,然后抓住主要部分写片断,这样有10-15分钟,学生的片断基本能写好,课后再给片断添头加尾,就是一篇比较完整的习作了。

张田若教授曾说过:作文指导前导要少,重在后导。“后导”就是抓住评议环节进行作文指导,及时调整新授知识,抓反馈,促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评议时,要提倡成功教学法,多肯定少批评,先让学生们找出写得好的片断,再指出哪些地方可以写得更好,尽量不提“不好”两字,鼓足学生作文的信心,调动参与修改的积极性。

如教学“我喜爱的一个人”时,我提出了评议要求:

1、 人物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片断是否能表现人物的这个品格特点?

2、 哪些地方写得好,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具体的?

3、 我还能给这个片断补充些什么?通过评改的练习,养成学生习作后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八

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常常是零散的,要想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就必须进行一番加工整理,理清知识要点,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过的知识才记得牢,用的活。整理知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是归类列表法。例如:把本学期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把学过的各种偏旁部首的字进行整理和词语分类整理等等。

二、过电影复习法。

回顾本学期学过的内容,为了使自己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学习上再上新台阶,复习时以单元或分类的形式,把所有的知识要点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再过一遍,加深印象,这样比捧着书本去复习,效果会更好。

三、读写结合法。

复习时,应加大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力度,做到温故而知新。如:识记字词,有一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用手在书桌上书空练写,手和嘴一起动,这样记得快,记得牢。我们要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争取多记几个公式,多背一篇课文,多温习一遍老师在课上讲的重点,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力量!

四、查漏补缺法。

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我们应抓住重难点。对于重点应吃透,并尽可能在实际中进行运用。对于难点则要努力攻破,一方面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在交流中解决这些难点。还可以把平时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再进行一次分析,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五、交叉复习法。

当我们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如先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什么,这样复习的好处是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六、多种方式复习法。

长时间用同一种方式复习效果不好,尤其对于小学的孩子更是如此。比如复习语文,可以让学生以朗读、背诵、默写、造句、写作文等不同的方式变换进行。复习数学,就可以让学生看书、记公式、做练习题(计算题、应用题),而且习题也要注意变化题型。还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采用不同的复习策略。如果时间很宽裕,可以让孩子从头至尾将书过一遍;如果时间紧迫,再平均分配时间显然不合适,就得重点复习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达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有时我们会感到一种本来十分灵验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得不再灵验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改变方法,以不断提高复习的效率。同学们,只要大家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运用恰当的复习方法,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文档为doc格式。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九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重在“感”上。“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读后感”即是所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要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写读后感的点滴体会:

第一,“读”和“感”不能油水分离。“读”产生“感”,“感”由“读”而生。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而发的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譬如写《早》的读后感,这样的语言叙述就比较符合读后感的语体:“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吴伯箫先生讲得多好呀!我觉得确实如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抓紧时间,不要虚度光阴,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所收获。由次看来,“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

第三,“感”要结合实际。结合实际,可以是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是联系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一定要真正结合实际去“感”。可有些同学把读后感写成了检讨书,一对照,书上讲的都是“光明”,自己一身都是“黑暗”。联系实际一个重要方面是联系思想实际,即读了文章明白了什么,知道了应该怎样做……比如,学了《海伦・凯勒》一文,学生就应该写海伦・凯勒身残志坚,这种精神一定要向他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以她为榜样,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所以,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首先要指导他们用心地“读”,理解地“读”,有情感地“读”。没有这样的“读”,不可能有“感”。其次,要指导找准“感点”,也就是自己读了以后真正有感触的地方。再次,要注意指导写读后感的大致结构:第一段要交待自己在什么情况什么心情下读了怎样的一篇文章;第二段简略而又有重点地简介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三段是分几个感点写出读后体会。当然,在指导写读后感时,也必须强化作文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既能由“感”有获,又能由“读”有得。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十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十一

辩论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展开争论的过程,辩论可以探求真知真理,丰富知识底蕴;可以展示语言风采,弘扬口才魅力;可以磨练思维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中学生开展辩论是中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口语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生辩论赛,是展示当代中学生机敏、睿智的头脑、雄辩的口才和团结协作精神的舞台,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课余的文化生活,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辩手的选拔。

辩手的最理想的条件是:既能够“论”也能够“辩”,既能够“说”也能够“写”。具体地说,辩手应该性格开朗活跃,思维开阔敏捷,逻辑严密,表达准确,语言精炼、有感召力。选拔的过程,可以先通过自己报名,他人推荐,然后开展小组辩论,班级选拔。这样不仅可以选出优秀的辩手,也促使全员参与,为辩论赛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辩手的培训。

辩手的培训可集中训练思维能力、知识结构、风度礼仪、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1、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是辩论的灵魂和基础。辩论中,对辩题的分析是否透彻,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想象是否丰富,推理是否缜密,引据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对辩手的思维能力训练可集中训练他们的收敛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前者主要训练他们的分类能力、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后者主要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立性。

2、知识结构训练。要让辩手掌握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如三段论、归纳法、类比法、反证法;了解逻辑推理的典型错误,如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懂得驳斥诡辩的基本方法,如运用注解法来反驳偷换概念或论题,运用列举反例法来驳倒论敌以偏概全,运用以毒攻毒法制服机械类比等诡辩。

3、风度礼仪训练。仪态仪表方面,如头部表现要沉稳庄重,频频点头或摇头都不适宜;眼神、目光要亲切、庄重、坚毅,表现出友好、沉稳、自信的风度;面带微笑;手势贵精不贵多,要适中得体,干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确切。辩论要有高尚的辩风辩德。辩论赛不仅仅是口才的较量,更应学会尊重对手,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无需强求别人认同自己,应懂得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见。辩论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人品。

4、心理素质训练。辩手应具备成熟的自信、强烈表现欲、求胜心强、从容等心理素质;辩论中能控制紧张和急躁,避免冲动或压抑。

训练的方式有:集体听讲或讨论,单人独练或两人对练,正反演练互挑毛病,有条件还可以观看录像。

三、辩题的剖析。

对论辩命题分类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论点。2、要对辩题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3、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是指这个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最佳立论应该是队员感情认同、观众产生共鸣、评委认可的立论。

四、材料的搜集。

在确定总论点之后,接下来就是围绕中心搜集材料了。搜集材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广泛性:材料应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是纵向的: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可以是横向的: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宇宙的。2、新颖性:尽可能选择那些新鲜的、有趣的、感人的材料。3、典型性:选取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材料。4、多样性:可以是事实材料,也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历史典故,也可以是民俗谚语。不仅要搜集本方论证所需的材料,也要搜集对方论证所需的材料,“知己知彼”,才会有备无患。

搜集的途径:有关注现实生活、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翻阅报刊文摘、查阅图书资料、上网络查询等。

五、材料的整合。

这里的整合是指对各个辩手手头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合。对于中学生来说,材料的整合这一步骤十分重要。中学生不如大学生那样能道会写,对材料的辨别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因而指导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整合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交流、熟悉、掌握材料的过程,通过整合把各个辩手手头零散的材料转变为整个辩论队的材料。整合的过程还是一个梳理思路的过程,材料掌握越丰富,论辩思路会越开阔;材料分析越细致,论辩思路会越清晰。要对材料进行分类,理清是对方的还是本方的,是进攻的还是防守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事实的还是理论的,是重点的还是一般的。然后对材料进行分配,哪些材料由哪位辩手使用。

六、辩词的完稿。

在辩论赛中,预定的辩词约占60%的用时。因此,辩词的质量将对整场辩论赛的胜负起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每位辩手陈述时间规定为4分钟,按一般的语速,辩稿字数大约在700—800之间。由于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因而每篇辩词都应精心地选材和组材,在谋篇布局上狠下功夫。具体要求是:要紧紧围绕辩题,要有明确、清楚的层次,要重点突出,要做到首尾圆合,自然严密。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四篇辩词要有全盘考虑,注重整体配合。具体地说,一辩首先要破题,对辩题进行阐述,然后尽可能阐述本方的理由,尽可能限制对方的论述范围,做到攻守兼备,并亮出本方的观点,这是“起”。二辩则是“承”,紧接一辩,进一步申述本方的理由,巩固己方的阵地,进一步批驳对方的谬误,扩大进攻的战果。三辩则是“转”,由面到点,把辩论的方向集中到辩论的焦点上,在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上进行论证,突破重点、难点,这是攻坚阶段。最后四辩的总结陈词则是“合”,既要对本方的主要观点进行重申和归结,又要对对方的论述进行批驳或纠偏。这是收尾阶段。总之,四篇辩词,既要起、承、转、合,各司其职,又要前后呼应,浑然成一体。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十二

调查表明,我们的中学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素养:

1。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

3。学习情绪的调控;。

4。信心的保持;。

5。合作精神;。

6。自主学习方法。

中学生应当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

我们应当认识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经过了学习策略训练之后,也会明显地看到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按照上面的目标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应当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2。从改变学习习惯入手。学习策略一般都渗透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所以,我们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变习惯就是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3。放慢学习速度,克服急躁情绪。培育好的学习策略,必须从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事件做起,放慢学习速度将有助于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们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后,就会照该模式做下去。

4。小步子前进。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渐地抵达目标。

5。注重内心检验。在每一次学习事件里,我们都应当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验和反思上。比如说,你正在构思一小段英语短文,你可以先用几分钟想一想自己如何写,然后停下来,“检阅”一下自己这个“想”的过程,看看自己是怎样“想”的,可否做一些调整,接下去,再进行几分钟的构思。

6。反复磨练自己在学习事件过程中的那些瞬间活动。你读一篇文字,说或写一段话,那转瞬即逝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决定你的学习质量的关键性环节,你要抓住这样的关键环节,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提高这些瞬间的“工作质量”。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十三

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重映”上课时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好比牛吃草反刍那样,吃的时候为了抢速度,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其中有“夹生”或“生吞活剥”的地方,休息时,再把食物回到口腔里,细细地加以咀嚼。

尝试回忆的好处:一是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就说明自己预习和上课的效果是好的。如果大部分回忆不出来,或关键的地方回忆出现中断,思路连不起来,就应当及时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上课的方式方法。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因为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动脑筋思考。使学生的知识在大脑中“重现”。使其显得突出、显眼、深刻,起到巩固强化记忆的作用。经常这样回忆,不仅记忆力大增,而且能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三是能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回忆是学习成果的无声表达,如果表达不出来,自然会很着急地看书翻笔记,自觉地把遗忘部分作为重点来看。从而使看书和整理笔记有了明确的目的,提高积极性。

2.看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不管你回忆起来还是回忆不起来,都应该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看教科书。丝毫马虎不得,要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因为这时已不是初次看书,而是在预习、听课和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以全面过目,重点思考。对前面环节中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必再花很多的时间,要在那些回忆不起来、思考不连贯、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时间,直到彻底弄懂记住为止。

看书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的重点、新概念、关键地方、容易忽略之处勾划出来。在书的四周空白处,可以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体会、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果书上写不下,也可以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书上的眉头或边角上。以便今后看书时,从这些地方迅速得到启示,回忆起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之处。有的同学平时只重视做题目,而不重视看教科书,事实上,这是舍本求末。近几年高考和中考之后,有许多同学说:“都是书上的题目,太浅了,所以我未考好。”这些同学吃的就是不重视看教科书的亏。教师教书有句至理名言:“以纲(教学大纲)为纲,以本(教科书)为本。”同样,这对同学们的学习也是适合的。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十四

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

记下参观访问活动、学校班级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家庭活动、同学之间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等等,参加一次写一次,一定要抓住要点写。

或叫心灵日记、自我教育日记、"道德感悟"日记)把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优缺点和心理活动或道德品质成长变化过程摘要记下来。

前两种形式多见于应试,后一种形式要求较高,宜在高年级中有针对性地指导试用。

把自己喜爱的邮票、图画、照片贴在日记本上,并按意图写上来源、目的、意义或说明文字。

把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最新信息记下来。

把当天的天气、温度、风力、风向和出现的特殊的自然天气现象记下来。

把周围实实在在发生的重要事情如实简要地记在台历上,少则一句,多则一段话。

把看到或读名家语录、

格言。

座右铭。

或写人状物的优美诩句摘录下来。

把课本上学到的、课外书阅读印象较深的。

心得体会。

联想记下来。

如养花、种向日葵或搞科技小制作,把过程、结果记下来。

日记内容可以由学生来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来作为日记内容。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当然这种记录是让学生用较为简短精炼的语言去记录主要内容,觉得该记、想记,就写在专门的本子上--美其名曰"想写就写"。如在一节中队活动课时,我组织学生们进行了扳手腕的游戏,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我有意选了三组进行比赛:男女生对抗赛(男生个子矮小,女生高大);实力相当的男生(或女生)较量;个子高大和矮小的男生(或女生)对抗赛。这样一来,教室里的热烈气氛可想而知。学生们有看热闹的,有提前猜输赢的,更有呐喊助威的。比赛一结束,我马上让学生们把情景记下来,作为写作素材。结果是学生人人都想写,人人都有可以写的东西。这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开了一个好头。

日记的形式很方便,最容易将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也能进行各种文体训练。但是如果天天写,学生就会厌烦。因此,可以把写作形式改一改:

随文练笔--每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动笔写写学后的感受与心得,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当然不能要求太高,几十字、一两百字都可以,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写完之后再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

只有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练笔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价值的。因此,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写写,把这看作是一次倾诉的机会。

轮流日记--将班上学生分组,每组四人,其中写作能力强一些的担任组长。组员轮流写日记,每天一人写,写完后由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评价、再修改、写建议,星期五交到教师处进行审核。每周写作内容由组员共同研究,自己去拟定题目写作。这个日记本就是全组的"共有财产",小组成员都很珍惜,写作时都很用心。特别是写作差一点的组员写好之后,经过大家评议要是觉得不好,往往还会自觉地重新写,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

小组合作写日记,既能取长补短,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一活动还可以家校互动,请家长参与其中,对孩子既是鼓舞,又是激励。

此外,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扩大课外阅读量也做了具体规定。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可通过报纸、书刊、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课本所未有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恰好满足了学生好奇、求知的需求。因此,结合这类阅读,可鼓励学生续写、写小评论、编写科幻故事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中一些童话、科幻作品及名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力量,通过具体的课文内容来创设具体情景,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针对课文的空白处进行补写,如《小珊迪》一课,补写"小珊迪被马车撞了回到家的情景";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续写,如学完《坐井观天》后续写"青蛙从井里跳了出来……";也可以根据古诗意境扩写,如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让学生扩写。

创造潜力,人人都有,关键看教师如何认识、发掘。要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现状、情感体验,积极创设环境,营造氛围,热情地鼓励学生的"表达"和"表现"。切忌把创新思维定位太高,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能逐步把"再现型"水平提高到"表现型"水平,把他们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就可以了。所以,应根据不同的习作确立相关的创新思维训练目标,在习作教学中不断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发现,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为习作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评价是日记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写日记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因素。评价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评价要改变那种传统的"精批细改"、教师"一评定音"的方式。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悉心呵护学生的每一丝创新、发现。

二是习作批改评价应改变以往那种面面俱到的方法,针对习作训练的重点选一两个部分做重点评价或专题评价。如学了《人物描写》后练习习作,就可重点截取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做专题评价。

除教师积极参与评价外,还可激励学生结合习作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要及时掌握学生写作情况,必要时给予个别指导。可把精彩的习作和普通的习作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评价;也可交换日记,让学生间相互评价。此外,鼓励学生把习作带回去,让家长参与评价,掌握学生习作的情况。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更会促进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这种多形式的评价中,都要力戒"评多导少""优少病多"的弊端,注重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在每一次评价中受益,提高表达、评价能力,从而使写作能力不断发展。

日记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好处,沟通了师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其中快乐的成长,享受写作的乐趣。让我们用真情悉心浇灌创新的幼芽,用爱心和学生一起聆听"花开的声音",期待那最美的时刻--让蛹破蝶飞。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十五

叙事作文一般包括叙事的文章等一般有写人类写景类等等。

一、写家里事的作文类型。

1.写家里的日常生活,表现家庭生活中有意思或有意义的内容;。

2.写参加家里的劳动或跟家里人学习家务;。

3.写发生在家庭中的一件事,反映出家庭成员的个性素质或思想品质;。

4.写我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说明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和启发;。

5.写家庭中的突发事件,来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

二、写家里事的参考题目。

1.《爸妈笑了》。

2.《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

3.《我家的双休日》。

4.《我跟妈妈学家务》。

5.《我有这样一个家》。

6.《我家的喜事》。

7.《我家的变化》。

8.《在充满爱的家庭里》。

9.《我家的烦恼》。

10.《爸妈闹别扭时》。

11.《爸妈不在家的时候》。

12.《家庭给我的______》。

13.《喜事临门》。

14.《今天我当家》。

15.《我带着分数回家》。

16.《不幸发生以后》。

17.《晚饭后的争论》。

18.《我想对父母说》。

19.《我家的“三国大战”》。

20.《我的家庭》。

21.《关怀》。

22.《我家之最》。

23.《我帮______做家务》。

24.《家庭小**》。

25.《我家的属相》。

三、写家里事的参考开头。

1.《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这件事发生在去年的冬天,我记得那年的雪下得很大很大。

第二种开头:奶奶在去年冬天不幸去世了,这件事给我们全家都带来了无限的悲伤。

2.《我有这样一个家》的三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有这样一个家,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第二种开头:幸福美满,这是我们家的最好的概括。第三种开头:在我们家,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几乎总能听见全家人格格的笑声。

3.《家庭给我的______》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在我的家里,我是妈妈的“宝贝女儿”,是爸爸的“千金小姐”,他们给了我无限的爱。

第二种开头:我有一个家,一个充满了爱的家,一个充满了阳光和雨露的家。

4.《我对父母说句话》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爸妈,今天,女儿要对你们说:不要老是瞧不起你们的女儿!你们的嘲笑和讽刺已经深深地伤透了女儿的心!

第二种开头:今天,在这静静的时刻,我想对我的父母说些什么话呢?想来想去,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爸妈,请你们尊重女儿的自尊心!

5.《我学会了做家务》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红烧肉是我最喜欢吃的一种菜,可我从来也没有烧过。今天,机会来了,妈妈终于答应我,今天教我烧红烧肉!

第二种开头:红烧肉,你喜欢不喜欢吃?那你会烧吗?告诉你,昨天,我从妈妈那里学会了烧红烧肉。

6.《喜事临门》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今天,爸爸回家时的脚步特别重,一进门就高声对全家人宣布:“明天搬新房!”

第二种开头:“明天搬新房!”爸爸一回到家,就兴高采烈地宣布了这一大喜之事。

7.《我家的双休日》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又一个双休日到了,全家到哪里去玩呢?爸爸提议去爬山,妈妈建议去划船,我果断地投了爸爸一票。于是,我们全家就决定了去爬天平山。

第二种开头:一个双休日的早晨,在通往著名游览胜地天平山的路上,有一家三口正快速地骑着自行车——这正是我们一家,今天双休日,我们要去游天平。

四、写家里事的参考词句。

1.电子琴声、二胡声、吊嗓声,相互交织,响成一片。

2.瞧,他仰一仰头,拐一拐腿,摊一摊手,耸一耸肩,还真有点喜剧大师的风采呢,逗得我们全家都笑了起来,四周的观众也跟着笑了起来。

3.轮到我了,我略一思索,就联了个“前功尽弃”,然后得意洋洋地看着妈妈。

4.“夫人,学习到此结束,请用餐!”爸爸替妈妈合上书本,然后学着西方绅士的派头,潇洒地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5.妈妈夹起一大块鱼肉,细心地摘掉上边的刺儿,恭敬地送到爷爷的碗里。

6.他拍拍脑袋,吞吞吐吐地说:“厂里号召捐款,我……我捐出30元。这……”没等他说完,妈妈就站起来,大声地说:“真的?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呀,你呀你呀!”

7.你瞧吧,一家子人吃得心满意足,人人撑得肚儿溜圆,有的嘴上还在流油呢。

8.妈妈和小姑来来往往,走马灯似的把菜端到桌上,不一会儿,桌上的鸡呀、鸭呀、鱼呀、肉呀、虾呀……层层迭迭堆得像小山,香气扑鼻,令人垂涎三尺。

9.我们纷纷站起身来,笑着喊着,朝爷爷举起酒杯,这时强烈的灯光一闪,叔叔把这个美好的场面摄入了镜头。

10.爸爸故作深沉,强忍着兴奋的心情,背着手在新房里踱来踱去;妈妈高兴得像捡了个大金元宝,乐得合不拢嘴,这儿摸摸,那儿看看。

五、写家里事的参考段落。

1.吃晚饭的时候,总是我们都吃完了,爸爸才从外面回来。安全帽、工作服上到处都是油污和泥浆,脚上穿的鞋子已经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他总是急急忙忙地从桌子上端起一碗稀饭,也不拿筷子,只唏哩呼噜地一下子把一碗稀饭喝了下去,然后抓起两只馒头边往嘴里塞,边往外走。

(写爸爸的一心为公,写爸爸的工作忙碌,这一段写得很有特色。)。

2.吃午饭时,舅母邀我们到东间的饭厅里用餐。我走进去一看,饭厅不大,但窗明几净。中间一张大圆桌,铺着花台布,四周放有钢折椅。桌子中间是一面盆鲜红发亮的大毛蟹,周围放着清炖鲢鱼、炒鱼片、白壳虾,还有难得见到的糖醋桂鱼和一盘黑乎乎的清蒸甲鱼。整个饭厅里香气扑鼻。舅舅拉我坐在他的身边,为我挑了两只又肥又大的母蟹,并帮我剥好。在我津津有味地吃蟹的时候,舅母又端上了一沙锅鱼头汤。那鱼头真大,白乎乎的汤里还翻起香菇、木耳、虾仁和鸡丁。

(小作者的描写能力很强,光是那么多的菜名就非常地丰富了。)。

3.接着,我们全家演唱了《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乐队在奏前奏曲时,我和爸爸分别表演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四个造型,歌还没有唱,观众席里就响起了掌声。外公虽然年逾花甲,但嗓音浑厚,担任领唱。爸爸摇着沙球,妈妈打着铜铃,外公敲着木鱼,我击着三角铃,全家敲敲打打,声情并茂,剧场里连连响起掌声。

(真是“敲敲打打,欢乐一家”。)。

4.一大早,我拉着妈妈迫不及待地跳上公交车前往医院。等车停稳,我一个箭步蹿下,跑向医院。真的,亲爱的爸爸不是坐在轮椅上迎接我,而是迈着矫健的步子向我走来,他把我抱了起来,用大胡子扎着我的脸,逗得我“咯咯”直笑。妈妈兴奋地与一位笑容满面的医生模样的人谈笑着。医院门前车水马龙,我感到汽车发出的“叭叭”声,似乎在对我说:“喜事!喜事!”素不相识的行人似乎在向我点着头:“祝贺!祝贺!”偎依在爸爸怀里,我整个心都被一个“喜”字包容着。

(后面写自己的想象是很不错的,这样写,渲染了文章喜庆的气氛,很聪明。)。

5.回到家里,已经是九点多了,爸爸他们还在继续打“麻将”。在我正聚精会神地做着作业的时候,爸爸突然大声叫我去买四瓶汽水。没法,爸爸的命令不得不服从,到我要睡觉的时候,妈妈走出来对爸爸说:“不要再打了,明天一早还要上班。”爸爸却满不在乎地说:“明天我不上班,在家里补休几天。”妈妈又说:“你的儿子要睡觉的,不要吵。”说完就动手抓麻将。爸爸正玩得高兴,给妈妈这样一捣乱,就伸手向妈妈打去,啪的一声,妈妈满脸通红,泪水大滴大滴地流下来。最后,还是三位客人告辞走了,爸爸才去睡觉。当时,我真想冲出去与爸爸打架。

(妈妈的两句话写得很得体,第一句是关心,第二句就显然有意见在里面了,她的意思是:你不要我的关心,那儿子要我的关心!)。

6.妈妈听后点头微笑,我也喜鹊似的跳跳蹦蹦跟随着妈妈继续散步。河岸的晚风吹得人真舒服呀,而我的心里,更为轻松,因为我对妈妈说出了憋在心里的话。

(这一段中的写景的句子很有用,它起到了借景抒情的作用。)。

7.12月31日,家庭会议开始了。由我担任大会主席,按大会议程,我宣读了“家庭规定”:

一、大人不准随便地翻看小孩的日记;。

二、大人不准打骂孩子,造成严重后果者,开除家籍;。

三、家长必须按家规办事,不得随意改动。

读着读着,我心中十分得意,大人的特权全被我给限制住了,我又读了其它若干条款,最后附上一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这一段写得很有情趣,有幽默感,一条一条好像在与谁订合同似的,你喜欢不喜欢读这样的文章?)。

8.那是个风雨交加的黄昏,学校的操场在无情的雨水浸淋下汇成了一个“湖泊”。我和同学们在雨中“抗洪排涝”,衣服鞋袜都湿了,可大家都不在意。泄水道通了,我迈着喜悦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汗水、雨水和笑容在脸上溶成一片。我幻想着回到家的情景:爸爸翘起大拇指,妈妈赞许地点头。可我猜错了,他们知道这件事后,竟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一直不停地数落我:“你这丫头,就只会疯,要是考试不及格,看你怎么办!”“听妈妈的话,那么脏、那么累的活以后就别干了。”我不禁迷惘了,做好事是疯吗?哦,不,爸爸、妈妈,我要对你们说:“请你们理解我!”

(这一段中,写我在回家的路上的一段想象,很巧妙,它起到了衬托的作用,因为我原先想的.是爸妈会称赞我的,可恰恰相反,这就衬托了父母对孩子的不理解。)。

9.妈从厨房里跑出来一看,扑哧一下笑了起来:“看,你满脸黑灰,成了花和尚了。”原来是我刚才一急,忘了手里有煤灰,随手擦汗,可不就成了大花脸。“妈,别笑了,你看这怎么不成块?”“土少了呗,你呀,我告诉你,这一盆煤最少要放两铲土,两瓢水,然后再仔细地拌,别急于求成嘛,等它浸泡好了,粘了,才能脱。”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做煤球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照着妈妈讲的那样跟她一齐和起煤来。煤和好以后,等到吃过早饭才干起来,这时做出的煤球又圆整又光滑,那一个个小球,就像一只只眼睛对着我笑。我对着小煤球做了一个鬼脸,干得更起劲了。

(妈妈的两句对话写得相当精彩,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符合妈妈的身份,生活中的妈妈就是这样说话的;另一个是对话很短,这样就让人觉得很亲切,和我们平时的说话一样。)。

10.有一年的夏天,天气非常地炎热,西瓜的价钱始终跌不下来,不懂事的我却总是缠着母亲买西瓜,而每次都被她巧妙地回绝了。一天下午,邻家的大孩子坐在门口吃西瓜,看他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居然蹲在门口呆呆地看。正看得有劲,忽然听见母亲叫我回去收拾玩具,我只得恋恋不舍地回家。母亲一面和我一起收拾,一面却说:“乖囝,这几天下了雨,就给你买西瓜,记住,以后不要去看人家吃东西,人家有,我们以后也会有的。”那时,我只觉得母亲太不讲理,但逐渐地,我终于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穷志不短。

(“我居然蹲在门口呆呆地看”,这一句话写得很真实,把一个小孩子眼馋别人吃东西的样子非常真切地写出来了,写文章,就是要写这样真切的内容。)。

六、写家里事的参考题材。

1.经过几年的等待,终于等到了分房子,全家人喜笑颜开;。

2.爸爸妈妈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得到了较高的荣誉;。

3.爸妈的一个愿望终于得到了实现,我们全家人热烈庆贺;。

4.为家里人举行生日晚宴,场面非常热闹;。

5.有一个亲戚从很远的地方回来了,久别重逢,全家人非常高兴;。

6.家里的农田因为采用了科学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7.因为一件紧张的事情,最后化险为夷,平平安安,所以全家人都感到非常庆幸;。

(以上可以作为写家里喜事的参考。)。

8.爸妈又吵架了,他们准备这个月去法院办理离婚手续;。

9.妈妈下岗了,她整天在找工作,我们全家都希望她早日找到工作;。

10.隔壁邻居不讲公共道德,每天都要打麻将到很晚,吵得整幢大楼都睡不安宁;。

12.我们家的房子一到下雨就漏雨,找了有关部门也不能得到解决;。

13.家里的某一个亲人因为犯罪而被判了刑;。

(以上可以作为写家里烦恼的事的参考)。

14.家里的某一个亲人不幸去世了,给全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悲伤;。

15.全家人都上班上学去了,小偷到家中偷走了很多的钱物。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十六

2、积极思考,努力把握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课堂是一具积极思考的王国。能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课堂学习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张着嘴巴等老师“喂”知识,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要多瓿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和理解,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把握,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回答,积极参加课堂讲座和争论,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苏联当代著名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得:“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长思考者,你才能体会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智力活动。”

第一,做笔记时要记下老师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以便课后复习和指导作业。具体来说,就是要记下老师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在黑板上画的图形、表格、文字说明、关键词语、有说服力的数据、典型事例和老师在解题过程中提出的要求或规范化示例等;同时还要记下自己在听讲过程中迸射出来的对解决某个问题有启发意义的思想火花或殊途同归的解题思路,尤其是最佳方案。

第二,笔记要尽量完整而简洁。重点、难点、疑点要记全,但不必照抄老师的原话,否则会因忙于笔记而顾不上听下面的内容。记录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或“关键词”概括老师讲授内容。这样可迫使自己集中精力,边听边积极思考,抓住重点,重新归纳,既省时,又省力,还能提高听课效果。当然,对老师所讲的有关基本概念、定理、公式、论点、论据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记录则要准确无误,不能马虎。另外,对尚未完全理解的内容,最好也可简要地记下来并加上记号或批注,以便课后复习时予以解决。

第三,笔记不要写得太密,要留有空白,以便课后补充和修正。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只把记课堂笔记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技巧,实际上它是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过程。记和听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只有听好,才能记好;反过来,只有记好,才能检查和提高听课效果。因此,一定要正确处理听与记的辩证关系,使课堂笔记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要想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课上认真观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要将重点放在认识事物的思考过程上,千万不要跳过认识事物的艰苦思考过程而直接去背结论。因为概念、定理、规则的表述只是末,而其形成过程才是本。抓住根本,才能学到根本的学问;否则,舍本求末,学到的只是些“死”的知识,这种知识不能转变为能力和智力,在实践中毫无用处。

四、学会自己留作业。

作业内容因人而异,作业量有时也因人而异,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那一年,自己有了较好的习惯,一部分同学基础已较牢固,就没有必要非写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但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任何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依据科学的学习方法,去为自己布置作业,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情况。2、以课堂学习为主原则。任何脱离课堂的学习都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工作,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只有充分利用课堂优势,才能取得更好成绩。

五、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指紧随课堂教学,天天都采用的复习方法。复习贵在及时。这是由“先快后慢”的贵忘规律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让三个组的学生熟记一篇诗歌,第一组间隔一天复习;第二组间隔三复习;第三组问事处六天复习。凛达到熟记的统一程度,第一组学生平均需复习四次;第二组平均需用要复习六次;第三组平均需要复习七次。可见,复习间隔的时间越短,复习的次数越少。实验结果表明:复习能做到及时,可以提高熟记的结果。然而,学生常出现情况是:课上听课,课下做作业,复习环节省略。这样致使所学的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破坏,时间一长所学的知识就会模糊、忘却,不系统,不理解的知识是最容易忘记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需重视复习。及时复习的程序:

学生写作方法指导中学生指导篇十七

1、短小精练:消息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消息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