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6:43:19 页码:14
2023年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优质15篇)
2023-11-19 06:43:19    小编:ZTFB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适应并抓住机遇。如何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得沟通更加流畅和自信?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一

公众参与环保在整个环境保护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目前的公众参与状况不尽如人意,民众有很高的参与愿望,但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却很少.引发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立法、信息、听证会、民间组织等方面提高公众参与状况.

作者:王雷刘磊作者单位:泗阳县环境保护局,江苏,泗阳,223700刊名:绿色大世界英文刊名:greenlargeworld年,卷(期):“”(9)分类号:x3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信息民间组织听证会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二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畅通参与渠道,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依法有序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制定政策法规、实施行政许可或者行政处罚、监督违法行为、开展宣传教育等环境保护公共事务的活动。

第三条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应当遵循依法、有序、自愿、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环境保护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求意见时,应当公布以下信息:

(一)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背景资料;。

(二)征求意见的起止时间;。

(三)公众提交意见和建议的方式;。

(四)联系部门和联系方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在征求意见的时限内提交书面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组织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的,应当对相关事项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调查问卷所设问题应当简单明确、通俗易懂。调查的'人数及其范围应当综合考虑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社会关注程度、组织公众参与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等因素。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征求意见的,应当提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议题、议程等事项通知参会人员,必要时可以通过政府的网站、主要媒体等途径予以公告。

参加专家论证会的参会人员应当以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环保社会组织中的专业人士为主,同时应当邀请可能受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直接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代表参加。

第八条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听证的事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并保证其陈述意见、质证和申辩的权利。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第九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研究,在作出环境决策时予以充分考虑,并以适当的方式反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十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支持和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环境保护公共事务进行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12369”环保举报热线、政府的网站等途径,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

第十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第十三条接受举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调查核实举报的事项,并将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十四条接受举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奖励。

国家鼓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推动有关部门设立环境保护有奖举报专项资金。

第十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符合法定条件的环保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第十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鼓励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形成低碳节约、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第十八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项目资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第十九条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其他部门规章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三

国内有关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有不少。

杨华峰[2]认为循环经济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多方面协调、综合发展的整体,故把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三个子目标。

章波[3]以“3r”原则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量排放、资源再循环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5个方面来协调控制循环经济建设状况和发展水平。

于丽英[4]以产业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人居环境体系和社会消费体系四大体系为设计基础,用经济发展指数(包括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率)、绿色发展指数(包括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人文发展指数(包括人居环境和社会)来表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李王峰[5]主张循环经济水平由资源要素、经济要素、生态环境要素和社会要素四个要素来表征。

刘洪等[6]认为应从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四个方面来评价。

刘云忠[7]从物质流的角度分析,提出了物质投入、物质排放、物质循环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五个方面的评价结构。

樊元[8]等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成五个等级,即资源效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从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来看,尽管各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不同,但所含指标大类差异并不是很明显,且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区别不大。

区域可持续发展注重区域中人口、资源、经济、生态等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状况与发展趋势。

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区域循环经济的特征,需要建立可以区分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设可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主要体现在具体项目的实施上,主要集中在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软件建设主要是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一)硬件建设。

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生态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

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能源的高效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减少,都是企业层面建设的重点。

而能源的梯级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开发使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向。

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要运用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理论,以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为重点,以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为主要途径,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协同生产,从而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它包括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的物质循环,以及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

(二)软件建设。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由过去的“公共物品”角色向“生产要素”和“资本”角色转变过程中,必然会在使用、交易、定价和监管方面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

“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现象的客观存在要求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有效发挥政府的管制作用和引导作用。

无论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还是引导绿色消费、发展环保产业,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环境工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在这方面,政府应与企业合作,给企业以支持,对于重要关键技术领域,政府应提供资金及技术援助,或与企业联合攻关,实现技术突破。

三、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目标由若干个子目标构成。

理论上讲,它们应该构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完备性指标体系,应该不仅准确、全面地反映“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目标,而且没有重复和交叉。

而达到这些要求在选择具体指标时有很大难度。

第一,很多指标目前还无法量化或者数据的可获得性差,如绿色gdp比gdp更能真实的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循环型社会的经济发展内涵更接近,但是由于绿色gdp的核算指标,很多是无法量化的,世界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名义发布绿色gdp结果[2]。

第二,做到全面也很困难。

指标体系是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化表示,而循环经济发展这个概念的边界界定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因此,分指标的选择是在考虑循环经济发展内容全面性的情况下兼顾数据来源的难易程度和可靠程度,尽可能使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重视经济和资源环境指标相结合、突出循环经济特征指标、兼顾软件建设指标的方针,选择一系列的具有代表性的分层指标。

由于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内容,从生产到流通、消费、垃圾处理等环节均应该得到体现,因此,政策法规制度的制定实施情况以及社会层面循环经济相关活动的开展等内容也要有相关的分指标来反映。

从评价指标的类型看,既要有反映系统特征的量化指标,又要有反映其过程的动态指标;既要有增长指标,又要有效率指标。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

鉴于上述困难和设计,本文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重点性和一般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在上述对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把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分为经济发展指标、循环经济特征指标、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和组织与保障指标四大部分,用39个指标来表征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具体设计见表1:1.经济发展指标。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人口及就业压力,决定了我国目前的第一要务依然是发展经济。

本文把经济方面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经济发展现状的指标,另一类是反映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

循环经济是全面分析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同时也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9]。

循环经济的整个经济过程可分为入口端、中间端和出口端三个部分。

从入口看,应尽量高效率地使用天然资源;从中间端看,应促进循环资源的循环使用;从出口看,将成为环境负荷的废弃物的最终填埋量降到最小。

因此,循环经济特征指标可以分为三大类。

入口以“资源生产率”为主要指标;循环以“循环利用率”为主要指标;出口以“最终填埋量”为主要指标。

3.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好坏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直接相关,故生态环境方面的指标也不可少。

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有环境保护、环境绩效、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四个方面。

4.组织与保障指标。

循环型区域的建设难度要比循环型城市要大,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更为重要。

法律和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

优惠的经济政策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采购的政策则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循环经济意识的建立则是所有循环经济工作开展的前提。

因此,本文将这方面的指标也纳入了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根据循环经济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这个终极目标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与主要任务初步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更好的反映循环经济的特征,下一步拟建立适合的评价模型,以改进和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何莉工作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四

所谓的循环经济,就是在以物质、能量梯次和循环流动为基础的生态经济模式,在遵循生态学规律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增大环境的包容量。

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倡应用循环经济模式,即循环农业经济,遵从我国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并在此模式下充分利用当前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资和废物排放降到最小量,发展良性的循环经济模式。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1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在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季节性的变化会使农作物有不同的需水量,必须根据农作物生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农业灌溉,我国的很多地区对农作物的浇灌方法有很多,漫灌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但是,这一方式由于不能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从而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再加上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导致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推行循环发展经济,势在必行。

2.2环境污染问题明显。

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农业经济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也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由于很多农业生产厂家只追求产品数量,不重视产品的质量,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运用一些农药、化肥,并减少了对农畜家禽粪便这些有机肥的应用,造成了农村产业之间的分离,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这一状况还在日益增长。

2.3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低。

我们大力发展农业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获得可供社会服务的农产品,农业发展的标志也是农业产业化。

当前我国的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比较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促使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和经营机制的转变,提高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所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2.4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导致我国的国情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多地少是最基本的体现。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仍然是粗放型经营模式,仍然以人畜力为主要动力,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无法预防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所以,我国若提高农业生产经济,必须要解决现实存在的国情与矛盾,并发展集约型循环型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五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一循环经济及其对我国现代管理学发展提出的要求。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再生的过程当中实现经济的增长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人类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必须要融合进自然界物质能量的闭路循环的过程当中去。

遵循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再生的规律,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

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是不同于以往的能量和物质单向流动的路径的。

循环经济主要是由自然界当中的资源转化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同时将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污染物和排放物转化成下一个生产经营周期所需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料。

这便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过程。

(二)循环经济对我国管理学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循环经济要求我国的管理学界提供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转型具有帮助意义的理论工具。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单纯依赖要素的大量追加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

为了发展循环经济,并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这就成为了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转型的过程当中,企业经济发展的效率要保证,而且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调整,而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便对企业管理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需要现代管理学家将自然环境因素囊括到自身的研究对象当中去。

循环经济要实现物质资料的闭路循环,需要将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转换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技术环节和运营过程。

这要求现代管理理论突破以往以经济效益或人的行为为研究范畴的传统模式。

最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推广和普及速度应当有所差别,这是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平衡的现状所决定的。

从宏观角度如何协调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转移,是发展循环经济所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循环经济视角下管理学研究成果的缺位。

在目前,管理学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缺位问题,首先表现在目前研究成果不能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果和分析工具方面。

我国管理学研究目前存在着诸多内在缺陷,从而决定了管理学研究难以适应循环经济对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要求,从而形成管理学研究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缺位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一些管理学研究成果往往难以在长时间的实践当中得到检验。

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研究人员提供能够经得住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理论成果禁不住实践的考验而失效,这是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这种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

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学培训课程当中,普遍感到难以得到切实可行的理论工具,部分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能够对企业管理人员起到启示作用,但是这种基于经验总结性的研究成果,难以形成完整而全面的理论体系,从而在长期的实践当中难以发挥作用。

循环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依赖短期的管理措施的调整就能实现,而是需要对整个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多个模块。

如果某一理论不能够深入整个企业管理的全局和全过程,并最终通过企业利润的增加得到认可,那么就难以最终成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工具。

其次,这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目前我国管理学研究激励机制的缺陷。

目前我国的管理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于管理学期刊论文等形式上。

由于我国目前的学术研究评价体系以发表的文章数量为考核指标,对学术研究成果的实践效能的关注程度较为低下,大量研究人员专注于发表应用大量数学工具的管理学论文,在形式上追求新颖而并未过多考虑理论本身对实践是否具有指导意义。

由于具有借鉴意义的理论成果难以得到学术评审机构的青睐,从而形成了众多管理学者为了短期利益而脱离实际进行研究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研究成果,往往只能满足学术圈内的一种自我欣赏的需要,而不能达到对实践产生指导意义的目标。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学术刊物可能会对相关的理论成果的登载并不抱以较大的热情,这也会形成对相关研究的一种遏制作用。

然后,在我国管理学的研究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数学工具滥用的状况。

滥用数学工具的结果使得管理学者普遍缺乏对某一问题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探讨的积极性,而仅仅是简单的使用数学工具,从而形成一种形式上的深度而缺乏理论上的内涵的问题。

甚至部分研究结果因果倒置,出现逻辑上的根本错误。

而事实上,管理过程当中的众多现象难以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加以分析,因而这种分析工具滥用的趋势,将根本性地削弱我国管理学的应用价值和对现实经营管理工作的解释能力和指导意义。

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兼顾的环境效益,在短时间内难以通过经济指标来加以计量,因此,我国管理学研究在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帮助作用,在这种研究方式的失范的前提下存在巨大的缺位问题。

最后,这种研究成果上的缺位需要通过对我国学术研究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学术研究风尚的引导来加以解决。

转变以往单纯依靠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进行学术研究评价的体制,注重管理学理论对实践产生的指导意义,这应当是这一改革过程的核心目标。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身可能产生对以往的生产管理模式的巨大冲击,甚至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一种内生性的替代作用,这很可能触动以往的利益群体,如何协调这一关系,也应当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大课题。

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理论支撑已呈现出一种囊括企业运营机制、社会组织行为和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等多方面内容的态势。

在此方面,我国传统的管理学研究路径范式已经呈现出缺位状态。

研究过程当中往往出发点相对单一,理论范式相互割裂,难以对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系统而全面的理论指导。

首先,部分管理学者将研究的出发点定立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方面,从而形成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研究模式。

自哈佛学派提出产业组织理论以来,研究企业之间乃至于产业链条内部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的研究模式,已经得到了众多西方管理学者的认同和采纳。

这种研究范式,事实上以西方经济学的边际分析、均衡分析以及比较静态分析作为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当中,以数学模型为基础,以规范分析为方法,形成了比较严谨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相互融合的研究范式,但是这种研究的结果往往隐藏着西方经济学企业经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基本假设。

人本身的主观因素被过度简化,企业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乃至于企业生产经营所具有的外部性因素,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的分析。

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融合。

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作为分析模式,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往往很容易被经济效益所挤占。

并且,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在产业组织理论当中,乃至于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当中,往往被作为一种外生变量而存在。

这就不可避免的将忽略自然环境的内在价值的潜在观念留存于研究成果当中,从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到产品和废弃物、污染物的生产模式,在这种分析过程当中,不仅没有被提出,反而被作为一种既定的理论前提保留下来。

由此可见这种分析范式不能够最终帮助企业构建起循环经济模式。

其次,沿用行为科学的分析范式,以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方式作为管理学研究的主要依据的研究范式,在我国的管理理论研究当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在这种分析范式当中,人的主观需要和动机是影响人行为的主导因素,利用人的主观需要和动机能够帮助管理者找到激励或者约束的管理手段和控制手段。

这种研究范式并没有体现循环经济需要达到的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目标。

因为在这种逻辑当中,人本身的主观需要乃至于由个体组成的团体的目标是形成管理基础的前提。

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运行规律,不能够被相关的学者真正地重视起来,而人的主观观念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不会经过简单的教育,就能够形成一种关注自然的观念。

因此,这种分析范式所做出的通过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管理人的模式,难于真正成为对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帮助的管理工具。

然后,部分管理学家基于我国目前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事实,提出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复兴古典管理理论的主张。

这种主张的出发点是我国目前依靠各种要素的不断追加以实现粗放式的经济发展的现状。

古典管理理论本身在我国的适用性就体现在我国由于产业升级没有完成,大量传统产业依旧广泛存在而难以短时间内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替代,从而产生一种古典管理理论复兴的土壤。

古典管理理论所依赖的那种早期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我国依旧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是却同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并不能完全相容。

我国长期以来以生产和出口劳动要素密集度较大的产品,以进行对外贸易活动,众多中小企业广泛存在,劳动要素大量追加是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

这种经营模式本身决定了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在我国众多行业当中广泛存在的`客观事实。

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带来的企业对市场价格没有控制力的问题,造成了企业之间只能通过不断降低成本的方式进行竞争的这一企业管理模式。

因此,古典管理理论强调的通过对劳动的定额和时间的规范化控制,以压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的管理手段便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

而循环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那种高技术、低能耗的运作模式同传统的竞争模式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巨大差异,因此,在长期而言,过度依赖古典管理论将会对循环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

四我国管理学研究缺乏原创性造成的缺位。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延伸。

企业本身并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调节自身的产量和价格乃至于要素使用的规模。

因此,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活动,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管理学理论相对匮乏。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大量引进西方的经济管理理论,已经成为了经济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这种趋势本身体现出我国国民经济更加融入世界分工体系的历史趋势,但是也存在着外来理论水土不服的客观问题。

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产生于完备而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当中,是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概括性反应,因而和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从而难以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广大企业管理人员也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表现出一种严重的不信服的态度。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多样化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部分地区的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源要素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具有直接发展具有高技术和高效率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的内在基础,而部分地区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资本要素相对匮乏,甚至迫切需要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

这种现象决定了我国的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投资管理理论要有新的突破,兼顾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选择有阶段的、多批次的推广循环经济技术的发展模式,应当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处理好不同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协调好不同地区的利益,实现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和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当中管理学理论应当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其生产力水平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别并不如同我国一样悬殊。

因而,其循环经济建设主要以对传统产业进行直接淘汰的方式加以进行,其提出的相关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发展状况。

与此同时,管理学理论是根植于特定地区和特定文化氛围之下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模式。

我国的社会转型正在进行过程当中,传统习惯和文化心理对我国的企业管理依旧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完全照搬西方管理理论是难以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的。

五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国管理学研究相对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缺位,主要存在着现有成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管理学研究范式不能适应循环经济本身的内在特征,以及我国的管理学研究在突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方面较为欠缺等多个方面。

这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学术评价机制的负面效应,以及我国管理学发展所遵循的理论范式等原因所共同促成的。

我国管理学研究应当更多地考虑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达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撑的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进步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六

当前,我国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为了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我们提倡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所谓的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循环经济在某一产业的具体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并同时符合建设新农村与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

因此,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探讨,并着重分析了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农业经济的措施和方法。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七

从澄海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出发,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拓宽和畅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渠道、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和制度以及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扶持等方面探索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力量,最终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作者:杜雪媛作者单位:汕头市澄海区环境宣教中心,广东汕头,515800刊名:能源与环境英文刊名:energyandenvironment年,卷(期):“”(6)分类号:x321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环保意识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八

国外对循环经济运行评价的研究始于1990年,由schaltegger等人首次提出,采用的是生态效率的概念。

这一阶段对生态效率的研究更多是定性化研究,认为生态效率是实现企业、区域、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工具。

如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认为,对于公司而言,生态效率意味着“节约资源—提高竞争力”,生态效率可以推动商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这一阶段对生态效率的定量化研究很少,更没有将其发展成一种评价工具。

直到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定义生态效率时结合了福利、竞争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影响、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认为生态效率是生态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并将它看作是一种“产出—投入”的比值。

此后,生态效率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政府、工业企业和其他组织。

hartmuthoh等人介绍了德国环境经济账户中的7个生态效率指标,yoshinorikobayashi等人评价了制造业的生态效率。

国内对循环经济运行状况的研究并不多,更鲜于研究钢铁行业的循环经济效率。

早期的钢铁行业循环经济评价研究大都是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或钢铁产品绿色度的评价。

这些多为定性研究。

21世纪初,对钢铁企业循环经济的评价开始引入“效率”的概念。

2005年戴铁军、陆钟武采用工业代谢方法,从资源、能源、环境效率三方面评价了钢铁企业的生态效率水平,弥补了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定量评价实证研究的空白。

随后陈静、林逢春等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出发,基于生态效益的理念对钢铁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了动态评估,但忽略了环境绩效只是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的一个方面。

年成金华、杜春丽以我国钢铁产业中47家钢铁企业为决策单元,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将污染物排放量作为一种非期望投入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中,对其—循环经济效率进行了动态的总体分析和评价。

该评价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在评价指标的设计方面不全面,没有完全涵盖循环经济的本质。

总之,上述研究虽或多或少地引入了循环经济效率一词,但其内涵都是基于生态效率,侧重于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衡量循环经济的运行状况,忽略了循环经济效率才是循环经济的最合适测度。

构建的指标体系也只是在传统经济效率评价的基础上纳入了环境绩效,并未真正理解循环经济效率的本质。

循环经济不同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效率不仅要强调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即资源负荷率、环境负荷率,更要注重资源的再生利用效率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以及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仅考虑了资源投入、环境产出等因素,也融入了资源再循环、产品再利用等因素。

二、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目前循环经济评价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

尽管研究方法很多,但是每个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彼此原理不同、思路不同,结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都存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和适用对象。

此外,这些方法也都存在一些优缺点。

ahp作为一种系统性评价方法,简洁实用,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但是定性成分太多,指标过多时权重不易确定。

模糊综合评价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适合于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灰色综合评估法是一种以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为指导,基于专家评判的综合性评估方法。

上述方法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主观性太强,各分析指标之间关系难以衡量,并且结论仅仅只能排序,无法分析各评价单元是否有效合理。

于是,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引用“效率”概念,采用投入产出法来评价循环经济的运行。

如国外的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模型(eio)和垃圾投入产出模型(wio)作为分析经济过程中垃圾排放和治理情况的研究工具显得非常有效。

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开始运用数据包络投入产出模型(dea)在区域范围内对循环经济运行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九

以实现邮政企业良性循环为出发点,通过对扭亏后的邮政企业运行状况分析,采用立论方法,提出了创新经营是关键、深化改革是动力、加强管理是基础等一系列措施,从而促进邮政各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和壮大.

作者:江明发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邮政局,江西,南昌,330002刊名:邮政研究英文刊名:studiesonposts年,卷(期):19(2)分类号:f61关键词:创新经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十

循环经济作为一个舶来品,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它的理解可能并不彻底,甚至可以说,我们对于循环经济制度的认识还很局限,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强调先污染后治理的环保老路子。

先污染后治理这条道路是由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走出来的血路,这只是对于环境问题的处理机制,治标不治本,并且事后治理,不仅因为污染的时间长导致治理成本的加大,同时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末端治理使得企业习惯于按照环境法规规定的上限最大限度的污染环境,降低自身成本,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采用新的环保设备,从源头减少污染的出现。

2.对循环经济制度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简简单单地认为循环经济制度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出现的,反而忽视了循环经济制度是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之下出现的全新经济形态,这不是一种一味追求环境效益的经济方式,本质上是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齐头并进的发展方式。

3.有些人认为我国并不具备建立循环经济制度的客观条件。

很多人认为我国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才是整个社会的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追求发展循环经济可能会放慢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进而得不偿失,实际上,这是一种很片面的想法,只看到了循环经济制度与社会相对立的一面,却忽视了两个相互统一的一面,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片面单一静止的形而上学思维。

循环经济制度正好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结合点。

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制度。

4.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建立循环经济制度的条件不够成熟,或者说,他们认为那不是当前应该解决的事情,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对当今世界绿色文明迅猛发展了解不够的表现。

当今,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在全球内盛行,人们普遍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我们需要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自己掘下的坟墓所掩埋。

(二)我国循环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循环经济制度是需要依靠行政能力才能得以建立,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宏观调控政策发挥其职能是有其自身局限的。

在以往过于强调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下,由于所有的都是依靠国家的行政指令进行分配,宏观政策更容易产生不良的管理后果,管得过多过死从而造成自然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环境污染的产生。

由于我国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起步比较晚,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对循环经济认识深度的限制,我国具体的环境标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具体来说:环境标准与经济技术条件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衔接;环境标准指导作用差强人意。

环境标准的引导性更是不够;环境标准的社会性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环境标准以机关文件形式发布,形式比较单一,环境标准不为人所知,从而失去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具体到企业这一重要的经济组织来说,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些短板,很多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过于依赖外国进口的高新设备,使得企业自身成本居高不下,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经济效益不佳,负债率偏高;科技基础薄弱,自主开发能力差,基础管理薄弱。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不得不以污染环境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求得生存。

(一)政府层面的努力。

首先是要对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循环经济制度得以实施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制度的保证,因此法律制度是与循环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制度。

法律制度的实施目的在于通过对循环经济中的消费者、企业和地方政府等进行约束和规范,来确保各参与主体对于义务和责任的履行,实现其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开展生产活动的具体行为的准确性。

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综合性的、专项性的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涉及到循环经济发展内容并有促进作用的一些规定。

当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经济法律体系,例如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此种法律的国家,曾经先后制定了包括《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包装法》、《垃圾法》等在内的涉及到社会众多领域的法律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德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作用。

从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当明确,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制定,应当具体结合本国的国情来具体开展。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十一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畅通参与渠道,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依法有序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制定政策法规、实施行政许可或者行政处罚、监督违法行为、开展宣传教育等环境保护公共事务的活动。

第三条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应当遵循依法、有序、自愿、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环境保护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求意见时,应当公布以下信息:

(一)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背景资料;。

(二)征求意见的起止时间;。

(三)公众提交意见和建议的方式;。

(四)联系部门和联系方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在征求意见的时限内提交书面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组织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的,应当对相关事项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调查问卷所设问题应当简单明确、通俗易懂。调查的'人数及其范围应当综合考虑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社会关注程度、组织公众参与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等因素。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征求意见的,应当提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议题、议程等事项通知参会人员,必要时可以通过政府的网站、主要媒体等途径予以公告。

参加专家论证会的参会人员应当以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环保社会组织中的专业人士为主,同时应当邀请可能受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直接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代表参加。

第八条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听证的事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并保证其陈述意见、质证和申辩的权利。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第九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研究,在作出环境决策时予以充分考虑,并以适当的方式反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十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支持和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环境保护公共事务进行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12369”环保举报热线、政府的网站等途径,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

第十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第十三条接受举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调查核实举报的事项,并将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十四条接受举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奖励。

国家鼓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推动有关部门设立环境保护有奖举报专项资金。

第十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符合法定条件的环保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第十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鼓励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形成低碳节约、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第十八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项目资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第十九条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其他部门规章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十二

自《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以来,甘肃省实施的节能计划改造财政奖励项目和中央预算内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项目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2.5亿元,节能1.94×106t标准煤,节水5.57×107t,综合利用各种固体废渣7.9×106t[12]。

2研究方法。

调查采用问卷法、随机抽样形式进行。问卷的编写是以兰州市为例,在查阅已有资料、咨询专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形成,涵括了5项内容:个人情况、对循环经济的了解程度、公众获取循环经济知识的途径,政府对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政府部门对公众绿色消费的引导分析。

2.1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本次问卷调查从5月上旬开始到11月中旬结束,对兰州市高校、社区、企业、车场及其他人口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内各类人群进行随机调查。为提高问卷调查的客观真实性,此次问卷调查采用未记名的方式,以更好地反映出共众参与意识的真实状态。在随机发放的300份调查问卷中,回收了289份,回收率为96.33%,其中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达95%,符合问卷调查的基本条件。有效信息录入后,使用软件excel、spass进行分析处理,统计指标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和比率等。

2.2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性别比例大致相当,男性占52.98%,女性占47.02%。年龄结构相对合理,18岁以下的占8.07%,19~35岁之间的占57.89%,是调查对象的主要年龄段;36~50岁的所占比例为19.65%,51~65岁的占10.18%,65岁以上的占4.21%。在职业上,公务员和企事业干部占7.37%,学生占27.37%,是所占比例最多的人群,企业员工占15.44%,农民工占10.88%,企业管理人员占3.16%,教师及科技工作者占8.07%,离退休人员占3.86%,自由职业者占10.18%,其他占13.68%。从学历看,小学占6.67%,初中占16.49%,高中占18.25%,大学占49.82%,研究生及以上占3.16%,其他文化程度的占5.61%。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结果分析。

3.1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认识。

从问卷中可看出,有65.32%的调查者听说过循环经济,未听说过循环经济比例为34.68%;对于“绿色消费”概念有62.46%的人勾选“听说过”,有37.54%的人选择“没有听说过”;就“清洁生产”一词而言,70.53%的选择“听说过”,29.47%的人选择“没听说过”;对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这一概念,有50.88%的人“听说过”。问卷表明听说循环经济的人占较大比例。而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5个问题,表1为统计结果。从表中可看出75%的人对循环经济的作用都看好(包括看好和很看好),说明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比较认可。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及“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是否在进步”,有40.00%的人选择了“进步”,有4.91%、24.56%的人分别选择了“没进步”和“不确定”,说明公众对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多,还需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对“甘肃省自然资源是否充分利用”的调查中,有63.51%的人选择了“利用少部分”;在“甘肃省的环境质量处在全国的什么位置”中,81.40%的人选择了“处在平均水平较低的位置”,对这点的认识还是比较准确。通过对不同类别人群(了解循环经济、听说过循环经济和未听说过循环经济)对参与循环经济相关活动(非常愿意、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愿意和完全不愿意)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卡方值为27.14,显著性为0.0001,说明居民对循环经济的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参与循环经济的相关活动。

对公众参与循环经济认识的题目设计了3道题(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认为个人参与循环经济对其“影响较小”、“影响很小”和“没有影响”的人数比例为92.64%,普遍认为对循环经济影响最大的为政府部门,其中选择“影响较大”和“影响很大”的人数比例为85.97%。这表明甘肃省公众自觉参与循环经济的意识相对不高,公众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和产品循环利用的观念尚未普遍形成,且对政府、企业的依赖性较强。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建设中,公众参与行动的开展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完成的。还有公众认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主要行为主体是企业,对于个人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的认识不够深刻,会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通过对不同群体对循环经济影响的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63.61,显著度为0.0001,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个人、政府和企业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

表3是公众认为政府重视程度调查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四项调查里投否定票的都在60%以上,大多数人认为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比较到位,但并没有较好地提升循环经济的发展。因为传统发展观中政府部门主要看的是gdp的增加,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到绿色gdp,各级政府部门忽略了环境问题在发展经济时的重要性。

3.4政府部门对公众绿色消费的引导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看出,在对“政府对可持续消费的宣传影响大小”调查中,只有30.88%的人认为“影响较大”和“影响很大”,这说明政府对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不够;而在调查“为可持续消费提出建议”时,有50.74%的人提出了建议,这些建议大致概括为:发挥示范及引导功能;及时完善相应的政策与法规;积极参加绿色消费活动;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消费行为;加速绿色物流渠道的建设;抵制消费主义;提高公众可持续消费意识。

4对策探讨。

以上分析可看出,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获取循环经济知识形式不够多元化,对政府及企业有较强的依赖性,政府部门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不够、政策与法规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信息公开不够及时,政府对绿色消费的引导影响较小。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具有广泛社会认可度的发展模式,离不开公众积极深入的广泛参与。对目前甘肃省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4.1进一步完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制度。

以全国其他先进省、市为参考,制定甘肃省资源综合合理利用、回收利用和绿色消费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当地具体的产业结构,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法规;建立和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如分类制度,废旧电池回收制度,对废物回收采取奖励措施;改进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

4.2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媒介,采取新闻报道、专家访谈、专题报道、公益广告、知识竞赛、宣传挂图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加强《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宣传,着力强化对资源能源节约,物质循环利用的意识;深化资源多次利用和清洁生产的宣传。

4.3加强政府引导。

加大支持重点企业从事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项目的力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提倡科技创新,积极创建绿色社区、绿色村镇和生态示范区;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明确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生态补偿的具体办法,调节生态环境受益者与生态环境保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4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新的技术和管理探索企业层面的集约型综合化增长模式,建立如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上海市莘庄工业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卡伦堡生态园(丹麦,1970年)等类似的生态工业园及生态农场,使各园区内企业间相辅相成,发展良好,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4.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资源利用率,尽快调整产业结构,着力用清洁生产技术对高能耗、重污染传统产业进行进一步改造。稳固优化第一产业,扩大发展第二产业,积极推广第三产业,培养增加新兴产业,加快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循环集约型经济转变。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十三

我国政府针对目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高度,通过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打造“美丽中国”。

在此背景下,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然而,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循环经济在我国煤炭行业的普及与推广始终离不开价格理论的指导,笔者就如何通过资源价格机制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深入探讨。

(一)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主要分为纵向产业链构建以及横向耦合共生产业链构建两种方式,笔者以当前最具代表性的横向产业链构建为例,探讨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

这些产业链条按照顺序形成纵横交错、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

其二,经济系统内部通过对废气、废水、废渣等各种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实现煤炭行业废弃物的资源化,例如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瓦斯发电站、矿井水处理厂、粉煤灰制砖厂等工业废物再利用部门将工业三废转化为电力、纯净水和建筑用砖等次生资源,该层面主要以“再利用与再循环”为原则。

为了进一步阐明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笔者假设r为一定时期内矿区煤炭资源总储量,y表示从环境系统进入经济系统的原生资源(最终投入市场的原煤)总量,f表示煤炭开采和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物(如洗煤废水、瓦斯以及煤矸石等)总量,l表示煤炭加工或运输过程中因漏损而形成的污染物(如粉煤灰和煤泥等)总量,h表示煤炭行业对工业废物回收利用所形成的回收资源(如矸石发电厂回收的煤矸石)总量,则有f=l+h,r=y+h。经济系统的循环程度与开采率y/r成反比,与资源循环率h/r成正比。当煤炭开采率y/r=0,而资源循环率h/r=100%时,则表明该经济系统循环经济的零开采、零排放原则得以实现。

(二)资源环境价格对循环经济实现的推动作用。

煤炭价格的形成可以依靠物质与能量在经济系统内部交换得以实现,从而反映在煤炭和其他副产品的价值中。

就目前我国资源环境产权市场现状来看,经济与环境系统的交换不能够形成充分的价格,这就造成环境外部成本难以内部化,矿区生态补偿机制难以最终实现,循环经济模式就难以推广。

究其原因,还是当前资源环境价格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因为资源环境价值并未在传统价格体系中得以体现,相对于“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而言,非循环型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明显偏低,高额的利润会进一步刺激其对资源环境无序开发和利用,加剧环境恶化,绿色开采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难以在煤炭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将资源环境的真实价值在要素价值中得以反映,实现资源在循环型煤炭企业和传统型煤炭企业之间合理配置。

然而,在煤炭行业内部实施循环经济,使资源得以循环利用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能够产生多少经济利益,除了会受到资源消耗总量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资源与其替代要素价格差异程度的制约。

[3]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激励煤炭企业采取绿色开采、清洁生产、环保项目研发等环保行为,就要尽可能提高资源与环境的耗损价值,从而增大节约资源的边际效益。

通过对资源环境的阶梯定价,对非循环型煤炭企业征收一定的环保税,补贴给那些开展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既惩罚破坏生态环境的煤炭企业,又保证循环型煤炭企业获得正常利润的支持,最终在利益诱导下使煤炭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

(一)煤炭开采环节的价格安排。

企业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传统开采方式,也可以采用绿色开采方式,开采方式不同就意味着生产要素也存在差异,两种开采方式的投入要素即为替代关系,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

如图2所示,假设传统开采模式企业为a,煤炭售价为px,绿色开采模式企业为b,煤炭售价为py,煤炭需求企业为c。

显然,当pxpy时,企业c会购买绿色开采企业供给的煤炭,从而不再考虑传统开采模式煤炭企业的产品。

因此,资源价格在实施循环经济最初阶段的安排原则是环保型煤炭企业煤炭售价不高于传统企业煤炭售价,即pxpy。

此时,将之称为原则i。

而实际情况恰好和理论假设相悖,具体表现在:

(2)当py定价较低时,企业b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其采用绿色工艺及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可见,上述两种情况均不利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为避免这两种情形的出现,首先在保障原则i的基础之上,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有效干预:(1)提高企业a开采煤炭资源的使用者成本。

此时,假设企业a开采煤炭资源的价格构成为:px=cp(生产成本)+ct(运输成本)+r(利润)+t(资源税费),需要将t提高至t*,从而使r(平均利润),以达到延缓煤炭资源耗竭的目的。

(2)对于实施绿色开采工艺的企业b来说,应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价外补贴,使其能保证获取平均利润。

同时针对企业c购进b企业的`煤炭资源也要给予一定的价外补贴,鼓励企业c自愿购买企业b的“绿色煤炭”。

(二)工业废弃物回收与利用环节的价格安排。

煤炭企业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过程中,既可以选择采取传统生产方式,也可以选择采取绿色开采、清洁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传统生产就构成了煤炭企业生产方式的互替关系,而且二者对企业生产成本影响较大。

[4]如表1所示,甲和乙分别代表两家不同的煤炭企业,其中甲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进行清洁生产,增加了一些环保工艺,其总成本除了煤炭生产成本c之外,还有绿色工艺成本e;而乙企业采用传统生产模式,工业废弃物直接向周边环境排放,企业总成本只包含生产成本c,却增加了环境外部成本w。

当矿井水、粉煤灰等工业废物直接排放之后,会进一步产生间接的环境污染,从而增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ew,即企业乙的资源环境累计成本大于甲。

因此,就煤炭企业而言,在企业内部处理和回收利用工业废物,将有助于减少环境外部成本,提高环境效益。

在工业废弃物回收与利用阶段,资源环境价格安排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和内部成本外部化,使循环经济煤炭企业的成本低于传统煤炭企业的成本,此时的煤炭价格才能真正体现其开采成本。

这可称之为原则ii。

政府机构可以采取下列价格策略来调整循环型煤炭企业与非循环型煤炭企业之间的相对比价:(1)对企业乙的环境破坏行为适当征收环境税费(te),其征收标准为:ec+etc乙,从而实现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

(2)政府每年对煤炭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定相应的标准,并将其分配给企业甲和企业乙,使企业甲、乙双方进行排污权交易,通过制定排污权价格pw,迫使乙企业要么开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么以pw的价格水平向甲企业购买污染物排放配额差额,自愿选择罚款,从而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间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煤炭行业的普及。

(一)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矿业权市场竞争机制。

首先,针对当前矿产资源开发垄断和市场分割的局面,资源价格改革要建立健全煤炭资源有偿开采和矿业权市场竞争机制。

在煤炭行业内部推行“煤炭资源基准价格”制度,煤炭基准价格先是由专业评估机构对煤炭资源的探明储量和煤质优劣测算出基准价格,再通过拍卖或其他类似形式形成矿业开采权的市场交易价格,有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采矿权市场竞争机制。

其次,还要逐步完善与煤炭资源相关的财税制度,真正实现外部环境补偿价值的内在化。

[5]在当前煤炭定价机制下,煤炭价格并未反映环境外部成本,煤炭企业生态修复、土地复垦、灾害防治等无法得以实现,开展循环经济积极性也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建立类似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和“绿色矿山建设基金”等奖励性环保基金项目,用于资助那些实施环境保护的煤炭企业,缓解其环保投入的资金压力。

(二)加大价格与税收政策调节力度,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通过价格干预手段,合理调节因生产方式不同而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比价关系,具体到煤炭企业而言,要使开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开采的企业通过价格调整,能够弥补资源再生过程中的高成本投入,还要使它们能够获得与市场其他生产企业大体相同的利润。

[5]对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煤炭企业,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而且要把优惠的范围扩大到环保设备的制造,环保工艺流程的设计、施工、安装以及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并对煤炭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试制和研制以及消化吸收外来环保技术等给予更大优惠。

而对于传统型煤炭企业的环境破坏行为,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环境税法,对其征收一定的环境税。

(三)推行清洁生产价格政策,促使煤炭企业加速转型。

煤炭企业在煤炭深加工与处理环节采用清洁生产方式,需要购置环保设备、加大生态治理修复技术的研发投入、招聘相应的环保人员,这些环保投入一方面可以减少社会环境治理成本,另一方面却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科学合理的价格政策就要通过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内部成本外部化,使开展循环经济的成本不高于传统生产成本。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

二是推行煤炭企业绿色产品认证,政府对于煤炭企业通过废物利用生产的产品予以税收或其他方式的优惠,促使企业更多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四)逐步降低政府定价的影响力。

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并非易事。

20世纪末,我国政府在资源市场化配置方面作出了大胆探索,逐步放开统配煤矿的煤炭价格,但一直以来以政府为导向形成的合同价格和供需关系形成的市场价格构成的“价格双轨制”仍沿用至今。

当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为促进循环经济在煤炭行业的普及和推广,就要逐步减少政府对煤炭价格的干预,突显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

首先,为了不断扩展煤炭资源价值构成要素,完善煤炭资源价值构成体系,应将煤炭资源损耗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生态补偿成本在内的多种成本要素考虑在内,并按照科学的成本摊销方法进行摊销,使之在煤炭价格中得以体现。

其次,在避免过快放开市场价格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的前提下,适度增加煤炭的价格,充分利用煤炭市场中已形成的“倒逼机制”迫使煤炭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实施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十四

一、当前影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主要问题。

1.财政筹资缺位,非财政筹资越位。财政分配职能弱化,财力过于分散,预算内财力严重不足,预算外财力迅速膨胀且分配无序。经过20余年的改革,许多行政机关已丧失了原有的职能,没有必要存在,但是由于没有拆“庙”,“和尚”又日益增多。他们争权、争利,千方百计地设计“基金”、“收费”、“摊派”项目,抓钱,抓权,竭力参与社会分配。更重要的是还有不少行政管理部门或行政执法部门,他们为了保住或尽量少损失已形成的部门或单位的既得利益,千方百计地财政相争,甚至抗争,行政性收费拖延或逃避财政管理,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多层面财政分配”现象。到目前为止,就各种行政性收费来说,政府至少没有完全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尽管也有部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但也由于这些部门的力争而最终还是从预算中列支返还。同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未建立起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和财政支出保障机制,财政收入难以满足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就把收费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渠道,在国家规定以外巧立名目,自定政策向企业、农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征收各种费用。久而久之,收费项目越来越多,收费规模越来越大,最后造成费大于税。这样不仅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扰乱了国民收入的分配秩序,为贪污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温床,而且侵蚀了税基,财政筹资缺位,非财政筹资越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严重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市场经济的种种缺陷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克服,经济运行的客观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包袱最终还是转嫁于财政负担,给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2.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严重挤占了生产建设资金。各类行政事业机构的雍肿和庞大,吃皇粮人数的众多和持续增大,是一个屡次精简之后易犯的痼疾。目前,机构改革尚未让吃财政饭的机构从根本上得到削减;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事业单位进行政机关、企业进事业单位、企业进行政机关的人员继续车水马龙,吃财政饭的队伍庞大不堪。在不少地方,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发工资,个别地方全部财政用于发工资还不够。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严重挤占了生产建设资金,对经济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有序运行构成极大的.威胁,制约了财政经济的运行。

[1][2][3]。

循环经济论文如何写篇十五

xx亩,许多农户已把目光转向周边村庄,以反租承包的形式在外村发展“西瓜+茄子”套种。xx年农户承包外村土地达500多亩,影响和带动了周围村庄的发展。为了把大量产品及时从农民手中销售出去,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我们充分发挥本村10名交易员的作用,在村里建起蔬菜批发市场,瓜菜收获盛季,安阳、林州、武安、邯郸等外地商户云集村里,收购瓜菜昼夜不停,运货车辆川流不息,日交易量在100吨以上,成为豫北最大的茄子市场。二、重改革,求质量,靠养加致富“沙地粉条”远近闻名,为了保持这一传统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销售优势,我们采取三项措施改进生产方式。一是改造小作坊,发展机械化加工。购进自动化粉条生产机械5台,变手工操作为机械化生产,不但加快了生产进度,也提高了产品质量。二是保持产品原形原味。有些个体户为了使粉条外形美观,色泽鲜亮,采取用硫磺薰蒸的办法。村两委干部在管理中认真向个体户分析市场,宣传副食品管理中的卫生标准,讲解化学品对消费者造成的身体危害,教育村民拒绝这种做法。目前,我们村生产的红薯粉条,无一家再用化学元素处理。三是改包装,精美的包装是市场销售的前提。以往的沙地粉条,都是赤裸裸地用草绳捆作大捆,对于运输和存放都不方便,很容易遭到污染。为提高产品档次,我们改变传统做法,给粉条加上塑料包装,深受消费者好评,目前,我们村粉条年产量可达300吨,仅此一项,人均收入都在500元以上。粉条加工的副产品(粉汤、粉渣)是畜禽养殖业的好饲料,为了提高综合效益,近年来,加工户大力发展了养殖业。每个加工户,家中存栏生猪均在5头以上,全村存栏2500头左右。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村民养猪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生猪品种杂且老化;二是大多数仍然采取原始养法,生长慢,肉质差,价格低;三是防疫跟不上去。针对这些问题,村里聘请了省畜牧养殖研究中心的教授授课,让村民学习科学养猪技术,同时,指导农民淘汰老品种,培养和购买“长白”、“杜洛克”等瘦肉型品种。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我村所饲养的生猪,优质品种率占90%以上,配方饲养占95%以上。村里对生猪统一防疫,避免伤亡。年出栏优质生猪4000头,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00元。养猪业的发展,有机肥源丰富了,进一步培肥了地力,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形成种养加良性循环。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