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母亲节微信文章母亲节微信推文文章(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3:02:58 页码:12
母亲节微信文章母亲节微信推文文章(优秀10篇)
2023-11-19 03:02:58    小编:ZTFB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标志,保护和传承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完美的总结可以通过反复修改和润色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路。

母亲节微信文章母亲节微信推文文章篇一

2017年的母亲节,周日,没有监考任务,湘西州第三次质量检测的试卷暂时也不能批改,乘车回乡。

十点钟左右到了乡下,正值乡下赶场,可是,买东西的人没有卖东西的人多,和春节时车水马龙的乡场相比,天壤之别。从下街走到上街,我分别从两个老太太那里买了20颗、30颗鸡蛋。

“来得正好,我们正要吃早饭。”父亲看到我很高兴,算算时间,距离上次回家差不多一个月了。

我说,你们吃,我看店子。

母亲不屑:哪有什么生意?赶场的人都打工去了。

早餐后,母亲预备去地里给豇豆黄瓜插枝条。

她从家里柴房搬出一捆竹条,一捆杂木条,大嫂把两捆在一起,就是好大一捆。我要背,母亲不肯:莫搞腌臜你衣服。再讲你好久不做功夫了,背得动?我好笑:我是怎样长大的,一捆柴就背不起?母亲和大嫂将柴放在我背上,我们沿着马路向地里奔去,快到母亲店子时,母亲说,我换双鞋子,你要换?我说不换,我先去地里。走了好远,听到母亲在后面喊:阿珍屋边的路好窄,你要小心点!放背篓时莫压着我的包谷秧!

几分钟后,母亲赶到地里。母亲说,忘记拿绳子了。我四处看看,见母亲背篓上挂着布条,我把布条扯下来,一分为三,算算也是够了。

“先帮豇豆插竹条,再用杂木杆插黄瓜。”

“两颗豇豆插三根。”

“为什么不是三根豇豆插三根?”

“本来是要三根,有一根就是不长。”

“你记到绑时要尽力帮上面的叉叉分开,不然豇豆叶子合在一起,看不到太阳结不好豇豆。”

母亲边说边给我做示范。

“看起来没得多少地方,做起来要老半天。”我和母亲一垄垄地插下去,不到一小时我就腰酸背痛,心想,以后买菜再也不要和人家砍价了。到了屠户家围墙,母亲说,不要插三根,一棵一根。有围墙,风吹豇豆不会倒。

“你看到我的冬瓜秧?”插完豇豆秧子,我插黄瓜秧,黄瓜只有五六棵,用杂木插,也不要捆绑。母亲在背篓里找到冬瓜秧,选好角落,她先用挖锄掏出窝,然后小心翼翼将瓜苗放进去,培上土,几分钟就栽好一棵。

“做什么要栽这么多,吃得完?”

“吃不完可以卖,种子钱不是补转来了?再讲,过年时你姐家回来了,要的是菜吃。”

母亲今年79岁。

她出生在那个湘西人家户喻晓的小镇,小时候,每年寒假我都会在那个小镇逗留一段时间。外公家属于中农,母亲十几岁时我的外婆就离世,母亲中断高中学业,回乡帮助我的外公拉扯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后来她嫁到边远的苗家山寨,在那里做了几年代课教师。命运多舛,不久她的丈夫故去,她带着幼小的女儿改嫁到讲汉话的地方,就有了我和妹妹。

听她说,她在客家村子,最初还是做代课老师,后来家里孩子一多,她就不做了。她把大女儿嫁到本地,时时可以看见女儿;她把两个女儿送进学校,两个女儿当了老师;她把家里矮小潮湿的两间小屋变成大楼房。

我们读高中时,常常质疑,她和父亲的爱情?母亲读过高中,父亲目不识丁,怎么会成为一家人?母亲不告诉我们。

2015年的冬天,大嫂一家、姐姐一家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两个近八十的老人。偏偏父亲,到理发店剪个头就烫伤了脚。

夜晚,父亲守店子,母亲守家,每个周末,我回家陪母亲。

母亲无一例外地在编她的扫把。

编扫把是一个碎碎活。

“渣渣功夫太多了!明年不做了!”每年都听母亲抱怨,可是,第二年他们仍然做。原来编扫把是父亲的事,父亲从不要母亲插手,可是,2015年父亲脚不灵便,所有的活便落在母亲身上。

春天,父亲把扫把籽撒在地里,夏天就可以收割了。不说途中施肥浇水的辛劳,也不说天晴下雨的忧虑,单是把扫把草晒干就非常不易。要把草晒干,把草籽抖落。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灿烂,下一秒有可能就是阴云密布暴雨滂沱。父亲一个人要把大捆大捆的草搬进搬出,要趁着天色把草翻身,要抖落草籽。骄阳下,父亲大滴大滴的汗水掉下来,不一会儿,整个背就湿透了。

父亲熟能生巧,得出经验。他分批晾晒扫把草,洒在家里后院的铁丝上,接上塑料纸,下小雨时扫把草不必收回来。重孙子问他:老太,你搞那个塑料纸做什么?父亲说,给扫把草穿衣服呢。

扫把草不能淋雨,淋了雨,易发霉,易折断,没有编的价值。扫把草晾干了,抖了籽就可以编了。

父亲把扫把草收进家里,整整齐齐码好。家里楼上楼下,弥漫的全是阳光的新鲜味和扫把草的清香味。

母亲要把每一棵草用小刀细细地削平,包括主干和枝叶,她每削一根要刮十几下,花费几分钟时间。然后一根根用细铁丝扎紧一束,再一束束合紧,这仅仅是做扫把的基础。把手和枝桠之间用一块竹片镶嵌紧凑,这个程序母亲从来不在夜间做。捆扫把的竹片在我姐家砍,姐家院子后面有大片的竹林。一到开春,大片的竹笋争先恐后出来看热闹,村民们到她家扯笋子的人很多。母亲说,扯吧扯吧,图个新鲜。

寒冷的冬天晚上,母亲边做活边和我说话,多是母亲说我听。母亲不烤火,我围在暖暖的火炉旁:不冷?母亲说,做事,手上有火。

有一回,父亲不晓得为什么让母亲生气了,晚上母亲开始给我讲她和父亲的故事。

村子里谁谁的母亲介绍的。

见面那天你的伯伯也在。

你伯伯还不中意我,嫌我有你姐。

你父亲有什么?无父无母,两间岩头屋。

先前,你父亲有他中意的姑娘,人家不是嫌他穷,嫁给别个了?

还不是有喜欢我的人,人家有文化会唱山歌会写诗脾气好。我想给你姐找个讲汉话的地方,读书识字。

母亲絮絮叨叨。

母亲为了我的姐有好的读书环境来到客家,可是世上的事怎么会十全十美,我的姐姐因为几个妹读书,初中没有读完就辍学。

你父亲什么都好,就是爱发气,什么时候发气你都不晓得。有时我后悔嫁到这里,可一想,多得你们两姊妹,我又满足了。

喜欢父亲的那个姑娘?

嗯,还姑娘?老太婆早没在了。

喜欢你的那个小伙子?

唉,没了。一辈子没有成家,无儿无女,造孽!母亲关注手中的活儿,头也不抬。

女人一辈子,嫁谁还不就是过一辈子。好久,母亲又补充一句。

那个唱山歌会写诗脾气好的年轻人也许是母亲心中最浪漫的记忆。

母亲编得再快,一天最多编两把扫把,一把十元钱,每年他们多则编七八十把,少则五六十把,总比种包谷强,包谷一块钱一斤,你算算那个划得来?农人算账,从来不把劳动力价值算进去。

同是农村老太太,母亲和我家猫咪的婆婆截然不同。母亲把钱装进口袋,父亲要一分钱问她要。猫咪的婆婆在世时不用一分钱,所有的柴米油盐都是猫咪的爷爷做主。“有一回我到吉首民师看我侄女,你嗲给我四十块钱,回来我又把四十块退给你嗲。”猫咪的婆婆说。

母亲和父亲一年年见老,每次我回家,母亲就给我唠叨,谁谁又没了。村里比母亲年级大的老婆婆屈指可数。生产队下放那年,母亲开始一边务农一边经商,姐出嫁后,她既要种田土又要经商,用她常讲的一句话是,忙得屁股冒烟。两个女儿读书,家里经济好拮据,每年春节,母亲要给村子里几个老太太送一两斤糖几十块钱。我读小学时,不时有从贵州那边来乞讨的人,若是碰见我家吃饭,父母亲会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吃饭,临走,一碗包谷,两个红苕装进他们的'口袋。

我家的承包地,远的全部退耕还林了;近的,母亲不让放荒。我家的责任田,平整,宽阔,靠水沟临大马路,天时地利就是没有劳力做。附近的人家要种,母亲一粒谷子不要:这么好的田放荒了可惜。据说有一年县里拿来植种,有两家人还因为种植我家的田发生了小争执,到村里讲理。村干部喊母亲去,母亲拒绝:哪个爱种哪个种,县里的补助哪个种给哪个。

每回我回家,住楼上,母亲住楼下,早上不到六点,她就在楼下喊我起床。等我下得楼来,天还不亮,母亲说,我四点就起床了。我说,怎么起这么早?母亲说,怕你赶不上进城的车,上班迟到。我说,我有手机闹铃,不会迟到的,下回你安心睡觉。母亲嘴里说着好,下回又是四点起床,在楼下大声喊我的名字。冬天的时候六点天还不亮,母亲打着电筒送我到车站候车,电筒一闪一闪,我在前,母亲在后。车开了,她又佝偻着身子回家,电筒一闪一闪,我在暖和的车里,母亲在冰冷的车外。

“喊你换鞋子你不肯,看你一脚泥巴!转去到河坝洗!”母亲背起背篓,准备回了。

果然如母亲所说,看起来不难,做起来费时间,一小块地,我们搭个架子就做了将近两个小时。

母亲矮,背篓大,母亲背起背篓,蹒跚走在半尺高的包谷地里,她不急着离开,像观察自己孩子一样注视着一棵棵包谷秧,天是蓝的,土地是黄色的,包谷秧是绿色的,母亲的帽子是红色的,这幅美景如果能凝固,多好。

走到姐姐家屋基前,母亲叹口气:地基都下好了,现在变成人家的停车场。

我的老母亲,戴着一顶鲜红的帽子,像城里时髦的老太太。三年前,妹妹生下宝宝,我和她一起去“看月”,我问她:给多少钱?她说,我老了,给得起好多钱?2000块。我和妹妹笑她有心计,明明给了4000块,故意少报,怕我们多心。每回我们给她买衣服,她就说,莫买了,穿不完。转身,就把新衣服换上了。有一次寒假回家,我给父亲买了新鞋,母亲说,没得我的?我说,明明放在口袋里的,怎么会不见?母亲露出失望的神情,我赶紧说,下次记得带来。我和妹妹都不愿给母亲买鞋子。她穿鞋子比较挑剔,你花三百元给她买的一双鞋,她若是嫌弃了三十元就会给你在乡场上卖掉。

当我在键盘上匆匆结束这些文字,2016年的母亲节就要和我们说再见。

有母亲在,我们不敢变老。

母亲节微信文章母亲节微信推文文章篇二

和每年的节日一样,那年母亲节,我准备了一束鲜艳的康乃馨,外加妈妈最爱吃的德芙巧克力。

记得那一年的母亲节仍是星期日,我陪妈妈去超市购物,我带了好多钱,希望可以在妈妈喜欢一件东西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买下来,来显示我自己对她的爱。然而似乎她早已看出了我的意图,每一件商品只是随便的看了一遍就走出了超市,超市出口,她停下了脚步,我以为她又想起买什么东西,顺着她的方向看过去,我的目光落在了一个老人的身上,他蜷缩在一角,一根粗糙的拐杖斜躺在他的旁边,每当行人走过,他就会点头哈腰,嘴里还不断念叨着什么?不过因为距离有些远,环境又很嘈杂,我听不见他在说些什么?但我仍然确定,他是一个乞丐……我明白妈妈的意图,紧了一下背包,我无奈的笑了,这样的人太多,且不管他是不是骗子,我在设想,如果我过去施舍他一些钱,紧随而后的会不会是一帮乞讨者?那么、我该怎么脱身?也许这真的仅仅是我的一个借口,因为,我真的不想把自己仅有的乘公交的两元零钱给他,那就意味着我必须和我的母亲走回去。于是,我强制的拉着我的母亲离开了那个我不想再多呆一秒的地方,因为我也怕我故作冷漠的心动摇,怕真的把坐公交的零钱给了他,怕自己累死在回家的路上,事实上,我并不是一个冷漠的人,尽管我这样说有些自相矛盾,但事实又是无可质疑的,我做了一件违背良心、又遗憾至今的事。

这是一件小事,我想忘记,可是越是想要忘记,越是铭记在心,它似乎在我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每每夜深人静时,它就会隐隐作痛,让我悔恨。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一直在努力完善自己,我的改变,你们都看见了麽?

其实我一直在改变我自己……。

母亲节微信文章母亲节微信推文文章篇三

节日,总能唤醒游子思乡的血液,这一天,乡愁便跌落于尘嚣之上,站在思念的尽头,抖落掉一地的愁苦,在惦念中回味那熟悉的暖暖的气息,感受到了,那浓烈的来自母亲的爱,就在身边萦绕,不曾远离,这一刻,对家的思念,在心海里奔涌、摇曳。

除了节日,还有就是步入而立之年的缘故吧,对家、对母亲更多了一份依恋,一向对眼泪吝啬的我,现在反而会因想家而落泪,曾一向标榜离家无家的我,现在会觉得母亲的唠叨,有时也是一种吟唱。时间柔化了我的同时,也苍老了母亲的面容,乌黑的发头里增添了许多银丝点缀,佝偻的腰板也没有年轻时挺拔了。

回家真的是太少了,与母亲的心手相依,已被如今的略显客套所转换。我和母亲,彼此都从未说出爱的字眼,或许我们都不善于表达,或许母爱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陪伴,我们都早已习惯。其实,母女之间的爱未必就要说出口,品不尽的是关爱,叙不完的是亲情,说不出口的那是感激。

我心存感激,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在爱的滋润下成长,教诲中坚强。回首三十多载的历程,记忆深处的时光年轮里,载满了太多太多母亲的爱,那些泛黄往事,在心头涌动,时间或许会老,岁月也会流逝,但母亲的爱、对母亲的爱,永远都不会褪色和凋零。

都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小时候的我,最喜欢躺在母亲的臂弯里,听着母亲呼唤着我的乳名,安然入睡。此刻,我在深夜里静坐,凝眸家的方向,感受家乡吹来的暖风,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温馨,而我只想、只想躺着母亲的臂弯里入睡,外面的世界便和我无关了。

又是一年母亲节,我依旧没有任何花样的表达,只是和母亲通了电话,聊聊家常。母亲,也许您并不知道,放下电话的我,会以文字的形式对您说一声:母亲,我爱你,祝您永远健康、平安、快乐!

母亲节微信文章母亲节微信推文文章篇四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8年了,她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遗产,甚至连遗言也没有。可那只旧棉布忱头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母亲在世的时候,记得有一天,我想和母亲独处一会儿,进得屋去,却发现母亲佝偻着腰坐在床上,把那只旧棉布忱头抓在手里仔细地捏,捏了一会,又放回了原处。我感到很诧异:“妈,是不是忱头太硬,忱着不舒服,给你换一个软点的?”母亲忙说:“不用不用,我忱惯了的。”

不久,母亲就病了,我送母亲去住院。都上车了,母亲却说:“金良,把我的那个忱头拿上。”我说:“妈,医院有被褥忱头,带上你那旧忱头干啥。”母亲坚持说:“带上,不忱着它,我睡不着觉。”我不明白母亲怎么这么舍不得一个旧忱头,但母命不可违,我还是把忱头送上了车。

老照片:左一是我母亲、左二是我二姨、左三是我四姨。

医院给母亲做了各项检查,说:你母亲凝血机制差,血管脆,易破裂。原因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

什么?长期营养不良?

是经济上的原因?这不可能!

父亲每月有退休金,而且还有积蓄;我们姊妹四人也常给母亲钱。因母亲没工作,是家属,为了让她花钱自由些,我们就把钱给母亲,不给父亲。父亲看见了就不愿意,我们只好就悄悄给。母亲用我们给她的钱就常常给她的孙儿孙女买玩具、买衣服。

按理说,两位老人的生活费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是伙食上的原因?更不可能!

回想起来,母亲的厨艺是相当了得的,她擅长做蒸菜,凉菜、炒菜都有绝招。我十几岁的时候,就曾跟着母亲学做菜,去给别人办过酒席。那场面可大了,做十几桌席面,七、八个人忙得团团转。我母亲指挥若定,有条不紊。端上席面的凉菜、炒菜、蒸菜、面点,样样受人称赞,凡请母亲做酒席的人都竖大姆指。

记得六十年代初,凭粮本供粮,粗粮多,细粮少,父亲就千方百计弄些粮票补贴家用。那时粮票可管用,能买来细粮,能擀好吃的面条,能蒸啧香的白面馒头,凑巧还能吃上雪白的米饭哩。还听说,二两粮票就能从老家换来一个漂亮的媳妇儿。于是,母亲把粮票视若珍宝,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动用它。母亲就把豌豆面,乔麦面,玉米面等,粗粮细做,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但那时,我们的肚子怎么永远也填不饱,总是吃了上顿盼下顿。为了让我们能吃得饱一些,母亲还去山上采野菜给我们充饥。

记得七十年代初,我们新疆兵团无私奉献,把小麦调往内地一些遭灾的省份,自己吃90%的包谷面。呵,那时候,就是有粮票也没地儿买细粮,只好上顿下顿包谷面,吃得人胃里直翻酸水。母亲可是动了许多脑筋呵,为了提高我们的食欲,想尽办法粗粮细做,把窝头做成各种动物形象、做锅贴玉米饼、做菜窝头、糖精甜窝头;把玉米面过细筛,搅成凉粉、做成玉米面条、烙玉米煎饼、做玉米汤圆。偶尔做一顿面条,蒸一回白馍,总是让我们先吃饱了,父母亲再吃。

改革开放后,丰富的物质仿佛一夜之间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应有尽有。母亲更是调动她的全部心思让我们吃好。总是做一桌好菜,五颜六色,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母亲看着我们吃得有滋有味的,她的脸上总洋溢着慈祥的微笑。

母亲有这么好的厨艺,能营养不良吗?

呵,母亲,我们心里明白,是生活和我们这些儿女把你拖累的!

父亲漂泊的一生,决定了您一生的漂泊。父亲挑着生活的重担从四川辗转来到新疆,最后定居新疆兵团第四师六十二团。您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背着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背带磨破了您的肩头,岁月染白了您的头发,风沙吹皱了您的皮肤,您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您给了我们无尽的母爱,我们在您的怀抱中成长。您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风范;您勤劳朴实、真诚生活的勇气;您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的品质;您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处处都在浸泡着我们。我们的骨子里流着您侵泡过的骨髓。您处处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为公家多干事、干好事,从来就没有拉过我们的后腿。而您现在,已经是风烛残年,病魔缠身,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

我们轮流地守候在母亲身旁,精心调理了一个多月,母亲身体渐渐地好起来,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我们心里非常高兴。

我们相信,好起来的母亲一定能健康地生活。因母亲一辈子很少生病。记得父亲说过,58年母亲大病了一场后,就一直没病过。另外,在她70高龄因胆结石开过一次刀,也只住了7天医院。因此,母亲出院后,决意回62团去住一段时间,我也就同意了,因为,那里有他们的梦,有他们的欢乐,有他们朝夕相处的老朋友。

临上车时,母亲又叮嘱我说:“把我的被褥带上。”“妈,弟弟、妹妹会给你准备新的。”母亲说“不麻烦,不麻烦。”她就站那,亲眼见我把被褥忱头捆好放到车上,母亲才放心地走了。

谁知,这一走,竟成了永别……。

等母亲再次住进医院,就再也没有说过话了。她双目紧闭,昏迷不醒。医院诊断为血管多处破裂,脑内有淤血。我趴在母亲的耳边一遍遍呼喊:妈!妈!你醒醒!你醒醒!我是金良!这时,我看见母亲微微地睁了睁眼,眼晴里有泪光在闪烁,然后又闭上了。挂着吊针的手指微微颤动,我忙握住母亲的手,感觉母亲在轻轻地捏我,算是表达了对儿子的呼应。

直到辞世,母亲也没能说一句话。

母亲就这样默默地走了。

我们在焚烧母亲的遗物时,有人提醒我说,你妈老捏忱头,拆开看看吧。看来,母亲的旧棉布枕头不止我一人注意。

忱头被拆开了,旧棉絮拽了出来,一层一层的剥开,果然有了重大发现。从旧棉絮的夹层中间,找到了两个蓝布小包。打开一看,一个包里有一叠钱,数一数,足足有两千多块钱。看着这些钱,我的心一阵揪痛。我从心底里发出呼喊:母亲呵母亲,你一个家属,没有工资,钱都是我们这些儿女们时不时偷偷给的,那时我们的工资也不高,每次给的也不多,不像现在一给就是几千几千的。想起来,母亲要节约积攒这么些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工程呵!而另一只小包打开来,里面全是粮票!有六十年代的全国粮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新疆粮票,算一算,有好几百斤!看见这些粮票,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一盆一盆的野菜稀汤,那一蓝一蓝的玉米窝头,那些让人永生难忘的艰苦岁月。

看着这些东西,一屋人哑雀无声。

母亲留下的这些昭示着什么?

我终于明白了,母亲,虽然你没有留下什么遗言,但您留给我们的是勤俭和节约的高贵品德,它将激励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

这可是母亲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呵。

我的心被震撼了,我从心底深处呼喊着:“妈妈……”热泪却早已挂满了两腮……。

母亲节微信文章母亲节微信推文文章篇五

如果她是知识分子,她可以带领我读书习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如果她留过学,她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在我的身上;如果她有钱,她也可以让我身穿名牌,多才多艺;如果她是个明星,说不定还能领着我参加个真人秀,秀一秀融洽的亲子关系。

然而她只是个普通的妇女,出生在农村,不甘心种地,来到城市做小生意。她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劳作,一手撑起了整个家。

她没教过我做饭。多少次,我围着她在厨房打转,盘子里有洗好的菜,煤气灶上烧着火,炉子上炖着汤。昏暗的灯光下,母亲一会儿搅拌鸡蛋,一会儿转身往锅里加调料,一会儿又切菜,菜刀在她的手下熟练地打着节奏,切出的菜总是周正整齐。那时,我和她聊天说笑,并没有十分意识到她在做饭,只是诧异灶台是如此干净。她一生要强,在做饭这件事上也不落下风,总是钻研一些新鲜的菜式,让我的童年很少有馋嘴的时候,也养成了“嘴刁”的坏习惯。

现在对着菜谱什么做出来呢,自不必如她一般费神琢磨。去年回家时,我一下子窥懂了这个厨房的奥秘、她做菜的步骤,禁不住说道:“我也是这么做的,以前都不懂呢。”她讪讪笑道:“青青会做菜了,不觉得妈妈厉害了。”真傻,再好吃的饭菜也不能和你做的相媲美。

她没教过我收拾。记忆中似乎没有她收拾房间的画面,耳边倒是响起了她嫌弃的声音——“家都脏死了。”我还在念小学的时候,她突然对我说:“我天天都忙死了,你不能帮着收拾一下嘛。”我对整理房间并没有概念,凭着感觉将物体归位,然后拖地、扫地。自此,周末、寒暑假时我和弟弟都要在她回来之前把家收拾好,现在想来,其实她回家之后是有重新打扫的。我不喜欢收拾房间,大早上的睡睡懒觉多好,我又怕挨批,总是做得不情不愿。

等我自己租房住的时候,一个人的时候就开始不自觉地收拾、整理,无法忍受东西不在原本该在位置,和地下的头发较劲。她住了近一辈子的出租屋,我也不知要住多久。曾经,某个秋天,我回到家发现桌子上的花瓶里插上了几株桂花,也不知她从哪弄来的。幽幽清香扑鼻而来,我觉得很幸福,很温馨,永远也忘不了。

她没教过我进取。对她而言,生意场就是战场。她本分用心,麻利老道,也爽快泼辣。谁不是从矜持的少女走到如今?谁不想操持体面的活计?一声声沿街响亮的吆喝,一次次把早点递给顾客,再小心地接过顾客手中的零钱。我从这吆喝声中来,我从她粗糙的双手中来。是的,她的'手不知不觉已变得如此粗糙,她的脸上开始有了皱纹,她的眸却愈加坚定:把孩子拉扯大,别叫同行比下去,就是这个信念吧,一直支撑着她。我从没见过她柔弱的时刻,我很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同学说,我一点都不觉得丢脸,她这股劲将一直感染着我。

她没教过我审美。莫不是青春易逝,时光太过匆忙,还没有美够,身材已经走样。那颗追逐美好的心还是难以安分,总算有个丫头,我家的丫头也可不能比别人差。拉着我,她能逛一天的街,舍得花钱为我做头发。补上了因车祸而磕破的牙,她比我还高兴。光是为我也罢,总是想着法子为家里换上漂亮的床单,看到精致的小物件,也像孩子似的走不动路。和她视频,让她看我现在住的屋子,第二天她在电话里告诉我,你的小屋子收拾得真不错,窗帘和床单都是我喜欢的样式。一次我听同事说,我对色彩的把握能力还挺好,心里窃喜,嘴上说着:“我也没学过,不懂的。”

母亲节微信文章母亲节微信推文文章篇六

母亲历来节约,始终不愿意给乡下的老家装个电话,用母亲的话说,电话费高,不打电话都还要交座机费,太浪费。于是,每次打电话都要请邻居叫下母亲,然后,听见母亲气喘吁吁跑来听我的电话,我的心总是很疼很疼。

准备要给母亲送个手机,不为别的,只为母亲能平静接我的电话,能随时和我聊聊天。我在外面的城市里打拼,一年回家的次数并不多。

标题。

输入文字输入文字输入。

文字输入文字。

母亲60大寿,我送了一部手机给她,说:妈,这手机不贵,以后就不要麻烦邻居,我不要你总气喘吁吁的跑,你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不要考虑话费的问题。

也许是母亲的年龄渐渐的老了,也许是母亲的心底对她的孩子有太多的牵挂,她并没说太多的话语,只是不停的唠叨:这手机好漂亮,花了不少钱吧…可是,我不会拨手机号码,我也记不住。

我把我的手机号码设置好了,对母亲说:很简单的,打我的电话,就按1……于是,母亲就按了一个1,当我的样子显示在母亲的手机上时,母亲高兴的像小孩似的:这手机真高级,居然能看到你的样子。

那天晚上,我有好几次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我的手机里,都有着母亲笑逐颜开的模样。

我和母亲一起编辑起短信:

我和你父亲身体很好,不要担心。

儿子,上火车了吗?

儿子,到家了吗?

儿子,工作顺利吗?

儿媳身体好吗?工作顺心吗?

孙子的学习好不?

………。

在母亲的诉说中,我一字一句都存到母亲的电话中,最后,竞然有50多条信息。除了第一句话,母亲所有的问候都是我,我的孩子,我的妻子,就连第一句话,也只是不想让当儿子的我不要担心家里,担心她们。那天,我躲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泪流满脸。我的母亲啊,只是一生都牵挂儿女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妈妈。可是,这世界,还有那种爱能够和这朴素的母爱比肩。

临走的时候,母亲扬扬手机说:“我会发短信了,我会给你发短信,嘿嘿,省钱些。”刚上火车不久,手机就响了。一看,竟然是母亲的短信。打开,却发现是空白的。一分钟后,母亲的短信又来了,这次写的是:儿子,上火车了吗?我先是一笑,继而心头一热。我立即回道:妈,我已经上车了,不要担心。同时,打了个电话回去,电话那边是母亲一脸的诧然:第一次发,紧张,什么也没有,你收不到吧,现在,我真的会发短信了。刚回到家,母亲的短信又来了:儿子,到家了吗?我立即回道:请放心,我已经到家了。

就这样,隔三差五,母亲的短信就如约而至。每次我都这样回答:我们全家挺好的,工作非常顺利,你孙子的学习又进步了……”

我知道,坐在门前的老枣树下,我的老母亲看着儿子的平安短信,一定是那无声的微笑……。

读着母亲的这简单的2个字,不知不觉,读出了一脸的泪水……。

母亲节微信文章母亲节微信推文文章篇七

母亲是一个好裁缝。母亲的手特别的巧。一双栩栩如生的老虎鞋,一顶虎虎生威的老虎帽,一副灰白相配的兔毛手套,都让我的童年感受到不仅仅是温暖还有乐趣。一个如红楼梦中黛玉般的布娃娃不知羡慕了多少小伙伴的眼光,最让母亲骄傲的是为迎娶大嫂做的新嫁衣,柔软的蚕丝缎面在母亲的手中变成了一个含笑的灿烂的红的耀眼的一朵花衣,一朵朵如镶缀在花朵中的花蕊盘扣是母亲让左邻右舍最为称赞和敬佩的。

母亲性格很直爽,母亲也很要强。煤油灯下的纳鞋底的母亲常常抬起头一鼻孔的黑黑让儿女们悄悄偷笑。忘记了是在哪一年,母亲拥有了自己的缝纫机,也在那一年母亲和她年龄相仿的姐妹们一起成立了一个裁缝铺子。从次,我的耳边就有了哒哒声音的陪伴。或快或慢,声音没有起伏,永远不变化的是音律,变化的是频率的快或慢。就在这个哒哒声音中,母亲白了头发。

因为是母亲的老闺女,所以留在记忆中没有看见过母亲在相片里的粗粗大辩子,但是我一头乌黑的头发大家都说我随了母亲。是啊,我的母亲在不惑之年就白了满头的头发。儿时的记忆有的东西很深刻,常常回想童年,记忆的篱笆墙里的永远有挥之不去的快乐的奔跑和开心的微笑,家永远是那么的整洁亮堂。母亲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有忙不完的活,匆匆忙忙的瘦弱身影和仿佛永远也不停息的缝纫机哒哒声也永远留在我的童年记忆中。

缝纫机的声音是我睡觉的伴奏曲,多少次梦中醒来,昏暗的灯光下母亲还在低头一手扶着缝纫机一手在平整着碎布头,双脚在有节奏的踏踩着,哒哒、哒哒哒。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到今天我对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小布头,依然情有独钟。一块块小碎布到了母亲的手中就宛如女儿回到了娘家一般,亲切和熟悉,踏实和快慰。在母亲的手中,一块块碎布头变成了一朵小梅花又一朵大梅花就这样最后母亲把一个个梅花组成的特色布做成了一块在冬天可以御寒的棉门帘。让在风雪中的我们远远就看见绽放在家门口的梅花,温暖快乐着我们的。童年。

因为在裁缝铺子做衣服,母亲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抱回分到手的碎布头了,一块块花花绿绿的布头母亲铺满整个炕上,在欣赏,在检阅,在对话,在挑拣。或做补丁,或做小褥子,或做哥哥上学的书包,母亲都把它们的作用和美丽发挥到了极致。

母亲对我们很严格,母亲也很包容。她豁达宽厚的性格至今影响着我们。母亲在缝纫机旁边讲述她童年的故事,尽管是那么不易,但是没有看见过母亲落泪。她常常说的话我时常对我的女儿提起“人活着就应该努力,活一天就努力一天,善良和礼貌是做人的敲门砖。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心老天会看得见的。”母亲因为没有去过私塾读书,是她一生的遗憾,但是当母亲把电视上的许多字幕都磕磕绊绊的念出来的时候,我感到惊奇和感动。母亲一生也很节俭,对于我试新衣她总数落我,但是购买再多的书她都很赞许。每每看见翻阅书籍的我,母亲就会让我讲述书中的故事,母亲经常感叹的说,有书读,你将来的退休生活不寂寞啊。

是啊,不寂寞,其实,母亲不知道,有父母的陪伴我永远是不寂寞和孤独的。无论是游子还是在家相伴的儿女们。可是,母亲老了,母亲躺在了病床上,曾经陪伴了母亲半个世纪的缝纫机孤零零的停留在阳台的一角。握着母亲曾经巧手如飞的双手,僵硬的手指在慢慢的舒缓,舒缓。零碎的布头拼接起的一件件母亲的用心作品永远成为了母亲走过岁月的痕迹。

缝纫机的哒哒声音在渐行渐远,眼角的泪水又一次浸湿了我的双眼,为我有一个巧手的裁缝妈妈而骄傲,其实,母亲让我敬佩和骄傲的何止是一双巧手,在我们的血液流淌中永远敬畏的是母亲的善良和品格!

妈妈,能够做您的女儿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和满足!

为母亲祈祷,为母亲祝福!

也真心的祝愿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母亲节微信文章母亲节微信推文文章篇八

那时我正在别处上学,母亲突然来了,和父亲一起。我在路上遇见他们时,真有那么一秒钟时间,我陷于那种恐惧中,因为我居然认不出他们了。他们就像我所遇见的最普通的中年夫妇。母亲安详知足,父亲神色寂然。

母亲病了,这也许是我大脑失常的原因所在。母亲罹患癌症。可母亲一向都非常健康,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母亲腿老疼,因为关节炎。但母亲自己治好了自己。她在山上放羊时,总爱坐在花丛中,就是花儿开得最茂盛的那个草滩。不过,母亲生性并不浪漫,只是因为花儿多的地方,蜜蜂也多。她专拣那些体格健壮的蜜蜂,拈住它们的翅膀,用嘴轻吹,惹得小家伙火了,亮出有毒的针刺,母亲便任由蜜蜂愤怒的剑戟刺入自己的'膝部。据说,蜜蜂的断刺刺在人皮肤上还是活的,还会继续向皮肉里行进,这种痛苦的过程母亲每天要忍受十几次。渐渐地,母亲的膝关节不疼了。她还向别人介绍这个好方子,可是,即便是男人也不敢效仿。

我在黑暗中像翻明信片一样回忆着过往,我止不住恐惧,止不住悲伤。

母亲和父亲当时是去石河子医院,顺道过来看我和大姐。我正在准备高考。但我没有像渴望中那样,挨着母亲躺下,在她温暖的气息中好好睡一个长觉,平复童年的梦魇。我躲在小屋里,看着在地板和窗台上飞上飞下的小鸽子发呆。

我不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但心里总汪着一潭泪,望着窗台上沾着鸽子羽毛的干花伤感。那是我在放学路上为母亲采的一束野花,可我没送到母亲手里,我害怕在别人眼里感觉太傻气。如今,花已经干了,依旧有花的样貌和好看的形态。

母亲从石河子化疗回来,依旧折到姐姐家里。母亲依旧很安详,但走路再也不会掀起一阵阵风,而是像风随时都能把她吹走。于是我说,妈,你怎么像那个被风吹走的布袋姑娘?母亲笑了,那神态就像一个正在病中的小姑娘,苍白的皮肤,依旧活跃而微笑的眼。父亲却生气了,他说,你功课做完了吗?就要高考了,好好复习,你妈可是对你抱着最大希望的。我便不再做声,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母亲病了,父亲更大男子主义了,仿佛母亲是他最不省心而又最需要疼爱的小女儿。我经常听到母亲轻声嗔怪父亲不该因为她的病而对所有人都那么严厉。我想如果母亲没有我们6个子女,那她要省却多少烦恼啊,没有柴米油盐烦恼的母亲的少女时代,母亲想过这些吗?我甚至看到发芽的洋芋都暗自伤感,把自己想成没心没肺充满活力的小洋芋,而母亲正是那个日渐消耗的老芋块。

大家收罗各种偏方为母亲治病,听说炖鸽子能缓解病情,姐夫就将我养的几只鸽子杀了,那些鸽子是一家人,最小那只鸽子才学会飞翔。我为母亲哀伤,我为鸽子哀伤。我的眼泪不知该流向何方,它们像迷途的羔羊,散失在阵阵狂风中。

那天我放学回家,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母亲拿一张诊断单给我看,说,你看看,上面说了什么。尽管医生的字体都很难认,但我还是看清了那个字,还有“扩散”等不祥的字样。我没有为母亲读出那些字,因为它们的确太难认了,而且差点儿逼出我的眼泪。

母亲说,没想到读书人也不识得这些字,那你帮我念念这个吧。母亲递给我一本黑皮书,是本《新旧约全书》。母亲说在医院化疗时,一位挺慈祥的老妇人给的。

看我一脸疑惑,母亲笑了,笑得有些腼腆。说:我翻了一两页,神话故事一样,挺有意思。小时候,父亲和大哥死得早,可早年我们家里可是有名有姓的庄户人家,山前山后都是我家的地。可我幺娘(母亲)不识文断字,我也只上了个高小,就被你爸爸夸了一辈子,但我也认不得几个字,你帮我念念吧。母亲的脸红了,似乎是在为自己识字不多而难为情,或者觉得自己像个孩子。

我为母亲念了创世纪,念了“当诺亚600岁,2月17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40昼夜降大雨在地上”,又念了撒母耳初得启示等篇章,母亲一直听得很入迷,眼睛看着遥远的一个什么地方,不知道在想什么。后来母亲又说,我听那老妇人说,有很好的诗歌,你给我念两段吧。我一翻,才发现诗篇有几页是折着的,料想母亲以前也看过,便读母亲在下面画了横线的段落:“愿神怜悯我们,赐福我们……”

等我再进去时,母亲已经睡着了。

那是一种真正的强光,一种洞彻肺腑的强光。我知道母亲的一生寂寞,虽然她有6个孩子,但她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家庭的重负推着她努力向前走。而当她临离开人世,只有一个女儿在她的身边,她的体重轻如一个孩童,舅舅毫不费力就将这一小小的孩子般的身躯放进棺木,那时我们都不在她的身边,她应该怀着何等寂寞的心情离开!

那是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记忆,它们再一次通过我的血液抵达我的内心,贯穿我的一生。

母亲节微信文章母亲节微信推文文章篇九

母亲与父亲成亲的第一天,就开始围着锅台烧火了。母亲烧开了一大锅水,却怎么也找不到下锅的米。母亲只好去问奶奶米在哪里,奶奶掉下了一滴眼泪。母亲明白了一切。她拿着盆来到了素不相识的邻居家,借来二斤高粮粕子。母亲用不到一斤的高粮粕子喳了大半锅粥,全家人吃了一顿晚饭。这是母亲经常给我们讲的一件事。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母亲的一生就再也没离开过我家的锅台,直到临终前的一个月。母亲是73周岁去世的。

我记忆最深的,是冬季的三九天里,母亲黑咕隆咚地起来,在灶间点着小油灯,开始做饭。入冬时,父亲在杆子山捡回来一车煤。母亲和煤叫渣子。母亲打上火底儿后,再用小火铲一点一点地压上煤。然后她就开始呼哒呼哒地拉风匣,把火吹旺。风匣的箱子里面有一个木板的活塞,四周用线绳勒着鸡毛,两根木条连着它通到外面,横按着一根木把是拉手。我总是趁着母亲忙着锅上时,好奇地坐那拉一会儿风匣,也总是把火给弄灭的。母亲还得重新打火底儿,并一次次地警告我下回别动。

乡村里家家都是女主人做饭,她们自称为锅台转、四方台主任。邻居家的大婶把一个银簪子丢了,她去算卦。先生说,在你家的锅台四周找找。她回来就找到了,于是对算卦的佩服极了。

母亲总是把家中的锅台收拾得干净利索,她做饭做菜都在这个大锅里。那是一个18印的大锅。我吃母亲做的饭菜最可口了。炒盐豆、熬白菜、炖豆角、蒸鸡蛋糕,都是我心中绝顶的佳肴。铁勺子煎鸡蛋,是母亲一生专门给我做的一道菜。每当我不爱吃大葱蘸酱时,母亲就在灶门口点燃几根高粱茬子,左手拿着比饭勺略大一点的铁勺,等火旺了把铁勺烤热后,往里倒上豆油、酱油,再打里一个鸡蛋,右手拿着一双筷子,不停地来回扒拉。一、二分钟后,鸡蛋就熟了,香死了。在我听到豆油在铁勺里滋啦一声炸响的那一瞬间,我立马就来了精神。在一天的紧三顿中,母亲总是先用大锅把饭煮好,再炖半锅菜。我们全家人,不论谁有啥不愉快,只要一听到母亲在灶间的大锅里用豆油炸锅时,都会高兴起来,互相之间当时就有说有笑的。放桌子的放桌子,拣碗的拣碗。母亲也总是发令似地用铁勺使劲地敲着锅底和锅沿儿。我们一家7口人,很快就围坐在一起吃饭了。

后来,我们家有了电饭锅、液化气罐。母亲只是在夏天或来客人时偶尔地用一次它们。每次用液化气时,必须由我给打开阀门,点燃灶具。一次我不爱动,母亲为给急着出门的父亲做饭,叫我给点液化气。我极不情愿地下地,嘴里嘟嚷着说:“咋这么笨呢。”母亲瞪了我一眼,啥也没说。可从那以后,母亲再也不用液化气了。她平时一有闲空,就到外面捡干柴,放在空屋子里备着,留着烧大灶坑。一次母亲在离家很远的地里,背会一大捆干柴。到家后累得喘不上气来了。当晚她做完饭一口没吃,就躺下了。半夜我醒来时,看见母亲正在打吊瓶。我在被窝里哭了。

第二天早上是父亲做得饭,我却怎么也吃不下去。我到外面坐着晒太阳。一连三天,我总是这样在太阳下面发呆。

母亲栽的向日葵已经开花了。我想起那一年的秋季,我借着墙根的一个土堆,爬到墙头上,掰下一块向日葵的头,吃那半生不熟的瓜子。突然,一条很长的蛇在我的身边爬过,我吓得一下子在一人高的墙头上掉下去了。我的哭声,惊动了正在带病做饭的母亲。母亲用手捂着我的头,血从母亲的手指间不停地流出。大夫来了,给我洗净脑袋后,准备用针给我缝合伤口。可是,他怎么也找不到伤口。原来我的头一点伤都没有,是正在锅台上切菜的母亲听到我的哭声后,一下子把手指肚切掉了。我的头上,都是母亲的血。我是屁事没有。只见母亲正在用另一只手紧紧地撰着那只还在出血的手指。她见我没事,对大夫说,你赶紧忙去吧。母亲自己用一块花布把手指包了包,接着做饭去了。

母亲给我们做得最后一顿饭,是在她病重后的第五天。父亲早已去世。哥哥姐姐们都成家另过了。母亲和我门一家三口人在一起。她总是主动地做饭。那一天,母亲给我们蒸了鸡蛋糕。我们一人一碗。母亲特意给我的碗里,多放了一个鸡蛋。这是母亲对我这个老儿子一贯的做法。做完那一顿饭后,母亲就病倒在炕上,再也没起来。

母亲,不知您在天堂里,是否安好。

母亲节微信文章母亲节微信推文文章篇十

母亲是位农家妇女,虽只念过两三年书,却通情达理,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母亲勤劳俭朴,忍辱负重,为人诚实守信,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先人后己。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不仅上敬家族老辈,下爱儿女,而且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集中国妇女传统美德于一身。

从我们开始上学起,母亲常给我们讲起她那永生难忘的遭遇。一九五八年,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要进行所谓的“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荒谬运动,母亲所在的山东老家也未能幸免。那时,家家的锅碗瓢盆等所有铁制物品,统统被强制交公,用土炉将其熔化从而炼成堆堆废铁疙瘩。家家粮食一律充公,不准存粮,共吃大食堂。学生不上课,农民不收地,天天捡铁炼铁,无数的庄稼无人收获,大都烂在地里,导致第二年粮食急剧匮乏,大饥荒发生。那时,家家没有吃的,就挖野菜充饥,母亲一家人经常吃灰灰菜,吃得全身浮肿,虚弱无力,经常眼睛发花。到了冬天,就吃茅草根,吃干巴巴的地瓜蔓子,吃树叶、树皮。很多家的老人与儿童陆陆续续被饿死,母亲一家那时勉强活了下来。从五九年到就六一年的三年期间,中华大地饿殍遍野,许多村寨死寂无声。后来从网上得知,在那三年里不幸被饿死的中国人竟达三四千万人之多,那应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饥荒了。

母亲常说那种快要饿死的感觉,以及到处是无力埋葬的死尸的惨景,让她终生难以忘却。母亲在年轻时经历了一次次生死难关,以及那种年月几乎非人的艰苦生活,使得母亲养成了坚强的毅力与非常的吃苦耐劳、勤劳俭朴的品质。

母亲最为闪光的品质那就是孝顺。古人曰“百善孝为先”。的确,母亲之孝心孝行,在当地是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母亲向来逆来顺受,从不与人争名争利、争斗争气。母亲大概属于那种“不修道已在道中”之人吧。母亲一生总是想着别人,委屈自己。母亲从未讲过什么高深道理,总是以朴实的言行,默默地度着人生。

母亲在三十年前就精心伺候我那瘫痪在床的奶奶。白天辛苦劳作,夜晚还要熬夜给奶奶频频接屎接尿,天天给奶奶穿衣喂饭,常常擦身洗衣被,比伺候自己的亲娘还要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就这样十五六年如一日,直至奶奶寿终,母亲一直任劳任怨,默默地尽职尽孝。母亲常对我们讲,奶奶在临终前紧紧拉着母亲的手,念叨着肺腑之言——我以前没想到你这片云彩有雨,我多亏了你啊!我明白奶奶说的话,她是多亏了我母亲长久的悉心照料,才得以寿终,奶奶对母亲有着无限的深深的感激。是啊,母亲的至善至孝,的确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这也正是母亲在众乡亲的眼中,是当之无愧的最孝的表率,母亲在我们做子女的心目中,永远最慈爱、最伟大。

我很幸运,我的母亲依然健在。父亲于九九年因病去世后,母亲变老了许多,腰也明显变弯了。俗话说,人生难得老来伴。父亲去世几年后,热心的朋友为母亲撮合了一位淳朴善良的老伴。他们相互照顾,共同叙话,日子过得恬淡而殷实。逢年过节及二老的生日,双方的儿女子孙皆济济一堂,其乐融融,畅谈佳话,温馨而祥和。

我们距离母亲的家有十来里地,经常抽空开车去看看他们,母亲老了爱唠叨,惦记着这个,述说着那个,那些陈年旧事总是一遍遍提起,我们都听过无数遍了,几乎每次见面,她都要再给我们讲述一遍,好像我们是头一次听她的故事,我们依旧认认真真地听着,唯唯诺诺地应答着,这样,她才高兴呢。时间久了,我们都习以为常了。我发现母亲并不在乎我们给她买了多少东西,而是在乎我们听她唠叨唠叨那些陈年旧事,当然也特别关心我们各个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孙子孙女们更是爱护有加。我儿子无论上高中还是大学,放假回家,都首先想着去看看他奶奶,也要听她老人家唠叨唠叨,儿子常说奶奶对他最好了,不只是他是她的大孙子,更为这个孙子而自豪吧,因为他一直学习比较优秀,文明懂事,尤其在大学里,刚读大二就被老师选中进了实验室的团队,共同开发软件。母亲常对人说,她的大孙子将来是最有出息的,要是他爷爷能活到现在,肯定会心里乐开了花的,每每说这些话时,布满了皱纹的脸上总会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慈祥的眼睛里便会闪现着希望的光彩。

母亲一生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仁慈孝廉,无私奉献,是后辈们做人的典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定要代代相传!

在这个崭新的母亲节里,真诚敬祝我的母亲健康长寿,平安幸福!也祝愿天下所有善良的母亲们幸福安康,如意吉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