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2:09:38 页码:12
2023年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实用12篇)
2023-11-19 02:09:38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反思过去、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机会。总结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避免废话和赘述。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篇一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提出来的,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提出了“四个全面”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

像任何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和我们党其他重大战略思想一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一夜之间凭空产生的,其形成有着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背景,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发展到飞跃的过程。其中每一个“全面”也都是逐步提出经丰富完善而形成的。

改革开放之后,在谋划和构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时,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小康”目标。在邓小平战略构想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部署: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们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小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02年,党的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并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新“三步走”构想,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本世纪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07年,党的进一步发展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范畴,要求全党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明确指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进一步丰富了小康社会的内涵,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布局。

2014年12月,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行整合,提出了“四个全面”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2015年2月,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科学、辨证地对“四个全面”进行了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小康”理想,经过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此后30多年里,我国改革从农村向城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到党的建设制度,范围不断扩展,层次不断深化。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党的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不仅对多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而且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强调,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2012年,党的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全面、系统部署。2015年2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三大战略举措之一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中。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长期以来,人治盛行、法治不彰,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妨碍了国家的和谐安定,阻碍了民族的发展进步。因此,我们党一直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着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之初,鉴于““””中对法制的践踏破坏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沉痛教训,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并完整提出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无法必究。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还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党的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强调要坚持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2012年,党的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015年2月,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三大战略举措之一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中。

党中央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具体实践。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把从严治党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1992年党的十四大首次把坚持从严治党载入党章的总纲,进一步肯定了从严治党方针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和任务。2012年党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对从严治党进一步提出要求,对全面、科学推进从严治党作出系统论述和重大部署。

2015年2月,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之一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中。

从以上每一个“全面”的提出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从改革开放之初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目标,到党的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立了“一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到党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直到2014年12月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并在2015年将“四个全面”整合定位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到实现质的飞跃,成为成熟、定型的战略思想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大局、审时度势,提出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明确的目标指向。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明确的目标导向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初步实现”,也不是“局部实现”,二是全面实现,是“五位一体”的,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样的小康标准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分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提供发展动力、营造有序环境、巩固领导核心的作用。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不是终极目标,而只是阶段性目标,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将为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所指。

(二)清晰的战略路径。

党的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方面都已形成了清晰的规划和布局。从全面深化改革来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16个大项、60个小项、336项具体举措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的部署,关注改革领域的每一个方面、要素和层次,注重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的耦合性。从全面依法治国来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勾勒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愿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八个要点,为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从严治党作了再动员、再部署,保证了我们党始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总之,我们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规划和布局都是十分清晰的。

(三)深远的全局思维。

“四个全面”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而提出的,体现了深邃的战略性、全局性思维。

一是有效统筹国内各方面发展。从国内形势来说,结合对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人生,从战略高度作出了我国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从“四个全面”的广度、深度来看,“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而“四个全面”整合为一个战略布局,则更加鲜明地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

二是有效统筹国际大势。从世界形势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说,在新的国际格局和既有的国际规则框架下更好地与世界合作,有效应对西方鼓噪的我们可能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消极影响,需要我国向世界展示一种新的“世界观”,努力构建新的世界格局。“四个全面”有助于西方全方位了解中国的法治战略,有助于为中国延长和抓住法治的历史机遇期。

三是有效统筹治党与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才能重塑党的形象和威信、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贯彻落实好“四个全面”,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强烈的担当精神。

“四个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政治自信和责任担当。

一是表现为对实现民族复兴的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做一些什么工作,应该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承担什么样的使命,贯穿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每一个方面。

二是表现为攻坚克难的精神。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执政地位和更好为人民服务的担当。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带入升级版,坚持以抓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严明党的纪律,规范权力运行,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显示了党的领导集体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对历史负责的精神。

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篇二

摘要:可以说,南海争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是“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南海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围绕南海问题的复杂成因、当前南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南海问题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南海问题;现状;对策;成因。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战略航线的必经之地。随着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南海问题的热潮。南海问题形势复杂,研究南海问题的成因、当前现状及应对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起,围绕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及部分海域的管辖权形成了六国七方的争端局面,近年来,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以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可以说,南海争端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被称为“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南海问题的出现,成因复杂,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自然资源丰富。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藏量超过2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矿物资源丰富,含有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和稀有的锰结核;岛上生长的植物耐盐、耐旱,生长茂密;鱼类资源丰富,有1500多种,特别是马鲛鱼、石斑鱼、金枪鱼等,产量很高,经济价值极大,是中国渔民远海捕鱼的主要品种;海鸟种类多样,栖息繁衍在各个岛屿上,多年以来,南海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然而,在1968年,南海的风平浪静被一份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报告打破了,南沙海域成为东南亚国家目光聚焦地,海上岛礁不断遭到周边国家蚕食。可以说,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

2、国际海洋法不健全。二战后,在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广大发展中国家掀起了一系列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斗争。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深海大洋海床底土及其资源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确认了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制度,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资源拥有主权权利。但“专属经济区制度”忽略了一些海洋国家对某些海域的历史性权利因素,客观上导致了海洋邻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近年来,中国周边海上邻国伺机扩大海洋权益,疯狂抢占南海岛礁,严重威胁到了中国周边安全,成为中国地缘安全环境中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

3、地缘战略意义独特。南海是东西交流的主要航道,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作为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是国际海上交通运输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也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国家,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南沙诸岛,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扼制整个南海地区海上交通线,对马六甲、巽他和望加锡等海峡产生重大影响。每年,全球有半数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南海水域,据统计,每年经过南海地区的油流量,是苏伊士运河的5倍、巴拿马运河的15倍。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进口、中国台湾地区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区域,我国现阶段有近9成的能源进口都得经过南海海域。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香港到新加坡,从广东到马尼拉,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及欧洲的海上航线。可见,在保障全球能源运输方面及军事战略意义方面,南海有着重大的地缘战略价值。

4、国人海洋观念淡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长期受“陆权至上”观念束缚,海权意识淡薄,与“泱泱中华帝国”意识极不匹配。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洋是中华民族的半壁江山。然而,数千年来,在以儒学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海洋文化没有合适的位置。在捍卫国家安全、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封建统治者始终坚持“重陆轻海”。“安土乐业”“固守陆地”心理使整个民族形成了一种内向型思维特点。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大多来自海上,在被动挨打中,国人深感:“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强于世界者必先胜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总体上看,南海安全局势基本上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仍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南海岛礁被周边海洋邻国蚕食,各种矿藏资源被周边国家盗走,域外强国介入南海争端,南海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1、周边国家不断侵占南海岛礁和我国传统海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侵占了29个南海岛礁,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都侵占了相当数量的岛礁。多年来,越南在南海岛礁修建违章建筑,疯狂扩建,是侵占盗窃我国南海利益最多的国家。,我国“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勘探油气资源钻探活动,越南出动了大批船只,冲撞中国在现场执勤的护航安全保卫公务船,非法干扰中方作业。越南甚至出动了水下特工“蛙人”,在水下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碍物。越南的野蛮行为严重危及中国南海维权执法人员和“981”钻井平台的安全,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等国际法,严重破坏了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与安全,给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此外,侵占南海利益较多的另一国家菲律宾,采取多种手段染指黄岩岛。多年来,菲律宾海警强登中国在南海作业的渔船,抓扣中国渔民,公开挑战中国,掠夺南海利益。,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菲律宾策划全球反华示威活动,制造反华舆论、拉拢美国介入、单方面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不断侵犯中国主权。

2、域外强国介入南海问题。域外强国加强与南海争端方的战略安全合作。,美越签署首个军事合作协议,日本先与菲律宾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后与越南签署了“日越防卫合作交流备忘录”,同年,美、日、印召开首次“三边战略对话”,协调南海政策。20,菲律宾与日本签署了加强两国海上安全合作的文件,澳大利亚亦积极推进与美、日、印海上安全合作。实际上,21世纪以来,美国从未离开南海,把介入南海作为返回亚太的重要战略步骤,借东盟外长系列会议插手南海事务,公然为南海其他争端方撑腰打气,多次指责我南海“断续线不符合国际法”,并与越南强化两国军事合作,声称“渴望建立更全面、深入和稳定的关系”。日本则与菲律宾签署《防卫合作及交流备忘录》,将双边国防部长会谈及副部长级磋商等交流合作机制化,并考虑向越、菲等与我国有南海争端的国家售武。与此同时,域外强国疯狂掠夺南海资源并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目前,在南海拥有石油承租权并从事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国际公司超过200家,如:美孚石油公司、雪佛龙石油公司、道达尔石油公司、埃尼石油公司等,每年从南海掠走油气资源5000万吨。此外,域外强国不断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美国借联合军演及菲美《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把菲律宾变成其在本地区投送军力的平台,为中国发展设置障碍。

3、南海地区局势渐趋复杂。近年来,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打着各自的如意算盘,欲与中国争夺海权、资源和地区主导权,蓄意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越南和菲律宾一直想把南海问题拉入东盟外长会议上,将双边问题变成多边问题,把南海问题炒热,企图在南海问题上“抱团”制华。域外强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南海争端方遥相呼应,策划南海多边协商机制,制造国际舆论影响,恶化中国南海维权舆论环境,把南海问题及南沙海域经济资源开发活动推向多边化、国际化,意欲谋求增强与中国抗衡的整体力量。域外大国的介入,增添了南海其他争端方对华强硬资本,一些国家不惜与中国发生冲突,在处理海上纷争冲突时,公开与中国叫板。越南肆无忌惮,把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纳入它的所谓主权和管辖范围,甚至派战机入侵中国南沙领空,挑衅中国主权核心利益,这些都表明,南海发生冲突摩擦的风险在增加,南海地区局势日趋复杂。

海权强则国强,海权弱则国弱,这是历史规律,中国的崛起必将是制海权的崛起。然而,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所面临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既有周边邻国的因素,也有域外强国的因素。面对外来势力侵占中国南海岛屿和侵犯领海主权的非法行为,中国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态度坚决,立场坚定,绝不放弃属于自己的任何一寸领土。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在维护南海权益方面,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加大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合作,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首先,中国需长期坚持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周边外交政策。近年来,美国和日本不断散播“中国威胁论”思想,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焦虑不安,随“美”起舞,试图借强国的介入牵制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要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挥大国作用,处理好周边外交关系是基础。中国要加强同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合作,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机制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当前,以东盟为核心的一系列合作机制,如东盟10+1、东盟10+3、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这些机制为发展好中国东盟双边关系构筑了重要的对话、合作渠道,极大地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其次,中国可定期开展东南亚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活动,向东盟国家传播中国的“亲仁善邻”传统文化。加强同东盟国家在打击海盗、灾害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合作,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中国军力和安全战略,从而使东盟国家对中国增信释疑,积聚对中国的信任感,为南海主权争端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基础。

2、多措并举,灵活处理好与越南、菲律宾等“直接声索国”的关系。第一,中国要争取在国际上的南海争端话语主动权。通过出版中国南海历史传统文化书籍,借助现代媒体,在国内外大力宣传中国发现、命名、经营管理南海的史实材料,让国内外民众认可中国作为南沙群岛的发现国享有占有该群岛的优先权利,其他国家则无权去“先占”,除非中国无意取得或者有意放弃这一权利。同时亦可制作一些视频材料,向国内外民众再现中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恢复对南沙岛屿的主权以及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府在南沙岛屿上立碑、升旗举行庄严接收仪式的过程。第二,中国要抓住越南、菲律宾与美国三方之间的复杂矛盾心理,赢得在南海争端方面的战略主动权。越南虽打着提升美越战略伙伴关系、借助美国的力量增加其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博弈的实力和筹码的如意算盘,但它不得不考虑越南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它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和平演变,也要依靠中国的支持。菲律宾也非常清楚,美国只是将其作为一颗牵制中国发展的棋子,它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支援与合作。所以,中国可以利用越南、菲律宾对美存在的复杂矛盾心理,尽最大努力使其回到双边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轨道上来。如果越南、菲律宾一意孤行,一再挑战中国底线,中国将重拳出击,使其自食苦果。

3、加强机制建设,探求兴海权新路径,打造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为捍卫南海海权提供体制保障、路径选择和实力支撑。捍卫南海海权离不开遵守国际海洋法赋予我国的合法权利而进行的有效斗争,同时要扎实推进相关机制建设。年,三沙市的成立,是中国提升海防能力、有效推进海上经济开发利用的重大举措,既适应了中国南海战略的发展,也为突破美国借南海问题围堵中国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中国极力倡导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南海争议问题由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近年来,中国有效贯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畅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捍卫南海海权谋求新的战略发展路径。事实证明,走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实现互利双赢的和平发展道路已逐步成为新兴国家海权战略的重要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大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搭建兴海权的新平台,结合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加强中国和东南亚及印度洋国家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提升中国在该地区的海权影响力。同时,必须打造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正如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所说的:“没有武力保证的契约只是一纸空文”,再完善的国际制度也“不能代替国家对自身实力的依赖”。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是中国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新型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中国发展海洋力量,不是要与美国争霸,而是为了保障海洋战略通道安全,增强海洋外交能力,坚决打击外来势力干涉中国南海问题。

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篇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实力、军事实力的快速增长,使得南海各国对中国的担忧日益增加,单凭南海各国的力量应经很难与中国进行抗衡。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在南海各国内部近年来也出现的要求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呼声,个别国家如越南甚至采取了一些行动,如要求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到南海开采石油,力图是南海国际化,引来其他国家的插手。国际力量进入南海问题一直是中国最为忌惮的事情,中国也一直在力图避免这样局面的产生。比如西藏的问题就是因为西方势力的干扰而一直困扰到现在。

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第二的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各国对能源――石油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命脉,没有哪个国家会对石油的来源和运输问题视而不见。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主要是因为南海被相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世界大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则主要是因为担心一旦中国完全控制南海,就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同时也使得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彻底失败。因此,这些大国不会坐视中国完全控制南海,会变着法的支持南海周边国家和中国对抗。因此近年来,南海地区并非风平浪静,小的摩擦十分频繁,大的冲突也会时而发生(象近期又出现了印尼军舰炮击我渔船的事件)。

总体来说我国在南海问题上实力还是有限的。主要体现在:

一、海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比较有限,特别是象南沙群岛,距离最近的海南的基地也有1000多公里,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即便能够占领南海诸岛,如何守住这些岛屿也是个很大的难题。

南海问题和其他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参与的国家已经太多了,已经是属于国际问题。

中国在二十年内的能源总战略上策为稳定西北、共同开发南海、东海牵制日本。原因分析如下:

一、目前中东仍是世界石油的最大供应者,中国可以取得非洲和南美的石油,但就纯地理的原因而言,路线太长,成本过高,从政治军事而言,中国尚无力保护和控制非洲和南美的石油供应线,两者都必须靠海运才能到达中国,而不幸的是,中国的海军即使拥有航母,仍在实力上远远不足,拥用制海权的仍是美日俄英等国家,所以非洲和南美石油只能作为不稳定的供应者存在,一旦发生战争,中国几乎没有可能从这两条路线取得稳定的石油供应。

二、南海石油可以说有许多个开关,东盟手中捏着不少开关的手柄,更严重的是,现在美日也将成为开关手柄的拥有者,东盟猴子精灵得很,知道光靠东盟本身不足以压倒中国取得南海的控制权,所以要找一个够粗的大腿来抱,而日本二战时的太平洋作战行为应该就是为了保障石油供应线,从日军进军路线可知,最后的目的地是中东,而不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用兵,二战时已知没有石油的话坦克和飞机这样最具威力的武备都是一堆废铁,现在日本有了一个参与石油生命线控制的机会,是一定不会放弃的,现在南海集团的策略,后面是美日的影子,这一点是最让中国头疼的,作为弱国,最大的不幸就是横挑强邻,现在问题是中国还不够强大,而且马来、东盟这些弱国找了一个大哥来投靠,就象一个小混混抢了一些东西,主人正要痛揍小混混把东西拿回来时,小混混的大哥出来了,这时怎么办,实力和他们的大哥二哥相差不少,打不过,如果放弃了,余下的也保不住。

三、中国能发挥武力优势的现在唯有陆军,看看地图,穿过中亚,就是石油的大本营,而美国虽然经营阿富汗和中亚多年,但在俄罗斯和中国的针锋相对下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而且这条路线是美国军力最薄弱的一环,日本是在这条路线上完全插不进手的,而美国一旦要对这条路线动手,连老欧洲也不能坐视了,全让美国老大控制了,老二老三老四吃屁呀。

分析了以上三点,可以得知中央对新疆西藏的怀柔政策是上策,新疆西藏人都富裕了起来造反的就少,在破国全家这一点上,全世界都和汉族一样没有区别,地区稳定了,就不会发生内战,西部石油管线就越可靠,西部石油越可靠,俄罗斯方面的北线石油就越可靠,反之,西线不稳定,北线就没有保障,没有办法,石油管的龙头在别人手里,俄罗斯石油这么多年没有进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南海问题牵扯到美国,菲律宾,中国,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越南,中国台湾等地区,为什么有日本呢,应为日本有奖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搭钩,一体化的倾向,俄罗斯为什么牵扯进来呢,如果我们要打菲律宾,因为有美国因素,我们应该能有必要通知俄罗斯。如果真要打首先要考量的是政治外交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必须通过俄罗斯来牵制日本,俄罗斯和日本有岛屿争议,虽然俄罗斯近年来有倾向西方的倾向,但我们有必要争取一下俄罗斯,这就要考量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了,然后是中国台湾,我们政府很有必要和台湾合作一下了,然而实际操作中有困难,有要考量领导人的智慧了,然后是马来,文莱,印尼,新加坡,要恩威并施,不要让这些国家乱动,脸小动作都不许,然后是越南,越南要注意了,越南海军近年来扩军备战,厉兵秣马,尤其是海军,越南军人也是坚韧无比的,不可小觑啊,也需要敲打敲打,要告诉他们这样一个道理:妄作凶,然后是美国了,当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强大,我们就会越来越敬畏美国,这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啊,他是一个超级巨人,却反应敏捷,头脑灵活,然而我们必须面对他,最终打败他,有一天他会仰视我们,就像我们仰视他一样。美国究竟会如何反应,有人说美国不会和我们打仗,美国忙着对付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伊朗,自顾不暇,并且美国财政危机,这个说法值得商榷,美国对付其他国家的绝不是美国的主要军事力量,美国的`大部分军力在对付我们,美国财政危机的说法不成立,美国打叙利亚时,就现在也有财政危机啊,可战斧导弹还是打了啊,有人说美国不能承受跟中国打仗对经济合作的负面影响,这个说法也不成立,中国可是高速发展的,美国人预测中国20左右,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你认为美国能够容忍从一个超级大国沦为一个二流国家吗?所以中国跟美国爆发在冲突不是不可能的,美国要彻底的解决中国现在可是大好的时机,经济方面可以参照日本的广场协议的方式,让中国一蹶不振,军事方面,打掉中国的海军是不成问题的,美国完全有可能跟中国打一场区域性的海战,然后中国六十年来海军发展的精髓没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没了,美国经济当然会受到影响,但美国有足够的手段来尽量减小损失的,因为美国的经济主要靠内需,然后扶植印度来提供低价劳动力,提供廉价商品,办法很多的。而对抗美国和菲律宾必然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俄罗斯在这个方面能帮我们的也有限。所以关键不是打不打仗的问题,而是争取主动权,我们要修文备武,观天下变,一旦形势有变,打不打仗在于中国,而不是美国或者菲律宾。那么中国是怎样应对的呢,原来向印尼出售c802生产线是不是一种慢性的,高瞻远瞩的措施呢?俄罗斯与日本的争议与中国东海争议同时发生有没有中国因素呢,台湾准备积极进驻中业岛是不是呢,中国在南海发射新型导弹,大规模演习是不是呢,巴基斯坦说中国应该更强硬是不是对硬度的一种警告呢,朝鲜试射新导弹是不是一种信号呢,上合军事意义跟上一层楼,是不是新时代的合纵连横呢?然而,南海我们做的更多,重要的是冷静的思考和保持积极主动,有时一声令下,三军出动要比约束自我来的容易的多,匹夫之怒,拔剑相向,何况中国有这么多匹夫呢,中国没有理由软弱啊,中国政府是不是肉食者鄙是值得思考的。

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篇四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北接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东南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属于九段线之内的有210万平方公里左右。南海位居热带,平均水深1212米,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由于其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在元朝时期,南海就已经划入中国版图。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包括清政府、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政权)一直声称拥有南海的主权,而且没有引起过其他国家的争议。20世纪60年代,南海海底勘探出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从此围绕南海海域及岛屿的主权争议,成了亚洲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冲突点之一。从70年代起,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开始占岛。80年代,印度尼西亚、文莱也趁火打劫,混水摸鱼,向我国南海提出领土要求,并利用东盟组织联合起来向我国政府施加压力,促使南沙群岛国际化,使我国南海及南沙群岛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困难,越来越被动。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岛大量岛屿被占。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本无争议的南沙群岛为何会形成主权争议如此复杂的南海问题呢?原因有三:

其一,就是其本身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的“丝绸之路”。国际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此外,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岛海域资源量极其丰富。据专家保守估计,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十分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南沙油气储量超过200亿吨,占南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有“第二波斯湾”之称。南海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1000米之间的。易开采层。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竭,海上资源开发成历史必然。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其二,与《联合国海洋公约》存在的缺陷和制约力度不够有关。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意义上确立了海洋秩序,但它引入“专属经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它允许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存在多条分界线,其结果是,由于各方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定不同,就为冲突埋下了隐患。

其三,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对南沙群岛实施有效管理,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二战后,中国虽然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只在其中的太平岛上驻军。后来,逐个发生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大陆和台湾省无力全面管辖治理群岛的尴尬局面。同时,南海沿岸国家海军实力的不断增强,东盟联合对华和欧美大国的插手也导致了该地区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

南海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指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的在南海主权归属上的问题,解决不好,中国的经济、贸易运输、能源和国土安全都将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南海问题涉及到中国的发展问题,而当代中国的经济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能源的巨大消耗;二十对外贸易的急剧增加。可以说中国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南海问题的顺利解决。中国应该从外交、军事和经济等方面来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国土安全的制约。

一、加大外交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在南海争端中,美国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外角色。中国欲解决南海问题,首先必须排除或者尽量减少美国在此区域的干预和对我国在南海行动的阻挠。在地缘经济、政治战略的影响下,出于对海上贸易通道、南海油气资源等的考虑,美国积极干预南海问题。美国通过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合作,加强在此区域的军事存在,争取在此地的安全主导权,以南海问题为契机打压中国的崛起。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合作展开的军事演习更显频繁,中国南海的周边环境急剧恶化。中国的崛起必将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排挤美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因而美国与东南亚的军事合作,其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是十分明显的。而南海相关国家也正好借美国之力打压中国,双方于是一拍即合。但是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上政治大国地位的确立是无法遏制的,美国急需中国在诸多重大国际事务中对其予以支持。因此,中国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当由如下构成:1.尽可能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排挤美国在此区域的势力;2.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反恐等重大外交事件上对美国予以合理的支持,以要求其在南海问题上对我国的支持。同时,对于日本,则应在外交上承诺保证其南海贸易航线的安全,以此力争其对南海问题上持中立态度。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从这一点说,我们发展海洋军事力量,建造大型水上作战舰艇、建造航母的确已是燃眉之急。军事上的支持对于此类事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外交谈判的胜利是不可或缺的。我国在南海问题相关谈判中的最主要目标是确立中国对南海岛屿的主权。我们必须加大外交斡旋,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以支持其对南海资源的开发为诱饵,逐一展开对南海相关各国的外交攻势,力求通过经济和军事上的压力,迫使其对南海主权归我的外交要求达成妥协。

二、增强中国军力,保证航线的安全。

首先,应加快建设航母、新型核潜艇和大型海上作战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综观二战以来海战经验,以制空权夺取制海权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以中国目前的海空军实力,尚不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完全无法与美国抗衡。一旦美国介入南海事端,则中国将处于极端劣势的地位。其次,中国若对东南亚相关国家中的某一国发动战争,考虑到唇亡齿寒,相关国家极有可能相互联合,共同抗击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而美国、印度等国出于对华遏制政策的考虑,日本出于对海上生命线安全的考虑,极有可能出兵干预,届时中国将处于极端恶劣的军事环境,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海军发展将是一场灾难。战争只因当是政治的延续,单纯以军事手段解决南海问题可以说是下策。第三,与南海各相关国家展开广泛的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促进军事互信,通过军事合作,打击该海区的海盗,展示中国海军实力,对南海各相关国家产生威慑作用。

三、重视南海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的丰富资源。

由于南海距离中国大陆较远,加上综合国力有限,中国在南海的开发力度还很小。南海诸岛是中国最早发现和最早经营的,我们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这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的承认。但是,我们实际占领的南海诸岛数量有限,并且在南海的经济力量也很弱。所以,我们在提高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同时也要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来解决南海问题。

首先,中国要和东盟有关国家联合开发南海。现在中国和东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较好,联合开发具有较好的基础。既然南海问题不能一下子解决,我们可以采取先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方式。其次,中国应加大自身对南海开发力度,综合国力的增强,海洋经济和海洋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海空力量的不断壮大等因素,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南海在中国经济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南海问题是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变量,其解决的好坏决定着中国未来的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只有很好的解决南海问题,中国才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篇五

摘要:党的闭幕不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同时提出了一个亟待阐释的重大课题,即中国梦该怎样解读,本文从中国梦的内涵、特点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三个方面来解读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内涵;特点;实现。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着重阐述了“中国梦”。“中国梦”迅速成为社会热点,并作为新的政治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广为宣传。中国梦的特定内涵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第一,中国梦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雄心壮志。

第二,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实,中国梦与美国梦根本不同。美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个人的价值,即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美国倡导的自由、民主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是集体主义。中国梦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

中国梦,不是复兴封建帝国的旧梦,也不是依葫芦画瓢的他国梦,而是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梦。中国梦,寄托着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和昂扬向上的意志情怀,昭示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目标理想和美好的未来。

中国梦有三个鲜明特点:规模大、领域广、与世界分享。中国梦呈现出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我们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说,一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要用和平的方式、文明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梦凝聚民族精神,也能造福世界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当下中国社会出现了信仰危机、诚信危机和公信力危机等三大危机,这跟一部分人缺乏梦想、缺乏追求、缺乏宏大的目标密切相关,而中国梦有助于解决三大危机,有助于使社会更加和谐友善。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解除人类发展难题。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三、如何实现中国梦。

(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托起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形象去实现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圆梦”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了人们美好生活的蓝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科学路径,把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三)别让“中国梦”仅成为一个口号。

“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是新一届政府重新创造主流意识形态的一次尝试。然而,社会问题并不是一句口号就能够解决的。中国梦,是强国梦,是人才梦,是科技梦,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障碍,实现“中国梦”道路上必须清除的障碍。

1、解决好“钱学森的世纪之问”。靠人海战术的中国教育,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要走出学习、引进、模仿的老模式,要走创新之路,要领导世界潮流。

2、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现在中国不缺富人,然而缺乏具有科技含量的富人。中国最富有的人,大都集中在房地产开发、挖煤挖矿、加工制造国外品牌产品等行业,还有不少是通过行贿受贿盗取国家财产,甚至是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而暴富的。这种富人越多,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就越大,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越低。中国需要盖茨、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靠科技创新来为社会增加价值,不仅能赚本国人的钱,还把其他国家的财富搂过来。

3、促使社会诚信的建立。正如温所言,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诚信缺失,如果这方面改善了,中国的发展就会向前迈出一大步。诚信是一个影响全局的大问题,没有诚信,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思想也难以带来好结果。

4、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现在假冒伪劣产品已经泛滥成灾,严重地威胁着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使得大部分国人失去了安全感。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大众的健康、生活的舒适和心情的愉悦。

5、祛除走后门、拉关系现象。现在办什么事情都要讲人情,没有关系办不成事情,这已经成了集体无意识。很多人是把自己的职责变成特权,从中谋取利益。

6、增强人们尊重法律秩序的意识。很多时候,不是中国人没有法律,也不是法律不健全,而是人们没有尊重法律的习惯。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做事底线降低为,只要不被警察抓去坐牢,怎么干都行。如果大家都能按照法律办事,社会就会变得有秩序得多。这是国人没有遵守法律习惯的一个具体表现。

7、提高大众的科技文化素养。没有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群众基础,也就没有社会持久发展的保证。我们都在谈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然而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大众在科学素质、理性思维上是偏低的。正因为此,各种迷信活动特别容易在社会上流行,民众的情绪很容易被愚弄、丧失理智,这是历史上出现一次又一次民族人为大灾难的“群众基础”。这种状况也制约着教育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很多社会问题并不是一句口号就能够解决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继续奋斗,中国梦能否真正成为普通中国人的梦,这个需要政府的进一步作为,也需要所有的中国人共同奋斗,举手托起我们心中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篇六

xx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科学阐释。这是xx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内容十分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二)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应当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四)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六)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指出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强调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

(七)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八)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九)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十)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指出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

(十一)提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强调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十二)提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强调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军队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提出人民军队要肩负起“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十三)提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中国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强调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十四)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指出党必须适应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加强和改善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政治、依法执政。强调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这些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表明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篇七

2月26日,市委中心组举行2015年第二次集体学习,深入学习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要求。市委书记白玉刚在集体学习结束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紧从严从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工作开局良好。

市委副书记、市长廉素,市人大会主任龚毅,市政协主席王建国等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市法检两院主要领导、市直各部门及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自治区各有关垂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

本次集体学习利用一天时间,特邀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巡视员、博士生导师刘春,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分别就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要求作了专题讲座。刘春和姚景源围绕学习主题,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对中央的一系列新理论、新精神、新要求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解读,使我市领导干部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对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系列重要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白玉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此次中心组集体学习为契机,全面理解、深刻认识和把握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际行动把“四个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把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鄂尔多斯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的基本目标,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常态下鄂尔多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基本方针,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常态下鄂尔多斯转型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鄂尔多斯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基本要求,在思想上要牢固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行动上要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上要把“四个全面”落实到方方面面中。

白玉刚强调,我市2015年工作任务重、考验多、要求高、时间紧,各级领导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要迅速从节日氛围中收身收心,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按照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两会”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紧、从实、从严抓好各项工作。市四大班子和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切实把各项工作真正抓在手上,把完成任务作为最起码的纪律要求,层层分解任务,明确时限要求,强化纪律意识,加强日常考核,拿出真办法、硬措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把工作往成做、往好做,确保实现一季度良好开局,为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白玉刚要求,市四大班子和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做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率,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高度的自觉自信,团结带领本地区本单位领导干部全力完成攻坚克难、转型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系列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管住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有能力、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队伍以更加饱满的工作激情和干劲积极投身到推动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篇八

摘要:毛泽东的民族政策观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在三民主义的影响以及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下形成的。反对大汉族主义是毛泽东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它巩固了多民族的团结统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雏形。

关键词:毛泽东;民族政策;根源;核心;意义。

中华民族的形成,历经了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包括五十六个民族的统一体中,推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是为政者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和现实任务。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的缔造者们,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形成了其民族的政策的基本核心——反对大汉族主义。本文试就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民族政策问题谈点体会,以共商榷。

一、毛泽东民族政策产生的根源。

毛泽东的民族政策观,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明显地体现出来,它的产生、形成既有历史的、现实的根源,也有来自外部的因素。

熟史、通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形成,虽有过分离、斗争甚至兵戎相见。但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地加强相互的交往,由分离走向融合,最终形成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大家庭——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秦汉隋唐的大融合,掀起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几次大发展。相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割据分裂,破坏了政治的统一,延缓了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历史进步留下了不可弥补的创伤。近代中国,满清的腐朽统治,被洋枪洋炮轰裂,中国社会进入屈辱血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哀期,外来民族同整个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反帝斗争证明,各少数民族同汉族一起都是中国历史的主人,它们都渴望团结、统一、和平,它们既具有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又具有打破宁静的潜能,作为善于鉴史的毛泽东,他的民族政策观自然贯通历史的姻缘。“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做过贡献。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主要是汉族的反动统治者,曾经在我们各民族中间,制造种种隔阂,欺负少数民族……所以我们无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广泛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的政策教育,并且,要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经常注意检查。”

三民主义的极大影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曾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民族主义”的思想对毛泽东的民族政策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其所注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里说:‘国民党之三民主义,有两个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华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党敢正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中国共产党完全同意上述孙中山的民族政策。共产党人必须积极地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这个政策而奋斗;必须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一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领袖人物在内,争取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并成立维护群众利益的少数民族自已的军队。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该尊重”。

革命和建设需要正确的民族政策作指导。从九一八事件到七七事变,日本的侵略由局部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子孙,有的是刚毅、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他们以满腔的仇恨共同起来投入到轰轰烈烈地抗日救亡运动中。“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动员蒙民、回民及其它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制的原则下,共同抗日。”现实的革命形势,要求我们放弃一切内部斗争一致对外,毛泽东同志立足现实,提出建立抗日战线的策略。团结了全国各民族人民在内的抗日力量,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新中国诞生,面对战争的创伤和国内外敌对势力,尤其是经济上的困难,社会主义的改造和建设是当务之急,几千年封建传统经济观念的破除,需要全国各族人民齐行动。

在建设中,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是建设的主力军,都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我们少数民族人数少,占的地方大。论人口,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是压倒优势,如果汉族搞大汉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那就很不好……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建设伟大的祖国。”

苏联民族问题的教训,是毛泽东民族政策观形成的外部因素。苏联是一个地跨欧亚的多民族国家,而且各民族的分布很集中,历史上的民族矛盾本来很复杂。然而苏联在其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俄罗斯族的大民族主义的影响,导致了国内民族问题激化,并引起国内民族的反抗斗争,这是现实的教训,使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正确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我们要诚心诚意的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该接受这个教训。”

二、毛泽东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反对大汉族主义。

毛泽东在继承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他的民族政策内容的核心——反对大汉族主义。“国民党反人民集团,否认中国有多民族存在,而把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称之为‘宗族’。他们对于各少数民族完全继承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对政策,压迫剥削,无所不止……这是大汉族主义错误的民族思想和错误的民族政策。”后来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还多次提到并专门论述了这一问题。

在1953年的“批判大汉族主义”中,他说:“有些地方民族关系很不正常。此种情形,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必须深刻批评,我们很多党员和干部都存在着严重的大汉族思想……”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关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指出:“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的不是重点。”另外,毛泽东民族政策中,也表现出民族自治的合理因素。要求改善国内少数民族待遇,允许各少数民族有民族自治的权力。这一点,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争取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毛泽东也曾有过论述。“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

三、毛泽东民族政策的意义。

毛泽东的民族政策巩固了多民族团结统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毛泽东反对大汉族主义的政策,是解决汉族同少数民族问题,处理汉族同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基准,维护了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巩固和促进了历史上形成的多民族结构体系。民族自治及一些具体的文教经济措施,有利于发挥各少数民族的特色及优势,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促进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为争取抗战的全面胜利,毛泽东在其群众路线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团结了全国各民族抗日力量,赢得抗战的伟大胜利。新中国诞生,搞社会主义也离不开统一战线这一法宝,新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脱胎于毛泽东的统战“母体”,是对其发展壮大。

奠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雏形。新时期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对毛泽东民族政策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以反对大汉族为核心,主张民族自治,在我国现阶段的民族政策中体现出来,奠定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雏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二、三、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

[2]向敏功。关于实现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认识和思考[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3).

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篇九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越南称东海、菲律宾称西菲律宾海,其他国家则称为南中国海,亦简称为南海,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南海海域面积有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通称为南海诸岛。

二、南海属于中国的铁证。

(一)历史依据。

乾隆二十年(1755年)绘制的《皇清各直省分图》和嘉庆二十二年(18)绘制的《大清一统天下图》都采用施世骠的标绘图。都将海南岛的东南方绘有南海诸岛,列入中国疆域版图。到了晚清,魏源编撰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海国图志》内附有详细的地图,图中万里长沙,也就是西沙群岛和千里石塘也就是南沙群岛,标识位置准确。1935年中国分省地图,广东省地图和南海地图。广东当时管辖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屿,对于南海诸岛的地名和称法与现在不完全一致。根据1935年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和《中国南海各岛屿图》的发表,当时称中沙群岛为南沙群岛,称南沙群岛为团沙群岛,后来为切合实际地形,称东沙群岛为东沙岛,后来才改为现在的对东、西、中、南四沙群岛的称法。

(二)法理依据。

(二)国际承认。

1955年10月27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第一届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飞行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6个国家和地区。除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多米尼加、日本、老挝、南朝鲜、菲律宾、泰国、英国、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外,当时南越和中国台湾当局也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由菲律宾首席代表担任主席,法国首席代表为大会第一副主席。会议认为南海诸岛中的东沙、西沙、南沙群岛位于太平洋要冲,这些地区的。气象报告对国际民航关系很大。所以,与会代表通过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每日四次)。当时,通过这项决议时,包括菲律宾和南越代表在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意见。

三、南海冲突的由来和现状。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因此南海被誉为第二波斯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在石油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导致南海问题矛盾重。

(二)六国七方对峙角逐。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加上中国大陆和台湾,目前6国7方在南沙群岛形成对峙和角逐局面。70年代,菲律宾派兵先后占领了3个南沙岛屿,如今占领总数达到9个(也有说10个)。第二大岛中业岛已被菲设为南沙群岛指挥中心。马来西亚于1983年和1986年分别占领了弹丸礁、南海礁和星仔礁,目前共侵占南沙岛礁5个(由于对外公开资料数据不一,也有说6个)。越南野心最大,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到,越南占据27个岛礁,守军增至人;如今被越强占的南沙岛屿已达29个。美国介入由来已久。《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1994年11月16日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基本政策由“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日本政府一直很关注南海问题。日本政府在南海主权争议中立场明确,希望东盟国家连手,采取一致行动对抗中国。自以后,印度加强了同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联系,试图扩大对南海问题的发言权。

(三)相关国家为什么敢于同中国争夺南海?

中国的态度是发展,全世界都看出来这个民族爱好和平、这个国家不可能发动战争,这为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但也给了别人一个错觉:中国是好欺负的,是不还手的。南海问题容易挑起,周边国家可从中渔利,西方国家可借此拖滞中国发展;同时中国有钓鱼岛问题,不容分心,同时南海问题一旦解决不好也会给钓鱼岛问题的解决蒙上阴影。

四、文攻武备,挺进深蓝。

南海问题的发生是经济、军事、政治等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因素综合在一起而引起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我认为,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军事力量更加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应该秉着大国的风范,对待国外的无论经济上的还是军事上的侵略,应该一要有强硬的姿态,对保证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定的态度毋庸置疑,任何想要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将遭到中国的强烈打击,二要坚持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南海争端,尽量避免发生军事冲突。毕竟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和平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经济强大,军事力量才能强大,政治地位才会提高,国家在世界的地位才能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才有话语权。

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篇十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近年来东南亚几国对南沙各岛屿问题的争议成为南海问题的焦点,中国主权问题受到严重的损害。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南海诸岛的考古发现还是从历史典籍,都证明了这一客观事实。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社会也都承认中国队南海诸岛的主权。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考古发现我国南海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后,相关的周边国家开始蚕食、侵吞其中的一些岛礁。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这些国家利用《海洋法公约》中的某些对其有利的条款,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公然抗争,大大提高了南海问题解决的难度,从而逐渐造成了今日南海的局势。目前,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中国政府管辖之下。南沙群岛虽然主权属中国,但189个已有命名的岛、礁和暗滩、暗沙中,中国仅控制着9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些国家无视我国主权,开始分别在所占据的`岛礁上修建飞机跑道,建渔港、灯塔和旅游观光点,并纷纷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沙地区的油气资源。一些国家自从涉足这一海域后,短短十几年时间,已从南海获取了重大经济利益,有的甚至从贫油国变成了油气资源出口国。各国对中国渔业资源的掠去是惊人的,并且还经常抓捕中国渔民。

南海问题绝不仅仅事关资源、领土或者主权的问题,更在于大国战略的实现、保证国家崛起的空间与长久的国家安全,南海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对于中国来说,南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缘价值,它是我国东南部战略防御的前哨阵地和华南地区的海上屏障。对于东南亚相关国家来说,南海问题主要包含着主权、领土、资源之争夺。

1、经济政策。

通过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东盟各国对我之经济依赖。

首先,我们当然不需要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达到与南海各相关国实现政治统一的目标,但通过发展东盟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可以大大加强南海各相关国的在华利益,从而增强其对华的经济依赖。这对于中国在南海争端较为不明显的时代,可以随时约束相关国家在此问题上不轻易作出冒进的政策举措。而日后在南海争端激化的情况下,则也给中国增加了一份筹码,中国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对南海各相关国家进行经济制裁,这对于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的相关国家来说,将造成极大打击,控制其经济。

其次,中国应当积极与东南亚努力建立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开发的合作机制,在不同的国际市场梯次中实现进一步的合作。以“海洋开发为例,如果各国能够从海域管辖权划分、油气田勘探开发、资金投入、技术开发、产品加工等多个层面探讨对争议海域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问题,那么在外部环境日益改善的前提下,南海问题争议各方将很可能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形成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一旦这种合作形成,经济的力量将把东盟与中国紧紧捆绑。而随着南海相关国家在这一领域经济利益不断扩张,它将很难离开南海。而中国根据现有的南海开发状况,保持对南海资源的较低依存度,就可以使中国在南海争端激化时游刃有余,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

2.外交政策。

3.军事政策。

首先,应加快建设航母、新型核潜艇和大型海上作战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以中国目前的海空军实力,尚不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完全无法与美国抗衡。一旦美国介入南海事端,则中国将处于极端劣势的地位。

其次,与南海各相关国家展开广泛的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促进军事互信,通过军事合作,打击该海区的海盗,展示中国海军实力,对南海各相关国家产生威慑作用。

4.政治策略。

首先应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各领域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友好关系。

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友好发展,可以逐渐打破美国对华的军事遏制,而且,两岸的友好发展将大大有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大陆应力求与台湾达成共识,在军事上加强合作。甚至共同在太平岛驻军,这对于南海相关国家的威慑力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加强全国人民的海权意识,保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减少在非正常时期的舆论压力和政策执行难度。

三、中国政府南海政策的执行阻力。

1.大国的介入,南海地区国际形势复杂。南海各相关国家为造成既成事实,加紧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借助美日等国家的力量抗衡中国;其次,南海是重要国际贸易通道,主要各国(美、日、印、欧)在此有重要利益。而且,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地区不稳定、中国的崛起,美国加紧对中国的遏制等因素,利益纠缠,国际形势复杂。

2.南海争端复杂。南海的争端,不仅仅在于南海相关国家对南海的资源开发,更在于对我主权的侵犯,使“主权在我”的前提形同虚设。各国在所占的岛屿上修筑机场、跑道、灯塔,并通过各种海基法案,无视本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肆无忌惮地侵犯我国主权。

3.南海各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共同合作,抗击中国,使中国面对一个国家利益集团,外交上十分被动。

显然,要解决南海问题,必须排除或者最大可能减少美、日等国的干预,加强军事建设,分化瓦解东南亚各相关国家,争取各个击破。

因此,南海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问题。我们要主动地争取早日解决南海问题,维护海洋安全,实现祖国的长治久安。

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篇十一

它包含了中国的发展。他经历了成千上万的故事。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了更加丰富的生活,也照亮了更加辉煌的中国。

“我的中国梦”不再是空洞的,与“梦”相关的“梦”也不再抽象。“中国梦”不是一组漂亮的宏观数据,不是一份畅销书清单,不是“大国崛起”,不是一篮鲜花,也不是外国媒体的标签。它属于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国家”应该为每个社会个体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公正的土壤,为他们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合理地崛起提供最大的保障。而“我”,在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中,应该相互注视,共同承担责任,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注入更多的信心、温暖和期待。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了更加丰富的生活,也照亮了更加辉煌的中国。

我的中国梦是丰富多彩的。红色梦想是中国的奋发向上。黄色的梦想是一个繁荣民主的中国。蓝色的梦想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中国。绿色的梦想是拥有美丽环境的中国。紫色梦想是负责任的中国。为了实现中国的红色梦想。我们应该争取进步,努力学习,为祖国服务;我们应该向“两弹一星”的邓家贤、“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学习,以身作则。

为了实现中国的黄色梦想。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政治权利;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向政府提出建议,把民主带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为了实现蓝色的中国梦,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不向河流排放污水,宣传浪费水资源的危害;我们应该向人们宣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为了实现绿色中国梦。我们应该树立环保意识,不乱扔塑料袋等白色污染,不乱砍伐树木,保护生态环境,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的国家。为了实现紫色的中国梦。加强精神礼貌的建设,全心全意地参与各种礼貌活动。我们应该学会遵守诺言,对事情负责,真诚待人。

在未来,中国将由我们建设和发展,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健康成长,长大为我们的祖国服务。

有关毛概中国梦内容的论文篇十二

《形势与政策》题目:浅析“南海问题”姓名:金杉杉院系:医学院预防班级:0702学号:09154029“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的“七国六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

近年来南海频频出现领土争端,尤其在最近一段时间,中菲针对南海问题矛盾日益尖锐,菲律宾不顾自身实力,依靠海外强国支撑派出其国内最大军舰与我国在南海对峙,不断挑衅我国。

做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针对南海问题,我想浅谈自己的看法。

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出版的近200种地图集和权威百科全书无不明确的标明或承认,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在中国南海的传统海疆之内。

一、浅谈我对南海的认识南海,又称南中国海,自古以来,南海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

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沙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为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南海相对来说还是“平静之海”。

但随着其全球战略地位的提升,特别是油气资源的相继发现,周边国家陆续提出所谓“主权诉求”,逐渐使南海成为“复杂之海”。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加剧,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动作频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大国的搅局,使得南海形势变得更加波橘云诡。

南海地处低纬热带雨量充沛南部岛礁密布是我国海洋渔产种类最多的地方,初步估计油气总储量达630亿吨。

经多年的勘探和实际开采表明,确属世界上除波斯湾、墨西哥湾以外的又一个蕴藏巨大油气资源的海域。

另外南海的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已掌握的有20余种。

此外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

原油进口的五分之四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总量的`60是我国船只南沙群岛周边海域已经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的生命线所在地,所以南海对我国的经济贸易以及周边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南海争端的发生源于对资源的争夺,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之所以引起周边国家的垂涎,当然是由于它们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

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三、南海问题的现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近年来,南海问题日益突出,周边小国纷纷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因西沙、东沙群岛已由中国控制,目前争夺焦点主要围绕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中沙群岛主要为中菲之争,南沙由于面积最大且石油资源最丰富,已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菲占最早、越占最多、马占最肥”的武装割据格局,。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如今,最嚣张的菲律宾依靠美国的庇护,不断在南海挑衅我国,并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年4月8日,菲海军最大战舰--3400吨的“德尔毕拉尔”号炮舰抵达黄岩岛环礁缺口处,非法将我渔船堵在泻湖内,并放下小艇,派兵持枪登上几艘中国渔船进行检查。

国家海洋局接到呼救后,迅速派出正在附近执行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84船、中国海监75船编队赶赴该海域,对中方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

当天傍晚时分,两船赶到现场,在环礁缺口处横在菲律宾军舰前面,阻止菲军小艇进入礁湖。

菲军士兵退回军舰上,从此不敢造次。

至此,中菲在黄岩岛海域形成对峙局面。

至今已经持续十余天未能达成协议我国表现强硬表现了我国维护主权的坚定决心。

四、我对南海问题的看法自本月10日中菲在南海形成对峙后,双方均表现强硬。

至今已经持续十余天。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直采取隐忍克制的态度,反倒是菲律宾以小搏大极尽挑衅之能事。

连世界舆论都认为菲律宾闹过头了、玩过火,中国还是在忍,只是措辞的严厉程度在升级。

早在月中国和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就已经明确规定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基本规则,其中包括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分歧。

菲律宾是这一重要文件的签署国,理应清楚上述规则的严肃性。

挑起事端,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究其实质,是要冲击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重要共识,损害来之不易的合作成果,让南海问题陷入失去基本规则的混乱局面,进而制定出一套谋一己之私、没有任何公理和道义可言的“规则”。

试图制定这种“规则”,只能是想入非非,自寻烦恼。

使南海真正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是中国的原则立场和坚定意志,也是中国和广大东盟国家共同利益之所在。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解决南海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性文件。

中国愿同东盟国家一道积极推进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进程。

为此,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建立互信,营造积极氛围。

南海不是没有规则的冒险乐园。

逆时代潮流而动,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