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石门潭的游记 石门龙潭景区图片(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17:08:14 页码:12
石门潭的游记 石门龙潭景区图片(五篇)
2023-01-03 17:08:14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石门潭的游记(精)一

在通往龙潭大峡谷的前段路上,有几处景点,各具特色。它们依次为仙人指路、“龙潭大峡谷”青石牌坊、红孩儿山、红孩儿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边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头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龙潭大峡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般。这是由白云质灰层岩沿裂隙溶蚀和崩裂塌陷风化而残留的地表剩余物。

龙潭大峡谷“青石牌坊”:此处是龙潭大峡谷风景区的入口。牌坊前、后各有坊联。

前联为:八里迷谷,桩桩迷景逗客伫;千尺险峡,步步险象着人惊。

后联为:关峡相望,岚为轻云绕;潭瀑联珠,水呈青龙飞。

两副对联形象地概括了峡谷内天造地设的雄奇景观,这就是我们要游览的世界地质公园——龙潭大峡谷风景区。

红孩儿山: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几间红房子后边的山就是红孩儿山,雄伟挺拔,峰峦叠翠,把青河川岔开(龙潭大峡谷的水为青河的主流),右边为山窝河谷,地势较缓,是古道通往黄河渡口的必经之地,并与黛眉峡谷风景区连接;左边就是龙潭峡谷,又称“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黄帝密都青要山腹地,与双龙峡谷风景区连接。山上有石洞,洞内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观音老母三尊神像,是当地人祈财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红孩儿寺:紧挨着红房子的这几间看似年代比较久远的建筑就是红孩儿寺。相传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在附近一带吃人,被观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压在红崖寺下(当地人称红孩儿寺)。据证此处确有一座红崖寺,始建于唐朝初年,武则天当政时期,曾经名播四方,香火极为旺盛;到了唐武宗时期,大兴灭佛运动,红崖寺曾一度被毁。宋、元时期,更名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师住持,还是这条古道上闻名遐迩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毁于战火。明正德年间由法师宗玺主持重修,到嘉靖龙飞甲辰岁秋仲月由净恩法师主持续建竣工。后来,随着时势的发展,这条古道逐渐被废弃,寺院也随之萧条。现只剩下遗址。。

千年古檀:这棵树就是千年古檀树,它高约30米,冠幅约40米,树冠硕大,枝叶茂密,遮天盖地;树干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围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树的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纵横交错,如盘龙卧虬,仅靠吸收白云质灰岩和石英砂岩之间的水份生长,这简直就是生命的奇迹,因此这棵树也被当地人视为吉祥树。民间有选老树认“干娘”的风俗,认为有老树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贵平安。树下设有祭坛,每年农历三月三,有许多善男信女诚心前来焚香许愿。

二、龙潭水峪景段

本景段从走进红石峡、五龙潭至青龙关处,主要景观是赤壁丹崖形成的窄谷与充沛的水流及繁盛的植物交相辉映,到处高崖凌蹭,飞瀑流泉,滴水不断,雾气蒸腾。共同组成一幅龙潭水峪的绝佳画卷。主要景点有“五龙潭”、“五龙瀑”、“五龙洞”、“龙涎潭”“锯齿崖”“降龙棒”“阶瀑潭”等。

欢乐天地水上娱乐项目:相信许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赶快过把瘾吧,千万别急,导游提醒您还是先仔细阅读一下注意事项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迟。这几个游乐项目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级跳绳、钢丝桥、圆木荡桥、脚环吊桥、方板荡桥、铁索荡桥、双层钢丝桥。

景区标志碑:这块巨石就是景区的标志碑。它高5.4米,宽2.8米,厚1.5米,重约60吨,矗立于1米高的基座之上。碑体为景区内典型的沉积构造和地质剖面景观,碑面为景区地质遗迹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现象,左上角圆形的图案是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志(现已为世界地质公园),中间“龙潭峡景区”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选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字体。

走进红石峡:龙潭大峡谷风景区的紫红色石英砂岩沉积于距今12亿年前后的滨海地带。260万年以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又叫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水蚀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达百余米的丹崖长墙和宽仅数米至数十米的碧水丹峡景观。峡内瀑布飞泻,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栈道,您尽可领落丹崖、碧水、蓝天构成的一幅幅精彩画卷,还可欣赏砂岩层内的交错层理、层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观。

有的游客问什么是节理?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上所见的裂缝。在后面的讲解中我会经常提到这个词。

五龙潭: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宽阔的水潭叫五龙潭,它因周围有五条山脉环绕犹如五条巨龙环抱着一泓清水而得名。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时,有黑、白、青、黄、赤五条龙因造设山河有功,被玉皇大帝封到黄河岸边荆紫山下一处极其幽静的山林里休养。天长日久,它们化作五条山脉,围清潭而卧,于是这里便有了“五龙潭”之说。其实它是第四纪深切峡谷经人工堵截而成的水体景观。潭面长300m,宽50~150m,南侧为高百余米,长达150m的赤壁丹崖,龙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龙瀑和悬沟,赤壁丹崖之上有两座孤峰,其造型酷似两只猩猩在俯瞰瀑布,名曰双猩观瀑。

请大家随着我的手势看,可以看到潭中央有一块石头浮出水面,看起来就像一只乌龟在潭中涣游,因此得名“灵龟巡潭”。五龙潭右侧上方的亭子为龙亭,左侧的为凤亭。龙亭的后方有一处裸露的石块犹如一尊佛像,名为石佛。

五龙瀑:对面赤壁丹崖上的瀑布叫五龙瀑。龙潭峡谷的河水从五龙潭后的绝壁悬沟口处跌落而下,轰然作响,犹如虎啸龙吟,声震山谷,形成一条壮观的瀑布,人们称之为“五龙瀑”。

五龙潭隧道: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五龙潭左边的山上有一条台阶路,以前的游客进峡谷走的就是山上这条路,体力消耗很大,后来景区为了游客进入峡谷方便,人工开凿了一条隧道,它长61米,宽2米,高2.5米,冬暖夏凉,是一个天然的空调。洞内虽然安装有灯,但我们由明处进入暗处,眼睛一时适应不了,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12亿年前形成的紫红色石英砂岩:我们现在所看到这种岩石叫紫红色石英砂岩,岩石呈紫红色是因为里面含有三氧化二铁等矿物质。它沉积于距今12亿年前后的海滨地带。主要为紫红色、灰白色薄~巨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紫红色、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少量紫红色薄~中层状含砾石英砂岩和紫红色泥岩组成。岩层中不同形状的波痕、层理发育极具观赏性。

龙涎潭:大家在经过这座关隘时可以看到右侧崖壁间有泉水涌出,形成连珠不断的滴水景观,如青龙吐涎,其下有潭,传为龙之涎水汇聚而成,谓之龙涎潭。

黄龙峪:进入黄龙峪,我想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势比较平缓的黄龙峪是进入大峡谷的缓冲地段。在开阔的峡谷中溪水淙淙,两侧悬崖上怪石嶙峋。这里水草丰美,植被茂盛。主要有鳞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欲滴。龙潭大峡谷处地偏僻,受人类生活干扰较少,生物物种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生态环境优美。植被主要有天然次生林——栎树林、杂木林、侧柏林、刺槐林构成,主要风景树,有青檀、白蜡和三叶槭等。

羽状交错层理:解说碑上所说的羽状交错层理,就在路边这块斜伏着的石头上面。它是指岩层内的细纹层有规则地与岩层面斜交所表现的层纹构造,是沉积岩的一种基本构造形态。12亿年前后的中元古代时期,这里是滨海沙滩环境,潮涨潮落产生的双向水流,使此时沉积的石英砂岩细纹层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优美的羽毛状和人字形的层系。

波痕路:请大家观察一下脚下的路,看有什么特别之处。不难发现石头表面的形状极像水纹,它由水流冲刷和风化作用形成,在地质学上叫“波痕”,像这样的波痕石在景区内随处可见,因此龙潭大峡谷被有关专家誉为“波痕博物馆”。

阶瀑潭(又名蒲草潭):磨盘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见了,在龙潭大峡谷你却能轻而易举地见到。我们眼前水中这条路就是由一扇扇磨盘叠加而成,从远处看极像飘浮在水面上的片片荷叶,人走其上犹如蜻蜓点水,妙趣无穷。磨盘旁边的水潭叫阶瀑潭(又名蒲草潭)。因潭下有阶梯状的顺水坡,水流其上形成叠瀑景观故名。又因潭内长满蒲草而得名蒲草潭。蒲草,南方沼泽地内很常见的水生植物,因叶内纤维特别密集,非常有韧性,经常被用来编草鞋。

黄龙峪的其它景观尚有:镇山虎、锯齿崖、降龙棒等,都是根据岩石形象而命名的象形景观

幽谷海棠:走进黄龙峪,我们会发现一种草本植物特别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里阳台上、书案上喜欢摆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叶子,有婴儿巴掌大小,叶面嫩绿,叶背泛白,叶边和叶脉淡紫,开着粉红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挂伏的肥嫩紫茎上,婀娜多姿,显得特别精神。尤其在高峡内立陡的石壁上,几乎不见水土,它也能生长得那么旺盛,更显得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三、高峡瓮谷景段

走过黄龙峪,突然高峡耸立,雄关挡路。放眼峡谷上空,岚烟四横,犹若淡云薄雾在轻舒曼卷。这就是本景区内最具代表性的红岩嶂谷群地貌。由于地壳运动和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切割作用,形成了峡谷内绝妙的奇景。潭前有关峡,潭后有飞瀑,关峡相望,潭瀑联珠,瀑布连叠,飞练悬空,沟深谷狭,令人望而却步,真可谓“桩桩迷景逗客伫,步步险象着人惊”。本段峡谷内的主要景点有青龙关、“之”字型峡谷、青龙潭、黑龙关、飞龙潭、飞龙瀑、阴阳潭瓮谷、壶穴谷、石龛、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等。

青龙关:这座关隘就是青龙关,下边的潭叫青龙潭。来过龙潭大峡谷的游客都说走到青龙关,才算真正进入了龙潭大峡谷景区,因为精华部分才刚刚开始。大家请看这两侧崖壁上有许多绿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满水面,看起来就像一条青龙在此浮动,因而得名青龙潭。

“之”字型峡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水流的走向,看会发现什么现象?哦,这位先生说得非常对,流水顺着崖壁成“之”字形流动,非常有意思吧!它的形成原因是构成龙潭大峡谷的这套紫红色石英砂岩中,有两组相互直交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比较发育,流水追踪这两组垂直节理切割,在两组节理交汇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组节理发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线天)。如此便形成了这种天井,一线天呈“之”字形分布的红石峡谷景观。

黑龙关(及黑龙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比较狭窄的关隘就是龙潭大峡谷著名的黑龙关,又称一线天。大家一定很难想到这两座崖墙在12亿年前后是连在一块的,后来随着地壳运动,形成崖墙的中元古界紫红色石英砂岩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发育了两组相互直交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密集的部位强烈下切,形成两侧峭壁直立,长20 m、宽仅1~3 m、深达50 m的隘谷(一线天)。通俗地讲就是流水切割把一座山体切开成了两座山体。黑龙关下的水潭深4~5m,由于两侧崖壁之间的间隙比较小,狭窄封闭,太阳光很难照射到,使整个潭水颜色看起来深遂发暗,犹如一条黑龙盘踞在此,故而得名黑龙潭。潭上关隘被称为黑龙关。

古海沉船:这艘人工仿造的古海底沉船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也使峡谷显得更加神秘,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壶穴(王母池):这个小水潭看起来就像一个浴池,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潭沐浴,所以又被后人称为王母池,听当地老人说在这个水潭里洗把脸会使皮肤变得细腻光滑,大家不妨来试一试!至于它其形成的原因请大家看一下解说牌。(壶穴是急流中夹带砂砾石磨蚀河床而产生的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形成壶穴。该处的王母池就是一处典型的壶穴景观。)

飞龙潭(又名卧龙潭)及飞龙瀑: 别看水是柔性的物质,流水冲刷岩石“以柔克刚”的力量却让人不可小瞧,这个水潭旁边的崖壁比较光滑就是由流水冲刷旋蚀形成,致使水潭形状成圆形。此潭直径约25米,深10米。潭后有15米高的瀑布飞泻而下,犹如一条巨龙插入水中,气势壮观,因此被称为飞龙瀑,其下潭水称为飞龙潭。

阴阳潭:这两个水潭衔接一起,像一个卡腰宝葫芦,水深约12米。其中大的叫阳潭,小的叫阴潭,因高峡内阳光照射不匀,明暗有别,所以有“阳潭”、“阴潭”之说,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对“阴阳”学说的阐述也是极其吻合的。(在中国哲学概念里,阴阳指两种既对立又相联的力量,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里。阴代表被动、阴暗、女性、夜间;阳代表主动、明亮、男性、日间)

阴阳潭瓮谷:瓮,是我国北方农村一种用来盛米的容器,它的特点是口小肚大。在龙潭大峡谷的阴潭和阳潭上方,就有两个形状像瓮的峡谷,称之为“瓮谷”。瓮谷也是由流水冲涮旋蚀形成。以阳潭处的瓮谷最为典型,直径达20 m,弧度270°;阴潭处的瓮谷经流水的切割贯通成嶂谷。

串珠潭:这三个近似圆形的水潭连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故名串珠潭;跟王母池一样也是壶穴的体现,三潭之间,串珠潭溪水相连,清澈见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红色图案,艳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联珠潭”。

神奇河蚀地貌—壶穴谷:距今大约260万年以来,区内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壳强烈上升,加之区内雨量充沛,地表径流发育,湍急的水流受节理和层面倾向控制,形成扰流和螺旋状涡流,带动砂石在不平坦的河床上如旋涡般钻挖形成一系列壶穴。相邻壶穴不断扩大,周边贯通联合形成今天我们在谷底和崖壁上所看到的磨蚀光滑、成群分布的壶穴壁与壶穴谷景观。

佛光岩:此处崖壁因水流打磨显得非常光滑,经水湿润后像镜子一般反射光线,在黑暗的峡谷内如发银光,故名。

石龛:“滴水穿石”贵在水的执著,眼前这个洞再次让我们见证了流水的伟大力量,在绝壁的底部由于水流长期的冲涮旋蚀形成了一个顶部小、肚子大的洞,在地质学上叫石龛。说到这儿大家肯定疑惑了,这个洞怎么会升到那么高的位置?这就又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的抬升,水流的不断下蚀,才把石龛抬升到陡崖的中间。

芦苇滩:走了这么久,大家肯定累了,我们在这里稍作休息,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许多朋友都知道,这是《诗经》里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那大家知道诗里所说的“蒹葭”指的是什么呢?这位朋友真是博学多才,蒹葭指的就是芦苇。在我们面前就有一片芦苇滩。芦苇,多年生禾本科芦苇属植物,古称蒹葭。芦苇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温带湿地的主要植被。当然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大,除了能做手工艺品外,还有净化污水的作用呢!

芦苇潭:芦苇滩旁边这个水潭就是芦苇潭,又叫伊人潭。上面这个仅一尺宽、一尺长的瀑布,名为一尺瀑,呵呵,这可是龙潭大峡谷里袖珍型的瀑布哦。

花瓶峡:请大家转身向后看,可以看到眼前这个峡谷口小肚大,形状酷似花瓶,所以美其名曰“花瓶峡”。

宇宙石(又名星辰石)我们在这里做个小小的游戏,请一位朋友帮忙在这块石头上浇些水,看会出现什么现象?(浇水后)石头上出现了象形的太阳、地球、月亮、星星及银河等图案,惟妙惟肖,非常逼真,这就是一块典型的黄河奇石。

巷谷:有位老大爷跟我说,来龙潭大峡谷旅游,一点都不累,因为路修得好,不用爬山爬坡。这段峡谷谷底比较平直,两侧崖壁直立,长达百余米,宽十余米,而且路也修得非常平整,谷内行走犹如穿街过巷,所以此段峡谷被称作“巷谷”。

水往高处流: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此处峡谷的水却是由低处往高处流,大家不妨猜测一下是什么现象?这是一个自然之谜,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家研究一下,没准儿呀这个谜就让您破解了。

佛光罗汉崖:平时对佛教有所研究的朋友都知道,在我国许多庙宇里都有五百罗汉,诸如苏州西园寺和寒山寺、北京的雍和宫碧云寺,郑州的少林寺等,特别是昆明的筇竹寺,以五百罗汉的塑造工艺高超,在中国首屈一指而闻名中外。不过这些罗汉都是人工所为,那大家有没有见过天然形成的五百罗汉?见过的朋友很少吧,来到龙潭大峡谷会让你大饱眼福,请大家向对面山崖上看,崖壁上分四层整整齐齐排列了五百罗汉,这些罗汉是石英砂岩层内柱状节理十分发育,形成了垂直岩层的一根根石柱,砂岩的球状风化作用,使石柱酷似罗汉造型;那为什么又称它们为佛光罗汉呢?光线的折射作用,使罗汉身上发出闪闪金光,犹如佛光显灵,形成这一处罕见的自然奇观。

四、山崩地裂景段

该段峡谷比较开阔,两侧崖壁直峭,断层新鲜,河床及两侧水流打磨痕迹浅淡,谷底布满巨石,足见这里曾发生过崩塌地质灾害。因该段峡谷两侧石英砂岩的底层有一层比较松软的泥质砂岩,水流下切至该层面,松软的泥质砂岩被冲刷剥落流失掉,使两侧的崖壁悬空,当支撑不住时就会发生坍塌和滑坡,巨石堆积于山谷中,就形成今天的山崩地裂奇观。该景段内的主要景点有石上檀、指纹石、仙女出浴,竹节岩、天书石、山崩地裂、五代波纹石等。

石上檀(又名石上春秋):刚刚我们看了许多象形石头都是由自然风化作用形成的,而我们眼前这一景却是由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生物活动导致岩石的机械破碎过程称为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根劈作用。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随着根系的变大,对岩石的裂隙壁产生极大的作用力,就像楔子一样会将岩石沿裂隙劈开,引起岩石最终崩解。此处的檀树生长已将一块巨石沿层面劈成数块,形成了罕见的树辟石开景观。

檀树,豆科植物,落叶乔木,树冠呈伞状延伸,多被用作观赏树种栽培,因其材质坚韧,古代常被用作车轴和装裱书画的卷轴。檀树皮也是制作宣纸的绝好材料。《诗经》曾说:将种子兮,乐彼之园,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该檀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石缝之中,直立于岩石之上,寒暑易节,蓬勃向上,真是“青青数株檀,虬根盘石岩,千磨万击处,傲立年复年。”

回望“宝塔镇山”处:站在指纹石旁的台阶上,回望左侧的崖壁,可以看到一座垂直孤立的山峰,如一座宝塔矗立于此。名为“宝塔镇山”。

指纹石:请大家伸出手指看一下我们的指纹,然后我们再看一下这块石头上的纹理,两者相比纹理造型很相似,但我们的指纹非常细小,石头上的纹理却很粗大,恐怕只有巨人才能留下这么大的指纹,所以称这块石头为“巨人指纹”。这里的波纹属于一处典型的平涉波痕,岩石表面的沉积物在水或风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留下遗迹附著在层面上,形状极似水的波痕。在龙潭大峡谷长达3㎞的红石峡谷内,分布了大量的崩塌巨石,在这些巨石的层面上,可以看到上面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波痕,是国内罕见的“天然波痕博物馆”。

仙女出浴:这块石头表面有一个朦胧如仙女的图案,像刚刚从水潭中沐浴而出一般,所以叫仙女出浴。

竹节岩:此处岩石跟我们刚刚经过的佛光罗汉崖一样,都是石英砂岩内柱状节理发育的体现,不过与佛光罗汉崖不同的是,此处岩石造型是由于受到流水的冲刷打磨,逐渐剥落形成一派如竹节一般的构造,所以称之为竹节岩。

波痕崖:在龙潭大峡谷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波纹石,它们都可以拿来当搓板用,不过我们身旁这块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搓板了。这幢波痕崖高度达10米,宽约15米,是由崩塌作用形成的。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搓板,而且也是最美的天然搓板,鲜艳的色泽,优美的纹理,再加上有翠绿的植被点缀,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

喜鹊迎宾:老人们常讲:“早上喜鹊叫,一天喜来到”。所以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喜鹊这种鸟类,现在我们头顶就有一只喜鹊,大家赶快抬头看呀,右侧崖顶上这块迎面突出的条形石块,形状不正像一只喜鹊吗?而且这只喜鹊的姿态犹如在迎接来龙潭大峡谷旅游的客人一般,所以叫喜鹊迎宾。

贵人弯腰洞:前方有一个长约10米的洞,叫贵人弯腰洞,所有的人经过这个洞时都必须弯腰,不弯腰的话就过不了这个洞,但是一旦过了这个洞我们就是贵人了,是贵人就能看到天书,大家肯定特想看天书吧,那就只好先委屈一会儿了。

天书石:现在我们终于从洞中走出来了,大家现在明白必须弯腰的原因了吧?这个洞由几块崩塌巨石随意堆积形成,洞内平均高度不足1米,出口处仅有四五十公分高,所以只有弯腰才能通过。好了,咱现在都是贵人了,那就能看到天书了,它在哪儿呢,请看这块巨石,在这块石头表面天然形成许多图案,最典型的要属“一人一石”和“工”这几个字了,“石”也读谐音“dan ”,在古代皇帝发给臣子的俸禄,就是以“石”作重量单位,“一人一石”恐怕是上天要求我们平均分配财产的警示。这块石头被当地人视作“神物”,他们说只要以虔诚的心轻轻摸一下这块石头,来年就一定能走好运。另外,这块石头上还有许多少数民族文字呢,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找一找。

五代波纹石:这块就是龙潭大峡谷著名的“五代同堂波纹石”,它因岩石表面有五层不同形状的波纹组成而得名。它是地质年代沉积物在水或风的作用下,发生物理迁移而形成的波痕层面遗迹,后因沉积环境变化形成几层不同形状的波纹。

五、绝世奇观景段

下面这段峡谷将有许多令人称奇的景点,绝对是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另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一定会让你一饱眼福,拍案叫绝的。

天碑:大家请看这块就是人称“天下第一刀、人间第一碑”的刀碑石。它高达百余米,昂首挺立,直指苍穹,大有凌空遏云之势,所以又被人称为天碑。它是由崩塌作用形成的巨型岩块,最奇特的是它一景多变、步移景换,从不同角度仰望,展现不同的姿态,俯视如刀背,仰视如苍鹰,正视如书,侧视如碑,令人遐想。传说,小白龙触犯天条,玉帝派二郎神斩杀小白龙,女娲皇在安置了小白龙神位之后,又把二郎神丢弃的大刀竖立起来,刀背对着无头冤神洞,于是二郎神斩杀小白龙的大刀,成了纪念小白龙的无字碑,人们称其为“擎天刀碑石”。

一线瀑:(又名飞练瀑/银链挂天):在高达50米的悬崖上有一股细流从v型窄谷中泻出,似白练飞下而得名。银丝飘动,珍珠串滑,置身其境,心旷神怡。地质学上称其为“悬谷式瀑布”。

祈雨台:一线瀑下搭建的这个平台叫祈雨台,景区的祈雨、古筝弹唱等艺术表演就在这个台上举行,游客也可在这个台上自娱自乐。旁边这个小木屋是化妆间。

潜水游龙:飞练瀑下的河床上裸露一段岩石,石色斑谰,蜿蜒迂回,没于潺潺流水之下,酷似一条游龙潜入水中,穿游嬉戏,取名为“潜水游龙”。在龙头朝向的方位有一块如印章般的方型石块,名为“玉玺石”。

小龙洞:刚给大家讲了关于刀碑石的传说,有位朋友问我小白龙因为什么触犯天条而被斩?现在我就给大家解除这个疑问。小白龙当年因布甘霖、拯黎民冒险飞到天上为人间偷来了“天书”,因此触怒了玉皇大帝,惹下大祸。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抓他归案,他手拿“天书”和二郎神奋力相争,把天书抖落了一地。二郎神一怒之下杀了小白龙,弃刀于地,把散落的天书收拾起来,提着小白龙的头回天庭复命去了。刚刚我们见过的那块天书石,传说是二郎神疏忽大意,遗落在人间的。

后来,造人圣母女娲皇到各地探望她的子民,来到龙潭大峡谷,听说小白龙冒死为她的子民偷天书的事迹,大为感动。于是,就收了小白龙的无头冤尸,唤回他的冤魂,封它为“无头冤神”,把他安放在山崖下的石洞中,就是我们眼前这个洞,当地百姓为感谢小龙王恩泽,常来此洞祭拜,四时八节,香火不断。

观刀台:这个位置是欣赏天碑的最佳位置,为了便于游客欣赏、拍照、休息,在此修建平台,取名观刀台。

虎头崖:站在一线瀑小广场上,抬头仰望天碑右侧的高崖,其顶部有一酷似虎头状的岩层映入眼帘。故名。

五虎登天:现在我们站在观刀台上往对面山崖顶部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还是这位(女士)慧眼识宝,山崖顶部突出一排排列非常整齐的岩石,看起来像五只老虎跃越飞天,而且老虎的表情非常逼真,威风凛凛,大有王者气概,人们称这一景为“五虎登天”。

情侣瀑:这个瀑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情侣瀑,在水量大时该处瀑布会呈现两缕并排环抱的形状,如同一对情侣相互依偎,轻声呢喃,诉说爱恋,所以叫情侣瀑。

棋盘格式节理:传说有两位神仙云游四方,路过此地,被这里的神奇景观吸引了,就决定在此居住,一天两位神仙闲来无事决定下棋,一位神仙伸出手指对着地面一指,地上顿时出现了一组南北向的线,另一神仙也心领神会,以同样方法画了一组东西向的线,这样刚好组成一个棋盘,谁知棋盘刚画好,玉帝命二神仙速回天庭复命,二仙不敢违令,急忙离开了,棋盘也就永远留在了人间。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能随意相信,地质专家解释是受构造作用影响,岩石中发育了两组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节理,它们与层面一起将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在层面上表现出“棋盘格”的形状,所以称之为“棋盘格式节理”。

仙人足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块石头上有几个凹坑,就如人的脚印一般,传说是仙人路过此地后留下的。科学解释该图案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中间的某种特殊物质向周围均匀扩散发生化学变化而形成的规则变色图案。

饮马槽:这块石头表面有一方槽,内存有水,形似马槽,因此取名饮马槽,民间传为初唐四杰骆宾王饮马处。

蝴蝶泉:蝴蝶泉到了,在这里常年聚集着形态和色彩各异的蝴蝶,翩翩起舞,向过往游客讲述着优美的童话故事。

骆宾王故事讲述: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天资聪颖,勤学好问,7岁时写过一首妇孺皆知的《咏鹅》诗,长大后更是刻苦攻读,写过许多关心民生疾苦的诗,后来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写过著名的《讨武檄文》,笔锋犀利,敢于直面揭露武则天的罪行,兵败后不知去向,传说兵败后被抓,因武后赏识其才能,最终释放了他。还有一种说法是骆宾王在兵败后逃匿,新安有个风景非常优美的去处,叫漏明崖,传说骆宾王逃匿之后,辗转多时,最后路过新安隐居在那里,并有多首题咏漏明崖的诗。如:

1、渑邑漏明呈奇景,悬崖万仞石棱曾;(古时,曹村漏明一带曾属渑池)

唇山白雾共旋绕,河水波绿萦带风。—《漏明吟》

2、层石远接天,绝顶上栖烟。松低轻盖偃,藤细若钩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暂策为龙仗,何处得神仙?—《过石门》

民国年间,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庙宇中还存有多首骆宾王的题诗;至今附近村民家中还存有两块纪念骆宾王的诗碑。漏明崖近边有以骆岭、骆村、骆庄等命名的村庄。

宾王洞:这个洞刚好能容一个人躺下,相传当年骆宾王讨伐武则天兵败后,逃难到此曾隐藏于此洞。

六、心旷神怡景段

(站在“游客止步”提示牌前)前方峡谷还未开发,非常危险,我们就此返回,回程道也有许多景点,待会儿我们就能看到。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和人文故事,等待我们前去探究。

索道桥:这座横空出世,连接一线瀑上南北两座山峰的桥就是著名的“索道桥”(又称吊桥)行走其上,晃晃悠悠,如荡秋千。

龙湖:索道桥旁边这个湖叫龙湖,是龙潭大峡谷水流的一个重要源头。湖水流淌于整条峡谷,是龙潭大峡谷中龙的栖生地,也是龙潭大峡谷的血脉。

穹庐山、金字塔山:站在吊桥上看对面的两座小山,一座呈半圆形像蒙古包,另一座呈三角形像金字塔,所以称之为穹庐山、金字塔山。“穹庐”一词取自元曲“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穹庐意为蒙古包)

大皇姑庵:传说东汉时曾有一位公主在此崖龛下避难,被当地人称为大皇姑庵。

关于皇姑埯的传说:东汉末年,宦官乱政,董卓专权,朝廷内祸事不断。传说,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为了逃避权臣的逼婚,逃出洛阳,乘车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绛州避难。护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宫廷的小银匠,和一位马车夫。他们逃难的马车一路狂奔,走进了青河川,刚到红崖寺前,听到后面追杀声越来越近,情急之下,马车夫想出一条让皇姑脱身的计策:他让小银匠扶皇姑下车,顺着荒凉的龙潭沟(当地人称为龙潭沟)逃进深山;自己却驾着马车顺着山窝河川古道,直奔黄河岸边,最后驱车跳进黄河………当追杀的骑兵赶到,见黄河里漂着一辆宫车,猜想皇姑已身赴黄河殉难,就拨转马头回洛阳复命去了。

话说皇姑和小银匠逃进龙潭沟,走进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领他们到村后,安身在两个山洞里,前边一点的住小银匠,后边隐秘一点的住皇姑,村民们习惯地叫这两个山洞为大皇姑厂干和小皇姑厂干。

皇姑隐居在龙潭沟后,由于百姓们的悉心照顾,生活虽无法与宫廷相比,却也衣食无忧。一年以后,洛阳政局渐趋平稳,皇上打听到皇姑在龙潭沟栖身的消息,遂命大臣来迎接她回宫。这时的皇姑已经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习惯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活,也留恋这幽静美丽的山野,再也不愿回到那血腥不断的皇宫里。听说皇上派近臣来接,她和村民们一起商量,把村头一家较宽敞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临时的“接官厅”。皇姑在接官厅会见了来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坚不回宫的心志,特使无奈,只好回京去了。

此后,皇姑和小银匠结了婚,在这朴实简陋的山洞里自食其力,安心度日,一直到他们偕老百年,人去洞空……关于大、小皇姑厂干的一段佳话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骆家:这个小石屋里住这一户人家,他们自称是骆宾王的后代,而且还能指出骆宾王墓之所在。“骆宾王究竟魂归何处”这千年历史之谜,能否在这里得到破解,有待专家考证。

绿色长廊:(共两处。接官亭处还有一处,以后还会不断增加)如果说龙潭大峡谷的地质奇观让人惊叹,那么我们眼前这段近百米的绿色长廊更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长廊是用木头搭建的,种植了黄瓜、丝瓜、南瓜、葫芦等几十种观赏性藤本植物,以供游人观赏和采购,也可作遮荫之用。

观景平台:人们都说看景最好的地方是观景台,这座位于半山腰路边的平台就是龙潭大峡谷山腰观景台,台中央建有一个古式亭子,叫观景亭。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奇山秀峰初露端倪;俯视谷底,峡谷美景尽收眼底。

小皇姑庵:这个洞叫小皇姑庵,因相对大皇姑庵略小,也是东汉皇姑避难之所。

接官厅: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叫接官厅,相传此地原有一厅堂,东汉皇室复国后,迎接皇姑至此,名为接官厅,现已不存。

至此,龙潭大峡谷风景区的游览基本结束,谢谢!

精选石门潭的游记(精)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石门涧参观游览。在此我就把石门涧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个介绍。

有句话说得好“石门涧是庐山 的一块瑰宝。它既有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又有青城之幽、华山之险。不到石门涧,难识庐山面”。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所以按其区位素称:庐山西大门。据《后 汉书?地理志》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焉。”石门涧因有天池山、铁船峰对峙如门,内有瀑布高悬垂落形成壮丽多姿长涧而得名。面积 5000余亩。自古石门涧就有“匡庐绝胜”、“山水决胜”、“石门冠天下、涧景醉游人”的美誉。其实在远古时期,大约九亿年前,庐山及周围地区尚是一片汪 洋大海,后经多次地壳活动,庐山才从海底慢慢上升起来,所以地貌景观奇特,地质内涵丰富多彩。它属典型的冰川地貌,距今约120万到24万年前才形成这种 “褶皱”型和“地垒式断块山”。而正是由于第四纪冰川鬼斧神工似的把石门涧雕刻成一件艺术珍品。黄龙冰斗,窄口下悬崖,挟带着的冰体,沿谷地面流,从而产 生石门涧、u形谷、冰门槛。石门涧上连天池、九奇、大林、上霄诸峰。并且庐山将军河的水、九奇峰的水、上霄峰的水、大林峰的水、含鄱口的水、乌龙潭的 水......最后都汇集于石门涧,所以说是石门涧的水资源很丰富,导致“处处挂飞泉”的景致。是庐山西部一条最长、最宽、气势最大的溪涧。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解决庐山用电,国家在神龙宫上边筑起40多米高的大坝蓄水发电,瀑布优势相对减弱。但由于水源广,加之庐山全年阴雨天占55%, 年均降水量为:1833.5毫米,最高年份降水量高达3362.6毫米,特别是3―9月降水量一般月均在150毫米左右,因此石门瀑布水,终年不涸,非常 可观。而这种特定的环境气候也促使了生活在这里的“三石”的生长。说起这“三石”,大伙儿可能就要问了到底是什么?用句很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三石成一桌 菜,是庐山的特产。分别是石鸡、石鱼、石耳。石鸡叫鸡不是鸡,它生长在庐山山涧里与蛇同一个洞穴,形体很像青蛙,叫声很像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石门涧 的生态环境也非常优越,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庐山区域内的植物种类中,有60%以上在石门涧分布。

庐山的山花杜鹃花在入春后个个都争奇 斗艳。早在1620xx年前,石门涧就游踪不绝。东晋隆安4年,名僧会员率释、道、儒18高贤常游于此,游览风光,轮道吟诗,写下了《游石门诗并序》,成为千 古绝唱。为我国山水游记之作开了先河。位团友: 历经艰苦磨难,穿过一片柳山树林,爬上300多步台阶,现在我们大家已是气喘嘘嘘,满面汗水了。

请大家抬头观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千年古刹和三棵千年古树――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又一景点,周恩来总理照相的地方――三宝树。请大家在旁边的台 阶上坐下休息,听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所谓三宝树,即两棵柳杉和一棵银杏,请看这块石头上镶着“晋僧昙冼手植波罗宝树”这么一看大家会说原来这三棵树是晋朝的一个和尚所种,那就有一千五百年 啦,这种说法可对可不对,为什么呢?大家看,这两棵叫柳杉树,在庐山有很多品种的杉树,有水杉、河杉、红杉、铁杉、和柳杉,又因为这种树它枝叶长得像垂柳 一样,往下沉,人们称它为柳杉。那边一棵叫银杏,又名白果,因为祖辈种树,孙子才能吃到果子,所以又名公孙树,它是活化石,十分珍贵。

根据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地质学家李四光,来庐山考查证明:庐山经历过第四纪冰川,也就是说,大约在400万年前,我们这块地方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栖息着许许多 多的动物、植物,但是因为第四纪冰川到来时,气温急骤下降,最后降到零下几十度,地球上有很多地方就这样被冰包围着,包围多少年呢?有40万年,在这40 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很多植物都绝种了,但唯有这种银杏树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活了下来,而更为可贵的是很多植物都是雌雄同体的,但银杏树都是“公母”分开 的,却又不能分的太开,据说分到一定的距离,花不能授粉,“公母”树都会死掉,这树是晋朝时的。

庐山有一庙叫“大林寺”,庙里主持叫昙诜, 所种原有三棵,两母一公,有一棵母树种下不久就被虫吃掉了,公树痛不欲生也想死,但死到一半,抬头一看,还有一棵母树,公树想,我要一死,这棵母树也会 死,为了这棵母树,我也要活着,所以人们又叫它爱情树。请看那一棵是公树,但又不是三宝树之列了,后来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此处修了一座“黄龙寺”,庙里 面的长老叫“彻空”,又重新补种了两棵柳杉,又因为这一类型树,佛教统称为婆罗宝树,大致寺庙里、庙前或庙后都要种上一到两棵的,所以现在下面柳杉树高 41米,直径1.9米,树龄620xx年;这一棵柳杉高41米,直径2.2米,树龄620xx年;这棵银杏高30米,直径1.5米,树龄1520xx年。

那么树就是树,为什么称为宝树呢?有人说树到百年为宝,这是错误的,因为今古贤文上面说得好,山中易找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而这种树有很多说法,比如明万历年间,神宗天子驾游此处发现这棵银杏木质很好,就命令100个工匠限期三天,将此树砍下做一大桌子,谁知这100个工匠 就来砍,这一下可了不得啦,为什么呢?因为你这边砍,它那边长,你砍多少,它就长多少,这一砍就砍了三天,限期将到,树砍不倒,这100个工人慌啦,一齐 跑到树下哭着说树啊,你就让我们砍了吧,如果我们不把你砍下作成桌子,我们全家将会被杀啊,求你呀,谁知此时树上发出一种声音,好象在说“孩儿们,我很同 情你们,但是你们要砍我,也只能从上面砍,让我一层层往下落,如果你们从下面砍,我将无论朝哪边倒下,都会压死我的子孙的呀,你看我四周长着多少树,它们 都是我的子孙啊,工人一听树能说话,一齐大吃一惊,赶紧把这事告诉了神宗天子,明神宗听后一口气说,树本草木能照顾及子孙,我身为一国君王应为百姓着想, 此树乃宝树也,应当加以保护。当然这是神话不足为奇,实际上是我们庐山脚下有鄱阳湖、长江,山上山下温差极大,因而气流的波动也特别大,所以每到夏天下瀑 雨,风特别大,加上雷电,十分吓人的,人们称为“山啸”。据说明朝黄龙寺和尚彻空长老种下两棵柳杉不久,庐山发“山啸”啦,整个庐山是“飞沙走石、雷电交 加、昏天暗地、日月无光、大雨倾盆、摇摇欲坠”,但是因为三棵树这地方是山凹,反而是风平浪静,因此,彻空和尚认为是这三棵树有镇山之能,特休书一封告诉 皇帝,又因为这上面黄龙寺是万历母亲慈圣皇太后所修,所以万历皇帝特别重视,因此这位神宗皇帝降旨一道说“树能镇山,是大明朝洪福齐天,实乃宝树,是太后 洪福齐天,今后三棵树要加以保护,不得毁坏,凡大明官员,路过三棵树要“文官下矫,武官下马”,所以这三棵树和庐山树都被保护起来啦,这三棵树呀才能这样 枝繁叶茂,直到现在都长得这么吸引人。

精选石门潭的游记(精)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石门涧参观游览。在此我就把石门涧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个介绍。

有句话说得好“石门涧是庐山的一块瑰宝。它既有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又有青城之幽、华山之险。不到石门涧,难识庐山面”。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所以按其区位素称:庐山西大门。据《后汉书?地理志》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焉。”石门涧因有天池山、铁船峰对峙如门,内有瀑布高悬垂落形成壮丽多姿长涧而得名。面积5000余亩。自古石门涧就有“匡庐绝胜”、“山水决胜”、“石门冠天下、涧景醉游人”的美誉。其实在远古时期,大约九亿年前,庐山及周围地区尚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多次地壳活动,庐山才从海底慢慢上升起来,所以地貌景观奇特,地质内涵丰富多彩。它属典型的冰川地貌,距今约120万到24万年前才形成这种“褶皱”型和“地垒式断块山”。而正是由于第四纪冰川鬼斧神工似的把石门涧雕刻成一件艺术珍品。黄龙冰斗,窄口下悬崖,挟带着的冰体,沿谷地面流,从而产生石门涧、u形谷、冰门槛。石门涧上连天池、九奇、大林、上霄诸峰。并且庐山将军河的水、九奇峰的水、上霄峰的水、大林峰的水、含鄱口的水、乌龙潭的水......zui后都汇集于石门涧,所以说是石门涧的水资源很丰富,导致“处处挂飞泉”的景致。是庐山西部一条zui长、zui宽、气势的溪涧。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解决庐山用电,国家在神龙宫上边筑起40多米高的大坝蓄水发电,瀑布优势相对减弱。但由于水源广,加之庐山全年阴雨天占55%,年均降水量为:1833.5毫米,年份降水量高达3362.6毫米,特别是3―9月降水量一般月均在150毫米左右,因此石门瀑布水,终年不涸,非常可观。而这种特定的环境气候也促使了生活在这里的“三石”的生长。说起这“三石”,大伙儿可能就要问了到底是什么?用句很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三石成一桌菜,是庐山的特产。分别是石鸡、石鱼、石耳。石鸡叫鸡不是鸡,它生长在庐山山涧里与蛇同一个洞穴,形体很像青蛙,叫声很像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石门涧的生态环境也非常优越,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庐山区域内的植物种类中,有60%以上在石门涧分布。

庐山的山花杜鹃花在入春后个个都争奇斗艳。早在1620xx年前,石门涧就游踪不绝。东晋隆安4年,名僧会员率释、道、儒18高贤常游于此,游览风光,轮道吟诗,写下了《游石门诗并序》,成为千古绝唱。为我国山水游记之作开了先河。位团友: 历经艰苦磨难,穿过一片柳山树林,爬上300多步台阶,现在我们大家已是气喘嘘嘘,满面汗水了。

请大家抬头观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千年古刹和三棵千年古树――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又一景点,周恩来总理照相的地方――三宝树。请大家在旁边的台阶上坐下休息,听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所谓三宝树,即两棵柳杉和一棵银杏,请看这块石头上镶着“晋僧昙冼手植波罗宝树”这么一看大家会说原来这三棵树是晋朝的一个和尚所种,那就有一千五百年啦,这种说法可对可不对,为什么呢?大家看,这两棵叫柳杉树,在庐山有很多品种的杉树,有水杉、河杉、红杉、铁杉、和柳杉,又因为这种树它枝叶长得像垂柳一样,往下沉,人们称它为柳杉。那边一棵叫银杏,又名白果,因为祖辈种树,孙子才能吃到果子,所以又名公孙树,它是活化石,十分珍贵。

根据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地质学家李四光,来庐山考查证明:庐山经历过第四纪冰川,也就是说,大约在400万年前,我们这块地方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栖息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但是因为第四纪冰川到来时,气温急骤下降,zui后降到零下几十度,地球上有很多地方就这样被冰包围着,包围多少年呢?有40万年,在这4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很多植物都绝种了,但唯有这种银杏树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活了下来,而更为可贵的是很多植物都是雌雄同体的,但银杏树都是“公母”分开的,却又不能分的太开,据说分到一定的距离,花不能授粉,“公母”树都会死掉,这树是晋朝时的。

庐山有一庙叫“大林寺”,庙里主持叫昙诜,所种原有三棵,两母一公,有一棵母树种下不久就被虫吃掉了,公树痛不欲生也想死,但死到一半,抬头一看,还有一棵母树,公树想,我要一死,这棵母树也会死,为了这棵母树,我也要活着,所以人们又叫它爱情树。请看那一棵是公树,但又不是三宝树之列了,后来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此处修了一座“黄龙寺”,庙里面的长老叫“彻空”,又重新补种了两棵柳杉,又因为这一类型树,佛教统称为婆罗宝树,大致寺庙里、庙前或庙后都要种上一到两棵的,所以现在下面柳杉树高41米,直径1.9米,树龄620xx年;这一棵柳杉高41米,直径2.2米,树龄620xx年;这棵银杏高30米,直径1.5米,树龄1520xx年。

那么树就是树,为什么称为宝树呢?有人说树到百年为宝,这是错误的,因为今古贤文上面说得好,山中易找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而这种树有很多说法,比如明万历年间,神宗天子驾游此处发现这棵银杏木质很好,就命令100个工匠限期三天,将此树砍下做一大桌子,谁知这100个工匠就来砍,这一下可了不得啦,为什么呢?因为你这边砍,它那边长,你砍多少,它就长多少,这一砍就砍了三天,限期将到,树砍不倒,这100个工人慌啦,一齐跑到树下哭着说树啊,你就让我们砍了吧,如果我们不把你砍下作成桌子,我们全家将会被杀啊,求你呀,谁知此时树上发出一种声音,好象在说“孩儿们,我很同情你们,但是你们要砍我,也只能从上面砍,让我一层层往下落,如果你们从下面砍,我将无论朝哪边倒下,都会压死我的子孙的呀,你看我四周长着多少树,它们都是我的子孙啊,工人一听树能说话,一齐大吃一惊,赶紧把这事告诉了神宗天子,明神宗听后一口气说,树本草木能照顾及子孙,我身为一国君王应为百姓着想,此树乃宝树也,应当加以保护。当然这是神话不足为奇,实际上是我们庐山脚下有鄱阳湖、长江,山上山下温差极大,因而气流的波动也特别大,所以每到夏天下瀑雨,风特别大,加上雷电,十分吓人的,人们称为“山啸”。据说明朝黄龙寺和尚彻空长老种下两棵柳杉不久,庐山发“山啸”啦,整个庐山是“飞沙走石、雷电交加、昏天暗地、日月无光、大雨倾盆、摇摇欲坠”,但是因为三棵树这地方是山凹,反而是风平浪静,因此,彻空和尚认为是这三棵树有镇山之能,特休书一封告诉皇帝,又因为这上面黄龙寺是万历母亲慈圣皇太后所修,所以万历皇帝特别重视,因此这位神宗皇帝降旨一道说“树能镇山,是大明朝洪福齐天,实乃宝树,是太后洪福齐天,今后三棵树要加以保护,不得毁坏,凡大明官员,路过三棵树要“文官下矫,武官下马”,所以这三棵树和庐山树都被保护起来啦,这三棵树呀才能这样枝繁叶茂,直到现在都长得这么吸引人。

民国初年,爱国人士陈三立游玩三棵树曾题诗一首说: 山山凿径带痕围,蹑步青云接隼飞; 磬吐草根成薄碎,影生木未敛余辉; 谁移赤水三棵树,只伴残僧百衲衣; 直干瑰枝保今古,斧斤所赦与欷嘘。 好啦,三宝树介绍到此,我们大家休息一下,等一会再给大家介绍庐山的其他名景。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有庐山“的瀑布群”“zui神秘的大峡谷”之称的剪刀峡景区。它坐落在庐山北部的深山之中,距离九江市区11公里,行车时间大概在30分钟左右,请大家放松身体,随着汽车缓慢的颠簸,给大家做免费的按摩。在大家享受的过程中,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剪刀峡的情况。

庐山zui缥缈的是云雾,zui悠久的是人文,zui莫测的是政治,而zui壮观的就是瀑布了。在剪刀峡中就有庐山的瀑布群。剪刀峡,除了站在庐山牯岭往下看山峦象被剪刀剪开而得名之外,更是因为在剪刀峡内,有一条瀑布像一把流动的巨型剪刀。其实在剪刀峡长约3500米、宽约250米的山谷中,大大小小的瀑布加起来有近百个。加上地形复杂,雨水充沛,使得每条瀑布的姿态各不相同,除了刚才说的剪刀峡双瀑之外,还有上下三叠,潭深水急的乌龙潭瀑布;寒玉森森,泄水如帘的水帘泉瀑布;轻舞飞扬,飘洒婀娜的龙须泉瀑布;石如太师椅,色如白龙身的龙椅石瀑布;扭扭捏捏,害羞躲藏的隐瀑……千姿百态,变幻莫测。除了千奇百怪的瀑布群之外,更为奇特的是举目成趣的嶙峋怪石,牯牛石,神龟石,天宝石,卧云石,鸡冠石,罗汉石,九龙石,飞龙石,石蛙……这些巨石有的在涧旁静坐,有的掩映在密林之中,有的在山顶眺望,或立、或卧、或懒洋洋、或欲腾空而去,不一而足,形神兼备,活灵活现,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走进剪刀峡,你会发觉天突然的暗了,就算是在正午,你也很难让阳光直射在身上,仿佛你走进了原始森林,这就是剪刀峡的另一个特点-----幽。走进剪刀峡,举目四望,除了绿色还是绿色,除了树木还是树木。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是庐山景区之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这并不是古人所独有的享受和意境,你在剪刀峡也能亲身体会到。庐山樱花林,杜鹃谷,野葡萄园,紫藤,香果,等等等等,多达近3000种的植物会让你目不暇接,藤缠树,树缠藤,藤藤相缠,树树相连。zui让人叫绝的,是在桂花潭边的一株桂花树,树围56厘米,别看它不高,可是却有着千年的历史。他之所以千年还长得不粗壮,那是因为它生长在石头上。尽管他先天条件不好,可是在这峡谷中充沛的雨水,湿润的气候,竟然也生长得有声有色了,因其枝干婆娑如凤凰展翅,又被誉为凤凰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特地为他写下一首诗《庐山桂》:偃蹇月中桂,结根青倚天。天风饶月起,吹子下人间。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枝干日长大,根基日牢坚。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无人为移植,得如上林园。不及红花树,常栽温室前。

大家也许都知道,庐山自古宗教繁盛,特别是佛道儒三教,在庐山扎根zui深,历史也zui久远。作为谷深景幽,飞瀑流泉的剪刀峡,自然也就成为方外人士的的修行之处,净土宗的始祖----慧远大师和他的十八高贤曾在剪刀峡讲经参佛,浔阳三隐之一的刘程之曾在此隐居修身,陶渊明没有在沙河隐居前,也在此和刘程之,慧远作伴,他们去世之后。陶渊明才郁郁寡欢的迁到沙河县。道家五祖之一的白玉蟾,也曾经因道行不深来此修炼,zui终悟道成仙。匡俗就是在此修炼,成仙而去,留有庐存。庐山就因此得名。佛道儒三教在此相处和谐融洽,大家各自修炼又互相融会,形成了中国宗教历少有的大融合。在剪刀峡的密林深处,有一处近百亩的寺庙道关遗址。从前宗教的兴盛由此可见一斑。只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个号称道教第三十六福地的地方竟然没落了,庙观颓败,人迹全无,只剩下今日的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满目凄凉,让人不由得唏嘘感叹。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些修行的高僧道长呢?那些饱学的儒士呢?真的意境肉身飞升了吗?这个至今还没有解开的谜团,为剪刀峡迷上了一层生米的面纱,这就是为什么说,剪刀峡是庐山zui神秘的大峡谷了。

介绍了剪刀峡的奇,剪刀峡的幽,剪刀峡的绿,剪刀峡的神秘,再剪刀峡zui应该注意的是什么呢?1、 绝对禁止吸烟。这是首要的。 2、其次要注意安全,很多石头上由于湿润的气候,长满了青苔,很薄的一层,有的地方肉眼很难看得出来,所以大家可能看到溪流纵横,瀑布飞下感到很兴奋,但是千万要记住。安全才能开心。 3、由于这里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会给我们的一些活动造成不便,吃住不是很方便,但是就算这样,坐在山中吃上一些山野之味,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4、这么青的山,这么绿的水,这么美的景,你忍心看到他们被垃圾淹没吗?

所以,建议大家把垃圾装在塑料袋里,不要随地扔果皮纸屑,更不要随意攀折那些自幼生长的野花,让他们自由的生长吧。 各位朋友,还有几分钟就到了剪刀峡景区了,进景区之前,我们还会看到千年古塔----西林塔和净土宗的祖庭----东林寺。到时候我在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大家可以开始准备了,换上登山鞋,去掉不必要的装备,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其他地放在车上,然后让我们轻装上路。探寻剪刀峡的神秘吧。

精选石门潭的游记(精)四

一、峡前景点

在通往龙潭大峡谷的前段路上,有几处景点,各具特色。它们依次为仙人指路、“龙潭大峡谷”青石牌坊、红孩儿山、红孩儿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边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头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龙潭大峡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般。这是由白云质灰层岩沿裂隙溶蚀和崩裂塌陷风化而残留的地表剩余物。

龙潭大峡谷“青石牌坊”:此处是龙潭大峡谷风景区的入口。牌坊前、后各有坊联。

前联为:八里迷谷,桩桩迷景逗客伫;千尺险峡,步步险象着人惊。

后联为:关峡相望,岚为轻云绕;潭瀑联珠,水呈青龙飞。

两副对联形象地概括了峡谷内天造地设的雄奇景观,这就是我们要游览的世界地质公园——龙潭大峡谷风景区。

红孩儿山: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几间红房子后边的山就是红孩儿山,雄伟挺拔,峰峦叠翠,把青河川岔开(龙潭大峡谷的水为青河的主流),右边为山窝河谷,地势较缓,是古道通往黄河渡口的必经之地,并与黛眉峡谷风景区连接;左边就是龙潭峡谷,又称“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黄帝密都青要山腹地,与双龙峡谷风景区连接。山上有石洞,洞内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观音老母三尊神像,是当地人祈财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红孩儿寺:紧挨着红房子的这几间看似年代比较久远的建筑就是红孩儿寺。相传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在附近一带吃人,被观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压在红崖寺下(当地人称红孩儿寺)。据证此处确有一座红崖寺,始建于唐朝初年,武则天当政时期,曾经名播四方,香火极为旺盛;到了唐武宗时期,大兴灭佛运动,红崖寺曾一度被毁。宋、元时期,更名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师住持,还是这条古道上闻名遐迩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毁于战火。明正德年间由法师宗玺主持重修,到嘉靖龙飞甲辰岁秋仲月由净恩法师主持续建竣工。后来,随着时势的发展,这条古道逐渐被废弃,寺院也随之萧条。现只剩下遗址。。

千年古檀:这棵树就是千年古檀树,它高约30米,冠幅约40米,树冠硕大,枝叶茂密,遮天盖地;树干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围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树的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纵横交错,如盘龙卧虬,仅靠吸收白云质灰岩和石英砂岩之间的水份生长,这简直就是生命的奇迹,因此这棵树也被当地人视为吉祥树。民间有选老树认“干娘”的风俗,认为有老树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贵平安。树下设有祭坛,每年农历三月三,有许多善男信女诚心前来焚香许愿。

二、龙潭水峪景段

本景段从走进红石峡、五龙潭至青龙关处,主要景观是赤壁丹崖形成的窄谷与充沛的水流及繁盛的植物交相辉映,到处高崖凌蹭,飞瀑流泉,滴水不断,雾气蒸腾。共同组成一幅龙潭水峪的绝佳画卷。主要景点有“五龙潭”、“五龙瀑”、“五龙洞”、“龙涎潭”“锯齿崖”“降龙棒”“阶瀑潭”等。

欢乐天地水上娱乐项目:相信许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赶快过把瘾吧,千万别急,导游提醒您还是先仔细阅读一下注意事项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迟。这几个游乐项目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级跳绳、钢丝桥、圆木荡桥、脚环吊桥、方板荡桥、铁索荡桥、双层钢丝桥。

景区标志碑:这块巨石就是景区的标志碑。它高5.4米,宽2.8米,厚1.5米,重约60吨,矗立于1米高的基座之上。碑体为景区内典型的沉积构造和地质剖面景观,碑面为景区地质遗迹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现象,左上角圆形的图案是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志(现已为世界地质公园),中间“龙潭峡景区”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选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字体。

走进红石峡:龙潭大峡谷风景区的紫红色石英砂岩沉积于距今12亿年前后的滨海地带。260万年以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又叫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水蚀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达百余米的丹崖长墙和宽仅数米至数十米的碧水丹峡景观。峡内瀑布飞泻,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栈道,您尽可领落丹崖、碧水、蓝天构成的一幅幅精彩画卷,还可欣赏砂岩层内的交错层理、层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观。

有的游客问什么是节理?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上所见的裂缝。在后面的讲解中我会经常提到这个词。

五龙潭: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宽阔的水潭叫五龙潭,它因周围有五条山脉环绕犹如五条巨龙环抱着一泓清水而得名。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时,有黑、白、青、黄、赤五条龙因造设山河有功,被玉皇大帝封到黄河岸边荆紫山下一处极其幽静的山林里休养。天长日久,它们化作五条山脉,围清潭而卧,于是这里便有了“五龙潭”之说。其实它是第四纪深切峡谷经人工堵截而成的水体景观。潭面长300m,宽50~150m,南侧为高百余米,长达150m的赤壁丹崖,龙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龙瀑和悬沟,赤壁丹崖之上有两座孤峰,其造型酷似两只猩猩在俯瞰瀑布,名曰双猩观瀑。

请大家随着我的手势看,可以看到潭中央有一块石头浮出水面,看起来就像一只乌龟在潭中涣游,因此得名“灵龟巡潭”。五龙潭右侧上方的亭子为龙亭,左侧的为凤亭。龙亭的后方有一处裸露的石块犹如一尊佛像,名为石佛。

五龙瀑:对面赤壁丹崖上的瀑布叫五龙瀑。龙潭峡谷的河水从五龙潭后的绝壁悬沟口处跌落而下,轰然作响,犹如虎啸龙吟,声震山谷,形成一条壮观的瀑布,人们称之为“五龙瀑”。

五龙潭隧道: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五龙潭左边的山上有一条台阶路,以前的游客进峡谷走的就是山上这条路,体力消耗很大,后来景区为了游客进入峡谷方便,人工开凿了一条隧道,它长61米,宽2米,高2.5米,冬暖夏凉,是一个天然的空调。洞内虽然安装有灯,但我们由明处进入暗处,眼睛一时适应不了,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12亿年前形成的紫红色石英砂岩:我们现在所看到这种岩石叫紫红色石英砂岩,岩石呈紫红色是因为里面含有三氧化二铁等矿物质。它沉积于距今12亿年前后的海滨地带。主要为紫红色、灰白色薄~巨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紫红色、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少量紫红色薄~中层状含砾石英砂岩和紫红色泥岩组成。岩层中不同形状的波痕、层理发育极具观赏性。

龙涎潭:大家在经过这座关隘时可以看到右侧崖壁间有泉水涌出,形成连珠不断的滴水景观,如青龙吐涎,其下有潭,传为龙之涎水汇聚而成,谓之龙涎潭。

黄龙峪:进入黄龙峪,我想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势比较平缓的黄龙峪是进入大峡谷的缓冲地段。在开阔的峡谷中溪水淙淙,两侧悬崖上怪石嶙峋。这里水草丰美,植被茂盛。主要有鳞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欲滴。龙潭大峡谷处地偏僻,受人类生活干扰较少,生物物种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生态环境优美。植被主要有天然次生林——栎树林、杂木林、侧柏林、刺槐林构成,主要风景树,有青檀、白蜡和三叶槭等。

羽状交错层理:解说碑上所说的羽状交错层理,就在路边这块斜伏着的石头上面。它是指岩层内的细纹层有规则地与岩层面斜交所表现的层纹构造,是沉积岩的一种基本构造形态。12亿年前后的中元古代时期,这里是滨海沙滩环境,潮涨潮落产生的双向水流,使此时沉积的石英砂岩细纹层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优美的羽毛状和人字形的层系。

波痕路:请大家观察一下脚下的路,看有什么特别之处。不难发现石头表面的形状极像水纹,它由水流冲刷和风化作用形成,在地质学上叫“波痕”,像这样的波痕石在景区内随处可见,因此龙潭大峡谷被有关专家誉为“波痕博物馆”。

阶瀑潭(又名蒲草潭):磨盘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见了,在龙潭大峡谷你却能轻而易举地见到。我们眼前水中这条路就是由一扇扇磨盘叠加而成,从远处看极像飘浮在水面上的片片荷叶,人走其上犹如蜻蜓点水,妙趣无穷。磨盘旁边的水潭叫阶瀑潭(又名蒲草潭)。因潭下有阶梯状的顺水坡,水流其上形成叠瀑景观故名。又因潭内长满蒲草而得名蒲草潭。蒲草,南方沼泽地内很常见的水生植物,因叶内纤维特别密集,非常有韧性,经常被用来编草鞋。

黄龙峪的其它景观尚有:镇山虎、锯齿崖、降龙棒等,都是根据岩石形象而命名的象形景观

幽谷海棠:走进黄龙峪,我们会发现一种草本植物特别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里阳台上、书案上喜欢摆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叶子,有婴儿巴掌大小,叶面嫩绿,叶背泛白,叶边和叶脉淡紫,开着粉红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挂伏的肥嫩紫茎上,婀娜多姿,显得特别精神。尤其在高峡内立陡的石壁上,几乎不见水土,它也能生长得那么旺盛,更显得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三、高峡瓮谷景段

走过黄龙峪,突然高峡耸立,雄关挡路。放眼峡谷上空,岚烟四横,犹若淡云薄雾在轻舒曼卷。这就是本景区内最具代表性的红岩嶂谷群地貌。由于地壳运动和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切割作用,形成了峡谷内绝妙的奇景。潭前有关峡,潭后有飞瀑,关峡相望,潭瀑联珠,瀑布连叠,飞练悬空,沟深谷狭,令人望而却步,真可谓“桩桩迷景逗客伫,步步险象着人惊”。本段峡谷内的主要景点有青龙关、“之”字型峡谷、青龙潭、黑龙关、飞龙潭、飞龙瀑、阴阳潭瓮谷、壶穴谷、石龛、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等。

青龙关:这座关隘就是青龙关,下边的潭叫青龙潭。来过龙潭大峡谷的游客都说走到青龙关,才算真正进入了龙潭大峡谷景区,因为精华部分才刚刚开始。大家请看这两侧崖壁上有许多绿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满水面,看起来就像一条青龙在此浮动,因而得名青龙潭。

“之”字型峡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水流的走向,看会发现什么现象?哦,这位先生说得非常对,流水顺着崖壁成“之”字形流动,非常有意思吧!它的形成原因是构成龙潭大峡谷的这套紫红色石英砂岩中,有两组相互直交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比较发育,流水追踪这两组垂直节理切割,在两组节理交汇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组节理发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线天)。如此便形成了这种天井,一线天呈“之”字形分布的红石峡谷景观。

黑龙关(及黑龙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比较狭窄的关隘就是龙潭大峡谷著名的黑龙关,又称一线天。大家一定很难想到这两座崖墙在12亿年前后是连在一块的,后来随着地壳运动,形成崖墙的中元古界紫红色石英砂岩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发育了两组相互直交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密集的部位强烈下切,形成两侧峭壁直立,长20m、宽仅1~3 m、深达50m的隘谷(一线天)。通俗地讲就是流水切割把一座山体切开成了两座山体。黑龙关下的水潭深4~5m,由于两侧崖壁之间的间隙比较小,狭窄封闭,太阳光很难照射到,使整个潭水颜色看起来深遂发暗,犹如一条黑龙盘踞在此,故而得名黑龙潭。潭上关隘被称为黑龙关。

古海沉船:这艘人工仿造的古海底沉船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也使峡谷显得更加神秘,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壶穴(王母池):这个小水潭看起来就像一个浴池,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潭沐浴,所以又被后人称为王母池,听当地老人说在这个水潭里洗把脸会使皮肤变得细腻光滑,大家不妨来试一试!至于它其形成的原因请大家看一下解说牌。(壶穴是急流中夹带砂砾石磨蚀河床而产生的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形成壶穴。该处的王母池就是一处典型的壶穴景观。)

飞龙潭(又名卧龙潭)及飞龙瀑:别看水是柔性的物质,流水冲刷岩石“以柔克刚”的力量却让人不可小瞧,这个水潭旁边的崖壁比较光滑就是由流水冲刷旋蚀形成,致使水潭形状成圆形。此潭直径约25米,深10米。潭后有15米高的瀑布飞泻而下,犹如一条巨龙插入水中,气势壮观,因此被称为飞龙瀑,其下潭水称为飞龙潭。

阴阳潭:这两个水潭衔接一起,像一个卡腰宝葫芦,水深约12米。其中大的叫阳潭,小的叫阴潭,因高峡内阳光照射不匀,明暗有别,所以有“阳潭”、“阴潭”之说,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对“阴阳”学说的阐述也是极其吻合的。(在中国哲学概念里,阴阳指两种既对立又相联的力量,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里。阴代表被动、阴暗、女性、夜间;阳代表主动、明亮、男性、日间)

阴阳潭瓮谷:瓮,是我国北方农村一种用来盛米的容器,它的特点是口小肚大。在龙潭大峡谷的阴潭和阳潭上方,就有两个形状像瓮的峡谷,称之为“瓮谷”。瓮谷也是由流水冲涮旋蚀形成。以阳潭处的瓮谷最为典型,直径达20m,弧度270°;阴潭处的瓮谷经流水的切割贯通成嶂谷。

串珠潭:这三个近似圆形的水潭连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故名串珠潭;跟王母池一样也是壶穴的体现,三潭之间,串珠潭溪水相连,清澈见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红色图案,艳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联珠潭”。

神奇河蚀地貌—壶穴谷:距今大约260万年以来,区内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壳强烈上升,加之区内雨量充沛,地表径流发育,湍急的水流受节理和层面倾向控制,形成扰流和螺旋状涡流,带动砂石在不平坦的河床上如旋涡般钻挖形成一系列壶穴。相邻壶穴不断扩大,周边贯通联合形成今天我们在谷底和崖壁上所看到的磨蚀光滑、成群分布的壶穴壁与壶穴谷景观。

佛光岩:此处崖壁因水流打磨显得非常光滑,经水湿润后像镜子一般反射光线,在黑暗的峡谷内如发银光,故名。

石龛:“滴水穿石”贵在水的执著,眼前这个洞再次让我们见证了流水的伟大力量,在绝壁的底部由于水流长期的冲涮旋蚀形成了一个顶部小、肚子大的洞,在地质学上叫石龛。说到这儿大家肯定疑惑了,这个洞怎么会升到那么高的位置?这就又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的抬升,水流的不断下蚀,才把石龛抬升到陡崖的中间。

芦苇滩:走了这么久,大家肯定累了,我们在这里稍作休息,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许多朋友都知道,这是《诗经》里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那大家知道诗里所说的“蒹葭”指的是什么呢?这位朋友真是博学多才,蒹葭指的就是芦苇。在我们面前就有一片芦苇滩。芦苇,多年生禾本科芦苇属植物,古称蒹葭。芦苇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温带湿地的主要植被。当然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大,除了能做手工艺品外,还有净化污水的作用呢!

芦苇潭:芦苇滩旁边这个水潭就是芦苇潭,又叫伊人潭。上面这个仅一尺宽、一尺长的瀑布,名为一尺瀑,呵呵,这可是龙潭大峡谷里袖珍型的瀑布哦。

花瓶峡:请大家转身向后看,可以看到眼前这个峡谷口小肚大,形状酷似花瓶,所以美其名曰“花瓶峡”。

宇宙石(又名星辰石)我们在这里做个小小的游戏,请一位朋友帮忙在这块石头上浇些水,看会出现什么现象?(浇水后)石头上出现了象形的太阳、地球、月亮、星星及银河等图案,惟妙惟肖,非常逼真,这就是一块典型的黄河奇石。

巷谷:有位老大爷跟我说,来龙潭大峡谷旅游,一点都不累,因为路修得好,不用爬山爬坡。这段峡谷谷底比较平直,两侧崖壁直立,长达百余米,宽十余米,而且路也修得非常平整,谷内行走犹如穿街过巷,所以此段峡谷被称作“巷谷”。

水往高处流: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此处峡谷的水却是由低处往高处流,大家不妨猜测一下是什么现象?这是一个自然之谜,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家研究一下,没准儿呀这个谜就让您_了。

佛光罗汉崖:平时对佛教有所研究的朋友都知道,在我国许多庙宇里都有五百罗汉,诸如苏州西园寺和寒山寺、北京的雍和宫碧云寺,郑州的少林寺等,特别是昆明的筇竹寺,以五百罗汉的塑造工艺高超,在中国首屈一指而闻名中外。不过这些罗汉都是人工所为,那大家有没有见过天然形成的五百罗汉?见过的朋友很少吧,来到龙潭大峡谷会让你大饱眼福,请大家向对面山崖上看,崖壁上分四层整整齐齐排列了五百罗汉,这些罗汉是石英砂岩层内柱状节理十分发育,形成了垂直岩层的一根根石柱,砂岩的球状风化作用,使石柱酷似罗汉造型;那为什么又称它们为佛光罗汉呢?光线的折射作用,使罗汉身上发出闪闪金光,犹如佛光显灵,形成这一处罕见的自然奇观。

四、山崩地裂景段

该段峡谷比较开阔,两侧崖壁直峭,断层新鲜,河床及两侧水流打磨痕迹浅淡,谷底布满巨石,足见这里曾发生过崩塌地质灾害。因该段峡谷两侧石英砂岩的底层有一层比较松软的泥质砂岩,水流下切至该层面,松软的泥质砂岩被冲刷剥落流失掉,使两侧的崖壁悬空,当支撑不住时就会发生坍塌和滑坡,巨石堆积于山谷中,就形成今天的山崩地裂奇观。该景段内的主要景点有石上檀、指纹石、仙女出浴,竹节岩、天书石、山崩地裂、五代波纹石等。

石上檀(又名石上春秋):刚刚我们看了许多象形石头都是由自然风化作用形成的,而我们眼前这一景却是由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生物活动导致岩石的机械破碎过程称为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根劈作用。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随着根系的变大,对岩石的裂隙壁产生极大的作用力,就像楔子一样会将岩石沿裂隙劈开,引起岩石最终崩解。此处的檀树生长已将一块巨石沿层面劈成数块,形成了罕见的树辟石开景观。

檀树,豆科植物,落叶乔木,树冠呈伞状延伸,多被用作观赏树种栽培,因其材质坚韧,古代常被用作车轴和装裱书画的卷轴。檀树皮也是制作宣纸的绝好材料。《诗经》曾说:将种子兮,乐彼之园,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该檀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石缝之中,直立于岩石之上,寒暑易节,蓬勃向上,真是“青青数株檀,虬根盘石岩,千磨万击处,傲立年复年。”

回望“宝塔镇山”处:站在指纹石旁的台阶上,回望左侧的崖壁,可以看到一座垂直孤立的山峰,如一座宝塔矗立于此。名为“宝塔镇山”。

指纹石:请大家伸出手指看一下我们的指纹,然后我们再看一下这块石头上的纹理,两者相比纹理造型很相似,但我们的指纹非常细小,石头上的纹理却很粗大,恐怕只有巨人才能留下这么大的指纹,所以称这块石头为“巨人指纹”。这里的波纹属于一处典型的平涉波痕,岩石表面的沉积物在水或风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留下遗迹附著在层面上,形状极似水的波痕。在龙潭大峡谷长达3㎞的红石峡谷内,分布了大量的崩塌巨石,在这些巨石的层面上,可以看到上面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波痕,是国内罕见的“天然波痕博物馆”。

仙女出浴:这块石头表面有一个朦胧如仙女的图案,像刚刚从水潭中沐浴而出一般,所以叫仙女出浴。

竹节岩:此处岩石跟我们刚刚经过的佛光罗汉崖一样,都是石英砂岩内柱状节理发育的体现,不过与佛光罗汉崖不同的是,此处岩石造型是由于受到流水的冲刷打磨,逐渐剥落形成一派如竹节一般的构造,所以称之为竹节岩。

波痕崖:在龙潭大峡谷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波纹石,它们都可以拿来当搓板用,不过我们身旁这块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搓板了。这幢波痕崖高度达10米,宽约15米,是由崩塌作用形成的。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搓板,而且也是最美的天然搓板,鲜艳的色泽,优美的纹理,再加上有翠绿的植被点缀,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

喜鹊迎宾:老人们常讲:“早上喜鹊叫,一天喜来到”。所以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喜鹊这种鸟类,现在我们头顶就有一只喜鹊,大家赶快抬头看呀,右侧崖顶上这块迎面突出的条形石块,形状不正像一只喜鹊吗?而且这只喜鹊的姿态犹如在迎接来龙潭大峡谷旅游的客人一般,所以叫喜鹊迎宾。

贵人弯腰洞:前方有一个长约10米的洞,叫贵人弯腰洞,所有的人经过这个洞时都必须弯腰,不弯腰的话就过不了这个洞,但是一旦过了这个洞我们就是贵人了,是贵人就能看到天书,大家肯定特想看天书吧,那就只好先委屈一会儿了。

天书石:现在我们终于从洞中走出来了,大家现在明白必须弯腰的原因了吧?这个洞由几块崩塌巨石随意堆积形成,洞内平均高度不足1米,出口处仅有四五十公分高,所以只有弯腰才能通过。好了,咱现在都是贵人了,那就能看到天书了,它在哪儿呢,请看这块巨石,在这块石头表面天然形成许多图案,最典型的要属“一人一石”和“工”这几个字了,“石”也读谐音“dan”,在古代皇帝发给臣子的俸禄,就是以“石”作重量单位,“一人一石”恐怕是上天要求我们平均分配财产的警示。这块石头被当地人视作“神物”,他们说只要以虔诚的心轻轻摸一下这块石头,来年就一定能走好运。另外,这块石头上还有许多少数民族文字呢,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找一找。

五代波纹石:这块就是龙潭大峡谷著名的“五代同堂波纹石”,它因岩石表面有五层不同形状的波纹组成而得名。它是地质年代沉积物在水或风的作用下,发生物理迁移而形成的波痕层面遗迹,后因沉积环境变化形成几层不同形状的波纹。

五、绝世奇观景段

下面这段峡谷将有许多令人称奇的景点,绝对是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另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一定会让你一饱眼福,拍案叫绝的。

天碑:大家请看这块就是人称“天下第一刀、人间第一碑”的刀碑石。它高达百余米,昂首挺立,直指苍穹,大有凌空遏云之势,所以又被人称为天碑。它是由崩塌作用形成的巨型岩块,最奇特的是它一景多变、步移景换,从不同角度仰望,展现不同的姿态,俯视如刀背,仰视如苍鹰,正视如书,侧视如碑,令人遐想。传说,小白龙触犯天条,玉帝派二郎神斩杀小白龙,女娲皇在安置了小白龙神位之后,又把二郎神丢弃的大刀竖立起来,刀背对着无头冤神洞,于是二郎神斩杀小白龙的大刀,成了纪念小白龙的无字碑,人们称其为“擎天刀碑石”。

一线瀑:(又名飞练瀑/银链挂天):在高达50米的悬崖上有一股细流从v型窄谷中泻出,似白练飞下而得名。银丝飘动,珍珠串滑,置身其境,心旷神怡。地质学上称其为“悬谷式瀑布”。

祈雨台:一线瀑下搭建的这个平台叫祈雨台,景区的祈雨、古筝弹唱等艺术表演就在这个台上举行,游客也可在这个台上自娱自乐。旁边这个小木屋是化妆间。

潜水游龙:飞练瀑下的河床上裸露一段岩石,石色斑谰,蜿蜒迂回,没于潺潺流水之下,酷似一条游龙潜入水中,穿游嬉戏,取名为“潜水游龙”。在龙头朝向的方位有一块如印章般的方型石块,名为“玉玺石”。

小龙洞:刚给大家讲了关于刀碑石的传说,有位朋友问我小白龙因为什么触犯天条而被斩?现在我就给大家解除这个疑问。小白龙当年因布甘霖、拯黎民冒险飞到天上为人间偷来了“天书”,因此触怒了玉皇大帝,惹下大祸。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抓他归案,他手拿“天书”和二郎神奋力相争,把天书抖落了一地。二郎神一怒之下杀了小白龙,弃刀于地,把散落的天书收拾起来,提着小白龙的头回天庭复命去了。刚刚我们见过的那块天书石,传说是二郎神疏忽大意,遗落在人间的。

后来,造人圣母女娲皇到各地探望她的子民,来到龙潭大峡谷,听说小白龙冒死为她的子民偷天书的事迹,大为感动。于是,就收了小白龙的无头冤尸,唤回他的冤魂,封它为“无头冤神”,把他安放在山崖下的石洞中,就是我们眼前这个洞,当地百姓为感谢小龙王恩泽,常来此洞祭拜,四时八节,香火不断。

观刀台:这个位置是欣赏天碑的最佳位置,为了便于游客欣赏、拍照、休息,在此修建平台,取名观刀台。

虎头崖:站在一线瀑小广场上,抬头仰望天碑右侧的高崖,其顶部有一酷似虎头状的岩层映入眼帘。故名。

五虎登天:现在我们站在观刀台上往对面山崖顶部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还是这位(女士)慧眼识宝,山崖顶部突出一排排列非常整齐的岩石,看起来像五只老虎跃越飞天,而且老虎的表情非常逼真,威风凛凛,大有王者气概,人们称这一景为“五虎登天”。

情侣瀑:这个瀑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情侣瀑,在水量大时该处瀑布会呈现两缕并排环抱的形状,如同一对情侣相互依偎,轻声呢喃,诉说爱恋,所以叫情侣瀑。

棋盘格式节理:传说有两位神仙云游四方,路过此地,被这里的神奇景观吸引了,就决定在此居住,一天两位神仙闲来无事决定下棋,一位神仙伸出手指对着地面一指,地上顿时出现了一组南北向的线,另一神仙也心领神会,以同样方法画了一组东西向的线,这样刚好组成一个棋盘,谁知棋盘刚画好,玉帝命二神仙速回天庭复命,二仙不敢违令,急忙离开了,棋盘也就永远留在了人间。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能随意相信,地质专家解释是受构造作用影响,岩石中发育了两组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节理,它们与层面一起将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在层面上表现出“棋盘格”的形状,所以称之为“棋盘格式节理”。

仙人足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块石头上有几个凹坑,就如人的脚印一般,传说是仙人路过此地后留下的。科学解释该图案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中间的某种特殊物质向周围均匀扩散发生化学变化而形成的规则变色图案。

饮马槽:这块石头表面有一方槽,内存有水,形似马槽,因此取名饮马槽,民间传为初唐四杰骆宾王饮马处。

蝴蝶泉:蝴蝶泉到了,在这里常年聚集着形态和色彩各异的蝴蝶,翩翩起舞,向过往游客讲述着优美的童话故事。

骆宾王故事讲述: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天资聪颖,勤学好问,7岁时写过一首妇孺皆知的《咏鹅》诗,长大后更是刻苦攻读,写过许多关心民生疾苦的诗,后来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写过著名的《讨武檄文》,笔锋犀利,敢于直面揭露武则天的罪行,兵败后不知去向,传说兵败后被抓,因武后赏识其才能,最终释放了他。还有一种说法是骆宾王在兵败后逃匿,新安有个风景非常优美的去处,叫漏明崖,传说骆宾王逃匿之后,辗转多时,最后路过新安隐居在那里,并有多首题咏漏明崖的诗。如:

1、渑邑漏明呈奇景,悬崖万仞石棱曾;(古时,曹村漏明一带曾属渑池)

唇山白雾共旋绕,河水波绿萦带风。—《漏明吟》

2、层石远接天,绝顶上栖烟。松低轻盖偃,藤细若钩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暂策为龙仗,何处得神仙?—《过石门》

民国年间,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庙宇中还存有多首骆宾王的题诗;至今附近村民家中还存有两块纪念骆宾王的诗碑。漏明崖近边有以骆岭、骆村、骆庄等命名的村庄。

宾王洞:这个洞刚好能容一个人躺下,相传当年骆宾王讨伐武则天兵败后,逃难到此曾隐藏于此洞。

六、心旷神怡景段

(站在“游客止步”提示牌前)前方峡谷还未开发,非常危险,我们就此返回,回程道也有许多景点,待会儿我们就能看到。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和人文故事,等待我们前去探究。

索道桥:这座横空出世,连接一线瀑上南北两座山峰的桥就是著名的“索道桥”(又称吊桥)行走其上,晃晃悠悠,如荡秋千。

龙湖:索道桥旁边这个湖叫龙湖,是龙潭大峡谷水流的一个重要源头。湖水流淌于整条峡谷,是龙潭大峡谷中龙的栖生地,也是龙潭大峡谷的血脉。

穹庐山、金字塔山:站在吊桥上看对面的两座小山,一座呈半圆形像蒙古包,另一座呈三角形像金字塔,所以称之为穹庐山、金字塔山。“穹庐”一词取自元曲“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穹庐意为蒙古包)

大皇姑庵:传说东汉时曾有一位公主在此崖龛下避难,被当地人称为大皇姑庵。

关于皇姑埯的传说:东汉末年,宦官乱政,董卓专权,朝廷内祸事不断。传说,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为了逃避权臣的逼婚,逃出洛阳,乘车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绛州避难。护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宫廷的小银匠,和一位马车夫。他们逃难的马车一路狂奔,走进了青河川,刚到红崖寺前,听到后面追杀声越来越近,情急之下,马车夫想出一条让皇姑脱身的计策:他让小银匠扶皇姑下车,顺着荒凉的龙潭沟(当地人称为龙潭沟)逃进深山;自己却驾着马车顺着山窝河川古道,直奔黄河岸边,最后驱车跳进黄河………当追杀的骑兵赶到,见黄河里漂着一辆宫车,猜想皇姑已身赴黄河殉难,就拨转马头回洛阳复命去了。

话说皇姑和小银匠逃进龙潭沟,走进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领他们到村后,安身在两个山洞里,前边一点的住小银匠,后边隐秘一点的住皇姑,村民们习惯地叫这两个山洞为大皇姑厂干和小皇姑厂干。

皇姑隐居在龙潭沟后,由于百姓们的悉心照顾,生活虽无法与宫廷相比,却也衣食无忧。一年以后,洛阳政局渐趋平稳,皇上打听到皇姑在龙潭沟栖身的消息,遂命大臣来迎接她回宫。这时的皇姑已经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习惯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活,也留恋这幽静美丽的山野,再也不愿回到那血腥不断的皇宫里。听说皇上派近臣来接,她和村民们一起商量,把村头一家较宽敞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临时的“接官厅”。皇姑在接官厅会见了来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坚不回宫的心志,特使无奈,只好回京去了。

此后,皇姑和小银匠结了婚,在这朴实简陋的山洞里自食其力,安心度日,一直到他们偕老百年,人去洞空……关于大、小皇姑厂干的一段佳话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骆家:这个小石屋里住这一户人家,他们自称是骆宾王的后代,而且还能指出骆宾王墓之所在。“骆宾王究竟魂归何处”这千年历史之谜,能否在这里得到_,有待专家考证。

绿色长廊:(共两处。接官亭处还有一处,以后还会不断增加)如果说龙潭大峡谷的地质奇观让人惊叹,那么我们眼前这段近百米的绿色长廊更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长廊是用木头搭建的,种植了黄瓜、丝瓜、南瓜、葫芦等几十种观赏性藤本植物,以供游人观赏和采购,也可作遮荫之用。

观景平台:人们都说看景最好的地方是观景台,这座位于半山腰路边的平台就是龙潭大峡谷山腰观景台,台中央建有一个古式亭子,叫观景亭。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奇山秀峰初露端倪;俯视谷底,峡谷美景尽收眼底。

小皇姑庵:这个洞叫小皇姑庵,因相对大皇姑庵略小,也是东汉皇姑避难之所。

接官厅: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叫接官厅,相传此地原有一厅堂,东汉皇室复国后,迎接皇姑至此,名为接官厅,现已不存。

至此,龙潭大峡谷风景区的游览基本结束,谢谢!

精选石门潭的游记(精)五

龙潭峡谷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西北部群山之中、黄河的重要支流——青河川的深处,东距洛阳市80公里,属新安黛眉山峡谷群世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

青河发源于黄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经龙潭峡谷,在红崖山前与山窝河汇流,注入今天的黄河万山湖(小浪底水库)。青河川曾是古代中原地带通往山西绛州、侯马、太原一线的交通要道。

龙潭峡谷地处豫西中山、低山、丘陵区,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奇特,出露的地层包括中元古界的熊耳群马家河组和汝阳群石英砂岩、下古生界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还有部分上古界、新生界岩层。地球形成已有46亿年,在距今12亿年前后,华北地区还是一片海洋,后经地壳运动,古海底沉积层抬升出露,在新安北部黄河南岸形成820余米厚的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了这一带山的主体。大约从240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的地壳新构造运动(也叫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今天地球的地表地貌。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这一带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积层——紫红色石英砂岩,又经过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长期的水冲浪旋、风剥雨蚀,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岩嶂谷群,呈现出高峡长谷、山嶂岩洞的地貌特征。这种地貌特征,既体现了这个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也是研究黄河演化贯通历程的有力佐证。这里显现的沉积构造遗迹种类(如波纹、泥裂、交错层理等)多达数百种,成为反映华北古海洋沉积层特征的天然博物馆。近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完成后,在新安北境的黄河主干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辽阔水面,碧波万顷的万山湖和独具特色的地质公园互为映衬,红石韵,黄河魂,山光水色,两相辉映,构成了万里黄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璀璨明珠。龙潭峡谷就是这黛眉山峡谷群地质公园中的典型代表。

在我国,由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峡谷多由碳酸盐岩构成,石英砂岩峡谷并不多见。它发育于太行山东西麓的嶂石岩地貌,其特色是单面崖墙,沿横向笔直延伸;惟独新安的石英砂岩峡谷,是双面崖墙,两壁高耸立陡,弯曲延伸很远,构成逶迤壮观的巨大峡谷群,从而丰富了这类地质地貌形态的类型。因此,在全国大峡谷的比较中,新安峡谷群地质遗迹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科学上具备稀有性、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科普价值。

龙潭峡谷处地偏僻,受人类生活干扰较少,生物物种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生态环境优美。植被主要由天然次生林——栎树林、杂木林、侧柏林、刺槐林构成,主要风景树,有青檀、白蜡和三叶槭等。

龙潭峡谷,以它罕见的地质构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清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博物馆。

一、峡前景点

在青河川的前段通往龙潭峡谷的路上,有三处景点,各具特色。它们依次为惠风洞、将军石、千年古檀。

惠风洞:走进青河川,首先见到的是右首崖脚的石洞。它是由白云质灰岩沿裂隙溶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含有泥质白云质灰层。裂隙比较发育,洞体宽窄不同,洞深莫测,洞口有风流动;盛夏森森然冷气爽人,隆冬则暖风融融,似有盎然春意。所以,无论三伏数九,总是清风宜人,招人驻足流连,被人们称为惠风洞。

将军石:惠风洞外左侧,高高的石崖上有尊将军石,形象宛然一位将军披甲戴盔,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龙潭峡谷的路上。将军石旁边有小象鼻造型石,对面山上有巨石像坦克等。这些都是由白云质灰层岩沿裂隙溶蚀和崩裂塌陷而残留的地表剩余物。

千年古檀:再往深处,有一棵千年古檀,傍崖而立,高约30米,冠幅约40米,树冠硕大,枝叶茂密,遮天盖地;树干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围6.5米;树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纵横交错,如盘龙卧虬,仅靠吸收白云质灰岩和石英砂岩之间的水份生长。它顽强求生的铮铮铁骨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峡谷奇观

青河川中段突现一座山峰,叫红崖山,山前有红崖寺遗址

红崖山:处在青河川正中,雄伟挺拔,峰峦叠翠,把青河川岔开:右边为山窝河谷,地势较缓,是古道通往黄河渡口的必经之地,并与峪里峡谷风景区连接;左边就是龙潭峡谷,又称“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黄帝密都青要山腹地,与双龙峡谷风景区连接。

红崖寺:山前的红崖寺,始建于唐朝初年,武则天当政时期,曾经名播四方,香火极盛;唐武宗时,大兴灭佛运动,红崖寺一度被毁。宋、元时期,更名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师住持,还是这条古道上名闻遐迩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毁于战火。明正德年间由法师宗玺主持重修,到嘉靖龙飞甲辰岁秋仲月由净恩法师主持续建竣工。后来,随着时势的发展,这条古道逐渐被废弃,寺院也随之萧条。

红崖寺遗址南侧新建一座石牌坊,是龙潭峡谷风景区的入口。牌坊前、

后各有坊联。

前联为:八里迷谷,桩桩迷景逗客伫;千尺险峡,步步险象着人惊。

后联为:关峡相望,岚为轻云绕;潭瀑联珠,水呈青龙飞。

两副对联形象地概括了峡谷内天造地设的雄奇景观,这就是我们要游览的地质公园——龙潭峡谷风景区。

龙潭峡谷全长4公里,从平面图上看,它很像一条东西横卧的巨龙,而且峡谷内处处以龙的传说为宗,所以历来人们都叫它龙潭峡谷。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这里又是石英砂岩地质奇观展览馆。龙潭峡谷(包括周围的峡谷群)反映的是距今12亿年前后华北古海洋沉积的特征,属于典型的中元古界紫红色石英砂岩构造。峡谷内悬崖如切,绝壁欲倾,长峡瓮谷,回旋迷离。崖壁上下,由流水长期冲刷旋蚀深切而显现的层理、节理纹路,把崖墙装饰得如帐如幔,幅折弧曲,形成高峡瓮谷,置身于此,大有如梦如幻的感觉。而且,由于地壳抬升和下陷交错形成的落差瀑布和水潭十分发育,每处潭、瀑都与周围地质环境,组合成一组别有韵致的自然景观,亦奇亦幻,原始古朴,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1、峡口组景

关于五龙的神话传说:传说上古时代,茫茫宇宙本是混沌一团。自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清淡为气者冉冉升腾,慢慢聚成蓝天、白云、日月星辰;浑浊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丛生万物。时有黑、白、青、黄、赤五龙,在大地形成之初,因布设山河功业卓著,被玉皇大帝封于黄河岸边、荆紫山下一处极其幽静的山间休养。天长日久,它们化作五条山脉,围清潭而卧,于是这里便有了“五龙潭”、“五龙瀑”、“五龙洞”、“五龙庙”和“龙潭峡谷”之说。

2、黄龙峪组景

黄龙峪:从长61米的人工隧道进入峡谷之后,首先是地势比较平缓的黄龙峪,这是进入大峡谷的缓冲地段。在宽不足10米的狭谷中溪水淙淙,两侧悬崖上怪石嶙峋。这里水草丰美,主要有鳞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欲滴。

黄龙峪的其它景观尚有:镇山虎、锯齿崖、降龙棒等,都是根据岩石形象命名的象形景观。

幽谷海棠:走进黄龙峪,我们会发现一种草本植物特别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里阳台上、书案上喜欢摆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叶子,有婴儿巴掌大小,叶面嫩绿,叶背泛白,叶边和叶脉淡紫,开着粉红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挂伏的肥嫩紫茎上,婀娜多姿,显得特别精神。尤其在高峡内立陡的石壁上,几乎不见水土,它也能生长得那么旺盛,更显得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且说五龙庙五位龙爷中数白龙最小,大家都叫它小白龙。它生性活泼,喜欢异想天开,弄奇作怪。一日,它在五龙潭戏耍,突发奇想,一跃而跳上悬崖,摇身化作一个英俊少年,自称“龙娃”,连蹦带跳地走进龙潭峡谷里。他左瞅瞅,右看看,突然发现:满沟的海棠花鲜艳夺目,而峡谷两边的石壁上却是光溜溜的,没有一丝绿意。于是他就把地上的海棠轻轻拔下,趁着根上带的那一点点泥土,一棵一棵地沾在峡谷的石壁上。不知是他龙的神力,还是峡谷里石头有灵气,这海棠一沾上石壁就活了,而且活得那么旺盛,那么有精神,原来光溜溜的石峡,一下变成了锦峡绣谷,充满了生气。龙娃一看,心里好不高兴!

他一路走来,一心想为龙潭峡谷锦上添花,在后面还有不少神来之笔,随着游程再给大家一一介绍。

3、高峡瓮谷组景

走过黄龙峪,突然高峡耸立,雄关挡路。放眼峡谷上空,岚烟四横,犹若淡云薄雾在轻舒曼卷。这就是在国内独具特色的双壁对峙、高峡连绵的石英砂岩大峡谷。峡谷内依次有青龙峡、青龙潭、青龙瀑,黑龙峡、黑龙潭、黑龙瀑,飞龙峡、飞龙潭、飞龙瀑等。潭前有关峡,潭后有飞瀑,关峡相望,潭泊联珠,瀑布连叠,飞练悬空,沟深谷狭,令人望而却步,真可谓桩桩迷景逗客伫,步步险象着人惊。

⑴ 青龙峡、青龙潭、青龙瀑:青龙峡全长60米,高30米,宽不过5米,两侧石壁立陡;峡底为青龙潭,碧水如带,水深难测;潭后绝壁上,悬挂一条瀑布,水花四溅,高约10米。两侧石壁上布满四季海棠,倒映水中,绿色溢满水面,在天气晴好的中午时分,由于太阳光的折射,崖壁上犹如青龙游动,故以“青龙”名之。

⑵ 黑龙峡、黑龙潭、黑龙瀑:黑龙峡全长20米,高过50米,两侧立壁欲倾,仰视高空,仅露天光一线;由于峡内少光水深,潭水呈暗黑色,故名之为“黑龙潭”。潭后有黑龙飞瀑从断崖上泄下,如白练飘忽,哗哗作响;暗中有亮,静中有声,幽光明灭,亦奇亦幻,置身其中,恍恍然如临梦境,冥冥中如在世外,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⑶ 飞龙峡、飞龙潭、飞龙瀑:飞龙峡蜿蜒曲折数百米,崖墙高低参差,峡谷宽窄不一,走势若飞龙,故名。飞龙峡内飞龙潭直径约25米,深10米。潭后有15米高的飞龙瀑布,如一条巨龙插入水中,气势壮观。飞龙峡内还有两组连体水潭,分别叫阴阳潭和串珠潭。阴阳潭由两个水潭衔接一起,像一个卡腰宝葫芦,水深约12米。因高峡内阳光照射不匀,明暗有别,所以有“阳潭”、“阴潭”之说。串珠潭是三个近似圆形的水潭连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叫故名串珠潭;三潭之间,串珠潭溪水相连,清澈见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图案,艳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联珠潭”。

⑷ 石龛瓮谷组景

飞龙峡内有一段呈曲面对峙的崖墙,崖墙上的平行层理和纵向节理纵横交织,像高高挂起的麻帐丝幔,幅折弧曲,在崖墙中间呈现出类乎半球形的石龛,使整段峡谷变得口小肚大,仰视若置身瓮中,这便是地质学上的奇观——瓮谷。这也是华北古海洋沉积石英砂岩,经过长期流水冲刷旋蚀而形成的地质现象。飞龙峡中有两处瓮谷:第一个瓮谷最为典型,直径达20 米,弧度270°;第二个瓮谷,经流水的切割后贯通为嶂谷

其实,在整个龙潭峡谷两侧红崖绝壁的底部,因水流冲涮旋蚀而形成半球形石龛很多;瓮谷内的半球形石龛是在地壳运动中被抬升到崖墙中间的,因此才使整段峡谷呈现为瓮的形态。这类半球形石龛,在研究本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以及地壳抬升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⑸ 巷谷组景

巷 谷:飞龙峡之后,有峡如百尺胡同。两边岩壁陡峭直立,谷底平直,步入其中,犹如穿街过巷,故名。

佛光罗汉像:走进巷谷,有许多柱形石并排立在崖壁上,高约20~25厘米,形似一排排罗汉像;午后阳光从谷底水面上折射到崖壁上,那一排排罗汉像闪闪发光,好似佛光闪耀,形成这“佛光罗汉像”的奇观。这本是石英砂岩柱状节理经过球状风化而形成的地质现象,却也有一段关于小白龙的故事。

话说龙娃在峡谷内一路走过青龙峡、青龙潭,黑龙峡、黑龙潭,飞龙峡、飞龙潭,如同身在画中游,心里好不自在。忽然他看见前面有一群游方和尚,就急急忙忙赶上去打话,问:“各位师傅,不在佛堂念经,来到这深山峡谷干什么?”

和尚答道:“我们周游四方,是为了广布佛事,圆满功德。”

龙娃说:“既然这样,这里风景多好,你们为什么不在这里打坐,为百姓做点功德呢?”

和尚指指峡谷上方道:“那里一片佛光,我们正打算呢。”

龙娃仰脸看看,窄窄的胡同,暗淡无光,便说:“黑洞洞的,哪来的佛光?”

和尚道:“诚心佛事的人,往那里一站,佛光就显现了。”

龙娃摇摇头不信。和尚看他小孩子好玩儿,便逗趣说:“敢打赌么?”

龙娃一想,顺手指指脚下的河水说:“你能在这胡同里发出佛光,我就叫

这河水往高处流!”

谁料龙娃的话音刚落,只见这群和尚一跃而上,整整齐齐地站在了高崖上,霎那间金光闪闪,一片辉煌。龙娃愣了一下,拔腿就跑。他顺着巷谷往里跑了好一阵,刚要停下来喘口气,就听到后面远远传来和尚的声音:“小孩童,你跑什么?”

龙娃说:“师傅,是我一时唐突,我哪能叫水往高处流呢!”

那和尚的声音又道:“你不是也在这里做好事么,凡事只要诚心,说出去的话就一定能变成现实。你现在就往你的脚下看看……”

龙娃往脚下一看,果然河水涌涌,却是从低处往高处流的……。

水往高处流:前面说的只是一段流传民间的神话故事,现实中不会有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仔细观察这“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只是人的一种错觉。

原来这段河谷正好垂直于地层的走向,岩层的倾向与水流的方向相一致,人们视觉总是会把地层的层面误以为水平面,并把它作为流水的参照物,在河流的坡度小于地层的倾角时,就会产生这种“水往高处流”的视觉误差

三、白龙湾小白龙永生

白龙湾:走出巷谷,豁然开朗,来到一处河湾;比起刚刚过来的狭谷,真可谓天高地阔,完全是一片新天地。因为传说小白龙在这里为我们英勇献身,人们把这道河湾叫白龙湾。

天然盆景园:传说当年龙娃从巷谷走进河湾,见林茂草盛,阳光明媚,心里特别高兴,就随手折下一些树枝插在了石头上。令人称奇的是,像移栽“幽谷海棠”那样,那些树枝霎那间就变成了一丛绿树,而且枝叶繁茂,青翠欲滴,龙娃有意无意又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天然盆景园”。尤其是那棵高高的青檀树,傲然生长在光亮亮的巨石上,潇洒临风,卓然不群,不禁令人肃然起敬。“青青石上檀,贫居寒苦岩;虬虬顽固根,傲立万古年。”它的精神品格,足可为人楷模。

千变万化的波纹石:在龙潭峡长达4公里的红石峡谷内,分布着大量的崩塌片石,以白龙湾最为集中,最为典型。这些片石大小不一,大者平面有数十平方米,小者仅有几十公分见方。在这些片石的层面上,可以看到上百种不同类型的波痕,是国内罕见的天然波痕博物馆。石面上的这些波痕,是在地球进化过程中,原生地质沉积物在水或风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变异而形成的波痕层面,其形态包括层理构造、波痕构造、帐篷构造、球状构造等,我们统称其为波纹石

有的呈羽状,这是在中元古界时期,此地原是滨海沙滩环境,潮涨潮落产生的双向水流,使此时沉积的石英砂岩细纹层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美观的羽毛状和“人”字形的层系,这是沉积岩的一种基本构造形态,我们叫它羽状交错层理波纹石;

有的呈棋盘格式状,这是受区域构造作用的影响,岩石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几乎呈直交状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这种垂直节理与层面一起将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由于这两组节理在层面上表现出“棋盘格”的形状,我们叫它棋盘格式节理波纹石;

有的呈人的指纹状,是典型的干涉波痕,我们叫它指纹石;

有的柱状节理构造呈竹节状,我们叫它竹节石;

有的呈日、月、星辰图案,我们叫它天象石;………

峡谷内还有一块比较特殊的波纹石,共有五层不同形状的纹理结构组成,表明它是经过五个不同时期的沉积而形成的,我们叫它五代波纹石。其科学价值在于:它体现了地质沉积岩层理构造的演化过程。

神秘莫辨的天书石:这类片石是由于差异风化所形成的一种景观。在中厚层石英砂岩的层面上,常常会有薄层状的泥质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在崩塌暴露地表后,由于差异风化的作用,一部分风化流失,一部分残留下来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一些典型图案,看似文字,有的清晰可辨,如“一人一石”;多数则无法辨认,人们称其为天书石。

无头冤神洞:白龙湾北面山崖下有有一个两米见方的石洞,洞中有一块巨石,酷似一尊石雕神像,只是少了神头,人们称它为“无头冤神”;称这个石洞为“无头冤神洞”。

传说当年龙娃在龙潭峡谷,任兴致所至,随手创造了幽谷海棠红、佛光罗汉像、水往高处流、青檀盆景园等离奇景观,受到事事成功的鼓舞,最后竟然冒险飞到天上为人间偷来了“天书”,因此触怒了玉皇大帝,惹下大祸。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抓他归案,他手拿“天书”和二郎神奋力相争,把天书抖落了一地。二郎神一怒之下杀了小白龙,弃刀于地,把散落的天书收拾起来,提着小白龙的头回天庭复命去了。这块天书石,是二郎神疏忽大意,遗落在人间的。

后来,造人圣母娲皇到各地视察她的子民,来到龙潭峡谷,听说小白龙冒死为她的子民偷天书的事迹,大为感动。于是,就收了龙娃的无头冤尸,唤回他的冤魂,封它为“无头冤神”,把他安放在山崖下的石洞中。从此,不忘小白龙恩德的人们,常来为他烧香上供,深情怀念地称这个石洞为“无头冤神洞”。

洗冤一线瀑:无头冤神洞侧,有断崖高50米,崖上有一股细流飘然而下,如银练,如串珠。据说,当年娲皇为了给小白龙净身洗冤,特意从黄河岸边引来一脉地水,造成了这一线瀑布,所以人们叫它“洗冤一线瀑”。

擎天刀碑石:无头冤神洞对面,有一个块直里立的巨型片石,其形状侧看似刀,正看似碑,高达50米,稳插地下,直刺云天,大有凌空遏云之势,堪称“天下第一刀”、“人间第一碑”。这是一块崩塌岩块,是在地壳运动中,由于崩塌时发生位移,使它巍然挺立于峡谷一侧。这块象形石高大雄伟,气势恢弘,而且一景多变,步移景换,从不同角度仰望,或苍鹰、或飞鸟、或飞鱼、或大刀、或天碑,大自然赋予其无限的美感令人叫绝。

传说,这本是二郎神斩杀小白龙的大刀,圣母娲皇在安置了小白龙神位之后,又把二郎神丢下的大刀竖立起来,刀背对着无头冤神洞,于是二郎神斩杀小白龙的大刀,成了纪念小白龙的无字碑,人们称其为“擎天刀碑石”。

当然,小白龙的故事未必真有,但多少年来人们一直颂扬的小白龙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

四、关于皇姑埯和骆宾王的传说

(一)皇姑厂干的传说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董卓专权,朝廷内祸事不断。传说,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为了逃避权臣的逼婚,逃出洛阳,乘车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绛州避难。护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宫廷的小银匠,和一位马车夫。他们逃难的马车一路狂奔,走进了青河川,刚到红崖寺前,听到后面追杀声越来越近,情急之下,马车夫想出一条让皇姑脱身的计策:他让小银匠扶皇姑下车,顺着荒凉的龙潭沟逃进深山;自己却驾着马车顺着山窝河川古道,直奔黄河岸边,最后驱车跳进黄河………当追杀的骑兵赶到,见黄河里漂着一辆宫车,猜想皇姑已身赴黄河殉难,就拨转马头回洛阳复命去了。

话说皇姑和小银匠逃进龙潭沟,走进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领他们到村后,安身在两个山洞里,前边一点的住小银匠,后边隐秘一点的住皇姑,村民们习惯地叫这两个山洞为大皇姑厂干和小皇姑厂干。

皇姑隐居在龙潭沟后,由于百姓们的看顾,生活虽无法与宫廷相比,却也衣食无忧。一年以后,洛阳政局渐趋平稳,皇上打听到皇姑在龙潭沟栖身的消息,遂命大臣来迎接她回宫。这时的皇姑已经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习惯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活,也留恋这幽静美丽的山野,再也无意回到那血腥不断的皇宫里。听说皇上派近臣来接,她和村民们一起商量,把村头一家较宽敞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临时的“接官厅”。皇姑在接官厅会见了来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坚不回宫的心志,特使无奈,只好回京去了。

此后,皇姑和小银匠结了婚,在这朴实简陋的山洞里自食其力,安心度日,一直到他们偕老百年,人去洞空………关于大、小皇姑厂干的一段佳话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2、骆家村——骆宾王魂归之谜

龙潭峡谷深处半坡上,有个骆家村;说是村,其实只有一户居民。这家姓骆,自称是骆宾王的后裔,因此引起众多人的关注。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系唐初四杰之一。后来他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不知去向。是被杀?是逃匿?传说颇多。

新安有个风景非常优美的去处,叫漏明崖,传说骆宾王逃匿之后,辗转多时,最后到新安隐居到这里,并有多首题咏漏明崖的诗。如:

1、 渑邑漏明呈奇景,悬崖万仞石棱曾;(古时,曹村漏明一带曾属渑池)

唇山白雾共旋绕,河水波绿萦带风。—《漏明吟》

2、层石远接天,绝顶上栖烟。松低轻盖偃,藤细若钩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暂策为龙仗,何处得神仙?—《过石门》

民国年间,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庙宇中还存有多首骆宾王的题诗;至今附近村民家中还存有两块纪念骆宾王的诗碑。漏明崖近边有骆岭、骆村、骆庄等村名;龙潭峡谷这家骆姓居民还能指出骆宾王墓之所在。“骆宾王魂归何处”这千年历史之谜,能否在这里得到破解,有待专家考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