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全球经济危机论文(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3:43:49 页码:9
2023年全球经济危机论文(实用14篇)
2023-11-19 03:43:49    小编:ZTFB

总结是反思的结果,更是迎接新起点的砥砺向前。如何保护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总结范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和总结能力。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一

在现代绘画领域所表现的艺术与设计,主要表现在本身存在的线条美、板块合理安排、色彩的调试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园林设计平面图上则可以充分表现出来,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往往会将绘画和平面设计中的线条度的把握、板块的构造和色彩的对比作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从中可以明确地看出,绘画艺术作为领导艺术的新思潮,为当代西方园林设计思想带来了无限灵感[1]。除此之外,雕塑作为一种立体的艺术,与当代西方园林设计思想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要说绘画的发展可以促进当代西方园林思想的创新,那么,雕塑则是园林设计中的装饰。近年来,随着雕塑作品的风格多样化发展,各种自然素材和工业素材的使用,使得雕塑与园林艺术的融合更加密切。

当代西方园林设计与大地艺术的结合。

之所以称为大地艺术是因为这种艺术存在主要是利用大地材料并且在大地上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艺术方式,它主要包含两个本质特征,一个特征是大,意思就是说这种艺术表现出来的体积较大,另一个特征是地,也就是说,这种艺术主要是与大地相联系的,对它的艺术创造所使用的材料往往是与土地相关联的,艺术家使用的材料也是来自大地中的物质。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飞跃,离不开大地艺术对其的重要影响。大地艺术与西方园林设计在风格上并没有达到统一,而往往不统一的创作思路,反而会拓展出多种多样的创作手法,在不同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大地艺术的融入都会使各个风景园林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设计[2]。

当代西方园林设计中的极简主义园林设计思想。

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理念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抽象的作品,还追求客观存在的作品。在极简主义思想中,首先摆脱思想的束缚,摆脱外在环境的干扰,只在乎于作品的本身,不去参考任何历史经验,只是一味追求自身所需要的、新颖的形式,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欣赏环境,因此,极简主义强调的是作品的真实存在,除了作品,其他都是虚幻。极简主义思想在当代西方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构造出神态园林的自然美感和张力,还能够结合生态学原理,对风景园林的周围环境进行保护,进一步强化了自然要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极简主义对现代材料的使用也是得心应手的,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材料,例如:金属、混泥土、钢架、油漆、岩石、沙粒等都可以通过极简主义思想的指导,将其以人工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展现其所能够展现的美感,在某种程度上,利用极简主义思想创造更具有人文色彩的风景园林,例如利用自然景观的构造与人造景观的对立状态,创设出浪漫、诗意的城市自然。

当代西方园林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思想。

人性化设计的园林设计主要是从具体的生活体验和人对城市的真实感受为出发点,来研究人的具体行为和心理特征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设计理念主要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并对现代主义刻板的功能分区和非人性的空间进行强有力的批判,它认为人与园林应该建立互动的关系,也可以说,人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体现的人性化设计包含很多方面,不仅表现在在公园中为游客提供各种休闲娱乐的活动项目,例如,举办一些文化展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等;还表现在振兴城市公园的公共空间,让人们的主动参与和被动观赏结合起来,将人引入到自然环境之中,以达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效果。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二

当前国内许多经济学者和经济工作者掀起了一股齐力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大浪潮,其目的:一方面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建设中有所参考;另外也可在国内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有所借鉴。笔者此次探讨也即为研究西方经济学,即为能够有效吸取其有用成分,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价值核心来进行借鉴和学习。并在以后的经济工作中,做好指导作用。

一、简单概述。

“西方经济学”指西方国家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主流经济学,当前“西方经济学”特指为美国经济学说以及相关研究教材。它是西方国家经济学者对其国家市场的经济运营方式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所做出的一种理论概括。并历经200多年的深入讨论和探索,使经济学的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理论体系和基本规范。“西方经济学”目前是西方各国家在制定其经济政策中最基础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西方经济学众多分支学科当中的理论基础。但这一成熟的西方经济理论基础,同时也存在着资产阶级形态意识的说教,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予以识别。从而有效吸取其有用的成分,舍弃其资本主义宣教的内容。目前国内经济学家早已将其形成了共识。其不同的认识方面为“西方经济学”到底在哪些层次或哪些方面上可以为我国经济体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发展我国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一)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经济学中的逻辑起点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展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时现时隐贯彻始终。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应以个人为起点,个人是最基础的单元同时也是研究经济的基础和根本,个人形成了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决策单位。任何的经济活动也均是由个人进行发动的,其经济活动后果也将由个人进行全权负责。因此个人对他所参与的经济活动能够达到的经济目的以及他所想要的预期效果最清楚。所以,个人自己的选择应是他自我看来最优化的抉择。由此得出,个人也就是组成经济活动的最佳单位。经济学的本身也即是一门抉择性学科,因此经济学必须将决策者、选择者个人作为经济学逻辑的基本起点。这一点在国内经济学中也应注意。国内提出过公有制起点说,企业起点说等,但这些起点均离不开个人。因此中国经济学也应以人作为最基础的逻辑起点。因此经济学的研究必须以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为主。

(二)经济学的研究规范。

无论是表述方式还是研究方法,西方都有一套成熟的规范。这种规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定、建立模型、形成假说、计量检验、得出结论。因为经济现象是很复杂的,因此研究过程中必须对现象进行抽象。而在抽象研究过程中,通常采用“建立模型”方法。理想条件下建立模型,可将研究的经济理论表述的更明确、简洁、直观。一些经济模型可用几何、代数、高等数学来表示,有些也可用语言进行表述。西方现代经济学广泛采用数学形式,具有逻辑性和间接性。经济学研究中的逻辑推理,即可借助数学这一工具。

目前国内经济学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大多舍弃数学形式的应用,“舍简从繁”。然而通过数学形式建立经济模型,是经济学研究中的抽象方法的一种体现。由于我们中国有注重综合的思维特点,但如果没有好的分析,也变不会有好的综合。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我们赢重视演绎的推理法,并建立必要的数学经济模型,一边使我国经济学的研究更加规范化。

(三)以若干基本理论为纲。

当前西方经济学在历经了200多年的研讨和修改完善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经济体系。尤其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它主要包括消费(需求)、生产、市场、分配四个部分,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典范。表现为:找不到理论体系的纲,没有理论基本线索,同时也没有逻辑起点。存在的根本问题也即是理论偏离实际,往往理论和现存的实际偏差较大,理论不但不能有效解释实际,而且对具体的实践也不能很好的进行指导。因此我们应极力呼吁政治经济学的的重建工作。

(四)长期的演变过程。

“西方经济学”从初创发展到当前较为成熟的状态,经历了漫长演变的过程。中国经济学要想成熟必然也应经历这一逐步完善的过程。

二、研究方法。

由上文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学在其发展中,必须深入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参考他们成熟的思路和方法,以便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更快更早的成熟起来。

(一)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对经济学科学研究的开始。“观察”也即是在不进行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对周围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的一种详细记录。“实验”则是在经过一定控制条件干预下,进行的小范围的经济现象模拟,并以此对经济现象的发生进行的推断和分析。

通常这种经济现象被我们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经济随机过程,经济现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逆的事,因此对其研究观察法将很受用,且往往不予选择实验法。例如一个村其经济发展与周围形成了显著差异,无论是很快或过慢,都应引起我们的及时对其进行研究,它的发展为什么与别人有如此大的差异?只有善于发现经济现象问题的存在,才能为科学的研究做好铺垫。但最主要的还是要保持大胆的质疑和独立的思考,不迷信权威和他人。

(二)文献研究以及个人探索。

观察与实验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下一步就可以对其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查找其原因及内在的相关机制。这可能需要靠个人去探索,并以此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个人探索并不是要讲独立的个人封闭起来单独闯天下,它强调更多的是“个人探索”。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已经有前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资料文献,只需要我们后人在此基础上有效的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首先应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上下功夫,深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目前这已成为现代经济科学深入研究的基本范式。

(三)理论模型。

从形式来看,科学的研究也即是对通过实验或者是一些经济现象的观察得到的数据,进行抽象或者概括,并以此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这一过程必须抓住现实对象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同时舍弃其他非本质的细枝末节,同时将现实对象予以理想简单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建立数学理论模型,有效实现问题的简化,同时提高研究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理论模型建立的同时往往会与现实脱节,因此这种研究结论不宜直接套用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之中。

理论模型可以用数学公式进行表达,或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上文也提到了,西方经济学中一般更倾向数学公式的应用,也即是将研究对象作为“变量”,在此基础上做出假设,通常除少数要研究的变量外,其他外部条件和变量都不变,并在此假设的前提下,将相关的数据材料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统计检验和逻辑分析,建立经济变量之间有效的逻辑关系。建立数学理论模型时还必须注意其合理性,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试图摒弃一切的价值判断,同时只将经济现象中的各变量之间存在的规律和联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各经济行为将带来的后果,并以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所谓规范经济学,也即首先确立一个价值判断标准,并以此来评价经济活动结果是否能够符合标准,同时研究经济活动如何才能达到预先确立的标准,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目前西方经济学家更倾向于运用实证经济学方法,但不完全排除规范经济学的存在。

所谓实证经济学,也即是试图通过摒弃一切价值判断,同时将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存在的各种规律及联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同时分析、预测各经济行为将带来的经济后果,以此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所谓规范经济学,也即首先应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并以此作为经济活动结果的评价方式,却是其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标准,同时研究经济活动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实现预先确立的标准,并以来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者更倾向于通过运用实证经济学法来进行研究,但并非将规范经济学完全排除在外。

(五)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也即是假定经济变量始终趋向于均衡的状态,并以此来研究经济对象如何才能实现平衡。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变量对象并非完全趋向于均衡,均衡只是一种偶然行为,而非均衡才是经常的,目前在西方经济学中,以均衡分析法为主导。如微观部分的消费者均衡、均衡价格理论、厂商均衡,再如宏观部分过敏收入的均衡等,都贯穿于整个均衡的分析思路之中。社会经济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体系,其内部诸多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均衡分析法作为经济学方法中的一种基本法则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社会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又是松散的,且时常处在变动之中,数量比例的关系往往不停的发生变化,因此非均衡分析思路也必须高度重视才行。

(六)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也即是在假定其他条件均不变的前提下,将经济对象中某些经济变量作为自变量,研究作为函数的另一些经济变量随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取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它属于组合选择分析,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函数之间呈现出一种并列的关系,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前后演替或是时间先后顺序的关系。

动态分析以时间作为经济对象中的自变量,主要研究各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呈现出的规律。主要从过程的烟花进行分析,且不同变量的状态之间呈现出一种演替进化、生长生成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前后因果以及时间的顺序等联系。

一般情况下,静态分析结论不能通过动态的资料进行证实。但在文字描述方面,静态分析往往呈现给人一种动态分析的错觉,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辨别,目前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方法,例如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等,都是静态分析法研究的结论。

(七)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学家“工具箱”中,最重要的工具。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经济学分支,称为计量经济学。截止到20,全球共50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其中1/3以上与计量经济学有关,可见数学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但其中的资本主义宣教我们应果断舍弃,其研究方法没有统一的定式,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发掘和总结,以便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凭证。

参考文献:

[1]宫敬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伦理性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2(11)。

[2]郑吉伟.“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兼谈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体系的逐步完善[j].教学与研究,(5)。

[4]陈柳钦.公共经济学发展动态分析[j].东南学术,2011(3)。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三

留美咨询大幅增加。

留学专家说,对留学者而言,汇率是更直观的问题,汇率直接关系到留学的成本,如果下降,肯定受中国学生的欢迎。

启德教育美国项目总监、资深留学顾问张索娃认为,美国经济下滑,对国际学生反而可能是利好,一是美元汇率下跌,留学性价比更高,二是美国学校将对自己支付学费的国际学生更加欢迎,三是经济危机往往存在经济周期,在目前低谷的时候求学,在经济逐步恢复的时候找工作,会是更合理的个人规划。张索娃说,今年有更多的美国学校代表来中国招生,甚至有的美国院校组团前来,这也说明美国学校越来越希望吸引来自中国的学生。“今年前来咨询的学生比往年又有大幅增加,可以说美国现在成为了继澳洲后最当红的留学目的地。我想美国学校的高性价比是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留学专家表示,“近几个月我们公司申请和咨询美国的学生数量同比去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留学专家认为,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对于即将留美的学生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我们建议希望赴美留学的学生可以考虑把握机会在今明两年赴美进修。

现象。

更多的人回校充电。

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很多金融工作者失业,以致很多人重回学校就读充电。留学专家表示,美国金融不景气的时候,华尔街很多金融人士会回学校就读博士,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去申请奖学金,这对中国学生而言也是竞争。张国华说,这几年很多中国留美学生都想读金融,向他咨询或办理的大概有30%左右的学生选择金融专业,“这个比例偏高,现在的学生准备留美读金融,要考虑一下。”

高质量的教育仍得到认可。

记者采访了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硕士的李同学。李同学表示,目前来看,美国的经济问题暂时还没有波及到教育方面,高质量的教育仍然为广大国际学生认可,“我很多朋友还是回来美国完成他们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因为他们主要目的还是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而不是为了工作签证。我们这边的纽约加州,伊利诺伊州,我和我的朋友都没有感到在教育系统上有什么大的变化。”

对比。

全额奖学金更难拿。

近日,美国白宫宣布,要拿出7000亿美元来,那么国家财政对于教育支出可能就会减少。留学专家表示,美国大学发放给国际学生的财力补助将减少。美国知名大学一直提供财力补助来支持学生就读,全额的财力补助通常包括学校现金资助、勤工俭学和学生贷款三个部分。近来,美国部分知名学府取消了学生贷款的部分,转而从国际学生的财力补助预算中抽取相应的数额来填补。这就意味着需要依靠财力补助才可以赴美求学的国际学生在未来两年要获取奖学金等困难更大。

去美国读私立高中机会增加。

不过,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希望前去读私立高中的中学学生而言反而是好事,留学专家解释,美国私立的住宿高中以其每年几万美元的高额学费被称为“贵族学校”,此次的金融危机使部分家庭无法继续承担私立中学费用,而选择回归好的公立中学。因此私立中学会有更多名额转向招收国际学生。这对于希望提前空降美国高中、做好进入美国知名大学准备的中学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机会。

金融学生就业压力大。

对于现在在美国就读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金融危机显然并不是什么好消息。留学专家说,这将使美国国内的就业率下挫,对于希望在美国半工半读,或者是希望毕业后在美国就业的学生也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留学专家表示,金融危机对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愿望会有所压抑,除非笃定选择金融类专业的学生除外,一般因为忧虑未来几年金融行业持续的低迷严重影响就业,部分有意向读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会转向其他商科专业,甚至工科专业就读。

留学专家则认为,另一个角度看,对于准备学金融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看看美国政府如何处理金融危机,甚至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其中。

对策。

看接下来半年的经济情况。

留学专家说,美国的经济情况还不稳定,还在演变之中,留学机构没有很多办法去应变,面对这么大的事情,还是静观其变,而且留学中介目前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留学专家也表示,要看接下来的半年内,美国的经济情况如何。

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留学并没受什么影响。留学专家说,据统计,今年赴的学生数增长势头确实减弱。但总体还是增长。“还没有感觉到金融危机给带来的影响。好像也没有影响。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四

4月30日,商务部发布了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报告指出“,20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趋于改善,中国经济开局平稳,中国外贸具备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但中国外贸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多,形势严峻复杂的一面不容低估。”

从贸易的总体数据来看,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长期以来的美国、欧盟、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以及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东盟、南非、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其中前者受“次贷”危机影响较深,虽然七年过去,经济危机的阴影还在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刘海泉在今年4月的媒体发布会上说到“: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从世界贸易格局上看,如果美国经济萎靡不振,那么欧盟、日本的经济的复苏也要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新兴经济体普遍存在金融市场动荡,经济政策不确定等不安因素,对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存在较大市场风险,经济后继增长乏力。

5月,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的广交会落幕。从广交会组委会发布的统计数据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统计显示,第115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与会18.8万人,与会人数比第114届减少了0.81%,比第113届减少了7.23%;累计出口成交1911.84亿元人民币(折合310.51亿美元),环比下降2.01%,同比降幅突破两位数,达12.64%。本届广交会在与会境外采购人数、成交额上双双创下五年来新低。国外订单减少,外贸企业开工不足,再加上国内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在我国,90%以上的出口企业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总额的60%由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和地位。严峻的国际市场形势,中小企业感受尤为明显。

2、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主要结算方式。

10月10日,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小企业外贸研究中心联合深圳市万人市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发布了《中小微外贸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此份报告同样显示,当今国际贸易市场依然低迷,中小微外贸企业生存环境恶劣。

询盘量急剧下降是一方面,而更加严峻的是,为数不少的企业在订单数量未增长情况下,资金缺口却呈现扩大的趋势。报告显示,目前72.5%中小外贸企业采用前t/t(预付款提货)的结算方式,这种收汇方式虽然可以使中小外贸企业在组织生产时获得部分资金支持,但过于僵硬死板,导致了大量大额订单的流失“。因为支付方式不能达成一致而丢失订单”和“因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支付方式而压低商品单价”是大量中小企业丢失订单或遭受损失的主要原因。单一的结算方式不利于贸易成交量的提高,信用付款方式的缺失也无法使中小外贸企业得到有效融资,巨大的资金缺口不仅影响中小企业的备料生产和营销推广,更使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来支持设备更新、新产品研发,影响其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际上,中小外贸企业在结算方式上可以有更多选择,恰当的结算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坏账、及时收汇,信用付款方式下的多种贸易融资,更可以帮助外贸企业提高资金周转率,减少资金的占压和垫付,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外贸企业的压力。

3、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

毫无疑问,国际贸易中货款的收付是最主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得失。目前,国际市场中主要采用的结算方式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种。

3.1汇付。

汇付是顺汇的一种主要支付形式,即按照汇款方式,付款人主动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将款项汇交收款人。汇付包括信汇、电汇和票汇三种,其中电汇(t/t)是国际贸易中较为常用的。汇付是三种主要结算方式中银行费用最低、手续最为简便的一种,因此被众多中小外贸企业采用。

但实际汇付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应用,出口企业能不能按时按量收到货款,完全取决于买方的信誉。银行在汇付方式下只提供转账服务,而不提供信用担保。无论是预付货款或是货到付款,汇付使得资金压力单纯倾斜于买方或卖方,资金负担极度不平衡。虽然货到付款方式下可以通过银行办理出口押汇,但由于汇付所固有的商业信用性质决定,银行对此项的融资风险管理的难度也较大,所以在融资过程中审核较为严格,不易进行融资操作。另外在操作过程中,汇付也可能产生财货两空的风险。

现在中小外贸企业中有一种通行做法:合同签订后,买方随即将20%~30%的货款作为定金支付给卖方,卖方生产完毕并装运货物后,将提单等证明材料传真给买方,买方确认货物已发后将余款电汇卖方,卖方收到款项后将全套正本单据寄交买方提货。这种方式看似兼顾了交易风险与收汇效率,但是实际近年来,不少贸易纠纷正由此而来。有些出口企业主认为只要手持正本提单仍可以把控出运货物的所有权,但其实买家有时不用正本提单就可以拿到货物。若采用fob术语成交合同,运输由买方自己负责,运输费用由买方支付给货运代理公司,货运代理公司听命于付款方,只要买通货运代理,买方即可在没有正本提单的情况下把货物提走。

因此,使用汇付方式必须对客户有可靠了解,在小额交易、货款尾款等情况下,在商业信誉较好、诚信度较高的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使用。

3.2托收。

托收是逆汇的一种支付形式,是指出口人出具债权凭证委托银行向进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支付方式,托收具体可分为付款交单(d/p)和承兑交单(d/a)两种。卖方在发出货物后,出具债权凭证(常见多为汇票)连同发票、运单等材料一并交付银行,委托银行向买方收取货款,买方按照合同规定时间至代收款银行付款赎单,凭货物单据取得货物。付款交单d/p简单来说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单,而承兑交单d/a则是交单同时只得到买方在未来某时付款的一个承诺。

托收付款方式中,银行虽然相比汇付而言提供了较多服务,但仍然是一种商业信用的体现,出口企业能否收回货款,还是主要取决于进口商。d/p与d/a方式中,d/p相对更易办理出口押汇,出口企业将全套单证质押给银行,在进口商支付货款前,提前得到偿付,获得流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速度。d/p方式下提供融资的押汇行能够对货物和收款有一定的主动控制权,而d/a方式下,进口商在对汇票进行承兑后,代收款银行即将货运单据交给了进口商,若到期进口商不付款也不负责任,押汇银行只能向出口企业行使追索权。

因此银行在办理该项业务时会特别谨慎,押汇利率较高,押汇额度也比较低。因此托收实际上对买方较为有利,银行手续费用较低,也不必预付银行押金。出口企业可以考虑使用此种交易方式来吸引买方购买积极性,促成成交和扩大出口。

但综合来看,使用汇付和托收签订的合同均属商业信誉合同,出口企业若对客户没有十分把握,不建议采用。必要时可通过律师、信用评级机构、有关驻外机构对买家资信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在没有搞清楚客户情况前不能贸然接受。

3.3信用证。

信用证是逆汇的另一种主要支付形式。它与前两者不同,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银行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信用证进行融资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融资方式。

对进口商而言,在开证时,银行可以通过核定开证信用额度的方式为其提供资金便利,进口商开证时只需提供一定比例保证金,而无须缴纳全部货款;在付款环节,付款银行审查单据无误后即可先行垫付货款,亦减少了进口商的资金占用。

对出口企业而言,即期信用证情况下,出口企业提交全部无误单据后即可从银行处取得货款。即使是远期信用证,出口企业无法立等取得货款亦能手握银行付款保证。采用信用证结算,除了银行信用外,出口企业还可以从银行享受到打包放款(以信用证向银行抵押,从而取得周转资金)、票据贴现(远期信用证项下,可将已承兑的汇票到当地银行以折扣价格提前兑现以获得融通资金)、出口押汇等多项融资服务,从而减少资金的占压,扩大贸易机会。

相对其他支付方式来说,信用证安全系数较高。但信用证也有其缺点,它的结算成本较高,手续繁琐。信用证功能较多体现在督促买方付款,对卖方是否提供了与合同相符质量的货物,约束力较小。因此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信用证的使用已有下降趋势。

4、结论与展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很显然,任何一种付款方式都有其两面性,优劣并存。中小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上需要充分考虑防范风险、贸易融资及控制成本几方面情况,结合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多种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应该是相对较好的选择。例如电汇与信用证的结合,通过电汇预收部分货款,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进口商违约风险;使用信用证可以得到银行信用担保以及银行提供的融资便利,加快资金周转,扩大贸易机会。

但实际外贸工作中,中小外贸企业经常因为企业规模较小,无法自主顺利地从银行拿到融通资金,又加上外贸知识匮乏,容易掉入国外不良企业的诈骗陷阱。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207月24日,国务院出台促进外贸发展的“国六条”中提出“: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目前,我国多个省份均出现了一种新的外贸企业类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可同时提供包括融资、通关、退税、保险在内的多项打包服务,这条为中小外贸企业顺利融资、便利收汇的“金融渠道”,相信能够为重重压力下的中小外贸企业带来一定助力。

参考文献:

[1]黎孝先,等.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许惠铭.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n].嘉应学院学报,2012.

[3]田运银.国际贸易实务精讲[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1).

[4]张东祥.国际结算[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五

文字笔者简单概述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借鉴的关键点,包括: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经济学的研究规范、以若干基本理论为纲、长期演变的过程。并深入探讨了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与实验、文献研究和个人探索、理论模型、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数学方法。

当前国内许多经济学者和经济工作者掀起了一股齐力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大浪潮,其目的:一方面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建设中有所参考;另外也可在国内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有所借鉴。笔者此次探讨也即为研究西方经济学,即为能够有效吸取其有用成分,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价值核心来进行借鉴和学习。并在以后的经济工作中,做好指导作用。

一、简单概述。

“西方经济学”指西方国家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主流经济学,当前“西方经济学”特指为美国经济学说以及相关研究教材。它是西方国家经济学者对其国家市场的经济运营方式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所做出的一种理论概括。并历经200多年的深入讨论和探索,使经济学的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理论体系和基本规范。“西方经济学”目前是西方各国家在制定其经济政策中最基础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西方经济学众多分支学科当中的理论基础。但这一成熟的西方经济理论基础,同时也存在着资产阶级形态意识的说教,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予以识别。从而有效吸取其有用的成分,舍弃其资本主义宣教的内容。目前国内经济学家早已将其形成了共识。其不同的认识方面为“西方经济学”到底在哪些层次或哪些方面上可以为我国经济体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发展我国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一)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经济学中的逻辑起点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展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时现时隐贯彻始终。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应以个人为起点,个人是最基础的单元同时也是研究经济的基础和根本,个人形成了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决策单位。任何的经济活动也均是由个人进行发动的,其经济活动后果也将由个人进行全权负责。因此个人对他所参与的经济活动能够达到的经济目的以及他所想要的预期效果最清楚。所以,个人自己的选择应是他自我看来最优化的抉择。由此得出,个人也就是组成经济活动的最佳单位。经济学的本身也即是一门抉择性学科,因此经济学必须将决策者、选择者个人作为经济学逻辑的.基本起点。这一点在国内经济学中也应注意。国内提出过公有制起点说,企业起点说等,但这些起点均离不开个人。因此中国经济学也应以人作为最基础的逻辑起点。因此经济学的研究必须以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为主。

(二)经济学的研究规范。

无论是表述方式还是研究方法,西方都有一套成熟的规范。这种规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定、建立模型、形成假说、计量检验、得出结论。因为经济现象是很复杂的,因此研究过程中必须对现象进行抽象。而在抽象研究过程中,通常采用“建立模型”方法。理想条件下建立模型,可将研究的经济理论表述的更明确、简洁、直观。一些经济模型可用几何、代数、高等数学来表示,有些也可用语言进行表述。西方现代经济学广泛采用数学形式,具有逻辑性和间接性。经济学研究中的逻辑推理,即可借助数学这一工具。

目前国内经济学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大多舍弃数学形式的应用,“舍简从繁”。然而通过数学形式建立经济模型,是经济学研究中的抽象方法的一种体现。由于我们中国有注重综合的思维特点,但如果没有好的分析,也变不会有好的综合。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我们赢重视演绎的推理法,并建立必要的数学经济模型,一边使我国经济学的研究更加规范化。

(三)以若干基本理论为纲。

当前西方经济学在历经了200多年的研讨和修改完善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经济体系。尤其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它主要包括消费(需求)、生产、市场、分配四个部分,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典范。表现为:找不到理论体系的纲,没有理论基本线索,同时也没有逻辑起点。存在的根本问题也即是理论偏离实际,往往理论和现存的实际偏差较大,理论不但不能有效解释实际,而且对具体的实践也不能很好的进行指导。因此我们应极力呼吁政治经济学的的重建工作。

(四)长期的演变过程。

“西方经济学”从初创发展到当前较为成熟的状态,经历了漫长演变的过程。中国经济学要想成熟必然也应经历这一逐步完善的过程。

二、研究方法。

由上文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学在其发展中,必须深入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参考他们成熟的思路和方法,以便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更快更早的成熟起来。

(一)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对经济学科学研究的开始。“观察”也即是在不进行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对周围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的一种详细记录。“实验”则是在经过一定控制条件干预下,进行的小范围的经济现象模拟,并以此对经济现象的发生进行的推断和分析。

通常这种经济现象被我们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经济随机过程,经济现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逆的事,因此对其研究观察法将很受用,且往往不予选择实验法。例如一个村其经济发展与周围形成了显著差异,无论是很快或过慢,都应引起我们的及时对其进行研究,它的发展为什么与别人有如此大的差异?只有善于发现经济现象问题的存在,才能为科学的研究做好铺垫。但最主要的还是要保持大胆的质疑和独立的思考,不迷信权威和他人。

(二)文献研究以及个人探索。

观察与实验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下一步就可以对其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查找其原因及内在的相关机制。这可能需要靠个人去探索,并以此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个人探索并不是要讲独立的个人封闭起来单独闯天下,它强调更多的是“个人探索”。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已经有前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资料文献,只需要我们后人在此基础上有效的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首先应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上下功夫,深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目前这已成为现代经济科学深入研究的基本范式。

(三)理论模型。

从形式来看,科学的研究也即是对通过实验或者是一些经济现象的观察得到的数据,进行抽象或者概括,并以此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这一过程必须抓住现实对象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同时舍弃其他非本质的细枝末节,同时将现实对象予以理想简单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建立数学理论模型,有效实现问题的简化,同时提高研究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理论模型建立的同时往往会与现实脱节,因此这种研究结论不宜直接套用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之中。

理论模型可以用数学公式进行表达,或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上文也提到了,西方经济学中一般更倾向数学公式的应用,也即是将研究对象作为“变量”,在此基础上做出假设,通常除少数要研究的变量外,其他外部条件和变量都不变,并在此假设的前提下,将相关的数据材料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统计检验和逻辑分析,建立经济变量之间有效的逻辑关系。建立数学理论模型时还必须注意其合理性,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试图摒弃一切的价值判断,同时只将经济现象中的各变量之间存在的规律和联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各经济行为将带来的后果,并以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所谓规范经济学,也即首先确立一个价值判断标准,并以此来评价经济活动结果是否能够符合标准,同时研究经济活动如何才能达到预先确立的标准,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目前西方经济学家更倾向于运用实证经济学方法,但不完全排除规范经济学的存在。

所谓实证经济学,也即是试图通过摒弃一切价值判断,同时将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存在的各种规律及联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同时分析、预测各经济行为将带来的经济后果,以此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所谓规范经济学,也即首先应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并以此作为经济活动结果的评价方式,却是其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标准,同时研究经济活动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实现预先确立的标准,并以来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者更倾向于通过运用实证经济学法来进行研究,但并非将规范经济学完全排除在外。

(五)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也即是假定经济变量始终趋向于均衡的状态,并以此来研究经济对象如何才能实现平衡。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变量对象并非完全趋向于均衡,均衡只是一种偶然行为,而非均衡才是经常的,目前在西方经济学中,以均衡分析法为主导。如微观部分的消费者均衡、均衡价格理论、厂商均衡,再如宏观部分过敏收入的均衡等,都贯穿于整个均衡的分析思路之中。社会经济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体系,其内部诸多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均衡分析法作为经济学方法中的一种基本法则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社会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又是松散的,且时常处在变动之中,数量比例的关系往往不停的发生变化,因此非均衡分析思路也必须高度重视才行。

(六)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也即是在假定其他条件均不变的前提下,将经济对象中某些经济变量作为自变量,研究作为函数的另一些经济变量随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取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它属于组合选择分析,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函数之间呈现出一种并列的关系,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前后演替或是时间先后顺序的关系。

动态分析以时间作为经济对象中的自变量,主要研究各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呈现出的规律。主要从过程的烟花进行分析,且不同变量的状态之间呈现出一种演替进化、生长生成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前后因果以及时间的顺序等联系。

一般情况下,静态分析结论不能通过动态的资料进行证实。但在文字描述方面,静态分析往往呈现给人一种动态分析的错觉,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辨别,目前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方法,例如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等,都是静态分析法研究的结论。

(七)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学家“工具箱”中,最重要的工具。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经济学分支,称为计量经济学。截止到,全球共50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其中1/3以上与计量经济学有关,可见数学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但其中的资本主义宣教我们应果断舍弃,其研究方法没有统一的定式,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发掘和总结,以便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凭证。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六

d得分:2分。

2.(2分)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是。

d得分:2分。

3.(2分)碳生产力是指。

d得分:2分。

4.(2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

d得分:2分。

5.(2分)碳金融的兴起,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展到()阶段的结果。

a.法律化温室气体减排b.清洁能源经济c.低碳经济。

d.量化温室气体减排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6.(2分)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温室效应不同,为统一度量温室效应,规定()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a.千克。

b.二氧化碳当量c.二氧化硫当量d.吨/立方米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7.(2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缔约国在减排任务上的规定是。

a.共同没有区别。

b.发达国家因为已经实现碳的低排放而不具有责任c.共同但有区别。

d.发展中国家因发展需要可以不承担责任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8.(2分)低碳发展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体系低碳化,能源体系低碳化是指。

d得分:2分。

9.(2分)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

d.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年发表的《能源政策》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10.(2分)低碳经济的实质是。

d得分:2分。

11.(2分)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致力于发展生物质能以及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a.韩国b.日本c.南非d.巴西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a.消费角度b.交易角度c.流通角度d.生产角度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d得分:2分。

14.(2分)各种运输方式中,完成等量的换算周转量所要消耗的能源最多的是。

a.铁路b.公路c.海运d.民航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a.拉尼娜现象b.海滨气候现象c.热带海洋气候现象d.厄尔尼诺现象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d得分:2分。

17.(2分)欧盟的低碳转型重点落脚于。

a.强化低碳社会政策b.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导向。

c.产业升级和转移,以及调整能源结构d.发展新能源产业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18.(2分)美国第一个提出法律约束性减排目标的州是。

a.加利福尼亚州b.亚利桑那州c.新墨西哥州d.康涅狄格州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d得分:2分。

20.(2分)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增强主要来自于。

a.工业发达国家b.农业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21.(2分)促进工业节能和提高能效所面临的障碍有。

a.制度障碍b.经济障碍c.技术障碍d.意识障碍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22.(2分)低碳经济的要素中属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是。

a.技术发展水平b.产业结构c.城镇化水平d.人均收入你的答案:ab。

d得分:0分。

23.(2分)《京都议定书》确立的落实京都目标的灵活机制有。

a.清洁发展机制b.政府责任机制c.排放贸易机制d.联合履行机制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24.(2分)技术开发与转让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很少提及,这是因为。

d得分:0分。

a.里约热内卢谈判阶段。

d得分:2分。

26.(2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表现为。

a.执掌制定温室气体排放规则b.技术市场的角逐。

c.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的争夺d.经济实力的竞争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27.(2分)我国为争取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实施的主要政策有。

d得分:2分。

28.(2分)《京都议定书》控制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

a.城市集中供暖b.农业部门c.工业部门d.城市废弃物处理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29.(2分)按照碳金融原生产品的来源划分,碳金融市场可以分为。

d得分:2分。

d.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的迫切要求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31.(2分)巴西得以发展以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低碳经济转型,主要原因是。

d得分:2分。

32.(2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多个小组组成,他们的职责有。

d.评估气候变化的负面及正面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33.(2分)以下选项能反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是。

a.《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b.哥本哈根谈判阶段。

c.《马拉喀什协定》谈判阶段。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文本谈判阶段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34.(2分)低碳产品包括。

a.太阳能热水器b.越野车c.新能源汽车d.白炽灯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35.(2分)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有。

a.提高能效b.观念创新c.技术创新d.能源结构清洁化你的答案:ab。

d得分:2分。

36.(2分)在城市快速化的发展进程中,工业产品大部分都要进入最终消费领域,从增量看,最终消费的增长将占主导地位。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37.(2分)由于气候变化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应该等技术成本降低后再进行减排。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38.(2分)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态度和习惯。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0.(2分)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没有历史责任,因此不需要减少碳排放。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1.(2分)低碳经济不意味着高投入。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2.(2分)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3.(2分)碳生产力是单位gdp产出的碳排放,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效率水平。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4.(2分)《京都议定书》中确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5.(2分)从中长期来看,气候变化问题有可能成为促成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契机。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6.(2分)1979年,mwo第一届世界气象会议提出全球变暖问题。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7.(2分)发展低碳经济必定会限制特定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8.(2分)低碳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9.(2分)产品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指的是同样的产品,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可以达到碳排放减少的目的。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50.(2分)我国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七

从穆勒到萨缪尔森,西方对方法论的探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服务于主流经济学发展与变化的现实需要而建立。本文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进行了研究,主要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经济学修辞论、批判的实在论、真实波普尔主义、现代穆勒方法论以及其它一些方法论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引言。

在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的比较之前首先我们应该给经济学哲学以一个明确的定位。经济学哲学,作为科学哲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如同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数学哲学一样,是对经济学的基础性问题、元理论问题的逻辑的、哲学的分析和追问。而对西方经济学历史上发生的有影响力的方法论及其方法论之争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各种研究方法的理解。

一、波普尔证伪主义。

(一)波普尔证伪主义流派。

在经济哲学界,引入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形成波普尔证伪主义流派的重要学者是哈奇森、布罗格。布罗格与哈奇森在解读与应用波普尔思想过程中着重吸收了其证伪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波普尔的理论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经验证实是评价选择理论的唯一尺度。因此,评价选择理论“不应当根据逻辑客观主义所主张的‘证实’而应当根据它能否可被“证伪”。在实践上,布罗格常对主流经济学持抱怨态度,因为他认为虽然主流经济学者赞同证伪主义,但并没有付诸行动。

(二)拉卡托斯的科学思想。

拉卡托斯是波普尔学说的追随者,但他对迪品―蒯因论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主张理论检验是比较性的而非绝对性的。当理论遇到经验窘境时,理论家总是试图对其进行修正。也就是说,评价选择理论应当以“经验前进”而不是经验检验的成败为标准。立足于波普尔传统,同时发展了库恩的“范式”学说,拉卡托斯提出“科学研究程序”及“硬核”等系列概念来解释理论的普遍结构与发展过程。

波普尔证伪主义在70与80年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经济哲学家开始对它展开研究、反思或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他方法论学说。

二、经济学修辞论。

修辞论目前在经济哲学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其创始人为麦克罗斯基。麦克罗斯基认为,经济学家建立经济理论并试图说服别人接受他们理论的行为并不像波普尔证伪主义所宣称的那样是按照“证伪”原则来进行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因而是对经济理论实际方法的一种错误阐释。通过借助修辞概念,麦克罗斯基强烈反对证伪主义为经济理论抽象立法的传统,反对它试图用不合乎现实的方法论来裁剪经济理论。对麦克罗斯基来讲,哲学家只是“局外者”,他们不能为经济学作出任何实质性贡献;也正是如此,他们的主张应当被实践的经济理论家所漠视。“方法论学家应当把自己限制在‘修辞”上――即描述经济学者是如何进行相互说服的”。

经济学修辞论是一种激进的反方法论的方法论学说。它勇于挑战主流方法论的研究传统并力图把哲学家对方法论的思考引导到相反的轨道中来。虽然麦克罗斯基的修辞概念激起很大的争议,但反对为理论进行方法论立法的精神却在不同的流派中得到回应。

三、批判的实在论。

如何通过哲学思辨达到对社会经济现实本质的抽象理解?又如何使它与经济学方法论相结合?劳森以“人们选择”为主题通过逻辑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他认为,人们在给定的现实条件下可以选择行动a也可以选择行动b的现实,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实的社会经济世界是“开放”的系统,也就是说,它不是一种“给定条件x则结果y”的完全规则性系统。开放的性质为我们利用“信仰与愿望”来描述与解释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可能性。因为现实的社会经济世界是“开放”的,具有存在延续性的被认知对象必然不会存在于经验领域――是“非经验的”。这些非经验的被认知对象采用了社会结构(社会规则与关系)的形式。劳森强调,社会经济现实是“非传导性的”,即构成社会经济世界的社会结构与实践活动不是科学研究通过思维建立起来的印象,而是先于研究的、既定的。事实上正是“非传导性”思想使得劳森的学说被称为实在论。劳森指出,“实在论本质上属于存在论范畴,是社会经济现实本质的'核心”。

对社会经济现实本质的抽象理解建立之后,劳森认为,“主流经济学遵循的是演绎论模式,即从系列定理与假设出发演绎出理论结果。这些定理与假设虽然表述了社会经济行为主体的特征及他们所面对的环境,但却采用了因果解释的模式―――‘给定条件x则结果y’。这就隐含了研究对象是‘封闭’的,因此人们的选择就不会是自由的。但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恰恰与此相反,这就产生了逻辑矛盾”。批判的实在论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提出批判,为非主流经济学派作了辩护。

四、真实波普尔主义。

该流派同样是在批判波普尔证伪主义基础上建立的。博兰德撰写了大量文献来批判拉卡托斯、布罗格等人的波普尔证伪主义,认为证伪主义严重扭曲了波普尔本人的思想,对波普尔的学说重新进行阐释。博兰德认为,哈奇森与布罗格对波普尔思想的引进没有以原始材料为依据,而是从拉卡托斯的叙述中发展而来。然而拉卡托斯却错误地把波普尔理论概括为证伪主义。博兰德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批判的理性主义”才是真实的波普尔思想。

博兰德从休谟归纳问题的角度分析了主流哲学家倾向于把波普尔思想归结为证伪主义的思维逻辑,指出辩护主义思维是造成他们扭曲波普尔学说的根本原因。根据博兰德的解读,波普尔认为休谟归纳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但主流哲学家回避称它是“归纳问题”而宁肯把它当作“关于归纳的问题”,这是因为归纳法一直被前休谟哲学家当作是对科学及其方法进行判断与辩护的手段,即辩护主义。波普尔如此推理的目的不是为证伪主义辩护,而是为发展出“批判的理性主义”。因此,证伪主义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五、现代穆勒方法论。

部分哲学家如巴斯克、卡特爱特及豪斯曼对穆勒的方法论进行了新的解读,宣称穆勒的方法论更适合于描述当前经济理论的实践。在该意义上,我们把他们称为现代穆勒流派,其代表人物为豪斯曼。豪斯曼对穆勒方法论的看法持与多数哲学家相左的观点:穆勒的方法论并不排斥对归纳法及经验方法的重视。按照豪斯曼的分析,穆勒是一个经验论者。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归纳方法:先验方法与后验方法。后验方法是一种直接经历方法,适用于那些只有个别影响因素在起作用的现象或者能够进行控制性实验的现象。不管它的名称听起来如何,穆勒坚持认为先验方法也是一种归纳法,其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是一种间接的归纳方法。由于现实经济世界的复杂性,经济学家在用后验法归纳出基本假定时必然忽略一些影响因素,这是造成经济理论常常与现实不符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只是一门“趋势”科学。

六、结语。

由于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与科学哲学的发展紧密相联,经济学方法论似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交叉性的学科,并已成为经济学家与科学哲学家共同建设的园地。本文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的比较研究只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粗浅研究,由于学识有限,难免有很对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进行完善。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八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各国相继认识到教育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它们相继多次进行基础教育改革。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阻抗力量不可避免地随之而出现,如何消解这些阻抗保障的改革顺利进行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问题。

一、西方基础教育改革阻抗问题研究之分析。

随着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改革出现了阻抗问题。此时,受改革理论研究问题领域的影响,教育理论工作者也开始关注和思考有关教育改革的阻抗问题。

西方各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存在的阻抗因素,在不同国家是有所不同的,但不管各国存在什么样的阻抗,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共同之处。学者们所总结各国阻抗之因素,可以阐述为如下阻抗因素:权力阻抗、心理阻抗、价值阻抗以及社会阻抗。

1.权力阻抗。

改革会涉及人们经济、政治等利益的再分配、再调整,这就出现各种复杂情况,产生了权力阻抗。西方研究者指出,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最大的阻抗来自于教育改革中的利益集团之相互对立,即所谓权力阻抗。各级利益集团(如领导者、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等)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施加种种影响,抑制或阻挠改革的推进,影响进程和结果。

西方基础教育改革时,教育者的利益与社会其他利益集团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利益有时是不一致的。非教育的利益集团在教育领域中都存在自己的权益,他们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其自身利益会影响到基础教育改革实行的效果。而在教育者集团内部,教师与教育行政管理者之间的利益也不尽一致。行政管理者往往缩小教师的自主性空间,削弱教师的专业特性,导致教师与其对立,相互指责对方不能理解自己的问题。另外,学校内部斗争也经常涉及收入等经济问题。由此,当某些教育改革的实施损害或危及相关利益集团时,它们通常会表现出消极或反对的态度,甚至会给执行工作设置种种障碍,严重影响其实现。

2.心理阻抗。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改革的阻抗心理是客观存在的,其产生也是极其复杂的。易法建先生在改革心理阻抗研究中指出,个人对改革的心理阻抗,具体表现为个人对基础教育改革缺乏了解或错误理解,存在思维定势,有某种失衡感和不安全感,担心地位,恐惧未来和依赖心理等因素,使其产生阻抗;因经济利益受损或失业,社会群体及历史文化等方面也可能产生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组织对改革的心理阻抗方面,也有组织领导、组织结构、组织资源、经济效益、团体规范和人际关系等影响,这些方面极有可能引起心理阻抗。[3]基础教育改革的所有参与者在面对改革时,总会或多或少地面临心理上的压力。其过程中,主要有认知偏差、习惯心理和不安全感等。[4]总之,基础教育改革引起参与者心理上的失衡和行为上的抵制,他们担心害怕、不稳定,感到不适应、不习惯,心理无法承受,这就在心理上产生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心理阻抗。

3.价值阻抗。

价值阻抗存在于个人和群体的不同思想意识、基本信仰等方面。改革就是打破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念,而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并不是容易改变的,他们不一定适应或认同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举措,他们甚至有着与改革相反的价值观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改革产生了价值阻抗。

4.社会阻抗。

基础教育改革是一种复杂的想象,是理念、政策和体制结构、历史和文化的大融合。基础教育改革本身与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等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社会方面涉及公平和社会凝聚力的问题,也涉及在阶级或种族基础之上建立学校和社区,而且也要考虑人口、社会风俗习惯、劳动力市场、人权观和能力观、法律和性别角色的变化问题,改变教育环境意味着对以上问题的改变。况且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收入和贫困差距扩大的现象,经济上的松绑和结构重组孕育出更大的社会不稳定性以及社会生活的日益原子化。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很容易出现社会阻抗状况。

二、西方基础教育改革阻抗研究之消解策略。

多重阻抗因素对基础教育改革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克服这些阻抗问题,是基础教育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西方一些学者研究了阻抗消解问题,如格罗斯就提出了克服改革阻抗的模式概念,它强调改革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清楚地意识到改革引入前的各种抗拒,对于成功的基础教育改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5]又如库尔特・列温提出了“力场分析法”,他认为,任何改革都会有两种力即支持改革的动力与反对改革的阻力起作用。“力场分析法”就是对所有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每一因素的强度,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逐步减少并消除其阻抗。针对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阻抗因素,为了克服其阻力,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更好效果,一般可采取以下消解策略。

1.消解权力阻抗之策略。

领导―阻抗指导模式是这一阻抗消解的策略。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动、组织实施和组织化或拒绝阶段这三个连续的阶段里,政府应考虑各利益集团,加大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投入,消解因经费不足和失衡给改革带来的阻抗;在充分利用市场手段筹集改革经费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建设具有科学、民主、服务型的教育行政体系,来化解利益集团给基础教育改革带来的阻力;设立领导和决策咨询机构,利用集体的智慧作出正确的决策;开放信息公开、传播渠道,保证决策的民主、合理、科学;下放领导和决策权力,赋予学校、教师更大的自主权;以学生的利益为重,考虑学生和家长的要求,使这些阻抗因素减少或消除。

2.消解心理阻抗之策略。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人们会对未来的工作内容、经济收入、能否适应等表示担心,由恐惧发展成为反对改革。要消解心理阻抗,就要改革消极的观念、习惯、传统并建立起新的观念和社会心理定势;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兴趣和心理情绪,不失时机地进行心理调适,从而使人们欢迎改革,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鼓励人们参与并制定一系列的鼓励政策,运用政策导向作用来鼓励其参与改革,吸引他们对教育改革的关注与支持;让人们对改革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将其合理成分吸收到方案中,使改革成为他们自己的事情,而不是领导从外部强加给他们的任务,从而使他们关心改革、支持改革,消解心理阻抗因素。

3.消解价值阻抗之策略。

价值阻抗存在于个人和群体两方面,应利用“群体动力学”原则来推动组织的改革,也就是说,利用群体来改变个体或群体本身的行为,这是消除改革阻力的一种可行的办法。群体动力学的研究表明,一个群体越具备凝聚力,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越强,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要努力使小群体的目标与改革方向达成一致,做好小群体的工作,发挥小群体的凝聚力,使因人们价值观念的不同而产生的阻抗得到消解;要对有关教职工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改变观念,提高素质,使他们有信心、有能力适应改革的新要求,以此来消解价值因素所带来的阻抗。

4.消解社会阻抗之策略。

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社会阻抗涉及许多方面,社会背景环境、社会风俗习惯的不同都可能产生阻抗作用。为了消解这些社会阻抗,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基础教育改革涉及的公平和社会凝聚力,考虑在阶级或种族基础之上建立的学校和社区,加大扶持经济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等,并尽可能保持社会的稳定,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为其提供保障。同时大力宣传新的思想、观念,让社会了解目前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宣传教育改革的目标、措施、方法等,让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明确改什么、为什么改、怎么改,从而消除社会大环境所产生的社会阻抗因素。

三、西方基础教育改革阻抗研究之启示。

基础教育改革并不能使人人都能够受益或同等程度地受益,有些人甚至会受到损失或暂时受到损失。正因为如此,那些受到损失或没有受益或受益较少的人就会这样那样、或多或少地具有抵制或反对改革的动机,形成对改革的阻力。借鉴各国学者对阻抗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更有效地推进。

1.基础教育改革阻抗是改革中所不可避免的因素。

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阻抗是任何改革中所不可避免的因素,基础教育改革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抗,而教育改革的过程也是不断消解阻抗的过程。阻抗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其目标的实现。但我们不能只看到改革阻抗的消极作用,也应该看到改革阻抗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积极的价值,它可以提供一定的信息来帮助改革者选择好改革的策略,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并接受改革阻力存在的客观性。

2.教育改革阻抗的形式与性质不同,其消解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在西方基础教育改革进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多阻抗。从中可以得出对权力阻抗、心理阻抗、价值阻抗、社会阻抗等不同的改革阻抗,消解策略是不同的。而这些改革阻抗产生的原因不同,其性质也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在以后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可借鉴西方的经验,针对不同的阻抗因素,根据其原因、性质、特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消解基础教育改革阻抗。

3.必须认真研究基础教育改革阻抗因素并努力克服之。

基础教育改革阻抗问题是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中非常重要并且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能够有效地克服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阻抗,那么改革最终的目的就很难达到。所以我们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改革阻抗,正确认识它们的性质,分析不同的阻抗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个别的阻抗提炼出一般阻抗之因素,从中概括出共性,审慎地理性地对待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阻抗,从而更好地解决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阻抗问题。

参考文献:

[3]易法建.组织改革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30.。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九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次贷危机迅速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全球范围内众多的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纷纷倒闭,全球经济进入严冬。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央出台了4万亿救市的计划,制定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消费、刺激内需。各地方也积极配合政府的号召,各种刺激内需的方法纷纷出台。然而中国经济问题是否只是单一的内需不足问题,这种内需不足是否只通过简单的刺激就可以解决?关于如何看待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生的问题,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由世界或美国的经济危机引起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数是最多的。第二种看法是,在美国经济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就已经存在问题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就持这种看法。在他看来,由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旧发展方式中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即使没有这场经济危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问题。第三种看法是,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与世界经济危机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造成目前出口困难的原因与其说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如说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学界的孙立平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四种看法,即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即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困难;内因则是我国处于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过程,而这个转型却迟迟转不过去,由此造成在外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消化不了如此多的产能,整个中国经济进入严冬时期[1]17。我个人基本同意孙立平教授关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论述,但认为,这种内因更是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结构性硬伤———造成的畸形的国内需求市场。从这样一个角度看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出:尽管我们目前的问题是由美国的经济危机引起的,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其实更类似于传统经济危机中的问题。故中国目前发展遭遇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社会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造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以致农村市场需求发育不足的问题。

二、以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构筑走出经济危机的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我国的主要目标就是建构一个现代国家所必需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实现这一国家目标,大量从农村汲取资源,通过农业税、“剪刀差”等形式将大量的农业积累转为工业积累,并采取“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即以户籍制度为核心在城市和农村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和体制,实施城乡不同、工农有别的国民收入和利益分配格局,从而形成了迄今为止还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种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等基本的公共产品上。例如,多年以前城市就已经普及的医疗保障,农民居民却只是最近两年才享受到农村合作医疗的照顾,并且还没有普及。另外,农村居民收入中的一项重大支出就是教育,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农村居民自己承担大部分的教育费用。这种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失衡,使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由此严重限制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这种由于畸形的社会结构导致的内需不足,需要通过社会改造、社会改革、社会进步才能有所改变,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我们国家的今天就是要通过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来完善社会结构、构筑走出经济危机的坚实基础。

第一,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是与农业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各类生产性消费,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另外,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私人产品的边际投资产出,农民可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增加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刺激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据测算,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业总产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出弹性系数为0.643,即每增加1元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农业总产值将增加0.64元。并且,这个贡献具有长期边际收入效应[2]59。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就拿对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水利设施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几乎没有进展。据水利部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相继建设各类水库827座。而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我国共建成大、中、小(10万立方米以上)型水库8.6万座。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7085座。827对比87085,30年来我国农田水利一直处于“吃老本”的状态[3]256。且这些水利设施多数年久失修,几乎不能使用,每年数千万亩的耕地受旱就充分反映了这一情况。现在农村居民大多数都要自己打井、自己购买水泵、水管、电缆等设备,这一套下来要花掉两千元左右,使种地的成本大大提高,不少地区出现抛荒现象。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短期就可见到的效益就是可以解决大量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避免失业危机,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金融危机发生之初,农业部调查给出的失业民工人数为2000万。如此大数量的人群重新返回那因为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而使他们被迫离开的乡村,如果再没有工作,就更恶化了他们的生活。如果利用这支庞大坚实的劳动力队伍大力进行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农村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另外,他们通过建设工作获得收入,也可以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有了工作,人们就可以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这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平稳恢复。

第二,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包括义务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社会事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行政法律等。与生产性公共产品相比,农村居民享受到的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更是少之又少。可怜的九年义务教育到了农村地区也大打折扣,不仅教育条件差,而且农民自己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教育费用。其它的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更是没有。其次,在其它国家都是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却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到,8亿农民只能自己攒钱自己保障。几十年来农村居民一直怀着“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的忐忑心理,生活在“小病靠挨,大病等死”的处境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别有病,否则一人有病、全家致贫。另外,大多数农民没有可以依靠的社会养老体系,老年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土地上的劳作和子女的供养。农村居民惧怕变老,惧怕生病。上学、医疗、养老成了农村居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他们不敢花钱,也没有钱可花。这不仅使农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更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出口严重受阻,内需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的情况下,建立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关键。通常我们都会以为,社会保障要花钱,必须等到经济繁荣、政府财政收入比较多的时候才有能力进行社会保障,这也是我们在社会保障领域经常听到的声音。然而,在30年代大萧条中,美国的经济状况也很糟糕,政府财政收入状况也不好,然而却坚定的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结果社会矛盾不但没有激化,反倒为走出大萧条和美国之后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什么会这样?其直接原因是穷人借此度过了经济危机,人们建立起了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人们可以花钱了,这就解决了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传统经济危机的重要问题。这同样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危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最大的机遇是实现社会结构的完善。

在这场经济危机的大讨论中,人们经常说得一句话就是,这场经济危机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前最大的机遇就是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进行社会改造,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国家可以加大投资保持gdp的增长,可以改进技术、改变生产方式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但如果这些东西都卖不出去,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要应对今天的经济危机,激活内需尤其是激活8亿农民的内需是一切的前提和条件。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十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无疑对我国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迅速恶化,这使我国内部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方面本身固有的问题更加突出了。为此,很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这些问题,进而及时寻找出缓解经济危机的办法,使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小。

二、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问题。

投资、消费、出口,这三者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问题最终会体现在这三方面上。所以,这里就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1、投资问题。拿投资来说,我国的投资比例是不平衡的。由于受世纪经济危机的影响,一直作为我们的产业重点的制造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出口受阻,其结果必是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的投资需求以政府公共投资及其派生的引致性投资为主,市场性投资需求仍然没有恢复,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在政府投资计划完成后,投资增长的持续性和经济回升的稳定性还存在一些不稳固的因素。可以说,这些使我国的投资环境迅速恶化了。

2、消费问题。消费的问题不仅仅是收入高低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医疗、教育、住房、商品物价水平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内消费的不足会使我们在经济危机中处于更加被动的状态。目前在我们的制造业大国里,显然消费水平是不足的,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更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让我们的老顾客们大大减少了对我们商品的进口,加之我们自身的消费又不足,这时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出来了,商品积压,生产萎缩,以至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产能过剩带来的后果势必是资源消耗、贷款剧增,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下滑。可以说,在发生世界经济危机的今天,我们是否有足够大的内需对于我们能否抵抗住经济危机的波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此,在这方面必须加强重视程度。

3、出口问题。出口问题,它一定程度上牵涉了我国制造业。我们的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制造业,没有掌握专利和技术,在人民币升值与生产成本提高的压力下我们并没有权利提高销售价格。现在全球经济危机一来,我国制造业的出口量必定是锐减,我国制造业受到巨大打击。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制造业出现了问题,我国经济是无法实现平稳发展的,我国的经济结构也一定会出现问题。综合上述,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极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又相互影响,导致我国经济无法实现平稳发展。所以,下面就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索和思考,积极的尝试解决,以此来帮助我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稳定国内发展。

三、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

1、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以恢复我国经济元气。恶化的投资环境使大家都把钱紧紧握在手里,不敢拿出来投资了。这样显然是不利于我国经济恢复元气的。因此,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开辟其他的国际潜力市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比如,广东就已经提出在粤澳港的区域基础上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为我们的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出口渠道。此外,政府直接出手扶持制造业,鼓励制造业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措施。

2、实现有力、公平的金融监管,使我国经济走向正常发展轨道。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导致大量的住房抵押债券在全世界泛滥。金融衍生品的使用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离开严格的监管,各种违规现象就会发生,违规的操作一定会打破市场的平衡。所以,强化金融监管十分重要。我们要杜绝一切非法资金流动污染市场,合理引导资源流向有需要的企业,这样我国经济才能正常发展。此外,也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金融信用体系,促进市场的公平、公正,有序竞争,并实现经济、人口、环境间的和谐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和可持续力。

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是极为关键的。我们应建立一个包括政府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慈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减少消费者对未来的不确定。这对于提高我们百姓的消费水平,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能大大缓解,出口阻碍对我们制造业的打击也减轻了,我们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就会更加畅通、更加合理。另外,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帮助我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还要提升产业结构。尤其是面对现在的状况,提升产业结构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这项策略主要针对我国的制造业。要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保护好我们的专利,掌握定价权,以使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位置。

四、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今天,中国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我们必须在保持经济快速回升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以此缓解经济危机带给中国的不利影响,重新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十一

金融危机不仅使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增多,同时争议案件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劳动争议案件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争议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过去,劳动争议案件类型主要是对用人单位除名、辞退的争议,现在主要是对违法辞退,工资、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的争议,在这些案件中最多的是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案件。

由于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具有繁琐的程序、环节比较多、时间比较长的缺点,同时从事劳动争议的人员不仅短缺而且大多专业化程度低,导致我国很难去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现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在进行转变(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国合同法法律不健全;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比较低;当经济发展迅速时,劳动关系问题并不会凸显出来,一旦经济发展衰退,劳动关系矛盾就会立刻凸显出来,从根本上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凸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观察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能够发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并进行了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10.3%,在建立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中能够做到实行的企业只占其中的六分之一,而且大多企业不按照企业制定的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执行,曾经有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发现占8成的企业对工作分析、评价含义模糊不清。因为市场永远是不断的在进行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竞争的优势逐渐从降低产品的成品、提高产品的质量转变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的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优势的源泉,离开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能否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渐渐成为评价一个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危机后,劳动关系问题开始凸显出来,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企业领导者开始重新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思考,渐渐感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能够发现我国虽然掌握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但是缺乏实践操作,如“中国人先进的概念能够和美国人相比,只要美国人登出了新东西,在一星期后一定能在中国的报纸上看到”、“多年来理念是满天飞,行动是地上爬”,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缺点: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不到位、我国没有人力资源管理说明书,导致我国无法对员工给予该应得的报酬。我国企业大多实践操作方面比较薄弱,受经济危机冲击以后大多陷入困境,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来应对危机,只能采取最简单的裁员手段,因为我国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评价的规定,导致企业中员工的质量良莠不齐,一味裁员,有可能会裁掉具备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员工,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现如今,经济开始复苏,企业出现了招人难这一现象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企业应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还不是太完善,劳动争议案件没有得到很好只能累计下来,导致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井喷”现象,大部分企业仍存在拖欠员工工资、超时加班、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就业合同等行为,当员工与企业领导者产生矛盾时,劳动者通常会选择集体罢工等不规范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了加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困难。还有,随着《劳动合同法》法律的颁布和类似法律知识的宣传,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开始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了导致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加。在此情况下,对企业造成了很多压力,一是来自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的增强;二是企业受政府的监管;三是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企业不得不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制服来执行,加快了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曾经有个学者说过,经济危机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坏的一面指的是,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大多企业陷入绝境,经济呈现一片萧条的景象;好的一面指的是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是一次机遇,经济的调整必然会使国内的资金、资源、人才进行重新配置,甚至是国际性的重新配置,其中最重要的配置就是人才的重新配置,人才的重新配置,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新的契机,所以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通过创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构建。

现代企业管理关注的是以人为本,要提升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只有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改善了员工的工作坏境,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为了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必须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c.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员工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d.提出福利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危机虽然导致大部分企业采取裁员的手段,但是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企业能够在此状况下,吸收高素质人才和紧缺人才,从而促进企业实现良好发展。企业抓住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企业应对危机时能够培育人才,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面对困境时,企业员工的能力就可以显现出来。

c.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经济危机下,企业很容易吸收优质人才,同时也很容易流失优质人才,为了不让优质人才流失,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奖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企业得以良好发展。企业在应对经济危机时,应充分抓住机遇,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构建核销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十二

中国gdp以低于30年来的平均增幅收尾,增长率连续七个季度下降,由于20第4季度6.8%的gdp增长低于7%的悲观预期,各机构纷纷下调20中国gdp增幅预期,摩根士丹利下调至5.5%,高盛下调为6%,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年第一季度很可能进一步疲软。

2009年cpi将现负增长,很可能引起消费疲软、就业机会减少、居民收入减少、社会消费能力下降的恶性循环。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危机正向全球纵深发展,欧美经济的衰退超出预期。

资料显示,目前已有约多达万的农民工因失业或找不到工作而返乡,隐性的全民失业人数更为庞大,与此对应的是居民收入增长的放缓。当前无论沿海省区、中西部地区还是资源能源省区,都出现经济下滑。年初25省两会发布信息中,有22个省年gdp增速下滑,平均下滑2.02个百分点,2009年没有一个省的增长目标超过2008年。

未来国内消费持续强劲增长的动力不足,尼尔森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57%的中国消费者选择将余钱放入银行储蓄,六成左右的消费者对就业前景不乐观、消费意愿消极,近四成消费者对个人财政状况持悲观预期。

为刺激消费,沃尔玛2月份在全国64个城市117家商场启动大规模降价促销,大部分商品折扣可达20%。同时,家乐福、易买得、易初莲花、华润万家等零售商也相继多轮次开展降价促销活动。

由于居民显著减少了外出娱乐活动和外出就餐次数,餐饮业遭受沉重打击。从30市场酒类经销商的访谈中也获悉,多数市场年后餐饮业明显萧条,营业额显著低于去年同期。

二、酒类行业面临的冲击。

通过电话访谈和二手资料收集的方式开展研究,对31名酒类经销商和150名酒类消费者进行了电话访谈。

经济下行对我国酒类行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宏观经济对包括酒类在内的消费行业影响需要经过一个传导过程,且对不同酒类品牌影响不同。一是不同区域受宏观经济影响程度不同,而各品牌销售区域的不同导致宏观经济下滑对不同品牌影响程度;二是产品一般需要经过从成长到成熟到衰退的成长阶段,产品所处的成长阶段不同导致宏观经济下滑对其影响不同;三是不同的公司销售团队以及营销能力具有差异。

2、酒类主销区决定业绩影响程度。

酒类产品主销区分布决定其业绩受经济下滑程度。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外向型较明显,外需放缓对这些区域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及消费能力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小,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另外,房地产价格领跌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主要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相对比较坚挺,因此房地产价格下降带来的财富缩水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所受影响程度较小。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十三

我们知道,经济危机的出现给各个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即使是经济异常发达的一部分西方国家也不能抵挡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经济危机的来势异常猛烈,即使是一些非常优秀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预测到经济危机的发生时间以及它所带来的损失。当经济危机首次出现时留给部分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并且许多国家并没有找到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经济危机渐渐的蔓延到了其他国家,并且严重地阻碍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危机的出现不仅仅影响了市场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各国的失业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二、应对危机的经济学的措施。

(一)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相关政府渐渐的开始轻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学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知道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实体经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减少国家经济的损失,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然后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实体经济发展策略。但是,在制定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并且还应该预测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最后还应该借鉴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发展策略。另外,相关政府还应该颁布一些与实体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并且要将这些政策应用到实际中。

(二)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应该适当的向城乡居民倾斜。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贫富差距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明显,在我国一部分地区,人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这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大部分的国民经济收入都用在了工业的发展方面,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方面,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城乡的经济收入也在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工业方面的经济收入相比,城乡的经济收入就显得特别微薄了。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我们必须要合理分配国民经济收入,将国民经济收入适当的向城乡居民倾斜,从而大大的减少我国的贫富差距,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综合国力,最终极大的降低经济危机发生的概率。

(三)相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大的成就就是制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才可以发展的如此迅猛,因此,我们必须要始终相信市场,相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恢复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相关政府必须要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市场的监督力度,不断规范市场的秩序,从而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另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势。

三、小结。

经济危机的出现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损失,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进程。但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也迫使各个国家审视自己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且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问题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众所周知的是,经济危机是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可以正确对待经济危机,并且根据自己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得解决对策,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消除经济危机,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经济危机,并且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那么我们不但不能解决经济危机而且会使得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篇十四

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最深的欧美地区,零售业务受到较大冲击,欧美各大零售品牌,无论是奢侈品牌还是大众零售品牌销售额均出现下滑的局面。下降的趋势从第三季度已经开始体现。

销售额增长幅度下降越来越明显。

各区域市场中,美国、日本市场下降幅度相当大。在2008年有双位数增幅的亚洲市场在20第一季度增幅仅有6%,但相对与其他区域市场,6%的增长率足已成为亮点。

tiffany作为全球知名饰品品牌,美国市场业务下滑导致(美国业务约占全球业务50%)2008年销售增长幅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负增长,2008年第四季度销售额更是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20%。

主打欧美市场的思捷环球(欧美市场占整个销售额的80%以上),2008年的增长率开始下降,2008年下半年更是录得负增长。

以香港、中国大陆、东南亚为主要市场的大众服饰品牌佐丹奴2008年下半年增长速度同样放缓,但仍能保持正增长。

各大奢侈品牌及大众零售品牌在欧美、日本市场面临较大挫折。拥有较高增长速度的亚洲市场(不含日本)增长幅度也明显回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