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宪法本科论文如何写(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5:02:13 页码:10
最新宪法本科论文如何写(大全8篇)
2023-11-20 05:02:13    小编:ZTFB

在每个阶段结束之际,总结是我们了解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所做所想的方式。注意使用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支持总结的观点。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学习,大家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宪法本科论文如何写篇一

论文的。

是保证。

毕业论文。

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我们该怎么写这个开题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如何写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论文题目。

系专班姓学。

别业级名号。

指导教师填表日期

教务处说明。

1、论文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2、学生应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3、此表填写一式三份,一份教学系留存,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学生本人自存。

4、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方可正式开始论文写作工作。

5、本表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不够可另附页)。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1、研究进度安排。

2、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系意见:

签名:xxx。

xxxx年xx月xx日。

系主任签名:

xxxx年xx月xxx日。

宪法本科论文如何写篇二

追寻语文教育的终极价值―以生涯发展观为视角。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21)。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决定了课程的开放性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和教育美学专家朱学坤认为:“所谓语文,就是探究言和意的内在关系以及生成的过程和规律的学科。”特级教师陈日亮在《我即语文》一书中指出:“语文是重在心智体验和技能经验的学科。”……如许的定义还有很多,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经历了这几十年的颠簸和反复,语文教育界逐渐达成共识,最终由新课标一锤定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落实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来看,这些显然是符合高中学生学习与成长规律的,对培育全面的语文素养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重要的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开始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个性发展,乃至其一生的健康成长。于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理由去憧憬美好的教育未来,想象着在这一先进的凝聚了几代人智慧的教育理念下成长起来的民族的脊梁们,他们智慧、远见,有激情和全球视野,必将会把21世纪的中国建设的更美好……如此期待着,我们便从心底里洋溢起饱满的职业自豪感和教育幸福感。

答案是否定的,问题却由此产生:语文学科到底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呢?高中语文教育的出路又在哪里呢?能否突破固有的思维且把眼光放长远些,从影响孩子人生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语文教育呢?我想起了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marland)博士提出的“生涯教育”一词,他指出:“所有的教育都是或都将是生涯教育,……要让教育回归为开创个人生涯发展的原始本质。”这无疑是个全新的视角,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育的旨归应该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冲破应试教育的藩篱、呼唤素质教育春天的伟大历史征程中,生涯教育观或许对我们的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清醒地看到曾经造成的重大失误,把眼光从各级各类考试和纸面的分数中跳出来,潜心静气地专注于学生的终身教育,愚以为我们至少应该自觉而紧迫地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以口语交际来加强学生协作共存的表达能力。语文的工具性当然表现在要让学生会讲会交流,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似乎这不成为什么问题,可是在教育过程中,这恰恰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基层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则表现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时间不要。结果就导致:学生不大会说话,不知道在某个场合说适当的话,不知道在某个时间说该说的话,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不知道学校语言和社会语言的恰当切换,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人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做出调整了,千万不可再步好几代国人学习哑巴英语的后尘,把我们的民族语言也学哑巴了。首先,语文老师要在课内课外自觉地培养学生会说、想说、敢说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不要总是拘泥于思想教育和语法分析,要让他们大胆地说出来,让他们学会平等、正确且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师不要总是为了烘托课堂的气氛而刻意体现出新课程要求的学生的主体性,然后找几个所谓的尖子生点缀一下,殊不知这是极其荒唐又贻害无穷的做法。换个角度想想,整个中学阶段学生都没有多少机会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自己的思想观点,将来又如何与纷繁复杂的`社会顺利地实现对接?另外,当学生出现情感的纠结时,教师必须要引导他们能够合情合理地表达内心的真实诉求,当前的学校生活如此紧张、沉闷,压抑且内向的性格已经大有成为主流性格的趋势,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因此,营造民主、活泼、健康、有序的校园生态也应该是语文学科的教育所需。其次,要通过多种方式来锻炼他们说话的能力,比如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实际上,这样的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纠正孩子不合适的表情神态和暴躁激动的情绪,也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自信心和相互协作的生存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说实话,我们的语文教师很少舍得花费哪怕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如此有意义的活动,这确实令人心痛。据脑学专家的研究,人类语言表达能力是和左脑的开发密切相关的,而人类智慧潜能的挖掘又往往是和语言表达能力成正比的。可是语文教育的现状是很多学生只会做题和写作,涉及口语的交际则往往沉默寡言,有时候会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所谓成绩好的学生经常显出孤僻、不人流,这恰恰也正是媒体上经常报道的高分低能的映射。这么看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生涯发展促进意义实在重要,小到对身边的学生,大到对民族的未来,赶紧抓起来,时不我待。

二、以经典名著来养育学生高贵的生命特质和审美态度。我们知道,生命是情感和一切社会价值的生物载体,是人的根本,而我们的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文本有着太多的具有生命特质的丰满人物形象,以生命来感动生命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式,也是突出语文课程语文性和语文味的重要途径,更是据此影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重要因素。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儒家孔孟的“仁政”“民本”思想和“为民请命”的仁爱情怀,感受爱国诗人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不屈意志以及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大勇精神。通过课文《项链》中马蒂尔德的人物形象,深刻体会主人公在艰苦磨砺中提升人格、完善自我的艺术魅力,更为重要的是将其人性中光辉的一面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可以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人世间的至真亲情,并能自觉地联想到父母为自己的无私付出,由此产生感念之情。《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融化在语言、肖像、动作等表现手法中,有力地刻画了贾府众多的人物形象,从而逼真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态环境,对学生来说,能借此机会把《红楼梦》通读两遍胜过行百里路。苏轼在《和董传留别》里有两句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实在是至理箴言啊!教师应该做什么呢?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给学生讲解那些优秀文学典籍中生动且极富感染力的人物,并教会学生如何读懂他们,感悟他们,最终来影响自己的审美态度。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有很多鲜活的生命,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向真、向善、向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可以说,在高中学生人生观和价直观的形成过程中,语文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高中毕业后的学生如果没有能够记忆起语文老师对其日后人生道路的影响力,那么这肯定就是语文老师的严重失职。这么看来,我们不仅仅是要解决教学的问题,更要解决教育的问题,着眼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语文学科的正确归位。傅国涌先生在《过去的学校》一书的序言中这样描述:“一所好学校,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应当是能让每一个从那里出去的学生,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时时驻足回望时,是能有一种精神归属感的。”我想,对语文教育来说,何尝不是如此!

三、以文章习作来教会学生描摹时代特有的美丽而质感的生命画卷。学会写文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但事实是,很多学生不会写文章,或者只是写写应试作文而写不出真情实感,结果导致写作成了他们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走上社会后,学生往往无奈地苦笑:我读书时最怕写作文了。这当然是语文老师的悲哀,更是当前的教育现实。究其原因,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出发点上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即完全把写作仅看做考试的一个环节,以为写作的分值在学科成绩中所占比例最大,然后就不遗余力地宣传,想方设法教会学生投机取巧去愉悦阅卷老师等等。这些做法已经根本上背离了作文教学的初衷,并必将从根本上伤害孩子的真性情、扭曲其价值取向。形势刻不容缓,必须彻底纠错。古希腊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我认为,作文写作最关键的着眼点就是引导学生从认识自我人手。学生有很丰富的情感,教师要鼓励他们采用诸如日记、随笔、书信等形式尽情宣泄和倾吐,这里面肯定会有情绪上的孤独、烦恼和理想等,也肯定会有对亲人、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遇到这类情形,千万不可随意指责,要知道,文章的感性总是折射着一个个清纯而张扬的生命,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无需堵塞,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为学生析明事理是教师务必要处理好的事,做人与作文的关系在这个节骨眼上体现的尤为明确。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摒弃虚伪、矫情、怯懦,直面人性中的惰性、自私、冷漠等等劣根性的过程,在自省中成长,就是为未来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基,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实际上是对其个性的最大关怀和尊重。我们总是在奢谈经过强化训练后让学生的作文又涨了两三分,殊不知学生已经在耳濡目染下变得失去了儿童时代的纯真、无邪、爱心,有时候甚至只留下了无视亲人疾苦或民族灾难的面目可憎的少年老成状。此时,我们恍然大悟,相对于人的漫长的一生来说,短短几年的学业实在不算什么,但是教师如果能够转变观念,多从生涯发展的视角来看,尊重学生,磨砺其意志,高中阶段的美丽画卷将会延续不绝,绽放出七彩的光环。

语文是最能展示自我的学科,而教师总是或多或少地有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撞击、激励和影响更为突出。以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为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进行生涯发展领域的人格教育,便是对学生生命尊严与个性精神的最大敬畏。文末,我想起了几年前我的一位已经毕业、工作且成家立业的学生对我说的话:老师,这辈子我觉得你对我的影响太深刻了,我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至今都有你的影子,我很受用,谢谢你。这席话让我感动良久,我以为,这大概就是我所追寻的语文教育的终极价值吧。

宪法本科论文如何写篇三

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现状,对国内高校本科生教务系统进行调研,对本科生教育全盘考虑,构建简单实用,方便师生使用,可扩展,可持续利用,平台化,面向服务的本科人才培养信息系统。

根据系统建设思路和本科生培养业务模块基本流程,设计出了本科人才培养信息系统的建设构成,文章最后介绍了系统为本科生教学带来的重要改变。

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隶属高校,把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培养“可靠顶用”之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章程》规定,学校坚持精英教育,坚持“创新推动、打造品牌”,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本科生自开始实施大类培养。学校于通过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关于修订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决定“继续坚持实施按大类培养,分理工、经管、人文3个大类,学制4年。在自动化学院和信通学院试行按学院招生和完全学分制培养,弹性学制3~6年”。

6月,学校综合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思路,提出“构建大教育格局”,“打破相对自成体系的分布式的育人格局,整合校院相关机构职能,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探索本科生院模式,形成责权明晰、运行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探索书院制管理模式”,“扩大完全学分制试点范围,给学生在专业、学制选择上更大的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本研贯通模式,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打造课内外一体化的自主学习的平台,不断丰富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进一步统筹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安排,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机制”,“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为与时俱进地满足和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出现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要求,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应该对本科生教育全盘考虑,实施立体化、全方位的系统管理。因此,建设本科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原有本科教育管理系统是建成的,随着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已经不能很好地支撑人才培养需要。具体问题如下。

1.支持培养模式单一,不满足进一步改革需求。哈尔滨工程大学原教务系统是基于学年学分制模式开发的,不适用于完全学分制管理,更没有考虑到综合改革方案中提出的本科生院模式、书院制模式、本研贯通模式、本科生导师制、创新创业机制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推行,不能满足综合改革的需求。

2.教务系统信息孤岛,未能融入流程化平台。几年来,教学管理使用系统仍处于信息孤立的状态,缺少与数字校园其他系统的程序接口,无法发挥大数据时代所带来数据最大的使用效能,在管理决策方面得不到基础数据的有利支撑。另外,包括培养方案、教材管理、本科生导师管理、交流访学、教学项目评审、日程安排服务与考勤管理、教学工作量统计、教学数据统计分析、教学评价、教学状态数据库、移动服务等功能原系统都没有。这些功能都需要统一打造,否则很容易重新造成信息孤岛。

3.综合服务功能不足,不支持移动终端服务。本科人才培养的工作分布在学校近十个部门,相应的系统能够提供基本的信息查询、管理服务,但没有体现为学校综合提供数据服务的功能,对教师、学生的服务不够全面,如教师没有过程管理记录,培养方案这种学生应知信息在系统中无法查询,原有系统中家长和辅导员没有对应的服务渠道来了解本科学生的成绩、学籍信息。

4.决策支持功能欠缺,停留在统计报表阶段。原系统的数据统计、查询、分析功能薄弱,仅支持一般的报表工作,不能实现学情分析预测、学业自动预警等辅助决策功能。建立准确、高效的本科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本科教学实际情况及动态变化,为长远规划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提升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质量,为校领导的科学化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才能准确地制定学校人才培养发展战略。

5.权限划分粒度粗糙,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本科教学管理中涉及到学生的成绩信息需要较高的安全机制,原系统数据操作没有日志功能,无法进行责任追溯,用户权限管理灵活度低,对用户角色、操作权限粒度划分不够细致,无法明确相关人员角色和职责,会出现用户超越工作范围的权限。整个系统备份容载方面依靠学校定期备份和手工备份。

近年来,国内部分实力强的高校自主开发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大部分高校还是走“引进购买和二次开发”相结合的道路,各个学校从自身条件出发,积极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哈尔滨工程大学实地调研多所知名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经验,总结如下。

1.系统建设紧跟教学改革新思路。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助力各高校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成为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各高校建设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或本科人才培养信息系统),无一例外都是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一般的高校在近间,教学管理系统至少都更新了2个以上版本或产品。

2.平台集成统一流程已成新趋势。各校原有教务管理系统均为独立运行系统,现已逐步集成进学校信息化统一平台,系统的功能流程也从教务管理到教学管理再到人才培养,在不断拓展和集成业务功能。各校集成的程度、深度、层次和规模有所不同,但都体现出集成的趋势。相比其他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已清晰梳理出本科人才培养周期中各个环节及衔接关系,并已初步建成统一流程平台。

3.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部署新功能。信息化系统建设顶层设计至关重要,人才培养信息系统需要站在本科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考虑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做好数据充分共享、业务有机衔接、模块清晰划分。但另一方面,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过程,没有终点,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频繁的更新换代也验证了这一结论。所以,本科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建设永远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分步实施建设。

1.简单实用,方便师生。系统建设服务广大师生,需要简单实用,方便师生使用,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需求为主导,让系统适应学校师生,所以系统应具有友好的界面,良好的用户交互方式,丰富的服务。用户所有的业务处理和操作都要在可视化界面完成,系统功能菜单明确、高效、易懂,可通过导航系统窗口明确步骤,并且只需选择流程就能够实现目的操作,不需要教师投入过多时间精力去学习使用。建立移动端门户,教师、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掌握本科人才培养信息,享受服务。

2.可扩展,可持续。落实学校精英人才培养理念,开展综合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改革深入,具体政策可能会发展改变,相应的系统流程可能也要改变,所以建设信息系统必须可扩展,可持续。系统中一些未来可能变化的模块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二次定制。

3.平台化,面向服务。系统在通盘考虑本科生培养流程的前提下,以“本科人才培养”为核心打通本科人才培养各部门之间的壁垒,构建协同化育人系统,并做好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已有各系统的对接,为待建系统预留接口,为本科生院、书院制和本研贯通管理模式提供信息化支撑,为全校师生、家长提供服务。

依据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生命周期,本科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全流程信息化基本贯通,全校本科人才培养各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融入统一流程平台,集成处理各项教学事务和学生事务,支持学分制等先进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为构建大教育格局奠定信息化平台基础,为广大师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更便捷、更友好的服务,为学校管理与决策提供更系统、更全面、更充实的数据支持。落实到系统建设上包括五大类:招生管理、综合教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服务。

招生管理包括招生计划管理子系统和新生数据管理子系统。综合教务包括基础资源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子系统、开课管理子系统、智能排课管理子系统、选课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子系统、考务管理子系统、成绩管理子系统、教材管理子系统。

教育教学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子系统、实习实训及课程设计管理子系统、毕业设计管理子系统、网络教学子系统、本科生导师管理子系统、交流访学子系统。质量评价包括教学项目评审子系统、教学工作量统计管理子系统、教学数据统计分析子系统、教学评价管理子系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教学服务包括教师服务子系统、学生服务子系统、家长服务子系统、移动服务子系统、教务人员日程安排与考勤管理子系统。

六、结束语。

通过本次系统建设创造支持学分制、书院制的良好环境,支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推进本科人才培养全流程信息化,加强关键环节流程质量管理控制,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数据的共享、挖掘功能,提升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

宪法本科论文如何写篇四

引言…………………………………………………………………………………5。

1.公务员的涵义与范围……………………………………………………………5。

1.1国外公务员的涵义与范围……………………………………………………5。

1.2我国公务员的涵义与范围……………………………………………………7。

1.3我国公务员和国外公务员的区别……………………………………………7。

2.报考公务员的现状和趋势……………………………………………………8。

2.1近三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和大学生占的比例……………………………9。

2.2各专业学生可选择报考公务员岗位的情况…………………………………10。

2.3近三年公务员冷、热门岗位的竞争情况……………………………………11。

3.“公务员热”产生的原因………………………………………………………12。

3.1宏观方面………………………………………………………………………13。

3.2公务员的录用方面……………………………………………………………16。

3.2.1公务员录用采取的方式——公开考试,公平性…………………………16。

3.2.2公务员录用坚持的原则,合理性…………………………………………17。

3.3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方面………………………………………………18。

3.3.1公务员的工资,稳定性……………………………………………………18。

3.3.2公务员的保险,全面性……………………………………………………19。

3.3.3公务员的福利,优厚性……………………………………………………20。

4.针对“公务员考试热”的建议…………………………………………………21。

4.1对政府而言……………………………………………………………………21。

4.1.1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我创业……………………………………21。

4.1.3完善其他岗位相关的福利和保障体系,吸引更多人的目光……………24。

4.2对高校而言……………………………………………………………………25。

4.2.1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25。

4.3对家庭而言……………………………………………………………………27。

4.3.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子女选择适合的职位………………………27。

4.3.2父母可适当降低择业期望值,引导孩子先就业后图发展………………28。

4.4对个人而言……………………………………………………………………28。

4.4.2根据自身情况,从专业出发,确定职业目标……………………………29。

4.4.3提高自身的择业心理素质,鼓励从基层工作做起………………………30。

结论…………………………………………………………………………………32。

谢辞…………………………………………………………………………………32。

参考文献……………………………………………………………………………33。

宪法本科论文如何写篇五

注和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针对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同行业人士交流。

有6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软件产业规模较小,软件企业正规化程度也比较低。为了更好的克服“软件危机”,我们必须将“软件工程”纳入到高校计算机教学计划之中,软件工程课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软件工程特点与发展趋势。

化思想可以非常好的帮助企业解决该问题。

2.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在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首先应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最好可以实行校企合作形式,在教学中融入现代企业对该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结合明确的教学目的`制定出具有多元化、个性式的教学策略来,这样才能培养出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2.2构建新型培养体系。

科学合理的设置,此外,还要关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这样的新型培养体系才能为教学质量提供保证,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教学体系。

2.3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式激励学生学习。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提升,并且充分注意对教师队伍的培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软件人才质量,使该学科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2]钱育蓉,于炯,田生伟,孙华,杨兴耀.“一带一路”战略下俄语言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9):159-160.

宪法本科论文如何写篇六

学号:

学校:

指导老师:

写作时间:

目录论文摘要2一、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及其现状3二、坚持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一)。

司法为民价值5(二)司法民主价值5(三)司法公正价值6(四)司法独立价值6(五)司法监督价值6(六)司法权威价值7(七)知识弥补价值7。

三、

改革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7(一)关于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案件的范围问题7(二)关于人民陪审员的选任问题8(三)关于陪审员的职能发挥问题8(四)关于人民陪审员的任期和能否连任的问题8[参考文献]9论文摘要我国的陪审制度表现为人民陪审员制度,其设立目的在于借鉴外国的陪审团或参审制度,从人民群众中吸收部分人作为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的审判工作,蕴涵着政治民主、司法民主以及司法公正的价值。让人民陪审员对审判工作进行民主监督,保障司法公正,抑制司法腐败,因此它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进步意义。但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应该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关键词:陪审员制度价值浅论如何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司法体系当中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性,彰显了人民群众是参与国家治理和国家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这一制度,促进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人民陪审员是指在国家法律条件规定之下,经过法定任命程序,在特定的案件审理过程中行使与法官相同权利的普通公平,在这一法律体系当中明确了人民陪审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人民陪审员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司法民主,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对于促进我们国家的司法公正,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审判、监督审判,保证公正和效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当前建设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及其现状我国的陪审制度就是人民陪审员制度,即由依法定程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并与法官具有同等权利的司法制度。它最早是从西方传入的,我们现在所实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们国家有很长的历史,从革命根据地开始实行,应该说在我国也有优良的传统,是我们国家司法制度的一个特色。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法律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

在建国后的初期,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监督法院的审判工作、密切人民法院与群众的联系,以及增强审判力量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在十年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受到极大的破坏,所以人民陪审员制度也一度停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开始恢复,它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司法民主,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对当前构建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虽然在名称上称为“陪审”,但与英美国家的陪审制完全不同,其在形式上实际上与大陆法系国家的参审制是极为相似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与法官一起组成合议庭参与审判,其本身并不能够进行独立的审判。然而,基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与大陆法系的参审制仍然是有很大不同。

同陪审制度在世界其它国家所遇到的一样,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一度走到了被废止的地步。多年来,人民陪审员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陪审员参与审判大多流于形势,陪而不审,成为了威严法官的陪衬,这是我们的司法制度所面临的尴尬。我们仔细的审视现实中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发现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首先,法院聘请到陪审员之后,由于法院给予他们的补助相对比较低,而且绝大多数陪审员都是兼职的,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陪审员参加审判的积极性不高。在审判实践中,组成合议庭的案件要提前通知当事人合议庭组成人员名单,因此,很难确定在未来的庭审当中,陪审员是否能准时参加庭审,因此实践做法往往是合议庭组成人员极少有陪审员,陪审员成了“名义”上的陪审员。

其次,陪审员的素质不高和参审意识不强也制约了陪审作用的发挥。陪审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公民较高的宪法意识和法律观念之上的,而我国国民这方面的素质显然是有欠缺的。由于基本法律常识的缺乏和对诉讼程序的不了解,陪审员往往在庭审中难以对案件有正确的把握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只能惟法官的马首是瞻。

再次,陪审员即便参与了审判,也是审而不决,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由于审判委员会的存在和二审再审的可能,合议庭的决议处于不确定状态,没有最终法律意义,由专业法官组成的审判委员会以及二审法院(再审法院)始终控制着最终司法权。”1于是,主要在一审中参与庭审的人民陪审员就无力对案件的最终结果施加自己的影响。

另外,对陪审员的选任和管理方式不合理,外界对陪审员的压力难以消除等现象也一定程度的存在。总体来看,在我国的审判实践中,人民陪审员制度仍在逐渐淡化。有的学者认为,“在我国不存在实行陪审制的历史文化传统,我国古代历来是由各级官吏担任法官,从来没有出现过陪审制度”。2因而,在我国这样不具备相应文化底蕴的国家,强行将陪审制度移植进来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陪审制完全是舶来之物,既无价值且易生诸多麻烦与困扰,影响诉讼效率和公正,”是一项应予废除的制度。3那么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人民陪审制度真的已经丧失了生命力到了必须予以抛弃的地步了吗?如果我们从陪审制所发挥的政治作用和司法功能来考察,就会发现结论并不是这么简单。

二、坚持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可以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民主,司法为民。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审判权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倡导政治文明建设的今天,人民群众以陪审员的身份参与审判,与法官共同审理案件,行使国家审判权,更加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也是维护司法公正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提高审判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落实司法公开的原则要求。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可以督促法官秉公办案,帮助法官避免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防止法官专断。专家型陪审员更是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审判中的疑难问题,有助于查清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更为重要的是,代表民意的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更注重从社会道德标准的角度对案件进行评断,使司法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使裁判结果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更容易为社会公众所信任和接受,有利于维护司法权威。同时,也体现了新世纪最核心的司法理念--司法为民的思想内涵。

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一环和新的起点。通过立法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加强司法制度建设和重要内容,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进一步巩固这项改革的成果,对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将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颁布和施行,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人民陪审员制度将更加完善和规范,并将在司法实践中重新焕发生机。当前在我国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多年的实践证明,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法院审判活动的一项司法制度,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监督法院严格执法、防止司法权滥用以及密切法院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体现司法为民思想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司法为民价值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群众的时代要求,是“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检验审判工作法律与社会效果的新尺度,也是人民法院优良传统的新发展,充分体现人民意识,人民陪审员制是法院审判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和一种审判组织形式,遵照一定程序吸收普通公民参加案件审判活动。这一制度的落实,既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进了感情,又让当事人通过诉讼体会到了现代司法文明,也使司法为民的现代司法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诉讼活动之中。同时,促进人民法院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核心思想。

(二)司法民主价值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司法民主价值是其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作为公民直接参与司法活动的一种民主形式,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其他司法民主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人民陪审员制度使民众参与审判过程,可以使民众认识到某个裁判是由法官与陪审员共同作出的,是通过民众参与司法的过程达成的,这就可以加深民众对司法的认同感,减少法官与民众之间的隔阂,促进民众对司法的关心,进而增强一般民众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方面。

(三)司法公正价值公正是司法的首要价值目标,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也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项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不失为一项重要的措施。其一是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注重从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对案件进行分析、判断,与法官形成思维互补,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确保裁判公正。同时,通过人民陪审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诉讼调解,说服当事人息诉服判,及时化解纠纷,提高司法工作效率。其二,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可以推进有关诉讼规则的确立。其三,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历来是“重人情,轻法治,”不象英美国家,人民历来是“重法治,轻人情。”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法官先入为主的内心确信与偏见,有利于遏制办人情案、关系案等偏私现象的发生。

(四)司法独立价值由一般民众参与司法审判,可以促使合议庭摆脱过多的行政干预以及法院内部上级领导的干预。因为民众头上并没有乌纱帽,因此可能并不害怕因拒绝干预而丢乌纱帽的危险。如果裁判的意见是由法官与陪审员共同作出的,至少可以减轻法官在作出裁判时所实际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法官可以以裁判需要由合议庭集体作出为由,而抵制外来的干预。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司法公正的一项重要保障。但是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受到的干扰是多方面的。而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有助于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抵制这些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干扰,实现法院的依法独立审判。陪审员的“临时身份”有助于避免来自合议庭外部的干扰,也给法官提供了抵御对案件干涉的充分“理由”。

(五)司法监督价值有利于加强对法官的监督。民众作为陪审员参与审判,并不仅仅只是体现抽象的司法民主的意义,而能够体现具体的民主监督的内容。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在当前司法腐败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这种监督十分必要。一方面,通过陪审员与法官共同审判有利于督促法官严格执法,也有利于促使司法进一步公开,防止司法的“暗箱操作”现象。另一方面,陪审员与法官共同审判也有利于减少司法腐败,保障司法的民主公正。因为,如果参与审判的法官只有一个或者都是与其关系密切的同事,那么该法官敢于贪赃枉法的机会较大,但是如果一个法官与数个与其不相识的陪审员共同审判,则该法官在各种诱惑面前必然要三思而后行。陪审制通过吸收民众参与审判过程,将适用法律和认定事实共同合议,这就可以形成一种内在的民众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法官滥用职权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行为。因此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司法监督与法官的廉洁公正。

(六)司法权威价值实现司法公正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前提,司法权威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人民陪审员大多在群众中间享有较高威望,他们参与审判,有助于增强案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信任度,使得当事人对法院裁判确定的义务依法履行。人民陪审员在实际参与审判的过程中,对法院工作会有全面、深入、客观的了解,通过他们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法院工作的真实情况,消除社会上对法院审判案件中的猜疑和误解,进一步增强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

(七)知识弥补价值一些陪审员具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专业、技术特长,可以在审判中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案情、提出意见,从而弥补法官知识经验的不足。尤其是陪审员参与审判,可以将民众所具有的善恶观念、是非观念带进审判过程并以此对案件作出判断,这就是有利于帮助法官克服其有可能出现的官僚色彩。同时,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与法官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陪审员用社会视角观察问题、分析事物和独有的判断力。可以减少司法裁判中的独断专行现象,防止错案的发生。

三、改革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既然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现实中又存在诸多的问题,那就必须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近年来,人们寄希望于陪审制度能够较好的遏制司法腐败,故强化陪审制度的呼声渐隆。”4《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颁布与实施则从立法上对这项制度进行了极大的完善,更进一步地为它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也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通过《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对于人民陪审制度的一些具体规定,再结合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积极的探讨和实践,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思考人民陪审制度完善的方向和模式:

(一)关于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案件的范围问题很多学者呼吁应该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哪些案件是应该由陪审员参与审理的。“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的程序不够健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陪审员参与审理的案件应当在法律中作出明确的规定。”5《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对此规定了“两个适用,两个不适用”。两个适用,就是这两类案件适用于人民陪审员参审,一类是一审案件,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的一审案件,还有一类就是刑事案件的被告、民事案件的原被告和行政案件的原告提出来要求陪审员参审的。两个不适用,一个是一审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另一个是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这样的规定尽管仍有些不太具体,但毕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后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再进行更详细的改进。

(二)关于人民陪审员的选任问题陪审员应当由法院进行挑选,然后报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成为候选的陪审员,因为陪审员要行使审判权,必须经过人大的同意才具有合法性。对于被选中作为候选陪审员的资格不用作太严格的要求,入选的人数也可以多一些,以扩大参与审判的公民的范围。然后,法院再采用随机初选和当庭选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个案选任。“随机选出的人数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确定,一般应该在正式陪审员人数的三倍以上。然后,在开庭审判时由法官主持并且在双方律师参与的情况下对候选人逐个进行审查性询问,并最后确定本案陪审员的人选。在审查过程中,双方律师可以享有一定数量的否决权。”6对于陪审员的选择是否一定要强调素质和质量,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从现在《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对陪审员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规定和现在各级法院正在进行的陪审员的岗前培训可以窥见,立法机关对于陪审员的要求还是强调精英化的。这也是对我国现在陪审员素质普遍偏低对症下药的作法,笔者对此是持赞同态度的。尽管西方更在意普通民众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依靠经验和良知形成的内心确信而不是知识的多寡,但对我国目前陪审制度存在的种种缺陷来说还不能过早的强调陪审员的泛大众化。只有等到陪审制度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观念有很大提高的时候,再提倡人人都可以做陪审员才有其合理的基础。

(三)关于陪审员的职能发挥问题按照我国现实的情况,照搬西方陪审团和法官分别行使事实审和法律审的职能的作法是不现实的。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陪审员是和法官组成合议庭,共同行使审判职能的。但在实际庭审中,陪审员的职能远未发挥出来。而且对于个案要不要陪审员来组成合议庭的问题,由于原来法律的规定存在着选择的余地,很多实际应该有陪审员参与的案件中没有找陪审员参加,全部由法官组成了合议庭。对于合议庭中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的人数比例问题,《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对此规定必须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陪审员参与组成合议庭,这就在形式上保证了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权利。同时,《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还对合议庭中陪审员作用的发挥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明确了陪审员和法官具有同等的权利,同时还规定了保证陪审员主张权利的程序,即“必要时,陪审员可以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这些制度的确立对于更好的发挥陪审员的职能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关于人民陪审员的任期和能否连任的问题学者普遍的观点是认为人民陪审员经过一定的期间应该进行更换,而不能无限制的连任下去。“……陪审员任期宜短不宜长,而且最好明确规定一位陪审员在一定期限内(如半年或一个季度)只参与一个案件的审判。”7这是针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所谓“陪审专业户”引发的问题而言的,确实是切中要害的。让一部分人民陪审员长期担任而不更换不但不利于调动和保持其参加陪审的积极性,也有悖于设立陪审制度的初衷,不利于发挥陪审员在审判中应起的作用,也失去了人民陪审的意义。而且,由一部分人长期占据人民陪审员的名额,也剥夺了更多的人担任陪审员的机会,限制了司法民主的范围。而《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九条只规定了人民陪审员的任期为五年,没有规定能否连任,这样从法律上讲,只要符合人民陪审员任职条件,经法院院长提名,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就在当选之列,就可连选连任。这是不妥当的。因此,有必要在今后的实施细则或者有权机关的解释中明确人民陪审员不可连任或者只能连任两届,具体规定可以再视现实中的实施情况而定。

总之,随着《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正式实施,我国开始了对人民陪审员制度全面完善和改造的进程。在当前司法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也成为了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方向,坚持对法治的信仰,我们的努力就可以使人民陪审员制度成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新起点。

[参考文献]1、《对我国陪审制的否定性评价》,廖永安李旭,原载中国民商法律网,2004年10月17日。

2、《对我国陪审制的否定性思考》,申君贵,载《中国律师》1999年第4期,

第1。

4页。

3、《诉讼公正之程序保障论-民事诉讼程序之优化》,陈桂明著,中国政法大学199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38页4、《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陈卫东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134页。

我国缓刑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宪法本科论文如何写篇七

网络工程专业是近几年在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一个新兴的专业。由于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建设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相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而言,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很不成熟和完善。目前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培养方案,另一个是以通信技术为主的培养方案。这两类都没有突出网络工程的特色,没有清晰的专业定位,因而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近几年,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有人做了一些研究。文献[1]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文献突出了人才培养方案方向性和实践性。文献[3]提出了“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文献[4]对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述。

网络工程是我校新增的一个专业。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区有部分高校也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但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和侧重点不同,同时也为了避免竞争,突出专业特色,其它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能直接照搬。在大量的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套与我校实际相适应的科学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我校实际,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和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网络工程中近代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具备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以及网络程序设计开发能力,能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工作,具有网络软件开发和较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部队、研究机构、金融保险业、独资与合资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应用、管理工作以及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的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2.1打通基础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打通了信息类6门主干课程,本着“宽口径、重基础”的原则,打通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六门主干专业课程。同时考虑到本专业同时具有计算机和通信的特点,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还增设了《离散数学》和《现代通信技术》两门相关的专业的理论课程,以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

此外,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与《网络工程》专业对应的硕士点是在计算机学科,为满足部分同学考研的需要,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编译原理》等课程列为选修课,以方便学生应考。

2.2设置专业方向,突出培养特色。

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划分专业方向,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特色培养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1,3]。根据我校的实际,确定了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与维护三个基本方向。除我院的有关实验室外,我校的网络中心能为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安全与维护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实践环境。

2.2.1网络工程设计。

主要能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为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结合架设网络工程的实际需要,加强实用性,开设了《组网工程》、《tcp/ip协议体系》、《网络设计与规划》《通信防护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无线网络技术》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2.2.2网络应用开发。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受到欢迎,需要大量的网络应用开发人才。本方案中除了开设了《web技术》、《网络通信编程技术》、《java应用程序开发》等基础课程外,还增设了《中小型机应用及开发》、《移动编程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数据库编程》等特色课程,涉及到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的几个主要方面。

2.2.3网络安全与维护。

人们对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网络安全与维护方面的'人才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为满足此方面人才的需要,开设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技术》、《网络故障分析》、《反病毒与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课程。

2.3服务水平认证,增强就业竞争力。

网络工程专业与其它专业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与网络工程相关的计算机水平认证考试有许多,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与水平认证相关的教学内容外,在实践环节设置中还引入了以水平认证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模式。即结合各种水平认证,有针对性的安排实习内容,以便为考取相关证书服务。

3结论。

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不可能保持不变,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的修改和完善。鉴于目前网络工程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该文结合单位实际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该方案较好的满足了当前社会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对高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下一步将根据实施的效果进一步修改完善该方案,突出培养特色,努力建设好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

宪法本科论文如何写篇八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生的重要学习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调查、分析、论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经过整理写作成一篇学术性论文,可以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毕业论文的写作固然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密切相关,但是指导老师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各个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一名指导老师,应该以敏锐的视角、清晰的思路、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术道德来影响学生、教诲学生。

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对毕业论文的不够重视,教师疏于指导,学生疲于应付,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下滑,进而流于形式。甚至有人觉得应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在这种负面的社会环境、学术环境下,教师的榜样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来纠正这种不良的风气,让学生感到学术的尊严,并进而以身作则来继续维护这种尊严,对学术保持敬重的心态。指导老师和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明白毕业论文的意义所在,看成是对自己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验,是对以往学习的一份答卷,是由以往单纯的吸收式学习到探索式、研宄式学习的转变,是训练自己敏锐的发现问题,培养思辨能力,利用各种条件解决问题,进行周密论证,形成自己观点,并述之于文的`能力。虽然我们不能对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提出太高的要求,但从选题到定稿到答辩,无疑会让他们受益良多。我想,从每个指导老师做起,从每个学生做起,杜绝对不良现象的推波助澜,不仅使学生获得学术熏陶、学术思维和学术方法,整个学术世界也将会一片清明。

众所周知,要完成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文科类需要大量的资料和社会调查,而理工科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很多的实验来获取所需数据。绝大多数院校都是把毕业论文的写作安排在大四进行,虽然这时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但是由于写作时间短,再加上实习和找工作等等,不仅削减了学生的写作时间,对学生的心境也会产生影响,很多学生无法专心写作论文,于是敷衍了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所以,我们可以适当提前安排布置毕业论文的写作事宜,在大三确定好选题那么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搜集所需资料和写作论文。写作论文也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形式,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完全可以拿来应用于平时的学习,探宄式的学习也更加有效。另外,笔者发现不少文科的缺少材料,理工类学生论文实验数据不足的现象很多,而提前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无疑会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选择了一个好的题目,可以说整篇论文就成功了一半。那么指导老师就更应该注意学生的选题,对于本科生来说较好的选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3.1紧扣专业

因为一篇论文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也可以说是大学本科的最后一篇作业,所以,选题应该紧扣所学专业,这样学生才能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紧扣专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了学科的专业特点。

3.2结合社会现象

学生课堂所学可以说都是理论知识,那么社会现象就是实际问题,就是实践,理论要联系实践,那么就要结合社会现象。尤其是像广播电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就更不能脱离社会现象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激发写作兴趣,也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研宄价值。

3.3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做到以小见大

由于本科生知识水平有限,无法很好的驾驭各种资料,所以不少的论文会沦于空泛,甚至出现跑题现象。所以指导老师尽量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深度和广度来挖掘它的意义。对于综述性的文章,本科学生比较难以把握,此类论文的质量普遍偏低。

4.1查阅文献,筛选文献,搜集资料

检索文献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全新的课程,在浩如烟海的各种资料中如何快速的筛选到自己所需要的,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和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图书馆的老师集中对学生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包括如何对图书馆内的藏书进行检索,对期刊网上的资料进行检索和阅览,甚至是谷歌学术搜索。在此基础上,指导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检索到的资料中选取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可靠性的资料,这样学生的论文才能摆脱大众资讯。尤其是在互联网较发达的今天,网上的资料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这就需要练就火眼金睛,弃其糟柏,取其精华。学生不仅仅要学会检索资料,还要会辨别和筛选资料。

4.2社会调查和实验

对于社会人文类的专业来说,社会调查尤为重要,否则整篇论文可以说就缺少了灵魂。实验则是理工类学生进行研宄的最基本的手段,没有实验数据作为支撑,那么整篇文章就无法让人信服,自己的观点根本就无法得到证明。所以,作为指导老师更应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会学生观点内容决不是凭空得来,而是用实践内容去丰富。

4.3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

学生要写出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就必须要具备创新能力。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或者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些都可说是创新思维的体现。本科阶段的学生,正值青年时期,思维比较活跃,指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之处并加以鼓励,如学生的一个质疑的眼光,都是创新思维的闪现。指导教师应该抓住这些质疑,新视角,新可能,引导学生探索下去。只要有创新,学生的论文势必就会摆脱空洞无物。

有了问题接下来就要分析问题。笔者发现很多文科类学生的论文多时资料的堆叠,缺少对于资料的分析,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理科类学生的论文则有很多是实验的罗列,而对于实验所得数据就少有分析,或者略微带过,一篇本可以写的不错的文章就此夭折,真是甚为可惜。作为论文来说,分析可以说是应该占据不少比重的内容,没有分析就无从得出自己的观点,即使作者提出也会显得缺少根据,更难以让读者信服。

虽然由于本科学生能力有限,毕业论文的学术价值不是很高,但是少部分学生真的用心去做,而且做得很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学校可以选取部分学生的论文编著毕业论文集,这定会鼓舞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指导老师可以选出优秀的毕业论文,指出其精华部分,进而指导学生浓缩成文章,进行投稿甚至发表,这无疑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动力。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应该引起校方尤其是指导老师的高度重视。指导老师无论是在帮助学生选题、前期的准备工作、学生的研宄能力及写作规范等各方面都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学会写作论文,写出具有“学术性”、“创新性”、“规范性”的优秀论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