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4:14:42 页码:9
2023年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汇总13篇)
2023-11-19 04:14:42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和归纳,是我们自我成长的一个必要步骤。总结要着重归纳和概括,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核心内容。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总结经验和心得。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一

煤层气(煤矿瓦斯)既是优质清洁能源,又是煤矿安全生产“第一杀手”和温室气体。因此,国家高度重视煤层气开发利用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促进了我国煤层气开发的商业化和规模化进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补贴等政策的激励效力逐渐减弱,税收优惠政策已难以进一步调整,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亟需适时调整扶持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和尽快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财政金融政策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关键是针对煤层气开发项目的金融特征从根本上激励项目投资积极性。本文认为煤层气开发项目的原始金融特征是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长、不确定性高。

(一)投资额度大。

煤层气属于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需要密集的钻井来获得工业产量,增产更需要实施超大规模的水力压裂,集输还需要多级增压,因此煤层气开发项目需要巨额的前期建设投资。以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产业化基地为例,形成1亿立方米的产能,通常需要前期建设投资4.0-4.5亿元,相当于常规天然气开发项目的4-5倍。

(二)投资回收期长。

煤层气属于以吸附态赋存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只有通过排水将煤层孔隙内流体压力降到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之下才可能开始产气,因此煤层气资源的开发需要一个较长的排水-降压无产量工作期,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同时,受到煤层渗透率低的限制,煤层气单井产量低。因此煤层气开发项目需要较长的投资回收期。仍以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产业化基地为例,即使采用了比较乐观的财务评估方法,其项目投资回收期还是长达7-10年。

(三)不确定性高。

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最终经济效益,不仅依赖于煤层气的销售价格这一市场条件,还依赖于煤层气井的产气量。因此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较高,其主要来源为以下几个方面:。

1.煤层气资源所具有的极强的非均质性特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多年的煤层气开发实践证明,煤层气是一种非均质性极强的资源,几乎所有煤层气开发项目的井间距都是300-400米,但产气量却会出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异。

2.地质勘查精细程度和地质认识准确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煤层气资源是一种埋藏于地下的资源,对其认识程度依赖于地质调查程度、地质勘查精度和地质研究程度,不仅需要深入系统的地质研究和规范的地质调查,更需要规范的风险勘探和开发试验。为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风险,国家主管部门规定,只有勘探取得商业发现并获得探明地质储量之后才能进入开发。即便如此,前期勘探投资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3.煤层气开发项目工程质量和生产管理精细程度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随着我国煤层气资源的规模化开发,煤层气开发技术方案的正确与否、煤层气井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煤层气井生产管理的精细程度等工程因素都会对煤层气井的产气量带来巨大的影响。工程质量低下,可使一个本来应是高产的井变成低产低效井。如沁水盆地南部一个煤层气开发项目,先期施工的一批开发井,由于压裂施工方案的问题或压裂施工工程质量的问题,导致这批开发井几乎都不产气。好在经过二次压裂之后,产气量非常理想,但仍然需要承担二次压裂的成本。

从近年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到,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只能起到提高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性的效果,难以形成煤层气产业的“造血机能”,金融政策是“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针对煤层气开发项目特有的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不确定性高的金融特征,充分借鉴美国利用资本市场实现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议创立适宜我国国情的“煤层气产业贴息贷款”和煤层气开发“项目融资租赁”-“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一揽子金融政策。

(一)将煤层气开发项目纳入基本建设贷款补贴对象。

现行的《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xx〕95号)规定贴息行业和项目包括:农业、林业、水利、司法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监狱和劳教等项目、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军工集团“三线”搬迁和核电项目、西部铁路项目及根据国务院要求并经财政部认定的其他项目。

建议将煤层气开发项目列入《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补贴对象,按照《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xx〕95号)规定执行,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的发挥其政策引导作用,激励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

(二)建立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融资租赁”机制。

基于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金融特点和产业发展的融资需要,为解决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资金问题,尤其是前期风险勘探资金问题,利用金融手段和工具,通过“项目融资租赁”,由出租人分担了前期投资和风险,平摊投资,平滑风险,有效地改善了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的前期亏损财务状况,激励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投资煤层气勘探开发事业。

通过实施煤层气开发项目的“项目融资租赁”激励政策,可实现摊平项目前期的巨额投入,平滑项目后期的集中风险。基于摊平作用对前期投入的缓解,煤层气开发企业将有机会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开发。这些政策的作用是,除了分担了项目前期投入外,还降低了煤层气开发产业总体的风险。这是因为煤层气开发项目各井的风险是独立甚至是负相关的,大数定律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所以,未实施“项目融资租赁”前的集中风险可以随着开发项目数目的增加而迅速平滑成为更可承受的较小的风险。也就是说,项目组合收益的确定性会随着项目组合中项目数量的迅速增加而增加。这样将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很好地激励煤层气开发投资企业加大煤层气开发投资力度,促进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三)引导开发企业及融资租赁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

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引导和鼓励煤层气开发企业通过中长期定向债形式融资,调整项目盈亏时间分布。通过发行煤层气开发项目中长期定向债可以调整煤层气开发项目的盈亏时间分布。前期的投入被发债的.收入抵消,后期还款的支出由项目后期的净现金流入支撑。

同时建议,煤层气开发定向债实行浮动利率。譬如,定向债浮动利率可以根据天然气价格等对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未来现金流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指标确定,建立一套煤层气开发定向债浮动利率形成机制,使煤层气开发“定向债”成为一种很好的风险分配的工具。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二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

摘要: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关系研究。

金融体系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一、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竞合关系。

二、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

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

(1)提高社会剩余资金的流通,提高社会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2)改善或者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经济增长。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3)分散市场风险,充当经济缓冲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体现在:

(1)导致货币供需失衡,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2)影响投资于消费,造成通货膨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3)资产价格泡沫,积聚经济风险。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4)引发金融危机,甚至于是经济危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三、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失衡现象和协调发展方法。

因而,协调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势在必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从实体经济内部出发。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三

现代金融学概论是现代金融学的基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让我对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金融学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课堂学习、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形式,我对于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本文将围绕现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市场与工具、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以及金融伦理与道德等四个方面,总结我在学习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现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学科的重要基础。金融学的核心是研究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不仅仅涉及到货币和资本市场的运作,也包括了个人、公司和政府等各个经济体的财务活动。通过学习现代金融学概论,我了解到金融学的核心概念,如时间价值、复利、利率和股票市场等,这些概念是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决策的基本工具。

其次,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是现代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是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核心环境,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金融工具则是金融市场中的具体工具,如债券、股票和期货等。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不同的金融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险,对于个人和机构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金融市场的运作也离不开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市场机制的规定,只有熟悉市场的运作机制,才能更好地参与金融市场。

第三,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领域中的热点问题。金融创新是对传统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改进和创新,它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金融创新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如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和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金融创新的好处,也要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只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金融系统的安全。

最后,金融伦理与道德在现代金融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金融伦理和道德是指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参与者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学习金融学不仅仅要关注技术和知识的学习,也要关注金融从业者的道德素养和操守。在现实生活中,金融丑闻和金融危机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背后除了技术和制度问题,更离不开金融从业者的道德失范。因此,金融伦理和道德在现代金融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对金融从业者的要求,也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必要条件。

总结而言,学习现代金融学概论让我对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学习金融市场与工具、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以及金融伦理与道德等方面的知识,我认识到金融学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挑战和机遇,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四

段一:引言(总结金融学的重要性)。

现代金融学概论作为金融学的入门课程,对于了解金融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非常重要。本课程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金融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也给我带来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启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以专注和兴趣参与学习本课程,并从中获得了很多的收获。

段二:理论基础(学习金融学的基本知识)。

在金融学的学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金融学的基本定义和概念,如时点价值和资产定价理论等。这些基本知识奠定了我们对金融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金融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涉及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等多个领域,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理论。

段三:实践应用(金融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金融学的理论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金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无论是个人理财还是企业财务管理,金融学的知识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参考。例如,在学习了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后,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如何应对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此外,金融学的知识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投资和融资决策,并提供相应的工具和方法。

段四:挑战与机遇(面对金融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金融领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面临更加复杂和多变的形势。学习金融学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金融行业求职的竞争激烈与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同时,金融技术的发展也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创新和变革的机遇,例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金融科技的兴起。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要抓住机遇,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变化,才能在金融领域中取得成功。

段五:结语(展望未来)。

通过学习现代金融学概论,我增长了见识,也激发了对金融领域的兴趣。但我们也应该明白,金融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只有不断深化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金融领域的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做好充分准备。

通过学习现代金融学概论,我对金融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对金融领域的挑战和机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适应新的变化,我们才能够在金融领域中取得成功。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五

金融和财政是经济学领域的两大学科,也是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两大经济杠杆,二者相对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交叉。财政融投资以金融和财政相互联系交叉的边缘地带作为研究对象,是介于金融和财政之间的一种边缘学科。财政融投资这一边缘学科的产生和深入研究,则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思路。

财政融投资就是具有财政忭质的金融投资,它既具有财政投资的某些性质,也具有金融投资的某些性质,是“中介”t财政投资和金融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国家投资方式。笔者认为,在我国建立财政融投资体系,是转变财政职能作用的重要措施;是推进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必要条件;是衔接协调价格、财政、金融配套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新秩序,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需要。总之,实施财政融投资改革,可收一石数鸟之功效,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对策。

改革需要配套运行,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对改革如何配套运行,则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看,系统论的相关性理论是设计配套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是宏观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欲优丨k配置资源提高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效益,必须及时地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施有效的价格、财政、金融配套改革工程,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能否实现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的目标,则是对价格、财政、金融配套改革方案自身是否科学的严峻考验。

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必须要深化价格改革。但是,价格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巨系统”之中的一个“子系统”。根据系统论的相关性理论,系统内具有重要基础意义“子系统”的不同行为选择,必然会引发系统内其它“子系统”的不同行为。也就是说,不同的价格改革战略选择及其运行,必然会引发与之相关联的其它经济杠杆(主要指财政投资和金融投资)采取相应的不同改革措施与之配套运行。否则,必然导致系统运行出现结构性紊乱,各项改革措施互不配套,运行功能互相抵消。目前,我们面临着两种继续推进价格改革的战略选择:第一种选择,是采取“放开价格、一步到位、敢冒风险,奋力闯关”的价格改革激进战略;第二种选择,是采取“稳步推进、调放结合”的价格改革稳进战略。

我们假定“一步到位”的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可以在短期完成并投入运行,并以此假定作为前提条件重点分析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财政投资、金融(信贷)投资配套改革的相关联系和特征。

经过“一步到位”的“奋力闯关”,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在短期完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的价格体系已经从价格结构畸型和比价、差价很不合理转变为建立了合理的价格结构和比价、差价关系;标志着我国的价格结构已经不是人为意志的产物,而是反映了价值和供求关系,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已经从行政定价体制转换为市场定价体制。

在上述假定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系特征是:市场定价体制中的价格是放开的,价格反映供求状况。短线产业的产品价格上升,需求必然减少,以利益导向为动力机制的生产者增加生产,供给必然增加。长线产业正好相反,产品价格下跌,价格下跌使生产者减少生产,消费者增加需求。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也要生产短线产品,这不仅对它有利,首先是对全社会有利。这样,一个企业的局部利益通过市场和全社会利益联结起来,结果是长线压短,短线拉长,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配置。也就是说,在这种假定的条件下,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需求是一致的,二者之间不存在重大矛盾,价值规律可以通过价格及其运动,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型产业结构政策的有效作用。

由于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可以在短期完成,金融(主要指银行信贷投资系统)改革的战略思路就明朗化了。除了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机关行使货币政策调控职能外,其它专业银行都应该实行企业化改革,把专业银行真正办成国际通常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使专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国家对专业银行必不可少的政策性要求,可以具体体现在法律和法规之中。由于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己在短期完成,能源、原材料、农业、交通等产业同样能获得资金平均利润率,各产业、企业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专业银行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可以完全根据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企业之间合理配置信贷投资结构,并通过信贷投资的合理配置引导国民经济其它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专业银行成为经济实体的基础上,中央银行才有可能运用“三大法宝”,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通过放松银根和紧缩银根的措施,影响企业化专业银行的利率水平和利润水平,并通过专业银行信贷量的多寡和信贷利率的高低,在宏观上间接调控国民经济,充分发挥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由于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已在短期完成,己经没有因价格因素导致利润偏低而难以发展的所谓重点产业,因此,也就不需要财政承担所谓的重点建设投资。只有在这种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财政退出物质生产领域,用银行信贷投资代替财政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资职能才是顺理成章的。也就是说,只有在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可以短期完成的条件下,“小财政、大银行”、“财政管吃饭,银行管建设”的观点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公共消费财政论”才有立足的基础。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上述一步到位的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不适合中国的囯情,在实践中无法实际操作。价格改革涉及范围很广,大体上是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推进的,试图在短期内奋力“闯价格关”,不可避免地会引发通货膨胀、比价复归和其它社会弊病。没有一、二十年的努力,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难以取得最后成功。

如果我们不可避免地选择价格改革稳进战略,那么,在两种价格模式转换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价格改革稳进战略所决定的价格结构现状与产业结构调整紧迫性之间必然存在重大矛盾。价格改革稳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必然演化成为二元价格结构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也就是说,采取稳进战略的价格改革和以专业银行企业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必然产生矛盾。

众所周知.在价格结构不合理和僵化的行政定价体制情况下,价值规律很难通过价格及其运动发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价值规律甚至会通过扭曲的价格信号发生“逆向调节”作用。由于价格改革稳进战略采取的是“稳步推进”的策略,因此,通过稳进战略实现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由于价格改革稳进战略采取“调放结合”的改革策略,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过程内,国家仍然要把一部分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控制在行政定价体制内调整,而把另一部分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放”到市场中去,由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自动定价。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必须实行市场定价和行政定价相结合的双重混合定价体制。由于国家控制一部分价格而放开另一部分价格,因此,我国的价格体系结构仍然处于一种相对扭曲状态,社会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比价、差价难以匀衡合理。所以,在这个时间过程内,因价格结构不合理而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始终存在。价格改革可以在一、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稳步推进,而现存扭曲的产业结构却不能等到一、二十年价格结构合理后再进行调整,价格改革可以稳步缓慢推进,而调整扭曲的产业结构却是当务之急,具有很强的紧迫性。这就是价格改革稳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紧迫性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内,价格改革稳进战略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双重定价体制,双重定价体制则决定了我国的价格结构是一种二元价格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过程内,我们必须把我囯的价格结构划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研究。一般来说,由市场定价体制形成的那部分价格的结构是相对合理的,其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增多;由行政定价体制形成的另一部分价格的结构是相对不合理的,其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减少。为了在继续深化研究这个课题时更加简明地表述二元价格结构及其内在的和外在的相互关系,我们将市场定价体制形成的那部分价格结构称之为?元价格结构;将行政定价体制形成的另一部分价格结构称之为p元价格结构。与《元价格结构相对应的大体上是国民经济一般加工产业(以下简称为cx产业),与p元价格结构相对应的大体上是能源、原材料、交通、农业等基础产业(以下简称为e产业)。价格改革稳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二元价格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

由于价格改革稳进战略决定了双重定价体制;双重定价体制决定了二元价格结构;二元价格结构决定了我国的价格结构仍然是相对不合理;不合理的价格结构决定了我们不能完成依赖价值规律实现倍贷投资的合理配置。

在无法改变二元价格结构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试图把信贷投资的管理机构全部改革成为企业性质,完全依据市场导向机制,统一按照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银行信贷准则发放信贷投资,信贷投资势必流向已经是长线的《产业,而因价格因素利润率偏低但社会急需的卩产业则难以得到信贷投资的支持。国家行政型的产业政策很难抑制由价值规律所决定的这种利益导向的信贷投资流向趋势。二元价格结构已经成为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拦路虎。虽然说,专lk银行企业化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我国采取的是“稳步推进,调放结合”的价格改革战略,二元价格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必然演化成为二元价格结构句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因此说,近年来,我国采取的以“稳步推进、调放结合”为基本思路的价格改革和以“专业银行企业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是不协调、不配套的,其恶果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下降。

改革不仅是经济、政治改革,而且也是思维方式和观念的改革。为了解决二元价格结构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必须要冲破传统的思维观念,从一个新的并且是合理的思维角度,重新认识价格、财政和金融的配套改革。

财政投资和金融(信贷)投资都是国家能够直接或间接掌握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国家投资(与企业和私人的微观投资有明显区别)。根据传统的观念和习惯性的程序,国家是通过两大机构(财政和银行)、采取两种方式(财政拨款投资和银行贷款投资)、运用两种政策(财政投资政策和银行投资政策)向产业、企业投放经济建设资金,并通过这种二维结构的宏观投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调控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

经过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企业体制、价格体制和财政、金融体制等方面的经济改革都有了重大突破(虽然都没有完全实现改革的目标模式),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价值规律和?市场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银行企业丨匕改革;另一方面,二元价格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又要求暂缓推行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这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一t两难问题。

在我ra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的重要时期,欲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比配置资源,建立政策性的信贷投资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仅仅在金融范畴内(或者仅仅在财政范畴内)审视规划这项改革措施,在理论认识上是有缺陷的,在改革实践中是要犯错误的。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从超越财政、金融传统分工方式的高度,从衔接协调财政改革和金融改革的角度,重新认识政策性信贷投资这项改革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简要地说,财政融投资就是具有财政性质的金融投资,是政策性(财政性)的信贷投资,它既具有财政投资的某些性质,也具有金融投资的某些性质,7洁介于财政投资和银行金融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国家投资方式.财政融投资改革既属于财政体制改革的范畴,也属于金融体制改革的范畴。财政融投资体系的建立,娃衔接、协调价格、时政、金融配套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解决二元价格结构勹产彳丨:结构调幣这对丫质.继续推进t业银行企业丨匕改革的前提条件;是转变财政职能作用的里要措施;是逐步实施价格改革稳进战略,实现经济体制转轨变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六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金融研修班开始兴起。作为一名参加过现代金融研修班的学员,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培训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现代金融研修班中的所思所感,通过这个主题进行讨论。

第一段:研修班的组织和内容。

现代金融研修班的组织与内容安排非常合理,既有理论课程的讲解,也有实践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模拟。在讲授理论课程时,专业的讲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的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和金融产品的特点。同时,老师还会安排一些实践操作,例如模拟交易和投资,让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这样的安排使我们不仅能够从理论上了解金融行业,还能够通过实践来提高我们的能力。

第二段:课程的收获。

通过现代金融研修班的课程学习,我受益匪浅。首先,我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前,我只是从新闻和媒体中了解一些金融市场的信息,但是通过研修班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更多金融市场的细节和运作规律。其次,我熟悉了金融产品的特点和投资策略。这对于我个人的投资决策和金融规划有了很大的帮助。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我培养了分析和决策的能力,这是在金融行业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第三段:和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金融研修班中,我们有机会和来自不同金融机构的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这个机会让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金融从业者,他们的经验和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了不同机构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理念,这对于我了解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非常有帮助。同时,在课程中我们还要进行一些小组合作,这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交流与合作不仅增加了我的人际关系,也提高了我的专业能力。

第四段:思考和反思。

在研修班中,我们也有机会进行思考和反思。金融行业是一个信息更新很快,竞争激烈的行业,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通过参加现代金融研修班,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我意识到仅凭一个研修班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持续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反思让我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通过参加现代金融研修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这对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研修班的学习和交流让我更加了解金融行业,提高了我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我一定能在金融行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这些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字数:586】。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七

我国实际上存在着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无论是出于解决长期以来因国家“隐性担保”而导致的银行业不公平竞争及高道德风险的问题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中小储户利益的需要,我国都必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然而,受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根深蒂固的国家信用、利率尚未市场化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应该以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为前提条件。

存款保险;制约因素;国家信用。

我国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使得国内学者开始于存款保险制度理论的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些主流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而反对意见则通过各自的研究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不应操之过急或者不那么必要。另外,一些学者则分别通过国外经验借鉴与实证方面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案。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因为其运行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乃至全球的金融安全状况。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金融环境、法律基础、监管状况等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我国有关存款保险的讨论已久,至今尚未推出,纵观我国各方面的状况,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仍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需要解决:

(一)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一个理想的银行业风险防范体系应有三道防线: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审慎监管,以及存款保险。这三道防线是相辅相成的,每前一道防线是后一道防线的前提条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吴庆博士通过研究表明:在银行业承担的全部风险中,第一道防线过滤掉90%,第二道防线过滤掉大约10%,第三道防线承担剩下不到1%的风险。

然而,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畸形的发展模式。受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市场资金需求旺盛的影响,银行业整体坏账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加上存贷款利差受到保护,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就变成简单的规模至上的发展模式。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商业银行乃至信用社将会发股上市,继续规模至上的发展模式。

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情况下,上述这种发展模式或许会存在,但没有理由成为一个普遍的模式,实际上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畸形的模式。繁荣的表上数据掩盖了银行可能存在的问题。我国银行这种发展模式是有一定的特殊原因的。其一,在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性银行的重组和改革中,为了避免出现产业资本控制银行的问题,监管部门对私人资本参与银行股权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制定了最高参股比率以及诸多的其他限制性条件。最直接的便是管理者与股东利益的不一致,而不断地扩张银行的规模则符合前者的利益。其二,地方政府通过地方国有企业参与银行股权或者通过政策实施来对银行施加影响,甚至是实际控制地方性银行。地方政府的这一动机正好使得银行管理层更好的来争取地方政府各项政策和资源的支持。由此就决定了我国银行业目前的主流发展模式。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缺乏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下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弱不禁风的。我国当前病态的银行公司治理严重制约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此问题的改善或者解决将是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前提条件之一。

(二)国家信用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我国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中的全部存款承担着全额的担保,强大的国家信用深入人心。近几年,我国的一些重点银行进行了股权改革,国家信用也有一定程度的退出,但这种程度很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当存款机构具有破产能力时存款人才有损失利益的可能,此时保护存款利益才有必要。我国金融主管当局或地方政府对出现经营危机或支付危机的存款机构总是采取财政资金援助或者是通过行政主导兼并等办法处理,不允许存款机构破产即存款机构无破产能力,因为总是有相应的机构保障着存款者的存款利益,因此,我国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是没有破产能力的,而存款机构具有破产能力却是存款保险机构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故而在我国的国家信用退出达到一定程度以及有关问题银行退出的法律标准出台之前,存款保险制度的效用是非常不明显的。

(三)利率尚未市场化。

考虑到存款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存款保险基金的负担及投保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一般会设立一个存款保险限额。国际上比较认同的做法是使90%以上的存款人的存款得到全额偿付。因此这便存在“被保险存款”和“未保险存款”两种存款,显然这两种存款的风险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当前我国尚未实行利率市场化机制,对居民存款执行统一的基准利率,如果在存款保险制度执行以后仍执行统一基准利率,势必会有失公平于以上两种存款的存款人,同时这也有悖于风险补偿的经济学原理。这一不公平待遇会导致“未保险存款”的出逃,如果这部分流出银行系统的资金进入股票或房地产等市场的话,必然会较大幅度的推高相应资产的价格,从而产生“泡沫”。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未实行利率市场化,因此每个投保机构的经营状况差别,尤其是信用风险的不同不能通过货币市场的利率差别敏锐的反映出来,那么根据投保机构风险状况而设计的差别保险费率就没有操作依据。如果实行统一保险费率的话,为了追求统一保险费率的公平,多数好银行将会像坏银行那样冒更大的风险去追逐更高的利润,从而使得整个银行体系因银行整体质量的下降而承担更大的风险。

(1)加强金融创新,拓展地方融资渠道。

为巩固银行体系的第一道防线,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还需进一步的深化。为改变我国银行业畸形的发展模式现状,引导其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可着重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加强金融创新,鼓励银行研发新的金融产品,拓宽银行的盈利渠道,而非如今以存贷款利差为主。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或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来吸引投资者或存款人,而非通过高息揽储;二是拓展地方融资渠道,如允许地方政府定量发行地方债券等,弱化地方银行作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杠杆的作用,改变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防止政府盲目扩大银行规模以增加地方政绩。

(2)放松金融管制,淡出国家信用。

我国的金融领域之所以存在着这么强大的国家信用主要是因为我国存在着严格的金融管制,金融机构的设立仍是计划经济特色的行政审批或特许经营。严格的金融管制就意味着金融领域由国家政策垄断,大众就会把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等同于对国家的信任。因此,弱化国家信用负效用的关键是要从放松金融管制着手。而我国在放松金融管制之前要先完善我国银行业的产权法,银行的投资人拥有与其出资额相称的正当股权并受到严格保护,并且保证银行股权交易的自由化,此时可以适当提高私有投资人的股权比例,以使得银行的投资人更加多元化,同时,这样也会激励投资人对银行的经营进行监督。需要强调的是,国家信用不能完全退出,适当的国家信用是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的需要。

(3)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银行经营自主性。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又一前提步骤。只有当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等一些存款机构在存款利率上拥有自主权,其才能够对“被保险存款”和“未保险存款”做出利率上的合理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存款人因未得到风险补偿而转移资金的情况发生。同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供求状况、经营状况、业务风险程度等灵活确定业务交易的价格水平,实行差别化价格策略,从而引导银行的竞争方式由传统的营销机制、科技力量等非价格竞争转向价格竞争,使得资金价格能够更多的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资本市场上的资源配置效率。另外,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坚强后盾,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的金融形势下。因为我国中小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存贷款利差,而利率市场化后这些银行的盈利压力增大,业绩将会出现分化,甚至可能造成部分银行的经营困难,因此利率市场化需要存款保险作为其辅助制度。故笔者认为,我国在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遵循“先法规、后筹资、再构建”的顺序,在利率市场化后的适当期限(不宜过长)内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以保障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2]陆桂娟.存款保险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研究.20xx(5)。

[3]汤洪波.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公司治理[j].金融研究.20xx(7)。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八

现代金融涵盖了贷款、存款、保险、投资、证券等各种领域,全面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现代金融基础对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也有一些值得分享的心得体会。

现代金融基础包括货币、贷款、储蓄、支付、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其中货币是现代金融中最基础的概念,其流通和价值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贷款和储蓄是金融中广泛应用的两种资金来源,贷款让人们借钱获得资金,储蓄则是一种理财方式。支付手段则是人们购物、支付账单的重要渠道。投资则通过基金、证券等资产进行,让个人资产产生增值效应,风险管理则是让金融行业更加成熟的重要环节。

第三段:个人体会。

在我看来,现代金融基础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具有以下一些体验和感受。首先,现代金融让人们的理财方式更加多元化,可以投资股票、基金等多种资产,使每个人都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掌握属于自己的投资策略。其次,现代金融使得支付方式变得非常智能化,通过电子钱包等方式,可以实现移动支付和网上支付,无需携带现金、信用卡以及支付宝等渠道就可以轻松完成交易。最后,现代金融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和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第四段:前景展望。

现代金融行业蓬勃发展,未来其继续推进的方向很明确,即金融服务的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颠覆性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已经重新定义了金融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效率。现代金融基础不断更新和扩大,也将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待开拓领域,更好地适应人们需求,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

第五段:结语。

总之,现代金融基础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经济生活和观念,对社会发展、个人财富和实现金融普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现代金融基础的基本理论,并结合自身经济状况和理财目标选择合理的金融产品。未来,我们也需要关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机遇。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九

第一段:引言(100字)。

现代金融学概论课程对我的学习和思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后的思考,我逐渐认识到金融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明白了金融学所涵盖的广泛领域。本文将从我对金融学的认识、对金融市场的认知、对金融风险的理解、对金融监管的看法和对金融教育的思考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归纳总结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金融学的认识(200字)。

在学习现代金融学概论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金融学不仅仅是关于货币、银行和股票等方面的知识,它更多地涉及到经济、心理学、行为科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应用。通过学习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我了解到金融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原理,还能为我们提供投资和风险管理的决策工具。金融学的核心在于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通过有效的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为经济活动提供支持。

第三段:对金融市场的认知(300字)。

金融市场作为金融学的核心对象之一,在课程中得到了详细的介绍和讨论。在金融市场上,我们可以进行投资、融资、风险管理等各种活动。我认识到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也明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和不稳定性所导致的风险,在我个人的投资决策中要时刻注意风险控制和风险分散的原则。此外,金融市场的运作也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的影响,需要我们加强对宏观经济变量和政策的研究和理解。

第四段:对金融风险的理解(300字)。

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在学习金融学概论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各种金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并学习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我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投资还是机构运营,都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方法。同时,我也认识到金融风险与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密切相关,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和调整风险把控策略。

第五段: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教育的思考(300字)。

金融监管和金融教育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和公平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现代金融学概论,我明白金融监管需要建立合理的法规框架和监管机制,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国家和监管机构应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和广度,提高市场监管的效果。同时,金融教育也需要被重视和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可以帮助个人做出更明智的金融决策,从而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金融教育应从小学到高等教育,包括日常的金融知识宣传和成人教育。

第六段:结论(100字)。

通过学习现代金融学概论,我对金融学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对于金融市场的认知和风险管理的理解也有了提高。同时,我也认识到金融监管和金融教育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金融学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金融决策的准备。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十

回顾这段时间参加现代金融研修班的学习经历,我深刻感受到其中的挑战与机遇。研修班所涉及的金融知识面广、深度深,不仅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应对复杂金融形势和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研修班也为我们提供了与业内专家、同行交流的机会,使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这无疑为我们的职业道路打开了新的大门。

二、丰富的学习内容。

现代金融研修班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中,我尤其受益匪浅的是对金融市场的深入了解。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和参与主体的行为特点。这让我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清楚如何在金融市场中进行合理的投资和资产配置。

三、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研修班注重实践操作的环节,通过模拟交易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并根据结果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策略。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交易技巧,还培养了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四、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研修班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专业和经验背景,因此在小组中我们能够互相借鉴、共同进步。而且,在金融领域,团队合作也非常重要。无论是在金融机构还是在投资领域,都需要与团队成员共同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标。通过研修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

通过现代金融研修班的学习,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首先,我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金融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不断跟进行业最新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其次,我也意识到在职业道路上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要保持自己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最后,我将注重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提高自己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总结起来,参加现代金融研修班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让我从多个方面提高了自己的金融素养和专业能力。我相信,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这段宝贵的经历将会成为我不断前进和成长的动力。同时,我也期待与更多研修班的同学一起共同成长,不断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十一

近几年,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金融理念和工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报名参加了一期现代金融研修班,并从中受益匪浅。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新的金融知识和技巧,更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下是我对这次研修班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研修班拓宽了我的视野和知识面。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我深知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被淘汰。我们的主讲老师都是业内的权威人士,他们对于金融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了如指掌。通过他们的讲解,我不仅了解到了国内外经济金融的最新形势,还学到了很多与我所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些新知识让我拥有了与同行竞争的优势,也让我更加有信心将公司的业务推向更高的水平。

其次,研修班给我提供了一个与业内精英交流的机会。在这里,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来自各个金融机构和企业,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独到的见解。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加深了对金融行业的认识,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经验和技巧。除此之外,我还有幸参观了一些著名的金融机构和公司,与他们的高层交流并亲眼目睹了他们成功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这些经历让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明白了金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之重要性。

再次,研修班注重实践操作,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进行讲解,要求我们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小组演练,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让我更加明白,金融工作除了个人能力外,与团队的协作密切相关,只有与团队成员良好地沟通和合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研修班重视学员的个人发展,帮助我更好地规划未来。在研修班的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进行了一次个人规划与职业发展的专题讲座。老师针对每个人的优势和兴趣爱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这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开拓新的领域和机会。此外,研修班还安排了一对一的辅导,我们可以和导师深入交流,讨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这种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怀让我感到非常受到重视和鼓励。

通过这次现代金融研修班,我不仅学到了与金融行业相关的新知识和技能,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这次班级的学习、交流和互动为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让我与业内前沿人士接触和交流。这次研修班不仅让我追赶上时代的步伐,也让我更加有信心去应对未来的挑战。我要感谢这次研修班给我带来的一切,也希望通过我的不断努力,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十二

现代金融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今天越来越蓬勃发展的经济环境下,金融产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其变革,引领了经济的进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在学习和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现代金融的基础对于我们的经济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学习和实践的经历,谈谈现代金融基础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与了解。

我们可以从金融科技、银行、证券等方面来认识现代金融基础,通过对金融市场及其内部机制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适应和理解金融业的发展。在我所学的金融课程中,我了解到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杠杆机制,使得投资者可以通过小额资本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同时,金融市场也为经济体系带来了有效的资金调配机制。这些都是现代金融基础的核心之一。

第三段:风险与管理。

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风险的存在。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基础中非常重要和必需的一部分。对于金融业来说,风险管理包括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加放心和安心地进行金融交易。从风险管理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金融业的高度成功离不开严谨稳健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四段:金融科技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基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科技的创新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比如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支付宝等线上支付工具实现快速的资金转移。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智能投顾、量化交易等技术参与投资理财。金融科技让我们的金融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便捷。

第五段:总结。

现代金融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从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到对风险的严格管控和管理,现代金融基础已经成为支撑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对现代金融基础的深入了解和体会,我更加明确了金融业的重要性,并对自己投资理财有了更好的把握。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现代金融基础,为自己的经济生活赢得更多机会。

现代金融的论文简短篇十三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在二氧化碳减排、改善气候变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0xx年12月11日签订的《巴黎协定》被视为全球第一个气候框架协议,随着中国到20xx年碳减排的新承诺,中国已被看作是全球最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减少碳排放,我国的碳减排市场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利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量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的影响,适当施以行政手段,配合强制减排政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节能减排的深化。

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税收对策。

要完整和准确地判断一国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趋势,既需要考虑客观物质层面各种因素的变化,也需要考虑主观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因素,如能耗强度和碳强度指标考核体系、低碳产业政策、低碳科技政策、碳税、碳交易等一系列有关低碳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安排和举措。

运用财政政策有效激励企业,引导全社会提高对低碳的认识,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在预算编制与资金投入时有必要做出倾斜,加大对低碳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和刺激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已在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下一步,还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除采取上述方式外,还要采取产业投资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搭建投融资平台、信用担保、保费补贴、发现引进项目和人才奖励等新形式,加大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节能减排降碳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整合各领域节能减排资金,加强统筹安排,提高使用效率,促进资金投入与节能减排需求相匹配。

四是对大力兴建环保设施的企业实施补贴奖励政策;五是实施生态税改革;六是实施能源税收的优惠政策,促进工农业生产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能源开采和利用等行业的企业用电和取暖,采取生态税率优惠政策;七是对大力推广环保的企业,免除部分税收或享受折扣优惠。当然,财税、价格政策机制也可以抑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负外部性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正外部性,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所以,可以通过财税政策制约高碳经济、高碳产业的发展,比如通过限制性税收政策、开征环境税并辅以适当的政府行政手段、完善高能耗行业的差别定价和差别税收制度等。

加快推进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观念转变。必须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在利用外资方面应当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科技研发型项目上,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之前的生产制造型的项目,特别是要密切关注那些有助于提高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型项目。要尽可能降低外商投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观念转变,鼓励外商投资投向现代农业、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领域。有必要强调的是,各地方政府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实际,大力整合各方资源,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包装,切实加大绿色项目推介力度,提高对外招商竞争力,实施精准化招商、积极推动股权招商、大力开展绿色主题招商等。

成立中央绿色发展基金,给予适度规模。可以考虑由中央财政引导资金、开发性金融资金、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资金共同组建中央绿色发展基金。采取公司制办法,即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基金投资的主要范围是符合国家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要求的大中型、中长期、战略型绿色项目。作为具有可持续性示范效应的绿色项目,基金投资的模式可以是股权投资,也可以通过债权投资担保的方式进行。

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除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以外,还应该注重发挥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作用。目前,从国际上看,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绿色金融为主题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已开始影响全球。在国内,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一个产业结构问题、技术利用问题,更是一个体制和制度问题。

完善绿色信贷体系,支持绿色债券发行,设立绿色银行。商业银行要明确绿色信贷涉及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绿色生态、现代服务产业等领域及其重点项目和客户,明确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区域发展任务等,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优化信贷结构。在发展绿色信贷的同时,还要加快发展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要鼓励商业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包括加快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步伐;还要设立绿色银行,通过低息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以及优先贷款等方式,解决商业信贷在低碳经济基础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缺位问题。要积极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联系与沟通,按照国际标准和中国银监会相应规则的要求把控信贷资产的投放,努力打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绿色银行。

拓展证券期货类碳金融创新体系。其一,持续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在排放权金融服务、绿色融资服务和个人低碳消费金融服务等领域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低碳公益类理财产品为载体,在投资人购买金融理财产品的同时,通过建立“个人绿色档案”,鼓励其在预期投资收益中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培养大众环保意识,实现自愿减排;通过开发环保益民的“绿色管家”服务,立足于服务大型环境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使用和调拨的集中管理以方便环保客户,从而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碳金融方面推出购碳代理、碳资产质押授信、核证碳减排量履约保函等产品,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鼓励商业银行以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缓解节能服务公司有效担保不足、融资难的问题。

其二,商业银行在传统产品、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发基于绿色金融融资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排污权抵押融资、碳资产质押融资、节能减排融资等新兴产品,不断满足节能新兴产业、高新科技企业等对融资租赁服务的需求;提供节能减排设备服务商、制造商融资模式,提供包括债券承销、融资租赁、引入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并积极探索以能效信贷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证券公司可以考虑推出碳证券相关业务,主要包括碳债券和碳资产证券化等,加快开发碳质押、碳期货、掉期交易等创新型碳金融业务,推广担保型ccer远期合约;要积极探索适合新兴产业和企业特点的私募债和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要构建完善的绿色股票指数,有效降低绿色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的融资成本。

其三,推广绿色投资银行业务等相关顾问咨询业务,包括评估单个减排项目预期产生碳减排信用的可能性和数量,评估相关债券发行的潜在市场,为碳信用买家和卖家进行风险分析和交易决策提供便利;也要筛选相关行业有融资需求且环保意识较高的客户,为其设计绿色投资银行业务综合性解决方案。

其四,保险公司也可以推出与碳排放有关的碳保险市场产品,为低碳企业及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的各方搭建资金筹集和风险规避的交易平台。一方面,利用保险形式刺激各行业实现低碳减排,例如低碳汽车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等;另一方面,可对在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由于价格波动、信用危机和交易危机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规避和担保,例如森林碳保险、碳排放权信用保险等,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引导保险机构提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保险产品。

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投融资平台,发展小微金融公司。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筹措资金,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统筹考虑环境与碳排放的税种税率等,降低碳排放量;要积极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发展股权交易所,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还要尽快提升产权交易所的功能,促进金融资产交易、土地交易、能源交易、知识产权、排放权、农村产权等交易平台的建设,加大与“新三板”市场对接的力度。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为低碳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解决低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要积极支持并鼓励低碳企业发行低碳债券或者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总之,构建完善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金融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切实调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进行碳交易的积极性,并最终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和碳金融交易机制,可以极大地促进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