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汇总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3:25:13 页码:11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汇总12篇)
2023-11-12 23:25:13    小编:ZTFB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点,有助于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怎样寻找幸福,享受生活?这些总结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促使我们更好地写好自己的总结。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篇一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实践教学资源分散、闲置、浪费等问题,特别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问题尤为突出。

2.1活动资源缺乏,效果不理想。

一是实践教学计划方案落实不到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开设36个课时,其中实践学时18个。但有的地方高校只开设了18个理论学时,而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或者有计划和方案但由于相应的保障不到位,使得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够规范,实践教学的计划和方案不能有效落实,实践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断层和落空。二是活动开展少,效果不佳。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比较紧张,加上多合班上课使班级规模过大,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体验课、活动课等往往没办法开展,而各种课外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开展次数少且多流于形式,整体效果不太理想。

2.2物质资源不足,使用率偏低。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物质资源相对比较缺乏,且条块分割、相互封闭,大量的物质资源或用于单一目的或为单一对象所使用。譬如,校外的心理服务机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地等多为社会所有;校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的只有几小间用于心理咨询的咨询室,设施简陋,图书音像资料缺乏,心理训练活动场地不足,且大多挂靠在学工处或校团委;学生能力培养基地大多分属于各专业教学单位;校内的各种素质拓展设施也根据工作性质分布得较为零散。加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脱节,活动中往往缺乏统筹和协作,各自为政,资源重叠使原本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大大限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功能的发挥。

2.3人力资源分散,利用率不高。

一是现有人力资源没有形成合力。目前,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感觉师资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且大多来源于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和医务人员,因其缺乏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使其工作实效受到影响;学校的其他人员如学科教师、各类管理人员、学生群体等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够;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课程教师由于归属在教学院系,除了上课以外,较少参与实践环节的工作;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有关人力资源利用率不高,联系不密切,即使是已经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之间也缺乏配合与协调。同时,校内以及校内与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之间也没有形成合力。二是现有人力资源利用存在误区。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德育化、医学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化、咨询化、测验化等现象比较严重,这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2.4信息资源庞杂,作用有限。

一是纸本资源种类有限。学校图书馆、院系图书室等地可供借阅的有关心理学书籍、心理报刊杂志种类相对较少,其中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杂志刊物就更少;二是数字化资源庞杂,作用有限。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当前网络资源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比较薄弱,网络资源或者没有全覆盖;或者专业学科知识的内容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少;又或者缺乏新意和针对性,效果不理想,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有限。

2.5开发整合不足,优化程度低。

部分地方高校盲目追求高定位而不顾现实基础和条件,重物力资源开发轻人力资源开发,重外部资源争取而不注重内部资源的优化。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存在资源配置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客观上实践教学资源稀缺。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形成具有历史性,但各地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都不长,自身资源积累有限,供给不足。资源“瓶颈”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原因。二是主观上资源意识淡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及其资源整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地方高校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大而全”的心理以及“本位主义”的思维方式,影响着高校的管理者和高校的资源配置,致使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得不到科学、统一的规划建设和实施利用,这是制约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根本原因。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篇二

承运人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也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承担者。但是,承运人的概念非常复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国内、国际规则对承运人的定义不一致,另一方面来自于定义用语本身自我矛盾。

(一)我国《海商法》中承运人的定义。

对于承运人,我国《海商法》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承运人,是指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通过以上对承运人定义的阐述,某一法律实体只要其以自己名义与托运人签订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而不问该法律实体自身是否拥有船舶及船员,是否实际进行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是否实际进行货物的装卸、仓储、堆存等作业,就应被认定为承运人。可见,我国《海商法》对承运人采用了极其宽泛的定义方法。

(二)国际规则中对承运人的定义。

1、《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中对承运人的定义。

规定于《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第一条当中,即“承运人包括与托运人订有运输合同的船舶所有人或租船人。”该定义的优点在于,其从主体资格上限定了承运人主体的范围,对承运人的识别非常简单,因而可以说是承运人的内部要件。并且通过承运人需与托运人订立运输合同这一要件明确了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的基础法律关系,因而可以说是承运人的外部要件。

2、《1978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中对承运人的定义。

《1978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对承运人的定义与我国海商法的定义是基本相同的,即“承运人是指其本人或以其名义与托运人定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任何人。”我国《海商法》规定的承运人定义,也正是来源于此。该定义的优点在于,它扩大了承运人主体的范围。然而,由于该公约引入了“实际承运人”的概念,使得承运人的识别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进而给公约的实际运用带来很多困惑。

3、《1990年国际海事委员会海运单统一规则》中对承运人的定义。

《1990年国际海事委员会海运单统一规则》对承运人的定义方式与其他国际规则完全不同,其规定是“承运人和托运人系指运输合同载明的或从运输合同中可识别为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当事人。”该定义同上述两个公约从判断承运人的依据上而言是不同的。上述两个公约旨在从当事人名义的角度判断承运人身份,而本公约是从合同内容的角度来判断承运人身份。

4、《unctad-icc多式联运单证规则》中对承运人的定义。

该规则是由1991年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与国际商会共同制定的。该规则规定“承运人是指实际完成或承担完成此项运输或部分运输的人,不管他是否与多式联运经营人属于同一人。”这种定义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从定义的内容上将“承运人”这个语义上统一起来,不但没有限制承运人身份的成立,而且还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关系这一要件上延续了上述三个公约己经取得的成就。

5、《cmi统一货运法(草案)》中对承运人的定义。

《cmi统一货运法(草案)》中进一步简化了承运人的定义,仅规定了“承运人是指与托运人订立运输合同的人。”该定义是对承运人进行定义的所有国际公约中最为简化的一个。但它无限扩大了承运人的范围,使得在该法案的定义下,一些不拥有或经营或管理船舶以及不实际参与或承担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主体也将被识别为承运人,从而承担承运人的责任。

二、承运人责任制度概述。

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安全位移是核心。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承运人是合同履行的主体,其义务、责任和免责直接影响到合同当事人的利益,承运人的责任制度从而成为整个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如果我们能熟练地掌握承运人的责任制度,包括承运人归责原则、国际公约和世界各国海上货物运输法以及我国《海商法》的相关规定,就能基本上了解和掌握整个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

(一)承运人责任制度的历史演变。

1、《海牙规则》中的承运人责任。

《海牙规则》中的承运人责任及免责条款主要集中在前四条。包括承运人定义、承运人适航义务、承运人管货义务以及众多的免责条款。它规定了,“承运人须在开航前和开航时烙尽职责:(1)使船舶适于航行;(2)适当地配备船员、装备船舶和供应船舶;(3)使货舱、冷藏舱和该船其他载货处所能适宜和安全地收受、运送和保管货物。”,“承运人应适当和谨慎地装卸、搬运、配载、运送、保管、照料和卸载所运货物。”,也规定了签发提单是承运人的权利,也是其义务。如果托运人请求签发提单,承运人收货后不得拒绝签发提单。由于未收到运费等原因而拒绝签发提单,这种做法是违反其法定义务的。

2、《维斯比规则》中的承运人责任。

修改后的《海牙规则》被称为《海牙一维斯比规则》。某国家批准或加入《维斯比议定书》,就是同意《海牙一维斯比规则》约束。

3、《汉堡规则》中的承运人责任。

《汉堡规则》的制定,是国际多边谈判各方妥协的成果。新的海上货物运输公约除适应了20世纪70年代改革海上货运法规的要求外,还使国际海运风险分配向收货方及使用海运服务的国家倾斜。总之,《汉堡规则》是一项完整的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是规范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法规,而《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只是统一关于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海运公约。

4、《鹿特丹规则》中的承运人责任。

该公约含18章96个条款,是迄今国际货物运输法规中内容最丰富、涉及最广泛、适用最宽、结构最复杂、条款最多的一个公约。历史是无法割断的,新公约的诞生和基础离不开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的历史沿革和司法实践的积累。新公约对以往的《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既有批判的继承,又有新的增删。

(二)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1、关于承运人责任期间。

《海牙规则》中提到,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始于货物装上船至其卸下船时止”,这就是“钩至钩”原则。据此,承运人对货物责任以货物越过船舷来界定,因而,《维斯比规则》沿用了相同的规定。但是,承运人在陆地收受货物的现象并不少见,交货也常在仓库进行。有鉴于此,《汉堡规则》延长了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包括货物在装货港、运输途中和卸货港在承运人掌管下的期间。也就是,自承运人按下列方式接管货物时起:(1)从托运人或代表他办事的人;(2)根据装货港适用的法律或规章,依照契约或在卸货港适用的法律或特定商业习惯,将货物置于收货人支配之下;(3)根据卸货港适用的法律或规章,将货物交付给必须交付的当局或第三方。可以看出,《汉堡规则》中承运人的责任期间,较之“钩至钩”原则,是向装货港和卸货港两头延长了。

应当注意的是,当货物运输部分委托给实际承运人时,承运人仍然对整个运输期间负责。

2、关于承运人责任基础。

《海牙规则》和《维斯比规则》都实行的是不完全过失责任制,根据这两个规则,承运人并无保证船舶适航的绝对责任。只是要求承运人尽到应尽的职责,使得在航次开始前和开始时“船舶处于适航状态”,及适当而谨慎地“装载、收受、配载、承运、保管、照料和卸载所运货物”.不论是承运人或船舶,只要证明其尽到应尽的职责,“对于因船舶不适航所引起的灭失或损坏,都不负责”.索赔人负有举证责任,证明承运人未克尽职责。而依据《汉堡规则》,承运人只证明船舶适航或“尽到应尽职责”并不能免除一旦发生海事事故,《汉堡规则》“推定”承运人有过失或疏忽。只要证明货物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发生于其掌管货物期间,就应该对货主和收货人负责,除非承运人证明“承运人、承运人的雇用人或代理人己经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和其后果采取了一切所能合理要求的措施”.

3、关于承运人免责事项的变化。

《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中免除了承运人因船舶不适航造成货物灭失和损坏的责任,并且进一步规定了承运人多达17项的免责事项,诸如船长、船员、引水员或其雇用人在航行或管理船舶上的“行为”、“疏忽或违约活动”、“火灾”、“海上或其它通航水域的灾难、危险和意外事故”、“天灾”、“战争行为”、“公敌行为”及其它事项。《汉堡规则》在字面上废除了这些众多的免责事项,但实际上也只是废除了承运人的过失免责事项,而有关危险除外的免责事项仍然有效。因为如果货损系自然灾难、危险和意外事故或其它不可抗力的原因所致,其中不存在承运人的过失,责任也就无从谈起。

三、承运人责任规定的具体比较。

(一)不完全过失原则的对比分析。

不完全过失原则是指在国际海运过程中,如果承运人存在过失,就要承担由过失而造成的责任及损失,但是在某些情况中承运人可以获得豁免。目前采取不完全过失原则的公约主要有《海牙规则》和《维斯比规则》。而在《汉堡规则》中,对于承运人的过失规定主要采取了“推定过失加一般过失”的归责原则。

(二)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的对比分析。

关于承运人赔偿责任的限制在三种公约中都有规定,但是每一种公约的规定又不尽相同。其中《海牙规则》主要是按照单位来计算,其中对于每个单位的规定必须在100英镑以下。而《维斯比规则》中则是按照所谓“金法郎”来计算损失,金法郎主要与黄金挂钩,体现绝对价值。《汉堡规则》则是规定了以提货权来赔偿损失。

(三)对于海上货物概念界定的对比分析。

对于海上货物的概念界定在三个公约中也是不同的,其中《海牙规则》中对于货物的界定是指海运中货舱中的货物,不包括船甲板上的货物以及船上的动物。而《汉堡规则》对于海上货物的界定要相对全面一些,《汉堡规则》将船上的所有货物都认定为海上货物,其中动物、甲板货物和集装箱都包含其中。

(四)对于海运承运人诉讼时效的对比分析。

由于在国际海运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贸易诉讼案件,因此对于国际公约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大。而目前三个国际公约对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不尽相同的。其中《海牙规则》对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时间期限是一年,而《维斯比规则》对于诉讼时效规定在于双方约定,其中追赔诉讼必须在三个月之内。《汉堡规则》的诉讼时效最长,通常可以延长至2年。

四、我国对承运人责任制度的调整。

(一)责任制度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1、《汉堡规则》中关于承运人的'责任调整符合船货双方的共同利益符合船货双方利益平衡原则和国际发展趋势体现在《汉堡规则》中,“推定过失加一般过失”的归责原则是兼顾和平衡船货双方利益的需要,符合国际海运立法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国际航运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其在国际航运中的竞争能力。早期《海牙规则》的适用很大程度上基于航海技术的局限,使承运人在抵御海上风险时表现出极大的冒险性,各国政府特别是海运大国为了刺激航运业发展而允许承运人享受航海过失免责所带来的益处。

2、积极调整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是发展中国家海运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应该越来越受到重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独立走上国际航运立法舞台,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立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公平的前提下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是国际规则发展的应有之义。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想要在国际海运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并保证自己的合法利益,就要积极调整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

3、原有公约中关于航海过失免责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调整势在必行航海过失免责的弊端,一是在于现阶段依然坚持航海过失免责不能再以航海技术的局限作为其理由,二是航海过失免责的确立,没有完全贯彻过失责任原则,严重损害了收货方的正当利益。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航海过失免责是西方海运发达国家所操纵而明显为偏袒船方利益而设立,不能适应如今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二)我国对责任制度调整的综合利用。

1、正确理解承运人责任归责制度调整中的问题。

对于承运人责任规则原则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应在推进《汉堡规则》的同时,以《海牙规则》为主要依据。考虑到实际应用形势,目前国际通行的标准都是以《海牙规则》为基础定立的,因此我们要清楚调整承运人责任所要付出的代价。我们应在加快推进承运人责任的同时,协调好与其他国家的航运公约以及承运人责任归责的问题,保证我国的航运经济能够拥有宽松的国际发展环境和政策法规的支持,为我国的航运经济提供法律支持。

2、应将我国《海商法》的修改与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调整相统一。

为了保证我国海运经济能够取得积极的发展成果,制定了《海商法》作为主要的海运经济法律,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海运形势的发展,现有的《海商法》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而海运承运人责任原则调整是航运经济中的主要调整。所以,为了保证我国的海运经济能够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应将我国《海商法》的修改与海运承运人责任原则调整相统一,使得我国的海运经济在国内与国际都能有较强的法律和公约予以支持。

3、积极推动海运承运人责任改革,适当取消免责条款。

取消航海过失免责,适当加重承运人的责任,使得船货双方分担风险更为合理。这既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的统一趋势,也是我国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发展的趋势。我国必须做好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准备,完善船舶责任保险,保证我国航运业健康发展,为我国的国际贸易提供保障。因此,从推动我国海运承运人责任改革出发,我们应努力改善海运经济运行环境,不断健全国内法律并推动国际公约的改革,为我国的海运经济谋求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结束语。

在对国内法律和国外公约中对承运人、承运人责任制度的梳理和分析中发现到不论是定义还是制度,其完善都是循序渐进的,拥有的完善理论体系都是无数条款和合约检验的结果。引用有关国际公约或国外相关法律的规定,是为对比和反思我国承运人责任制度的合理性、适用性,并为借鉴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研究的先进成果。国际海上货物运输,这一具备多重涉外因素的活动,只有在法律上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当中,才有可能真正的保障我国当事人的权益。因此,对国际公约或国外法律规定的引用必不可少。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我们应对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要对国际海运公约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学会对国际海运公约的正确利用,努力推动我国海运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志宏等。外国著名法典及其述评[m].中央户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

[2]吴焕宁主编。国际海上运输三公约释义[m].中国商务出版社,.

[3]司玉琢。海商法专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郑志军。论海上货物运输法中的领域规范[j].特区经济,(9)。

[5]何丽新。论新民商立法视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修订[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2)。

[6]张晓莉。从国际公约看我国民航承运人责任制度[j].国民航报,2011年。

[7]陈丹辉。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篇三

小学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模式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要求小学教育必须更加具有实效性,能够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小学教育必须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小学教育要求能够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一切以学生为主,使小学教育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现在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基本是乐观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树立小学教育教学的远大目标,采取正确的措施,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小学教育。

由于多年来,国家、政府、老师和父母等多群体都十分关注小学教育的发展,各大学校都能够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的方针,小学教育能够自上而下地有序开展,并且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小学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1.应试教育的印象根深蒂固。

家长、学校和老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且将这些观念带入小学教育教学中。应试教育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限制他们的发展。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学校和老师都过分看重考试,将大部分时间用来教授文化课程,导致艺术类课程和体育课程的时间较少,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也会经常安排一些小的考试、测验等,这些方式虽然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压力,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是抵触的心理,这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

2.师资力量不够完善。

小学教育的开展情况如何,与教师的总体水平和素质有着很大关联。如果教师团队教学水平高,那么教学的实际成果自然也会高,反之则相反。现如今的小学教育教学中,语文、数学类科目的老师一般都是专业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师教育技能和素质。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很多教师都是非专业的,不能够教授学生专业的技能,甚至存在文化课的老师去上音乐课、美术课的情况。这样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是不利的`,因为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所教授的技能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养、同时锻炼身体,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措施。

1.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目的更多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只有在正确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才会更加有成效。教师应该全面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发展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优先考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要创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以及评价体系,提升教学实效性。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对于学校来说,要改善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首要的就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只有师资力量足够强大,才能够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在追求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要求教师不仅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进行智育外的德育和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要在各门学科都聘请专业化的教师来进行授课,提升课程的专业性。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育质量。

3.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计划的制订也是一门重要功课。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和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发展需求,制订出适合学生的发展计划,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精心备课,并且加强课后反馈,不断进步,使得教学更有成效。总而言之,小学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学校和教师必须要认识小学教育教学现状中的不足,制订合理的发展措施和发展计划,提升小学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景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几点探究[j].才智,2013(6).

[2]宋美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学周刊,2012(7).

[3]杨国义.关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3).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篇四

论文摘要:分析了新疆高校专业教育过程中双语授课的情况,并根据生物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专业课程的汉语授课是民族地区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是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

新疆地区的双语(bilingualism)教学,主要是指在同时通行着差别较大的国家通用语(汉语)和方言的双语地区,学校教育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地应用两种不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方式。实行的同时进行本族语和国家通用语(汉语普通话)的教育,旨在有利于保持双语正常延续和发展,使受教育者的双语能力都能得到提高的教育事业。

构建先进文化是教育应承担的使命,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文化传递的主要手段,教学语言(教材和课堂用语)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的载体。因而,在多民族多语言地区,学校教师的授课语种,教材编写语言,直接影响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在新疆,双语教学是先进文化在民族地区得以传播、发展、再创造的基本保证。新疆经过十几年的双语教学试点,现已在全疆民族聚居区推行和完善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双语教育,从实践上丰富了双语教学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语言背景人群、不同专业方向等实施的多样性,大力发展了民族教育,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疆高校双语教学主要采用“预科+专业教育”的“23分段”或“113分段”教学模式,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社会影响。“民考民”学生设置一年或两年制预科汉语,学习汉语言及文化课基础;然后进入以汉语言授课为主的专业课程学习,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民族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并达到汉语言能力测试(hsk8级)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新疆高校双语教育,特别是专业教育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阻碍着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主要表现是同一学校相同专业,民汉学生使用不同教材、不同民族教师、不同语言授课、不同教学计划、不同教学进度、甚至不同考核标准,各民族教师之间的直接交流和观摩教学也流于形式。这种模式下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民汉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中培养,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同一时间里所接受的知识和受到的教育容量出现较大差距,使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和专业教育不能协调发展。民族学生不能更深层次地学习利用专业汉语,不仅妨碍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且加剧了在毕业实习、考研、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境地,人为地加大了各民族间教育不公平的现象。甚至有学者认为“新疆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一套用民族语言授课的教育体系,其结果,将会导致本民族的自我封闭,在该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因无法跨越语言障碍顺利进入现代化社会,无法获得更大的发展”。这种以削弱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为代价的双语教育模式,是不利于现阶段民族教育发展和新疆地区经济社会稳定的。

随着双语教育从上至下的有效推行,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和汉语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为了与基础教育衔接,培养优秀的“双语人才”将是新疆高校未来几年的主要任务。新疆高校双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应从最初的“强化汉语”为主、“提高学科教育质量”为辅转变到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以适合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进步的要求。

二、生物专业课程特点及实施双语教学的策略。

生物专业课程涵盖生命现象的微观到宏观,分子到群体的各个层次发展规律,其中传统分类学、经典生理学、经典生态学等专业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知识理论体系已趋于稳定;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发育等学科内容随着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内地高校纷纷采用国外优秀生物学影印教材和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教学来追随迅猛发展的现代生物学的脚步,以缓解与汉语言编写的专业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之间的矛盾。生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呈现与时俱进的特点。

民族学生进行基础汉语的学习时,通常是在日常用语、风俗人文、环境资源等社会文化方面的汉语言锻炼,而对生物学专业方面的知识和词汇涉及较少。在轻松的预科阶段完成转入专业学习阶段后,课程的骤然增多和大量陌生专业词汇会使民族学生产生一时的畏难情绪。因而需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生物学专业课程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民语言教学和汉语言教学,以达到汉语言专业知识与词汇的循序渐进,让民族学生从语言习惯和学习难度上逐渐适应专业课程的学习。

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和理论都是以英文形式呈现的。因此,根据生物科学的发展特点,早在教育部就发文明确规定“直属院校,尤其是生物科学,提倡进行英汉双语教学”。阅读外文文献,给学生讲授最新专业进展,已是高校专业教师必须的备课环节。生物学专业的汉语教学向英语教学过渡已成为学科趋势。民族地区高校专业教学同样应符合这一发展规律。配合专业汉语教材的使用,将部分民语言授课转为专业汉语授课,直至部分英汉双语授课,是符合新疆高校师资水平,生物学专业课程特点和民族学生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民族学生对生物学专业的汉语授课积极认真,甚至学生自发写申请书要求学院安排汉族老师汉语授课。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相当一部分进入硕士阶段深造,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走上教师岗位。更高水平专业汉语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民族学生在各个阶段和层次的竞争。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在研究生入学阶段仍然存在照顾。较差的专业背景知识和不通畅的语言沟通使汉族导师不愿意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族学生也不愿意报考交流存在障碍的民族导师的专业。因此,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加强本科阶段的专业理论教学过程。生物专业课程的汉语授课不仅仅是民族学生就业、考研深造的需要,民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民族专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民族地区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双语人才。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对民族学生进行专业汉语授课,不仅要求民族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还促进了民族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通用语汉语对民族学生的授课经验,有助于汉族老师学习掌握非母语授课学生的心理和发展,对今后专业英语授课提供帮助。

专业课程汉语授课符合民族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新疆已全面推行民汉双语教育使民族学生始终处于学习汉语的良好语境中。而内初班、内高班和内地高校的民考汉学生知识文化的顺利掌握,也说明了3-5年时间里,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有质的飞跃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应从教学的主导——教师做起,克服思想上的懒惰情绪,积极开展专业课程的汉语授课。

四、结论。

生物学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由于网络和信息越来越便捷,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在生物学专业课程的讲授上,已有相当多的院校选择性地采用英语授课。目前我国对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的认识已上升到了“公民素质教育”的高度,体现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国际化时代的要求。而反观新疆部分高校的民族学生的专业教育,不仅无法达到应有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水平,甚至提高和强化汉语的基本目标也在被弱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只强调对“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推进,而忽视专业教学的特殊规律和学生能动性,不利于少数民族高等专业教育的发展。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在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育,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民族政策,总结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构建的一种民族教育教学模式。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是社会评价一所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民族学生求职、就业、提高社会竞争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关系到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就已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号)。[7]文件在关于新疆高校双语教学方面,明确规定:“……除少数民族语言等特殊专业的部分课程外,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要从20起全部使用汉语授课。”“对目前尚未实施双语教学的大中专院校,从2004年起,必须选择部分课程进行汉语授课,并逐年扩大汉语授课的范围。”复杂的国际竞争、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要求新疆高校教育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学生和社会负责,有效地开展符合民族长期发展目标的多层次的双语教学,必须在高校的专业教育阶段,坚决执行国家民族教育政策。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篇五

随着英语教育低龄化渐行渐热,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展了英语教育,当然也包括昆明市的很多幼儿园,其中民办幼儿园常以“双语”的牌子展开不同程度的英语教学。不少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尚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实践过程中存在困惑。作为21世纪初在昆明兴起的幼儿语言教育形式,我们关注它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调查了昆明市几所幼儿园的英语教育现状,在看到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取得的经验和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与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希望能够对开展更有效、更适合幼儿的双语教育有所帮助。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成功,中国与国际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广,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地位与重要性也在与日俱增。正如davidcrystal在《英语即全球通用语言》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人们对此是无可奈何的。”[1]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要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2],明确指出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从幼儿园开始。尽管有许多人反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学术界争论非常热烈,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要求幼儿园进行双语教学,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设英语课,很多幼儿园已经把双语教学纳入到该园的课程体系,建成该园的特色。”

钟启泉教授在《“双语教学”之我见》一文中明确指出:“如果笼而统之地谈论‘双语教学’,只能混淆视听,有害无益。因此必须分层次地把握‘双语教学’的内涵。”[4]顾明远教授认为:“我国的‘双语教育’,就是为了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外语的学习。”[5]王斌华教授在《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中对中外双语教育的内涵做了明确的界定,他认为双语教育由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这样,我国开设的外语课程也属于双语教育的范畴;狭义的双语教育是指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6]显然,学者们对我国双语教育的内涵界定各有见解,但他们的共同观点是:我国的双语教育主要是通过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幼儿期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的语言尤其是口语一旦形成较难纠正,低龄化双语教学成为目前社会上的一个热点,同时也伴随着很大的争议。虽然幼儿双语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但是我国目前对幼儿双语教学还处在一个起步探索阶段,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教师对幼儿双语教学的认识,决定了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知识的情况,还影响到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对未来的规划。本文研究注重教师的水平、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在昆明市官渡区30多所幼儿园里,笔者选取了其中4所幼儿园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综合使用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向60名幼儿教师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4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从有效调查表中,我们看到有29%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46%的教师认为进行双语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少数的幼儿教师(16%)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西方的文化。此次调查发现,幼儿园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目标认识比较明确,多数教师能把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认识到全面发展儿童素质的重要性。

在调查中,大多数教师选择在课堂上进行双语教学,少数教师注重在活动中进行渗透。在双语教学的重点选择上,大部分教师比较注重幼儿的发音是否正确,因为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模仿能力较强、听觉敏锐,一旦学会不规范的英语发音,日后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一些教师认为先让幼儿开口说话,把语音发准暂时不管语法及语言形式的对错,过多的纠正会使幼儿处于焦虑当中。至于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常用哪些教学方法,应当根据情况而定。大多数教师选择tpr教学法,比如指导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或认识各种水果,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实用。有的教师选择其他教学形式,比如看英语动画片,唱英语儿歌等。

毫无疑问,教师的职业素养对双语教学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达到大专层次,本科学历的教师还相对较少,这种现象说明现在的幼儿园双语教师学历水平还有待提高。调查中一半的教师表示从未参加过任何英语考级,这些教师英语底子较差,驾驭双语教学有难度,他们的英语水平确实需要尽快提高。其中有的教师表示,如果条件成熟,他们会参加教育硕士考试,继续提高自己的学历和水平,由此可见,幼儿园双语教师的学历需要通过继续教育逐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幼儿双语教师在教学中掌握的教学技能都差不多,年轻教师在幼儿英语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大,她们的教学技能、教学经验特别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值得肯定的是,多数教师有自己比较擅长的一面,有的教师音乐功底不错;有的教师能用上绘画技能;也有的教师能较好地进行表演或者制作。有了双语教学的平台,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和生活管理过程中各尽其才。

教师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幼教专业知识,还受制于教师的英语基础知识、技能。调查结果显示,幼儿英语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幼师专业,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占的比重较少。因此,要解决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师资问题,我认为可以考虑:聘用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集中学习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后入园实训;在岗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可送到大专院校进行相关语言技能的评定和培训;高等师范院校根据当前幼儿园英语教育的需要招收培养高质量的本专科学生,毕业后专门从事幼儿英语教学、研究工作。建立幼儿英语教学考核制度,教师持证上岗。“幼儿双语教学科研及教研活动是提高幼儿双语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科研活动可以使幼儿双语教师加深对幼儿双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理解,并及时了解幼儿双语教学的最新动态。

教学方法多样化,幼儿英语教育者应该努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用语言、掌握知识,激发并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学校和家庭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氛围。教学内容重丰富,英语课堂不仅有单词的识记,还要让孩子在新鲜感中受到启蒙。当然,在人文研究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始终都要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母语才是我们首要的课程。外语教育低龄化是国际外语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加强幼儿园英语教育研究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促进儿童语言、思维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我们任重道远,提高全民族的语言技能和构建全方位的素养我们责无旁贷。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篇六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职院校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人才培养不应该仅仅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包括综合素质的沉淀。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中职院校的礼仪教育十分重要。

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的现状。

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他们的综合素养决定了国家未来的走向。中职院校中大多是中考失利的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文化课水平普遍较低。受当前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看待中职院校学生都带着“有色眼镜”,家长及教师也会觉得他们的各方面能力不足,对他们的关心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冷漠、自私,在课堂上不尊重教师,经常与教师发生语言或肢体冲突,与同学交往过程中污言秽语不断,基本礼仪素养缺失等等。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将礼仪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课程内容中,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使礼仪课堂更加生动化、多元化,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礼仪教育对提高中职学生德育素质的作用。

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贯穿了人的一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不仅仅应当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礼仪是思想品质的养成途径之一,青少年的礼仪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中职院校的礼仪教育与一般的高中有所区别,学校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育过程中将礼仪教学与学校活动相结合,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逐步改掉以往的不文明行为。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用到礼仪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当前有许多教师与学生相处中存在着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允许学生质疑自己,尽管有时候是教师的疏忽,导致教学内容出现错误后也不允许学生进行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了许多不好的影响。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引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礼仪修养熏陶学生。师生间互相尊重、相互影响,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进而影响学生形成文明、礼貌的处事风格。

三、礼仪教育对加强中职学校校园管理的作用。

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开展礼仪教育,是保证工业化社会产业工人高素质的重要手段,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价值导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许多学生比较重视物质享受,学习过程中目的不明确,缺乏明确的理想信念,心理素质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观感,学生接收到外界的“有色眼光”更加自暴自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将礼仪教育纳入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育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尽可能减少校园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校园管理工作地开展。中职院校的礼仪教育需要以学生的`职业岗位为基点,培养学生的礼仪技能,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应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情况,设置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通过礼仪教学帮助学生明确行为准则,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与礼仪、社交知识相关的学校活动,将礼仪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自身的体验比理论教学的教育效果更明显。在校园内张贴礼仪规范细则、礼仪标语等等,可以营造一个隐形的礼仪教育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礼仪教育对促进中职学生择业就业的作用。

文明礼貌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交往,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十分有帮助。中职院校的礼仪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着装礼仪、交往礼仪、出行礼仪、谈话礼仪等内容,通过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社会交往的细节及要领,在实际的工作中,好的礼仪习惯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这对于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也很有帮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中职院校还可以举办一些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的专题讲座,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将学校制定的礼仪规范教给家长,提醒家长做好家庭监督教育工作。另外,定期开展家长会,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中职院校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礼仪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中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篇七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双语教育是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教育模式。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一所双语学校的教学工作,亲身体验了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和益处。通过与双语学校的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我逐渐认识到了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深刻感受到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段:双语教育的优势(大约300字)。

双语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通过在各科课程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种语言,拓宽语言交流能力。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双语能力已成为求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此外,双语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三段:双语教育的挑战(大约300字)。

尽管双语教育有诸多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首先,教师的能力和素养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并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其次,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家长应积极配合,与学校共同为学生的双语教育付出努力。此外,学生本身的努力和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主动参与双语学习,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

在我参与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耐心和爱心,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各科知识的机会,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能力、文化理解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双语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第五段:结语(大约200字)。

综上所述,双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但只要教师、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学生自己也付出积极的努力,双语教育的效果将会更加显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探索和研究双语教育,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双语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能够认识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其中,共同推动双语教育的发展。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篇八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加强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上逐渐掀起了一股学习国学的热潮,很多国学内容被运用到了学前教育的语言领域中。国学承载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集中了我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将国学融入到学前语言教育中有利于传承我国的文明。学前幼儿思想比较简单,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学习知识也比较快,通过学习国学,可以在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时,还可以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成为我国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一、国学教育融入到学前语言教育中的意义。

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对一个人来说,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是达到任何目标的基础。要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需要从小开始,把握一切教育的机会。国学中融合了我国历史文明中丰富的智慧、道德品质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目前很多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子女,父母的呵护,爷爷奶奶的溺爱,导致很多幼儿往往习惯将自己作为世界的中心,还有不少幼儿出现自私、孤僻的性格特征,缺乏集体意识,不知道如何关爱他人。国学教育中有很多关于行为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集体意识,愿意与他人分享。《三字经》中的一句话中提到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通过让幼儿学习这两个故事可以让他们学会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老人,尊重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朋友,能够愿意将好东西分享给别人,让他们明白他们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上,需要建立人际关系的社会人,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减少幼儿的攻击行为,让幼儿形成谦虚的性格。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水平。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已经开始对道德规范和道德关系有一定的认知,所以这个阶段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时期。《三字经》中的“首孝梯,次见闻”这句话中就充分肯定了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认为其地位高于知识教育。所以应积极开展国学教育来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千字文》中都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思想,在学前语言教育中让幼儿接触并背诵这些内容,可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到正确的道德思想,幼儿园还可以与家庭教育加强联系,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强化,让幼儿养成好的道德行为。

二、国学教育在学前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材不当。

国学教育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教材方面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版本可以供幼儿园使用。不少幼儿园在语言教学中所引用的国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儒家的经典著作以及启蒙读物等等,如《论语》、《孟子》、《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千字文》。而且不少幼儿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延续了以往古代教书先生的老方法,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提到一些文言文,但幼儿年纪尚小,古汉语对他们来说很难理解,而且孔孟的著作中很多内容与治理国家、伦理道德有关,这些对幼儿来说都是十分陌生和难懂的,只能死记硬背。《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千字文》虽然属于儿童读物,但也是文言文,幼儿接受起来存在困难。并且这些读物中也存在着错误的理念,如果教师没有仔细挑选,让幼儿学到了错误的思想,会影响到幼儿的一生。

(二)教学方式不正确。

由于缺乏成熟完善的国学教材,所以不少教师只能让幼儿学习《三字经》等儿童读物,这些大部分都是文言文类型的读物,教师在教学中会尽量将其翻译成普通话,帮助幼儿记忆,但幼儿并没有理解这些内容的意义,所以无法回答出相关的问题。于是不少幼儿教师就组织诵读比赛,认为幼儿背得多就是学得好。虽然让幼儿适当的记一些东西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但应该建立在理解该内容的基础上,如果让幼儿在不理解的状态下去死记硬背并不能让幼儿的记忆能力有所提高,只会导致幼儿失去学习国学的兴趣,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且还会让幼儿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对未来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教学中所使用的国学经典中很多是古时候的字,对现在的幼儿来说比较生僻,所以教师应该用现代的字来进行替换。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幼儿教师认为让幼儿学习古字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所以保留了这些古字来进行国学教育。但其实很多古字在现代生活中并不常用,即使幼儿学习了,长时间不用也会逐渐淡忘。例如“苟不教”中的“苟”对幼儿来说不容易理解,生活中也不常用。目前还有不少学家认为幼儿应学习甲骨文,但实际上学习甲骨文并不实用。

(一)选择合适的国学教材。

我国流传下来的国学读物中,虽然包含了很多优秀的内容,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有很多内容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所以在进行国学教育时需要为幼儿选择科学的国学读物,做到吸收精华,摒弃糟粕,将适合幼儿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材料运用到国学教育中。

1.主要选择节奏感强的材料。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国学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还是为了让幼儿学习语言和识字。由于幼儿年纪小,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句子比较短、有较强的节奏感、适合幼儿诵读的国学读物来作为国学教育的教材。《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千字文》这些传统的课本都符合要求,可以被运用到幼儿的语言教育当中来作为启蒙教材。在《三字经》这本书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道德、天文、历史以及地理等等,它不仅可以用来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还可以让幼儿了解我国的历史,是一本综合性的读物。在《千字文》一书中,历史、生活、自然、天文、道德以及地理等等内容也都有所涉猎。《弟子规》中的内容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学会待人接物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这三本读物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内涵,而且节奏感比较强,适合幼儿朗读和背诵,应该被运用到国学的启蒙教育中。

2.材料要进行二次甄选。

在选择材料时,除了要注重材料的节奏感之外,还需要对选择好的读物进行进一步的编排,从中挑选出最有意义的,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来进行教育。如今社会发展飞快,国学读物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适用于现代的社会,所以幼儿教师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删减,也可以适当改编。对于其中带有封建思想的糟粕要坚决抵制,避免让幼儿接触到错误的思想观念。要充分发挥出读物中精华内容的积极作用,让幼儿健康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运用诵读游戏来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在语言课上,幼儿教师可以采取几个诵读小游戏来进行国学教育,可以运用多种诵读游戏,如领读、教师范读、跟读、个别读、齐读以及分组竞赛等等形式。在幼儿诵读时,教师要把握好时长。幼儿天生喜欢游戏,运用诵读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对国学的兴趣,营造出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幼儿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扮演故事的各种角色来亲身体会,了解各个行为的意义从而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带领幼儿阅读国学经典之外,还需要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小游戏,调动幼儿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弟子规》中的内容改编为《出门》、《回家》等几个小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来理解《弟子规》中所说的“出必告、返必面”的意义。

(三)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学前阶段的幼儿能够认识的字并不多,理解能力也比较差。要让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国学读物上的内容,就需要幼儿教师将所教内容转换为浅显的、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在不少国学读物中都会出现“之乎者也”等语言,这些对幼儿来说比较难。幼儿教师可以将其以儿歌或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兴趣,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愿意学习并且更容易理解内容的意义。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故事都可以用一些浅显的语言讲给幼儿听,还可以将其中一些形象用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代替,让幼儿愿意认认真真的听故事。幼儿教师还应该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来让幼儿识字。例如在教给幼儿“孝”字时,可以说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紧紧依偎在一起,小时候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顾,长大之后就应该孝顺父母。“项”字可以将其拆分为两个字来理解,“页”是象形文字,意思是人的头,“工”指的是头上最细的部分,所以合起来的“项”就是指脖子。通过这种教学法可以帮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国学内容。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将其融入到学前语言教育当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幼儿教师在组织国学教育时应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教材以及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国学教育的作用,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让幼儿能够健健康康的长大,还能够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推动国家的和谐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篇九

当校园bbs传播过程的潜在危机已转化成显形危机时,首先需要的做的事情就是立即根据危机的类型,按照预先制订的危机管理计划,迅速成立紧急事件的处理小组,这个紧急事件处理小组应在日常的危机管理小组基础上成立,小组成员应该包括与之相关的所有部门的人员,有学校的保安、教学、后勤服务、心理咨询、医院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也有各系(院)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的比例,大家共同组成紧急事件的处理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要比预防阶段的危机管理小组的人员多,并且包括的部门也要多的多,它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各成员直接对危机首席执行官一组长(校长)负责,这个机构是整个校园bbs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最高权利机构和协调机构,它有权调动校园里的一切资源,有权作出相应承诺或声名。

罗宾斯(robbins)认为,冲突是否有用,表现在冲突是否功能正常。要区分功能正常与功能失调的冲突,必须先分清冲突的基本形式:任务型、关系型及过程型。任务型冲突是指由于某项工作内容和目标而引发的冲突;关系型冲突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过程型冲突则是指由工作或任务是怎样完成的所引发的冲突。校园bbs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危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冲突,这些冲突很多时候是由于某件事情而引发的,它并不是由校方和大学生间本身的敌对情绪所产生的,而只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对待与处理某件事情才逐渐由任务型冲突或是过程型冲突上升到人际冲突的。任务型的冲突可以刺激校方管理者与大学生共同探索。为寻求到良好的解决方式提供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对冲突的利用也是有效管理冲突的一种方法。为此,对待bbs中的潜在危机和显性危机,我们首先要沉着冷静,及时应对。

这就要求危机处理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平复心情。危机发生时,师生双方多数处于极为激动的状态。此时,危机事件处理者要立即停止并冷静下来,通过放慢语速,深呼吸,或是短暂停顿等方式,使自己放松。第二,展开危机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辨别那些是重要信息。那些是虚假信息,把最值得关注的信息凸现出来,时刻把握危机发展事态。第三,更进一步思考预案。当预案启动后,学校管理人员还要迅速探究可供选择预案,并预见一下,如果使用这套预案,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并时刻根据事态的发展完善预案。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实现与学生有效的沟通,让二者间的冲突由人际型向任务型转换,bbs管理者可以选择一些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热点问题作为论坛的主题以供大学生网民讨论,以达到转移学生视线的目的。

2、3“堵”“导”并用,控制并化解危机。

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水平,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高校管理中实施一些“堵”的措施还是必要的。例如。当危机事件爆发后,对于那些无事生非、造谣惑众、恶意歪曲、混淆视听的言行,要义正辞严,坚决予以批驳,包括拿起法律的武器追究责任。必要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及时过滤或屏蔽网上出现的暴力、色情等信息,限制浏览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尽可能地降低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对危机的推动作用。鉴于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尚不健全的特点,可以制订一些硬性的“堵”的措施,如规定学生上网的时间。讨论的话题等。但是,为了使危机尽快解决,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实行“软着陆”政策,以“疏”为主。只有配以适当的“疏”,才能使高校教育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网络的强功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才干。也只有这样,带有知识分子特色的大学生也才会服气。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者在处理危机时,要及时对受害者进行救治及赔偿、切断危机蔓延的途径。通常的做法是:首先,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渠道澄清事实。如主动求助于专业公关组织或外部专家,以获得专业的方法和建议,并且借助他们丰富的媒介资源、社会资源、更加娴熟的沟通技巧和丰富的应变经验来解决问题。其次,必要时实施危机隔离策略。因为危机往往具有连锁效应,如果不加控制,其影响范围会不断扩大。在危机来临时,我们要通过危害隔离和人员隔离两种途径来软禁危机,使其失去与其他媒介接触的机会,成为瓮中之鳖,最终被化解。同时,学校管理者还要根据学生的公众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情感联谊手段,解决他们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平息大家的怨恨,让学生自觉退出危机事件的参与之中,从而达到危机内化的目的。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篇十

双语教育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兴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旨在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一个双语教育的受益者,我深深认识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优势,从而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探索和体验。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双语教育中的心得和体会。

双语教育的优势在于帮助学生发展双语能力。通过学习两种语言,学生可以拓宽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培养出色的跨文化交际技巧。此外,双语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双语教育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是学习两种语言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学习目标语言的机会有时会受到限制。另外,双语教育也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学校来说可能难以实施。

对于我个人来说,双语教育给我带来了许多益处。首先,通过学习两种语言,我提高了自己的语言灵活性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不仅使我能够更好地与国际友人交流,还为我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双语教育培养了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与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和合作,我学会了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这使我成为一个更有全球视野和开放心态的人。

第四段:建议和展望。

尽管双语教育具有许多优势,但要实施双语教育仍然有很多挑战。因此,我认为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政府可以提供更多资源用于双语教育项目的设立和实施。学校可以在教学方法和材料的选择上进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我也希望双语教育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尽管双语教育带来许多优势,但仍有一些人对其持保留态度,认为它可能影响学生的母语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双语教育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其重要性和益处。

第五段:总结。

双语教育是一种有着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的教育模式。通过学习两种语言,学生能够发展出更全面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巧。尽管双语教育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充分认识和发挥双语教育的优势,我们相信双语教育一定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篇十一

论文摘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体现为知识情景建构观,学为中心观,教学互动观。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必须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改变目前双语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双语教学的启发作用,提出了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日益综合化和国际化。此外,教育部对于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要求也将双语教学的推进提到了教学改革的日程。因此,思考适宜的、富于实效双语教学思想、模式、方法等问题就成为了比较现实与迫切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尝试提出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

二、理论基础。

双语教学,教育部评估方案中对于双语教学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的课程(外语课程除外)。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浸入型双语教学,即在学校使用学生非母语进行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课程的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全部转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从目前来看,国内高校采用的主要是保持型双语教学。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理论领域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的帮助或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角色定位和环境等方面。

知识情景建构观。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外部信息主动的加工、选择和处理,获得自己的理解。这里面包含同化与顺应两种模式。同化是把外部的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丰富和加强了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学习者已有的认知与外部信息出现了矛盾,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学为中心观。知识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与经验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构建而成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是主动者,学生对获得的信息通过理解、提问、解释和应用等方式进行建构与再建构,才能得到认知结构中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学互动观。教学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产生新知识的过程。它是师生合作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导向、教学形式的多样、自然的学习氛围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双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双语教学需要有所突破,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建构主义从新的视角探讨学习问题,强调学习是在新的情境下,与他人的交往活动中互动的结果。融专业教育与外语教育为一体的双语教学,非常需要学生以更大的主动性、自觉性去学习。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生动、仿真的环境,利用授课、质疑、查询、讨论、总结以及课外活动等形式来学习,最终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都得到提升,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双语教学建议。

(一)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

双语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与层次的重要措施。双语教学是将同样的科技知识,采用不同的语言进行阐述与研究,由于思维差异和方法的不同,从而最终的理解与效果也就有所不同。双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相融的教学过程,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进行教与学的一种方式,使学生在学科知识的获得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外语的应用能力。具体来讲,开展双语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提高了自身的外语水平,更重要的是拓广了视野,对于今后开展的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而言也可以实现以下目地:教学内容的接轨。双语教学中教材大多是国外原版教材,能将国外比较新的科研成果、学科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实现课程内容的更新;专业外语的应用,双语教学将外语学习由传统的研究式转入应用式,是外语由课堂到实际场地的模拟;此外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大量国际前沿的信息资料,学生的运用外语进行阅读、写作和提炼信息的能力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二)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目前双语教学处在摸索与启动阶段,在相同的授课时数内要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英语的使用要适可而止。否则专业知识没听懂、英语也没有长进,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为营造氛围,可以更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营造互动式教学气氛。改变重课堂教学、轻能力培养、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的传统教学思维和方式。逐步适应西方文化的外文原版教材的教学理念。主讲教师可以先把原理与概念用英语进行表述,然后用母语进行解释,通过口语化的案例讨论、热点剖析等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思考与表达的习惯。

考核方面建议不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代之以综合考评的方式。通过课上考核、课下作业两维进行。课上包括出勤、听讲、讨论发言等。课下包括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作业鼓励学生以英文形式完成,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获取外文信息资料的能力。

(四)政策鼓励,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积极性。

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能力是为关键。教师的作用发挥与相应的激励水平是有正相关关系的。笔者所在学院已经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长期合作培训,一方面学习外语,另一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请具有双语教学经验的专家讲示范课,尝试成立教研组乃至专业外语教研室,提供交流的平台,交流双语教学的经验与心得、互相学习帮助才能使双语教学形成影响。也就是说,一两门课,一个学期采用双语教学的效果毕竞有限。只有形成层次、规模、梯队才能发挥作用。

在双语教学的推进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动态的调整英文比例以及课程比例。开始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降低英语的比例要求,随着经验与水平的提高慢慢提高英文比例的要求。

双语教学中教学理念的改变重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笔者参加了所在学院组织的外教培训,外国教师的亲和力、活力以及人格魅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学习兴趣就被带动起来。教学理念与态度的改变一部分在于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另一部分在于环境。由于双语教学难度大、投人多,所以应给予更多的物质上的、制度上乃至精神上的支持。同时也要注意到让所有教师都采用双语教学也是不现实的,只要让有能力采用双语教学的教师能够实施其效果也非常不错。

四、结语与展望。

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推进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充实、提高的过程。本文只是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进行了结合,试图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其他还有很多问题会在双语教学的推进过程中需要探索,比如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双语教材的编撰、案例与热点的选择等都要进一步研究。我们相信,在各个院校大力提倡与支持以及教师的努力下,双语教学定能够取得深入发展。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2通用篇十二

一方面,应该加强高职教育学前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从语音、语调、重音等基础环节入手,打造高职教育学前师资双语素质的英语素质。要让学生认识到口语对幼儿英语学习的重要价值和对日后幼教职业成长的重要性,从基础性和规范性入手,使学生懂得和理解英语口语的规律和内容,以系统性的教学和特殊语境的模仿,让高职教育学前师资掌握和了解口语的内涵与外延,为提升高职教育学前师资水平,建设优良的双语素质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应该加强高职教育学前专业英语词汇教学,词汇是英语的基本元素,要让学生感受到丰富词汇对双语教学素质建设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使英语教学与学生日后的教育实际相结合,系统性、扩展性地扩大学生词汇的掌握数量,为发展高职教育学前师资双语素质提供基础性的支撑。此外,应该加强高职教育学前专业语句教学,要联系到幼儿园教学实际和幼儿语言学习特点,让学生明确语句学习的意义,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提升高职教育学前师资英语素质与能力。另外,应该加强高职教育学前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与汉语相比英语有特殊的语法,因此,在高职教育学前师资双语素质发展过程中应该突出语法方面的教学,找准语法教学的切入点,避免母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面引导,真正将英语语法作为新知识体系融入到学生的语言中,最后,应该加强高职教育学前英语文化的培养,准确而全面地开展学前双语教学,一定要以英语文化作为背景和环境,要在高职教育学前师资双语素质发展中呈现英语文化在思想、风俗、道德、价值观上的差异,使学生从文化的层面上深刻而全面地认知英语,进而为高职教育学前师资双语素质的提升营造更大的教育平台和基础。

2.2提高高职教育学前师资双语教学能力。

一方面,高职教育学前专业应该开展基本教学技能的学习,由于幼儿学习的特殊性,应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应该有目的地开展英语儿歌教学技能培养活动,提升学生把握课堂、幼儿和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学前专业应该开展兴趣激发为主体的教学能力训练,针对幼儿性格、智力发展的'特点,有目的地开设体育、音乐、语言等各方面游戏教学,使高职教育学前师资掌握跨语言进行游戏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进而为学生提升双语教学能力提供保障。此外,高职教育学前专业应该开展综合教学技能学习,综合教学技能是高职教育学前师资双语素质的重要表现和核心内容,通过综合教学技能的合理利用,针对幼儿的语言学习特点,通过情景设定和环境营造,为幼儿英语学习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进而促进高职教育学前师资双语素质的提升。

3、结语。

幼教教师是幼儿启蒙阶段重要的引导者和影响者,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职教育学前专业的双语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更为准确地引领高职教育学前专业的发展趋势,在提高高职教育学前专业双语教师师资能力和素质的同时,顺应学前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趋势,为师资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刘晓艳赵莹于敬波单位: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