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河南信阳灵山寺导游词简短(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1:45:34 页码:9
最新河南信阳灵山寺导游词简短(精选10篇)
2023-11-20 01:45:34    小编:ZTFB

通过天文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增加对宇宙的敬畏之心。写总结时要注意客观公正,对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批评。总结范文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总结方式和要点。

河南信阳灵山寺导游词简短篇一

灵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旧时有大小寺院13所,现存2所,其中灵山寺已有两千年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最早所建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明太祖朱元璋曾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主持陈大用为金碧禅师,并亲笔为大寺题写“圣寿禅寺”匾额。现有大殿7层,僧民30余人。

农历三月初一庙会,进山朝拜旅游者络绎不绝。险要的地理位置,奇特的自然风光酿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古时,因其山东南的九里关与今信阳境内的平靖关、武胜关合称冥或嘟〈meng〉塞,为天下九塞之一,北进中原商人楚,唯此三关可通,其东面山脚下就是著名的楚豫古道,故而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占山为王,落草为寇者有之;避兵匪,躲宫害者有之。

灵山秀丽的山色,奇异的景观,又产生了丰富的与之相关的风物文化,几乎景景有传说,石石有典故。这些传说和典故与景观相映生辉,将本来就秀丽、神奇的自然景观装点得更加秀丽和神奇。灵山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远近风传它有求必应,非常灵验,虽无科学道理,但信者甚众,有求必应的传闻颇多,有的求财求运者竟不惜跋涉数千里之遥。

灵山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含量及很高的潜在旅游价值吸引着天下游人,每年来此旅游者达30万人次。1994年6月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8月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如今该景区已处在加速开发建设之中。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灵山旅游开发建设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不久的将来,灵山定能跻身于世界名山之列。

三月灵山古庙会:灵山庙会源于唐,盛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豫南最古老和最具生命力的庙会。灵山庙会历时一个月(农历2月28日至3月28日),规格高,内容丰富,特色突出,集“登山朝圣、旅游观光、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于一体。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出家灵山寺,大兴佛教,扩建庙宇,开灵山庙会之初;宋苏轼游历灵山并目睹了灵山庙会盛况,他豪情泼墨,赞不绝口,“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兴辉”。朱元璋三次农历三月初一上灵山,第三次上灵山时封灵山为“皇山”,灵山寺为“国庙”,是为灵山庙会鼎盛之时。

庙会期间,灵山寺香火更加繁盛,朝拜者更是摩肩接踵,豫土楚风尽情演绎。现如今,罗山县人民政府和信阳市旅游局联合打造“灵山庙会”这一金字牌,致灵山庙会的规格更高,规模更宏大,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特色更鲜明,集登山朝圣、旅游观光、民俗风情展示、经贸和文化交流等于一体,会期长达月余,高峰期逛庙会者逾三万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巨大丰收。

河南信阳灵山寺导游词简短篇二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一直以来,古灵山以“古、灵、美”而着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到此观光游览。提起“古”,主要是创建年代古老久远,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提起“灵”,则是由于这里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来此是求财必发、求官必升、求子必灵、求福必验,可以说是求啥应啥;而提到“美”,咱们的眼睛也可以逐一发现体会,是啊,这里群峰耸翠、山水相映,的确可称为“人间仙境”,所以也难怪女娲也相中这块风水宝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间县令于慧游览到此,总结出了着名的“灵山十景”,像“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径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也无不描绘出了这里引人入胜的景致。

[圣井]灵山寺第三层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衔修竹藏于此井,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称之为“圣井”或“潜龙井”。

[晴雨林]位于灵山寺大门对面300米处,因这一片树林里终日飘洒着细微的雨珠,人们称这雨为相思泪,这树林为相思林、挥泪林,面积约2500平方米,多为枫树,树高林密,林下清爽,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九龙瀑布]在九龙沟口的断崖处,高20米,上窄下宽,成喇叭状,上口宽5米。山水从金顶顺九龙沟一路飞奔,在此断崖处纵身跳下,形成瀑布,溅起无数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浅水池,池底是干净光润的石头。九龙瀑布的水来自人迹罕至的九龙沟,没有丝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无穷的惬意。又因此处路平坦,距灵山寺近,为历来的游者必到之处。

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主要景点5个,即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元璋湖景点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长城、霸山桥、霸桥流水、打儿窝、鲤鱼跳龙门、万人冢、灵山秀目、灵山碑林、百鸟园、灵山宾馆等景观。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由涩港乡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湖北省随州园林古建公司承建。

[灵山碑林]主要为佛碑,分为七个部分:诸佛部、菩萨部、观音部、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罗汉部,共计80块凹刻的碑。碑为青石,高1.66米,宽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国际有限公司捐资兴建。

[灵山宾馆]座落在枫树湖畔,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气势雄伟壮观,于1993年由罗山县人民政府投资建成,内设200张床位,浴池、空调、彩电配套,野味佳肴具有。灵山寺景点含有灵山寺、圣井、百日红、倒栽古柏、千年银杏树等景观。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扩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20_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令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为寺门题“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鸾驾陈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0_年),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及二十四罗汉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_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_年(1920_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1995年有僧尼35人。

“_”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观音殿、祖师堂。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997年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分别安放在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河南信阳灵山寺导游词简短篇三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河南信阳灵山寺导游词简短篇四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河南信阳灵山寺导游词简短篇五

这里就是女娲宫。里边供奉的分别是女娲和伏羲。女娲是我国远古传说时代母系群团或氏族的着名首领之一。最初记载女娲名字的典籍有:《楚辞》、《礼记》和《山海经》,这些都是战国或秦汉时代的论着。女娲和伏羲二名并称则始于西汉《淮南子》。

相传女娲、伏羲后来来到昆仑山结为夫妻,成婚育子繁衍人类,其族人逐渐壮大。后来,这个部族扩展到古冀州,居于“雷泽”边的洪洞一带,这个就称为“女娲”部族。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传说,女娲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还曾经遗留在人间两块奇石,一块化作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另一块就遗落在了古灵山,成为了古灵山的镇山之宝--五彩神石。这块石头是阴历三月十五日,女娲生日那一天在女娲峰峰顶上发现的,而在这里,还有一首诗:未遇补天滞人间,盛世淡妆立庭前。灵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对云烟。可以说对五彩神石描绘的淋漓尽至,相信您读过之后也会对五彩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家请看,这块石头的左半部颜色明亮而右半部则相对较暗,中间这条线被称为阴阳分界线,它把这块石头分为两部分,发亮的这块代表阳间,而发暗的这半部则代表阴间,石头正中有一老者,面部轮廓形象逼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头后飘起的长发则将阴阳两界连接。据《百神图》考证辨认,这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下方是一位头戴王冠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王母娘娘。玉帝像上方有一白胡子老头为南极仙翁,如果把仙翁眼睛下方的部位看作是一金冠的话,咱们还能看到头戴金冠身背金箍棒的孙悟空。大家有兴趣的话也不妨再仔细看看,您将会在这块石头上发现七十二位全神。作为古灵山的镇山之宝,灵气大无边,摸一摸财运发,拜一拜免灾难,真的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心欢笑呀!

河南信阳灵山寺导游词简短篇六

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主要景点5个,即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元璋湖景点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长城、霸山桥、霸桥流水、打儿窝、鲤鱼跳龙门、万人冢、灵山秀目、灵山碑林、百鸟园、灵山宾馆等景观。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由涩港乡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湖北省随州园林古建公司承建。

[灵山碑林]主要为佛碑,分为七个部分:诸佛部、菩萨部、观音部、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罗汉部,共计80块凹刻的碑。碑为青石,高1.66米,宽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国际有限公司捐资兴建。

[灵山宾馆]座落在枫树湖畔,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气势雄伟壮观,于1993年由罗山县人民政府投资建成,内设200张床位,浴池、空调、彩电配套,野味佳肴具有。灵山寺景点含有灵山寺、圣井、百日红、倒栽古柏、千年银杏树等景观。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扩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20_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令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为寺门题“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鸾驾陈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0_年),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及二十四罗汉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_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_年(1920_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1995年有僧尼35人。

“_”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观音殿、祖师堂。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分别安放在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河南信阳灵山寺导游词简短篇七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在灵山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灵山寺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灵山大佛,位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约30公顷,包括祥符寺和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面临太湖,北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地灵形胜,风水佳绝,为难得之佛国宝地。

祥符寺祥符寺是中国佛教四大宗之一的法相宗的祖庭。相传,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唐僧玄奘从天竺(即古印度)取经归来,看见无锡马山秦履峰之东仿佛天竺灵鹫山,因此称之为“小灵山”,并命弟-子窥基在此开法,并慈恩宗(即法相宗)第一世。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重建山寺,并改称“祥符禅院”。北宋宣和四年(1122),升为寺,称“祥符寺”。清新肃穆的优美景色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使祥符寺闻名于世。而明、清两朝的修缮、扩建又使祥符寺殿宇宏壮,香火鼎盛,寺僧众多,磬声跌宕,盛极一时,与无锡惠山寺、常州天宁寺齐名,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

祥符寺历经千余年风雨战乱,几经兴衰毁建,但香火不断,名僧辈出。自窥基以后,湛然法师、道岩法师、空海上人、唯安法师、洪储法师、纪荫法师先后在此住持。

明代空海上人(即智澜法师)曾在此致力于环境开发建设,植青松600万株。由于土质肥厚,数十年后,青松茂盛。当年,翰林修史聂大年曾有《赠空海上人》诗一首:“湖上得幽寺,四围皆乱峰。二三千亩稻,六百万株松。”多年以后,聂大年再来祥符寺时,已是“仿佛南屏十里松”,只得“苍台白石认行踪”了。半个多世纪后的王世贞在《题寺松》中写道:“未拜寺中佛,先看门外松。”可见空海上人之无量功德。

康熙年间,祥符寺的纪荫法师名气更大。纪荫法师,字湘渔,号宙亭。康熙皇帝六下江南,曾三次召见纪荫,后又多次召见入京。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赐“水月禅心”匾额,并自制诗七绝一首,临米芾书一幅,临黄庭坚书两幅,还赐玉如意、铜雀瓦砚、绿端砚等物。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祥符寺由地方出让给常州天宁寺,为天宁寺下院,天宁寺高僧圆寂后均于此入塔。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日军在马山实行“三光”政策,祥符寺殿堂大部分被毁,天宁寺派往祥符寺的堂主中庸和尚,书记广渡和尚和其他十二僧人全部被杀。劫后,仅存香积厨与库房数间。

1992年,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区成立后,作出了重建祥符寺和在寺后小灵山建一座88米高的释迦牟尼立像的决定。

1995年10月27日,祥符寺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座。中国禅宗曹洞宗第四十八世传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当代著名高僧茗山法师出任方丈。

灵山大照壁灵山大照壁位于灵山大佛广场南侧,是胜境广场上的主建筑,于1997年4月3日落成。照壁北倚灵山,南望太湖。长39.8米,高7米,厚1.3米,为目前中国石雕照壁之最,可谓“华夏第一照壁”。

大照壁南立面是题为“灵山胜会”的大型石刻组雕。中间部位描绘佛祖释迦牟尼法架光临天际说法,诸佛、菩萨、各路神仙腾云驾雾,乘龙驭鹤,同来灵山。祥符禅院首任主持窥基大和尚,笑容可掬,垂手恭迎。

高耸的大山叫灵山,所以叫灵山寺。

冕宁灵山以灵山寺为中心,规划保护面积40平方公里。灵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冕宁县如今规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宽敞宏大,结构庄严,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梧真和尚杨学信木刻偶像。面对大佛是坐着的韦陀0神像。据说,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立姿势,唯有灵山寺的韦陀是坐像,因为灵山寺本来清净,不劳韦陀虎视眈眈地站着0。寺庙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门,以正殿天井为中心,两侧有众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纵横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片古建筑群。山门外边有6棵苍劲挺拔的参天古松,粗有三四人合抱者,树龄至少在两百年以上,它是灵山寺最主要的标志。

从当地一些年迈着那里得知。

灵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冕宁县如今规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宽敞宏大,结构庄严,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梧真和尚杨学信木刻偶像。面对大佛是坐着的韦陀0神像。据说,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立姿式,唯有灵山寺的韦陀是坐像,因为灵山寺本来清净,不劳韦陀虎视耽耽地站着0。寺庙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门,以正殿天井为中心,两侧有众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纵横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片古建筑群。

杨祖师在冕宁20xx年,灵山寺建成后在寺内修行9年于清嘉庆九年二月端坐而寂(逝世)经七日后,其弟子启龛视之,但见满面红光,宛然如生,即将肉身移置佛堂,长期供奉,其肉身则完全干固,不再腐朽在灵山寺右1公里的岩壑之中,有天然巨石座,呈八卦形,顶面平整,传说那就是杨祖师“坐化圆寂”的禅石。

昌海和尚灵塔位于灵山寺大殿后数十米的坡林地内,灵塔用青石板镶嵌而成,高2米多。建于清咸丰丙辰年(1856年)。为曹洞宗三十二世昌海达和尚塔。

高和尚修行处在灵山寺大雄宝殿之西,过青龙河沟,在林木杂生的山坡上,有寺庙遗址,遗址后有10平方米左右的岩房和大石板井。传说此处是与杨祖师同来灵山修行的高和尚建庙处。在此可俯瞰灵山寺建筑群。

火炭堡藏文石刻位于苏州坝西北端宁源乡巴甫村火炭堡。一高约1米,长逾米的棱形大石,右刻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标题为“六字真言”,左刻献宝祈福人像。估计为明末清初刊刻。

本波教石碑位于城厢镇大垭口村。碑体为花岗石,高约1米,宽0.4米,厚0.15米。略风化,文字图象清晰可辩。石碑上部可卷云纹,下部为一雄狮浮雕,中刻三行藏文(转写梵文体),书写古朴工整,其中第一行为藏区本波教派的“八字咒语”。

墨玉海即黑海。位于灵山河正沟源头,海拔约3500米,形似葫芦。海的南北山峰连三海。

终年积雪,绝壁之上有稀疏的云杉和丛生的杜鹃,东面山坡缓缓延伸,嶲山山脊银色板块冰川延伸进林中;西边出水处,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的杜鹃,有嶙峋的山石点缀其间。海水远观为黑色,近观则清澈见底,洁净无尘。

金海又名红海。海区为红色火成岩,远观海水成红色,固有此名。位于灵山主峰东麓,灵山河南支涧水沟的源头。海拔约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两个海子相连而成,每个海子面积约百馀亩。环湖雪峰耸立,状如城碟,淡云飘过,上下金黄,天水一色。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在灵山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灵山寺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主要景点5个,即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元璋湖景点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长城、霸山桥、霸桥流水、打儿窝、鲤鱼跳龙门、万人冢、灵山秀目、灵山碑林、百鸟园、灵山宾馆等景观。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由涩港乡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湖北省随州园林古建公司承建。

[灵山碑林]主要为佛碑,分为七个部分:诸佛部、菩萨部、观音部、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罗汉部,共计80块凹刻的碑。碑为青石,高1.66米,宽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国际有限公司捐资兴建。

[灵山宾馆]座落在枫树湖畔,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气势雄伟壮观,于1993年由罗山县人民政府投资建成,内设200张床位,浴池、空调、彩电配套,野味佳肴具有。灵山寺景点含有灵山寺、圣井、百日红、倒栽古柏、千年银杏树等景观。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扩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20xx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令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为寺门题“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鸾驾陈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0xx年),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及二十四罗汉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xx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xx年(1920xx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1995年有僧尼35人。

“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观音殿、祖师堂。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997年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分别安放在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圣井]灵山寺第三层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衔修竹藏于此井,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称之为“圣井”或“潜龙井”。

[百日红]灵山寺大雄宝殿后,慈悲殿前院的南边有一棵古树,叫百日红,人们亦称之为“痒痒树”。如用手在树身上轻轻抓挠,枝叶就会微微颤动。树干直径约30公分,高5米上下,树皮外表呈黄褐色。树干向上生长态势曲弯有致,恰似游龙戏水,枝丫参差交织在一起,茂盛的绿叶互相叠连呈伞状,“伞”面约5平方米。百日红于阴历五月中旬含苞,下旬开放至八月末。花期约为100天。它含苞时,先生长四棱形的嫩枝,长约15厘米。每一枝上长出上下对称的十余个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与瓣之间长有花茎,茎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状,色粉红(枯后成紫色),花心是黄色,有数十个花丝,花落结籽有一果。据传,百日红是在清光绪年间,由灵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带回的,距今虽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又名万年倒栽柏,千头柏,在灵山寺祖师堂门前右边。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从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树围直径约50公分。树无正头,枝杈只有五股,呈伞状。叶子和当地扁柏相似。树皮竭色,木质非常脆。柏枝长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长有象针钱一样细的吊线向下垂伸。吊丝的长短不一,长的有1米左右,短的约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顺气,常被信徒香客带回家去。据说此树是杲英和尚亲手栽的,杲英云游带回小柏树,将树扭成麻花状,把树头朝下,树蔸向上栽在祖师堂门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树能活,证明我当和尚今后可以得道。后来果真当了主持,小柏树也一年比一年长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毁。

[千年银杏树]灵山寺后院南墙根边有一棵银杏树,是灵山寺的一景,据考为唐玄宗之女建宁公女在灵山寺出家时所栽,树高五六十米,树粗需要四人合围,可谓古树参天,绿荫如盖。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灵山寺的象征。物皆有灵,这棵树随寺盛而盛,寺衰而衰,“文革”时期呈枯萎之状。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四面威风,八方玲珑。九龙瀑布景点的特点是晴雨林奇,九龙瀑布美,大慧塔壮观,九龙沟密。

[释大慧塔院]座落在灵山寺右侧约100米处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层,高20米,飞阁亮顶,檐牙高着,色彩斑澜,是为纪念江大慧和尚而兴建。江大慧,罗山县子路乡江长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0xx年到灵山寺出家,其行为疯疯癫癫,不守规约,人们都称他为“姜疯子”,常在豫南、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一带云游,1920xx年,当上了红安华家河南冲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时期,红安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动中心,南冲寺常有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出没。

1940年5月8日,伪区长带领国民党广西部队127师,将南冲寺团团围住,把寺里的28个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审问。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黄有林、刘大贵、范青云、龚守之、金开礼、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红安县(原黄安县)七里坪,遭严刑拷打逼供,一无所得。后国民党反动军队以所谓通共隐藏新四军的莫须有罪名将他们集体枪杀在七里坪大沙河畔,暴尸于沙滩上。七位僧尼惨死后,由当地的佛门居士余春山等人,将他们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宝、张通成等人,费时月余,将其原葬棺木辗转运回灵山寺,安葬在灵山寺右侧半山坡上——今释大慧塔院处,著名文学家叶君健之弟叶守道题挽联一副:“继灵山道脉,一殿一溪现昙花;具宗烈丹心,三义三贤成正果”。

[晴雨林]位于灵山寺大门对面300米处,因这一片树林里终日飘洒着细微的雨珠,人们称这雨为相思泪,这树林为相思林、挥泪林,面积约2500平方米,多为枫树,树高林密,林下清爽,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九龙瀑布]在九龙沟口的断崖处,高20米,上窄下宽,成喇叭状,上口宽5米。山水从金顶顺九龙沟一路飞奔,在此断崖处纵身跳下,形成瀑布,溅起无数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浅水池,池底是干净光润的石头。九龙瀑布的水来自人迹罕至的九龙沟,没有丝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无穷的惬意。又因此处路平坦,距灵山寺近,为历来的游者必到之处。

朋友,灵山吗?如果你想了解灵山,那你听我给你介吧。六峰山是灵山的一大风景区,它有很多地方可以游玩。如情人洞、龙头洞、一炮台、二炮台等,还可以拜菩萨、观音、佛祖等保佑你一生平平安安。到了晚上,六峰山上就会亮起许多五颜六色的彩灯,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各种颜色错落有致,交相辉映,非常漂亮。山顶上矗立的高高的电视塔。但在山顶上,灵山的秀丽风景尽收眼底,我的家乡美极了。

双鹤公园是灵山二大风景区。公园里有喷泉、假山。假山可好玩了,可以捉迷藏、做游戏,我非常喜欢。如果这时是春天,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桃花,还没上山就可以闻到一股清香的桃花味了,呀!这种香味儿简直令人陶醉,我都有些飘飘然了。

登上半腰山,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朵朵、一束束怒放着的桃花,春风吹来,阵阵花香引来了一群群小蜜蜂,真美呀!我们仿佛走进了花的世界,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的脸上都流露出流连忘返的神情,双鹤公园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步行街是灵山的又一独特风景,去灵山一定要到步行街去。超市、商铺林立,商品繁多,品种齐全,什么都可以买到,书籍、衣服、精品应有尽有。步行街的中央有个喷泉,喷泉中有个古董,青铜色的,名字叫司母辛方鼎,也可以叫司母戊鼎,它有两个名字,至于来历,那就要自己到步行街看了。以上就是灵山比较有名的地方,朋友们灵山永远欢迎您!

无锡的灵山是块风水宝地。灵山大佛、梵宫等佛教文化景点闻名海内外,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游览,也有一些信众来烧香跪拜,祈求佛祖保佑。暑假中,我这个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也去领略一下胜境风光。

步及景区,穿过“灵山胜地”的山门后,一座五门相连的石牌坊巍然屹立在大道正中,上面刻“持戒”、“布施”、“忍辱”的题匾——听说这是对佛教徒的纪律要求。

过了山门,两座由青铜浇铸的莲花池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传说中,佛祖是在莲花中出生的。再往前走一段,就是“九龙灌浴”景点。这里是一片极为宽大的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座由神像,宝瓶叠起组成的巨大的铜塔,顶端有一朵巨大的、未绽放的莲花。

随着《佛之诞》的音乐响起,广场四周众多喷泉一线冲天,塔顶的莲花瓣徐徐地打开了,幼年的释迦牟尼在莲花中诞生了,巨塔下九条龙口中喷出高高的水柱,为释迦牟尼洗浴。这一景观再现了佛祖诞生的故事。九龙喷出的圣水落入池中,化着七十二股清泉从凤凰口中缓缓流出。一些游客纷纷拿出水杯,恭敬地接下这表示吉祥的圣水。

列在九龙灌浴东侧的梵宫,五印坛城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

一汪清澈的流水将五印坛城围在水中央,让人感到那座圣殿是那么遥不可及却又触手可即。我在花木丛中穿梭了一阵,终于摸索到了入口,这座藏族佛教殿堂外观很像布达拉宫。走进坛城,无数精美的佛像、壁画纷纷进入游客的视线,精湛绝伦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

用黄金打造起来的梵宫更是金光闪闪、佛光缭绕。这里是世界佛教会址。梵宫里有一座高大、浑圆的演出大厅,天穹般的屋顶上变幼着宝石般的彩光。大厅里约有两千座席,这里常年演出大型歌舞剧《灵山吉祥颂》,讲述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人生问题,在四周巨大的环幕电影的配合下,讲述了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故事。

游览过上述景点已经累得不想走了。可到了灵山不去参拜灵山大佛太可惜了!远远望去,大佛站在山顶向我们招手致意呢!我又打起精神向山上走去。途中,首先遇到“天下第一掌”,约有三层楼高,一根手指就有1米粗。这是如来佛祖的手掌,与山顶铜像的手掌一样大。导游说,摸一下佛掌可以带来福气,游客们顿时兴致勃勃地去摸佛掌,一个个仿佛沾满了福气,喜笑颜开。

过了大佛掌,眼前是沿山而上的几百级台阶。游人走走停停,艰难地蹬着台阶。在一阵阵喘息声中,我来到了大佛脚下,游客们一个挨一个地去抱佛脚。这座大佛像有88米高,在巨大的佛脚前,我是那么渺小,任何一个脚趾都比我高,我竭尽全力抱住佛脚的大拇指,留下了一个珍贵的镜头。

从佛脚下的平台向四周看,佛像背后与两侧三面环山,正南方是浩渺无际的太湖。唐代高僧玄奘见到这块绝佳的风水宝地,把它称为灵山。我相信这块秀美的宝地汇聚了天地山水的灵气。这次游程使我对佛教知识略知一二。佛教的信仰是要人持善心,做善事,促进社会和谐。这次旅游让我大开眼界,其乐无穷。

景区位于上饶市上饶县北,距上饶市区25公里,座落在上饶市中心旅游区域,地处三清山、圭峰、龙虎山和武夷山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间,是四山辐射的交织点,浙赣电气化铁路、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可达。灵山风景名胜区于20xx年10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

灵山属怀玉山支脉,东北至西南走向,主脉海拔10001400米,主峰海拔1496米。山体巍峨,狭长迂回,呈弯月状绵延百里。其自然环境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是道、佛二教圣地,道家书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信州府志》称之为“信之镇山”。是一个集度假休闲、观光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山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灵山有七十二峰,峰峰挺秀,形成了灵山整体性极强的延绵20公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上饶大地上,具有世界罕见的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质地貌奇观。有数以亿万计的花岗岩石块挺立于绝顶,孤悬于峭壁,簇拥于山谷层林深处,柱立于湍急溪流之中。灵山的高山梯田中国最具特色的高山梯田之一。灵山梯田,山高坡陡,落差大,层层梯田,弯弯田埂,或是稻田青绿,或是油菜黄灿,四季景色各异,成为灵山颇具特色的景观。

灵山还是道佛二教圣地,是江南颇具影响的民间宗教名山。胡昭、葛洪、张道陵、张继元、刘太真、李德胜、松月禅师等人均在灵山结庐修真、收徒传道,灵山石人殿有1800多年的历史。上饶籍的达官显宦和客(隐)居上饶的历史名人,如王贞白、韩元吉、辛弃疾、徐元杰、夏言、郑以伟、高明、王庚言、蒋士铨、徐谦等人,为灵山留下了300多首名篇佳作。

其中南宋辛弃疾赞美灵山“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明朝宰相夏言盛赞灵山“九华五老虚揽结,不及灵山秀色多”,当代诗人冯雪峰赞美灵山是“神奇的山,不屈的山,诱人的山”。

高耸的大山叫灵山,所以叫灵山寺。

冕宁灵山以灵山寺为中心,规划保护面积40平方公里。灵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冕宁县如今规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宽敞宏大,结构庄严,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梧真和尚杨学信木刻偶像。面对大佛是坐着的韦陀0神像。据说,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立姿势,唯有灵山寺的韦陀是坐像,因为灵山寺本来清净,不劳韦陀虎视眈眈地站着0。寺庙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门,以正殿天井为中心,两侧有众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纵横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片古建筑群。山门外边有6棵苍劲挺拔的参天古松,粗有三四人合抱者,树龄至少在两百年以上,它是灵山寺最主要的标志。

从当地一些年迈着那里得知。

灵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冕宁县如今规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宽敞宏大,结构庄严,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梧真和尚杨学信木刻偶像。面对大佛是坐着的韦陀0神像。据说,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立姿式,唯有灵山寺的韦陀是坐像,因为灵山寺本来清净,不劳韦陀虎视耽耽地站着0。寺庙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门,以正殿天井为中心,两侧有众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纵横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片古建筑群。

杨祖师在冕宁20xx年,灵山寺建成后在寺内修行9年于清嘉庆九年二月端坐而寂(逝世)经七日后,其弟子启龛视之,但见满面红光,宛然如生,即将肉身移置佛堂,长期供奉,其肉身则完全干固,不再腐朽在灵山寺右1公里的岩壑之中,有天然巨石座,呈八卦形,顶面平整,传说那就是杨祖师“坐化圆寂”的禅石。

昌海和尚灵塔位于灵山寺大殿后数十米的坡林地内,灵塔用青石板镶嵌而成,高2米多。建于清咸丰丙辰年(1856年)。为曹洞宗三十二世昌海达和尚塔。

高和尚修行处在灵山寺大雄宝殿之西,过青龙河沟,在林木杂生的山坡上,有寺庙遗址,遗址后有10平方米左右的岩房和大石板井。传说此处是与杨祖师同来灵山修行的高和尚建庙处。在此可俯瞰灵山寺建筑群。

火炭堡藏文石刻位于苏州坝西北端宁源乡巴甫村火炭堡。一高约1米,长逾米的棱形大石,右刻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标题为“六字真言”,左刻献宝祈福人像。估计为明末清初刊刻。

本波教石碑位于城厢镇大垭口村。碑体为花岗石,高约1米,宽0.4米,厚0.15米。略风化,文字图象清晰可辩。石碑上部可卷云纹,下部为一雄狮浮雕,中刻三行藏文(转写梵文体),书写古朴工整,其中第一行为藏区本波教派的“八字咒语”。

墨玉海即黑海。位于灵山河正沟源头,海拔约3500米,形似葫芦。海的南北山峰连三海。

终年积雪,绝壁之上有稀疏的云杉和丛生的杜鹃,东面山坡缓缓延伸,嶲山山脊银色板块冰川延伸进林中;西边出水处,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的杜鹃,有嶙峋的山石点缀其间。海水远观为黑色,近观则清澈见底,洁净无尘。

金海又名红海。海区为红色火成岩,远观海水成红色,固有此名。位于灵山主峰东麓,灵山河南支涧水沟的源头。海拔约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两个海子相连而成,每个海子面积约百馀亩。环湖雪峰耸立,状如城碟,淡云飘过,上下金黄,天水一色。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在灵山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灵山寺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主要景点5个,即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元璋湖景点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长城、霸山桥、霸桥流水、打儿窝、鲤鱼跳龙门、万人冢、灵山秀目、灵山碑林、百鸟园、灵山宾馆等景观。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由涩港乡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湖北省随州园林古建公司承建。

[灵山碑林]主要为佛碑,分为七个部分:诸佛部、菩萨部、观音部、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罗汉部,共计80块凹刻的碑。碑为青石,高1.66米,宽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国际有限公司捐资兴建。

[灵山宾馆]座落在枫树湖畔,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气势雄伟壮观,于1993年由罗山县人民政府投资建成,内设200张床位,浴池、空调、彩电配套,野味佳肴具有。灵山寺景点含有灵山寺、圣井、百日红、倒栽古柏、千年银杏树等景观。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扩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20xx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令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为寺门题“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鸾驾陈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0xx年),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及二十四罗汉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xx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xx年(1920xx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1995年有僧尼35人。

“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观音殿、祖师堂。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997年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分别安放在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圣井]灵山寺第三层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衔修竹藏于此井,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称之为“圣井”或“潜龙井”。

[百日红]灵山寺大雄宝殿后,慈悲殿前院的南边有一棵古树,叫百日红,人们亦称之为“痒痒树”。如用手在树身上轻轻抓挠,枝叶就会微微颤动。树干直径约30公分,高5米上下,树皮外表呈黄褐色。树干向上生长态势曲弯有致,恰似游龙戏水,枝丫参差交织在一起,茂盛的绿叶互相叠连呈伞状,“伞”面约5平方米。百日红于阴历五月中旬含苞,下旬开放至八月末。花期约为100天。它含苞时,先生长四棱形的嫩枝,长约15厘米。每一枝上长出上下对称的十余个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与瓣之间长有花茎,茎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状,色粉红(枯后成紫色),花心是黄色,有数十个花丝,花落结籽有一果。据传,百日红是在清光绪年间,由灵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带回的,距今虽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又名万年倒栽柏,千头柏,在灵山寺祖师堂门前右边。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从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树围直径约50公分。树无正头,枝杈只有五股,呈伞状。叶子和当地扁柏相似。树皮竭色,木质非常脆。柏枝长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长有象针钱一样细的吊线向下垂伸。吊丝的长短不一,长的有1米左右,短的约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顺气,常被信徒香客带回家去。据说此树是杲英和尚亲手栽的,杲英云游带回小柏树,将树扭成麻花状,把树头朝下,树蔸向上栽在祖师堂门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树能活,证明我当和尚今后可以得道。后来果真当了主持,小柏树也一年比一年长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毁。

[千年银杏树]灵山寺后院南墙根边有一棵银杏树,是灵山寺的一景,据考为唐玄宗之女建宁公女在灵山寺出家时所栽,树高五六十米,树粗需要四人合围,可谓古树参天,绿荫如盖。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灵山寺的象征。物皆有灵,这棵树随寺盛而盛,寺衰而衰,“文革”时期呈枯萎之状。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四面威风,八方玲珑。九龙瀑布景点的特点是晴雨林奇,九龙瀑布美,大慧塔壮观,九龙沟密。

河南信阳灵山寺导游词简短篇八

灵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旧时有七寺(灵山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龙牙寺、险石寺、金顶寺)三庵(圆通庵、福全庵、延寿庵),现存2所,其中灵山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最早所建寺院之一。唐玄宗时因建宁公主在此出家为尼,曾封灵山寺为国庙;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并在此出家三年,洪武三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因感念灵山寺和尚二次救驾之功,第三次上灵山,封当时的住持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并御笔为灵山寺题写“圣寿禅寺”匾额。现有大殿7层,僧民四十余人。

灵山寺,自古香火繁盛,文僧辈然,名播海外,享有“中原四大古寺、豫南第一名刹”之誉,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庙会,进山朝拜旅游者络绎不绝。千年古庙会延续月余,高峰期赶会香客日达三万余人,全年固定香客达三十万人次。

现如今灵山寺还有一口井,取名叫藏龙井,这是朱元璋曾经躲过的井。前来朝拜的人们,都会取井中水,用来冲洗一下自已的双手。把自已的霉运冲掉,留下好运连连。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该寺降香,此为第3次上灵山寺,敕封住僧为金碧禅师,改名“圣寿禅寺”,并亲题匾额。同时还赐给这座寺院“半副銮驾”、金瓜、钺斧等仪杖,寺脊上装有龙头凤尾,称为“皇庙”。

清康熙51年(公元1712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罗汉造像等,并对该寺再次重修。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拜谒灵山寺杲英墓。灵山寺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中颇有声望。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期间,曾提出往该寺瞻仰,因当时交通不便,末能成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河南信阳灵山寺导游词简短篇九

景区位于上饶市上饶县北,距上饶市区25公里,座落在上饶市中心旅游区域,地处三清山、圭峰、龙虎山和武夷山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间,是四山辐射的交织点,浙赣电气化铁路、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可达。灵山风景名胜区于10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

灵山属怀玉山支脉,东北至西南走向,主脉海拔1000??1400米,主峰海拔1496米。山体巍峨,狭长迂回,呈弯月状绵延百里。其自然环境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是道、佛二教圣地,道家书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信州府志》称之为“信之镇山”。是一个集度假休闲、观光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山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灵山有七十二峰,峰峰挺秀,形成了灵山整体性极强的延绵20公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上饶大地上,具有世界罕见的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质地貌奇观。有数以亿万计的花岗岩石块挺立于绝顶,孤悬于峭壁,簇拥于山谷层林深处,柱立于湍急溪流之中。灵山的高山梯田中国最具特色的高山梯田之一。灵山梯田,山高坡陡,落差大,层层梯田,弯弯田埂,或是稻田青绿,或是油菜黄灿,四季景色各异,成为灵山颇具特色的景观。

灵山还是道佛二教圣地,是江南颇具影响的民间宗教名山。胡昭、葛洪、张道陵、张继元、刘太真、李德胜、松月禅师等人均在灵山结庐修真、收徒传道,灵山石人殿有1800多年的历史。上饶籍的达官显宦和客(隐)居上饶的历史名人,如王贞白、韩元吉、辛弃疾、徐元杰、夏言、郑以伟、高明、王庚言、蒋士铨、徐谦等人,为灵山留下了300多首名篇佳作。

其中南宋辛弃疾赞美灵山“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明朝宰相夏言盛赞灵山“九华五老虚揽结,不及灵山秀色多”,当代诗人冯雪峰赞美灵山是“神奇的山,不屈的山,诱人的山”。

河南信阳灵山寺导游词简短篇十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