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2:13:33 页码:9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汇总14篇)
2023-11-19 12:13:33    小编:ZTFB

总结能帮助我们回顾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为以后的行动提供借鉴。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让自己过得更加幸福和满意呢?看看下面的一些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要领。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一

见惯了三亚碧蓝的晴空,便思念起故乡的春雨了.

故乡的春雨就像多情的少女,来时缠绵,去时悱恻.雨丝拂过脸颊,滑滑的带着暖意,犹如母亲的亲吻.透过雨帘总会见到那些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大人们,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时隐时现,那些赶着牛儿的大爷们,正用响亮的吆喝声来表达对春天的豢恋.雨儿一停,儿时的我们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呼朋引伴地相约河边,折一枝长竹杆,尖端系一麻线,把一枚大头针折弯做成鱼钩,鱼钩上串着蚯蚓,大家便一齐伏在河岸上,屏住呼吸静候鱼儿上钩,身旁青草茂密,草丛中镶嵌着无数不知名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煞是好看,随手摘一朵放在嘴边,一阵清香便扑鼻而来.每当有谁钩上了鱼儿,大伙便会争抢着鱼杆,满河岸上追逐着,打闹着……一天的时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长大后,远离了故乡,也曾在迷离的春雨中回来,近乡情怯,一放下行囊,便独自漫步在记忆仅存的小路上,故乡一切都变了,一切都显得陌生,记忆中的许多美好都在渐行渐远,儿时的一些伙伴也不见了消息,但春雨过后河岸上的那些喧腾却如在昨日,始终难以忘怀.

哦!儿时渴望长大,总是向往着成人的世界,殊不知其实人生中许许多多精华就浓缩在童年里,人大了,那曾拥有的纯真也就失去了.就像如今面对那一场场春雨,便再难有徜徉的心绪,心中涌动的却是一种不愿提及的淡淡悲.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二

山是青的,水是清的,却怎么也亲不过我的故乡。那光洁无垠的蓝天像一块磨得光滑的蓝宝石。郁郁葱葱的树盘在岩壁上,像一块吸盘。阳光洒在大地,像蒸笼似的烤着大地。这就是我的故乡偏岩。

有一个神话传说。古时候,有一对男女相爱,却被遭到反对。女生的母亲把孩子拉走,男子追上去。它们走到一座桥边,上帝被感动了,施法把它们变成了两棵树。这两棵树茁壮生长,长成了一棵葱郁高大的大树。它们有十几米高,如一位高大的绿巨人,如一把参天的大伞,如一朵盛开的绿莲。走到桥下去,大树的绿得发亮的叶子随着枝桠垂了下来,垂在腰际,穿着一条墨绿色蓬蓬裙,穿着一双棕褐色的长靴。让人不禁赞叹太美了。微风吹来,拂过大树脸颊,树叶发出‘沙沙沙’声。树叶们跟着风的节奏摇摆。两棵树面对面,把桥梁抬了起来,真所谓‘夫妻合力’,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一棵大树的底盘长过了桥。阳光透过长满叶子的枝桠,投射下斑斑点点的光辉。

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风景名胜,爱它的各种小吃,更爱它哺育我,养育我。青山清水亲故即使岁月不饶人,我可以忘记所有的事情,但唯一不能忘的,就是我的故乡。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三

似乎早已被人们淡忘,久违的它带着强烈的不满和成倍的疯狂横扫八月,冰城不再是冰变成一锅沸水,滚烫滚烫。连续的高温让前来避暑的人们防不胜防,哈尔滨以这样的热情欢迎南方来客,着实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北方人的豪爽是众所周知的,一桌丰盛的宴请为你接风,爽口的扎啤让你忘记一路颠簸,早晚清凉的风为你增添一丝惬意,冲淡了旅途的疲劳。

夏日的'松花江是人们休闲避暑的好去处,中央大街人来人往,马递尔冰棍格外走俏,排着长队的游客等待着分享它的奇妙。游鱼戏水涛声阵阵,绿草青青禅跳蛙鸣,游泳健儿舞姿轻盈,喝着冷饮围坐在柳荫下,松花江一览无余,码头热闹非凡,游轮穿梭,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一曲太阳岛上令人神往。伴着哈尔滨之夏的乐曲人们载歌载舞。

东方小巴黎给你的惊喜过目难忘,洋式格调衬托着中西建筑,索菲延教堂像一尊亭亭玉立的修女,俊哥靓妹穿着时尚,冰城让你耳目一新,人群里闪动着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哈尔滨享有音乐之城的贵冠,哈夏会连任几十年宝刀不老。人们更不会遗忘,那些曾经战斗在黑土地的青春年华,知青 ,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又谱写了一曲新的乐章!

太阳岛冰雪文化驰名中外,面包石垒积的马路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像一幅油画崎岖蔓延坐落在松花江畔,又好似一位久经沙场胜利归来的勇士,它传承着中苏文化,象征着中苏友谊朋友加兄弟!漫游在步行街你会有一种幻觉,仿佛来到了异国他乡,俄罗斯艺术品流光溢彩,大列巴、里道斯红肠,还有那醉人的酒糖任你品尝。中央大街琳琅满目,水阁云天取代了燥热的伏天,人们谈笑风生流连往返。

夜色阑珊月光明媚晚风送爽,霓虹闪烁 流水潺潺繁星点点琴声悠扬,远处传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四

故乡总是和温馨的亲情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故乡便成了人类永远追忆、向往的主题。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离开它多久和多么遥远,故乡的情怀对人永远是有魅力的。

——题记

谁都有自己的故乡,而且故乡在每个人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美丽。我的故乡呢?我的故乡不只一个,但是它们在我心里都有自己的色彩,而且常令我在快乐中追忆,在幸福中向住。

我的第一个故乡得从童年说起。记得我小的时候,活泼快乐的像一只金丝猴。但性格倔犟又十分任性,大人叫我做的事、说的话我总不听,还专门唱反调。七岁的时候该上学了,母亲为了让我自己能去学校报名才正规其事地告诉了我的出生。父母生我时为了让我聪明一些,他们请许多亲朋好友来当“参谋”给我取了一个认为极“响亮”又满意的名字----苕货。听人说名字取的越难听,人越聪明,长大才有用。所以家乡才有许多叫“牯牛”、“沙牛”“猫儿”、“狗子”等之类的名字的。故,我的小名“苕货”由此得名。直到上学之后我才有了一个“经久耐用”的学名----刘致远。妈妈说这名是爸爸在我出生不久,经他上报后由刘氏家族中“最高权威”人士爷爷给起的,还有一条诫律是,以后不经许可不能随意改换。我的出生地点,母亲告诉我是在江汉平原西南面的一个村级小街上,时间是某年某月、农历某月某曰,具体时辰母亲也记不清了。世上仅有这样粗心的母亲,连第一个儿子的生辰之日也没能记住。因此,弄得我直到今天我自己也说不准是几月几日,常常在填各种表格的时候,日子东一日西一日的乱填。

故乡“小街”这个地方的名气有多大呢?我曾在大学里和班上的同学各自赞美故乡美时,激动了使用放大镜使劲地在地图上扫雷似地搜索也没找到。我的故乡虽说不上有名山大川的灵秀,可这块荆楚大地上一滴不醒目的丘陵之地,它盛产水稻,棉花和油菜等。勤劳、纯朴的荆楚人世世代代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着,播种着美好的未来与希望。

这里的春天也十分美丽。每年早春的那阵风只要随便地一刮,大地也能绿出个样儿来。原野上那些繁茂的各种野草旺盛得似绿绒毯子一般,路两旁的一棵棵杨树、柳树在新春里生长的枝叶,嫩绿的似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时时向行人展示出它们迷人的风姿。街头的那条小河在小鸟愉快地歌唱中潺潺地流淌着,那有节奏的声响还能传出阵阵悦耳之声。田野和丘岗上那些无数不知名的野花一个劲地迎着暖暖的风,笑盈盈的开着。它们好像都想为这个不负盛名的故乡增添一点令人自豪的光彩。

生活的这块地方离县城有三十多公里,距乡镇只有五公里左右。北面两公里外的地方有一条汉宜公路(汉口----宜昌)这条省内当时有名的公路便是我童年故乡的唯一骄做了。我们到乡镇赶街、徒步、登车、乘车都很方便,但是我们很少到乡镇上去,因为我生活的这个村级小街,虽比不上县城的繁华,乡镇的热闹,但每逢双日这里便有一次赶集。人特多。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红火。街上卖瓜、卖菜、卖肉、卖鱼、卖年画、卖酒、小吃、做生意的应有尽有,这和那纯乡村的人比较,自己巳感觉到了身在这个“闹市”和“城区”的荣燿了。少年时的心里想着比上不足比下还有余呢!难怪当时其它一些村的人托关系、找门子,主动请人说媒提亲将清爽的女儿嫁到这个仅六十多户人家,巷子似地一条街的“街”上来。看到这情景心里虽说并不十分满足,但也有一种快意和荣感。于是家乡的小街,这个知名度并不高的地名便在我心中名正言顺地占去了首席故乡的位置。

我的第二故乡是父亲对我讲的。父亲在县金融系统就职,常年工作繁忙,因此,他很少回家。又因父亲人天生忠厚、老实、踏实肯干,工作兢兢业业并且非常出色,几十年的金融工作他没出一分差错。所以,年年被评为全县金融系统先进工作者,难怪全省第一次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全县金融系统由他出席,唯一一块全省劳动模范金质奖章竞合情合理地戴在了他胸前。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看到他戴章的小照,那块金牌仍闪闪发光,令人骄傲。

父亲很少回家,哪怕是过年过节他也守着银行的金库。在我上大学之前爷爷去逝时,他回来了。说是要领我去寻根,告诉我真正的故乡之所在。我爷爷63岁去逝,父亲领我来到了荆楚腹地中靠近省城较近的一个市管辖的镇里的村子,这个村子因姓刘的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名叫刘家台。刘家台这地方因属江汉平原腹地,因此,村里家家房前都有篱笆墙做的菜园地,屋后户户都有几十上百平方那么大的一片茂密树林。听父亲说这树一来是上辈为下一代造福准备做房子的木材;二则也算是一种心愿和希望。父辈对下一代希望能像这房后的大树一样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父亲领我来到爷爷墓地前,告诫我,刘家台这个地方就是我的`故乡,并叫我以后不论走到哪里,工作在什么地方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故乡。我想父亲的话是对的。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不就是最讲血源和肤色吗?只要是黄皮肤,不论我们漂流在世界的哪一个国度,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样在我即将上大学离开故乡的时候,父亲这样认真又慎重地向我宣布了永远不能忘记的故乡。

“我的故乡不只一个,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周作人对故乡的感慨。的确,我的故乡也很多,除了上述的是自己故乡外,我在美丽江城求学几年艰苦而又愉快的校园生活,记下了我青年时为知识而求索的经历;记下了同学间真挚而又深厚的友情;记下了我青春年华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不管到哪里永远也不会忘记。

大学毕业后祖国的需要把我分配到了国家第五机械工业部工作这里的人们大都来自五湖四海,但人人一见如故,友好相处,在这个大家庭里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国防事业,大家在偏僻的山沟里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着。在这里短短几年的工作,生活却深深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轨迹。还有充满希望飞速向前的山城,如今我生活工作在这里,而且巳度过无数过春秋。山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极有灵气的土地上,我和勤劳的山城人民一样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汉水和智慧为山城辉煌的昨天与更加灿烂的明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美丽的山城,我恋的又一个故乡。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五

细细的田埂漫漫的路,走好田埂也便走好一段人生。

——题记

在农村,当你随意的把视线抛向田野,你会发现,每块土地的边缘,都有一条细长的土坎子,这便是田埂。平凡淡然,却承载着农家人切实的一生。

小时候,每到农村忙期,父母便带着我去田地,在地埂上铺一片纸,让我在那一坐,便开始干活。相比城里的孩子,没有温馨漂亮的童车;没有先进的电子玩具;也没有可爱贴心的毛绒玩具。于是在田埂上爬来爬去,有时甚至掉下来擦破点皮,但在农村这根本不值一提,兴许是在日久中与田埂相依,因此在我的心里很早留下对它的记忆。

后来懂事了,时常看到父母用铁锹整理田埂,而且那样细心,我问爸爸为什么这样做,爸爸告诉我:“田埂是我们农民的压心轴,整理好田埂,来年的粮食才会有好的收成。它也反映了农民的勤劳朴实,忘了田埂的农家人就是忘了初心,人生也不会踏实。”我似懂非懂,只是对田埂刮目相看。

也不曾记起在岁月的年轮中,我有多少次走在这田埂上,先是跌跌撞撞,失足埂下。又变得稳稳当当,脚踏实地。终于,我懂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看似平凡的万物,其实涤邃至理,启人心迪。细细的`田埂是黄土的躯体,却未必每个人都能顺利通过。而只有那些与之朝夕相伴的农家人,用其淳朴,勤劳的心,真正服了这条田埂。

走好田埂就掌握了人生,只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返璞归真,那么历尽一生想要抵达的境界,其实只是花开的片段,叶落的瞬间。时常铭记着故乡的田埂,剥去华丽的塑身,用一颗真挚的心贴近人生,那么你就不会一次又一次的失足迷离。

走过多少繁华的长街大道,飞越过长空中多少飘渺的云白霞红!回首当年,牵动我心的却是那条崎岖狭窄的田埂。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六

车路蜿蜒,迤逦入山,过迷塘沟穿向覃坪。迷塘沟细流清浅,河石光润,河草依岸,两边木棉花开似火烧。我,欣喜之情从内心油然而生,外露于形,笑颜嘻嘻,手舞足蹈,还险些碰掉车师傅的烟斗。

时隔九年,重回老家,心里装填的是故乡可能变可能不变的遐想。因为它只与童年捆绑在一起,与今天有如梦与现实的暌隔。

有时,突如其来的思潮,在不受理会的境遇里遥为轻云进而飘过头顶,散在天边。而此行,我确定将会获得再好没有的满足。

山路陡峭难行,坎坎坷坷,众人一路饱受颠簸之苦,当然也在曲曲折折中感受万山圈子里和柳暗花明的意味。至于我是在心里把故乡的样子一点一点地塑起。

终于到了覃坪,踩到真正的童年的园地上。还能看到像谩骂不绝的妇人的怪石和其侧苍老奇曲的桃树,还能看到石子羊路和防牲口的围栏,只是它们变窄变矮有情有感了似的。我开始嗅到了梦寐的气息,从而极力地去求索一切能够修复我记忆的钉钉镙镙。对,我要去看旧房子,可是我最终发现童年温暖的记忆就在一个片瓦不存乱草丛生的乱墟下苦苦呻吟。如今,看一回对面山顶与瓦檐间徘徊的皓月已属奢想。正当我面对这片败景黯然伤心之时,有人轻拍了一下我的左肩。“你是比斯?”大概是看到我讶异茫然的表情他又说:“遝子,八坛子呀,不认识啦”。这时我才半信半疑地应着转过身来。

站在我面前的这位穿风衣戴围巾修眉俊脸的青年正是我童年的伙伴。老朋友相见嘘寒问暖、悲喜交集自不必说。但是慢慢地彼此的话都变少。静而无觉,动则万变,身旁的和前所未知的中间往往很难感知到时间的变动,时隔多年才相见的我俩跟前便显出时间足迹的.沧桑了。同朝霞的绯色和天空的蓝色的衔连一样微妙地让我们从童年度到了青年。此时,惟有,在思想里,在记忆里,将所有联系他和我的像珍珠一样的过往翼翼小心地串起,可是到某处,线断了,已串的珠子散落一地。此刻我们又只有呆定。

童心恝然,灿若向阳葵,正是吉卜赛姑娘唱悲歌也唱得欢天喜地。我们,本是无话不谈的,就剩各自皱眉敛唇的心事;本是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也只剩支吾与默然。最后我俩还是在有话未吐中挥手作别了。

天空雪意涔涔,我再度离开老家,与上次相比,除却翻山越岭时坐车之与徒步的感受外,便是过客之与出门的心情了。

大概生活的组成就是:一份回忆的温暖,一遭现实的尴尬,一段未来的盼念罢。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七

月到中秋,按照农村的习俗,女儿要提前回娘家,送月饼!虽然,我每年都是提前一周送月饼,但中秋节,还是会回去再看看父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多少离愁别恨,竟无语凝噎!

中午回婆婆家看婆婆公公,一大家人开开心心,一起吃午饭。晚上回娘家陪父母!看到生病的父亲,悲伤的母亲,这样团聚的节日,内心纵有多少悲凉,也无从说出口。

小弟还专门叫我去他的院子里,特意叮嘱我,不该说的话就不说,不该管的事情就不要管,免得惹父母生气,一切都任其自然吧!我内心的伤感和无奈,还是充溢着心胸!

我和小弟、弟媳小心翼翼地陪在父母亲身边。逝去的亲人,永远不能体谅活人的悲伤!我也无法安慰母亲痛失爱子的痛苦和悲伤,只能装着若无其事地和大家聊天,无视母亲的悲伤!

有时常常想,如果我是一个男孩子该多好!如果我足够强大,足够能干,我就能撑起一个家庭,为年迈的父母遮风挡雨!庇护我那亲爱的姐姐和弟弟,让他们健康幸福地生活!如果我足够强大,我将会撑起一个大家庭,让自己家族的兴旺发达!

可是,我就是一个如小草一样的普普通通的女人!长大结婚嫁人生子,相夫教子,养育儿女。我终年忙碌和辛苦,也只能让我的儿女衣食无忧!我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回家看看父母,给他们买几身衣服换季的衣服,买双舒服的鞋子,买点父母亲爱吃的水果和点心!

父母不愿和我们住一起,也许是习惯了老家的清静和自由!也许是父母家住乡村,养儿防老的封建思想,随儿子生活的习俗,不能接受随女儿住的生活。好在我离父母家不算太远,交通便利,坐车不过二十多分钟!打的,也不足二十元的车费!

看到年迈的父母,突然看到母亲忙碌的背影,发现母亲真的老了,头发早就花白了,背似乎也有点驼了。父亲的听力,也不是那么好了!给他说话,要大一点声说。

真是感慨岁月无情!那个从不知疲倦的母亲,美丽善良的母亲老了,背也驼了!智慧能干的父亲,常替族人张罗红白喜事,替人书写对联,替人书写家书的教书先生,真的是老了!

父亲在炕上躺着,说是父亲最近几天感冒了不舒服。母亲也在炕的另一头躺着,掩饰不住的悲伤。

我和小弟、弟媳拉着家常,看着中秋晚会的节目。母亲还嘱咐我们吃月饼,说这是习俗。把刚才在院子里桌子上现过的水果和月饼都要吃一些。我们把月饼掰开,分给父母一些。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是少了你一个!很多年一直是你陪着父母身边,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往年都是你陪着父母过节,我们都不在家,也放心,父母身边有你!

如今你走了,永远的走了。侄女也都大专毕业上班了,侄子也都上大学了。如果有你,这个家,该是多么幸福的一大家子人!可是,人世间没有如果。你已经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月还是家乡的明,皓月当空,我和小侄子并排躺在父母的炕头,这熟悉的家,熟悉的炕头,我住了三十多年了!

无论我什么时候来,看到的父母亲总是在忙着,从来不闲着。父亲不是种菜浇菜,就是扫院子。母亲不是做饭,就是洗衣服,织布。

岁月如梭,母亲永远在织布机上,织她永远织不完的布!父亲总是在替母亲拐那永远拐不完的线!连我们穿过的旧毛衣都拆洗了,拐成线,织成毛毯子!

愿岁月的梭,织进我所有的爱,织成最华丽的织锦,献给我最爱的人!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八

故乡的老屋,是一间低矮的平屋,记忆里总是蒙着一层暮烟,黛瓦与屋脊,像匍匐的老人的背影。

老屋的结构是简易的川东民居,片石垒基,四角是木柱、中间的墙体是楠竹柱头、墙壁是竹笆夹泥,斑驳的泥墙里夹杂着一些谷草,棕榈和人畜的毛发。屋面,里屋靠山的一面,称为阴面,盖的是小青瓦;阳面,门庭向西的一面,盖的是洋瓦,颜色都是陈旧的烟蓝色。还有一间偏屋,生火煮饭的地方,是砖砌的厨房。接近屋瓴的瓦槽里安装着两片亮瓦,是透明的玻璃瓦。用来采光,是老屋的天窗,也是一家人生活的天窗。它通往着,或者是连结着一家人心里的希望。

小时候,我顽起皮来,妈妈常笑话我,说我是垮房子垮来我们家的野孩子。笑意里流露出拿我无可奈何的原由:“穷人家的孩子野一点好,野孩子骨头硬,少受人的欺负。”妈妈说。

事实上,我家的老屋年生太久了,是我爷爷在世时兴建的,加上我出生那天恰好遇上了狂风暴,我的第一声啼哭接上了最响亮的一声响雷,震垮了半边屋。重新建的半边屋便盖上了洋瓦,变成了现在的屋。

临近春节,家里要打扫扬尘,我们会把平时收集起来的旧报纸用来糊墙壁。报纸上有一段文字我记忆得特别清楚。

在《妈妈的藤条箱》里,我写过病中的妈妈躺在床上,常常用手指在我的手板心上教我写字,验证我学习的效果,除了念书给妈妈听,就是读墙上的报纸。

我是长江边的孩子,印象里河流的样子都像眼前的长江。我问妈妈这是真的吗?

妈妈躺在床上笑了,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庄子的人,他有一条鱼,名字为鲲,它之大,不知有几千里;化成鸟,名字为鹏,鹏飞起来呀,垂翼若云,把地球都包起来啦,一振翅便能鹏程万里。”声音转着弯,神情好得意,接着喊我:“来,到妈妈这儿来,妈妈教你鹏程万里的写法。”

遇上漏雨,小青瓦叫捡漏,就是爬上屋面摞一摞瓦,把盖得密集的瓦片摞到破损的地方来。我家屋上的小青瓦,爷爷造屋时盖得密,几乎是一匹叠着一匹,用我爸的话来说,捡一辈子的漏也捡不完我家屋面的瓦。

现在体会到爸爸对爷爷的感激。

洋瓦麻烦些,洋瓦是一匹瓦扣着另一匹瓦,屋面上没有多余。屋漏了,只好用塑料薄膜、油布、油毛毡代替瓦,盖在漏雨的地方。为了防风,要弄一些砖头、石块来压住。否则,风要吹跑。这样的屋面看起来,像衣服上补的补丁,样子难看。

我是雨水里出生的孩子,一生牵连着雨水的情结,直到如今我常常故意忘记带上雨伞,行走在雨中,任凭雨水淋在我的头上、脸上、以及三十七度的体温上。

仰望着雨水飘飞的天空,任由清冷的、温暖的、苦涩的、甜蜜的雨水落进我的眼里。

多么幸运啊,我这个经历过雨水淋湿浸润的孩子,生长到现在,生长到成为人之父亲的年龄,眼里还会流出雨水一样的泪水,内心里依然抱有着一份雨水一样柔软的情意,一副人性柔软的心肠。

此刻屋外下着雨,下着深秋苦寒的雨。我准备朝雨中走去,走回到童年记忆里最为深刻的一场夜雨里,那是一场疼痛与饥饿的夜雨,苦难的夜雨。

就向那里走去吧,向童年的内心走去,童年的内心有人性最柔软的东西。

支撑人生的并不是其它什么理想与信念,而是人的内心里本来就固有的人性的闪光。

如果人生非要有一种理想与信念,我愿意把它作为我的理想与信念。

记事不久,妈妈第一次生病,吃饭的时侯,突然昏倒在地上,家里一遍慌乱,无论父亲和我怎样呼唤母亲,她都人事不省,脸色发青。邻里的陈伯伯赶来见状,他一边叮嘱一边向医院跑去:“按住仁中,我去叫救护车!”

凄狞的笛声在雨夜里嘶鸣,我尾随着追赶,跌下又爬起,直到救护车的影子和嘶鸣的笛声消逝在茫茫的夜雨里,消逝在黑洞一样的夜雨里,我才蹒跚着童年的身子回到家中。空荡荡的老屋里剩下了一个末满三岁的孩子,他坐在床沿上,坐在白炽灯昏黄的光线里,双脚吊在床沿与地面的空中摇晃,双手拍打着床沿上的木栏,一遍又一遍地哭泣,盹一会,醒来,又开始哭泣,哭到他的气息发不出声音,依然还在哭泣。

婆婆把我抱在她的怀里,她要把我抱回她的家中去。

是啊!这温暖来自婆婆的心灵,是婆婆心灵里的爱。

原来泪水是心灵的爱。

人类所有的爱都来自于母性的心灵。

婆婆给我洗了脸,洗了泥泞的泪脸;婆婆给我洗了身子,洗了血淋淋的身子。用药棉签细心地给我清洗了摔伤的伤口,抹上了药水,把我光溜溜的身子放入到还留有她体温的被窝里,“等倒婆婆,婆婆给你下碗面来。”

婆婆下来的是一碗“阳春面。”加了一只煎鸡蛋。

真香啊……碗里冒出袅袅的香烟。

“春”是“葱”吗?“葱”太俗了吧。婆婆的的声音我没有听清,心里铭刻下了“阳春面”这个美好的名字。

春,曙为最。春阳是万物复苏的能量,童年是生命朝阳般初升的时代。

食物的美味并不取决于食材、厨艺,它取决于饥饿、肠胃的需要、人间的温暖!

接下来的日子,妈妈住进了医院。我要邻里的小萍姐姐带我去找妈妈,医院的门卫不让小孩子进入病房,我们绕到后面去,从病房的窗子里去找妈妈。住着妈妈的病房靠近着围墙的边沿。那扇窗户沐浴着耀眼的天光。小萍姐姐抱起我,让我趴在窗台上,妈妈躺在洁白的病床上。“妈妈!”我喊出了声音,小萍姐姐连忙用手来捂我的嘴巴,说:“小声些,你妈妈在睡觉哩,带你玩一会再来看你妈妈?”我不愿意,继续趴在窗台上,阳光照在我的背上,影子溜进了妈妈的病房,我耸了耸头,让影子朝妈妈的床边靠近。

啊,那是一段多么遥远的距离呀。

影子的距离是那样的遥远。我趴在窗台上让时间在童年的守望里消失,让童年的心灵种上守望的种子,——是爱的种子吧,等到时间的春天回到了原野上,回到人间的原野上,原野会长满爱的小草、爱的鲜花。童年和她的妈妈会像鸟儿一样飞翔在绿草葳蕤,鲜花盛开的原野上,天空里。

妈妈好像听见了声音,妈妈的眼睛看见了窗户射进来的阳光,看见了一张孩子的脸,一双孩子的眼睛。妈妈,我的妈妈以为自己还在梦里哩,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的眼睛。她挪动着虚弱的身子,把她的头,整个上半个身子挪出了白色的被盖,让自己朝着窗外倾斜,朝着窗外的那个孩子。待她确定那个孩子是一直依偎在她梦里的孩子的时候,她决定要从病床上站立起来,来到窗边,来到她的孩子面前。

妈妈在病床上开始侧身,她的双脚己经从病床上滑落到了地上,她的双手撑着病床的床沿,妈妈站起来了,她扶着床栏、扶着墙壁来到了窗边,伸出双手,那双白皙柔弱的双手抚在透明的玻璃上,抚在我的脸上,她顶上头来,用她的额头顶着隔着玻璃的我的额头,那一刻的温暖刹那间传递遍了母亲和儿子的身体。妈妈流泪了,她转过了头颅与她泪流的脸面,用双手紧紧地捂住双眼,把泪水捂进心里。

妈妈呀,人类的每一个母亲都是柔弱的,唯有她们的爱是执着与坚韧的;人类的每一个母亲在她们心里都蓄满了泪水,泪水是母亲井里的水,母亲井里的水永远不会涸竭!

妈妈向小萍姐姐招了招手,从荷包里摸出了两张钱,“来,一人一毛。”妈妈要让我们去买糖果吃。

来到糖果店的柜台前,我买了一角钱的糖衣花生仁。糖果店的阿姨用谷草颜色的包装纸给我包好,糖包的形状像一只粽子,打开封口像举起来的小喇叭——“啦啦向啦西啦,向啦西啦索法索啦,多索啦,来咪来多西啦索啦,啦——啦——向啦西啦……”我唱着童年的歌谣回到了妈妈的窗前,踮起脚敲响了窗子,妈妈伸出头来,我拈起一粒糖衣包裹的花生仁喂进了妈妈的嘴里,妈妈含着花生仁露出了白色的牙齿,嘻嘻地笑着,她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也从糖包里拈出一粒喂进了我的嘴里,“甜吗?妈妈不在家的这些天,你不要乱跑,就在村子里玩,饿了呢,就到小萍姐姐家去,或者到坎下的婆婆那儿去,爸爸下班回来好找你。”

……

妈妈这次生病后落下了病根,隔三差五会犯昏病。记忆里,妈妈常常被单位的同事用门板抬回家来,也有在大街上犯病的经历,那时的人们普遍都有纯朴善良的情感,会把妈妈送进医院,或者帮忙把妈妈送回到家里来。只有一次例外,妈妈自己苏醒过来,发现衣兜里的五斤粮票不异而飞了,妈妈坐在大街上痛哭了好一阵子。要知道在荒年里,五斤粮票换回的大米能够维持三口之家个余月基本的生存。当然这样的粮食不能拿来当白米饭吃,米粒要掺进草根菜叶熬成稀粥,绿隐隐的粥面能映出因饥饿而菜青色的人影。

妈妈告诉我,能够度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全得多亏你爸爸,那时他在乡下给农民修房砌猪圈用辛苦的'劳动挣回一背一背的菜蔬或杂粮,维持了家里的温饱,让我们没有被饿死,同时还接济了一些困难的乡邻,以及我们家的一些亲戚。

妈妈的病伴随着我的童年,我的学生时代,直到我高中毕业,妈妈的昏病才没有犯过,而今我的妈妈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了,虽然她的头发找不出一根黑发,但是即使在暗夜,只要有一丝光亮,妈妈的白发也会反射出来把暗夜照亮,尤如山后的落日返照出来的天空比白天还要绚烂。年轻时身体健康的父亲、把我妈背上背下的父亲,一身都是臭毛病,反而要我妈伺候他了。

曾经喜欢阅读小说的妈妈,现在常常阅读爸爸的病历,爸爸的病历有厚厚的五卷,每卷有三百多页。妈妈数落着:“嗯,这是下井挖煤落下的、这是爬屋顶不小心摔伤落下的、这是打石头、抬石头用力过猛落下的、这是与人打赌出蛮力落下的、这是急着赶路蹚冰凉的河水落下的、这是担忧家里的困难落下的……”

听妈妈数落爸爸的病历,如同聆听一个人生命的历史,生活的历史。

小时候我也是一个馋嘴的小孩,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哪个孩子又不馋嘴呢?我家老屋的墙壁上,是在里墙,有三根楠竹柱头,栗色里泛着釉光,每根在竹节的上方都开着小碗般大小的孔洞,靠在左手边的开得高些,几乎接近了屋樑,里面放的是:铜钱、板扣、洋钉、备用的钥匙,一些陈旧的什物。妈妈有时会掏出一两枚铜钱,做毽子,给我们玩。中间一根开在顺手的高度,坐在床上伸手就可以拿放,里面放的是:针头、线脑、布头、纽扣等日常用物。最里面一根,孔洞开得高些,我要站在床上,用叠着的铺盖垫着伸手才能够着,里面放的是零钱,是金属的硬币。趁家里没有人的时候,我会“偷”出几枚来,用来买糖果,买冰糕解我的嘴馋。每次当“小偷”的时候,心里慌慌的,生怕着被妈妈发现,拿了钱后,手指总要在里面薅几下,听见还有硬币与竹节碰撞发出叮、叮、叮的响声,才收回手来。奇怪的是竹孔里的零钱总是没有被我“偷”完过,而且不时还会多出几枚来,竹孔里的钱自己会生出钱来?我当“小偷”的劣迹也从未被妈妈发现。都说小孩粗心,没想到大人比孩子粗心多了,自己存放了多少钱,一点也记不住,真是太好笑了。妈妈也笑过我,她丢钱到竹孔里时回过脸来笑我,我转过脸跑出去玩了。屋里传来妈妈“咯、咯、咯……”的笑声。

老屋拆除有十余年了,前些年,陪年迈的父母回去看望过老屋的遗址。整条河街、周围的邻舍、以及老屋后山上的一所村学,都被围在了围墙里,成为了一片废墟。江上的清风吹动着废墟上腐朽的气息。

父母的眼里流出了泪水,一双阅尽了苦难岁月的双眼留下泪斑,留下了时间的印痕。

门庭向西的老屋,沐浴着余晖与晚霞的老屋,每年春天,落满尘泥的瓦脊上都会生出亭亭的寸草,茵茵的草尖上开一些白花、红花、蓝花、黄花,在日影里、月影里、江上清明的风里摇曳,摇曳着我梦里的乡情。

前些天,打听到老屋的旧址开始动工了,要兴建滨江生活小区。我要为父母购置一套住所,陪他们回到老屋的故园去生活。

让我的父母站在故园复兴的高楼上:眺望日出、眺望大江东流、眺望天边的帆影——他们年轻时困难又欢乐的生活。

父母才是心灵的家园。

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漂流,只要父母在,只要父母在你的心灵,家园就永远不会消失。

原来心灵是父母的家园,父母的爱,乡愁的爱。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九

故乡犹如母亲,是用她的一草一木在哺育我们成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一轮夕阳,缓缓地没入深山。

一座城,渐渐地映出光亮。

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云端。

一双眼睛,默默地望着远方。

一缕愁思,牵念着远方的土地。那快土地,有着多少思念与牵挂。

不在故乡的那块土地上生活,已经有十年了。十年,多么漫长又是多么耐人寻味。在梦里,时常回到故乡。看到了自家的老屋,还有老屋前的那棵树;看到了树上的花,闻到了故乡最熟悉的味道。

从城市的嘈杂中逃离出来,坐在这座楼的顶端遥望故乡的土地,回味在故乡的童年时光。

经过城市中的这条河流,也流经了故乡那块土地,可我却闻不到故乡的气息。正如在无数汽车的嘈杂声中,听不到故乡的呼唤。时间倒转,童年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河流,流回到故乡。

童年时最爱老屋前的那棵树,时常为了它的一朵花与伙伴大打出手;。

童年中最爱田边的草地,时常和伙伴在上面打滚、嬉闹;。

童年中最爱夏夜的萤火虫,时常捉来装在瓶子里,挂在床头,甜美入睡……。

或许,童年中最怀念的是那一种纯真的幼稚。小孩子永远是最快乐的。总喜欢一句话:人一出生就只是一张白纸。小孩子在自己的白纸上可以无忧无虑地画出自己的色彩,而单纯,应该就是手中的画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白纸上变得越来越有章法,色彩由浅变深,由暗淡变成炫丽,那是成功的步伐。画满童年的那一块,却是色彩斑斓,凌乱间充满天真与欢乐。这就是童年的魅力吧。

儿时的一个玩伴,现在就在这城里工作,而我,还在学校读书。他说我很幸福,因为有书可以读;我说我有梦想才很幸福。我们都笑了,十年前我们也这样笑,在每个故乡的日子里。从他那里知道,这座城市的边缘已经延伸到故乡的土地上了。在原来玩耍的那片大草地上,一座工厂拔地而起,遮住了那片绿,淹没了夏夜的蛙声……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感伤。我想,故乡应该是变得更富有了吧,但这之外,好像少了些什么。

太阳收起了最后一缕光辉,天色渐渐暗下来。可我分明看到了远处的一点光亮,那是故乡的呼唤。

只是一些来去匆匆的汽车在街上来回地驶过,不管是来的还是去的,在这个如梦般的城市一点都没有我停留的迹象,我知道在这些匆忙而过的车辆中,没一辆是重复着同样的路线,就如那些游子,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哪里去。横在眼前的那条大街,此刻在我眼里就象一条我正在走的路,路的一头是我的原点,是我的故乡,我在一步步离她远去,路的另一头是我的一个梦,那个梦是我一生的追求,不管能不能实现,我都会象街上行驶的汽车向那个目标驶去,因为这是我一条生命的航线,我要沿着这条线走向我生命的极点,远离我的母亲,远离我的亲人,远离我故乡的泥土。

可是我并做不到这些,我不能一去就不能回头。此刻在我的脑里,我就想到了故乡的田野,家门前的小路。深深的怀念,浓浓的乡愁,使我总也摸不去故乡的影子,忘不了家里的亲人。过多的乡思,根植于心的乡土情节,我在前行的路中有着许许多多思念,多了许多顾忌,这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感,我知道这种情感是人的一种美德,但同时也是给人的一种伤害。情感过于深重的人,往往从原点出发又会重新回到原点,就象我的许多朋友一样,从家乡出来最后又回到了家乡,其实在心里他们也和我一样清楚,流浪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为了选择一个更佳的生存栖息地,可就是因为这种抹不去的乡愁,不愿远离故乡的心理,使他们重又回到故乡,回到他们父辈祖辈那样的生活。

故乡在我的心中只是一种怀念,可我并不想对她有深深的留恋之情。我知道在我的情感中,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不会感觉那儿的风光比家乡好,那里的人们比家乡亲,这是人的一种心理,是对自己出生地的一种依赖。生在哪个地方,不管那个地方再贫脊,再落后,都没有人认为它不好的。爱家乡,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但我们不能因为爱而就漠视了她的现实,自己的发展有时是要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只要心中不忘故乡,对故乡有份情就够了,没必要死恋着故乡,离不开故乡,如果人人都这样,故乡也得不到发展,我们的命运也不会有好的改变。

读书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人是从大森林中走出来的。在我今天的想象里,我认为大森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种地方令我无限神往,她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家园,可人类还是走出森林来到平原过起了农耕的日子,这不是因为大森林不好,而是那地方不适宜于人类生存,不利于人类发展。人类正是因为走出了大森林,才从原始中蜕化了出来,从而不穿树皮不吃野果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农耕生活。到今天,已经没人把大森林看着自己的故乡,人们心目中的故乡,都是一代人或两代人长期居住的地方,或者是自己的出生地。其实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是把上一辈人的出生地看做故乡的,我们的下一辈人也许就不会出生在那个地方,那里只会是他们的一种祖藉,他们的故乡将是我们今天生活的地方或者是我们将要去生活的地方,故乡情节对于人们来说并不象血液那样会一直不变地在血管里流淌,那是随着时代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有所不同的。单恋着一个地方,是一种狭隘的心里,走不出故乡,见不到外面的世界,人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这几年在外面游荡,到过许多城市,离家越来越远,随之而来的思乡之情也越来越重,无论是关山飞度还是远在天涯,故乡总是能唤起心中最温柔的记忆。想起它眼里会饱含着泪水,思绪止不住的在久远的岁月里徘徊,那里的山水,明月,田野在眼前浮现出来,顿时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的心早已飞回到遥远的故乡,亲人们在呼唤着我的乳名,问寒问暖,热炕上欢声笑语不断,虽然外面是彻骨严寒家里却是温暖如春。

离故乡久了,看见那里来的熟人亲戚朋友会有说不完的故事,在外遇老乡两眼泪汪汪,儿时的趣事,家乡的轶闻,无不勾起心中记忆,经常是彻夜畅聊到天明。分别的时候多少有些依依不舍,希望有机会还能再相聚。离家在外,心里自然渴望着能遇见些故乡人,有时在街上看到了故乡车牌的车都觉得亲切,于是想着和司机搭个话,这也是寻找一种心灵的安慰,因为思乡之情在心中按捺不住,不时的会流露出来。

在居住地还开了家莜面馆,我立即进去品尝,吃到了久违的莜面,价格不菲做的精致可味道总是差了些,莜面得用故乡的水做出来才别具风味。有一年,一位大领导从我们那里路过,头一次吃到羊肉蘑菇汤蘸莜面,当时他是赞口不绝,还声称要把给他做饭的大师傅带走,以便随时可以吃到这种好东西。莜面确实是一种好的食品,许多在外的朋友也和我一样忘不了它。

元旦公司放假5天,我义无反顾的打点行装,做好了回家的准备,其实我的心已经飞回了故乡。

我的故乡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武穴顺河集镇青龙咀(原古地址:湖北麻城孝感青龙咀)。我日夜思念着我的故乡,可我从未去过故乡;只是父亲在南京军区大别山分区陆军野战部队时,曾去过,也会见了故乡的族人。

故乡没有紫禁城天坛的独特,没有万里长城的壮观,却有三国“赤壁大战”的传奇;没有苏州园林变幻多端的景致,没有西湖玉龙、金凤的传说,却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据史料考证,我的家族可上溯到唐朝,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李治的嫡传后裔。宋朝南渡时,正逢宋蒙联合灭金,战事正酣;始主李炜,号“季八公”,为宋营骠骑大将军,自南昌提兵入湖北麻城,即现在黄冈市,在大别山南麓李家坝安营扎寨,定居生根。

我曾无数次梦回故乡,梦中,我深情地拥入故乡温暖的怀抱,以游子炽热的情怀,细细品味故乡秀美山川。如今,我执着的梦想,已在季节的轮回里,把缠绵的故乡情,化作自己人生规划的一部分。

一提起故乡,我的热血就会沸腾,奇妙的心灵感应油然而生,她来自我内心对故乡的眷念;想起故乡,似乎隐隐约约听到了故乡对我的千呼万唤。快乐时,眼前就会曼妙麻城映山红的绚烂,付与我宽宏博大的胸襟;悲伤时,脑海就会浮现故乡落叶的静美,勾起我落叶归根的情愫。

思念故乡,不需要铭心刻骨的誓言,想念故乡,不需要海誓山盟的承诺;故乡是我无拘无束的天堂,我的思想浪潮如放飞的鸿鹄在美丽的天堂里自由翱翔。

思念故乡是一种朦胧的惆怅。我总会在月光倾泻的夜晚思念故乡,倾听来自故乡清远的笛,静静感知故乡远方亲人的召唤。故乡的亭台楼阁,如海市蜃楼,时刻在眼前徘徊、萦绕;故乡的模样,在我心中已形成不可替代的情结,沉淀为挥之不去的乡愁。

想念故乡用青石板筑成的小径,想念故乡袅袅升起的炊烟,想念故乡族人亲和、纯朴的乡音;想念故乡的感觉是清清的花香,是淡淡的愁怨,是彻夜的难眠,是浓浓的乡情。

喜欢故乡绵延起伏的山峦,喜欢故乡淅淅沥沥的细雨,喜欢故乡漫无边际、葱茏翠绿的竹海,更喜欢故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华美诗篇。

故乡多么美丽、峻秀,思念故乡,我再也没有心情去欣赏紫金山峦的柔情和西子湖畔的浪漫。故乡多么宽宏、亲切,即使把珠穆朗玛的巍峨、布达拉宫的壮观、维多利亚港的豪华加在一起,也无法和故乡的亲情相比。

故乡和我血脉相连,故乡是我童年的记忆和五彩斑斓的梦;我是故乡在神圣土地上播下的一粒普普通通的种子,生长成精力旺盛的莘莘学子,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而如今叶落归根,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可爱的故乡。

我愿化作一叶渡船,摇曳在故乡碧波荡漾的赤东湖;我愿化作千变万化的白云;自由飘渺在故乡湛蓝色的天空;我愿作为痴情守望的农夫,躬耕在故乡广袤无垠的土地。

故乡啊!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当一天的忙碌回归到月夜的宁静,我总会满载着对故乡浓浓的思念,枕着清脆、熟悉的蛙鸣,回归到久违的故乡,仿佛回到八百年前远古的模样;此时,我只想用故乡的方言,在回音壁的山谷中大声地高喊:“故乡!我回来啦!妈妈!我回来啦————”

终于不要去四处漂泊,再也不要去浪迹天涯。此刻,我不愿做游子,只想化作一棵参天劲拔的迎客松,矗立在“风景如画”的东坡赤壁,静静地守护在我日夜思念的故乡!

我已经多次写到雨,当然写雨天也就在所必然。

不要以为我的话重复了,其实,雨和雨天不是一个概念。

我觉得还是故乡的雨好,再具体一点儿,就是童年、少年时期故乡的雨好。因为有雨,就是雨天,雨天更会产生出情感故事来。

若是雨天,故乡靠着大路的碾棚、炉屋就忙起来了。会有外乡人为了避雨而暂时住下来。记得有个盲人,手里攥着一根木棍,背上背个黑不溜秋的布袋,装着二胡、琵琶、皮鼓一类的乐器,盲艺人住下的头天晚上,为答谢村人的盛情相待,说要不拿任何报酬献艺,就是说大鼓书。那晚上,雨还在下个不停,碾棚中却挤满了男女老少,都分不出谁的胳膊谁的腿了,到得晚的人只得披着蓑衣或者带着苇篱站在屋外。老艺人深情地竖起琴弦,摸了摸被摩挲得泛着幽暗的黄光的琴杆,定了定音,霎时,从琴弦上飞流出或舒缓或激越的美妙的韵律。接着,浓重圆润的“大鼓书”唱词荡了出来。虽经盲艺人事先声明,那晚上是为老少爷们“义演”,不收钱和干粮,可还是见到大人冒雨回家后又速速归来,把5分、2分或1分的零钞集到一只篾筐里,还有的女人把一块煎饼或几块瓜干郑重地放了进去。要晓得,那可是生活极端困难的时代哪!那可是五斤瓜干换个媳妇的年代哪!

少年时代的我,是个读书迷,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小学三年级才十岁,我就抱着一本《三国演义》一读一整天,若不是大人吆喝吃饭,准会忘记了一个人还有这样的需要。晴天捧着书边走边看,掉到村南沟底数次;雨天没有了这危险,专心致志趴在昏暗的炕上,眼睛一眨不眨地读着……多亏这雨天,让我在麦假、暑假、秋假里不用上坡干农活,造成了读书的好条件,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为自己埋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

少年时代的我,还是个画画迷,二祖父、父亲、叔父的书让我扒拉个底朝天,长辈的书中有不少插图,成了我最早的模拟标本。画完了,就去借街坊邻居的旧书,那些书上大都写着“绣像”两个字,譬如《绣像岳武穆全传》、《绣像隋唐演义》等等。那些图基本是在正文前面的几页里,那些人物图像迄今依然十分清晰。最得意地是描摹隋炀帝杨广、宇文化及、宋高宗赵构、秦桧等昏君奸臣,他们穿的是“文衣”,比较简单;更何况我觉得即使画丑了也没关系。最遗憾地是画秦琼、罗成、岳飞、高宠这些武将,那些盔甲战袍总在我的笔下找不到比例,要么头大腿短,要么盔甲臃肿不堪,一直让我敬仰的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就像怀胎十个月的孕妇,一气之下真想撕掉,可那时纸张极为缺乏,只得忍下。

往事多多,暂且打住。

今天下午出门,开始是小雨,继而是中雨。我没打雨伞,将自行车推到沿街店铺屋檐下,拍照起来。不过,在城里都是楼房、树木,寻不到一处少年时代的参照物。要是能看到一座旧屋,特别是老屋里有说大鼓书的该多好!退而求其次,能看到披着蓑衣的行路的农人也满足了。但这些都是泡影!前些日子从“百度”里搜索“农村雨景图片”,竟然一幅也不能得。我想,这可能是等我去完成吧?写至此,我就想:我该选个雨天回一趟故乡了。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十

故乡七月的天总是阴晴不定,前一秒还是太阳焦躁,可一转身呐!它就不见踪影,白云也换成了乌云,转而便倾盆大雨降临。这样一来,偶尔会有时空错乱之感。

不远处的田间小路上,模模糊糊可以看见人影,至于是打伞的?背篮子的?还是空手的?是完全看不清的,但你会发现人影移动的极快、堪比消防员急于救火的速度。极少人是因为害怕淋湿!,大多还是因为担心家中晾晒的粮食和害怕房屋漏雨导致淋坏干粮(大多户人家都是土著瓦房,通常屋外大雨屋内小雨)这一切在他们看来可比自己的健康感冒或什么的更为重要。

雨持续了半小时左右便停了。远处的山又变得清晰明了,青松更青,茶花更红,山腰处还生出了缕缕青烟般的云雾。瓦砾被洗得动人,刚才留下的雨水还淅淅沥沥的滴着。

雨后的故乡在诗人眼中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墨丹青、定是桃园明心中的那种幽静田园。可这一切对于故乡的人来说,那仿佛是在听优美的童话故事一般。有时雨季便是故乡人眼中的恶魔。

那条模糊的田间小路早已被冲刷得泥烂,上面的人可以清晰看出,他们朝着的方向和刚才的那些人相反,拎着锄头的,背起篮子的。时而会看到他们做出滑稽的动作,仿佛舞台上那些小丑,因为路实在太滑,也有的人脚上穿着泥湿的鞋,我猜想那一定是雨前的那双。

我喜欢下雨天,因为我总认为雨水能冲走心中的所有不愉快。但故乡的雨水,它太过于承重。它总在讲述着有人的生活尽是诗和远方,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无疑都将是在世俗与繁琐中徘徊的话语。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十一

阳光温热,岁月静好。窗外红叶飘摇,草木洇润,雀鸟往来穿梭,天空也一如此刻的心境般清朗平和。喜欢静坐在这样的光阴里,不惊不扰,执笔写下明澈舒心的文字,亦喜欢被此刻和煦不炙的阳光包围,任透窗而来的金光,披洒在肩上,发上,扉页上,温暖而柔和。不为写下铭心刻骨的话语,只愿将这份淡淡的欢愉,装点在时光的流里,不会随过往的风,吹散至遥远天际。然而,如此曼妙的午后,怎可让空气显得单薄而苍白,良辰须设美景,而这份简约的时光也应该有一曲泠泠筝音的氤氲,才算是空灵祥和,仅仅于呼吸吐纳间,便可觉香醇沁心,醉意微醺。

自我们的内心沾染上第一粒尘埃起,便再也无法挣脱红尘的羁绊,注定要在烟火弥漫的浮世奔波。时日渐长,身心难免会感到压抑,疲累。这时,便需要适时地放空自己,在一隅净土上滋养灵魂。而这片净土,并非是传说中的世外仙境,而是内心的清宁。心静,则境自宁。比如此刻,一人,一笔,一窗秋景,便是清宁,便是净土,与纷呈世事无关,亦与周身纷扰不干连。人生不啻是一场磨砺,更是一场修行,只有懂得养心,才不会让自己深陷泥淖,迷失归途。人要做到时刻清醒,太难,但要沦为盲心人,则太易。所以,短暂人生,何必让自己入戏太深,而丢失了本真?留点简洁给自己,留一隅净土给自己。

我曾说,草木能够让我净心,文字能够让我安心,但缺失了哪一样,都不会夺走我人生所有的快乐,于我,依然可以过得很好。只是,内心的一隅净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覆满潮湿的青苔,而那漂泊的灵魂也再难觅得休憩的港湾。因此,我不会让自己彻底地沉沦于烟火,也不会让手中的笔在岁月的风尘中不明下落。也许,正因这份不愿割舍的情怀,才让我的世界变得愈加精彩,灵魂也不再那般孤单。一直习惯在属于自己的净土上独舞,而那晚,却因了文字的牵引,得以让你我踽踽的身影有了交集。你说,在我的乐土上可以拂去身心的疲累,听到花开的声音。你亦愿植下清凉的文字,与我共筑一个美丽的桃源。

我知,任何诺言都有可能被青云打湿,被绿萝牵绊。世间所有的因缘际遇都有注定的长短,有时,即便相约一生,也难以圆满。但很多时候,明明懂得这些,却难以让自己做到得失随缘。其实,当我们甘愿交付第一缕真情时,便以决定将世俗的羁绊抛远,将命运的舛错抛远。也许,正因如此,才会有如此多的痴心男女依旧愿意用三生三世的诺言,来系住彼此的情感。因为懂得,所以珍惜。而我,毕竟是这样的平凡,面对真情,也是这般的不能自己。仿佛只有许下诺言,才能够安抚一颗漂泊的心。一句“有生之年,倾心相伴”的话语,就这般脱口而出,看似轻微,却又是如此的厚重。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十二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跟着大人去赶集。早早地起床,大人准备好盛东西的口袋,准备好几张毛票子,就拉着我去赶集了。路上碰到已经赶集回来的人,大人们就站着打着招呼,若买到什么好种子之类的,大家就一起摊在手掌里东瞧瞧西看看,然后急急地赶去人家说的那卖家的位置,去晚了可能就买不上了。

翻过几座大山,拐几个弯就到了集上,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好像从静静的小溪里一下子被冲到了大河里,而且里面挤挤挨挨地都是张嘴吵的大蛤蟆。我那时个子小小的,只到大人的大腿根儿,满眼都是腿,密密地不透风,所以只能紧紧地拽着大人的衣服,在人缝里钻啊钻。大人总是在赶集的时候来买酱油和醋,有时会用找回的一毛钱给我换几颗糖果,嘿,美极了,尽管那叫做“梨膏”的东西总是粘粘地沾着一层糖纸,尽管有时糖少人多,大人会先咬开再分我一半,在嘴里吸溜起来,还是觉得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嘴里含着它都想直接跳起来。

来这集上的都是我们村的人,再远的临村的也不会超过五里远,大家的交易也只比比物物交换高级一点儿,除了用钱买卖,也有时会拿自家的黄豆直接换人家的绿豆,各有所需。牲口的买卖是大事,所以在某个角落里,那些老爷们儿都表情严肃,抽着烟卷,站着,蹲着,认真仔细地查验着要买的驴、羊、牛,拉着遛遛,然后沉默一会儿,彼此拉着价格的锯。通常来买牲口的都不是自己来,一定要找几个知己的懂行的,帮着看看,要是走了眼买了有病的或者是上了年纪的牲口,真是熬心的事,因为买牲口的花费可不小。所以,记忆中的某个角落,太阳暖暖地照着,牲口们懒洋洋地站着,无辜的大眼睛忽闪,男人们穿着一身黑乎乎不分年纪的衣着,蒙着白毛巾,在烟雾中静静地思考,决定着人生的大事件。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十三

是啊!何谓故乡?何谓异乡?与其说故乡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倒不如说是灵魂曾真正栖居过的一段美好,那不仅仅是诞生的一片土壤,更是精神的一座殿堂。张抗抗在文尾说“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而我,也释然了,终于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根,找到灵魂曾经的居所:它是在最美好的记忆里,在最无忧快乐的曾经里。无谓地域的界限,无谓时间的推移。它对我而言就如瓦尔登湖对梭罗般重要。当我累到没有坚持的勇气时,当我在现实世界漂泊落魄时,总记得,那片蔚蓝中,还存活着我真正的根。

我也终于发现自己找到了人的精神国度里里不可或缺的归属感,终于体会到自己在情感世界里达到从未有过的健全。席慕容的诗又在耳边浮起“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而我知道,我那恰似故乡的异乡,再也不会若即若离!我已将那棵永不老去的树,种在过往的最美记忆里,且让它在青涩的、无端寻愁觅恨的青春里开花结果,不再无端想念在漫漫长夜下,不再尴尬在与人言及归属的谈话中,不再寂寞于梦醒后不能重回的感伤里,不再,永远不再。

想念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十四

我的故乡三洞水村,在清江隔河岩大坝上二十里的平洛湖,那里已是一片汪洋,高高的落雁山、马鞍山伸出巨手,把平洛湖高高地捧起。在这里,湖水时而如乖巧少女,挥袖曼舞;时而烟波浩渺,雾纱遮羞;时而汹涌澎湃,万龙奔腾;时而天真地躺在大山的怀抱,沉沉入梦,奏起轻灵的鼾声。

顺着水路掀开山折,可以看见两座雄峻挺拔的大山之间,有一虹桥卧波,映在碧绿的湖中,如半月戏水,长龙越关,当轻风吹拂,或是有小船行驶在湖面,高大的桥影在水中荡漾成无数条灵蛇,在水中腾闹嘻戏,构成一幅山在水里,桥挂山腰,船在桥面,云在波中,天在湖底的绝美画卷。

在平洛湖的西岸上,耸立着开国少将――黎化南将军的墓塔,映在水中,好似将军化着了平洛湖中的蛟龙,在扼守着三洞水这片神奇的水域。

让我常常萦绕胸腔的是,在清江隔河岩大坝修筑前,三洞水是一片鱼米之乡,蜿蜒的平洛河从千亩稻田边悄悄流过,河水清澈,鱼儿或在潭中谈天,或在激流中勇敢争游,或在平静的河洞边谈情说爱,或在劲水滩上聆听溪唱。鲜嫩肥美的鱼,因为有三洞水,而在这里构筑着欢快自由的家园。

有人描写过三洞水的水:落雁山下,三洞泄玉。小桥流水,五谷醇香。溪流欢畅,杨柳依岸。蛙鼓声扬,青犊撒欢。鸥鹭点秧,千重稻浪。白条飞波,烟钓夕阳。雾霞依偎,夏和蝉唱。紫燕嘈春,清潭鱼翔。牧牛吟晚,雁云相傍。鱼米水乡,风水天长。

也许是对已失去的水乡更加眷恋,每当踏上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思维的雷达就自觉捕捉到童年与这片山水亲热的镜头,一幕幕在大脑中呈现。

我家在平洛河边,对面就是高高的落雁山,展眼望去,在落雁山腰际,有三个泉眼,一年四季漱玉流翠,三洞水由此得名。每到夏季,遇暴雨后,三眼泉水会变成三条巨龙,从洞里奔涌而出,飞瀑如练,如百岁老人垂下洁白飘逸的'银须,如仙女悬在落雁山腰的玉绸裙裾,有一练彩虹在洞口守候,将龙脉与云天相接,蔚为壮观。

清冽甘醇的三洞水,灌溉着平洛几千亩良田,泉水舒缓流入稻田,人们分明听得见滋滋喂养禾苗的声音,看得见xx家族在水中忙碌,还有泥鳅、鳝鱼、青蛇在依水扎下各自的营盘。三洞水,如乳汁一样哺育着河边的父老乡亲,乡亲们对河而居,牛马鸡犬相闻,酒肉醇香醺醉,炊烟龙桥缠绕,阿哥眉目传情。

我几乎是三洞水里浸泡滋润着长大的。三洞水的精气,化着营养元素,充盈着我的骨髓,丰腴着我的血肉细胞,每当放学,书包一放,与小伙伴们隔河吆喝,奔跑下河洗澡、到中流腾浪,看鱼舞清波,一个个像凫水鸭子,在河中石头缝里摸鱼虏虾。练水底钻闭宫,在水晶世界,好似来到了一个空灵的宇宙,完全没有了尘世的渲嚣,任鱼儿在我身上追啄、亲热,有时还会与水底的鱼儿来个突然的亲吻,对个目眼,那鱼儿见我对它没有敌意,在我前面游弋,给我做着游泳的示范,有的与我并行,给我当着护守。

三洞水,把我对鱼米水乡的记忆,与数千年来祖祖辈辈的血缘亲情融合在一起,编织着浓酽的相思梦,为那片山水打着底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