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范本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范本图片(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1:59:14 页码:9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范本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范本图片(6篇)
2023-01-05 01:59:14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范本一

马蹄声声,在太白的香味中醉去。轻舟总也追不上。

“仁者好山,智者乐水。”太白一生好入名山,纵情山水,借酒做诗,每臻绝唱。不爱宁静的山壑、优雅的林泉,独倚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愿与星辰同呼吸与神灵相往来。太白的叛逆不羁和超现实的浪漫,赢得了谪仙人的美誉。

太白的诗没有读过几首,太白的诗却植入胸中。

“藻思绮合,清丽芋眠。”说的是太白思如泉涌的豪情。“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花间一壶酒,对饮成三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更多的是太白的伤情。推之原因,但因他的多舛命运。

太白四十多岁进京,在翰林院作个供奉,却只是皇帝用来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后因他蔑视权贵,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不到三年被排挤出京。安禄山造反后,他曾参加永王的抗敌军。李白因此被放逐至贵州,半路得赦,最后死在当途。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多舛的命运却让李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对大脑的刺激令李白诗才泉涌,拿出理由的是,李白的大多佳作出自酒醉。也有人说李白不敢面对现实,还举例道,李白借酒醉要求高力士为他脱鞋,然后才提笔做诗。不管后人猜测如何,李白与酒是分不开的。酒可助兴,亦可解忧。李白如此豪放人士喝起酒来当然海量,恋酒亦是情理之中。

李白好交友,对朋友感情真挚。李白与杜甫相遇酒店,豪饮畅谈,虽一面之缘,却神交一生。《赠汪伦》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道出了李白是个重情义的人。

李白忧国忧民。在他六十一岁时,还请缨杀敌,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所以他说:"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如此说来,李白一千年来被人称为"谪仙人",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热爱祖国,不忘现实的伟人。

站在不即不离的地方看李白,看到的就是如此一个诗人。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范本二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

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李白在江陵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李白见到这个倍受恩宠的道士,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气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相同,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啕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已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已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唯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

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越州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李白仰慕大都市山阴会稽的贵族风流遗迹,写了大量的诗歌颂绍兴。李白由越州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生活了一段时间。可是美好的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734),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范本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不过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个人反抗的,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具有出色的艺术成就。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范本四

本文摘录自 《易经系传别讲》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懂了《易经》的道理,像我们学佛、学禅宗的所说的生死,在中国文化看来都是笑话,那是小问题。一个人怎么死、怎么活、怎么来投生等等,在中国文化中那不是问题。

譬如上古时候距离现在几千年前,大禹王就说过“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的话。生是来观光旅游的,死就是回去,回去休息休息再来,《易经》也是这样说法:“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人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年轻时很调皮,读到这里便报告老师说我懂了!老师很诧异,问我懂了些什么,我说:生是莫名其妙地来,死也是回到莫名其妙那里去。老师哈哈大笑。这虽然是笑话,但懂了《易经》就了了生死。生死本来是两头的现象,像早上太阳上来了,晚上太阳下去了。但是生死也等于佛所说的,是分段生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至于真的生命、太极是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这一次你生成一个男的,下次再来你要变成女的;这一次变人,也许下一次变狗呢!这就是分段生死,跟佛讲的六道轮回是一样的道理。分段生死,生来就好像这个世界上的观光之客,因此产生了文学的境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就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天地就是万物的旅店,所谓光阴就是时间,现代人常说的时间隧道。从宇宙看世界几千年,也不过是个小孩子,是很幼稚的、很短暂的。宇宙不止几千万年。逆,就是欢迎。你来了,店老板当面欢迎你。旅,就是旅馆。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种思想跟我们老祖宗《易经》的思想,是一贯来的。所以死生不成问题。

庄子以为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怎么生,怎么死。宗教家也在追求答案。宗教家认为,有一个高人创造了我们。哲学家不相信,科学家也不相信。你说他造了我们,我还要问问,他是谁创造的呢?每一个宗教教主又是谁造的呢?其实所有的宗教主都是我们造的!因为我们信他,他才能够存在,才有存在的价值。如果大家都不信他,世界上哪还有他的影子?所以说他是我们造的。不过我又是谁造的?我的妈妈,我的外婆?那我外婆外婆的外婆,最初最初是谁造的呢?先有蛋呀先有鸡?谁也没法解决这个问题。问到最后便完了,那又是哲学、科学院问题了。宗教是不能问的,还管他鸡呀蛋呀!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管你鸡呀蛋呀!一齐加点酱油葱花红烧吃掉算了。中国人个性懒得问这个,西方人却拼命地去追根究底。可是中国古代文化“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承认鬼呀、神呀、仙呀、佛呀、上帝呀、菩萨呀,宗教所信那些看不见的,中国古代文化都说有,那是心物一元的。

上次讲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就是讲到了生死。中国文化素来认为:人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那么多的痛苦。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在世上等于住旅馆、来这里玩玩、来观光的,观光完了当然是要回去的。所以说,死生如旦暮——像白天与黑夜一样,有生必有死,有夜必有昼。换句话说,这个死生观念不是唯物的观点。唯物观点认为人死如灯灭,中国文化的观念不是如此。它的看法是:死也不是死,有死必有生;生也不是生,有生必有死。用佛家的说法就是轮回,也就是所谓的三世因果。

三世是指前世、今生、未来的来世。当然我们现在的生命死了,佛家叫分段生死,是属于整个生死的一小段,所以生死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那里转。印度佛学跟中国古代的说法一样。所谓“原始反终”,就是现象的变化,经过能生能死的那一个,生命并没有动摇。等于水泡成茶、造成酒,茶与酒虽然不同,却都是由于水的作用而然,但水的性能永远没有变过。所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因此,东方文化认为,死生不是问题。西方呢?认为死生的问题非常严重,因此有了宗教。宗教是解决人们死后的问题的。讲到宗教问题,我常说宗教家都是卖死不卖生,都是做“死”人生意的,是告诉大家不要怕死,死了可以上天堂。大宗教家开了自家观光饭店等客人上门。佛教称它的观光饭店是西方极乐世界,基督教称它的是天堂,大家以此来号召。

中国文化不站在死的一面看,而站在生的一面,认为人生是生生不已。固然太阳有落下去的时候,但太阳天天都要再升起来,因此中国文化从来不提死的问题。也有人说西方人认为中国文化不重视宗教问题,甚至说中国文化中没有宗教。我说你搞错了!中国文化谈的是生的宗教,不谈死的宗教。你们的宗教是夜里提灯笼走路,鼓励人家去死,死了到你那里去。中国文化不鼓励人家死,鼓励人家生,生生不已。今天太阳落下去,明天又有太阳升上来,后天还有太阳出来。

我以往常常告诉那些老朋友,叫大家不要那么悲天悯人,杞人忧天。天下事自有天下人去管,你我要是死了,太阳照旧从东方出来。同样地,我们的历史也一样会延续下去,子孙们过得比我们会更好、更快乐。天地间没有什么不得了的。我小的时候就听到老前辈们常常说,不得了呀!不得了呀!现在看看,有什么不得了的?我们活得不是比过去还好吗!这也就是生死问题。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范本五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

诗歌美的意境。

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我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据我了解,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的古诗了,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老师听一听?(3、4名同学,及时评价)

同学们背的诗真不少,看来都非常善于积累。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板书:李白)对于李白,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李白呢?(指名说)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

1.自读

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2.检查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名点评

谁还想读给大家听?师点评

为了把古诗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古诗。合作理解诗意,再来读古诗,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个人自学开始)

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同学们交流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谈一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

1.天门山

你们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呢?

(出示天门山图片)

你们看,这就是天门山,你们觉得天门山怎么样?

雄伟险峻的东、西梁山分别矗立在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犹如天然的江上巨门,浩瀚的长江水从中间挤开一条通道,奔腾前行。

2.学习前两句诗

此时,作者李白看到了这壮观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两句诗。

(1)谁来读一读前两句?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真是山水相依,你冲我挡。

(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

(汹涌的江水录像)

你们看,汹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气势啊!

(4)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5)学生练习,再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3.学习后两句

(1)读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怎么知道的?

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

(2)“相对出“什么意思?青山为什么能出来呢?

(船随着激流前行,诗人望着人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入眼帘,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来迎接自己一样。感觉不是船在动,而是青山在逐渐靠近自己。)

(3)生活中你有这种感受吗?(行驶的车辆)

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

(4)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

(高兴、激动、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请你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指名读

(5)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

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诗中这么几个字,我们却品味欣赏了这么久,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中藏着的美,并从内心产生一种震撼,一种敬畏,这就是诗的魅力。

4.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

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板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评价:非常有感情,体现出了长江流经天门上时的壮观景象。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长江,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

(播放《再说长江》的片段)

解说: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她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你们看,这两岸陡壁耸立,直插云天,浩瀚的长江水只好紧束腰身,使出浑身力气,从两山之间挤出一条弯弯的水路,奔腾汹涌,勇往直前。她是那么百折不挠,锐不可当。有人说长江像一幅展不尽的山水画;也有人说长江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依我看,长江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你们听,由江流组成的主旋律多么高亢、多么雄壮!

2.我听到了同学们的惊叹,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到这惊心动魄的江山胜景,我和你们的感受一样,难怪当年的李白看到后诗兴大发,写下这如此不同凡响的《望天门山》,连清代的乾隆皇帝都称赞这首诗:“词调高华,言尽意不尽。”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

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配乐)

2.你们都能背下来吗?

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激情的朗诵把诗中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同学们朗诵的非常精彩,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望庐山瀑布》)同学们记得可真清楚。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我们开一个“赞美祖国诵诗会”!

板书:

望天门山

青山碧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白帆红日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范本六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这首诗据说是李白写个杜甫的送别诗,目前存疑,还没有确定,不过和上面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对比,地点都是在鲁郡,季节也是在秋天,而且时间也很接近。这首据说是746年所作,而上一首745年所作,也有说是746年所作的。可见,李白和杜甫离别时,李白有可能写了两首送别杜甫的诗,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杜甫的友情是多么深厚呀!一首诗表达还不够,还另写一首再来表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