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4:53:53 页码:7
2023年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优质12篇)
2023-11-13 04:53:53    小编:ZTFB

眼下,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总结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要写好总结,我们可以采用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方式来组织和展开文章。以下是小编特别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篇一

记得去年十月初,我们第一次开车来到拉卡山村,当时进村的路上摊满了油菜杆,村里的田地里麦草乱堆,村道两旁全是碎屑和杂草,河道里随处可见群众倒放的生活垃圾,环境卫生脏乱差的让人惊讶。很多群众家里、院子里也是乱糟糟的,看的出来很久没有打扫过卫生。

我们走访了解到,拉卡山村里没娶到媳妇的年轻小伙有60多人,群众告诉我们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嫁到村子里来,我个人觉得这和环境脏乱差是脱不了关系的!村子里脏,家里也脏,哪个姑娘愿意嫁过来?脏乱差从一个方面真实的反映出了部分群众干事懒惰,没有积极性。

要脱贫致富,就一定要改变群众心里“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起昂扬向上的生活热情,打扫环境卫生应该是最见效的一个方法。所以,我们驻村工作队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从去年11月份开始,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三清六乱”卫生大清扫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把村里的环境卫生,尤其是卫生死角进行了大扫除,脏乱差的现象彻底得到了改变。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看着现在的拉卡山,道路干净,河道清澈,空气清新怡人,党员群众精神面貌也得到极大改善,大家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也就更加坚定,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我们一定能打赢!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篇二

挂帮村:xxx村。

时间:20xx年8月16日星期一天气情况:晴。

“双亲”看似一项政策,给贫困孤独的家庭带去我们的一点点慰问,但实际上,对于我们在外工作的人来说,“双亲”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温暖。以后,我还会经常来看望这两位双亲,多给他们带来关怀。根据乡村建中心、国土资源所要求,对我村“两违“(即违法占地、违法建)行为建筑进行统计,统计时每栋违建房屋前后左右需照图片;建筑面积及四至界线必须填写清楚。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是我们今年驻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驻村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将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学习透彻,把具体实施方案领悟理解到位,积极向群众宣传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

今天经各包片干部统计完后,交到我这里输入电子文档汇总,我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756户,经汇总,有199户违建,违建面积有19829平方米。我们将所有明细卡及汇总表交到乡村建中心,由村建中心再上交到上级直管部门,听候上级部门的处理方案,根据上级意见对“两违”行为进行处理。我认为要严格控制今后农村违法建房行为,只有当地村委会及国土资源所把好关,严禁违法占地及未批先建的行为发生。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篇三

今天,7户人家的圈舍全部竣工。村民们高兴坏了,张瑞荣村长、李跃、白景富兄弟等村民都争着拉我回家坐坐,告诉我家里羊肉、猪肉、鸡肉都准备好了,就等我呢。

回想刚进村时,村民们对我是热情里带着客气,客气中透着几分排斥。现在能真心实意邀请我做客。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这几个月的辛苦,没白付出!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篇四

一早,工作组一行来到胡明珍家中进行走访,听了胡明珍的情况介绍,让我对面前这个五十多岁的农村妇女肃然起敬,她绝对是一个善良、勤劳、平凡而伟大的人。

胡明珍今年五十四岁,园林四组的贫困户,家里共五口人,一个婆婆、两个儿子,一个孙子。丈夫于12年前去世,这十二年来她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大儿子因在外面跟人打架,现在监狱服刑,大儿媳妇于2010年离家出走,留下一个两岁的小孩子;小儿子年前出门打工,到现在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常年在家的就是胡明珍和她婆婆,还有那个两岁多的小女孩。她的婆婆是她丈夫的继母。我跟她的婆婆聊了聊,问胡明珍对她好不好,她婆婆说:“她对我很好,是个好人,我这辈子无儿无女,要不是她管我,我早就不知道死那里去了。”

我对胡明珍说,虽然你婆婆有低保,但你们家里的这种情况,你还可以到村里面申请一下,看能否还申请一个低保。她对我说她不好意思再去找村干部了,村里对她很照顾,给婆婆办了低保,自己不能再去开口要低保,不能给人家添太多的麻烦,再说村子里贫困的人不只我一个,低保指标也有限,都给我们家了,别人会有意见的,我现在身体还行,还能靠自己劳动挣钱。

我之所以敬佩胡明珍,是因为她在家庭十分困难,丈夫去世十二年的情况下,还一如既往的善待她丈夫的继母。这在农村是不多见的,一组的王仁国、二组的尹冬保等等,这些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把儿女拉扯大,到最后自己却没有了着落。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篇五

从驻长远村以来已有3天了,我用了2天的时间在村支书何祖强的带领下跑遍了整个长远村,相信群众们也认识我了吧。

长远村是楠杆乡海拔最高的村,有刘家山、坨底、沙子清、梁子上、仁神度、会家山、长坪、火石坪8个组,现在就只有沙子清组没通水泥路了,争取在今年能把这沙子清这条组路硬化,那样长远村将在楠杆乡率先实现组组通水泥路。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村支书,真不愧是县人大代表。

“长远村”,这个村名起得好,很有“现代化”的名字,第一次在驻村文件上看见这个村名,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在“起跑线”上的村。通过这几天用脚步丈量下来,事实告诉我,我的第一感觉是对的。

长远村的烤烟种植起步早,一直以来,种植烤烟收入是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种植热情不断高涨,亩数由以前的干部下任务变为烟农主动要任务,今年全村的烤烟种植已经达到890亩。今天早上我们去了会家山组的集中育苗基地,看见烟农们有的在翻铧土地,有的在起垄,有的在疏苗。集中育苗基地里,托盘里的烟苗长势良好。书支书嘱咐组长何祖国一定要管好苗床里的水。支书说近日天气有回升趋势,苗床里的水每天可能会大量地蒸发,要是不及时往苗床里注水,烟苗很可能枯死掉,并且还要注意苗床杀毒。看来支书也是技术员啊。

种植大户。天家山就是他的茶场。现在单是茶场的管理就需要10来个人,接下来的摘茶、炒茶再到最终茶叶的上市将会让更多的村民就近就业。

下午,在回办公楼的路上,支书还带我到火石坪组的萤石矿洞前转了转。据他介绍这里的萤石矿储量丰富,现在已经承包给浙江老板了,开挖矿石的前期工作已经做好准备。

我在这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长远村各项产业正在“起跑”,相信“后发赶超”在这里将不只是一个成语,长远村的小康生活也不一定要“长远”才能实现,她们已经在朝着小康路奔去。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篇六

“只有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才有出路”

帕尔哈提衣扎克是拜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书记,今年5月被选派到托克逊乡康其铁米村驻村。他在6月12日的《民情日记手册》中写道:“今天把村里9名姑娘送到了乡里,他们将由县上统一组织送到地区华福纺织厂工作,这是我村有史以来组织妇女集体外出务工,人数最多的一次,我想这只是开始,往后还将组织动员更多村民外出务工创收。我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只有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才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我调查分析过了,村里经济发展思路应该是:多组织人走出去,通过劳务创收;多养牲畜、家禽,搞家庭创收;多种棉花、番茄等订单作物,确保农民有稳定收入;还要想办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有钱办事,能为农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工作进步快,还得班子带”

米吉克乡库木墩村是地区新农村党建工作示范村,也是拜城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驻该村的县农技站支部书记纳斯尔吾斯曼在他5月份的工作总结中写道。“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工作进步快,还得班子带。一个月来,我和其他驻村干部围绕加强班子建设,在原有的村‘两委’班子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村级阵地管理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并抓好了相关制度的落实,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推行落实了党员干部承诺制,全村16名党员干部向群众郑重承诺年内办2-3件实事、好事,各自还联系1-2名困难群众,让党员干部肩上有责任;规范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有6名无职党员上岗,参与村务的管理;协助党支部考察、选拔了8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充实了农村“两支队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3次集中学习,收看1次电教片。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四种能力’。”

“必须让五星红旗飘起来,喇叭响起来”

康其乡阿热勒村是拜城县集中整治的重点村。6月7日驻该村的县委党校干部艾斯卡尔斯拉写道:“前些日看到大队部院内悬挂的国旗因日久风吹日晒破损了,村里的广播扩音器也坏了。大队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党组织所在地,国旗更是象征着基础政权的威严,广播是村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喉舌,这样下去怎么行呀,必须让五星红旗飘起来,喇叭响起来。今天,我们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举行了升旗仪式,让崭新的五星红旗高高飘了起来,喇叭响了起来。”

“维汉民族一家亲,携手共奔致富路”

5月24日大桥乡央都马村驻村干部、县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杨雪成在“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特别高兴。前两天,工作队正为几户困难户农业生产中缺少化肥、不会管理农作物而发愁呢。没想到今天单位和扶贫办的领导就来到了村里,解了工作组和农民的燃眉之急。黄书记代表县人大机关为我村捐款1.5万元,希望村里把这些资金用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办为5名家庭贫困的学生捐赠了学习用具及书本,为6户贫困户送去了12袋化肥。更高兴的是通过我们的协调努力,我村与乡里的汉族村八村签订了互助协议,结为‘兄弟村’。八村的农民懂技术、信息广、门路多、能吃苦耐劳,都比较富裕,他们与我村群众一对一、手拉手结成了帮扶对子,两村合作共进,维汉民族一家亲,携手共奔致富路。”

“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天,又高兴又感动。高兴的是我和社区筹备的庆‘六一’活动取得了成功,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感动的是父子、母子情深。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社区邀请了50个家庭及其成员代表参加庆‘六一’活动。首先,奖励了10名成绩优异的小学生。随后,进行了家庭才艺汇演,评选出了优秀节目并对其家庭进行了表彰。最后,在活动现场,开展了‘我为妈妈梳回头,我给爸爸洗次衣’活动,学生们专注的为妈妈梳着头,认真细致的为爸爸洗着衣服,家长可是耐不住了,满眼里全是疼爱,有的已挂满了幸福的泪花,此时我也被感动了。活动结束后,一些家长和社区干部对我筹划的这次活动表示很满意和感谢,希望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我想好了,以后还要多开展一些健康、文明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篇七

眼下快入冬了,羊的圈舍问题比较突出。为了给群众致富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准备以三分子村组为试点,根据农民家中现有羊的数量翻盖羊圈、增加暖圈数。我们先后到白景富兄弟、老支书遗孀家,把我们的'政策给老百姓讲清楚,并把工作进展情况在村中公示,集体通过后统一实施。现在工作已经铺开。

包头电视台和包头日报的记者到三分子村采访,村民们很热情,许多人主动上前和记者聊天,把自己的感受告诉记者。尤其是李跃家,家中新房、院墙、圈舍都是扶贫的成果。他和记者说,“我做梦都能笑醒,从来没想到会变这么好。”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篇八

上午,我们和村委成员一起去三分子村走访特困户,了解需要帮扶的情况。

在村组长张瑞荣家,和他聊天得知,他本身挺有头脑,平常贩羊和农产品,做得挺好。村里通往外面的路常被洪水冲断,张瑞荣自己拿出四五千元维修过水路面。村旁护河堤上的树,全是张瑞荣自己掏钱种上的。可他家里还住着土坯房。

我们的'特困户是穷,整个村子也不富,但是有这样为大家和村子着想的村干部,我们的村子何愁不富?!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篇九

上午十时许,我独自入户走访民情。苟仁福,他是我结亲帮扶的老党员。从与苟仁福老人家交谈得知:他家共6人,三代同堂,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患病在家,儿媳外出务工,老伴年近七旬,由于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长期患病,又没有稳定收入,现负债42000元。

一个小时后,我走进了苟仁辉家,苟仁辉身强力壮,妻子患间隙神经分离症,家里家外由苟仁辉一人担当。去年,苟仁辉种8亩烤烟,因种植技术较差,没有好收成,今年,他租地种植烤烟40亩。

下午三点左右,我又来到苟仁家,苟仁,三十来岁,身患颈、腰椎病,行走需用拐杖,妻子就近做杂工,供他吃药,孩子上学和全家生活用,家境日子不好过。

三户的共同点:病人长期在就近医院诊治,日长月久,患者病情加重,家庭主要劳力偿失,家境贫困,三户的共同心声:希望老人、妻子与丈夫能有一个好身体,有一个幸福家。

在与他们交谈中,建议他们一是要有信心,将病人送市级以上医院确诊根治;二是用好农业生产适用技术,科学种植;三是搞好家禽养殖。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篇十

近期,正是马铃薯猛长的阶段,刚刚洗漱完,队长谭德锋就说:走,克看看马铃薯的生长情况。

据悉,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推广,以及农户积极的种植热情下,箭竹林村的马铃薯共种植了400余亩,成为该村发展种植业的“主力军”,对示范带动农民经济增收进一步发挥作用。

通过查看,箭竹林村的马铃薯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按亩产1.5吨计算,预计可实现总收入63万元。

今天上午8点10分,冯杰、杨迪我们一行三人按照约定计划,继续走访,刚走到半路,突然下雨,不得不改变计划,驾车到铁匠湾,由于到铁匠湾山路坡陡弯急路滑,我们将车停在路边,继续行程。

沿着小路,一路打听,半个小时路程,终于到达村监督委员会主任杨小香家。因为事先没有打招呼,他正在干家务和农活,打扫卫生、喂鸡、喂猪,简单了解情况后,他家也很拮据,除了喂养鸡、猪,土地也很少,种地也仅仅维持生计,父亲、儿媳和两个孙子都在家,房子是土坯和木头结构,房顶上晒着包谷,新建了一间太阳能洗澡间,退耕还林后政府补偿很低,家庭收入渠道少。

与杨小香道别后,9点40我们继续走访,顺着山间小路,隐约听到了机器的轰鸣声音,循着声音,一路爬山,沿途水沟生活垃圾随时可见生活垃圾,还有塑料瓶、塑料袋等垃圾汇聚在一起,20分钟后,看见挖掘机正在施工,扩宽上山道路,进展顺利,按照进度一个月后可通车到山顶,山上的茶树可以有效开发。

返回驻地后,14点左右,村支书接到通知县明查暗访组马上到村委会,检查驻村工作队在岗情况,冯杰、杨迪我们三人正好在办公室商量采山坪的工作计划报告,明查暗访组问了一些生活情况、前段时间工作开展情况和扶贫工作的想法、建议。今天很匆忙,也很充实,虽然忙点,也有收获,采山坪生活垃圾如何处理、怎样才能为村民增收等问题让我感觉肩上压力好大,如何改变采山坪的现状,让农民真正脱贫致富,我们只有努力工作,想方设法,尽自己最大能力做事。

3月28日星期四晴转雨。

上午9:00时,与副县长程建华及有关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陪同贵州百花药业集团董事长黄文荣一行考察道真重庆产业园区和巴渔创业园区。

12:00时,县长向承强主持召开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投资意向洽谈会。双方就贵州百花苗方制药厂的搬迁及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等事项进行友好协商,初步达成共识: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拟将贵州百花苗方制药厂迁至道真重庆产业园区,计划用地面积300亩;选择5个左右的中草药品种,建设育苗、示范种植基地;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撑,帮助道真建设10万亩以上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驻村感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在道真这样一个欠开发的县份,我们更应该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最大限度引进客商落户发展。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篇十一

一早,工作组一行来到胡明珍家中进行走访,听了胡明珍的情况介绍,让我对面前这个五十多岁的农村妇女肃然起敬,她绝对是一个善良、勤劳、平凡而伟大的人。

胡明珍今年五十四岁,园林四组的贫困户,家里共五口人,一个婆婆、两个儿子,一个孙子。丈夫于12年前去世,这十二年来她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大儿子因在外面跟人打架,现在监狱服刑,大儿媳妇于2010年离家出走,留下一个两岁的小孩子;小儿子年前出门打工,到现在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常年在家的就是胡明珍和她婆婆,还有那个两岁多的小女孩。她的婆婆是她丈夫的继母。我跟她的婆婆聊了聊,问胡明珍对她好不好,她婆婆说:“她对我很好,是个好人,我这辈子无儿无女,要不是她管我,我早就不知道死那里去了。”

我对胡明珍说,虽然你婆婆有低保,但你们家里的这种情况,你还可以到村里面申请一下,看能否还申请一个低保。她对我说她不好意思再去找村干部了,村里对她很照顾,给婆婆办了低保,自己不能再去开口要低保,不能给人家添太多的麻烦,再说村子里贫困的人不只我一个,低保指标也有限,都给我们家了,别人会有意见的,我现在身体还行,还能靠自己劳动挣钱。

我之所以敬佩胡明珍,是因为她在家庭十分困难,丈夫去世十二年的情况下,还一如既往的善待她丈夫的继母。这在农村是不多见的,一组的王仁国、二组的尹冬保等等,这些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把儿女拉扯大,到最后自己却没有了着落。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

文档为doc格式。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范本篇十二

早上6点左右,从石家庄送阅览桌椅、会议桌椅、书柜等办公家具的货车司机打电话过来,说车一会儿到,我们定好在虎道桥南接头。随即,我给支书王铁旦打电话,让他召集有关人员卸车。一直忙到7点半,所有家具卸完并验收完毕,共27张桌子、70把椅子、10个柜子,价值15920元。因货车大,不能开进村务中心,先将家具放在60米外的小卖部门前。

匆匆吃过早饭后,徐行长带领几个人打扫新改造装修的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两委办公室,将办公家具、原农家书屋的书籍搬到相应的房间,并将办公家具摆放整齐,小张安装阅览桌,我和支书到赵庄拉3根安路灯用的电线杆,一直忙到中午12半。

6点多了,组长打电话让我捎馒头回驻地。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当初部分村民对工作组疑惑的眼神,想起刚才村民对工作组的评价,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老百姓才会把你当成自己家的人。农民是最懂得感恩和最容易满足的群体,只要真心为他们办实事,他们就支持你、感激你,他们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努力和付出的最大回报。

10月12日星期六晴。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10月12日,在重阳节来临之前,市民政局驻阳原县澡洗塘村工作组、市军休中心、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与驻村71名老农民共渡重阳,让农村老人们享受到节日的温暖。

别样一、老干部牵手老农民。今年的驻村工作组主要从市军休二所和市军休中心抽调人员组成。军休所主要负责移交地方政府安置管理的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是服务老干部、老年人的工作部门。军休老干部政治素养好、退休待遇高、人生阅历多,他们心怀善念,一直以来就活跃在捐资助困、回报社会的慈善行业。今年的帮扶,架起他们与老农民的桥梁,老干部多次来村走访、慰问、义诊,服务村民。今天,他们又为村里的所有老人们带来了重阳节的礼物----健身按摩器,在活动现场发放到老农民的手中。老干部牵手老农民,共渡重阳节,共普和谐曲。今后,他们还将继续关心这里的农民老弟兄。

别样二、军休所牵线幸福院。10月12日,是澡洗塘村值得纪念的日子,投资5万余元修建的村互助幸福院于重阳节前正式建成。但是,幸福院内还缺少生活设施、娱乐设施----,由于县乡财政紧张,配套资金难落实。这时,驻村工作组成员派出单位---市军休中心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心主任熊国华同志带领军休干部满载着一车物资来到驻村,为幸福院雪中送炭,捐赠了价值2.5万元的床、床上用品、取暖设施、厨房用具、液晶电视、麻将桌椅和各类娱乐器材,瞬时将空荡荡的居所添的满满的,随时准备迎接入驻的孤寡老人。当夜,61岁的单身老汉梁贵生就乐呵呵的住了进来,成为第一个院民。

别样三、工作组情系养老业。澡洗塘村506名村民中有60岁以上老人71人,其中孤寡单身汉17人、遗孀10人。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很多的年青人选择外出打工,或举家搬迁城市,而老人们选择了留守,造成村里空心化、老龄化。而老年农民缺入劳动收入,仅靠政府发的55元养老金和低保金度日,生活水平较低,特别是年龄大了身边缺人照顾。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建设幸福院,组织孤寡老人互助养老,结伴生活,互相照顾,这是我省的成功经验。驻村后,工作组将建设幸福院纳入今年的帮扶项目,筹资5万余元改造了村小学废弃的4间老旧屋,新建了2间房屋,完成了幸福院的硬件建设,并在重阳节前建成。宽敞明亮活动室成为村里老人娱乐生活的新空间。

工作中,工作组关心村里老人的生活,慰问老党员,为两位高龄伤残老人赠送了轮椅,协调县残联入村为残疾老人办理了伤残证,先后三次组织义诊,免费发放常规用药。根据村内老人需要,帮助他们从市里购药送药。---一件件助老为老的实事,得到老百姓的称赞。

别样四、抓现实谋划新发展。幸福院建成了,但是只能满足部分单身孤寡老人入住,更多的老人还期待入住。如何搞好自我服务、如何加强自我管理?成立老年协会,推选管委会---等成为幸福院服务管理的现实问题,也开启了驻村养老新的实践与探索。而如何发展,养老幸福院规模如何扩大,如何解决资金瓶颈---?一系列问题成为工作组思考的内容:村委会负责幸福院院民的日常管理,入住的院民把自家房屋交给村委会,由村委会统筹使用或变卖融资,逐步改造扩大幸福院。这一方案行不行,工作组在思考,并将考题交给村委会、交给老农民,让大家一起思索幸福院的未来,思考自己的老年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