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印象台湾通用(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1:31:09 页码:8
最新印象台湾通用(优秀8篇)
2023-11-12 11:31:09    小编:ZTFB

总结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会运用丰富和准确的词汇,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总结?那就不妨看看以下几篇精选的总结范文,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印象台湾通用篇一

飞机载着喜悦,送我去台湾。

要说起台湾阿里山、日月潭,那是无人不晓,但我却还未亲眼见到过,于是抱着去一探究竟的心起程了。

航班抵达已是晚上,找到导游乘上大巴沿途回宾馆。一路上街边的五花八门的小吃与年轻人吸引着我的眼球,竟不知自己早已垂涎三尺了。于是,台湾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热闹”。

第二天早晨,叫早电话响起,拉开窗帘,天空蓝的出奇,新鲜空气扑鼻而来。我们的第一便到了女王头。这是一个地质公园。“女王头”是其中最著名的雕像。它最不同的就自然形成,经过几百年的日晒风蚀而形成,只看它像一尊女王的头像高傲地抬起,后面那一群等待与它合影的人们便成了侍从它的下属。由于旁边靠海吹海听海也成了一大乐趣。

傍晚为了满足我随时迸发的食欲,我们去了士林夜市。一下的士,食物的香气早已传来,真是“不见其影便闻其味”。走进去,一阵果香,早听说台湾的水果便宜又新鲜,芒果,凤梨,释伽各样来一点。随即金黄色的炸蟹,大肠包小肠又向我袭来,根本停不下来。那种外酥里嫩,蒜蓉的香味,辣椒的熏鼻的感觉令我欲罢不能。经历美食**后,我的`肚子早已撑到遮住我的脚,台湾又给我第二个深刻印象――“吃货的天堂”。一直到凌晨我们才回去。

提起台湾,台风可是最为著名的。这次就被我们给遇上了。在回去了没有多久,台风就登陆了。窗外的风连续敲打着玻璃,一次比一次猛烈,拉开窗帘,风和雨夹杂着在漆黑的夜晚里猛兽般地嘶吼,在这样的环境,我闭上了眼。直到天亮,风才歇停了些。

带着熊猫眼,我们又出发了。因为台风的缘故阿里山,日月潭等都被封锁。导游为了让我们不留遗憾,冒着一车人的生命危险带着我们去了阿里山的山脚下。我们走过“天长地久桥”,开始还好,但是走到桥中央,风很大,我在些站不稳了,身上的雨衣被风掀起,脚下的江流夹杂着泥土翻滚着,好象要一口将我们吞噬,眼镜早被雨水覆盖,此时我有种置身悬涯的感觉,有种快要跌落谷底的恐惧速。我加快脚步走过去。虽说台风很猛,但阿里山风光依旧,树木葱茏,放眼望去,一片绿,我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听导游说,台湾有种特有的沉木,生成在阿里山上同,早期被日本侵略者将多数搬回自己国家,即使这样,它依旧保持威严的姿态。

脱离了台风的威胁,我们观赏了台北故宫博物馆。看到了原本属于大陆了瑰宝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古人的智慧。台湾又给我第三印象,岛虽小,宝却多,文化气息无处不在!

旅行到了第八天,已接近尾声。我从飞机上最后望了一眼台湾岛热闹的街头仿佛重现眼前,小吃的香气又扑鼻而来,阿里山的巍严,这一幕幕都记录着我们的欢乐。旅行虽有遗憾,但每一个地方都由衷的喜爱,印象深刻。

印象台湾通用篇二

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台湾六日游的机会竟然会这么快就降临在我身上。

八月十四日,天刚露鱼肚白,恒达旅行社的大巴便早早就把我们这一行带到了厦门五通码头,不用说,我们的第一站便是金门了。

昔日的金门,风声鹤唳,到处都是硝烟与战火。因此,当年的狮山炮阵地和金门众多军事设施,便成了今天游客参观的景点。那一辆辆庞大的坦克,那一架架战机,冗长的翟山坑道,昏暗的防空洞,制成菜刀的炮弹……无一不留下战争斑斑的痕迹,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无情。

我们也仿佛看到了当年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的血腥场面。如今,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今天,金门不仅恢复了宁静安和,更成了两岸交流的重要纽带。是呀,“战争无情,和平无价”啊,但愿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世界再也没有硝烟与战火,“和平万岁!”

带着几分沉重,我们离开了金门,飞机穿越台湾海峡,把我们带到了台湾第二大都市——高雄。一下飞机,我们便被眼前的繁华所吸引了。漂亮的'叶导一口气把我们带到了台湾的最南端——屏东县的垦丁,这里被称为是台湾的“天涯海角”。在鹅銮鼻灯塔下,极目远眺,太平洋碧波万顷,海天一色。

紧接着,旅游车又把我们带回了高雄的西子湾,这里依山临海,海水在夕阳的余晖下,波光粼粼,煞是好看。当然,我们不是来看海的,我们是冲着1866年建造的英国领事馆(打狗领事馆)来的。在高雄,印象最深的当数那的六合夜市了。走进夜市,这里车水马龙,各种可口的美食琳琅满目。瞧,就牛排店就看得你眼花缭乱,什么特产、海鲜、冷饮,真叫人垂涎欲滴啊!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一曲优美婉转的《阿里山姑娘》,使得阿里山更是充满了美丽和神秘的色彩。带着对阿里山的向往,幸运的我们颠簸了88公里的山路,终于来到了阿里山国家森林公园。

走在巨木群栈道上,两旁的桧木林气势雄伟,直插云天。沐浴在这座庞大的天然氧吧里,当你领略着这些有着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树龄的桧木时,你会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神奇。而当你知道这些珍贵无比的桧木,是当年日本侵略者砍伐残余的树木时,相信大家对日寇的痛恨应该不比我少。

早在小学课本里学过的《日月潭》,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不急,接下来的这一站便是日月潭了风景区了。游船行驶在碧波荡漾的日月潭上,只见四周群山环抱,重峦迭嶂。湖面辽阔,水平如镜,风景优美。说真的,几天玩下来,就日月潭给了我们精神为之一振,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

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值得一提的是,潭边有一家“阿婆茶叶蛋”,购买者络绎不绝,其实很多游人不是特别喜欢吃茶叶蛋,他们是冲着那个卖茶叶蛋的漂亮姑娘去的。咳,男人啊,说不花心都是假的。

旅游大巴一路北上,我们来到了台湾的最北端——基隆野柳地质公园。这里的礁石,经千百万年的侵蚀和风化,有的状如蘑菇,有的形似仙女鞋,更有台湾地形石,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女王石”了,真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身后的东海碧波粼粼,不知这就是小时候神话中的有东海龙王的东海?呵呵。

汽车折回台北,参观完故宫、中正纪念堂、蒋公府邸后,大家最期待的就是等着华灯初上时分的登楼了。当然登的就是台北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台北101大楼。我们站在第89楼的室内观景楼层,不管你站在哪个角度,映入你眼帘的都是一望无际的五光十色的灯海,到处都是林立的高楼,笔直的公路,流动的车灯,让你感受到的绝对是台北无比的美丽与繁华。

短暂的六天之旅已接近尾声了,除了欣赏了这些美景外,台湾整个宝岛的环保工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你走到哪,你都很不容易在公路上发现一些果皮垃圾或是纸屑。

还有一道在我们那肯定看不到的奇观,只要是热闹的地方,你都会看到一大排一大排的女式摩托车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看到摩托车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些摩托车直接放在大街上过夜,不用像我们这,牵到家里还有加锁,还怕被盗,可见,台湾的社会治安真叫我们大陆望尘莫及啊。

当听到台湾人说着大家熟悉的乡音时,我们一点都没有置身他乡异地的感觉,相反,是感觉那样的亲切。是呀,台湾同胞跟我们本来就有着鱼水深情,我们也期待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中来。

再见了,美丽的宝岛,我还会来吗?

印象台湾通用篇三

随着耳盼空姐甜甜的抵达提醒,在小伙伴们的欢呼雀跃声中,我终于开始了期盼已久的宝岛之行。

才步下舷梯,似乎已经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逢甲夜市里醇醇奶茶,诱人烧烤的香味了。顾不上午餐,顾不上休息,我们每个人都急切地想抓紧这每一分每一秒,去亲近台湾,触摸台湾,拥抱台湾。

在这短短的几天行程里,我爬上了风景秀丽的阳明山,近距离地接触了这座景色迷人的休火山。远望阳明山,群山环抱,青松翠柏,头顶是湛蓝湛蓝的天空,还漂浮着几片洁白的云朵。偶然飞过的飞机,在天空里留下了淡淡的飘带一样的记号。山路边随处可见一处处热气腾腾的小水坑,细心的管理部门在水坑和步道之间修筑了石头的栏杆,以防游客不小心误踩到水坑发生意外。那些咕噜噜冒着泡的小水坑里,冒着白白的浓烟,散发着浓浓的硫磺味。如果没有那些臭臭的味道,看上去真像妈妈炉子上炖菜的小火锅,不过这可都是天然的呢。据说这些咕噜噜冒着热气的水可是连鸡蛋都能烫熟,我惊讶于大自然的神奇,但是有点可惜身边没带着鸡蛋,不然可真想尝试一下。

野柳地质公园是台湾海峡北海岸的一处很有代表性的美丽缩影。夏日的午后,我看到了大海的辽阔、平静的温柔一面,清新的海风夹着一丝丝的腥味,却在午后的烈日炎炎中令人心旷神怡。踩在柔软细腻的沙滩上,远望千姿百态的风化岩石,令人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都是一幅令人陶醉的美丽风景画。可是说到最吸引我们小朋友注意力的,当然还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海洋小生物。我第一次将指甲盖大小的寄居蟹抓到手里,虽然一开始我有点怕它会攻击我,可是看到它可爱的小身影后,什么害怕都顾不上了。当我抓住它的时候,才知道,寄居蟹的小钳子真的只是吓唬吓唬人的,也可能我抓到的是只“托儿所”级别的吧,一点攻击力都没有。可是当我把寄居蟹放回大海的时候,它极其迅速地隐入岩石缝中,转瞬间就不见了踪影,真有点“功夫大侠”的风范,来无影去无踪。接着,在随行老师的指导下,我还抓到一只海参,这就是个重量级的家伙了,有好几斤的份量呢。我的力气够大,一下子把它提了起来,同行的小一点的`女孩子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只能羡慕地看着我,我的心里还小小地骄傲了一下。可是我只能按照老师的指点抓着它的尾部,不敢轻易乱动,因为指导老师告诉我们,海参一离开水,就会口吐白沫,而那白沫可是有毒的。妈妈真是胆小,在她的大呼小叫下,我就这么小心翼翼地提拉着那只肥肥的海参把它放归大海。它倒是一点不急,就这么落落大方,以极其悠然自得的姿势,一扭一扭缓慢地潜入水底。接着,我们还逮住了其他几种海洋小动物,与它们一个个都来了个亲密的接触,游戏结束,我们都用尽量轻柔的动作把它们放归大海,因为它们是属于大海的孩子,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在到处充斥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台北故宫博物馆里;在充满当地民族特色的九族文化村中;在学术氛围很重,却又不失活泼表现形式的台湾国立科学馆里;在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台湾第一高楼101大楼的楼顶,我的眼前一幕幕清晰地闪现着台湾的过去和今天。我深刻地感受到,宝岛台湾永远是祖**亲不可割舍的一个孩子。

印象台湾通用篇四

自由广场,是台湾很著名的一个地方。原本并不是我们预定行程的第一站,如此完全是导游的临时调整——导游小何说,会本着合理的原则把我们的行程略作调整。年轻人一脸郑重地说:我会保证行程单上的每一个景点都不落下,每玩一个景点你们可以拿笔勾一下。虽然是对整个团队说的,但我内心还是有一点不好意思起来。

车子沿高速驶进了台北市,楼群变得密集起来。天下起了小雨。道路两侧高楼林立,简约大气又极具个性,也许是下雨的缘故,外墙看上去都是黛青色,干净又厚重。

右转。沿街是一家家整洁的店铺,以及店铺前排列得既密集又整齐的摩托车。街上行人稀少,车辆也不似国内那么拥堵。不知道这是一条什么路,路中间一条窄窄的林带,一看就不是刻意栽种的景观树——黑黑瘦瘦的树木,树皮跟朽木一般,树干也并不笔挺,应该是没有受到破坏的原生林木。这种原生态的味道让人觉得有一点与众不同,让人想起大隐隐于市,有一种既身在闹市又远在深山的奇妙感觉。

然后,车子在n个拐弯之后到了自由广场,大约下午四点多钟。小雨。墨色天空。

关于旅游,我以为草根和专业人士两个群体最大的区别是:一个喜欢听些坊间传闻,一个更注重历史真实的探究,我便属于前者。小何是个好导游,他会很合理地分配时间,根据行程的长短讲些小故事。比如在去自由广场之前,他约略地讲述了自由广场都有些什么建筑,都是什么颜色,中正纪念堂为什么是白壁蓝顶而不是黄顶(凡是约略有些历史知识的人都明白历史上黄色地位的非同一般。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国父纪念馆,即孙中山先生纪念馆,那座建筑是黄色的)。

车子停在自由广场的正门前。雨色里,一座五拱门的白壁蓝顶气势恢宏的牌楼横在面前。不懂建筑,但打眼一瞧还是觉得这牌楼很有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细致的雕刻图案,有云纹,有花卉,让人赏心悦目。不似国内的现代建筑,虽简洁大气,但缺乏传统。

所谓广场,即面积很大的场地。但是,似乎乡村里这样的场地不会被叫做广场,也只有在城市里,有了建筑的环绕,一个面积很大很空旷的场地才会被称为广场。如此,广场便成了城市里一个特定的场所。国内比较常见的广场大多是全开放式的,如天安门广场。而自由广场似乎是半开放式的:广场高大的牌楼,如同一道很气派的大门,把广场内部与外面的世界虚隔开来——说虚隔是因为牌楼有着五个拱门,并非真的屏障,人们可以自由出入。但这道“门”也让广场更加规整了:前有牌楼,两侧有歌剧院、音乐厅——耀眼的金色,造型古朴,都是重量级的建筑,可以称得上“雄霸一方”;最后面与牌楼遥遥相对遥相呼应的,是广场最重要的建筑——中正纪念堂(现在叫台湾民主纪念馆),中间诺大的场地,自边沿起依次是林带、草坪、绿化带,居中的,当然是宽阔的甬道,从牌楼的正“门”一路延伸到纪念堂的台阶下。自由广场,一个很传统的宫院式的格局。

走进拱门,放眼望去,饱含雨水的乌云或浓或淡,或成团或扯缕在纪念堂的上空涌动,很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其实,雨下的真的不大,但是这云,却相当的喧宾夺主。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近距离参观国家戏剧院和国家音乐厅,只是隔着两侧的绿化带和草坪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便沿着宽畅的甬道一路前行。

中正纪念堂台阶前的空地上搭了台子,有白色的帷幔,似乎在举行什么仪式,台子前又排列着许多的桌椅,椅子大多空着,似乎一部分人刚刚散去,广场上还有许多穿着醒目的黄色衣服的人们,或来来往往,或三三两两的站着交谈。台上有灯光,有人讲话,有人走来走去,似乎在举行什么仪式。我的眼神不太好,广场空旷,再加上当地话不太懂,索性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绕道而行。

纪念堂是一定要上去参观的,但心里总是在告诉自己,只是参观而已。有些情感是很微妙的,如同历史,不是一笔可以勾销的。但无论如何,一代风云人物转眼已成云烟,无论功过是非,都如词里写的那样: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我的脚步一阶阶的上行,忽然觉得历史距离我是那么近,历史距离我又依旧那么遥远。一切都跟我无关,一切又都令我感慨万千。空旷的大厅里游人了了,蒋先生的雕像高高在上,有些清寂和孤单。外面扩音器里高亢又不知所云的声音不断传来,更显得大厅的静。雕像的上方刻的也许是他的一些政治理念类的内容吧,我不知道。其头顶上方是“民主”,两个大字下面是几行小楷,看不清楚内容了。同样的高度,同样的格式,“伦理”和“科学”分列左右。这三个词簇拥着蒋先生,却距离民众如此遥远,须仰视方可见,更别说触摸,有点遥不可及的味道。倒是两侧空旷的墙壁上的口号貌似更接近民众一些: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让人不由生出几分渺茫的希望来。

出了纪念堂,天色已然暗了下来,已到导游规定的集合时间。看看已经走远的同伴,看看那些依然不知疲倦不肯散去的人们,疑问如鲠在喉,于是找了一个同样穿黄色衣服的大哥问,始知是客家人在搞什么纪念活动,大约是纪念历史上为族群牺牲的先民们。说是得到政府批准的,纪念活动大约还要搞三天,明天起会换到别的什么更大的地方去举行。

知道了大概,急着要走,大哥却很热情,滔滔不绝。还问:哪里来的?我说大陆。又问:是大陆哪里的?我说河南。匆忙辞别了意犹未尽的客家大哥,往停车的地方赶。人渐渐多了起来。在国家音乐厅的门前,有许多的市民开始跳起了广场舞,音乐是江南style,恍然间似又回到了大陆,回到了自己的城市里。

在离开的路上,导游又讲起了自由广场名字的由来,不过是蓝绿两个阵营的对抗结果。大概的情况用我自己的方式叙述是这样的:在台湾有两兄弟,老大当家的时候,这个广场叫做“大中至正”广场,顾名思义即知名字的由来;后来老大不在了,老二接管了所有的家务。大约老二之前被老大一直罩着,当不得家,压抑日久心生不满。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了,于是便想抹掉老大留下来的所有痕迹,所以这广场的名字是当然要改的。不但如此,老二认为这里老大的纪念堂也是应该拆掉的'。台湾各地都有老大的雕像,老大在其他城市的雕像都遭到了老二家人的破坏或拆除,老二认为这最后一个(记得导游说是唯一幸存的一个,没去考证)也不可以留。但老大的家人不干了,大规模集会抗议,保护领袖的雕像,保护广场的匾额。最终老二妥协了,说散了吧,所有人都散了吧,从你们就是了。结果等老大的家人都散了,老二便命人趁着黑夜换了广场的匾额,改“大中至正”为“自由广场”。虽然没敢动纪念堂中老大的雕像,但纪念堂的名字却由“中正纪念堂”改成了现在的“台湾民主纪念馆”。

我不知道导游的故事到底有多少调侃的成份,但这历史事件的确曾经有所耳闻。你方唱罢我登场,按下葫芦起来瓢。和平时期的两党之争,虽没了曾经的硝烟弥漫,一样会不乏火药味儿。谁都想台上风光,又不想师出无名,于是,自由便“被”粉墨登场。

其实,许多政治事件不是老百姓所能理解的。历来政见的不同更多的是因为政治目的不同,老百姓没必要去了解这些,也不愿去了解。无论谁上台,只要能真正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无论谁上台,都别践踏了他们的信仰,别让他们的精神无所依存,便足够了。上面这个故事,孰是孰非姑且不论,独裁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这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历史的潮流。而打着自由的幌子去行“去中国化”的目的,实在也伤了许多中国人的心,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查了一下自由的定义:“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自由既有为所欲为的权力又有不损害他人责任的义务。”忽然觉得,这个定义相当微妙,本来前一句已然阐释清楚了,又“画蛇添足”地加了一句。前一句是个体的感受,后一句是站在当权者的立场。没有哪一个个体可以有为所欲为的权利又能做到不损害他人利益,除了当权者。

最后想要说明的是:广场并非传统的坐北朝南,而是坐东向西,这让我颇感意外。导游说,那是因为大陆在西方,又颇觉感动——关于设计者的初衷,我不想去考证,只想一相情愿地认为,那是一种叶落归根的情感表达,而跟政治无关。

印象台湾通用篇五

台湾,对于中国和很多国家而言是一个很敏感的词汇,台湾只是电视剧里的那个地方,印象最深的便是意难忘里的台湾。想过前往台湾旅游,但是没有想过这么快。机缘巧合,新的这家公司在试用期间就安排了前往台湾分公司的出差机会,让我对台湾有了一个短暂的印象。

从国内大部分城市前往台湾是一件比出国还要复杂的事情,当然是指个人而非跟团游,很多城市不再直航名列,先要办理港澳通行证和护照,然后是进入台湾的入台许可证,名由只能是商务学术等等,探亲访友之类似乎也需要相关的证明。

从上海到香港,使用的事港澳通行证,由于不能直飞台湾,因此必须在香港出入境进行转机,香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至少是人员的素质,香港人面对大陆人的询问,态度很不友善。从香港到台湾使用的是护照和入台许可证。上海到香港飞行时间2个多小时,转机两小时,香港至台湾1小时30分钟左右,几乎要用去一整天的时间,直飞的话将省去一半的时间。

这一次前往的地方是台湾的东北部,桃源县下的中坜市,靠近台北,这里的气候和无锡上海一带还是很像的,整个夏天都很很闷热,时不时会下点雨,台北附近是台风登陆比较频繁的地方,因此也不至于因为纬度过低而炎热难耐。台北,台北附近都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但是也不见得高楼林立(台北除外)。街道很狭窄,最宽的路也不过双向双行道,但是车速很快,路上有很多小摩托车,但是司机们还算很遵守交通规则,因此还是很安全,不过在台湾的短暂三天遇上了三辆摩托车相撞的事情。

我们抵达的是桃园机场,去中坜市还是台北市几乎是一样的远近,中坜市至台北一般1个小时,火车高铁打的.都很方便,火车高铁都到晚上很晚,10点左右。

因为是出差基本上白天都在单位,晚上吃饭几乎也是和同事一起。先谈谈台湾的食物吧!初到台湾,是在酒店楼下的餐厅,折合人民币40左右的套餐是很丰富的,台湾的食物和南方的食物也很像,很清淡。第二天是去的泰国餐馆,味道自然不会有泰国的那么刺激,不过酸辣的味道很开胃,台湾吃晚饭的时间相对较晚,因此下班立刻去餐厅总是不会太挤,餐厅的食物做的很精致,基本属于第一次第二次第n次都还是觉得不错,和中国的餐厅有点不一样,中国的餐厅总是不停的换,新开业的时候总是客户爆满,而过一段时间以后似乎就冷清许多,菜品也是越做越马虎。第三天菜品没有什么特色,但是餐厅所在的环境很有特色,原先这个地方是陶瓷制品的手工作坊,改建以后的小花园里就有了这个漂亮的餐厅。第四天的餐厅坐落在有台湾景德镇之称的莺歌,是餐盘到食物摆放都很讲究的西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艺术品。

这天吃的是西餐,最先上的是凉菜,服务生会提醒最佳的食用顺序,凉菜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石莲和嫩玉米,从来没有想过植物石莲花可以食用,或许厚厚的质感很像芦荟,其实石莲的叶子和玉树的叶子很像,是否玉树也可以食用呢?不过尝起来涩涩的,没敢多嚼两下就一下子吞下去了,还有嫩玉米,感觉就是把还没有长成熟的小玉米做菜,对新的事物我有新兴趣去接触,唯独对于新的食物真是没有什么兴趣去尝试,以至于我连小玉米上的辣粉的味道都没有尝到就吞下去。冷菜过后是浓汤,看上去稠乎乎的,但是吃起来很不错,洋葱牛肉汤和海鲜汤也都是很典型的西餐浓汤,接下来是主菜,餐后甜点,要说有点不一样的估计要数餐后的饮料了!不过要吃到典型的台湾小吃,不得不去的地方是台湾的夜市,在大陆随着政府对随意摆摊的管理,曾经晚上很热闹的跳蚤市场早就消失了,在大连读书的时候,最初夏天在母校与大连理工之间还是会摆起这样的长街。市场从夜幕降临开始便热闹起来,一直到深夜11点,很正宗的蚵仔煎、章鱼丸子、芒果冰,直接托着椰子也是一件很招摇的事!

毕竟是去台湾出差培训的,因此并没有机会出去游玩,基本整天都是在单位,单位内人与人之间的氛围各方面都和无锡这边的不同,他们在工作时候认真工作,到点休息的时候认真休息,甚至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整个办公室都熄灯休息!车间的氛围也很不相同。台湾人主要分为台湾土著人,闽南人和客家人,其他的记不清了!有一晚和台湾的同事出去玩,有点电玩的性质,但主要是迷你的保龄球道、飞镖和台湾不可缺少的棒球。除了不同,更多的是相同,不管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甚至是欧美国家的人,遇到的在台湾实习的瑞典学生就如是说!台湾有着和大陆一样的房价交通教育等等,或许瑞典没有,但有着相同的就业观念,制度或许有很多不同,但是想法观念却越来越接近。

7月无锡开通了直飞台湾的自由行,不仅仅是那里的风景,也因为那里和我们一样的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和饮食,所以值得去看一看!不要过多去问对大陆或者过多的去诉说对台湾的看法,这就好比上海人对外地人的看法或者对上海北京的看法一样!

印象台湾通用篇六

台湾是一个小岛。从地图上看,它就像一张芭蕉叶,静静地停留在蔚蓝的大海上。在7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踏上了去台湾的旅程,去感受台湾的美景与美食。

台湾很小,但是它有高山、有盆地、有平原,还有大海。最繁华的是台北。高高的建筑,来来往往的机车,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各种百吃不厌的美食:凤梨酥、绿豆糕、木瓜牛奶……听听就让人流口水。虽然人很多,但是并没有看到警察,人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马路上十分干净,每个人都会把垃圾扔进分类明确的垃圾桶。国父纪念馆、中正纪念堂里笔直站立一小时不能动一动的宪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美的是台东。在“猫鼻头”可以看到巴士海峡、台湾海峡和太平洋汇聚在一起。

沿着台东一路向前,都可以看到太平洋美丽的风景。一望无际的大海蔚蓝一片,在黑潮带有十分丰富的水产资源,但是十分危险,如果不小心被卷进去,就会顺着洋流飘流到海的另一端。蓝天上是雪白雪白的云朵,云层很厚很厚,就像大大的.棉花糖,真想扑上去咬一口。我在海边找奇形怪状的石头,送给“小小”和“小不点”当礼物。我还和海浪玩起了游戏。它一点点地爬上来,我就快速向后退,它“呼啦”一下就退了下去。

可它还是不甘心,一下子又冲了上来,真是“一浪未平,一浪又起”啊!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是日月潭。群山环绕的日潭圆圆的,月潭弯弯的,在它们的交界处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岛——光华岛,它的原名叫“拉鲁岛”。船在潭水中行驶,清澈的水在船尾形成了箭头似的波浪。虽然是炎热的夏天,但在绿树、碧水中,一点也不觉得热了。

高高的槟榔树,独木成林的榕树,高大的龙眼树长得枝繁叶茂。一串串的香蕉,一个个的椰子,一颗颗的莲雾新鲜又好吃。红红的珊瑚,蓝蓝的宝石,白白的大米,绿绿的释迦,无不显示出台湾的物产丰富。

美丽的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我希望它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

印象台湾通用篇七

二月,春节刚过,北方的田野里还是一片萧条,来自西伯利亚的阵阵寒风仍然穿透肌骨;然而,乘上飞机经香港辗转到台湾,你立即进入了满目苍翠的南国。

飞机降落在桃园机场已是华灯初上,夜幕中的台北,一片柔和。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或出入灯火通明的sogo,或驻足简朴精致的小店;在形形色色的“小菜”馆里,庄重的、平庸的、时髦的、另类的食客一齐站在完全open的食品台前挑挑拣拣,充分享受这百分之百属于个人的美味与时光。

清晨,由太平洋上的气流带来的雨水一阵阵地飘洒下来,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道路上形成了浓雾。在凉凉的小风中驱车穿过一个接一个县城或小镇,你便进入了位于台湾中部的埔里。静谧、悠闲,以美酒佳肴著称的埔里是依山傍水的灵秀之地,是身在十丈红尘中日日拼杀的打工族们的梦中家园。

湖光山色的日月潭有点儿像北京的密云水库,但周围的山更绿,房屋的建筑风格也颇别致。从日月潭奔赴阿里山要走一段漫长的山路,汽车忽上忽下,云里雾里,满眼都是由槟榔、椰树、棕榈组成的层层叠叠的浓绿。最后,当山雾由稀薄变成浓密,再厚得夹带水滴,直至伸手不见五指时,你就算真的是“云深不知处”了。在一个阴雨霏霏的下午走进山间的茶室,尽情享受由极品高山茶炮制出来的功夫茶,倾听着老板娘令人愉快的茶叶推销经,确是阿里山印象中惬意而温馨的一章。

夜宿密林之中的阿里山宾馆,为的是第二天清晨打着哈欠,乘林间小火车到山顶上去看云海中的日出。如果你行动快捷,还可以在当天从台中一口气赶到台南,穿过繁华而现代的高雄市,到台湾岛最南端的垦丁去看日落。垦丁海岸的日落,恢弘且委婉,是太平洋上的“落霞与孤骛齐飞”。借着玫瑰色的暮蔼,在海边烧烤或小镇漫步也都是不错的晚间安排。

在冬雨、涛声和转瞬即逝的阳光里,汽车已载你回到北部,暮色中,高楼林立的台北在立交桥的尽头再次升起,这时才倏地意识到,几日之间,你已几乎穿越了整个宝岛。

这次,我来到了宝岛台湾,这里的景象非常独特。

都说日月潭的水净,这回终于有机会看到了,来到日月潭前,远远望见中间有一个小岛。日月潭的水相当清澈,附近的山峦,一团团的,成了群星拱月,当然月亮就是日月潭,星星就是日月潭附近的群山,格外美丽。我觉得日月潭也应该有“甲天下”之称!来到日月潭中心,我看清楚了浮岛,岛上像是人工泥土填上去的,摇晃不定的,草树也像是人工插在土上,岛不像岛,基层是像用船击毁了的散木条,用铁链连成了一条,土面像浮萍,一伏一起。

“不入阿里山,就没有真正来过台湾。”这山位于台湾八景之首的阿里山,山身碧绿,天下无双,坐车来到列车站,沿途公路陡峭,雾色蒙蒙。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片人工林,人工树是高的,细的,有两三层楼之高。最特别的还是树皮的颜色,它的颜色,说它是棕色,它却像灰杆;说它是灰色,他又长着棕皮。更为古怪的是,它偏白,但没白漆树那么透亮。树杆细,直入云霄。在前面,我们看到了一棵长得像猪的树,不像是人工的,我偏向于它是“自然”这个大雕塑家的杰作。自然形成的树,一般有少许的青苔,或者没有,而这棵“猪”树的青苔,那可是太多了。“猪”的表面原是用棕色而成的,可这棵“猪”翻了一身“绿”泥,添加了一份幽默诙谐之气,惹人喜爱。姐妹潭的水,非常清澈,沙石可见,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也招来了不少水蚊子。

说到水,那可要说说西子湾了,西子湾的水,不见底,在阳光下,湾上发出闪闪粼光,变成了一条银子湖。“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自然之理,在这儿,却再不“自然”了,这西子湾的流水竟然是往上流的。在这条向上渠道里,溪水缓缓地爬坡,溪中的落叶大的漂浮向上,小的则原地不动,真是惊奇。水渠道跟滑梯差不太多,却一直缓缓向上。我觉得,这应该是由某种吸力而至。我摸了一下溪流,水冰冷冰冷的。

台湾最美的当之无愧的是太平洋,我们就是从台湾的最南边乘坐汽车,再坐花莲的高铁去台北,沿途一直沿着太平洋海岸线,一道道风景线闪入了我的眼帘——太平洋沿岸的蓝色世界。远处,朦胧发白;近处,如钻镶的蓝色美玉。蔚蓝的海洋不时闪着银光,点点的银光像是海豚在跳跃。我联想起来:从前有只鲤鱼,在爸妈的鼓励下,终于学会了跳出海面,于是使劲一跳,跳过了龙门。唉,这不是鲤鱼跳龙门的翻版吗?望着这片奇景,却有一些感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太平洋就做到了这一点,一个人要胸怀宽广,多些包容,如大海这般的气质!

台湾,我还会来看你的!

飞机经过2小时05分到达桃园机场,下了飞机,正逢台北的雨天,使我想起了“冬季到台北去看雨”情景,十分惬意。第二天,按照张家伟导游的安排,我们乘巴士直达101大楼,乘坐全球最快电梯登上楼顶,从不同方向欣赏台北夜景,站在楼上,凫瞰台北,也许是我没有做功课的原因,看不到他的特别之处,和其它城市一样只是灯的海洋,还不及长沙的繁华和夜色的美!也就没有特别的记忆!倒是这座大楼让人惊叹!台湾是地震与台风的亲近之地,它怎么来抵御自然界“猛兽”的袭击?后来得知该楼的中心有一颗重达650吨的大钢球平衡着此楼,我想这是台北值得骄傲的建筑标志!

18日早晨从艾慢旅馆出发,由北向南依次经过了台中、嘉义、高雄、台东花莲等城市,游玩了日月潭、阿里山、故宫、中山纪念馆等景点,我对这些景点的向往只来源于歌词描述的美好,但实景观看后有些失望,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位于花莲的太鲁阁峡谷公园,它雄伟壮丽,是自然界的神奇之作,特别是通往公园的道路,是老兵们上世纪50年代采用原始方式辛劳而作,透过这条路,我们看到了老兵的辛酸与执着,不由心生敬意!

我最喜欢是驱车由南往北沿太平洋海岸游,阳光明媚,一路上风景壮观,车窗的右边是一望无边的大海,深蓝色的海水由近向远延伸着与天交融水天一色,左边是绿色的果林与农田,群山环绕山顶烟雾袅袅与蓝色的天空相接。车行驶在青山绿水之中,我喜欢极了,没有半点睡意,贪婪的看着路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心中计划着有机会骑着自行车从这儿再游一遍,去领略它的不同之处,感谢自然界赐予人类如此的美景!

我印象最深的是台湾的洁净与平和,它是一个袖珍而又安静的小岛,宛若一个怡静的仕女,它的城市格局保留着日本的特色,摩托车是他们重要交通工具,道路虽然狭窄但不喧哗不嘈杂,街道两旁看不到新的建筑涌现,也很少看到高层建筑和显眼的广告牌,不管城市还是偏僻的乡村,都干干净净,特别是洗手间,都备有手纸、洗手液,精致而舒适。从高雄到台北的路上,有几处大的水泥厂,其周围的路面、树木也都是十分的洁净,让人不由得对这座岛刮目相看!

夜下的西门町,豆蔻女子如烟似雾,飘渺中即使不施粉黛也让人心猿意马。长长的忠孝路,商贾如云,五步一店皆为shopingmail,满目琳琅令人缭乱。虽是繁华,但台湾的城市给人却更多的是繁芜过后的落没。除了101摩天大楼,整个城市映入眼际更多的是斑驳老厦。一排排、一座座,犹如逝去容颜的贵妇,虽然高大但已经老去。比起海西岸的大小城市尽是工地,截然少了生机和活力。

相比大城市,台湾海风渔味的小镇更让人钟情,给人阳光下暖暖的惬意。车行垦丁的路上,放眼望去,公路的两旁或是布满凤梨、甘蔗、木瓜、槟榔树的碧绿田地、山坡;或是惊涛拍岸开阔雄浑的海岸,依傍着高大伟岸连绵起伏的山脉。行走在台东的旅程里,一座座民居小镇映入眼帘,密密麻麻的简易二层建筑和闲适却不懒散的居民,虽然有些朴素,但目之所及,各式奶茶、琳琅小吃,让人想起《头文字d》里周杰伦演绎的那个小镇,无一不蕴涵着蓬勃的生机和惬意的生活情趣。

台湾的街头满是摩托车,但很少看到闯红灯,路面秩序井然,鲜有大陆很多城市的交通无序;台湾满是禁烟提示,只要见到屋顶的地方就不能抽烟;台湾垃圾不落地,即使是乡村,每家每户门前都显得干净整洁。

台湾人说话很柔软和长长的拖音,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地方也会变得怒气全无。在台湾,你更能听到很多导游、司机说出这样的感激话: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大,经济异常萧条,如果不是大陆游客,我们很多人还失业着呢……应该感谢你们!

时序从末秋到初冬,从台湾归来也已经有些时日。

阿里山的神木、日月潭的碧波、垦丁浩淼无际的大海……已深深地烙印在脑际;

而台湾的小镇、台湾的文化、台湾人的文明和热情,一个个关于海那边的印记,更像这初冬的阳光,穿过窗棂,拍打在从鲶鱼肆虐的海那边归来的路上,拍打在海这边的心里,暖暖的。

台湾人的热情与长寿也令人难忘,20日晚上我们住在台湾最贫穷落后的一个县城,没有象样的街道,5点多钟就夜幕降临,我和小林、小周随便溜达,来到了一户台湾人家,主人是一位50多岁的大嫂,经营小餐饮,已打烊,闲聊中我们得知台湾人在冬至节是要吃汤圆的,第二天正好是冬至节,她热情邀请我们品尝,台湾许多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由50-60岁老人,他们的营业执照是长方形的,称为“许可执照”,由当地县长、分管局长签发,透过台湾人的勤劳与热情,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

结束旅游的前一个晚上,我和同事拜访了同事在台北市的一位亲戚,97岁高龄,老奶奶神清气爽,看似70多岁,流利的长沙话十分亲切,她告诉我们,90多岁的老人在台湾比比皆是,台湾是一个长寿之岛,我想这份长寿除海岛的气候、饮食外,与环保、平和之心息息相关。

台湾是自然之岛、环保之岛,我们游览的同时也在深思,更多的还是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衣之温暖,愿我们两岸融为一体,取之长去之糟,人民幸福安康,待到两岸开放时我们重来自由行!

随着耳畔空姐甜甜的抵达提醒,在小伙伴们的欢呼雀跃声中,我终于开始了期盼已久的宝岛之行。

才步下舷梯,似乎已经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逢甲夜市里醇醇奶茶,诱人烧烤的香味了。顾不上午餐,顾不上休息,我们每个人都急切地想抓紧这每一分每一秒,去亲近台湾,触摸台湾,拥抱台湾。

在这短短的几天行程里,我爬上了风景秀丽的阳明山,近距离地接触了这座景色迷人的休火山。远望阳明山,群山环抱,青松翠柏,头顶是湛蓝湛蓝的天空,还漂浮着几片洁白的云朵。偶然飞过的飞机,在天空里留下了淡淡的飘带一样的记号。山路边随处可见一处处热气腾腾的小水坑,细心的管理部门在水坑和步道之间修筑了石头的栏杆,以防游客不小心误踩到水坑发生意外。那些咕噜噜冒着泡的小水坑里,冒着白白的浓烟,散发着浓浓的硫磺味。如果没有那些臭臭的味道,看上去真像妈妈炉子上炖菜的小火锅,不过这可都是天然的呢。据说这些咕噜噜冒着热气的水可是连鸡蛋都能烫熟,我惊讶于大自然的神奇,但是有点可惜身边没带着鸡蛋,不然可真想尝试一下。

野柳地质公园是台湾海峡北海岸的一处很有代表性的美丽缩影。夏日的午后,我看到了大海的辽阔、平静的温柔一面,清新的海风夹着一丝丝的腥味,却在午后的烈日炎炎中令人心旷神怡。踩在柔软细腻的沙滩上,远望千姿百态的风化岩石,令人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都是一幅令人陶醉的美丽风景画。可是说到最吸引我们小朋友注意力的,当然还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海洋小生物。我第一次将指甲盖大小的寄居蟹抓到手里,虽然一开始我有点怕它会攻击我,可是看到它可爱的小身影后,什么害怕都顾不上了。当我抓住它的时候,才知道,寄居蟹的小钳子真的只是吓唬吓唬人的,也可能我抓到的是只“托儿所”级别的吧,一点攻击力都没有。可是当我把寄居蟹放回大海的时候,它极其迅速地隐入岩石缝中,转瞬间就不见了踪影,真有点“功夫大侠”的风范,来无影去无踪。接着,在随行老师的指导下,我还抓到一只海参,这就是个重量级的家伙了,有好几斤的份量呢。我的力气够大,一下子把它提了起来,同行的小一点的女孩子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只能羡慕地看着我,我的心里还小小地骄傲了一下。可是我只能按照老师的指点抓着它的尾部,不敢轻易乱动,因为指导老师告诉我们,海参一离开水,就会口吐白沫,而那白沫可是有毒的。妈妈真是胆小,在她的大呼小叫下,我就这么小心翼翼地提拉着那只肥肥的海参把它放归大海。它倒是一点不急,就这么落落大方,以极其悠然自得的姿势,一扭一扭缓慢地潜入水底。接着,我们还逮住了其他几种海洋小动物,与它们一个个都来了个亲密的接触,游戏结束,我们都用尽量轻柔的动作把它们放归大海,因为它们是属于大海的孩子,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在到处充斥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台北故宫博物馆里;在充满当地民族特色的九族文化村中;在学术氛围很重,却又不失活泼表现形式的台湾国立科学馆里;在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台湾第一高楼101大楼的楼顶,我的眼前一幕幕清晰地闪现着台湾的过去和今天。我深刻地感受到,宝岛台湾永远是祖国母亲不可割舍的一个孩子。

台湾,在我眼里是一位散发着淡淡丁香花的婉约佳人。在蒙蒙烟雨中撑起油纸伞,摇曳生姿地行走在江南水乡的雨巷中。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那惊鸿一瞥的清丽,让每一个走近她的人念念不忘。

在台湾,鲜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亲切;没有年轻气盛的心浮气躁,有的是乐观知命,从容低调。台湾人热心周到,用他们的兼容必包影响着周遭的每一种文化。

台湾的年轻一代朝气蓬勃,在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你看他们衣着光鲜,举止潇洒,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举手投足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台湾的老一代恪守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传统思想。树荫下,花丛中,他们的身影映衬在无限好的夕阳下。

台湾男人温文尔雅,礼数周全;台湾女人贤良淑德,知性优雅;台湾孩子天真无邪,活泼可爱。

在这个烟波浩渺的小岛上,海天一色,白浪追逐着沙滩,椰子树长影婆娑,浓浓的绿意。大自然用神奇的大笔描绘着原生态的宁静与美好。聆听寺庙的暮鼓晨钟,第一次与神灵近距离地接触,天地间,祥和的氛围笼罩在你我的周遭。

台湾人的生活压力大,可是他们不善于倾诉,把自信与坚韧植根于强大的内心世界。

台湾人沉稳内敛,很难从外表读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台湾人善于倾听,他们乐于和大家分享阳光与风雨。

这就是台湾,一度被历史披上神秘的外衣而推上政治的舞台;这就是台湾,当历史的尘埃散尽后,我们看到的是她洗尽铅华后的沧桑。

看似近在眼前,其实远在天边……。

印象台湾通用篇八

如果要评比“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那么有一个地方一定能够以她独特的美丽入选,尽管素面朝天,但青春靓丽。没有大都市的慌张、纷扰、浮躁,只有台湾能够做到。

有大陆人来台,找不到豪车名座,找不到黄金楼盘,不由得发出感叹:“台北太差劲了!”对此黄文博教授非常自豪的响应:“这才是你们需要学习的。”不同于大陆国际都市明锃亮瓦的风格,台湾人更注重的不是举世瞩目的“101”,而是褪去繁华,洗尽铅尘,宁静的坐落在这个城市中,一排排高低不齐的破旧民宿和斑驳大厦,向你述说时光的老去。

台北国际艺术村,虽然是毫不起眼的砖瓦平房,但是却请来艺术创作者聚集在此。虽然只是斑驳的老建筑,丰富其艺术内涵。同时也为艺术创作者留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还有台北万华的剥皮寮,据说是清末民初的`老建筑。细细品味,不难看出当时社会的变动脉络。至今,更成为描述民国六、七十年代台湾历史的经典重现。

如果将大陆比作一位风华正茂的贵妇,那么台湾则是一位容颜老去的大家闺秀,虽然风华已逝,可是依旧那么朴素、宁静、致远。不变的是她的大家风范。

我们不知道在忙碌什么,却总是过于忙碌。如果身处于一个这样的地方,过着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或许时间也会失去意义吧。

宗庙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地点。去参观过大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寺庙,虽然香火鼎盛,人来人往,但是总是感觉多多少少带有商业性质。如果去过南投中台禅寺,那么你将真正是到达了一个与神灵最接近的地方,也是最纯净、最圣洁的参拜地点。中台禅寺,断无纷纷扰扰,可以慢慢抚平昔日浮躁,超凡脱俗。不必再寺庙里购买祭拜用品,因为这里不设香案,也不点香火,是与一般的祠庙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离开时也不必带走一粒尘土,只因有佛给了你心灵的启迪与感悟。

与其说这是台湾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如说更像是一种执着。它们将永久守护着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凝视着历史的沉积,讲述永远的精神。

冯仑说,看台湾的感觉,就是一个教养很好的妇女,慢慢看,发现她优点、责任、家庭,慢慢地看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我到台湾觉得没有压力,很亲切。她的端庄,不是张牙舞爪,是什么事情都比较有次序,比较有规矩。她的娴熟、优雅,不是给别人看的,是内心的一种状态。

看台湾,看到更多的是忠孝、仁爱、信义与和平。一代又一代台湾人民恪守传统的思想与文明,伴随着精神的力量,这个岛屿将会一直幸福下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