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怎样过春节(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05:43 页码:10
最新怎样过春节(精选8篇)
2023-11-12 12:05:43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让我们对自己的成长有更清晰的认识。在写总结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正面的经验和教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以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启示和帮助。

怎样过春节篇一

布朗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还要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插上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庭长家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榻上方挂的“胎嘎滚”(家族神位)内,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高嘎滚”(家族长)。

各户男家长都要脱下自己的包头巾,向作为整个“嘎滚”(家族)代表的家族长行拜年磕头礼。并且用水象征性地从头到脚为家族长做洗礼,祝贺长命百岁,吉祥平安。祝毕,家族长为“胎嘎滚”(家族神)代袜么,代袜那神祈祷祭祀。村社以家庭为单位,再到日落方向,举行滴水仪式。

春节期间开展托球活动,活泼有趣。参加者围成圆圈,先由一人将一只用竹片做成的小球托上空中,然后按顺序接球,并用手心将球托向空中,接不到球的人,要罚唱一首歌。

居住边缘地区的布朗族人的春节是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为时三日。第一天准备糯米粉等节日货物;第二天杀猪宰牛、互赠糯米粑粑,到缅寺赕佛,年轻人敲象脚鼓、击锣、唱歌跳舞、打布朗球;第三天到缅寺听佛爷诵经、滴水。居住内地的布朗族人过春节时,有的地方初一凌晨要去山泉“抢新水”,期盼全年吉祥。

还有的地方,初一妇女和小孩不能出门,男子集体前往山上打猎;初二到山林先祭山神土地,后到龙潭祭祀龙王,祈求风调雨顺;初三和初五,每日要祭祖先,互相拜年,有条件的村寨还举行唱歌活动。

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杂粮。饮食喜酸辣,并嗜好烟酒。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色为美。喜用锣锅或土锅把稻米焖成米饭。尤擅煮竹筒饭,煮时选一段鲜竹,装好米和适量的水,用火烧熟,剖开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当碗用。米饭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经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肉类以牛、羊、猪、鸡肉最为常见,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虫。菜肴的烹制技法以清煮、凉拌居多。对许多野味、鱼、虾、蟹、蝉、虫等食物一般还用舂、炸、蒸等方法烹制。如:舂螃蟹、油炸花蜘蛛、蝉酱等。

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这种酒在出酒时用一种叫“悬钩子”的植物的叶子过滤后呈绿色,很像翡翠的颜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朋友间有“有酒必饮,饮酒必醉”之习俗。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间还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怎样过春节篇二

根据春节行事历排配,今天开始放年假了!共十二天,二月十五日正常上班,本来打算过年还是要回家看看的,没想今年大雪不止是在北国,也开始光顾咱南国风光了。给中国南方增添了一点银色!虽然漂亮,美丽。但是也给南国人民交通带来了不便,影响颇大。使部分灾区人民无法正常供给饮食起居!也使南下的打工者无法在这个盛大节日中返回与家人团聚!

还好~!我12月份回家了,不然,像往年,春节回家的人员都是愁票票,而现在有了票票,因天气影响,却因无法正常运行交通工具。有很多人都买了票,都很不情愿地又退了票。真是人不留人天留人!====其实,留深过年也错!===这已经在各大广播电台都有这么一句。

看!公司首先行动,第一是给留深过年加班同仁100元利是鼓励!第二是公司免费游园车辆接送行驶至市内来回。第三是盛大的联欢晚会活动。。。。。。

确实,公司给员工们的关怀与给予是很周到的!

不然,富士康科技集团怎么又会被称为《幸福企业》叱!

[开始放年假了!]。

怎样过春节篇三

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一家欢聚,家人在一起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那么春节怎么吃不会肥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春节怎样吃才不会肥,希望大家喜欢!

1、注意克制自己。我知道春节里会有很丰富的饭菜,还有好吃的零食,但是我觉得为了苗条的身材,还是需要克制一下自己。

2、注意体重的变化。我们要随时关注自己身体体重的变化哟,一旦超出了自己的预计范围,那就得马上进行锻炼,并且控制好自己的嘴巴。

3、油腻的菜我们不要去碰。过年很多朋友家里的菜都放了很我油,而且肉也多,所以如果你不想变成胖子的话,最好筷子不要碰这些油腻的菜哦。

4、少吃含热量高的食物。在春节里,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也要注意了,一些含热量高的食物,我们最好也不要去碰,因为含热量高的食物也会容易让我们变胖。

5、多点运动。春节里,不要吃饱了就坐着不动,要多出去外面走一走,运动一下,促进消化,这样我们就能保持苗条的身材了。

6、用水果解腻。如果春节我们吃得太油腻了,我们也是可以吃点水果来解腻的,比如杨梅就是很好的水果,我们可以用冰箱冰着。

饺子。

春饼。

中国民间立春时吃的传统美食,南北方都有,但是做法不同,而东北、北京一带的春饼口味最为可口。春节之时,准备几样小菜,烙上一叠薄薄的小饼,这味道不仅仅是美食,还包含着新年的美好味道。

元宵。

年糕。

大概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年糕也是我们中国春节的传统食物吧。春节吃年糕多出现于南方,多以红、黄、白三色出现,年糕有年年高的意思,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工作一年比一年高。所以希望来年有个好开始的就多吃一点年糕吧。

元宝汤。

元宝汤就是元宝馄饨,一般以猪肉、菠菜、韭菜为馅,在北方,正月初二要祭财神,这天是要喝元宝汤的.,祈求新年财源如汤水一样滚滚而来,这个新年一定要多喝两碗。

糖瓜。

糖瓜其实是用小米和麦芽熬制出来的,在农村相当常见,其粘性很大。冬天的时候,把糖瓜放到屋外,因为冬季寒冷,糖瓜凝固的很结实,而且中间还形成了很多气泡,吃起来很酥脆,在农村也有着腊月二十三吃糖瓜的习俗。

屠苏酒。

正月初一喝屠苏酒,新的一年百病全消。新年喝屠苏酒已经是流传千年的习俗了,据说是华佗所创,后经唐代孙思邈的宣传才为人所知。屠苏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其以白术、防风、桂枝、大黄、花椒、乌头等中药入酒浸制而成,具有祛风散寒、益气温阳的功效。

二米子饭。

在北方民间有供隔年饭的习俗,就是以小米、大米做的饭,年前做好,供到过年,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家家是小康。二米子饭因形也叫金银饭。

七宝羹。

七宝羹是以七种蔬菜和米粉制作而成,流行去广东、福建、台湾等中国南方地区,一般以芥菜、芥蓝等为主要菜。

五果汤。

五果汤是以薏米、芡实、莲子、桂圆、小豆煮成,主要流行于广东等南方地区。

传说东汉末年的时候,“医圣”张仲景曾经在长沙担任太守,后辞官回乡。他回家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都冻伤了。由于当时伤寒流行,所以病死的人很多。

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他立即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将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再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冻耳的情况也有所改善。

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

怎样过春节篇四

春节的习俗与功能在唐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盛唐气象,百业兴旺,思想昌明,文化繁荣。从这个时期开始,春节慢慢从驱邪祈愿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过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可以说,在唐代以后,春节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明清时,新年习俗的礼仪性、应酬性逐渐加强。人们在新年之际相互拜年,馈赠礼品。此外,游艺性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此期间,耍狮子、舞龙、演戏、说书、扭秧歌、荡秋千、踩高跷、跑旱船、做手工、玩游戏、比才艺等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各地举办的庙会活动丰富多彩,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欢乐。

1、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鸡日”,古称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传统习俗为开门炮仗、拜年、占岁、饮屠苏酒、聚财。

2、正月初二:正月初二是“狗日”,这一天(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传统习俗为祭财神(北方)、回娘家。

3、正月初三:正月初三是“猪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习惯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传统习俗为烧门神纸。

4、正月初四:正月初四是“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传统习俗为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5、正月初五:正月初五是“牛日”,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传统习俗为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

6、正月初六:正月初六是“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在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马会养得很好,传统习俗为送穷、启市。

7、正月初七:正月初七是“人日”,传说女娲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传统习俗为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

8、正月初八:正月初八是“谷日”,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传统习俗为顺星、放生祈福。

9、正月初九: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传统习俗为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要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

10、正月初十:正月初十是“石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些地方这天要向石头焚香致敬。

历史渊源。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在农耕社会,古人不断观察时间变化,季节更迭,逐步掌握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春节”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和希望的萌生,它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俗称“过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年”的记载。信奉自然神灵的古人认为丰收是神的恩赐,要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祭祀一年举行一次,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过年就是增岁。商周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除夕之夜都要举行驱邪逐疫仪式,庆祝丰收、祭祀祖先和求神降福,期望保佑一年的祥和平安。

现代的春节活动中仍有一些相关的习俗和信仰,便是这种古老文化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

怎样过春节篇五

在某些国家单位如医院,公安,交警和一些私人性质的公司,都是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春节假期加班情况,这些在春节假期上班是可以享受到加班费的,而春节加班费分为节日假期三天和调休四天,节日假期三天的加班工资是正常工资的三倍,而调休四天的加班工资则是正常工资的两倍。

加班费的支付标准。

(1)安排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日加班加点,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给劳动者正常日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5.2017国家法定假日工资怎么算?

8.2017年每日工资计算方法是什么。

9.2017年国家法定假日工资怎么算。

怎样过春节篇六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在农耕社会,古人不断观察时间变化,季节更迭,逐步掌握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春节”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和希望的萌生,它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俗称“过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年”的记载。信奉自然神灵的古人认为丰收是神的恩赐,要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祭祀一年举行一次,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过年就是增岁。商周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除夕之夜都要举行驱邪逐疫仪式,庆祝丰收、祭祀祖先和求神降福,期望保佑一年的祥和平安。

现代的春节活动中仍有一些相关的习俗和信仰,便是这种古老文化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

怎样过春节篇七

在我们一般的想法中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而对于藏族来说春节也可能是他们民族里面的一个特殊的节日。你知道藏族春节习俗吗?下面本站小编就告诉你藏族春节习俗,一起看看吧!

腊月十九日这天,农业区的藏族群众开始清扫房屋、庭院,粉刷墙壁,张贴年画,被人们视作送“瘟神”。

腊月二十四日,农家牧户家家泥抹锅灶,洗刷灶具,开始置办年货,制作点心,炸油饼、馓子等。

腊月二十九日,牧业区藏族家家清扫帐篷的烟灰、尘土。除夕下午,农业区的藏族群众习惯在自家庄廓院墙上每隔一定的距离放一块拳头大小的冰块,也在自家地里、树园等地方放冰块,以示吉祥,但家中有人去世的不放。1月29日零时,村庄里的人家开门纳客,孩子们换上了崭新的藏服,三五成群地穿梭在村庄里,直到天明,一夜下来,人人手里都攥着一大把压岁钱。

大年三十晚过年,全家老少欢聚一堂,吃“除夕饭”,吃得越饱越好,以示来年生活更幸福。

按照当地藏族人过年的习俗,除夕夜要紧闭家门,家里人不能出去,外人也不能进来,这样做可以在来年不受“魔怪邪气”的侵扰。以前他们这里的藏族人只过藏历新年,但现在春节也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过春节时不但融合了藏族、汉族的传统习俗,而且气氛也越来越浓郁。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当地的藏族群众家中都是张灯结彩,家里的炕桌、条几上摆满了白酒、啤酒、油炸馓子等精美的食品饮料,客人来到家中,主人都会热情地招待。同仁县是藏区有名的“佛乡”,藏传佛教寺院众多,佛塔更是随处可见,除夕之夜,当地藏族群众为烘托节日气氛,在很多佛塔上挂满彩灯,远远望去,晶莹剔透。

当地短信拜年也已经非常流行,除夕之夜,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发个短信拜年既快捷又方便。

初一凌晨二时许,男女老幼穿上节日新装,摆上美酒佳肴,自家晚辈依次向家中长辈叩头拜年。然后老人们整装安坐,等待本村青年前来拜年。拜年开始,扶老携幼走帐串户互致祝福,每到一家齐呼“洛赛尔桑阿”(新年快乐),主人也立即回答“洛赛尔桑阿”(新年好),接着晚辈们向长者敬酒以示拜年。长辈们则赐坐品酒,表示感谢,并为晚辈赠送祝愿词。

初二以后,人们带上点心、茶叶、哈达等礼物到亲友家拜年。

春节期间,家家都邀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喝年茶、吃年饭、饮酒唱歌,十分热闹,这种节日气氛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

在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晚上,每家都要吃上一顿面疙瘩,藏语叫做“古突”。古是九,突是粥。在面疙瘩里面会包上九种东西,有面做的日、月,表示至高无上的尊严;有磁片(嘎玉儿),表示好吃懒做;有辣椒,表示长着刀子嘴;羊毛,意为吃到的人温柔、富有耐心;有碳,表示吃到的人心黑;有盐,说明吃到的人是个懒人;还有带角的面包,就是说吃到它的人爱发脾气。无论谁吃到什么样的面疙瘩,都要当场吐出来,大家都会哈哈大笑。

在藏历初一的清晨,女主人提来新年的第一桶水,给全家人吃过“观颠”(用青稞酒加上奶渣、人参果、红糖拌好后,加上糌粑,均匀后煮成)后,一家人按辈序坐好,然后喝酥油茶,吃“卓玛折赛”,再由全家最大的孩子-捧来“卓索其玛”(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和人参果的斗,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制作的彩花板)敬大家。

吃的时候会抓上几粒向天上撒去,表示祭神;然后抓一点送进自己嘴里,同时说“扎西德勒”等表示祝福的话语。在仪式过后,羊肉煮的麦片土巴,藏语叫做“卓突”,这就是早饭。

中午的时候,就可以吃菜、面条或者手抓羊肉、糌粑。而晚上,则会吃“香寨”,这是用酥油炒熟羊肉块,加上热酥油拌好的咖喱及熟土豆块一起煮,连汁一块放在饭上一起吃。这种咖喱饭是藏族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在饭后,大家就会互相敬青稞酒、喝酥油茶或者甜茶,吃油炸果子。

在藏历新年吃这些东西,虽然在内地人看来好像不是很丰盛,而且也不是很隆重。但新年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开开心心过年,其他的仪式已经不重要了。

壮家的春节习俗,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情浓而意深。

待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一过,壮家便处处洋溢着喜迎新春的气氛:扫房梁,制作肉粽、糍粑、米花糖、糯米饼等新年食品。晚间,村前寨后传来阵阵清脆的敲饼声,喷喷油香弥漫着壮村小巷。

除夕这天,壮家户户贴。

春联。

放鞭炮,合家欢聚,喜庆团圆。大年三十还要做好“压年饭”,以求有余有剩,吉祥如意。入夜,人们等待着子时的到来:姑娘描花绣朵孩童盼放烟火老人传授着新歌……子时一到,鞭炮齐鸣,往日宁静的山村僻壤顿时沸腾起来。

新春第一日,天空尚未露出鱼肚白,到山间清泉、村旁小河汲新水的农妇村姑便纷至沓来。农妇为全家挑新水,同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象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便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保佑六畜兴旺。然后将新水倒入锅里,与红糖、竹叶、葱花、生姜一同烧开,让全家喝上用新水煮的新年茶。据说:这新年茶会使人万事如意。老人喝了健康长寿、小孩喝了聪明能干、夫妻喝了会和和睦睦。壮家村姑汲新水,则有喝伶俐水的习俗。时近清晨,泉水清洌,姑娘们聚在泉边轮流数星星,待数到天上只剩下一颗星星时,便开始喝新水。村中公认的“伶俐嫂”伴着姑娘们喝新水。大家认为喝伶俐嫂捧的水。就会聪明伶俐,故曰“伶俐水”。第一捧水要奖给第一个到泉边的姑娘,第二捧水大家可以争着喝,聪明的伶俐嫂捧着水将姑娘们逗得欲喝不能,欲罢也不能,她口中还说着许多逗乐的话,整个泉边荡漾着姑娘们的欢笑声。大年初一的伶俐水,是姑娘们向往未来的情感追求,谁不希望自己聪明伶俐呢?谁不想在新年里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郎君呢?所以,这大年初一的伶俐水,是姑娘们势在必争的。

初一至十五,丰盛的菜肴,无尽温暖,全靠灶膛里的火。因此,年间壮家的火是不能熄灭的,火旺象征着家旺,子孙绵延。

壮家贺年并非只是套套近乎,而是出自真诚的祝福。在大年时节,不论亲友乡邻,碰上面都道“新年好”、“恭喜发财”。初二,女儿、女婿带着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外公、外婆看着外孙又是亲又是抱,高兴异常。

怎样过春节篇八

春节到来,各种大小聚餐接踵而来,亲朋好友、同事熟人聚在一起吃饭,喝酒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春节喝酒不伤胃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多吃豆制品:

酒时多吃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忌空腹喝酒:

饮酒前先喝一杯牛奶或酸奶,或吃几片面包,勿空腹喝酒,以免刺激胃黏膜;。

多喝白开水:

忌豪饮:

多吃绿叶蔬菜:

喝酒时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

一般来说,少饮酒是饮酒不伤身的好方法,一位6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克以下。低于60公斤体重的人应相应减少,最好掌握在45克左右。无论是白酒、葡萄酒、啤酒或其他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只要总量过大,都会对肝脏、心脏、肾脏及其他脏器造成损害。

由于不同的人对酒精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安全剂量也是相对的。

调查发现,就饮酒习惯来说,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比偶尔一次大量饮酒更严重,而一次大量饮酒的危险性又比一日分次少量饮酒危害性更大。有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的病人要绝对禁止喝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