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提纲初中文言文复习提纲(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2:11:19 页码:9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提纲初中文言文复习提纲(优秀8篇)
2023-11-19 12:11:19    小编:ZTFB

健康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但如何保持健康在现代社会中却是一个挑战。总结是一种整理思绪、梳理知识的方式,我想我们需要养成总结的好习惯。如果你想了解一些运动比赛的技巧和策略,以下的资料可能会给你一些帮助。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提纲初中文言文复习提纲篇一

一、词语解释(加横线的词语)(要背诵)。

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

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今:运输通信总和。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

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

二、翻译(要背诵)。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要背诵)。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翻译(要背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要背诵)。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室外景、室中人、室内事。

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要背诵)。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提纲初中文言文复习提纲篇二

诵读课有两个基本特点:

1、核心是培养语感学习文言而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同各民族视自己的共同语为习惯一样。

前面已经说过,语言习惯首先来源于听,其次是说,能听会说,就是习惯的养成,换言之,即有了语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倡反复诵读,力求课堂上书声琅琅,正是用出声的读同时进行“听”和“说”两个方面的训练。这样做,就是将语感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更确切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

从这个基本特点出发,必须处理好两种关系:

(1)意会和确解的关系。意会,就是心知其意而说不出好或不好;确知,就是知而能言,言必有中。我们的基本原则是求确切,但又要看到文言文中有些词句确实不易解或可以多解,所以也决不容忽视。不仅不容忽视,从长远观点看,还应加以提倡。因为作为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文言的表达常常是“意在言外”,本来就应当用意会之法来读。这可以说是高层次的意会,在初级阶段不能做这样高的要求,但要做这样高的准备。

(2)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关系。我们提倡理解记忆,但决不排斥机械记忆,后者是前者的补充。这样的补充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读一篇(段)文言文有个别地方不懂或懂得不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急于求懂。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习惯。再说,现在所学的文言课文都不算艰深,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即便存在着机械记忆,也不难转化为理解记忆。

2、诵读是综合训练学生能否正确地朗读一篇文章,取决于许多因素,所以诵读训练无疑是一种综合训练;在文言文诵读中,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例如:要读音正确。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这就要求进行认读的训练。

要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为此,必须弄清语句的层次和大意,这就包含着析义的训练。

要正确读出语气。文言文中语气复杂而多变,不仅要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而且要读得强弱缓急分明,这就要求较好地了解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这就是审辞气的训练。

要读出语势。其中包含着对文章层次和理路的分析。

以上不过举其大要。自然,这些训练在诵读过程中所带给学生的大多偏于感性印象,例如语气和语势往往来自教师的领读领背。但有了这些感性的积累,再适当的讲一些文言常识,或做一点单项练习,学生的认识定能加深。教师应当善于将上述诸多训练统一在诵读指导过程中,有计划的进行。这是一种精巧的教学艺术,我们必须学会它。

以上是对诵读课的'一些粗浅看法。最后说说个人的一点体会。

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写作,而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有时进行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诵读课应该向着这个境界努力。

当然,教文言不止一法,但所有正确的教法都离不开一个根本:必须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要有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离开了这个根本,则无论你的教法多么高明,恐怕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就是俗话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繁琐教法之不可取,原因就在这里。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不在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而在“知其然”的不足上。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学生一旦有了足够的“知其然”之后,则所谓“所以然”,即使自己不能悟出,也是一点就通的。如此看来,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将已被颠倒了的教学规律再颠倒过来。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提纲初中文言文复习提纲篇三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点跟单篇课文的考点应该说大体是一致的,主要考查这样几项内容: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归纳内容要点和写作特点,对文中的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作出自己的评判。所不同者,在于后面两点大多以比较的形式出现而已。

同学们在完成文言文比较阅读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一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叙事类语段,要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写景类语段,要品出景物特点、作者感情。二要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三要联系全文,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哪些课外篇目更值得我们关注?

中考试题中的课外文言文,大多跟课内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是将课内与课外进行比较阅读。我们不妨从以下“关联点”入手:

与课文作者或文中人物相关联。如,考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能联系到跟孟子相关的故事《孟母三迁》;考查《出师表》,就可能联系到诸葛亮的《诫子书》;学了《醉翁亭记》,就可能联系到“画荻教子”的故事;学了《岳阳楼记》,就可以联系到《范仲淹少年苦学》,这是与课文作者的关联。考查《墨池记》,就会联系到《晋书·王羲之传》,这是与课文中人物的关联。

与课文内容、主题相关联。如,我们学过《送东阳马生序》《墨池记》,懂得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并非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懂得了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与此主旨相关的文言短文很多,如《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学弈》等;学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可以联系《史记》中“卧薪尝胆”的故事,此二者都与忧患意识有关;学了《马说》,我们可以联系《韩非子》中的《和氏》(和氏献璧),因为两文都跟人才的被埋没有关。

与课文中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相关联。如,我们学了《捕蛇者说》,就会联系到与孔子“苛政猛于虎”之观点相关的文言短文《礼记·檀弓下》;学了《鱼我所欲也》,就可联系“嗟来之食”的典故。

此外,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短文,容易为命题人所青睐,诸如孝心、节俭、苦读等。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提纲初中文言文复习提纲篇四

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提纲初中文言文复习提纲篇五

1、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陆地主要集中北半球,但北极周围是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南半球,但南极周围是大陆。

2、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按面积排列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的岛屿。亚、欧、非和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北、南美主要在西半球,合称美洲。

3、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亚欧大陆,苏伊士运河是亚洲、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绝大部分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4、地球上的.海洋彼此相连,四大洋按面积排列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5、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7、全球大致分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8、世界上高大的山脉主要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提纲初中文言文复习提纲篇六

1、地球是一个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是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赤道纬度为0°,是纬度起始线。赤道以北叫北纬,用“n”表示;以南叫南纬,用“s”表示。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是经度起始线。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e)和西经(w)。

7、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8、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9、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产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季节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10、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共五个温度带。

11、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要学会测量距离,辨认方向、识别图例。

12、辨认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

13、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目的,正确选择地图。公园游玩要用导游图,外出旅行参考交通图。

14、地面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把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16、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态;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提纲初中文言文复习提纲篇七

1、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2、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3、间():参与。

4、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5、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

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对:回答。

9、徧:通“遍”,遍及,普遍。

10、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

11、加:虚报。

12、信:实情。

13、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

14、福:赐福,保佑。

15、狱:案件。

16、虽:即使。

17、察:明察。

18、情:(以)实情判断。

19、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0、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1、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2、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3、鼓:击鼓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4、败绩:大败。

25、驰:驱车(追赶)。

26、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27、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28、逐:追赶、追击。

29、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30、故:原因,缘故。

31、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32、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作,振作。

33、再:第二次。

34、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5、测:推测,估计。

36、伏:埋伏。

37、靡():倒下。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提纲初中文言文复习提纲篇八

3、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总体情况的方法。

二、植株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增生)、伸长区(伸长最快)、成熟区(外有根毛,内有导管)。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4、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有机物。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p.104)。

2、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有花粉,花粉中有精子,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

3、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方式一般有两种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4、受精: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