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出自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古文滕王阁序中的典故2简短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PPT(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4:46:36 页码:12
出自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古文滕王阁序中的典故2简短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整理PPT(二篇)
2023-01-05 14:46:36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出自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古文滕王阁序中的典故2简短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

(3)学习课文的结构艺术,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安排学习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疏通文意,老师只讲解较难的字词和句式。

(2)以改编、表演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方式,拉动学生对原文的认识、理解、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包括课文本身体现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掌握文言字词,翻译全文。理清文章逻辑脉络。

理清文章逻辑关系,形成行文的层次意识

教学方法:朗读、质疑、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一个宰相因为臭美照镜子而使得国家从此富强,你相信吗?今天我们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讲了邹忌因为臭美照镜子而使得齐国成为战国时代霸主的故事,那么其中原委究竟如何呢?我们先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疏通语言障碍;

2、听读:音频朗读,掌握节奏;

3、带读课文,熟悉课文大意;

4、齐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三、多媒体显示字音:

1、作者作品介绍:

①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又称《国事》《国策》,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其体列为国别体,由西汉刘向编订,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共12策。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②背景资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因素。失去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得到“士”的支持。“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2、注音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四、课文翻译

1、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延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闹市;几个月后,偶而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别国。”

第二教时

复习导入新课

五、文言常识

1、通假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孰视之(同“熟”,仔细)

2、一词多义

朝服衣冠(早晨)入朝见威王(朝廷)皆朝于齐(朝见)时时间进(间或,偶尔)又何间焉(参与)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不宜偏私(私情)

3、词性活用

(1)朝服衣冠(早晨,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偏爱,形容词作动词)。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名词作状语)。

(4)受上赏(头等的,方位名词作形容词)。

(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

4、词的古今异

(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规劝;今义:委婉的言辞或指责(规劝))

(2)修八尺有余(古义:长,高;今义:修理)

(3)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地域)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公开指责、议论;今义: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坏话)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偏爱;今义:私情)

5、句式

ⅰ、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徐公孰美?

-----其中(1)是(2)的倒装

ⅱ、倒装句(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ⅲ、倒装句(状语后置)

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ⅳ、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示判断

ⅴ、省略句

与坐谈-----(邹忌)与(客)坐谈。

ⅵ、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六、课文分析

(一)理清脉络,了解大意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二)重点问题:“三分”思想与逻辑关联

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三”的思想?

邹忌三问美、亲朋三答美、邹忌三反思、归纳三原因、劝谏王三蔽、齐王三行赏、成效三阶段

2、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项“三”?

劝谏王三蔽——本文的中心,所有“三”的指向

3、理清各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邹忌讽谏的方法。

劝谏前的三问、三答、三反思、三归因是步步推进指向齐王的三蔽的,劝谏后的三行赏、三阶段是齐王认为“三蔽”的劝谏的“善”的结果。

齐王的“三蔽”是文章的中心,把文章贯穿了起来,即使邹忌实际上经历的是两问或者四问五问,为了有针对性地劝谏齐王的“三蔽”,他也会改为“三问”

4、文中的“三”有的是三方面,有的是三角度,有的是三阶段,作用各不相同,分别分析文中各处作者从三个方面写的好处

结构更清晰,层次更鲜明,角度更多样,想象更丰富。

5、明确:不是要求写文章刻意追求凑成“三”,而是从本文的对“三”的归纳中形成写文章的层次意识。

七、拓展延伸

1、请尝试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景一.你乘车时,有一个空座,只见一位老人赶紧让自己的孙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手握扶手,摇摇晃晃,很难暂稳,还满脸幸福的望着孙子,而孙子却心安理得的坐在座位上。请你们用类比的方法告诉老人,他这样溺爱还是不好的。

情景二.你的好朋友小美非常爱美,每天都要化妆,而且自我感觉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诉她,自然纯朴才是最美的。

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从本文中受到的启发。

八、作业

1、翻译全文。抄一遍翻译一遍。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联想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李南祥

2023年出自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古文滕王阁序中的典故2简短二

位于沿江北路,叠山路口南,赣江与抚河的汇合处。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膝王”李元婴任洪洲都督时所创建。后因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滕王阁在历史上曾迭废迭兴达29次之多。现在重建的滕王阁主阁系1989年10月8日竣工落成。

共九层,台高12米,净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连接的两个辅亭,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背城临江,滨邻南浦,面对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

结构,碧瓦丹柱,雕梁飞檐,斗拱绮户,宫灯高悬,书画满堂,不失王勃《序》中的美妙意境,且能纵览现代城市的丰采。

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滕王阁始建于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重修后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真词,观看灯火。

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 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1300多年来,滕五阁历经兴废28次,最后在1920xx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 精心布置的艺术殿堂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 《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 正门的巨联。暮秋之后,鄱阳

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侯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周边景观

新阁自1989年重阳节主体工程竣工,对外接待游人,以后又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逐渐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仿古建筑群。由东面榕门路进入园区,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楼彩绘仿宋式大牌楼。牌楼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 东为“滕阁秋风”,西为“胜友如云”。穿过牌楼,来到东大门,正上方悬挂贴金横匾:“雄州雾列”。大门南北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街 ,店内多销售字画、古玩、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等。 大门朝西的门楣之上,亦悬挂一横匾:“地接衡庐”。

进入园区,园内绿草如茵,鲜花吐艳,环境优美。宽阔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分外庄严雄伟,充分展现了当年王勃所赞誉的那种“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干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

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这是南门入园口。牌坊北侧,立有“铜

奔马”雕塑,又名“马踏飞燕”,这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干道北端也有一处入园口,其西侧,有园中之园的“俯畅园”。

滕王阁主阁

抱厦

主体介绍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

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系钢筋混凝土筑体,踏步为花岗石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江西星子县产金星青石。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 而从飞机上俯瞰,滕王阁则有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这种绝妙的立面和平面布局,正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匠心。

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宛如一幅装裱精工的巨卷。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韩愈在《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纪年》碑。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二级高台的墙体及地坪,均为江西峡江县所产花岗石。高台的四周,为按宋代式样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级高台与石作须弥座垫托的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 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乃仿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主阁概况

新阁的色彩,绚烂而华丽。其梁枋彩画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及“解绿结华装”。室内外斗拱用“ 解绿结华装”,突出大红基调,拱眼壁也按此色调绘制,底色用奶黄色。室内外所有梁枋各明间用“碾玉装”,各次间用“五彩遍装”,天花板每层图案各异,支条深绿色,大红井口线,十字口栀子花。椽子、望板均为大红色,柱子油朱红色,门窗为红木家具色。室外平坐栏杆油古铜色。

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内容均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以上四匾均是生漆为底贴金匾额。

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 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幅4. 5米长的不锈钢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乃毛泽东同志生前手笔。x1989年和1995年两度登阁时,曾在这里久久驻足观赏,并与导游员一同吟诵王勃《滕王阁序》文。

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部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整个构图采用时空合成的现代观念,将不同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以传统雕塑手法,并通过朦胧灯光的处理,把观众带入幽远迷人的意境中。

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此厅陈放了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它是按1比25的比例制作。台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矾石打制,“阁中阁”由江西铜工艺品厂铸造。厅内丹柱上悬挂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笔的楹联。 第二层是一个暗层,采光和通风均靠人工解决。此层的陈设,体现的是“人杰”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 长20多米,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些人虽然时代不同,服饰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 但是和谐统一在同一的画面之中。这是一幅由江西历史上众多名杰组成的辉煌长卷,展示了伟大华夏民族之雄风。画面人物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组织富有韵味。 正厅两侧,设有贵宾接待室和小会议,进入西厅门楣上,横挂“俊采星驰”金匾, 与《人杰图》浑然一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