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北京居庸关导游词汇总(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7:16:07 页码:10
最新北京居庸关导游词汇总(实用8篇)
2023-11-19 17:16:07    小编:ZTFB

在生活中,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总结要注意逻辑性,内容之间要有明确的关联。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相关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北京居庸关导游词汇总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考古旅行社建筑部的导游,我姓顾名皓安,大家可以直呼我姓名。

今天我会带领大家参观居庸关长城。这段长城如一条威武的巨龙,潜伏在北京西北部的莽莽森林中。长城,原先是由战国时期的燕国等三个国家分别建设的。秦始皇同意六国后,加以连接和修整,抵挡北方匈奴侵犯。明代,皇帝又遣工匠加以修复,这才是我们现在要游览的长城。

大家抬头看,这便是居庸关大门。用红的、绿的、黄的琉璃瓦和木头制成。五颜六色的砖瓦间,一块匾额显得引人注目,上书“天下第一雄关”。据说,这“一”是用头发沾上墨水写成的呢!

爬上长城,我们来到了好汉坡。这块白玉碑上,刻着毛主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清平乐·六盘山》,表达了毛泽东及红军立下决心征讨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鬼子,保卫中华国土的景象。可以说,这些字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写成的。各位游客可以在这里稍事休息,拍照留念。

各位游客请注意,接下来进入不露天通道,道路会变得十分陡,请小心为上。

出了通道,我们来到了炮台。左右两旁都安放有用以远程攻击敌人的火炮,通常由两位卫士和炮兵把守。火炮间的军旗十分漂亮,红红的底布,缝上凤、;龙等图案,再镶上金边,可以十分有效地振奋士气。

让我们继续向上爬。接下来去点将台。台上朱红色的武器架上的孔,插满了各式各样的武器。坚硬的狼牙棒,轻轻的长棒,宽阔的大刀和多用的长戟等,哪一样不显出秦始皇将士的气势?再加上两边威风凛凛的守护陶俑,秦始皇当年点兵出征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本次参观活动已接近尾声,请大家走下长城,去选购一些工艺品或纪念品吧。

谢谢大家!

北京居庸关导游词汇总篇二

游客朋友们: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我国清朝时期的一座皇家园林,具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早在上个世纪就被列为了全国第1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故宫一样,这里的人文景观非常浓厚,同时又不缺乏自然美景。在每个节假日,颐和园往往都会人满为患,到处都是拍照的游客。

细心的游客可能发现了,在颐和园中有一个地方是不能合影的,这个地方就是位于颐和园乐寿堂院子里的“北太湖石”旁。这块石头体积庞大,重量达到了30多吨,造型奇特,并且上面还刻着乾隆皇帝的手书“青芝岫”。

颐和园这所园林当中并不缺乏石头,但是这一块石头十分的特殊,在游客们的眼中,这块石头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败家石”。顾名思义,名字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如果游客们想与这块石头合影的话,导游往往都会站出来进行阻止,说这是一种不祥的征兆,建议大家不要拍照。

关于这块石头,背后也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与“败家石”的名字有关。

故事要追溯到明朝年间,有一个叫米万种的富豪,爱好收集天下的奇石,石头的形状越是不一样,就越受他的青睐。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米万种和管家一起在北京远郊的深山当中发现了这块石头,这块石头实在是太特别了,深受富豪的喜爱。

可是这块石头的体积如此庞大,如何运输却成为了一个难题,毕竟深山与自己的园林路程比较远。富豪一开始想着找几个强壮的劳动力一起将石头搬回去,可是当真正实施起来,却发现取得的效果非常显微,怪石只挪动了一点点距离。

这可让富豪感到发愁不已,这个时候管家献上了一计,管家建议修建一条专门的道路,等到冬天的时候,将道路上面泼满水,待道路结冰,这样这块石头运输起来便很容易了。

听闻此计后,富豪大喜,隔日便开始了修建道路,修建道路修到了一半,富豪却发现自己的家产已经挥霍完了,甚至这个月连修路工人的工资都难以发放。原本富甲一方的富豪,如今已经开始变得身无分文,这块石头也被扔到了路边,无人问津,大家给他起了一个“败家石”的名字。

石头本无错,但是寓意不好,久而久之便流传成了如今的习俗,对此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呢。

北京居庸关导游词汇总篇三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陈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

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

这个长廊可不一般。

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

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

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

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

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

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

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

它的特产有:白煮肉、鸭掌、刷羊肉、烤鸭、灌肠、豆汁

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绍一下……。

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

故宫又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

这里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就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好!这里可以拍下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

后来,该叫皇极殿。

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

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

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

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

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各位,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

“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

“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

现在,我介绍一下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

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

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

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

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大家可以在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中路的讲解到此结束。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赵,叫赵缘,大家可以叫我小赵。

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始建于1750年,曾两次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抢掠和破坏,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

“颐和”是颐养天年、身体健康的意思。

当年,慈禧太后选用“颐和”这个园名,是盼望能够养好自己的身体。

各位游客,颐和园最有名的就是长廊。

看,绿色的柱子,红色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了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美丽的图。

但在上千幅图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旁的风景优美,栽满了花木,一种花没谢,另一种花就开了。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好,现在抬头,大家看到那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了吗?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正在万寿山上。

向下望,颐和园的大半景色尽收眼底。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

正前面,是昆明湖。

湖上的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滑过。

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地可以望见几座古城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许许多多的垂柳,风光美丽极了!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

我们可以从石桥上走过,去小岛游玩。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石桥上了。

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狮子,没有两只是一样的。

各位游客,今天的旅途到此结束,相信这次旅行一定能为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北京居庸关导游词汇总篇四

居庸关关城云台原是居庸关城的一座过街塔的座子,位于关城中心。云台最早建于元至正年间(1345),它是一个雕刻得非常精美的白石台子。

关台用汉白玉石砌成,高9.5米,台基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的石栏杆、望柱、栏板、滴水龙头等建筑,都保持着元代的艺术风格。台基中央有一个门洞,门道可通行人、车、马。券门与券洞上镌刻着大鹏金翅鸟、鲸鱼、大象、龙、曼荼罗和佛像。洞壁两侧刻有四大天王浮雕橡和用梵、藏、蒙、维吾尔、西夏、汉等6种文字刻成的陀罗尼经咒及造塔功德记。云台可谓是元代一座大型的石雕艺术精品。

在台上原有三座-塔,在元末明初时先后被毁。明正统四年(1439年)在台上重修寺院,名泰安寺,于康熙四十一年(720xx年)焚毁,仅存云台。现在台顶上的柱础,就是明代泰安寺殿字的遗物。

居庸关有南北两个外围关口、南面的叫南口,是关沟的入口。原来的旧关城和城墙已经残破,只是在沟口两旁山脊上,还可以看出城墙的痕迹、北口就是八达岭口。

据载,初建时,云台上原有3座石塔,名过街塔,塔毁后,在原址建1座庙宇,1720xx年被大火烧毁,最后只剩下现在的云台。云台的雕刻主要集中在券门和券洞内,券门上两旁刻着交叉金刚杵组成的图案,象、怪狮、卷叶花和大龙神,正中刻有金翅鸟舌;券洞内两壁的四端刻四大天王像。这种由许多石块拼起来的大幅浮雕,在中国雕刻史上是不多见的。四大天王像之间刻有梵、藏、蒙、西夏、维吾尔、汉6种文字的经文,对中国佛典和古代文字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券顶上布满"曼陀罗"花图样,花中刻有佛像,是元代石刻艺术中的代表性的作品。

居庸关以景色秀丽著名,早在八百年前,"叠翠居庸抱云台"就被金代皇帝钦定为"燕京八景"之一。始建于1342年的"云台",雕工艺术精湛流畅,造型别致,图案精美,是元代石雕艺术的珍品,也是元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如今,掩映在杨柳红枫间的居庸新关,更有"花木长城"的美誉。

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距北京约50公里,为保卫京师的屏障。与嘉峪关、山海关齐名,但因其地势险要,位列三关之首,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北京居庸关导游词汇总篇五

女士们、先生们:咱们今天下午的活动内容是逛胡同和参观四合院。胡同和四合院是历史上北京城的有机体,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老北京人休养生息、繁衍挣扎的地方,是北京城历史演进的的有力见证。我们想真正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就得钻胡同,串四合院。为了使大家游览中增加情趣,现在利用乘车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胡同和四合院的知识。(导游员可利用适当的时间,向客人们总述或分段介绍下面的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千万不可小看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更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仅供人们栖身住宿的地方,如果听我稍加讲解,就可发现,原来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我先介绍一些有关“胡同”的知识。

北京城内的胡同与繁华的大街比起来,确实有些不起眼,但是据专家们考证,明朝就有人对胡同进行研究了,至今已有了五六百年的研究史。胡同的写法明朝与现在不同,是将“胡同”二字,分别夹在“行”字的中间,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出版的《京师五城坊巷吞[集》中的“吞[”二字,就是典型的早期文献证明。明朝人对这种写法非常得意,说胡和同是“胡人大同”的意思,从表面上看具有“少数民族团结”的内涵,然而二字都夹在“行”字之间,就暗示着蒙古人(元朝统治者)早晚要走人的了。历代众多的专家们曾从多角度对胡同一词进行考证,有的从音韵学角度,有的从字形发展角度,有的从方言角度??最后较集中的成果认为胡同一词原是蒙古语。本世纪40年代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载,在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就叫胡同,也有专家说,胡同是蒙古语中“浩特”的音译。浩特即城镇,包括胡同。原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张清常先生的考证是较有说服力的。他认为胡同是蒙古语“hottog”的音译,是水井的意思,有人译作“霍多”或“忽洞”,现在内蒙古仍有以此音命名的地方,如赛音忽洞(好井)、乌克忽洞(死井)、哈业忽洞(双井)等。北京地区一向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

胡同一词既然来源于蒙古语,那么蒙古人统治北京地区的元大都时期,这个词有可能就出现了。果然,人们在元杂剧中发现了“胡同”一词。元代大戏曲家王实甫的《歌舞丽春室》杂剧中,就有“恰便以锦胡同”的唱词,在其他的元杂剧中也有类似发现,如“辞别了老母,俺串胡同去了”(《孟母三移》)、“我家住在砖塔胡同”(《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砖塔胡同即现在西四丁字街南有座七级砖塔的那条胡同。既然元代才出现胡同这个词,而北京却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人们可能会问,元代以前,北京地区的街巷叫什么呢?回答很简单的,那时的北京地区是按古代传下来的旧制,叫做街、巷、坊、里等。这一点从宣武区的地名中可得到证实。因为宣武区的历史早于内城。换句话说是先有宣武区(古蓟城),后有内城区(元大都),所以宣武区中现在叫胡同的地名相对要少,而以坊、巷、里、街等为地名的较多,如南横街、白纸坊、华康里、清泉巷等。

一目了然。其实北京的地名也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是没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如果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北京的这些地名都与人们的生活或社会现象有关。之所以人们觉得它们如此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主要是因为这些名称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社会现象复杂造成的。总的来说,北京的这些胡同名称是自然形成的,并非出于行政命令,统一规划,而且是源于生活。(新城出现时,胡同无名称)。

公元13世纪的1267~1285年,用18年的时间,在当时的辽、金旧城(今宣武区)东北方城外,建了一座新城,即现在北京市区的前身元大都城。《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是亲临元大都城的意大利人。他的游记中说,大都城内街巷笔直,城门可以通过街道互相望见。大街的两旁是房屋、商店。全城街巷规划整齐,犹如一块大棋盘??马可波罗的记述应是较为客观的。元大都的出现,不是改造的旧城,而是从零开始新建的,这样便于实现人们的理想设计和建筑规划。新城市出现之后,街巷、建筑完备了,为后来的北京城奠定了基础,但是除大街主干道的名称之外,其他一些小支干或胡同的名称并未随之而来,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的。

新城出现了,胡同建好了,但是人们最初住在里面并不一定感到多惬意,由于没有胡同名称,起码串亲访友找起人来不方便,想告诉亲友自己的住处,只能描述一番,或是用知名的人、醒目的建筑为代表,代替自己的住址。如,“我家住在住着黄兽医的那条胡同里”、“我家住在象喇叭口的那条胡同里”、“我家住在象马杓的那条胡同里”、“我家住在有菜厂的那条胡同里”??久之,便出现了黄兽医胡同、喇叭口胡同、马杓胡同、菜厂胡同??胡同、街巷名称不仅是源于生活自然形成,而且是社会现象的反映,透过胡同名称还可了解到当时的社会。

北京居庸关导游词汇总篇六

居庸关是万里长城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其帝绝险,自古即为北京西北的屏障。居庸关建在一条崇山夹峙,长达约20公里的沟谷之中,这条沟谷就是京畿著名的关沟。

居庸关城两侧皆高山耸立,峭壁陡不可攀,关城雄踞其中,扼控着南下北京的通道。这种绝险的地势,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古代军事家,称其为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在描叙居庸关路险关雄时写道:绝坡水连下,群峰云其高。

居庸之名,据元代人记载是秦始皇修长城时,徙居庸徒于此而得名。庸就是强征来的民夫士卒。其实居庸之名早于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就有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记载。在著名的太行八陉中,居庸关排列第八,即控扼军都山的军都陉。居庸关在漫长的岁月中,虽始终是兵防重镇,但却屡易其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时又先称蓟门关,后改军都关。由辽以后金、元、明、清至今,便始终称居庸关。

朱元璋灭掉元朝建立朱氏政权后,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便派开国元勋徐达修筑了居庸关城,这是明代修建长城关隘最早的记载。由此可见,居庸关战略地位之重要。徐达所建关城,是很大的。古书记载:跨两山,周一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居庸关城建立后,于此置守御千户所,永乐二年(公元14xx年)又升为卫,统领五个千户所。

居庸关自洪武建关后,历代都有修建,较大的一次是景泰初年。土木之变以后,当时兵部尚书于谦奏明皇上:居庸为京师之门户,宜亟守备,以佥都御使王镇守重修居庸关。居庸关尚存的南门门额所嵌:居庸关石匾上就有景泰伍年捌月吉日立的题记。

居庸关,也是万里长城雄关险隘中,经受战火洗礼较多的一座关隘,这里曾导演出几场决定朝廷命运的战事。

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0xx年)金灭辽,就是先打下的居庸关,而后挥师南进,直取辽都燕京的。

金朝后期,蒙古族部队曾多次攻陷居庸关。但嘉定二年(公元12xx年)元太祖率大军进攻居庸关时,因金兵凭险坚守而久攻不下。最后蒙古兵转攻紫荆关,然后绕经涿、易二州由关里向外,两面夹击,才攻陷了居庸关。

明军灭元,也是先攻下居庸关,而后长驱直入,一举拿下元大都北京城的。277年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又是攻取居庸关,而后进军北京,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

北京居庸关导游词汇总篇七

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12月正式开学。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北京大学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很高兴能够作为大家的导游,我叫马天意,大家可以叫我“马”导游。希望大家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一起在北大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

但是,在出发前,我要先强调一下纪律,请大家听好:

1、校园不是公园,这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一起来感受校园里该有的氛围。

2、校园景色非常优美,请大家爱护环境,不要践踏草坪,攀枝折花,乱丢废弃物。

3、校园里的人非常多,大家走的时候排成两列纵队,紧跟队伍,千万不要走丢走散了。

要出发了,大家要紧跟着我的思路和脚步,否则你将会错过很多知识和景色哟!出发了,首先先让大家回顾一下北大历史。北大创办于1898年,原名京师大学堂,光绪皇帝亲笔题词“京师大学堂”匾额。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是康梁百日维新的措施之一。慈禧发动政变,把所有的变法都废除了,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北大从此延续至今。(原校设在北京石景山东街)。

1912年易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任北大首任校长,积极开设外语学科研究西方文化的新课程。1918年红楼竣工,校本部设在故宫后的沙滩。

1917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且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他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馆长,胡适、钱玄同为文科教授,李四光为理科教授,马寅初为教务长,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也应聘在北大教授《中国小说史》。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经过李大钊的介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在当时认识他的第一夫人杨开慧,北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儿。那时北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云集。

1919年,北大师生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炬,李大钊、胡适等人领导了文化革命的新启蒙运动,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西南联大汇各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振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

抗战胜利以后,1946年10月北大迁回北平沙滩复校,胡适扩建北大,设有六个学院,33个系。

新中国建立以后,1951年,政务院任命马寅初为中国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也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的国际高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坐落于北京。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6处)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地质公园、15处国家森林公园。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世界地质公园: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八达岭―十三陵、石花洞。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子监街、烟袋斜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密云县古北口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斋堂镇灵水村、龙泉镇琉璃渠村。

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朝时期北京成为第一个汉族王朝的首都。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9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打进北京,美丽的北京城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和洗劫,大量文物被侵略军和坏民劫掠。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中国国民dang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政府下台。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

直至民国三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重新更名为北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市,实现对北京的解放。同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北京城不仅汇聚了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而且这五大宗教建筑和文化也各有特色。比如,现在我们行驶的朝阜路上,短短几公里,就聚居了四个宗教(朝阳门外的东岳庙、东四清真寺、隆福寺、广济寺、历代帝王庙、白塔寺)的建筑,而在北京宣南地区,以北京建城纪念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可以说聚集了五大宗教的许多著名活动场所。这些场所有:佛教的天宁寺、法源寺、长椿寺;道教的白云观;基督教珠市口教堂;天主教宣武门教堂(南堂);伊斯兰教牛街礼拜寺;这种“宗教文化区”在世界大城市中是罕见的,体现了东方“和”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

北京是座千年古都,历史上,因长期处于中原与北方民族的交汇处,故而曾融合了众多民族的文化、习俗与语言。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了富有本地特色的北京风俗习惯。例如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北京庙会等。

北京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特色的节日如龙庆峡冰灯艺术节、香山红叶节、白云观庙会、东岳庙庙会等。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是中国近代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并开创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农科、医科等学科的大学教育,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的学统,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最高学府正统,又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先河,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百年来的历史进程。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大学、c9联盟,以及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的重要成员。

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很高兴能够作为大家的导游,我叫马导游。希望大家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一起在北大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

但是,在出发前,我要先强调一下纪律,请大家听好:

1、校园不是公园,这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一起来感受校园里该有的氛围。

2、校园景色非常优美,请大家爱护环境,不要践踏草坪,攀枝折花,乱丢废弃物。

3、校园里的人非常多,大家走的时候排成两列纵队,紧跟队伍,千万不要走丢走散了。

额。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是康梁百日维新的措施之一。慈禧发动政变,把所有的变法都废除了,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北大从此延续至今。(原校设在北京石景山东街)。

1912年易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任北大首任校长,积极开设外语学科研究西方文化的新课程。1918年红楼竣工,校本部设在故宫后的沙滩。

1917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且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他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馆长,胡适、钱玄同为文科教授,李四光为理科教授,马寅初为教务长,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也应聘在北大教授《中国小说史》。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经过李大钊的介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在当时认识他的第一夫人杨开慧,北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儿。那时北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云集。

1919年,北大师生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炬,李大钊、胡适等人领导了文化革命的新启蒙运动,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西南联大汇各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振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

“大家好!我来自广东省,我叫凌青烨。大家可以叫我凌导。今天就是由我来担任你们的导游。我们现在在开往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立与1898你,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的第一所国立大学,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与清华大学齐名。”

“好了,现在已经到了北大的校门口了,请大家注意一下卫生,如有垃圾请扔到垃圾桶或垃圾袋里。好了。我们下车吧。”

现在我们来到了北大最有名的:一塔湖图。塔是指博雅塔,塔级有十三级,高三十七公尺,本来是一座水塔,现在已成为了一处风景,供大家欣赏。湖是未名湖。当年取名时,参选的名称很多,但都不令人满意,最后由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就叫“未名湖”了。图,就是我们现在来到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已经百年历史了。现在藏书1046万册,是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

“我们接着往前走。”

“看,这就是塔和湖。现在这里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注意卫生。青大家慢慢欣赏。”

今天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多来玩!再见。

北京居庸关导游词汇总篇八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20xx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现在大家沿途看到的这一个石牌坊,就是陵区的标志,是嘉靖年间制造的。这个牌坊是5间6柱11楼,高有14米,宽达到了28.86米,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上边的图案装饰也都是云龙图案,反映了皇家建筑的特点。

大宫门就是陵墓区的正门儿,也叫大红门。门是南向的,分三洞,在这个门里边就是陵墓区。在门两侧都有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因为当时规定这些人进入陵区都是要步行,否则可是要治罪的。而且这里也是禁区,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入的地方,严重的是要被斩首的。而进了这个门儿,也就走进了贯穿陵园南北,能够直接通到长陵陵门的神道,明朝的神道,也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神道最长的,其实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皇帝灵魂通过的地方,全长有7公里。

我们一边走着,就可以看到前边有一个碑亭。这个碑亭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里边有赑屃驮着巨碑,这个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正式建立于1435年,正面就是永乐皇帝的长子朱高炽写的颂德碑文,有3000多字,而背面则是在乾隆五十年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里边详细记录了陵墓的破损情况。碑身的东面是清政府修缮陵墓的花费,西侧则是在嘉庆九年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过了碑亭,我们继续沿着神道行走,会发现在神路两侧,都有很多石雕。其实这里一共有36座石雕,叫做石像生。紧挨着碑亭后边的是两根石望柱,接下来就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各有四匹,按照先卧后立的顺序排列。然后是武臣、文臣和勋臣各有四人。修建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所以体积都非常大,雕刻的都非常精细。而且这些也都象征着皇帝在生前可以得到尊崇,到了死后也是同样得到尊崇。,各方神圣和文武百官还是要为我独尊。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取天门之意。在这个三门六柱的门中央位置上,有三个火焰宝珠,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我们其实一直都是沿着神道来前进的,来回顾一下,先是石牌坊,然后到了大宫门,现在我们就要已经进入了长陵了。碑亭,石象生,过了龙凤门,还有一段路程就可以到达长陵的陵门了。而我们所说的整个陵墓群的中轴线其实也就是这条贯穿陵园南北,全长共7公里的神道。

说到长陵,它是明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陵,始建于1420xx年,在1420xx年全部建成,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和徐皇后的合葬墓。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当朱元璋死后,朱棣就以靖难为名,从北平发兵攻下南京,并且从当时的皇帝朱允文手中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这件事历史上称之为靖难之役。朱棣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皇帝,当了皇帝以后仍然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而连年征战,并且在1420xx年做出了迁都北京的重大决定。在他所统治的明朝年间,国库充实,政局稳定,而且还命人写作了《永乐大典》这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派郑和七下西洋,发展了各国之间友好关系。而他的贤内助徐皇后,也就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女儿也是一位有中国古典美的女性,她曾经编写了《内训》和《劝善》用以化育人心,在用了五年的时候病逝了。值得一提的是葬入长陵的第一个人并不是朱棣,而是徐皇后。长陵共占地10公顷,中轴线由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和宝顶共同组成。陵墓共有三进院,第一进院是从陵门道陵恩门,可以看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碑亭,但当时上面都没有文字,现在的文字是清顺治皇帝写上的。陵恩殿坐落在陵墓的第二进院落中,在1412,明永乐十四年建成,是供奉牌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是重檐庑殿顶的建筑,殿内有60根楠木柱,中间的四根直径都达到了一米以上,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原来陵恩殿中陈列有大佛龛,现在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后人制作的永乐皇帝坐像,大家可以绕道坐像的后边来看一下,可以看到椅背上刻有一条龙,而龙头则正对着万历皇帝的头部,这象征着皇帝是真龙天子。而四周则是出土文物的展览。

在中殿后面的就是后殿,它是地宫中最大的一个殿,高大9.5米,长31米,宽9.1米,地面上铺设的是磨光的花斑石。在后殿中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一座,中央有一个长型方孔,中间填的是黄土,也就是选择墓穴时的第一铲黄土,叫做金井,它是整座陵寝建筑格局的基本点。在棺椁四周和棺椁内放有玉石,或者在死者口中含有玉石,称为玉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古人认为金井可以沟通阴阳,交流生气,而玉葬能够保持尸体不腐烂。金井玉葬在明清两代是最高等级的葬礼。当然这些都是古人的理想而已,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在棺床的上安放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还有装随葬品的26个木箱。

按照皇帝陵寝的规置,后殿只是安放皇帝棺椁用的,那为什么两个皇后的棺椁也出现在这里呢?这个现象在史料中是没有明确记载的,可是根据专家推测: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先是孝端皇后病逝,接着七月就是万历皇帝去世,而他的儿子朱常洛也在即位29天死于红丸案,在这短短百日之内,死了两位皇帝,一位皇后,还有孝靖皇后还要迁葬,这么巨大的任务都压在了刚刚即位的皇帝朱由校身上,所以准备工作十分的仓促。而且当时正好是雨季,安放皇后的配殿不方便打开,于是皇帝皇后的棺椁就都从正门进去了。可是到了地宫发现配殿的甬道太窄了,皇后的棺椁进不去,所以只好将它们一并放入了后殿当中。现在大家可以明白地宫中棺椁的摆设呈这样是怎样一回事儿了吧。那好,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走出地宫。

随着参观定陵的活动结束,我们今天的明十三陵之行也将近尾声了,相信大家一定都为这座巨大的帝王陵墓群而感叹,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缮明十三陵,这座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也将被永久的保存下去。同时,我也希望各位游客能对这里留下美好的印象,欢迎各位下次再来参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