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周公庙的散文拜谒周公庙(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2:47:33 页码:12
周公庙的散文拜谒周公庙(精选9篇)
2023-11-19 02:47:33    小编:ZTFB

感恩是一种心态,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总结对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提高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是一些优秀范文的摘录和说明,希望能对您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周公庙的散文拜谒周公庙篇一

周公庙全国有几处,有据可考,毋庸置疑的当属岐山周公庙。在我们以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的自豪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周文化,周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就是周公庙。

在我熟悉的学者中,有两位对周原文化颇具研究的人,他们历经多年,不辞辛苦,对周原文化作出了极大贡献,一位是著名作家、学者李西岐先生,一位是著名作家、学者徐岳老先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书画家冶柏霆、文物工作者于亚文夫妇接待我在岐山民俗村吃饭。看到满桌的岐山小吃、菜肴、美食,我便说,在我的印象中,陕西最早的农家乐源于岐山,岐山的农家乐源于周公庙。经交谈,果然没错。早在,岐山就有了农家乐。在长达的发展历程中,从最初的每人8元,到现在的每人35元,其农家乐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岐山擀面皮、岐山臊子面、岐山锅盔等众多特色小吃为主,闻名西府,享誉三秦,经久不衰。这使我想起了如今陕西最火的农家乐礼泉袁家村。早在前的8月16日,我在与时任袁家村村主任的郭战武先生座谈后,在《陕西日报》发表了题为《袁家农民真牛气二十万元买点子》的2000多字的文章。这就有了袁家村农家乐,这就有了”关中印象地“。换言之,岐山周公庙的农家乐比礼泉袁家村早开发了整10年;我是第一个宣传袁家村农家乐的媒体人。

茶足饭饱,于亚文夫妇邀请我去周公庙转转,并告诉我,著名作家、学者、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延河》杂志原主编徐岳老先生住在周公庙,为周公庙编书,何不探望一下老前辈?我立即爽快地应允了。

周公庙位于岐山县城西北6.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唐武德元年(公元6),唐高祖李渊为纪念西周政治家曾助武王灭商立国、辅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下诏创建周公祠。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亭、台、楼、榭、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

周公庙景区现存古建筑30多座,唐柏汉槐多株,是宝鸡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人们的游览场所。韩愈、苏轼、康海等许多文人墨客曾来此游览抒怀,留下了140多首游览诗文和30多通碑石。

周公庙景区依山傍水、古木参天,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状如簸箕。《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因此,后世人称这里为“古卷阿”。

岐山是周室发祥之地,3000多年前“凤鸣岐山”的典故就发生在古卷阿北部的凤凰山上。《竹书纪年》载:成王三十三年,周成王曾率文武游于卷阿。早在西周初期这里已是王室贵族的游乐场所。

看着汉柏唐槐,望着座座庙宇,我在想,拜谒周公庙,实际上就是文化寻根、人文寻根、精神寻根。

我如期见到了徐岳先生,徐老生于1939年,祖籍岐山。从县文化馆与陈忠实、邹志安、京夫等7人先后调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作了18年文学编辑,曾担任《延河》杂志主编5年。上世纪80年代初。他的伤痕文学小说作品在数千人的大赛中荣获第二名。那时,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已发表,在此次大赛中位列第三名。从此,徐岳轰动文坛。

徐老个头不高,有些消瘦,衣着朴素。他身体硬朗,步履矫健,平易近人,完全不像78岁的老人。他一边给我沏朋友送给他的”太白山野茶",一边给我签名他主编的两本书。

原来,,在西安退休多年的徐老给岐山县有关方面说能否让他每年夏季回来住一段。县上领导便安排他住在周公庙,并建议他给县上编写有关周公庙的书籍。作为行家里手的他,欣然接受了这一为家乡发挥余热的任务。

我仔细浏览了一会,发现不少作家朋友的作品都被收录其中。有岐山本土的,有全省各地的,也有四川、甘肃等临省的。和各出了一本,的第三本即将面世。

徐老每年6月来,9、10月回西安,奉献在夏季,收获于秋天。岐山是一个文化大县,文人较多。徐岳的影响、引领、带动使文化有了主题、文学有了方向、文字有了灵动。

暮色降临,我几次劝徐老留步,他却执意送我上车。我将我的新著《吹糠见米》散文集送给了徐老,他面带笑容,十分客气地说着谢谢,手里拿着书,一直等我们的车子走远。

在徐老的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作家的执著、敬业、专注、仁爱、无私、谦逊等品格。生于斯、长于斯、耕耘于斯、奉献于斯。

这,是周公的感召;。

这,是周人的笃诚;。

这,是周礼的传承;。

这,是周原的魂魄。

(207月26日于岐山)。

周公庙的散文拜谒周公庙篇二

江南三月,莺飞草长;随同岱山作协的自助采风团队,迈步在江苏古镇f直的小桥流水间,感受着雨过天晴,柔云如丝,天光似镜,柳枝低垂,嫩芽似音符流动的气韵,心就如那河道里的水花涟漪朵朵,涌波轮轮。

观赏了保圣寺的唐代经幢、北宋幡杆夹石、千年银杏,百年枸杞和唐代塑圣杨惠之的罗汉塑像塑壁,一边感叹着沧海桑田,人世盛衰。一边向西穿过紫藤架,跨过小墙门,眼前一片开朗,那是一个园子,一片清脆欲滴,有股宁静雅淡之气传递。一眼便见晓是文学大师、教育大家一代师表叶圣陶先生的墓园。

我生命的营养里似乎有着叶老的成分,想起来,点点滴滴总有叶老的影响渗透。《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让小时候有回味的感觉,《多收了三五斗》使年少的稚心有了沉重负荷;《倪焕之》是高中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而《景泰蓝的制作》却是高中的必修课文。《文心》是大学渎的第一本语文教学论著,是引导我以后进行语文教学的启蒙读本。而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叶老的教育思想,统领着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学会“做人”,养成教育,使学生“真能”的“直观”实践教育……指导我在语文教育中收获点点喜悦。我倾心于他的“为人生”的文学旗帜,我实践过他的“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一代师表,引导了多少学子,如我这僻乡小岛之人,都承受了他这么直接的教诲,敬戴和追从着他,影响之大,精神财富往往不可估量。如今他的墓就在眼前,我的心竟有阵阵颤动。一种庄重感神奇地升腾起来。

迈着轻轻的步子,顺着由东向西的墓道,缓缓前行。长长的墓道间,有一座名为“未厌亭”的六角亭子,叶老曾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未厌居”,乃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意,是叶老好学进取的人生境界的展示。“未厌亭”延续着叶老的这种风采,让我感受到一种教诲,一种启迪,一种激励。抚摸亭柱,留驻久久,敬佩之情油然涌溢。

思绪虽涌,而心情却宁静起来。于是便轻轻走向高出地面约一米的墓台。在松柏的.映衬之下,以花岗石筑成的有着古朴石檐的宽大碑墙给人一种肃穆而平和之感,“叶圣陶先生墓”六个鎏金大字是叶老的好朋友赵朴初先生所题。碑墙下一排冬青绿意浓烈;十米见方的墓台正中高出的石棺里安放着叶老的骨灰。石棺边上摆放的万年青盆花翠绿舒展,生意昂然。细看碑墙和墓台四周的石砌的望柱、台墀上,雕刻着桃花、李花和万年青的图案,这一定是象征叶老桃李满天下,文章垂千秋吧。整个墓台显得整洁宁静、朴实大方。心绪再浮躁的人,到了这里也一定会心气平和,宁静致远啊。只是那些匆匆的游客没有几个过回过来瞻仰拜谒。世风变幻,不知何从;保持自我已是不易的事情。我默默地向着面东的墓墙,对着石棺,深深地弯腰,恭敬地鞠躬,只能这样来表达我的那一份仰慕之意,崇敬之情。

怀依依之心,悄然步出墓园向东而行。忽然想起,叶老是苏州吴县悬桥巷人,怎么会安葬在f直呢?疑惑之间,已转入一栋粉墙黛瓦,抬头见门楼上镌刻的六个石绿色大字“叶圣陶纪念馆”,也是赵朴初的手笔。进入馆内,瞻仰史迹,于是得知,在19到19四五年时间,叶老应同学之邀从上海来f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从教,从此与f直结下情缘。他用小船接来他的新娘胡墨林,同校任教,生养大儿,这是他的爱情开花结果的地方。他迎来挚友顾颉刚,一起发现了唐代文物塑壁罗汉,并为挽救国宝尽心尽力。更加上几位同学会聚校园,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共兴教改新风,同举文学旗帜,传播新文化,开展革新运动。这里是他文学开源之地,是他教改革新之境;他就是从这儿起步,走到了时代的前面,创造了文学的人生,成就了教育的峰峦。这儿是他生命的第二故乡。1977年,83岁高龄的叶老曾经重访f直,在f直小学徘徊良久,作《重到f直》诗一首:“五十五年复此程,淞波卅六一轮轻,应真古塑重经眼,同学诸生尚记名。斗鸭池看残迹在,眠牛泾忆并肩行,再来再来沸盈耳,无限殷勤送别情。”忆旧思今,饱含思念之意,字里行间,蕴藉深挚之情。1988年2月叶老在北京逝世,遵从他生前的遗愿,归葬在他的人生奋斗起步的这块土地上。当地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他,在f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旧址,兴建了“叶圣陶纪念馆”。生命从起步到回归,是偶然,更是必然。形体虽逝,业绩长留,叶老精彩依然。

周公庙的散文拜谒周公庙篇三

“山势盘屈,隐若龙转。”重龙山是四川的名山,是沱江岸边的灵秀风景,是资中的人文圣地。有人说,到了资中,不带客人游重龙山,就是一种失礼。

庚寅年岁首,晴空明净,吃了甜酒汤圆蛋和兔儿面,我们一家十余人陪弟弟文龙的女友游距资中城北500米的重龙山。

阿超和金航把车靠好,文龙买了门票。迈进山门,漫步在古树葱郁的林荫道上,顿觉清新清静清明,清幽清雅清润。北崖半山腰的君子泉,是个180度的扇形天然深潭。崖上的涓涓清泉缓缓注入潭内,隐隐传来悠扬婉转的天籁音,似林中仙子在弹琴。难怪,唐代才女薛涛和郑纲夫妻二人常到君子泉,饮酒赋诗,赏景听琴。

君子泉四周的绝壁上,有栩栩如生、姿态奇特的石刻造像160龛,1648尊,合称北岩石刻。造像旁的题记题词,是自唐代以来的文人墨客杰作。造像边挂起的条条串串红绸,是资中父老乡亲的新年祈福。北岩石刻沿承龙门风格,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大足石刻早,比安岳石刻集中。明代曹学佺的“资中胜游十四,而北岩为最,”一语道出了北岩石刻的价值。

无意间发现北岩石刻的绝壁下,有一汪绿盈盈的水池,我有些吃惊。走近一看,原来是树冠遮在水池的.上空,把水池映成了绿色。池壁有苏东坡写的唤鱼池三个潇洒有力的大字。我蹲下身子,轻轻呼唤鱼儿,鱼儿不肯来。潇帅扔下面包屑,鱼儿便成群接队游过来争食,嘻嘻,一群小吃货。

鸟语花香中,走大道,穿小径,不知不觉到了气势宏伟的百步云梯。云梯间那些树很可爱,有的像碧雨伞,有的像翠蘑菇。二姐说第一次到重龙山的恋人,在百步云梯合了影,就可以白头偕老。文龙连忙拉上女友,摆出各种姿态拍照留念。如此看来,资中儿女谈恋爱,都应该把恋人带到百步云梯留影,这样有情人就会终成眷属。百步云梯,从今往后,也许会多出一个爱情云梯的浪漫别名。

百步云梯的尽头是高耸入云的重龙阁。重龙阁建筑精巧,飞檐翘角,回廊旋绕,通高近30米,共六层,比著名的黄鹤楼还高了一层,号称“川中黄鹤楼。”第一层:龙的传说,第二层:人文荟萃,第三层:古迹名胜,第四层:秀丽山川,第五层:壮志豪情,第六层:云天极目。重龙阁层层有龙,潇帅和垚仔从一层数到六层,终于数清重龙阁一共有9999条龙。重龙阁的诗画,全是以资中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为主题。毫不夸张地说,重龙阁浓缩了名城资中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

站在重龙阁的最顶层,贪婪地鸟瞰张大千的《资州八胜》美景和高楼林立的资中城全貌。城与山,山与水,水与桥,桥与塔,若隐若现,亦真亦幻。烟波浩淼,香雾弥漫,资中宛若一艘泊在珠江上的船,悠悠船城名至实归。

下重龙阁后,潇帅、婉儿和垚仔到旁边的游乐园坐了碰碰车和海盗船。买了些小吃,我们一行来到以“西蜀名刹”著称的永庆寺。

永庆寺琼台玉宇,美轮美奂,香火袅绕,香客如流。寺内藏品达1700余件,有苏东坡、黄庭坚等名家的书法碑及袁枚、曾国藩、张大千的书画。全寺总体呈直线,天王殿、来鹤亭、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和罗汉堂在中轴线上,两侧有钟楼、鼓楼、客堂、斋堂、方丈室和寮房。从殿廊之间的书画和《资州佛教报》,可以看出住持智常法师,是一位至真至善德行崇高的当代儒僧。

正想去来鹤亭拍张单人照,调皮的婉儿拉我到北边的观世音场道摸福。闭着眼睛摸福,婉儿一下就摸到了,我却一连摸了三次。大姐二姐想去抽签算命,到了观音堂门口,发现抽签的人排成了一条长龙,母亲说不如先去大雄宝殿。到大雄宝殿上新年香拜新年佛,是母亲来永庆寺的主要目的。走过一尘不染,亮如明镜的天池,就到了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三世如来佛高坐于莲台之上,两旁是十八金身罗汉,后面站着观世音菩萨。上香的善男信女很多,好不容易才轮到我们,我跟在母亲后面,虔诚上香跪拜。许了愿,潇帅、婉儿、垚仔把过年的红包放进功德箱。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让他们签了名,夸他们以后能考上好大学,又给他们一个苹果,说是功德果。

从大雄宝殿后山门出去,不大一会儿,就看到将重龙山拦腰隔断的内城墙。墙外林中东边有千佛铁塔,西边有书法碑林。再往前走一阵,是罗汉堂。

罗汉堂乃成渝线上唯一的500罗汉堂,规模宏大,一共有514尊罗汉。看到有游人在数罗汉,我们也跟着数起了罗汉。数罗汉也要闭上眼睛,男左女右,几岁数几尊,数到的罗汉就是自己的护身罗汉。母亲数到的是开心罗汉,我数到的是静坐罗汉,文龙数到的是过江罗汉。巧的是,文龙前几年在少林寺数到的也是过江罗汉。数完罗汉,已经中午1点,肚子开始闹意见了。

阿超和金航带大家到重龙山庄吃重龙山特色菜。烧鸡公、竹筒肉、家常鳝鱼、肥肠鱼、珊瑚肉丸、爆炒山珍、金丝牛肉,摆了满满一大圆桌。有好菜,还得有好酒好水才行。他们男人喝的是君子泉酒,清醇甘冽。我们女人和小孩喝的是君子泉水,自然微甜。

由于有人醉酒,吃了饭,没来得及去抽签。我捡起一片黄三绿七的银杏叶,随家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重龙山。

如果说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沱江,是资中的血脉。那么,意态动人苍翠秀润的重龙山,则是资中的灵魂。

“灵岩日照紫烟生,滴滴泉声即梵音。万里归来思胜迹,几回游此涤尘心。”(明张鉴诗)。

重龙山,故乡最奇美的山,下次回资中,我会再来。

周公庙的散文拜谒周公庙篇四

你们看过《叶圣陶文集》吗?它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的文集。

我最喜欢《小白船》一文,因为它把我们小孩那种纯洁善良、简单的心灵通过一段段简短的对话,一个个小小的动作表现了出来。它不用“之乎者也”、“子曰”之类的词句,而用的是通俗易懂的句子,让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似乎是叶圣陶爷爷在给我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但作文不一定就是你一言,我一语的,也不一定就是只有一段一段的旁白语言,也可以把歌曲、诗词加进去,如第9自然段的《鱼儿歌》,它只是一首儿歌,却把孩子们不想残害任何一个生灵的思想写得淋漓尽致。

《小白船》只是一个童话,但它是纯洁的,是活泼的。我喜欢它!

周公庙的散文拜谒周公庙篇五

1.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育“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

2.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3.语文教学过程中认真地把握好三个阶段,即“预习—讨论—历练”;其中“预习”在课前完成,“讨论”以课内为主,“历练”则以课外为主。

4.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5.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6.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7.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鄙意则谓今日而言教育,此一点首宜打破。

8.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9.语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之水平关系至巨。……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假若教师本人既不善读,也不善写,怎么能以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呢?以己之昏昏,欲人之昭昭,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也。

10.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12.“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13.……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14.“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为什么长期以来,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还只是注重在“教”上用功夫,而不愿在“导”上花气力呢?那是因为“教”比“导”容易,“导”比“教”困难;“教”有地方搬用,如教学参考书或优秀教师的教案等,而“导”却完全得由自己去反复琢磨,精心设计。

15.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现在,有的教师对自己所教的那门功课不大懂,今天听别人讲,自己没有好好领会,明天就去教学生,这样讲课不会给学生太多的益处。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讲课,在理解知识和掌握学习上给学生实际的益处。

16.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17.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之间就要团结合作,互相配合。

18.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19.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以启发诱导为主,教师只须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多读、多想、多写、多改。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经过长期的辅导和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举一反三、触处自伸的本领,尝到学习语文的甜头,得到学习语文的实益,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使学生去“自求得之”,那就进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成为“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

20.不要使用不足以看出学生精读效果的考问方法。

周公庙的散文拜谒周公庙篇六

国庆中秋期间,放了八天假。我回了趟老家。因为我老娘病了。

东莞距江西我老家有一千公里之遥,每次回老家,我都要到我父亲坟上烧纸。父亲过世已经六年了,父亲的音容时常在异乡的梦中浮现。到家了,看到娘更加苍老的面容,我心里有丝丝隐痛。我对娘说,我到爷(我老家方言管父亲叫爷)坟上烧烧纸。娘说,你去吧。

我爷的坟在村东野麦岭上。野麦岭是一座不高的山,坐东北朝西南,北面背倚狮子山,南面朝向新鸡垄,新鸡垄有大片村里最好的良田和最肥的`土地,越过新鸡垄便是塘下山村和港头村,再远一点便是鄱阳湖,野麦岭视野开阔,光线敞亮,站在山顶,村庄周围的景致尽收眼底,离村庄又不到一里路,加上山上长满了毛栗树,松树和许多不知名的灌木。许多地仙把这野麦岭看作风水宝地,因此村东许多老倌都安葬于此。

野麦岭上的土质是山顶多岩石,山腰和山脚土质较潮湿疏松,所以山顶的坟少,山腰和山脚的坟多,坟于杂草,灌木,松树间呈扇形分布,尽管随意,松散,但很自然的形成了一个规整而美丽的墓园。

我是一个胆小的人。上坟烧纸时我邀了大侄儿作伴。秋天,午后的阳光熙暖而懒散,新鸡垄和野麦岭非常宁静。田垄里只能见到稀疏的庄稼地有点绿意,很少有人在田间劳作。庄稼地的农作物也只有芝麻,红薯,花生等零零散散分布着,长势比较清冷。我和侄儿上得山来,一路于杂草间择路而行。在山腰间,我看见许多新坟,这些坟的主人,我都认得,都是一些长我两辈或三辈的叔公叔婆或太叔公太叔婆,他们都是看着我从小长大的人,看着他们的坟,我心有点惊颤,但一会儿我又想起他们活着时的样子,我不再受惊,反而对他们有点想念。他们昔日对我的关心,爱抚,甚至笑容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在我眼前闪现,让我觉得亲切,心安。

我爷的坟在山顶朝南的一个斜坡上。西边两座坟埋的是我祖父和祖母。我开始在三座坟前烧纸。我侄儿放鞭炮和上香。在我爷的坟前,我一边烧纸一边低声说,爷,你要保佑我娘身体康健!保佑家里大大小小都顺顺道道!说完,我看见青黑的纸灰在微风中轻扬,青烟在阳光下散去,墓园一片静寂。

在九江,我曾见过城里的墓园,气派,拥挤,豪华,墓碑一排排漆黑闪亮,死者生前喜爱喧闹,死后也不寂寞。乡下的墓园随意,简朴,松敞,一如死者生前随意而安,一如草木枯荣自便,来自尘土,归于尘土,墓地就是地下安静的家呀,墓园就是一份依靠和企望。活着天天照面,死后比邻而居。乡村墓园既了却凡尘,却也让许多老者小小的愿望成真,倘若有来生,他们仍愿做好邻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周公庙的散文拜谒周公庙篇七

《叶圣陶读本》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叶圣陶读本》分为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中学三卷。小学低年级收入了叶圣陶爷爷为小朋友写的儿歌、生活故事、童话、散文等一共44篇。小学中高年级收入了叶圣陶爷爷为同学们写的童话、散文,一共31篇。这些篇章在他创作的儿童作品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我读的是中高年级的,里面的故事十分精彩:有心肠好的稻草人,它甚至情愿牺牲自己,也要救那些不幸的人,但它也同样不幸,它挪动不了身体,连句同情的话也说不出来,除了一再责备自己的无能,别的什么也做不了。有一直不肯承认自己错误的皇帝,他滥杀无辜。有天真可爱的芳儿,一直期望能送母亲独一无二的礼物,好让母亲高兴。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地方的人们发现了许多金子,一夜之间他们都变成了富翁,于是他们也不做工,要不种田,什么都不干,只想着金钱,可没人做工,没人种田,什么都没有了,金子也买不到东西,最后,金子便成了没有用处的东西了。

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不要像皇帝那样不愿承认错误而杀害了那么多的生命;不要贪财,即使成了富翁,如果不做工、不种田,纵使有再多的金子都没用,自己动手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

周公庙的散文拜谒周公庙篇八

1.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2.叶圣陶谈语文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4.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5.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6.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教师不负责,有的因为对教学本无兴趣,当教师只是暂局。这种人只有严加淘汰一法。

7.阅读是从他人的经验中取得正确无误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加多我的经验,增强我的能力。就是读文艺作品如诗歌小说等,也不是没事做闲消遣。好的文艺作品中总含有一种人生见解和社会观察,这对于我的立身处世都有极大的关系。

8.或说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

9.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0.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11.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12.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13.“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

14.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5.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16.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17.师范教育是推进和革新教育事业的根本。

18.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19.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

20.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抽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21.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22.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是文学独具有力量。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23.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总之,教师之主导作用在就学生已有之能力水平而适当提高之,使能逐步自己领会课文之内容与语言之运用,最后达到不待教师之讲解而自能阅读。

24.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25.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26.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

27.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都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使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28.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29.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都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使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30.情感与思想是“互相联涉,分割不开的”,“有了真切的经验、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不特限于一己,对于他人也会兴起深厚的同情。而这喜悦之情的享受与痛惜之后的奋发,都足以使生活愈加充实。……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

周公庙的散文拜谒周公庙篇九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对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特别祟拜。想当年,马超之父马腾被曹操杀死后,他随父亲好友韩遂一起起兵,进占关中,与曹军激战于潼关,数次击败曹军,就连曹操本人几次险些被他杀掉。曹操喟叹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在曹操阵营中只有许褚,可与之匹敌,故有“三国英雄数马超”之说。他投奔刘备后,屡建战功。刘备率军围成都数十日不下,马超领兵攻城,刘璋慑于他的烕名,不出十日就束手投降。刘备称帝后,升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阳平关。222年,马超病死于勉县,年仅47岁。

今年五月四日,趁赴汉中开会之际,我专门去了趟勉县,拜谒马超墓。马超墓位于勉县城西两公里的108国道旁,北依雷锋山,南临汉江,隔江与定军山下的.武俣墓相望。马超墓园平日里冷冷清清的,见不到几个游客,这种氛围显然与大英雄的马超格格不入。墓园分为两个独立院落,南院是祠园,主要供祭祀用,只有一座主殿和两厢侧殿,房子比较低矮。主殿宏敞气派,神龛上的马超塑像神采奕奕,威武雄壮,大有“扶风勇略冠当年”的雄姿。1929年,冯玉祥将军游马超墓,在祠院前竖碑一通,上书曰:“千古英名基事汉,一篇遗疏痛仇曹。”后院是墓地,两院中间有汉朝留下的惠渠,渠上有风雨桥将两院连接起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