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三国杀蔡文姬角色皮肤原画图片范本 三国杀蔡文姬动态皮肤(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6:07:26 页码:12
三国杀蔡文姬角色皮肤原画图片范本 三国杀蔡文姬动态皮肤(8篇)
2023-01-05 16:07:26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三国杀蔡文姬角色皮肤原画图片范本一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宰相,也是蜀国的智慧担当,一生为蜀国出谋划策,“草船借箭”、“空城计”、“赤壁之战”,都有诸葛亮的身影。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和东吴极有可能生存不了多久,就会被魏国完全吞并。而且,诸葛亮还很会写文章,《戒子书》、《出师表》都出自于他的笔下。

然而诸葛亮最让我倾佩不已的,并不是他的才华和谋略,而是他对国家的尊敬和他的信仰。

我们都知道,刘备离世后,继承他的是“扶不上墙”的刘禅。然而诸葛亮却始终辅佐着他,一点也没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因此,很多人都笑话诸葛亮,说他“愚忠”,不为国家考虑。其实我认为他是最尊敬国家的人。他一共辅佐了两代君主共27年,一心只为匡扶汉室,而非统一全国,所以诸葛亮宁愿不取代阿斗,也不愿违背他的信仰,这,也就是诸葛亮的过人之处,也是我最钦佩他的原因了。

之前,我在《把栏杆拍遍》中发现了一片写诸葛亮的散文,叫做《武侯祠前的沉思》,梁衡先生回忆了诸葛亮的那些瞬间,回忆了他离世后人们疯狂地为他修建祠堂的故事,他也有着和其他人同样的疑问:“为什么诸葛亮不取代刘禅呢?”他在书中是这么说的:“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的时间,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少一点愚忠,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我胸中四海翻腾做着着许多‘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挥过一下。我不觉可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一千七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再造一个时势。”

是啊,诸葛亮深知这一切已成定局,他无能为力,所以他尽他所能地做了,可终究还是失败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觉得《三国演义》似乎就是为诸葛亮写的,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关于诸葛亮的悲剧。

愿诸葛亮,永垂不朽!

精选三国杀蔡文姬角色皮肤原画图片范本二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是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还有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他们三顾茅庐,请来了军师诸葛亮。打算一统天下,但因为刘备太子刘禅的无能,最后还是被灭亡了。但是,如果没有其中一个人,他们就不能在以前获得这么好的战绩。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精选三国杀蔡文姬角色皮肤原画图片范本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一篇气势磅礴的赞歌,为这英雄辈出的三国拉开了序幕。我喜欢读内敛深沉的《红楼梦》,也喜欢读豪迈奔放的《水浒传》,可最令我爱不释手的,该是那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三国演义》了。

《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豪杰,时山河碎裂,烽烟数处,旌旗猎猎,群雄逐鹿。千古风流人物策马扬鞭,一时英雄豪杰叱咤风云。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宽厚仁德的刘备,智勇双全的关羽,风姿儒雅的周瑜,雄才大略的曹操。他们运筹帷幄,一拂袖,便书写了乱世的篇章。

诸葛亮头戴纶巾,轻摇羽扇,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可谓是“万古之人不及也”。他于赤壁与周郎联手放的大火,烧定了天下格局,烧出了蜀国的半壁江山,待硝烟落定,便已三分疆土。他足智多谋,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后星落五丈原,给后人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哀叹。

关羽手持长刀,目光炯炯,舍弃曹营官爵美女,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只为桃园结义时豪气冲天的誓言和赤胆忠心的一拜。华容道放曹操的踌躇,水淹七军的英武,败走麦城的末路,无不诠释着他的忠义,真乃顶天立地大丈夫!

曹操对酒高歌,长吟诗词,说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登上了战争的舞台。他讨董卓,败黄巾,擒吕布,平袁术,灭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天时以取天下。他以江山为棋局,以兵甲作棋子,于谈笑间翻云覆雨。他有统一中原的抱负,也有称雄称霸的野心,千百年后仍令人追忆。

孙权挥剑斫案,一声“大都督接剑”彰显了他的知人善任,周公瑾赤壁鏖战,吕子明白衣渡江,陆伯言火烧连营,皆展示着吴人的英气。他继父兄遗志,执掌江东,屹立于神州大地东南之处,任贤臣能将,御北敌,联西蜀,展伟业。万古后,终留后人兴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读三国,品计谋。在那个“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时代,谋士英主以计策为刃,奇谋为剑,你来我往。时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而今战争硝烟散去,英雄人物作古,千年古事化作大江东流,载入史册,他们远去的背影令我们追念。

《三国演义》之精彩,让我无法释手,它是一盏古典文学的明灯,不能因时间而蒙尘,让我们读经典,保心中长明、盏灯不灭。

精选三国杀蔡文姬角色皮肤原画图片范本四

以前,我听说过《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些内容,像《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啦,都是《三国演义》里面很著名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都很吸引我,于是,我决定假期里要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三国指的是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三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八十几年,它是从汉朝末年董卓叛乱开始,到司马炎建立晋朝结束。

刘备是一个文比不过诸葛亮、庞统,武比不过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的人。但他为什么能称帝呢?因为他会用人才,神勇的人在他手上,料事如神的人也追随着他,所以他才能当上皇帝。

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人,他在隆中时就已料到天下要三分,真是神人呀!他辅佐刘备战无不胜,帮助刘备攻打魏国、吴国,占领了西川、荆州、汉中等大片土地,为蜀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瑜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军事家,但是他的气量太小了,太容易生气了,他死时年仅36岁,真是太可惜了。

关羽武功高强,是五虎大将之首,他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非常的神勇。他还很重情义,为了和刘备团聚,他过五关斩六将。在赤壁之战中,因为想到曹操曾经对他好,就放了曹操。

张飞是一个鲁莽、胆大的人,他可以在百万军队中取来上将的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他一个人在曹军百万人面前不但不害怕,还大喊:“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和我决一死战!”吓的夏侯杰肝胆爆裂,倒下马来。他是蜀国五虎大将中的第二位,武功十分高强。

我不喜欢曹操,因为他是一个大奸雄。

三国演义真是太好看了。他不但让我了解了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更让我认识了一个个的大英雄。

精选三国杀蔡文姬角色皮肤原画图片范本五

《三国演义》乃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由明朝的罗贯中根据当时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主要介绍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景象,讲叙魏、蜀、吴三国的交战故事。其中以蜀为正统,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器量狭窄的周瑜;厚忠的鲁肃;勇者张飞、许诸、典丰;还有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型态各异。

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蜀国的诸葛亮,它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熟知天文地理、过去未来无所不知、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呼风唤雨集聚于一身的忠臣。他是一个大人物,作者用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斗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等事例证明了他的的能耐,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了重要的位置,其中,许多故事都使人拍案叫好,包括:草船借箭、空城计、大意失荆洲……。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属——三气周瑜了,一气周瑜,据说当时周瑜与刘备约定,由周瑜攻打曹军把守的南群。周瑜率兵出战,曹仁见周瑜,令军士破口大骂,周瑜于是口中喷血进营。第二天,周瑜到南群,见赵云在楼上大喊我奉军师之命,已收复此城,周瑜大怒,正要攻取荆洲、襄阳,忽听哨兵报告,诸葛亮派人拿了魏军兵符,连夜赶赴荆洲、襄阳,谎称曹仁求救,诱骗守城军出城,后被张飞、关羽乘机袭取了两个城,周瑜听了,大叫一声,气得伤口迸裂昏死过去。

二气周瑜,周瑜醒后,大骂诸葛亮,后让鲁肃说服刘备归还荆洲,可任未答应,最后诸葛亮才答应攻下西川,才还荆洲。周瑜为此而愁,忽闻刘备丧妻,生出一计,又用主公的妹妹许配刘备,将其骗来,囚禁他,用他换回荆洲,可是赵云破坏了此事,刘备带妻逃到江边,这时,诸葛亮与周瑜都领兵上岸,但在黄州周瑜遭关羽、黄忠、魏延阻击,大败而归,江上军士一齐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一气,又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在船上。

三气周瑜,周瑜当上南郡太守后,报仇心切,要鲁隶做说客,告诉刘备:“孙权愿派兵相助,取西川做为嫁妆,送给皇叔,然后你把荆洲还给东吴,因此吴军过荆洲,希望提供粮食”,诸葛亮一听连忙说好,而又秘密吩咐赵云行事,周瑜听了,派兵直去荆洲,糜竺奉刘备命令通告周瑜:“刘备已准备好,在城外等侯,周瑜信以为真,哪知中了计,赵云在城上喊到:“军师知道了都督的诡计,派我来镇守,周瑜慌忙退兵,这时,张飞、关羽、黄忠、魏延从四面而来,“活捉周瑜”的口号响天震地,周瑜气极败坏,大叫一声,伤口复裂,跃下马,被众将救上船。

虽说诸葛亮是三气周瑜,可周瑜死后,诸葛亮也感叹不已,因为他又失去了一个知已。

这则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诸葛亮虽有机智过人的头脑三气周瑜,可他对周瑜的死有些遗憾与悲叹,诸葛亮也不愧是蜀国一大人物也。

看了《三国演义》,完全改变了我对它以前的认识,它的文学是博大精深的,故事的连续性,让人不得不想把它一鼓气看完,其中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的人物,让读者与剧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回味一下,《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多读一次,感融就越深,理解就更透彻,使自己的文学素养就更有提升。

精选三国杀蔡文姬角色皮肤原画图片范本六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从周朝以来对于天下的定义。而《三国演义》一书所呈现的便是东汉末年分三国的史诗。读罢后,我陷于遐想之中。

东汉末年,卖草鞋为生的贵族刘备,与杀人而逃的关公和杀猪卖酒的张飞“桃园三结义”,共创大业。三分天下时,因为刘备文有卧龙、凤雏等经天纬地之贤臣;武有关公、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虎将。所以,刘备也有一席之地。

曹操虽然兵少粮少,可是他却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绣、灭袁绍、攻刘表……可见,曹操十分聪明,正如他《短歌行》所写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豪情壮志。刘备他虽然兵也少,但他仁义宽厚、爱民如子、礼贤下士、知人信人……所以有陶谦三让徐州、临难时携民渡江、风雪中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因此,有民心的刘备成就了伟业。

当我看到东吴和曹操打“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下子收了十万有余的箭时,我觉得诸葛亮十分聪明,而周瑜是多么惊讶,又多么想杀了诸葛亮呀!他以为诸葛亮日后会成为江东大患。当看见“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时,马上在脑海中想到:江东的将士们对周瑜如此忠心耿耿,“赤壁之战”的胜利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三国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关公了,他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单刀赴会……可惜关公败走麦城,被东吴杀之,一世英明画上了一个句号,可惜、可叹、可恨。

在三国的最后时候,三分归一统,司马炎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人。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精选三国杀蔡文姬角色皮肤原画图片范本七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馆座落在南京市江东门,这里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南京同胞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为悼念遇难同胞,南京人民于1985年修建了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它由两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教授担任总体建筑设计,打破了中国纪念性建筑常用匀称堡垒式的传统风格,整座建筑采用灰白色花岗岩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别具一格,被誉为是一部用石头筑成的史书,先后获得“中国八十年代十大优秀建筑设计”和“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十佳”等殊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和人民犯下了一系列侵略和屠杀的暴行,其中最集中、最突出的一例,就是日军在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在南京一座城市便杀害了无辜平民和俘虏30万人以上,制造了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纪念馆就是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它是对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外宣传和平友好的重要阵地,先后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和中宣部分别命名为“全国百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大门左侧,镌刻着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的馆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门中间的立柱上,镶嵌着亲笔题写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的铜牌。

纪念馆的陈列内容共分为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个部分。下面先介绍广场及遗骨陈列。

[纪念馆大门内]

走进大门,门西侧的墙上镶嵌着奉献碑。碑上刻着为纪念馆二期工程建设捐款的单位和个人名单。

[指标志碑提问]

请哪位观众说一说,这座碑的外形像什么?上面刻着的一排阿拉伯数字说明了什么?下面的方坑内为什么放着许多大小不一的鹅卵石?

(停顿片刻)它叫标志碑,外形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碑高12.13米,象征着南京城是在12月13日沦陷的。碑的上端刻着一排黑色的阿拉伯数字:“1937.12.13~1938.1”,那是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碑的下方是一个方形的坑,坑内铺满了象征遇难者白骨的鹅卵石,寓意着纪念馆是建立在江东门“万人坑”遗址之上的。

[“300000人”雕塑前]请观众朋友们猜猜看,这座雕塑的构思是什么?

(停顿片刻)这是一座名为“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它用三个黑色的三棱柱和五个褐红色的圆圈,组成“300000”的字样,中间的三根黑色横梁为一个倒下的“人”字。

[悼念广场前]请观众们看一看地面上刻着什么字?

(停顿片刻)对!这是“祭奠”的祭字。因为每年的12月13日,江苏省暨南京市社会各界人士,都耍在这里举行悼念仪式,祭奠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这个广场因此取名为悼念广场。

[砂池、草坪及和平鸽]

砂子没有生命,用它们来代表死亡;绿色象征生命,用小草表示渴望新生;和平鸽象征和平,用它们来寄托人们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碑墙前]这座用黑色花岗岩垒砌而成的石墙上,镌刻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以史为鉴、开拓未来”八个大字,分别是周恩来和为发展中日关系所作的精辟性概括。

[“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前]

这是一座大型组合雕塑。请观众朋友们想想看,它们各象征着什么?

(停顿片刻)这座雕塑取名为“古城的灾难”。它是由残破的“城墙”、残缺的“军刀”、“历史的桥梁”、“遇难者的头颅”和“手臂”、“长明火”等一个个雕塑,以及象征着遇难者累累白骨的鹅卵石组合而成的。它们表达的主题为悲与愤。

请看,象征古城南京的高大城墙上弹痕累累,墙体的左上角虽然被炮火震开了裂口,但仍然刚强地屹立,不倒不塌,寓意为中国人民在侵略势力面前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精神。这是一把折断的“日本军刀”后半截,刀的截面处作了颜色处理,好像仍残留着遇难者的血迹,刀面上刻着“300000”的数字,寓意为侵华日军曾经在南京杀害了30多万人。这尊象征着遇难者的头颅高2.7米,直径为2.5米,重达2吨,是用青铜浇铸而成的。它圆睁着不屈的双眼,张开着含冤的嘴巴,脸颊因被刀砍开一条深深的缺口而痉挛的抽搐着。那座用青铜铸造的手臂长7米、高2.75米、重5吨,意为被活埋的遇难者从泥土中伸出不屈的手臂,那只挣扎着的大手仍紧紧地抓住南京的土地。这两尊青铜雕塑,是由南京青年雕塑家吴显林设计,南京晨光机械厂浇铸的。整座雕塑寓意为:站在历史的桥梁上,回眸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古城南京的一幕人间特大惨案。

[祭奠广场上]

走过历史的桥梁,来到祭奠广场上。请观众朋友们根据笔迹看,碑上的题字是哪位伟人题写的?

(稍停片刻)迎面的石壁宛如一块巨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由亲笔题写的馆名。石壁前有三排郁郁葱葱的松柏,是对纪念碑的点缀和衬托。在这里,每年都有许多中外观众敬献花圈,向遇难者致哀。所以,这个小广场取名为祭奠广场。

登上台阶,迎面的石壁上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着一排黑色大字:

“遇难者300000”,把纪念馆陈列的主题显示出来,使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屋顶平台前]

江东门一带是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有代表性的遗址之一,也是“万人坑”遗址之一。据史料记载和幸存者的回忆,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屠杀10000多名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平民百姓,后经南京慈善团体收尸掩埋于两大土坑内。因此,纪念馆主体建筑呈纪念性墓地的风格。墓地广场上鹅卵石铺地,寸草不生,象征着白骨累累,象征着死亡;而两边翠绿的草坪和院墙外的常青树又象征着生命力和抗争精神;生与死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生与死的主题展示在一线之间。那几株枯树既代表着南京城当年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烧毁,又点缀了凄惨的氛围。请观众朋友们猜猜看,远处的小房子外形象征什么?

(稍停片刻)远处的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用青灰色花岗岩贴面,外形如同棺椁,室内陈列着从“万人坑”挖出来的部分遇难同胞的遗骨。

院内小道两旁,安放着17块小型碑雕,这是全市各地所立遇难同胞纪念碑的缩影和集中陈列。

四周围墙呈断垣残壁形状,标志着南京城当时受到严重的毁坏,到处是一片废墟。

围墙上镶嵌着三组大型浮雕。它是根据历史的照片,用艺术的手法,向人们再现了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前后的情景。

[鱼雷营碑前]

鱼雷营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下面的金陵造船厂内,当年是一个海军小码头,也是南京大屠杀历史遗址之一。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鱼雷营、宝塔桥一带杀害我同胞30000余人。遇难者暴尸数月,直至次年2月才被红十字会掩埋。

[中山码头碑前]

中山码头是南京人横渡长江的主要码头。在这里遇难的10000多名同胞,主要是日军从国际安全区内搜捕的,并沿着中山北路押送于此后,用轻重机枪射杀。他们的尸体被抛入了长江。

[第一组浮雕前]

这组浮雕名叫“劫难”。它反映了南京城沦陷前后的情景:有母亲用孱弱的身体护卫着4个幼童;有被攻破的南京城门;有被绳索捆绑着押往屠杀地点的人们。

[燕子矶碑前]

燕子矶是南京的一处名胜,又是一处渡江的小码头。然而,在1937年12月,这里却成为侵华日军杀人的屠场。先后有10万人聚集在这里准备渡江,其中的5万多人被日军围捕并惨遭杀害,尸体大部分抛入长江。到了第二年春天,江水落下去后,江滩上尸体成堆,被全部埋在江边。电影《屠城血证》江边屠杀的几个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草鞋峡碑前]

草鞋峡位于下关江边,因其峡谷形似草鞋而得名。1937年12月,共有57000多人被日军用机枪射杀在这里。草鞋峡是南京大屠杀惨案中集体屠杀人数最多的地点之一。

[第二组浮雕前]

这组大型浮雕名叫“屠杀”,它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侵华日军烧、杀、淫、掠的暴行。画面上,有被砍头刀劈的;有被火烧的;有被枪杀;有被活埋的;有被抛尸长江的;有遭奸淫痛不欲生的妇女。

[“母亲的呼唤”立雕前]

那座立雕高4米,用花岗岩雕刻而成,名叫“母亲的呼唤”,是位中国30年代母亲的形象。这是根据当年留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先生,现场拍摄录像中的一位手柱竹棍、正在寻找亲人的老妈妈原型设计制作的。她神情悲愤,左手向前伸着,似乎在寻找和呼唤失去的亲人,右手攥紧拳头,表示她内心的愤怒。

[遇难同胞名单墙前]

这座长43米、高3.5米的花岗岩石墙,名叫遇难同胞名单墙,老百姓称之为“哭墙”。上面刻着3000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名单,代表着30万遇难者。

[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内]

这些遗骨是1985年纪念馆建馆时,从“万人坑”中挖掘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它们是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

[史料陈列厅外]

这座遗骨陈列室外形如同棺椁,而那座建筑物(指史料陈列厅)的外形象什么呢?

(稍停片刻)纪念馆主体建筑除遗骨陈列室外,还有鹅卵石广场对面的史料陈列厅。它的造型宛如一座古代坟墓,有墓墙、墓室、墓道,观众可以循着墓道走入半地下的史料陈列大厅。

[遇难者遗骨现场]

这是于1998年4月30日以后,新发掘的遇难者遗骨。它们按现场原样展示,说明当时屠杀是如此的惨烈。

[青少年纪念林]

这是南京的一些大学、中学和小学,在“万人坑”边上以种一棵树、立一块碑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遇难同胞。

[第三组浮雕前]

这组浮雕名叫“祭奠”。他用焚香跪拜等中国传统的方式,来祭奠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遇难的同胞。右上角是中国人手挽手,肩并肩,坚持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本人植树及立碑]

日中友协从1986年起,每年春天都要组织日本国民来南京植树。这是他们于1986年春天在纪念馆种植的两棵树,以后每年春天都要来浇水、除草。由于纪念馆地方较小,南京市有关部门把这活动安排在江北浦口珍珠泉公园内植树,已经成活了5~6万株。他们称这种活动为“绿色的赎罪”。在这里植树的,还有“日本社会党访中团”、“日本鹿儿岛教职员访中团”、“日本‘铭心会’”等。

这块用汉白玉大理石制作的赎罪碑,是日本一位80多岁的老人横山诚出资建成的。横山诚当年在上海开了杉山书店。正因为他耳闻目睹了日军在上海和南京的暴行,回日本后,他一直感到对不起中国人,觉得应该代表他的民族向中国人民赎罪。经过多方的努力,老人终于实现了多年的的愿望。

各位朋友,下面我们进入大厅,听馆里的讲解员解说史料陈列内容并观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

精选三国杀蔡文姬角色皮肤原画图片范本八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

上午(下午)好!很荣幸在此说课,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18课三国鼎立,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情和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它主要包含三个子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大融合时期。

知识与能力: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成一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我打算通过图片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来加以突破。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曹操。由于初一学生积累的历史知识较少,客观评价人物的能力有待提高,我打算通过历史名人对曹操的评价,使学生们能够客观地看待曹操,认识到曹操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此来加以化解。

学情: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知识积累较少,还未形成正确史观,所以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看图片和分析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基本学情,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材料分析、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第一环节:导入(约3分钟)——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说唱脸谱》视频,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出示三幅图片,提问哪个是曹操,引导学生说出白脸的曹操在戏剧中是奸臣的形象,那在历史上曹操又是怎样一种形象呢?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约5分钟)

根据导学案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02—107页,找出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环节:探究新课(约25分钟)

我将本课的三个子目进行重新整合,使本课内容变为三个部分:三国鼎立的背景、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这样做使本课内容条理性更强,更加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

(一)三国鼎立的背景 温故知新,引导学生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重温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史实。出示幻灯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教师讲解,东汉末年,军阀林立,中国处在四分五裂时期,但分久必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要想实现统一,必须要经过战争,由此引出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两场战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1、官渡之战

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用箭头显示袁军、曹军的行军路线,之后让学生自己描述官渡之战的时间、经过,结果、作用及特点,并重点分析曹操胜利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重视人才等多方面来进行归纳。曹操胜利后,在班师的途中,写下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我提问:曹操的壮心是指什么?为统一全国,曹操发动了什么战争,由此导入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这部分内容同学们比较熟悉,也易于理解,可分三步来设计,一、自行寻找并落实相关知识点(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作用),特别要强调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战役;二、请同学们讲解“三顾茅庐”和“草船借箭”的故事,增强其课堂的趣味性;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材105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孙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由我来完善。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

我带领学生分析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各自的情况,指出三者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和可能。三国先后建立,鼎立局面形成。

鉴于三国建立的内容比较简单,请学生简单讲解之后自己制作表格,并填充完成。利用表格,一目了然,便于记忆。三国经济的发展略讲即可。

(四)合作探究:你说我说大家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1、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成一败原因的分析。因为之前对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原因和赤壁之战失败原因都已做过分析,因此这个问题可迎刃而解,并在此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

2、如何评价曹操。通过展示历史名人对曹操的评价,使学生从侧面认识曹操,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巩固所学,能力提升

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承前启后,留下悬念,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进入到练习阶段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

【随堂检测】(细心造就成功)

1、曹操在《蒿里行》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惨景发生在( )

a.东汉末年 b.东汉初年 c.三国 d.西晋

2、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与哪个人物有关(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4、《百家讲坛》栏目播放了易中天品三国后,引起很大反响,问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

a.公元220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222年 d.公元229年

5、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材料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战役的还有谁?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4)在这一战役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5)归纳这次战役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整理本节课知识体系,并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东汉末年

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蜀

刘备 吴

联合抗曹

孙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